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及试运行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及试运行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及试运行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及试运行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与试运行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与试运行

目录

一、系统联调联试综述

二、系统联调联试准备

三、系统联调联试的主要内容

四、系统联调联试的实施

一、系统联调联试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联调联试是集车辆、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环境监控系统(BAS)、火灾报警系统(FAS)、……、门禁系统等系统之间的接口综合联调、行车及其运营演练、测试系统的综合性能指标和可靠性指标。

联调联试是建设阶段机电设备调试工作的最后一个检验环节。须由建设单位、运营商、咨询商和设备供应商等各相关方的共同参与。

系统联调联试的依据:

《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基本条件》(GB/T30013—2—13)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599)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GB/T30012)等

机电设施设备建设周期主要阶段:

通过联调联试使整体系统性能、功能达到设计要求、满足新建线路试运营的条件,为项目验收和安全运营提供数据支持。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联试的目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整体系统的最佳匹配

验证各子系统的可靠性,判断其是否达到设计功能

检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体系的完备性

检验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维护、抢修体制(包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等)是否切实可行、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需要

检验系统的运输能力、服务品质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验证工程施工质量是否符合验收标准,验证系统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及完善运营需求

联调联试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间的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测试工作,时间跨度长、调试作业点多、现场条件复杂、涉及单位和人员众多。为了确保联调联试能够达到验证城市轨道交通整体系统功能和性能的目的,确保联调联试期间各相关工作的顺利衔接,城市轨道交通联调联试前应具备一些基本的前提条件:

1.组织、管理体系的保障:

明确责任单位、建立组织构架;完成技术规程的编制;确立相关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和安全保障措施齐全。

2.工程建设:

土建工程完成竣工验收;线路具备双向运行;车辆及基地、控制中心、供电系统具备使用条件;各设备系统单系统调试已完成;各系统初步接口测试已通过;联调联试测试设备已就绪。

3.技术准备:

各专业各单系统的各项测试工作都已完成并达到设计目标;明确调试工作实施的先后顺序;各专业已具备相关技术条件。

二、系统联调联试准备/方案编制

各项目必须从系统本身的特点出发,研究联调联试中各系统的相互关系,对联调联试的组织模式、实施方案和关键技术等作出分析、梳理,深化研究。

联调联试的方式,通常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按区域划分,即:将调试范围分成轨行区和车站区两种;

另一种是按专业接口关系划分,即:将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按照相互关系,进行接口调试和试验。

阶段划分:

联调联试包含了综合联调、运营演练及可靠性测试三个阶段:

专业接口关系: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联调之通信调试技术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综合联调之通信调试技术 发表时间:2018-07-13T15:16:35.597Z 来源:《基层建设》2018年第16期作者:陈照王晓明 [导读] 摘要:综合联调是城市轨道交通进入试运行阶段的重要时期。 北京中铁建电气化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北京 100043 摘要:综合联调是城市轨道交通进入试运行阶段的重要时期。通信系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中的基础专业,完成以通信系统为主调专业的联调是保障地铁顺利开通的关键。结合青岛地铁11号线以通信系统为主的联调实例,描述了通信系统综合联调的内容,主要包括以通信系统为主的联调项目,总结了青岛地铁11号线通信系统综合联调经验。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通信系统;综合联调;联调 前言: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已到新的阶段,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市民出行交通需求不断增长,城市轨道交通项目已然变成建设的“重头戏”。数据显示,我国目前已有多个城市开通轨道交通,其中北京、上海等城市里程数已超过500公里,国内轨道交通迎来快速发展、全面发展的大好时期。其中,通信系统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运营指挥、企业管理、服务乘客和传递各种信息的网络平台,是各项功能实现的基础,是重中之重。 1 通信调试的前提条件 (1)通信各子系统设备已正常运行,所有功能符合技术规格书要求,且工作状况良好。 (2)时钟设备设置于控制中心本线通信设备室一级母钟设备,其中高稳晶振钟卡采用主备用方式,主、备钟卡能自动和手动倒换且可人工调整时间;沿线各车站、停车场、车辆段设置二级母钟及子钟。 (3)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完成单体调试,完成中心集群交换系统、基站、直放站、无线调度台、车载台以及手持台的调试,并达到设计要求。 (4)PIS设备已正常运行,所有功能符合技术规格书要求,且工作状况良好。 2通信调试的内容及步骤 2.1 通信传输与关联系统的联调 (1)模拟光纤断裂引起的传输光纤环路中断: 中断某处尾纤链路,5分钟后恢复。观察记录各自系统的情况。 (2)模拟车站传输节点故障引起的传输光纤环路中断: 关闭某站传输节点的电源,5分钟后开启,观察各自系统的情况,并记录其间发生的事件。 (3)模拟运营中心传输节点故障引起的传输光纤环路中断: 关闭OCC控制中心传输节点,5分钟后开启,观察各自系统的情况,并记录其间发生的事件。 2.2 通信时钟与关联系统的联调 (1)正常工作时相关各系统情况: 手动改变中心主用钟卡时间,观察各系统时间是否可以同步到标准时间。 (2)中心主备钟卡切换: 手动改变中心备用钟卡时间,观察各系统时间是否可以同步到标准时间。 各系统确定完毕后,切换到主用钟卡工作状态,手动改变中心主用钟卡时间,观察各系统时间是否可以同步到标准时间。 (3)使用中心一级母钟晶振工作 断开中心一级母钟标准时间信号源GPS/北斗标准时间信号,使用中心一级母钟晶振工作,手动改变中心一级母钟时间信号,观察各系统时间是否可以与一级母钟时间同步。 各系统确定完毕后,重新接回中心一级母钟标准时间信号源GPS/北斗标准时间信号,观察各系统时间是否可以同步到标准时间。 (4)模拟中心一级母钟工作失效 人工关闭中心一级母钟电源,模拟中心一级母钟工作失效,手动改变各系统时间,5分钟后开启中心一级母钟电源,时钟系统恢复正常工作后,检查各相关系统是否能正常接收通信时间信号源,并可进行校准。 2.3 专用无线通信与信号、车辆联调 (1)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和信号ATS系统之间的联调 信号ATS与专用无线通信系统之间传输和电客车有关信息,信号ATS系统每隔一段时间向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发送一次信息包。数据包内容:电客车车组号、电客车车次号、归属调度、车站。具体调试内容如下: a.电客车由车辆段进入正线运营,电客车的控制权由车辆段调度台转换到行车调度台,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客车车次号、电客车位置信息更改正确。 b.电客车由正线回到车辆段,电客车的控制权由行车调度台转换到车辆段调度台,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取消电客车车次号,电客车位置信息显示正确。 c.电客车折返,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客车位置信息改变。 d.电客车位置更改,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客车位置信息更改正确。 e.电客车车次自动变更,专用无线通信系统的电客车车次号更改正确,电客车位置信息显示正确。 f.人工电客车车次号变更(ATS变更),通信无线系统的电客车车次号更改正确,电客车位置信息显示正确。 g.专用无线通信系统故障或信号ATS系统故障或断开专用无线通信系统与信号ATS系统之间的通信线路,专用无线通信系统调度台的电客车信息保持不变,直到故障恢复,信号ATS向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发送新的电客车消息后更改。 (2)专用无线通信系统和车辆广播系统之间的联调 a.车辆段调度员通过车辆段调度台对车辆段范围内的任何一列电客车进行电客车广播,均能清楚听到调度员的广播内容。 b.车辆段调度员通过车辆段调度台对车辆段范围内的所有电客车进行电客车广播,均能清楚听到调度员的广播内容。

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车型简介

全国城市轨道交通车型简介 一、北京 1、 DKZ4型列车 类型:C型地铁车辆 生产厂家:北车长客/北京地铁车辆厂 数量:186辆车辆编号:S401-S431制造年份:1998 投运时间:1999.9.28运营路线:北京地铁1号线运营最高速度:70Km/h 产量:31组编组定员:1410人

类型:B型地铁车辆 生产厂家:南车四方数量:438辆车辆编号:001-040(2009年第一批); 061-093(2010年第二批) 制造年份:2008-2011 投运时间:北京地铁4号线2009年9月28日; 大兴线2010年12月30日 运营路线:北京地铁4号线;大兴线 运营最高速度:80Km/h 产量:73组编组定员:1408人

类型:B型地铁车辆生产厂家:北车长客/北京地铁车辆厂数量:360辆车辆编号:TP401-TP441 制造年份:2006 投运时间:2007.10.7 运营路线:北京地铁5号线运营最高速度:70Km/h 产量:60组编组定员:1424人

类型:B型地铁车辆生产厂家:北车长客 数量:378辆车辆编号:06 001-06 041 制造年份:2012 投运时间:2012.12.30 运营路线:北京地铁6号线运营最高速度:100Km/h 产量:63组编组定员:1960人

5、北京地铁7号线电动客车 类型:B型地铁车辆生产厂家:京车装备 数量:280辆车辆编号:07 001-07 035 制造年份:2013 投运时间:2014.9 运营路线:北京地铁7号线运营最高速度:80Km/h 产量:35组最大载客能力:2766人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

机械与车辆学院交通工程专业报告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 指导老师: 班级: 姓名: 学号: 成绩: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模式 摘要:通过分析欧洲先进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过程,探讨了在我国发展中等运量的综合轨道交通系统的可能性。 关键词城市交通轨道交通综合交通模式 In urban rail transit of China model of development Abstract: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advanced European urban rail transit system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paper discusses the development of traffic volume in medium comprehensive rail transit system in the possibility. Key words:city traffic ;rail transit ;comprehensive; traffic mode

目录 摘要 (2) 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 (4) 二中等运量的综合轨道交通系统 (8) 1.运量 (8) 2.适用范围 (8) 3.线路型式 (8) 4.车辆 (9) 5.运营管理 (9) 6.车站规模 (10) 7.车场 (10) 三结论与展望 (11)

一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现状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人口的增长,大城市交通状况日趋恶化,简单的阔路增车方法已解决不了城市的这一重大问题。世界上一些城市的发展由于没有找到解决城市交通的有效方法而趋于崩溃,私有车辆的增长使这种影响更趋恶化,尤其当交通状况到了趋于停滞的边缘时,用其他方式代替公共交通将负担不起或不太可能。因此研究一种基于我国国情的、既经济又实用的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确迫在眉睫。 改善城市交通的拥挤状况是一项投资宏大的工程。同时也是摆在市政府面前的一个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事实证明,建设高效的公共交通系统(公共汽车和轨道交通)是改善城市交通状况的根本途径,其中轨道交通系统又是一条最有效的途径,因为轨道交通系统使用专用的道路,可以保证快速、准点、安全和没有污染,这一点在中国及亚洲的大城市体会更深。然而,选择哪种公共交通系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因为轨道交通与公共汽车的差异不仅是在运量上,更重要的是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上海地铁1号线长16.1km,造价为6.2亿/km。广州地铁1号线长18km,造价为7.6亿/km。如此高的投资,使许多城市对地铁的发展望而生畏。对此,除了在建设标准和国产化方面需要重新反思外,轨道交通多种形式的最优配置问题,也是应该予以重视的重要方面。 城市轨道交通可进一步分为有轨电车、轻轨和地铁。随着城市基础建设项目的增加及工程预算的消减,我们一直在寻找一条有效的轨道交通途径,既要投资少、降低运行费,又要安全可靠、满足客运要求。目前中国建设地铁的城市人口均在300~400万以上,属特大型城市。人口密度高、城市公共交通运量很大的城市,建设大运量的地铁系统是十分必要的。但是单一的地铁方案,不仅运量浪费大(图1),而且投资运量比也不合理。尤其在100~200万人口的城市里,公共交通运量相对要小一些。因此,是否可以探求一种中等运量的轨道交通模式呢?尤其是在当前资金筹措比较困难的情况下,如何能做到既要建设轨道交通,又要少花钱呢?我们现在必须冷静地面对当前的地铁热,鼓励发展有轨电车和轻轨。实际上亚洲和世界的许多城市也都碰到了同样的问题:一方面地铁方案是技术成熟、环境最优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全面的地铁网不仅投资巨大,而且运能又高于实际要求。所以应该找出这样一个解决方案:在满足运量要求的前提下,选择投资运量比合理的轨道交通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联试总体技术方案设计(可编辑)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联试总体技术方案设计 王澜: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科研开发处,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 姚建伟: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博士研究生导师,北京, 陈源: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科研开发处,助理研究员,北京, 朱艳军: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通信信号研究所,副研究员,北京, 赵鑫: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铁道科学技术研究发展中心,助理研究员,北京, 摘要:在总结麦加轻轨铁路联调联试实践经 的循序渐进方法逐步实现。根据欧洲电气化标准委员会 验的基础上,根据城市轨道交通整体系统功能 制定的标准《铁路应用??可靠 实现情况,给出城市轨道交通联调联试总体方 性、可用性、可维护性和安全性规范和说明》旺】,轨道 案。该总体方案为指导城市轨道交通联调联 交通系统的验证与确认应该 试、优化联调联试测试项目,通过联调联试实 通过一系列测试与调试的方 现城市轨道交通整体系统性能和功能的优化匹 法步骤开展】。

配提供技术支持。 ,是轨道 联调联试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联调联试;方案设 交通整个测试与调试过程的最后环节,是在各系统完成 计;沙特麦加轻轨铁路 出厂验收测试、现场安装测试、系统验收测试 的基础上,开展的系统化、跨专业、集成性的 综合性测试与调试工作,对轨道交通整体系统性能和功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联试 能进行综合验证与确认【】。通过各项测试工作,联调联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由十几个系统、几百个子系统试检验各主要系统间的接口关系是否正确,运作是否协 及成千上万的设备元件共同构成的大型复杂系统。各设 调,以及能力是否满足各种可能出现的设计预定情况和 备设施系统都承担着不同的功能,各相关系统之间存在运营要求,并从整体上检验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运作的可 着复杂的接口¨。因此,对于城市轨道交通整体功能与用性、稳定性、安全性【?】。 性能的检验和评价只能通过由元件级逐步过渡到系统级联调联试如其名称所示,由调试和测试两 ..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介绍 单元1 综合监控系统概述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简称“综合监控系统”【ISCS】Integrated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主要功能包括对机电设备的实时集中监控功能和各系统之间协调联动功能两大部分。一方面,通过综合监控系统, 可实现对电力设备、火灾报警信息及其设备、车站环控设备、区间环控设备、环境参数、屏蔽门设备、防淹门设备、电扶梯设备、照明设备、门禁设备、自动售检票设备、广播和闭路电视设备、乘客信息显示系统的播出信息和时钟信息等进行实时集中监视和控制的基本功能;另一方面,通过综合监控系统,还可实现晚间非运营情况下、日间正常运营情况下、紧急突发情况下和重要设备故障情况下各相关系统设备之间协调互动等高级功能。 ISCS相关英文缩写 1 AFC Automatic Fare Collection 自动售检票系统 2 ATC Automatic Train Control 自动列车控制 3 ATO Automatic Train Operation 自动列车运行 4 ATP Automatic Train Protection 自动列车防护 5 ATS Automatic Train Supervision 自动列车监控 6 BAS Building Automatic System 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 7 CLK Clock 时钟系统 8 FAS Fire Alarm System 火灾报警系统 9 FEP Front End Processor 前端处理机 10 OCC Operating Control Centre 控制中心 11 CCTV Closed Circuit Television 闭路电视系统 12 ISCS Integrated Supervisory Control System 综合监控系统 13 PA(S)Public Address(System)公共广播(系统) 14 PIS Passenger Information System 乘客信息系统 15 PSCADA Power SCADA 电力监控系统 16 PSD Platform Screen Door 屏蔽门 17 SIG Signaling 信号系统 18 FG Flood Gate 防淹门 19 ACS Access 门禁 20 UPS Uninterrupted Power System 不间断电源系统 21 EMCS Electrical and Mechanical Control System 机电设备监控系统 22 SCADA 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 监控与数据采集 FACP (Fire Alarm Control Panel )火灾报警控制盘 COM (Communication System )通信系统 ASD (Automatic Sliding door)滑动门 OA (Office Automation )办公自动化系统 ISCS系统介绍 1.硬件构成 1)中心级ISCS硬件设备 2)车站级ISCS硬件设备 2.软件构成 1)数据接口层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史

国内外轨道交通发展概况 ——《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专业概论》课程论文 专业:轨道交通信号与控制 年级: 姓名: 学号: 2013.11 世界轨道交通的起源 在16世纪前,城市交通的发展只是表现为城市道路网的不断修建与完善,其交通形式则一直是步行、骑马和马车出行,直到16世纪中期的罗马时代才出现了公共交通。随着城市规模的逐渐扩大,对公共交通运输能力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轨道马车应运而生。1832年,在美国纽约市的曼哈顿街道上铺设了轨道并开始运行有轨公共马车,这就是城市轨道交通的雏形。到1861年,伦敦的街道上也有了有轨马车。 自1765年英国人瓦特发明了蒸汽机,带领人类进入了“蒸汽机时代”。人们为了追求高效率的交通运输工具,把蒸汽机发明应用到车辆设计中制造出了蒸汽汽车。就在第一辆蒸汽汽车出现不久,英国人理查德·特里维西克根据蒸汽汽车工作原理,经过探索、研究和改进,终于在1804年制造了一台单气缸和大飞轮的蒸汽机车,能够牵引5辆车厢以在轨道上行驶,这就是在轨道上形式的最早的机车,因为用煤炭木柴作为燃料,人们就把它叫做“火车”。之后的几年,人们逐渐识到火车是一种很有前途的交通运输工具,并于1825在英国的斯托克顿与达林顿之间开设了世界上第一条营业铁路。从此以后,火车就以速度快、运载能力强逐渐在世界范围得到了广泛应用与快速发展。随着牵引动力的改革,铁路发展速度加快,到一战爆发前夕,全世界就已经修建铁路达上百万公里。 随着城市人口及车辆的增加,在平交道口出现了交通的阻塞,这种情况在较大城市非常严重。交通的拥堵使人们想到了将交通铁路线往地下发展,以便很好地解决客流膨胀与土地紧张的问题。19世纪中叶的英国伦敦交通十分拥堵。1843年,有“地铁之父”之称的英国律师查尔斯·皮尔逊建议修建地铁。进过了20年的酝酿和建设,世界上第一条快速轨道交通地下线(地铁)与1863年1月10日在轮动正式运营。它标志着城市轨道交通在世界上诞生。用明挖法施工的伦敦地铁,通车时采用蒸汽机车牵引,线路全场6.5km。由于列车在地下隧道内运行,尽管隧道里烟雾熏人,但当时的伦敦市民甚至是皇亲显贵们都乐于乘坐这种地下列车,因为在拥挤不堪的伦敦地面街道上乘坐公共马车,其条件和速度还不如地铁列车。世界第一条地下铁道的诞生,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发展公共交通取得了宝贵经验。从1893年到1900年期间,修建地铁的就有5个国家7个城市,,英国伦敦,美国格拉斯哥、纽约和波士顿、匈牙利布达佩斯、奥地利维也纳和法国巴黎。20世纪初的欧美地区,包括德国柏林和汉堡、美国费城、西班牙马德里等9座大城市又像机修了地铁。从此,城市交通步入了轨道交通时代。 1831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在试验中发现电磁感应现象,并制造出第一台发电机,把人类社会带入了电的世界,当时最成功地利用电能最为动力的交通工具要算是有轨电车了。而1881年,德国研制出架空接触导线供电系统,使电动车辆的供电线路由地面转向空中,电动车辆的电压和功率都大大提高。1890年,英国首次用电力机车牵引车辆。地下铁道也改用电力牵引,地铁的环境条件得到了大大改善。 世界轨道交通的发展和现状 从1863年第一条地铁线路在英国伦敦建成投入运营以来,轨道交通的诞生和发展已经有了

2017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城市轨道交通联调与试运行试卷

2016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城市轨道交通联调与试运行试卷 【试卷总题量: 6,总分: 100.00分】用户得分:100.0分,用时219秒,通过字体:大中小| 打印 | 关闭|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由于系统联调联试的综合性和复杂性,因此适应于()。 A.完整的新建线路 B.既有线路的新建延伸部分 C.业主自己建设的轨道交通线路 D.所有新建建立和在既有运营线路上的延伸线路 用户答案:[D] 得分:20.00 2.()是确保联调联试功能实现或机电系统联合运行情况正常的技术必备条件。 A.各专业、各自单系统技术要求都已通过测试并得到设计目标B.各专业和系统都已编制完成联调联试大纲 C.联调联试组织机构已建立并有明确的职责 D.各相关系统技术文件、技术人员已到位 用户答案:[A] 得分:20.00 3.试运行期间通过不载客列车运行,对运营组织管理和设施设备系统的()、()和()进行检验。 A.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 B.高效,完整,可量化性 C.可靠率,准点率,可操作性 用户答案:[A] 得分:20.00 4.联调联试的综合效果评价,主要依据设计的目标要求,对联调联试的数据及结果采用()进行评价。 A.完整性方式 B.实用性方式 C.对比、分析的方式 D.运营适用性分析方式 用户答案:[C] 得分:2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联调联试阶段中的运营演练,主要是测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各设备在()情况下的协调运作能力。 A.非正常运营 B.正常运营 C.降级运营 D.事故应急 用户答案:[BCD] 得分:10.00 2.联调联试效果的评价,主要从()等方面的影响因素进行。 A.设备系统功能、性能的实现率,管理制度的实现率 B.外部干扰因素影响率 C.接口调试实现率和其他因素 D.可接受与不可接受的结果 用户答案:[ABC] 得分:1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0道题】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与试运行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与试运行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与试运行 目录 一、系统联调联试综述 二、系统联调联试准备 三、系统联调联试的主要内容 四、系统联调联试的实施 一、系统联调联试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联调联试是集车辆、供电系统、通信系统、信号系统、综合监控系统、环境监控系统(BAS)、火灾报警系统(FAS)、……、门禁系统等系统之间的接口综合联调、行车及其运营演练、测试系统的综合性能指标和可靠性指标。 联调联试是建设阶段机电设备调试工作的最后一个检验环节。须由建设单位、运营商、咨询商和设备供应商等各相关方的共同参与。 系统联调联试的依据: 《城市轨道交通试运营基本条件》(GB/T30013—2—13) 《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标准》(建标104-2008) 《城市轨道交通技术规范》(GB50490) 《地下铁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599) 《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规范(GB/T30012)等 机电设施设备建设周期主要阶段: 通过联调联试使整体系统性能、功能达到设计要求、满足新建线路试运营的条件,为项目验收和安全运营提供数据支持。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联试的目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方面: 实现城市轨道交通整体系统的最佳匹配 验证各子系统的可靠性,判断其是否达到设计功能 检验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体系的完备性 检验城市轨道交通运行、维护、抢修体制(包括规章制度、应急预案等)是否切实可行、满足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需要

检验系统的运输能力、服务品质是否达到设计要求 验证工程施工质量是否符合验收标准,验证系统功能是否满足设计要求,以及完善运营需求 联调联试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期间的一项综合性、系统性的测试工作,时间跨度长、调试作业点多、现场条件复杂、涉及单位和人员众多。为了确保联调联试能够达到验证城市轨道交通整体系统功能和性能的目的,确保联调联试期间各相关工作的顺利衔接,城市轨道交通联调联试前应具备一些基本的前提条件: 1.组织、管理体系的保障: 明确责任单位、建立组织构架;完成技术规程的编制;确立相关规章制度;应急预案和安全保障措施齐全。 2.工程建设: 土建工程完成竣工验收;线路具备双向运行;车辆及基地、控制中心、供电系统具备使用条件;各设备系统单系统调试已完成;各系统初步接口测试已通过;联调联试测试设备已就绪。 3.技术准备: 各专业各单系统的各项测试工作都已完成并达到设计目标;明确调试工作实施的先后顺序;各专业已具备相关技术条件。 二、系统联调联试准备/方案编制 各项目必须从系统本身的特点出发,研究联调联试中各系统的相互关系,对联调联试的组织模式、实施方案和关键技术等作出分析、梳理,深化研究。 联调联试的方式,通常有两种形式: 一种是按区域划分,即:将调试范围分成轨行区和车站区两种; 另一种是按专业接口关系划分,即:将城市轨道交通设备系统按照相互关系,进行接口调试和试验。 阶段划分: 联调联试包含了综合联调、运营演练及可靠性测试三个阶段: 专业接口关系: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国向外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 摘要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 的“瓶

颈”。如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要有前瞻性,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各大城市自身特点来确定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通过近几年对轨道交通的亲自参与和了解认识,现分析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问题及原因,建设历程 1、前言 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

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 关注。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和磁浮系统。由于畅通、高效、可靠的交通出行不仅是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基础,更是城市交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快速、便捷、安全、运量大和运输效率高等特性,成为城市公共交. 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1]

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

2016咨询工程师继续教育-城市轨道交通联调与试运行试卷及答案

城市轨道交通联调与试运 行试卷 字体:大中小| 打印| 关闭 | 【试卷总题量: 6,总分: 100.00分】用 户得分:80.0分,用时599秒,通过 一、单选题【本题型共4道题】 1.()是确保联调联试功能实现或机电系统联合运行情况正常的技术必备条件。 A.各专业、各自单系统技术要求都已通过测试并得到设计目标B.各专业和系统都已编制完成联调联试大纲 C.联调联试组织机构已建立并有明确的职责 D.各相关系统技术文件、技术人员已到位 用户答案:[A] 得分:20.00 2.联调联试的综合效果评价,主要依据设计的目标要求,对联调联试的数据及结果采用()进行评价。 A.完整性方式 B.实用性方式 C.对比、分析的方式 D.运营适用性分析方式

用户答案:[C] 得分:20.00 3.城市轨道交通系统联调联试是指()的综合联调、试运行和运营演练。 A.车辆与信号系统之间 B.供电系统与车辆之间 C.本工程机电设备系统之间 D.车站与区间之间 用户答案:[C] 得分:20.00 4.试运行期间通过不载客列车运行,对运营组织管理和设施设备系统的()、()和()进行检验。 A.可用性,安全性,可靠性 B.高效,完整,可量化性 C.可靠率,准点率,可操作性 用户答案:[] 得分:0.00 二、多选题【本题型共2道题】 1.联调联试的前提条件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的因素。 A.组织管理 B.承包商准备 C.技术条件

D.工程建设 用户答案:[ABC] 得分:0.00 2.联调联试阶段中的运营演练,主要是测试城市轨道交通系统中各设备在()情况下的协调运作能力。 A.非正常运营 B.正常运营 C.降级运营 D.事故应急 用户答案:[ABC] 得分:20.00 三、判断题【本题型共0道题】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系统联调联试技术的分析

关于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系统联调联试技术的分析 1、前言 城际轨道交通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综合性强,技术复杂;涉及车辆工务、列车、牵引供电、通信信号、运营调度、乘客服务等众多系统,各系统间接口条件复杂;系统又各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和整体性,其设备配置必须满足系统的功能要求;设备品种繁多,且来自不同的厂商,彼此衔接均有特定的要求,等等;所有这一切决定了在城际轨道交通建设中应进行综合性的大系统调试。 2、系统联调联试的概念 综合联调现在国内各地铁的叫法不一,有的地铁叫大联调(比如广州地铁),有的地铁叫总联调(比如深圳地铁和南京地铁),国外称为Integrated System Testing /Overall System Integration /Comprehensive System Integration。 “系统联调联试”是指在单系统调试、接口试验成功的基础上,进行全系统模拟运行和整合调试,验证各系统运行是否仍然正常、各系统之间的匹配程度及稳定性、系统的能力和故障状态下的应急处置方案的能力,发挥各系统之间的联动功能,实现人、机、环境的最佳

匹配,达到设计要求,满足运营需求。 3、系统联调联试目的 (1)实现地铁设备系统的综合集成 地铁设备系统需在联调中对各系统接口关系进行动态联调,经由整体设备系统到各系统的多次反馈与调整,从而在整个系统上谋求最优。 (2)实现设备系统之间的最佳整体匹配 在系统目标协调下寻求移动设备与固定设备之间的最佳整体匹配;在设计、制定技术规范、制造、施工安装及测试的各个阶段注意系统之间的接口功能及其界面兼容性的最佳匹配; 旅客乘坐地铁列车的安全性、舒适性及平稳性是通过地铁线路与列车的最佳匹配来取得; 通过联调实现接触轨与集电靴性能的最佳匹配,尽可能的使得受流稳定,延长维修周期。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

城市轨道交通综合监控系统 单元1 AFC 自动售检票系统ATC 自动列车控制ATO自动列车运行ATP 自动列车防护ATS自动列车监控BAS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CLK时钟系统FAS火灾报警系统FEP前端处理机COCC控制中心CCTV 闭路电视系统ISCS综合监控系统PA(S)公共广播(系统)PIS乘客信息系统PSCADA电力监控系统PSD屏蔽门SIG信号系统FG防淹门ACS门禁UPS不间断电源系统EMCS机电设备监控系统SCADA监控与数据采集ASD滑动门 v OA办公自动化系统FACP火灾报警控制盘COM通信系统 ISCS系统介绍: 1.硬件构成:中心级ISCS硬件设备;车站级ISCS硬件设备 2.软件构成:数据接口层;数据处理层;人机接口层 3.网络系统构成:主干层;局域层;现场层 电源设备: 在控制中心、车站、车辆段/停车场配置UPS电源和电池。后备电池的供电容量按需求配备。 控制中心应分别为综合监控系统设备和综合显示屏配置UPS电源。 车辆段应分别为综合监控系统设备和培训仿真测试系统配置UPS电源。 单元2 ISCS性能指标:1实时响应性2可靠性3可扩展性 性能保证条件:对子系统深度集成 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大于8000小时 MTTR (平均恢复前时间)小于1小时 ISCS系统综合监控系统功能定位要确定1为运营服务2为设备维护3为乘客服务联动功能要实用、要完备、要深入 单元3 ISCS的构架理念:

根据各业务系统的类型和特点,大致可分为: ①建筑物安全防范类系统 (火灾报警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电力监控系统、门禁系统、电视监控系统); ②保障行车安全类系统 (车辆系统、信号系统、屏蔽门(安全门)系统、防淹门系统等); ③票务管理及服务类系统 (自动售检票系统); ④信息服务类系统 (乘客信息系统(车站信息系统、车载信息系统)、广播系统、通信时钟系统等)。 系统集成规模分析与比较 (1)全集成方案是以保障行车安全类系统为主,将建筑物安全防范类系统、票务管理及服务类系统、信息服务类系统全集成。具体实施方式是以信号系统为平台,以信号ATS系统为集成主体,集成车辆、供电等所有系统,构建大型的综合自动化监控体系,是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自动化管理实施的最理想方案。 (2)分类集成方案是将各业务系统,按照结构相似、功能相近、联动关系密切业务系统分层分级集成。这种集成方式主要针对建筑物安全防范类系统而言,其目的是通过采用统一的系统结构、通信协议和软硬件平台,统一人机界面,实现建筑物安全防范类各子系统间的数据信息共享,改变原来各自独立的局面,构建统一的安全防范体系。 (3)准集成方案是在分类集成方案的基础上,拓展集成系统业务面,将信息服务类系统与建筑物安全防范类系统中存在联动关系的车站信息系统、车载信息系统、环境与设备监控系统、电视监控系统等一并集成,通过统一的系统监控管理层软硬平台无缝接入,构成综合实时多业务系统,为城轨交通的运营管理、设备维护、乘客服务等提供有利保障,给乘客营造安全舒适的乘车环境。 系统集成规模分析与比较 一种是以行车调度指挥为核心,同时提供环境监控、电力监控和乘客服务等功能的集成监控系统。 另一种主要采用以环调、电调为核心兼顾部分与行调有关子系统的集成互联模式。 行车调度:

城市轨道交通CBTC信号系统开通运营前置条件分析

城市轨道交通CBTC信号系统开通运营 前置条件分析 李法刚  (北京现代通号工程咨询有限公司,北京 100166 )  〔摘要〕:在城市轨道交通CBTC信号系统设备安装阶段完成后,通过“单项设备、子系统设备、系统设备”等不同层级的设备软、硬件测试、调试与试验过程,以及通过“模拟实验、综合试验、144小时不间断系统稳定性试验、空载试运行试验、载客试运行试验”等一系列不同阶段的系统功能测试、试验与调试工作,以验证从系统单项设备本身性能指标的符合性到实际运营环境下系统整体功能指标的稳定与可靠程度以及与设计要求的符合程度,最终判定系统是否能够按照既定功能安全可靠地投入运营。  〔关键词〕:单项设备测试、调试、试验;子系统设备功能试验;综合联调;安全认证与评估;空载试运营;载客试运营;软件的测试、试验与验收;员工培训;正式运营前的其他准备工作。  1引言 在我国轨道交通建设领域,随着轨道交通运行控制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通信技术的CBTC列车运行控制系统因其具备安全可靠性高、运输效率高、运营组织与控制自动化程度高以及较佳的系统稳定性和可维护性等一系列突出优点,已获得越来越广泛的认可和推广应用。 在具体项目的建设过程中,如何保证系统工程从施工安装阶段平稳过渡到安全可靠地投入正式运营并逐步实现其应有功能,也越来越成为广大建设者和运营管理者高度关注的一项工作。 本文从系统工程完成施工安装、开始系统试验至正式投产前的运营准备阶段需要完成并获得系统性评估、验证的一系列测试、调试、试验工作过程,以及运营组织方面需要做好的其他准备工作,浅析城市轨道交通CBTC信号系统投入正式运营前需要具备的基本前置条件。 2系统测试、试验、调试、试运行及验收 2.1系统调试与试验 2.1.1 单项设备的调试与试验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智能视频监控方案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智能视频监控方案一、综述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视频监控系统的规模日益庞大,其需求不断增长,摄像机的安装数量也在成倍增加,随着大量视频通道和大规模的监视中心的建设,控制管理人员的工作压力也相应增多。要求几个监视人员随时注视几百路图像,还要实时判断每一画面中是否存在异常状况,其效率很低,效果堪忧。 智能视频监控技术(简称IVS技术)的出现,给城市轨道交通数字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IVS技术源自于计算机视觉与人工智能的研究,计算机从纷繁的视频图像中分辨和识别出关键目标物体或行为特征,同时过滤掉图像中无用的或干扰信息,自动分析和抽取视频源中的关键有用信息,根据预先设定的规则,进行相应的报警或处理动作。 传统的模拟和数字视频监控系统模式下,面对众多的监控画面,监控人员存在易疲劳、易疏忽、反映慢,人工费用高等诸多不便。即使是专注的监控人员也不能有效地完成监控任务,这是因为,人类的

注意力只能维持20分钟,人类无法长时间有效地注视监控画面,尤其是数目繁多的画面。因此,目前的普通视频监控系统,只是将采集到的视频图像进行存储,主要作为事后追查的依据,很难事先发现事故隐患,将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 目前,城市轨道交通中可采用的较为成熟的IVS技术包括:运动目标检测(区域入侵、拌线检测、逆行检测、人员快速跑动、人员徘徊滞留检测),静物检测(物品遗留检测,物品看管),烟火检测,人群流量统计、人群异常事件检测(人群拥挤度检测、人群骚乱检测)等。 1.1智能视频分析流程示意: 1.输入视频 2.背景建模

3.前景提取(动目标分析) 4.目标识别 5.规则设定 6.告警输出 1.2监控系统设计原则 先进性: 基于我公司在智能视频分析技术方面近十年的积累,组成整体性能处于领先地位的智能视频监控系统。 可靠性: 设备选型采用可靠性高、配套性好、应用面广、便于维护的产品,确保系统整体运行良好、稳定可靠。保证产品适应复杂的现场环境。 安全性: 前端采用嵌入式智能视频分析设备,采用专网保证信息传输的安全可靠;后台系统采用分级权限管理,保证了系统的访问安全。 扩展性: 系统模块化配置,有良好的扩展性,前段可接入其他传感器设备。管理平台可根据需求进行定制化的研发。 经济性: 系统配置灵活、功能强大、性价比高。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分析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城市不断地发展和壮大,使得区域间人员流动日益增多,城市交通流量迅速扩大。有限的城市土地资源无法满足持续增长的地面交通道路需求,于是城市轨道交通营运而生。本文将在回顾梳理城市轨道交通精彩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我国城市轨道交通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对其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问题;发展趋势;分析 [DOI]10.13939/https://www.doczj.com/doc/b74846069.html,ki.zgsc.2015.04.053 城市轨道交通已成为现代化城市的重要标志,“地铁上的城市”已成为城市现代化的基石。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更是为轨道交通插上了飞速发展的翅膀,成为真正的朝阳产业。伴随着政府适时提出并且制定了一系列国产化政策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将不断促进相关产业的技术创新发展。 1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历程 城市轨道交通是以电能为动力,通过铺设固定轨道线路,采取轮轨运转方式,配备专用运输车辆以及专业服务设施,主要用于城市区域内客运服务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设施。其具有运量小、速度慢、污染大等多方面的缺点也不能有效解决城市交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具有运量大、速度快、舒适性好、安全性高、节能环保等优势按照车辆类型、技术参数以及运送范围等不同特征,城市轨道交通可以分为轻轨、地铁、有轨电车、单轨以及磁悬浮列车等。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用16年时间历程。起步阶段,于1965年北京地铁1号线,目前已有50多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呈现出不同的发展趋势。开始建设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北京、上海、广州等特大城市,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的地铁项目开始建设。建设高潮开始阶段,20世纪90年代,沈阳、天津、南京、重庆开始计划建设轨道交通项。调整阶段,1997年年底,提出以深圳地铁1号线(19.5km)、上海轨道交通3号线(24.5km)和广州地铁2号线(23km)开始启动。建设高潮阶段,1999年之后,全国已建和在建轨道交通项目的城市有10个,超过前30年建设度和规模。 2城市轨道交通发展问题 2.1规划不合理 轨道交通因为交通设施的不同,存在着不可移植性等特点。这种特点就导致了在规划阶段如果规划不合理,就不能发挥规划引导作用。部分规划不合理的城市轨道交通,因为布局不尽合理,丧失了对于城市交通压力缓解的作用,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有的时候甚至造成交通堵塞。

城市轨道交通机电系统联合调试研究

第2章系统设备联调及运营演练技术 2.1系统设备联调及运营演练的作用与意义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是涉及专业多、设备多,运载旅客要求的安全性高的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在各条城市轨道交通线路开通运营前,都必须进行设备系统联调工作。 设备系统联调这一新的综合工作,将越来越显现出它的重要性。为从系统角度检验设备,并施以严格的系统质量控制,近年来,国外一些城市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过程中将设备总联调作为一个独立环节,如地铁1号线和地铁l号线都对机电系统联调进行了独立的招标。系统总联调可确保全系统的最佳匹配,为大系统的顺利运转奠定坚实的基础。 系统总联调即指各设备及系统间的联合调试,它是在调试好所有子系统的基础上,启动各子系统,使它们在类似运营的条件下带负荷运行,以检验各子系统间的接口关系是否正确、性能是否达到设计要求、运作是否协调,以及能力是否满足各种可能出现的设计预定情况和运营要求,并从整体上检验城市轨道交通大系统运作的可用性、稳定性、安全性。 系统总联调是连接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阶段和运营阶段的关键环节,其成功与否直接决定了工程能否顺利按时按质完成和开通运营的总目标,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一个重要环节。 2.1.1总联调可以实现最佳整体匹配 就城市轨道交通列车运行而言,线路工程是基础,列车和供电是关键,通信信号与网络是运行和安全的保障,三者是不可分割的整体;从动态观点上来看,三者又可分为移动设备与固定设备之间的有机结合,总联调就是在系统目标协调下寻求它们之间的最佳整体匹配。 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系统目标 运输能力:最大的输送客流量,最短的运行时间及列车运行间隔。 服务质量:旅客乘坐的舒适性,列车运行的安全与平稳性,售检票的便捷性及车站环境的协调性。 社会经济效益:投人产出目标合理,社会和经济效益明显。 2.助总联调,实现系统目标协调下移动设备与固定设备的最佳整体匹配 通过总联调实现城市轨道交通各子系统的“综合集成”,城市轨道交通相关子系统的设备出厂前均按规定的技术条件和参数指标进行严格的检验和监测,各子系统所包含的接口条件也经过功能性测试和考核。然而,符合单项技术指标体系要求的子系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国向外城市轨道交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摘要: 随着我国城市化和机动化进程的加快,交通拥堵问题已成为当前我国各大城市发展的“瓶颈”。如不能有效地解决城市交通问题。将严重影响大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但是,解决大城市交通问题要有前瞻性,要结合我国国情以及各大城市自身特点来确定大城市交通的发展战略。通过近几年对轨道交通的亲自参与和了解认识,现分析一下我国轨道交通的发展现状、特点、问题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轨道交通,发展现状,未来趋势,问题及原因,建设历程 1、前言 21世纪以来,具有节能、快捷和大运量特征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愈趋受到众多城市的关注。城市轨道交通是采用专用轨道导向运行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包括地铁系统、轻轨系统、有轨电车、单轨系统、自动导向轨道系统、市域快速轨道系统和磁浮系统。由于畅通、高效、可靠的交通出行不仅是出行者选择出行方式的基础,更是城市交通管理者追求的目标,所以,城市轨道交通凭借快速、便捷、安全、运量大和运输效率高等特性,成为城市公共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经运营轨道交通的城市中,越来越多的居民选择乘坐轨道交通出行。[1] 2、国内轨道交通建设历程 起步——20世纪50年代,我国开始筹备北京地铁网络地铁建设,在1965-1976年建设了北京地铁一期工程(54Km)。随后建设了天津地铁(7.1Km,现已拆除重建)、哈尔滨人防隧道等工程。该阶段地铁建设以人防功能为指导思想。 发展——198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我国仅有上海、北京、广州等几个大城市规划建设轨道交通。该阶段地铁建设开始真正以城市交通为目的。 政府调控——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一批省会城市开始筹划建设轨道交通项目,纷纷进行地铁建设的前期工作。由于要求建设的项目较多且工程造价高,1995年12月国务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