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译英中有关名词化结构处理问题

汉译英中有关名词化结构处理问题

汉译英中有关名词化结构处理问题

【摘要】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中国学生在汉译英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符合英语语法或者不地道的表达方式。本文主要探究有关汉译英过程中名词化处理方面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汉译英;名词化;名词化处理;英汉差异

1 名词化的定义

名词化是英语使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夸克(Randolph Quirk)指出一个名词短语和一个分句结构有系统的对应关系,就叫名词化(norminalization)。而Trauth & Kazaazi (2000)认为名词化是指名词从其它词类的派生,如动词(communication, drawing)或形容词(rudeness, the rich),但也可以从名词派生(childhood)。Bussmann(1996)认为,作为一个能产的构词过程,“所有词类的词都可以通过名词化而被当做名词来使用”。根据《现代语言学词典》的界定,名词化是“指从其他某个词类形成名词的过程或指从一个底层小句得出一个名词短语的派生过程“。也就是说名词或名词短语还可以从小句派生,例如,小句The thermometer is complex变为The complexity of the thermometer。因此,广义上的名词化现象不仅包括从其他词类,如动词、形容词等派生出名词,而且还包括从一个名词派生出另一个名词,或从一个小句派生出一个名词短语。也就是说,名词化本身是个过程,这一过程不管是派生是零转换,其结构都是出现或产生名词或名词短语。名词化过程实质上是一种语言形式化或语法化的过程。从语义功能的角度来看,名词化指的是把某个过程、特征或评价看做事物,而词性转换只是这种现象得以实现的一种方式。

2 学生在汉译英过程中有关名词化处理的几个问题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在汉译英中出现有关名词化方面的语法错误或者译文不地道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差异所致。英汉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两种之间存在重大差异。汉语在表述上重视主题意识,表现为:(1)多用“人称”主语;(2)多用动词;(3)多用主动语态;(4)多用无主语句及主语省略句;(5)多用话题主语,由主题来陈述描述话题,使主语与谓语动词的关系很松散。英语在表述上注重客体意识,具体变现为:(1)非人称主语句用的多;(2)多用名词;(3)被动句与主动句并重;(4)主语一般不能省略。这些特征能增强英语的客观性和说服力使得行文严谨。思维上的差异导致语言的差异,语言差异使得学生在汉译英过程中很难摆脱母语思维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我们要认识英汉语言之间的重要差异,从而获得地道的译文。下面我们通过例句来看看学生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而在汉译英过程中造成有关名词化方面的错误或不地道之处。

2.1 介词后面的名词化处理

汉语中是主语+谓语结构,学生在翻译时不考虑介词后面应该用名词性结构这一原则,翻译时仍然译为主谓结构,违背了英语语法规则。而正确的方法是汉译英时需要把主谓结构名词化。在处理这种问题时有几种名词化的方法:

(1)把“主语+系表结构”变成“名词所有格或名词性物主代词(从主语变换来)+名词(从表语结构名词化而来)”形式。例如:

1)他尽管有病,但还是来参加了会议。

误:Despite he was ill, he came to the meeting.

正:Despite his illness, he came to the meeting.

2)尽管年纪已高,他仍然在学习驾驶。

误:He is learning to drive, despite he is old.

正:He is learning to drive, despite his old age.

(2)把“主语+动词谓语结构”变成“名词所有格或名词性物主代词(从主语变换来)+名词化动词(该谓语动词的名词形式或动词ing)”形式。

例如:你如何解释你今天早上没有来开会?

误:How can you account for you failed to attend the meeting this morning?

正:How can you account for your failure to attend the meeting this morning?

(3)把“主谓结构”变成“the fact that +主谓结构形式”。

例如:你如何解释你今天早上迟到了?

误:How can you account for you were late this morning?

正:How can you account for the fact that you were late this morning?

2.2 形容词+名词的名词化处理

学生在平时的汉译英过程中由于汉语思维的影响习惯按照汉语的逻辑顺序逐字逐句地对应译为英文,而更地道的翻译方式应该是尽量使用符合英语思维习惯的名词化短语。

例如:那是最美好的时代,那是最糟糕的时代;那是智慧的年头,那是愚昧的年头;那是光明的季节,那是黑暗的季节;那是信仰的时期,那是怀疑的时期;那是希望的春天,那是失望的冬天。

译文1:It was the best times. It was the worst times, it was the wise age, it was the foolish age, it was the light season, it was the dark season.

译文2:It was the best of times. It was the worst of times, it was the age of wisdom, it was the age of foolishness, it was the season of light, it was the season of darkness.

从上述两个例句中我们可以看出译文1只是简单地把汉语翻译成对应的英语,而译文2对相关的形容词进行了名词化。通过比较我们可以看出译文2比译文1更加地道,也更书面化。

2.3 汉语单句包含多个动词时的名词化处理

中国学生习惯按照中文思维习惯逐字把汉语中的所有动词翻译为对应的英文谓语,这就造成英译文中谓语动词过多,短句过多,冗长啰嗦的特点,不符合英语简洁明了的表达要求。要翻译出地道的英文,我们应根据情况把非主要的主谓结构进行名词化处理,而只保留一个主要动词充当谓语。例如:

1)那天他愿意接受邀请(动词短语1)欺骗(动词2)了当场所有的人。

译文1:He was ready to accept (动词短语1)the invitation, so he cheated(动词2)all that were present that day.

译文2:His readiness to accept(动词短语1的名词化)the invitation cheated (保留动词2)all that were present that day.

2)他初次尝试(动词1)英文写作就得到(动词2)了老师的夸奖。

译文1:When he first attempted(动词1)at English composition, he won(动词2)praise from his teacher.

译文2:His first attempt(动词1名词化)at English composition won(保留动词2)praise from his teacher.

上述几个例句中汉语都有多个动词谓语,在英译时把次要句子的主谓结构名词化,只保留主要谓语动词,这样更加简洁,也更符合地道的英文表达习惯。

2.4 汉语单句压缩成英语名词化结构

汉译英时,把两个甚至更多的句子合译为英语的一句,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转

换手法。在合句翻译时,我们也可以把一个汉语单句压缩成一个名词化结构充当另一个句子的某种成分。英语之所以用名词化短语在于长话短说。

例如:当一种语言消失时(句子1),也就将导致一种文化的消失(句子2),这对人类文明来说是一个无法逆转的损失(句子3)。

译文1:When one type of language disappeared(句子1), that very culture becomes extinct(句子2)and this means a nonreversible loss of human civilization (句子3).

译文2:The disappearance of one type of language(由句子1压缩而来的名词短语作主语)resulted in the extinction of that very culture(主句), which means a nonreversible loss of human civilization(句子3变换成一个从句).

在译文2中,直接将译文1中的第一个单句when one type of language disappeared压缩成为一个名词disappearance,作英译句的主语,使得译文信息浓缩,结构紧凑,主次分明。将become extinct,中的形容词转换成了extinction。这样做的好处,强调了一个新的词组result in,从而突出前者是后者的因;而因和果的都不是转换过程本身的这个动作,因此在这里使用名词化就非常合理。另外句子三中由于有“这”这个词可以把句子3转换成一个定语从句,从而更加强化主句的中心地位,使主题更加突出。

3 结束语

以上简单讨论了学生在汉译英学习过程中有关名词化处理的几个方面。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有意识地了解英汉语言之间这方面的差异,让他们认识到汉英翻译时尽量采用名词化结构,以减少动词的使用,使英语句子简洁、紧凑、含蓄,从而使译句的英语味道更浓,更符合英美人的语言表达习惯,并恰当地再现书面语体的风貌。

【参考文献】

[1]刘信波.浅析英语中的名词化现象[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2008(9).

[2]侯崇莹,吉哲民.浅析科技英语翻译的名词化现象[J].贵州工业大学学报,2008(5).

[3]李际平.汉译英名词化动词短语的类型与构造[J].中国科技翻译,2001(8).

[4]彭秀林.利用名词化结构实现汉译英转换[J].惠州学院学报,2009(4).

汉英翻译名词化结构

汉英翻译名词化结构 汉英翻译名词化结构是翻译中一种常见的表达方式,尤其在中英两种语言的差异性较大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中更加常见。名词化结构是指将非名词类语言元素翻译成名词,如将汉语中的动词、形容词、副词、动态词等语言元素通过翻译转变为英文的名词形式,这种语言转换方式就是名词化结构。 在汉英翻译中,名词化结构的使用非常广泛,尤其是在行业、科技、文化等领域的涉及描述和解释较多的内容时,名词化结构的使用更加适合。具体来说,名词化结构的特点在于用名词化表达方式取代了传统的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语言形式,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比较清晰、明了地表达所涉及的内容,增强表达的权威性和规范性,帮助读者准确理解翻译的含义和具体描述。 在汉英翻译中,使用名词化结构表达具体情况和描述有诸多优点。其一,名词化结构能够让语言表达更加简明、清晰,而且更具英语语言特点,符合英语语境的表达方式。例如,在翻译中经常出现的“抽象名词”,将汉语中草草解释的概念解释 得更加准确,并减少翻译者和读者之间的猜疑。 其二,名词化结构可以让词汇表达更加正式、专业化。在某些行业中,比如科学技术等领域的翻译中,翻译人员会用更多硬性的、严谨的词汇形式,来解释专业名词和概念。而这个过程,在使用名词化结构的情况下,被体现得更加规范和专业。

其三,名词化结构的使用能够让翻译理解更加准确,消除模糊、多义、歧义等不利于翻译的因素,有助于加深读者对文本的理解和思考。尤其是对中英两种语言文化背景、语言习惯的差异性有所适应之后,名词化结构可以在理解和表达上提供更多可能性,产生更多的翻译技巧和思路。 需要指出的是,不合适的使用名词化结构在翻译中也会产生诸多问题。如果在所有语言元素都转换为名词的过程中,忽略了语言原本最重要的特点和意义,就造成了翻译的功效和适应性大大降低。而如果在使用名词化结构中固执的排斥了原本应该使用动词、形容词、副词等词汇的情况,也会导致翻译的不准确和失误。 因此,在实际的汉英翻译过程中,准确对待名词化结构对翻译的作用和影响,根据文本和信息的不同,掌握恰当的表达方式,才能发挥名词化结构的最大功能和效果。

名词化结构在科技英语中的运用及其翻译

名词化结构在科技英语中的运用及其翻译 摘要 名词化结构是科技英语的主要文体特点之一。本文分析了科技英语名词化结构的特点、原因以及构成 ,并讨论了不同构成的翻译方法。 关键词:科技英语名词化结构行为名词 Abstract Nominalization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stylistic features of EST. This paper mainly analyses the characteristic, cause and formation of the nominalization of EST, and also presents different ways of translation. Key words: EST nominalization action noun R•夸克等编著的《当代英语语法》( A Grammar of Contemporary English) 在论述科技英语中复杂的语法现象时 ,提到了科技英语的两个最显著特点 : 广泛使用名词化结构和大量使用被动语态。大量名词化结构的使用是科技英语语篇词汇语法层最典型的特点之一。名词化结构同时又体现了英汉两种语言和思维方面的差异。这种差异成为英汉翻译不可忽视的问题。现从英语名词化结构的主要特点入手, 分析这类词语在汉译时的困难, 提出了归化处理的翻译策略。 一、名词化结构的主要特点 英语名词化结构的大量使用减少了英语篇中功能词的使用, 有利于突出英语语篇的主题信息。从系统功能语法的交际功能角度讲, 名词化结构体现的是事实或过程作为参与者, 避免或减少了施动者人的参与。这是因为科技英语语篇的主要用途是科技工作者以书面语言形式给读者提供和交流信息, 语篇内容往往是新的科研成果, 科研方法或实验操作过程。为了使得提供信息易被受话人理解,保证所提供信息的客观和真实性, 科技工作者作为发话人往往不出现在信息交流中, 而是以事实或过程作为参与者。即实施者在科技英语语义系统中是弱项。英语名词化结构正符合了英语语篇作者的这种组篇思维。从句法上看, 科技英语文本中名词化结构往往充当主语且句子多为被动语态, 使语言更加正式、凝练、浓缩和概念化, 有助于表现抽象思维。而汉语动词无形态变化的约束, 可充当句

汉英翻译中的句子结构处理

汉英翻译中的句子结构处理: 翻译一个具体句子时,首先必须解决句子结构的问题。在很多情况下,将汉语原文的句子结构不加改变或稍加改变就移植到英译文中去,是完全可能的;但在不少的情况下,则必须改变原文的句子结构.例如原文的句子很长或由于其他原因,译成英语时就须把它拆开,译成几个句子。如原文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但其间的逻辑关系非常紧密,或由于英语本身的原因,又须将它们译为一句。此外,如为了句子的连贯,为了强调或不强调句子的某一部分;为了传达原文句子的语气,或是由于汉语句子比较特殊(如汉语多无主语句),或是由于英语本身的特点(如被动结构较多)等等,我们都必须改变原文的结构.改变原文句子结构的方法很多,现将常用的几种列举如下。 一、拆句 将原文中的一个句子拆开,译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称为拆句翻译法。 1、时候既然是深冬,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了,冷风吹进般舱中,呜呜的响.(鲁迅《故乡》) It was late winter。As we drew near my former home the day became overcast and a cold wind blew into the cabin of our boat。

2、中国两国是近邻,只隔一衣带水,我们两国的关系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China and Japan are close neighbours separated by just a strip of water . The relations between our two countries have a history of more than 1,000 years. 3、健全自己的身体,保持合理的规律生活,这是自我修养的物质基础。(周恩来《我的修养原则》) Keep fit, lead a reasonable and regular life. This is the material basis for personal training. 二、合句 将原文中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句子合并译为一句,称为合句翻译法。 1、从那时到现在,已经整整五十年了。这是光辉的五十年,不平凡的五十年。 Fifty years have elapsed since that day-fifty glorious years,fifty extraordinary years。 2、我们必须扫除这个最大的障碍。这个障碍的扫除要靠中美两国政府的共同努力. We must clear away this biggest obstacle,the removal of which depends on the joint efforts of the Chinese and American governments。

英语中的名词化倾向及其翻译对策

英语中的名词化倾向及其翻译对策 摘要:名词化结构在英语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英语正式文体最显著的特征之一。本文试图从功能主义语言学的角度分析英语的名词化结构,认为名词化是产生语法隐喻最主要的资源,且与语体的正式程度有密切关系,名词化隐喻使用的多寡是区别语体正式程度的主要衡量标准。 关键词:名词化;功能主义语言学;翻译 中图分类号:h3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1)-02-0-01 一、引言 我们在英语阅读的过程中稍加留意就会发现:英语中使用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比较多。实际上名词化结构在英语中具有重要地位,s.potter在“changingenglish”一书中曾指出英语“名词优势于动词”(preponderanceofnounsoververbs)的倾向。所谓名词化,是指用添加适当的派生词缀的办法把其他词类的词构成名词的过 程或结果,如approval,movement等,也可指用名词短语代替动词结构或从句的过程,如:用the impotence of medical services to change life expectancy and insignificance of much contemporary clinical care in the curing of disease are all obvious, well-documented.代替it is all obvious and well-documented that medical services are unable to change life expectancy and much contemporary clinical care is not

汉译英中有关名词化结构处理问题

汉译英中有关名词化结构处理问题 【摘要】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异,中国学生在汉译英过程中会出现一些不符合英语语法或者不地道的表达方式。本文主要探究有关汉译英过程中名词化处理方面的一些问题以及解决这类问题的一些方法。 【关键词】汉译英;名词化;名词化处理;英汉差异 1 名词化的定义 名词化是英语使用中的一种普遍现象。夸克(Randolph Quirk)指出一个名词短语和一个分句结构有系统的对应关系,就叫名词化(norminalization)。而Trauth & Kazaazi (2000)认为名词化是指名词从其它词类的派生,如动词(communication, drawing)或形容词(rudeness, the rich),但也可以从名词派生(childhood)。Bussmann(1996)认为,作为一个能产的构词过程,“所有词类的词都可以通过名词化而被当做名词来使用”。根据《现代语言学词典》的界定,名词化是“指从其他某个词类形成名词的过程或指从一个底层小句得出一个名词短语的派生过程“。也就是说名词或名词短语还可以从小句派生,例如,小句The thermometer is complex变为The complexity of the thermometer。因此,广义上的名词化现象不仅包括从其他词类,如动词、形容词等派生出名词,而且还包括从一个名词派生出另一个名词,或从一个小句派生出一个名词短语。也就是说,名词化本身是个过程,这一过程不管是派生是零转换,其结构都是出现或产生名词或名词短语。名词化过程实质上是一种语言形式化或语法化的过程。从语义功能的角度来看,名词化指的是把某个过程、特征或评价看做事物,而词性转换只是这种现象得以实现的一种方式。 2 学生在汉译英过程中有关名词化处理的几个问题 在教学工作中经常会遇到学生在汉译英中出现有关名词化方面的语法错误或者译文不地道的情况。这主要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思维差异所致。英汉语作为两种不同的语言两种之间存在重大差异。汉语在表述上重视主题意识,表现为:(1)多用“人称”主语;(2)多用动词;(3)多用主动语态;(4)多用无主语句及主语省略句;(5)多用话题主语,由主题来陈述描述话题,使主语与谓语动词的关系很松散。英语在表述上注重客体意识,具体变现为:(1)非人称主语句用的多;(2)多用名词;(3)被动句与主动句并重;(4)主语一般不能省略。这些特征能增强英语的客观性和说服力使得行文严谨。思维上的差异导致语言的差异,语言差异使得学生在汉译英过程中很难摆脱母语思维的负面影响。这就需要我们要认识英汉语言之间的重要差异,从而获得地道的译文。下面我们通过例句来看看学生由于英汉两种语言差异而在汉译英过程中造成有关名词化方面的错误或不地道之处。

名词化结构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eneral Use of Nominalization Nominalization In linguistics, nominalization is the use of a verb or an adjective as a noun, with or without morphological transformation, so that the word can now act as the head of a noun phrase. 名词化指的是把动词、形容词通过一定的方式如加缀、转化等转换成名词的语法过程。 名词化转换形式 1) 用名词替代动词 例1.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 and solves it. 在科技英语中则通常说:The paper gives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and offers a solution. 例2. You can rectify this fault if you insert a slash. 插入一条斜线便可以纠正错误。 在科技英语中则通常说:Rectification of this fault is achieved by insertion of a slash. 在这组例子中,名词化发生在两个地方,rectify-rectification, insert-insertion, 经过名词化处理后,含有两个诸位结构的复合句变成了只含一个主谓结构的简单句,从而使句子的结构更加精炼,也由于使用抽象名词替代原来的人称代词做主语而使句子的语体更加正式。 2) 用名词替代形容词例3. It is doubtful how accurate the results are. 结果的正确性值得怀疑。也可以表示为:The accuracy of these results is doubtful. 3) 用名词替代句子例4. If the experiment is done by this method, there will be some loss of equipment. 用这种方法做实验设备会有一些损失。可以表示为:The doing of the experiment by this method will entail some loss of equipment. 使用名词化结构的动因 1) 名词与动词相比较,名词更具有静态性,不像动词那样生动具体和活跃。假如简单地述说一个事实或概念,仅指出动作和技术的特点,不需要动词那样生动具体,可用动作名词来替代动词。科研技术人员关心事物的现象、事实、特点,特别是抽象化的逻辑思维,因而名词化结构的使用,尤其符合科研技术人员表达的需要。比如: 例 5. The rate of evaporation of a liquid depends enormously by on temperature. The dependence of the rate of evaporation of a liquid on temperature is enormous. 液体的蒸发速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的温度。 2 ) 无人称性( impersonality) 为了客观地表达事物的本质,科技英语可带主观性,这可以避免使用人称代词作主语,称之为无人称论述( impersonal statement )。实现无人称性的一个手段是使用被动语态从而避免使用“I”等人称代词,其另一个手段是使用名词词组。例如: 例6. We can normally regulate the temperature by using a thermo-couple. 通常可用热点偶调节温度。Regulation of the temperature can normally be effected by the application of a thermo-couple. 另外,用名词替代动词也可避免了与动词相关的人称和时态。 例7. While it is being compacted, considerable lateral pressure is exerted by the concrete.

商务英语信函中名词化结构的翻译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 1 电影《蒙娜丽莎的微笑》中女主人公性格浅析 2 礼貌用语中的语用失误 3 浅谈中学生英语口语能力的培养 4 A Tentativ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or McDonald’s Success 5 从生态视野解读狼图腾 6 女性主义翻译研究——《简?爱》两种中文译本的比较 7 英文征婚广告和中文征婚广告所体现的文化差异 8 从中美文化差异看中国人创新能力的缺失与培养 9 论《野性的呼唤》中的自然主义 10 分析女性语言特点在英语委婉语中的体现——以《绝望主妇》为例 11 《罗密欧与朱丽叶》中双关语的研究 12 论奥斯卡?王尔德的艺术道德观 13 论关联理论在商业广告翻译中的运用 14 汉英谚语的语意对比 15 对《卡斯特桥市长》主人公亨查德矛盾性格的分析 16 解读托尼?莫瑞森小说《所罗门之歌》中黑人身份的迷失与回归 17 运用言语行为理论分析哈佛校长德鲁?福斯特的演说词 18 以《老友记》为例浅析美式幽默 19 Who Is Ishmael: Kantian Philosophy in Moby Dick 20 Application of Constructivism to Task-based Reading Teaching in Senior High School 21 从女性主义视角看《抽彩》女主角的命运 22 商务英语中的冗余现象及语用功能 23 论格列佛人物形象在《格列佛游记》中所起的讽刺效果 24 文化语境视域下英语习语的汉译研究 25 论《织工马南》中的象征意义 26 An Ecocritical Analysis on Lady Chatterley’s Lover 27 解析《简爱》的帝国主义意识 28 Feminism under the Traditional Masculine Standards 29 Comparison between High and Low-context Culture in Language Expression 30 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藻海茫茫》 31 从生态学角度解读《白鲸》 32 企业网络营销策略分析 33 English to Chinese Translation Methods 34 从中西方文化差异看中国式英语 35 显现的被动?隐现的自我——《看不见的人》中被动语态的身份建构功能研究 36 对高中学生英语学习动机现状及激发策略的调查分析—以屏边高级中学为例 37 研究交替传译中的笔记特征以及它对翻译准确度的影响 38 从鹿鼎记和唐吉诃德的主要人物的较对比来比中西方侠文化 39 On Michael Moore's Fahrenheit / From the Rhetoric Perspective 40 A Naturalistic Approach to Jude’s Tragedy in Jude the Obscure 41 无脸之殇——《英国病人》的后殖民指控分析 42 从《老人与海》看海明威的人生观

名词化

名词化结构分析 编辑 名词化,作为用某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去代替另一语法类别或语法结构的形式,在本质上涉及到一系列的变化过程。下面几个小节将分别描述名词化过程中级的变化、语义功能的变化和部分语义成分的变化。 名词化结构的级变化 如表二所示,韩礼德把语义分成三级,分别为“言辞列”(sequence)、“言辞”(figure)和“成分”(element)。言辞是对事件的语义表达,因为人类经验主要由发生的事构成,语法通过小句的构建把这些发生的事件转换为语义。若干表示事件的言辞构成言辞列,由小句组体现。级阶理论容许向下移动的“级转移”(rank shift),即一个已知单位可移至下一级,但下级单位不能上移。 名词化结构用名词或名词词组代替了一致式中的小句或句组,因此“级转移”是名词化的重要内容。例如,在下面的两个句子中: (4a) The driver drove the bus too fast down the hill, so the brakes failed. (4b) The driver’s overrapid downhill driving of the bus caused brake failure. (4a)是一致式,(4b)通过语法隐喻把(4a)的两个小句向下转移为两个名词性词组结构。名词化的语义功能变化 伴随着级向下转移,名词化结构产生了有别于一致式结构的功能意义变化(changes in status)。韩礼德(1995a)指出,我们在进行语义分析时,要看语义功能、语法功能和语法类别三个方面的变化。就上例而言,动词drive转化成driving时,语义功能由process转化为entity,语法功能由transitivity转化为thing ,语法类别则由动词转化为名词。而too fast 转化为overrapid后,语义功能由circumstance转化为quality,语法功能由manner转化为epithet,语法类别则由副词转化为形容词。 语法隐喻几乎可以将所有的其他语义功能转化为实体。这种现象被称为语义的物质化过程(the drift toward thinginess)。韩礼德对各种语义转化为实体的路径作过如下图示:表四:relater → circumstance → process → quality → entity 韩礼德还指出以上各类语义向名词化转变的过程是一个从左到右的过程,而不是相反。也就是说,图中某一语义可以由处在它左边所有的语义转化来,而不能从在它右边的语义转化而来。这同样是一个级下移过程,如果发生逆向运动,则有背名词化结构的生成原则。语义成分的变化 韩礼德在1985年指出,小句被“打包”为名词或名词组后,其语义成分不是不变的,部分信息会丢失。例如,is impaired by alcohol名词化为alcohol impairment之后,alcohol impairment并没有表明其中两个成分之间的语义关系,alcohol既可以解读为Actor (alcohol impairs),也可以视作Goal (alcohol is impaired)。 名词化语篇功能分析

探讨英汉翻译中名词转换策略及成因

探讨英汉翻译中名词转换策略及成因 作者:郭婕 来源:《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5年第14期 [摘要]在英汉翻译的过程中,主要由表达和理解两部分组成,而表达只有正确地理解原文,才可以准确无误地表达出原文。但英汉这两种语言的差异比较大,在翻译的时候需要改变句子的某些成分或对词性进行转换才可以正确地表达出原文的意思,而名词的转换就是翻译常用的技巧之一。例如;把名词翻译成形容词、副词、动词,或者把动词翻译成名词,通过这些转译,才可以使句子更加通顺而自然。 [关键词]英汉翻译;名词转换;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5918(2015)14-0153-02 英汉是属于两种不同语系的语言,在句法、修辞和词汇等方面都有着极大的差异,而名词就是英语句子中的一个显著差异。经过长时间的研究,人们得出的结论是:英语在理论上看来是动词为核心,而实际上其实是名词占了很大的优势;汉语中理论上是名词为中心,但实际上是动词为核心。有很多文章都有提到动词优势与名词优势的对比,但很少著作从英汉翻译中提出名词的翻译策略,本文主要从英汉互译的角度提出名词如何转换才能使译文更加准确地表达出原文的信息。 一、英语与汉语两种语言的词类语法特征的分析和对比 词类,是词依靠在句法结构当中所发挥的语法功能进行划分的,例如,动词、名词、形容词、副词、介词等。每个句子主要由主语、宾语、状语、谓语、补语这五种句子成分组成。在印欧系当中,句法成分与词类两者之间是简单的一一相对应的关系,一般都是一种词类仅充当一种语法成分,但在汉语当中,词类与句法成分有着复杂的关系,一种词类通常会充当很多种语法成分。 (一)英语词类的语法特征 在英语词类当中,往往除了名词会充当主语、主语补语、宾语、宾语补语及定语之外,其他的词类一般只能充当一种句子成分。在英语中,若一种词类在句子中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句子就会出现形式错误且逻辑混乱,因为这样,为了准确表达,英语就有了一词多类的情况。但汉语在很多时候是一种词类充当多种句法成分,所以相对复杂。但汉语本身就是表意文字,即使这样,仍然可以简单明了地表达信息。也因为英语一种词类充当一种句子成分,在汉译英的时候,要依据英语的不同词类充当不同句子成分的习惯与英语的搭配习惯来选择词汇的不同形式,在必要时候,对同一词语进行不同词类进行恰当处理。 (二)汉语词类的语法特征

英语复杂名词词组的翻译技巧

复杂名词短语的翻译技巧 ——名词化极其翻译技巧 在英文写作中遣词造句存在一个明显的特点:即名词占有很明显的强势。著名语法学家Simcon Potter在“Changing English”一书中所提出的“名词传染病”这一说法,即说明了在现代英语中,名词的使用范围越来越广泛。一种语言并非是名词的简单罗列,过度使用名词,未必是语言健康发展的象征,但是英语名词的用途之广的确是值得注意的趋势。本文拟就英语名词的种种强势与翻译方法分别加以论述。 一、名词强势的体现(一)名词广泛用作定语现代英语中名词用作定语的现象很普遍,如: university student大学生,the labor movement工人运动,vegetable plot菜地等等。 但这里要说明的是用名词顶替形容词、分词、短语或从句在句中充当定语的现象。 1)名词顶替形容词或分词。如: luxury hotel=luxurious hotel豪华旅馆affluence society=affluent society富庶社会lead car=leading car领头车虽然这种顶替现象越来越常见,但应注意名词作定语和形容词作定语其含义有时是有区别的。如: efficiency expert效率专家efficient expert高效专家economy measure节约措施economic measure经济措施2)名词顶替短语。如: fire death phone call=phone call about fireand death报告火灾和死亡的电话3)名词顶替从句。如: fire rescue=rescue that is launched whenfire breads out火中

英汉动词名词化对比及翻译策略英汉名词动词化对比分析

《英汉动词名词化对比及翻译策略:英汉名词动词化对比分析》 摘要:名词化现象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尤其是在“名词优势于动词(Preponderance of nouns over verbs)”的英 语当中,因此该语言现象值得广大语言研究者的关注与探索,careful in the choice of one’s friends. 英译汉: 1. He is a college drop-out. 他大学中途辍学,his eyes that he heard, but made no sign of assent or dissent. 他瞧了他一眼,表示已经听见,但没有表示同意或不同意 摘要:名词化现象无论在英语还是汉语都十分活跃,频繁的出现于各种文体中。然而由于两种 语言在形态、意念方面的种种差异,所表现出的名词化现象各具特色,因此翻译过程中,对名 词化现象的处理须格外谨慎,以避免出现严重的“翻译腔”。本文正是基于前人的研究,试进 一步对此类问题进行研究及论证。关键词:名词化;动词名词化;对比;翻译策略 一、名词化的界定名词化现象普遍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尤其是在“名词优势于动词(Preponderance of nouns over verbs)”的英语当中,因此该语言现象值得广大语言研究者 的关注与探索。所谓名词化,指的是一系列动词、形容词词组或句子经过转化,在功能上用作 名词或名词性句法结构的过程。朱永生先生( 2006)提出,从语义功能的角度来看,名词化指 的就是把某个过程或特征看作事物,而词性转换只是这种现象得以实现的一种方式。名词化手 段多样,有动词名词化、形容词名词化、及句子的名词化,这里我们仅就动词名词化展开讨论。 二、英汉动词名词化对比尽管名词化现象存在于英汉两种语言中,但其构成方式、语法 功能及应用范围有很大差异。通过相关研究成果可知,英语中名词使用频率极高即名词占优势,有所谓“静态”的特点;而现代汉语倾向于使用动词或动词词组,即动词占优势,有“动态” 的特点。(一)英汉动词动词名词化的构成对比英语中许多名词都是由动词演化 而来,语言学家Eric Patridge认为,将动词转化为名词是英语极为普遍和有效的构词方法。 动词的名词化通常通过添加两种词缀实现:一类为动词的进行体式-ing,适用于一切动词的词尾;另一类后缀则依动词而异,如:-tion,-ment,-ship,-hood等。句法研究通常把前者 称为动名词(verbal noun)或动作名词(action noun),后者为动词派生名词(de-verbal noun)。其实还有一种零词缀,即没有发生形式上的变化,如reply,search,supply,return等。汉语属于形态不发达的语言,无法“在外部形态特征中寻找词类划分问题的 解决办法”。因此学者姚振武(1996)根据动词指称受事、与事、工具等对汉语中动词名词 化进行分类:第一类:动词对它的施事发生指称作用结果发生的名词化,如:监管、领 导等;第二类:动词对它的受事发生指称作用结果发生的名词化,如:穿戴、编号、画像等; 第三类:动词指称与事结果发生的名词化,如:同路、同事等;第四类:动词对它的施事所凭 借的工具发生指称作用结果发生的名词化,如:开关、补助等。虽然汉语中动词名词化

动词名词化结构

名词化的结构 名词化结构主要是以英语名词短语代替汉语一个句子,它可以避免人称主语,从而防止句子结构过于臃肿。法律英语常用结构复杂的长句。从句子特征来看,还是名词结构占优势,而不是从句或动词的优势. (1)The buyer shall furnishocean vesselsfor the transportation of the rice under this contract。 (2)The buyers shallgive thenoticeof the vessel'sname beforehand. (3)The storage of the rice shall be done in theway stated。 (4)A certificate is neededattesting the existenceofsuch event.1.动词的名词化 作为一种专用英语,简洁和客观是经贸英语的灵魂,故在一般英语中用动词表示的内容,经贸英语却惯于将动词名词化,并由此产生一个名词化结构,让原来的施动意义隐含在结构的深层里。把动词名词化,表述从“动”转为“静”,语言变得更为客观;使用动词名词化结构,可以替代一个从句甚至一个句子,语言变得更为简洁。 1.1动词名词化的基本形式 就形态变化而言,经贸英语动词的名词化通常有两种:一是后缀派生法,即把-al, -sion, —tion, -ment等后缀分别加在不同的动词词尾,在句法研究中这种词称为动词派生名词(deverb alnoun);二是零位派生法(zeroderivation),也就是说不借助后缀直接由动词转化为名词,本文将这种词称为动词转类名词(conversion noun)。例如: (1)the conclusionofdifficult negotiations (2)the formulation of export sales contracts (3)the participation in GATT (4) the involvement in international economy andtrade activities (5)a decline in industrial production anda markedupturn in inflation (6) thefall in the growthrate of the world economy 1。2动词名词化结构的两种形态 动词名词化时,动词原来所带的客体和主体转化为名的修饰语或附加成分后,就构成了一个动词名词化结构,常见的形式有两种: 一是动词原来所带的客体由一个介词(其中及物动词介词of)或不定式符号to引导,接在动词派生名词或动词类名词后面,形成一个后置修饰语,而主体往往以名词的格形式转化为动词派生名词或动词转类名词的前置修饰语 例如: (7) Recently Chinareduced tariffs substantially. (8) China’srecent substantialreductionof tariffs (9) Ericssonstudied thetargetmarketcarefully。 (10) Ericsson’s careful study ofthetarget market (11) Thenew—to-exportfirm failed to treat international distributors on an equal basiswith domestic counterparts. (12)the new-to—export firm’sfailure to treatinternationaldistributors onaequal basis with domestic counterparts 二是客体和主体均转化为后置修饰语,客体在前,由一个介词(其中及物动词由介词of)或不定式符号to引导;主在后,通常由介词by引导。例如:

商务英语名词化汉译的词类转换技巧

商务英语名词化汉译的词类转换技巧 商务英语名词化汉译的词类转换技巧 词类转译是商务英语英汉翻译中常见的译词技巧,并且是英汉互译翻译实践中的重要手段之一。下面是店铺分享的商务英语名词化汉译的词类转换技巧,欢迎大家阅读! 一、问题和分析 (一)商务英语汉译中存在的问题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是高职高专英语专业外贸和商务方向的核心课程之一。“当今世界经济日益全球化,社会需要的人才是既懂英语又通晓商务知识的复合型应用人才,而商务英语翻译作为沟通中外经济、文化等的手段,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 名词化在商务英语中大量运用,体现了商务英语的文体特点。但是由于商务英语中的名词化汉译难度较大,造成商务英语中文译文生硬、难懂,很难体现原文的文体特征。 (二)问题分析 在我国,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对翻译标准的探讨从来没有间断过。近代严复的“信、达、雅”标准,现代鲁迅的“力求易解”、“保存原作的风姿”标准,茅盾的“艺术创造性翻译”标准及傅雷的“神似”、钱钟书的“化境”等标准,都对翻译界产生过强烈的影响。在各种翻译的标准和原则中,严复提出的“信、达、雅”最为广为人知。 在商务英语翻译的过程中译者应该做到对译本的信、达,即忠实、准确和通顺。由于商务英语文本往往比较正式,修辞等也有约定俗成的表达,因此“雅”不作为商务英语翻译原则和标准的必需要求,除了一些特殊文本,如广告英语外,其他的文本翻译能雅则雅。 商务英语翻译中可以运用泰特勒的“翻译三原则”:第一,译作应完全复写出原作的思想;第二,译作的风格和手法应和原作属同一性质;第三,译作应具备原作所具有的通顺作为指导标准。商务英语专业性强、逻辑严密、表达要求简练。由于具有格式化、规范性的语言特点要求,商务英语的翻译自然不能像文学作品如诗歌等的翻译一

翻译科技文本应根据句法特点采取恰当策略

翻译科技文本应根据句法特点采取恰当策略 随着科技的发展与全球经济一体化的逐步深入,科技英语越来越彰显出其重要性。医刊汇编译在实践工作中发现,英语科技文本具有被动结构普遍化、句子结构复杂化、时态种类有限化、名词结构倾向化、非限定动词高频化等非常显著的特点,因此,在翻译的过程中应根据其不同的特点采取恰当的策略。 一、被动结构普遍化。英语科技文本常用来表述客观事物的存在发展及联系,其主体一般是客观事物或自然现象。因此,被动结构得以大量使用。除了语用传统外,原因之一是因为科技文章的主要目的是讲述客观现象,介绍科技成果等,被动句的使用比起主动句,更加避免了掺杂作者的主观色彩,凸显其客观性。因此在科技英语中,凡是在不需要或不可能指出行为主体的场合,或者在需要突出行为客体的场合都会使用被动语态。科技英语的客观性、简洁性,更能把所要说明的问题放在鲜明而又突出的主语位置上,从而引起更多的注意。 被动语态的大量使用体现了英语科技文本的句法特点,有利于原文信息的客观传递,而被动句成为追求叙述客观性和规范性的一个重要手段。由此,译者在翻译科技文本时,要注意采用被动结构这一重要方法,对汉语主动句进行句式转换处理,将其译成英语的被动语态,有针对性地灵活运用策略进行翻译。叙述一般原理或事实时,汉语科技句子常译成被动句。汉语句子中带有“被”的被动句,常保留此译法。句子译成被动句,使主要信息在主语位置上突显出来,体现了科技文本被动结构普遍化的句法特点。

二、句子结构复杂化。长句多且结构复杂,是科技英语的一大句法特点。科技英语需要严密的思维逻辑,这就要求科技作者准确详尽地表述客观事物之间的因果、依附等逻辑关系,故此作者常使用长句,以此使被描述的对象逻辑严谨,结构紧凑。常出现的从句有名词性从句、定语从句、状语从句等。其中,从句还常被套用在名词词组、介词短语、动名词短语、不定式短语、分词短语以及从句中。 汉语长句是指字数较多、结构复杂、语义具有多层次的句子。其特点是重意合,但在长句中主谓成分较难确认。在构句时重视“时间的先后顺序”,在逻辑上重视“前因后果关系”;而与之不同,英语重意合,主谓成分是主干,其他成分起枝杈作用。所以在科技文本的翻译过程中译者应把握这一点,同时注重句子的逻辑性和顺畅性,把握复杂句式的主干,理清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全面地理解原文所要表达的思想内容,各种深层含义和语言风格。在翻译时,可以使用顺译法、变序法、拆分法。 顺译法,即按照原句子的顺序进行翻译,且译文保持长句的形式;逆序法,即打乱原文结构,重新组织和排列句子的语序。这种方法是根据不同地域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而形成的方法,以符合不同的表达方式与思维模式;合译法,即将若干个短句通过整合的方法转译成一个复句。汉语的行文特征是大量使用并列、排比结构的复句,很少使用复杂的长句结构。因此,在进行汉译英翻译过程中,合译是很普遍的翻译策略。 三、时态种类有限化。在英语科技文本中,时态种类非常有限。

科技英语——名词化结构翻译

科技英语——名词化结构翻译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General Use of Nominalization Nominalization In linguistics, nominalization is the use of a verb or an adjective as a noun, with or without morphological transformation, so that the word can now act as the head of a noun phrase. 名词化指的是把动词、形容词通过一定的方式如加缀、转化等转换成名词的语法过程。 名词化转换形式 1)用名词替代动词 例 1. The paper analyzes the problem and solves it. 在科技英语中则通常说: The paper gives an analysis of the problem and offers a solution.例 2. You can rectify this fault if you insert a slash. 插入一条斜线便可以纠正错误。 在科技英语中则通常说:Rectification of this fault is achieved by insertion of a slash. 在这组例子中,名词化发生在两个地方,rectify-rectification, insert-insertion, 经过名词化处理后,含有两个诸位结构的复合句变成了只含一个主谓结构的简单句,从而使句子的结构更加精炼,也由于使用抽象名词替代原来的人称代词做主语而使句子的语体更加正式。 2) 用名词替代形容词 例3. It is doubtful how accurate the results are. 结果的正确性值得怀疑。也可以表示为:The accuracy of these results is doubtful. 3) 用名词替代句子 例4. If the experiment is done by this method, there will be some loss of equipment. 用这种方法做实验设备会有一些损失。可以表示为:

法律文本汉译英中名词化结构的运用

法律文本汉译英中名词化结构的运用 孔祥娜 【摘要】There are many differences in the use of nominalization between Chinese and English.The phenomenon of nominalization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for the translators in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So 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of nominalization are firstly introduced,and then with the help of Chinese-English bilingual text,five modes for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legal texts are put forward by analyzing some examples in Labor Contract Law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It can provide some guidance for the Chinese-English translation of legal texts.%汉英语言中名词化的使用存在许多的差异,名词化现象成为译者汉译英时所面临的一大困难。文章从名词化的概念,进而借助《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汉英对照文本,通过实例分析了法律汉译英中名词化结构的五种模式,以期对法律文本的汉英翻译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期刊名称】《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年(卷),期】2012(025)003 【总页数】2页(P46-47) 【关键词】法律文本;名词化;汉译英 【作者】孔祥娜 【作者单位】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山西太原0300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