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桃花源》支教日记20
- 格式:wps
- 大小:1.37 MB
- 文档页数:6
《走进桃花源》支教日记20
7月30日阴有阵雨星期天
早上,早早就起来了,醉酒的人们,还在梦中,我到处找开水而不得,只好到门外水池喝了点生水。
早饭和中饭就在一位大叔家吃“油茶”。
接着,乘天气还好,我们要抓紧下山,以便去翠里乡乡长家看看瑶族的风土人情。
结果在半路,天就开始下雨,而翠里乡长赵富定的家乡——瑶寨高华却昨天已经准备迎接我们,还特意上山打了一头野猪回来,所以今天是下刀子也得去了,否则太对不起瑶族兄弟了。
结果,我们冒着雨冲上瑶山的半山腰,前面的路就被山水冲断了,半米多宽,一米多深,即使越野车也没法过去,因为前后都是四十来度的坡度,刚好这水沟又在一个转弯处,没有可以冲刺的准备。
窗外是倾盆大雨,还有哗哗的洪水声,天色已渐渐暗了下来,怎么办?进又不是,退又不是,我们最后还是决定前进。
于是,我们撑起伞,冲进雨幕,到山上抬来了砍伐后留在山上的杉木,一根、两根、三根,一直放上四根,才勉强填满那横在公路中间的水沟。
然后,我们全体下车步行,而由驾驶员开车冲刺。
下过雨的路面很滑,一直冲了三次才算过关。
可是到了山坡,因为坡度大,泥地滑,车子打滑没法前进。
于是,男子汉们左右助力,靠人力推上山坡。
而推的人则一个个全是烂泥满身,衣服全成花的了。
总算心诚则灵,在我们快到寨子时,雨终于停了。
进了寨子,第一件事情,村长还有乡长赵富定的父亲就请我们去洗药浴。
药汤早就煮好了。
听说这是他们对待客人的常礼。
每户人家都有。
每当农活劳累、身体不适或有宾客临门时,主人家都会煮一大锅药水倒入大浴桶中供大家浴用,以此健身洁体或消灾治病,这就是瑶族药浴。
药浴一直伴随着瑶族人民走过一代又一代,是瑶族同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瑶族是一个喜洁好凉的民族,他们长期居住在山高多水的山区。
由于山高路陡,交通闭塞,人们的治病健身只能靠与之朝夕同存的山草藤木。
经过几千年的采用与实践,瑶族先民们逐渐掌握山上一草一木的性能和药效,并配成由追枫伞、半边枫、九龙藤、血藤、节节草等20多种中草药的药浴配方,人浴之,能消除疲劳、医治百病。
药浴健身的方式主要是当人体浸泡于药浴时,药汁通过人体的毛细血管传遍全身,以达到舒筋活血和治病的目的。
按照当地瑶族的风俗,采药、洗浴是有一定规定的。
采药:以“消灾”日为准,采回药后要洗净、切碎,再放入大铁锅中煮出药味方可。
洗浴的顺序是:家中有客时,先客后主,家中无客时,则按先男后女、先老后幼的顺序洗浴。
在瑶族村寨,人们认为药浴是健身的根本保证。
常药浴,可治疗百病,特别是风湿和妇科病,据说产妇洗后三天可挑水打柴。
无病者药浴亦能消除疲劳、延年益寿。
难怪有人写文章说瑶族的药浴优于世界上有名的芬拿浴、桑拿浴。
从江人说:壮族住河边,侗族住坝上,苗族住山梁,瑶族住深山。
确实,高华寨躲在一个很偏僻的小山坳里。
这和他们的生产方式有关。
从江的瑶族曾是一个游耕民族,也叫“过山瑶”,史上没有土地,就向附近村寨租用荒山种植杂粮以求生存,条件是间种杉树归还山主,这一片山杉木长大后,又去租用另一片山,如此循环往复。
解放后,他们有了土地,以稻作生产为主。
耕作的主要特点是:平地均开成田;坡度教缓的土坡,仍开坡造
田,形成梯田;甚至坡度较陡但水源条件好的土坡,也开成田。
难怪这里随处望去,田块就像一级级台阶,故称梯田。
梯田哪里是个头呢?村长告诉我,梯田从坡脚向坡顶延伸,
这里2001年通电,2003年才知道有农药和化肥,2006年刚把公路修通。
这些都有赖于高华村的第一个大学生赵富定。
赵富定出生在一个瑶族家庭,世代没有文化,每当逢年过节,要颂佛经,祭祀始祖盘王,或写一副对联,都很费周折。
于是,他的父亲下定决心,把他送往外面读中专、大学,成为寨子里第一位大学生,也是第一个正式成为国家公务员的高华人。
而文革时代,这里的村民宁愿种田也不当官。
赵富定父母
同样,赵富定学了知识,绝不忘了家乡,而是出谋划策,多方联系,并积极推广杂交水稻的种植和管理,教村民使用化肥和农药,以自己的知识造福村民。
并且把瑶族的药浴宣传到海内外去,使高华瑶寨一下子出了名,同时,也改变了一些村民的观念,开始重视教育,专注学习农业实用技术,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
为此,我想起了人们对瑶族人的十六字概述:
唐代发型,宋代服饰,明清建筑,魏晋遗风。
真的,这里的村民好嗜酒、轻名利,重感情,真的可以说是遗存着魏晋时代陶渊明笔下“悠然现南山”的意境。
其实,在从江以至整个凯里,何尝不都是这样的一种氛围呢?
在主人家的厅堂里,他们村里的长鼓王刚好过来,就现场请他给我们跳了一段长鼓舞。
木鼓舞是以木鼓为唯一的伴奏乐器,鼓手敲击,形成复杂多变的舞调。
节奏为四、六拍。
舞蹈动作为五种,一曰略吉笳,进三步,退三步,向左旋转,
再回身;二曰略独南,进退均二步;三曰略独大,踏三岁,向左转身舞三步;四曰略高逃大,左舞两步,后舞两步,再任前走;五曰略高逃勒,正面舞两步,右侧舞三步,再向左转舞两步,回身舞而前行。
以胯为支点,头、肩、手、腰、腿、脚扭摆、甩动、踢蹬,转体自然,常以急速逆转形成强烈对比。
木鼓舞的最大特色是狂,处处强调动作的粗犷奔放,洒脱豪迈,如狂飚林柿,飞瀑坠崖。
木鼓舞所表现的是苗族祖先迁徒途中披荆斩棘,勇住直前的艰难历程与精神。
舞者多为青年男女;围鼓而舞,且舞且旋。
人多则内外数圈,女在内,男在外。
且疲者可下场休憩,新来者可随时加入。
我想这倒是一个健身的好形式,只可惜自己一下子学不起来。
但至少见识了一下,也不枉此行。
手持长鼓的瑶族少女杨三妹
不过明天我们还得赶往污扭支教,所以我们告别热情的瑶族兄弟姐妹,连夜从高华赶回从江县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