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无人值守机房综合监控系统

无人值守机房综合监控系统

无人值守机房综合监控系统
无人值守机房综合监控系统

目录

一、引言 (2)

二、系统设计原则 (3)

三、系统解决方案 (6)

3.1系统总体结构图 (6)

3.2监控系统拓扑图 (7)

四、系统组成与实现 (8)

五、系统的主要构成 (10)

5.1动环监测模块 (10)

5.2综合报警模块 (11)

5.3音视频监控模块 (11)

5.4支持彩信发送功能 (12)

5.5门禁管理功能 (12)

六、系统的重要功能 (13)

七、系统特色 (15)

7.1 系统具有先进性、开放性 (15)

7.2 实施方便快捷 (15)

7.3 模块化设计 (15)

7.4 综合平台 (16)

7.5 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16)

八、主要设备介绍 (17)

8.1 TC-W604 综合监控主机 (17)

8.2 智能高速球TC-D2618AW (21)

8.3动环门禁主机 (23)

8.4 TC-W8901温湿度一体化探头 (24)

8.5三相交流电压探测器TC-PAS-U3 (25)

8.7 三相交流电流变送器TC-PAS-150A (26)

一、引言

无人值守机房综合监控系统主要是对机房设备(如供配电系统、UPS电源、防雷器、空调、消防系统、保安门禁系统等)的运行状态、温度、湿度、洁净度、供电的电压、电流、频率、配电系统的开关状态、测漏系统等进行实时监控并记录历史数据,同时将机房设备的工作状态的进行实时的视频监控,实现对机房五遥(遥测、遥信、遥控、遥调,遥视)的管理功能,使机房监控达到无人或少人值守,为机房高效的管理和安全运营提供有力的保证。

天地伟业“无人值守机房综合监控系统”正是顺应这种发展趋势的产物,它能够满足“集中监控、集中维护、集中管理”的维护管理目标要求,具有实时监控设备以及预期故障发生、迅速排除故障、记录和处理相关数据、进行综合管理等多重功能,从而实现集中维护,集中管理。

二、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坚持“技术先进、使用方便、经济合理、超前考虑”的原则,系统具有先进性、实用性、规范性、可靠性、开放性,同时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稳定可靠,具备良好的整体升级、扩展能力和方便维护,系统具有良好的升级、扩展能力,符合网络优化配置和业务拓展的需要,系统设备选型在符合系统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综合的考虑了性能指标、规格统一性及性能价格比。

可靠性: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决不会出现单点故障,即绝不会出现因为某一个设备发生故障而造成整个监控系统无法使用的现象。

系统的接入不会影响现有通信设备和网络的正常工作。

系统将正确反映监控内容的实际情况。

系统的运行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实时性:保证系统能实时的反映通信设备运行情况。

开放性:系统选用的软硬件都是使用市场成熟的国际通用的产品,数据传输采用国际标准的TCP/IP网络传输协议,并提供开放式的接口。

先进性:选择的软硬件都是业界的优秀产品,整体方案设计新颖、技术先进,并符合通信技术发展的趋势。充分借鉴、利用最新技术和成功经验,集成为先进的整体系统。

安全性:通过安全隔离、信息加密等技术保证系统安全。

实用性:全面分析未来需求与现有条件,充分考虑当前功能要求与整体人员技术素质,力求实现系统建设与使用的同步,使集成开发的系统充分满足统计局的需求,并且易于操作、维护。

兼容性:系统可与各相关单位内网兼容,满足级联需要,进行超前方案设计和优化。

规范性:符合国际、国家及部门和地方有关标准规范等,并充分考虑上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正在制定的有关标准,适应实际情况,确保各系统组成部分间的协调一致、兼容配合。

经济性:具有最佳的性能价格比。

可维护性:系统可操作性强、界面友好、易于使用和推广。

可扩展性和易升级性: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面对飞速发展的通信事业和系统功能的扩大,系统设备和软件等要有良好的可扩充性,主干网络设备应能平滑升级。为此,系统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可以积木式拼装,各子系统通信接口和协议透明,增强了系统的延续性。

良好的可管理性和易维护性:本系统是由多种设备组成的复杂系统,因此选择的产品要有良好的可管理性、通用性和易维护性,费用低廉,投入较少。

设计依据为:

设计依据为:

《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共行业标准》

《安全防范工程程序与要求》

《民用建筑电器设计规范》

《工业电视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电视系统视频指标》

《电器装置安装工程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

《民用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安全防范系统通用图形符号》

《安全防范工程概预算编制办法》

《低压配电装置安装工程及线路设计规范》

《IEEE802.3U100BASE-TX快速以太网接口标准》

《建筑闭路监视电视系统工程技术规范》

《防盗报警控制器通用技术条件》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

《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无气候防护场所使用》

《电工电子产品基本环境试验规程》

《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

《保护接地和防雷接地标准》

《视音频编解码标准-视听对象的编码》

《以太网接口标准》

《中国网通山东省分公司动力环境及总配线架集中监控系统技术规范书》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静电放电抗扰度试验》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快速瞬变脉冲群抗扰度试验》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浪涌(冲击)抗扰度试验》

《电磁兼容试验和测量技术电压暂降、短时中断和电压变化抗扰度试验》 《信息技术设备的无线电骚扰限值和测量方法》

《通信局(站)雷电过电压保护工程设计规范》

三、系统解决方案

3.1系统总体结构图

远程集中监控系统总体示意图

天地伟业无人值守机房综合监控系统,支持三级或三级以上的联网结构,天地伟业公司有着大型监控系统联网的丰富经验,方便系统扩容。

机房维护合同书

机房维护合同书 为了提高甲方故障应急处理能力及维护水平,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减少网络故障的发生、提高网络系统管理水平、确保机房工作环境正常,由乙方___________________ 为甲方提供机房维护服务,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合同条款。 一、机房设备维护 1.综合布线系统 清理无序线路,使配线系统整齐、美观、层次分明;并按设计原则,用不同颜色的机制跳线区分级联线、工作站联线、备用线,并在跳线两端用标签标注。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信息点位图,将交换机端口、配线架端口、信息端口、工作站对应起来,便于维护使用。每次调整完成,形成相应的调整报告以及调整完毕后的综合布线结构图提供给甲方。 2.强电供电系统 清理无序线路,并根据应用需求,调整电源分配,平衡负载。检测电气系统的零地电压及各种开关、线路电气参数,保证电气系统正常供电。 3.机房工程系统 检测机房天花、地板、墙面、玻璃隔断、保温、照明、门等各部分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协助因需求变化而进行的布局调整。 4.空调、新排风系统 清理、检测空调、新排风系统、冷却系统的运行情况,设备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及解决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隐患;调整其工作状态,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5.防雷、接地系统 检测防雷、防过压系统设备的各项参数及使用情况,保证系统正常的性能及防护能力。 6.机房环境监控系统 检测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各项目是否运行正常,并对各项参数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保证系统的能力。每次巡检必须进行各项报警测试,保证系统运行在正常状态;提供环境监控系统的应急服务; 7.机房设备(包含网络设备:交换机、路由器等) 对系统存在问题提出建议并与甲方协商,经甲方同意后进行改进,或对配置进行调整,方案和优惠报价;当系统硬件发生故障时,判断故障设备和故障等级,协助甲方与厂家进行联系,对故障设备进行检测和保修工作。损坏的硬件如在保

小型机房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IDC机房综合监控系统建议配置监控需求分析 1 客户需求分析如下: 监控场所为IDC 机房,面积在300平方米左右,要求监控的对象包括: 1)APC UPS 1组,智能设备,提供通讯协议 2)HIROSS空调1组,智能设备,提供通讯协议 3)劳斯莱斯油机1台,智能设备,提供通讯协议 4)低压配电设备1套,监测进线三相电压、电流,6路负荷工作状态 5)机房环境:监测1组机房温湿度、机房漏水监测4个点,机房防盗红外监测2个点 6)机房图像:8个点,均采用固定摄像机 7)机房门禁:6扇门,均为双开玻璃门,采用进门刷卡、出门按按钮方式进出。 机房内设置一台监控工作站,通过运行在监控工作站上的一套软件实现对以上所有参数的监控管理。 系统结构原理 2 根据需求,结合我司在浙江通信最新配置情况,我们建议采用侨新公司为机房监控定制的EBOX3000智能一体采集机,该采集机能具有多智能设备端口转换功能,同时采集多种机房设备和环境参数的工作状态,并且有三相电压电流、16DI、8AI量采集功能。 采集机内部组成包括箱体、开关电源、专用接线端子、一体化数据采集机主机、I/O扩展模块、多端口(RS485/RS232)协议转换模块、专用电力监测仪,这其中采集机内部的各种模块采用我司向台湾专业厂商定制,而电力监测仪则由我司多年电力监测领域的合作伙伴-加拿大PML公司提供。 机房的各种开关量模拟量(包括红外、漏水报警、温湿度和负荷设备工作状态)直接接入采集机中的A/D开关量模拟量输入模块,最大支持16路开关量/模拟量信号采集。 配电屏的三相电压电流可以通过采集机内置的电力监测模块采集,该模块不但可以采集三相电压电流,还能自动计算功率、电度、频率、功率因素等专业电力参数。 机房内的各种智能设备(如空调、油机、UPS、门禁控制器等)接入到采集机内置的多串口模块中(最大5个RS232/RS485设备接入)。 通过采用一体化采集机,机房内各种监控参数除图像外都可以方便的进行采集,采集好的信号通过采集机内置的以太网接口方便的与监控工作站相连,而所有的机房图像信号直接接入到监控工作站内置的8路图像压缩卡中进行处理。 监控工作站中内置JOINPRO2000-IBMS综合监控管理软件,可以将以上包括图像、门禁、I/O参数、智能设备在内的所有信息进行统一监控管理。 系统原理图如下图所示: 油机维护工作站

铁路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铁路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导读:ZXRIS中兴铁路运营综合监控系统(以下简称:ZXRIS系统)充分考虑了目前中国铁路监控的现状和建设、升级和维护的费用,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同时考虑调度、车务、货运、客运、机务、工务、车辆、公安、护路监控、防灾监控、牵引供电和电路、救援抢险、应急管理等多种需求。 系统简介 ZXRIS中兴铁路运营综合监控系统(以下简称:ZXRIS系统)充分考虑了目前中国铁路监控的现状和建设、升级和维护的费用,遵循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互联互通、资源共享的原则,同时考虑调度、车务、货运、客运、机务、工务、车辆、公安、护路监控、防灾监控、牵引供电和电路、救援抢险、应急管理等多种需求。ZXRIS系统结合铁路管理人员的配置情况以及铁路管理人员的实际操作习惯,设计出了界面友好、软件人性化的综合管理平台,提供了清晰、简洁、友好的中文人机交互界面,操作简便、灵活、易学易用,便于维护。 ZXRIS系统利用最新信息技术,构建了一个由核心节点监控中心、区域节点监控中心、接入节点监控中心三级中心联网的计算机智能化监控平台。ZXRIS系统实现了各级监控中心的互联互通互动,形成了由监控采集现场等一线的监视报警控制到节点、监控中心的协防布控管理,再到区域监控中心或者核心监控中心的统一指挥决策的一体化全方位监控网络平台。 系统架构 ZXRIS系统采用全数字化设计方案,充分考虑监控信息的实时性和视频效果,在现场监控点、接入节点、区域节点和各监控中心用户终端之间通过监控系统承载网(支持有线或无线等传输方式)进行系统信息交互,实现媒体流和信令流的传输。 在监控现场,安装摄像机、拾音器、传感器等设备,采集现场模拟视频信号、模拟声音信号和环境告警信息,在多媒体接入单元进行编码压缩,转换为数字信号,存储在多媒体接入单元的硬盘上,同时通过监控系统承载网,监控信息传输至接入接点。 在接入接点和区域节点,实现就近存储和分发辖区范围内的媒体信息,实现分散存储,降低网络压力和信息存储风险。在局、站段监控中心,具有权限的值班人员可以实时浏览辖区内的媒体信息,控制管理辖区内的系统资源。 ZXRIS系统支持接入节点按照不同场景进行划分。视频接入节点可根据视频采集点设置的区域进行划分接入。采集点设置根据监视对象不同,按线路沿线、车站、机房内外及周边环境视频监视进行划分。 ZXRIS系统支持跨区域访问。一般情况下,每个节点只能调用本辖区内的视频,不允许节点间进行视频调用。特殊情况下,经授权,同一个视频节点的下级节点间可以相互调用视频。两个区域节点间调用视频需通过视频核心节点进行转发;同一个区域节点下的两个接入节点间调用视频需通过视频区域节点进行转发。

SensaphoneIMS-4000机房环境监控系统解决方案-广州置信机电教案资料

Sensaphone IMS-4000机房环境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广州置信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2008年1月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普及,计算机系统及通信设备数量与日俱增,规模越来越大,中心机房、计算机系统和通讯网络已成为各大单位业务管理的核心部分。为保证其安全正常运行,与之配套的机房动力系统、环境系统、消防系统、保安系统必须时时刻刻稳定协调工作。如果机房动力及环境设备出现故障,轻则影响电脑系统的运行,重则造成计算机和通信设备报废,使系统陷入瘫痪,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中心机房的动力及环境系统进行实时集中的监控极其必要。 随着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的普及化,计算机及网络系统对企业的重要性愈来愈高,其配套的环境设备也日益增多。因此,机房的管理及监控是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机房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IMS-4000是专为现代计算机及网络通信机房而设计的远程环境及网络监控报警系统。IMS-4000 除可监视机房内的环境参数外,更可监控网络上的IP设备。它可通过多种不同的通信方式发送报警信息。而且IMS-4000 已结合了网页服务器及电邮服务器的功能,用户可方便地在互联网或通过电子邮件得到机房的信息。 IMS-4000实现了机房集中分布式监控和智能化专家管理,在电信、金融、海关、税务、电力、公安、交通等许多行业的机房中得到良好的应用,其系统设计先进、运行稳定、操作方便获得用户一致好评。 1. 系统介绍 SensaphoneIMS-4000 远程环境与网络监控报警系统将改变计算机、网络机房的监控方式,包括环境条件和网络设备,系统将会随时告知机房状态,例如:温度、湿度、电压、漏水、服务器、UPS故障等。IMS 将及时地通知任何的被发现的问题,方式有:电话、传真机、传呼机、E-Mail等。主要功能: 1台IMS主机可扩展31个IMS副机。 每主机有8个传感器输入,以检测环境条件。 10 M网络端口与网络设备连接。 本地的配置RS-232 串联端口。 不间断的后备电池组。 噪音探测的麦克风。 允许机架、挂壁或桌面安装。 ConsoleView 软件设计,处理IMS系统。 1.1. 环境监控 IMS-4000可监控机房的各项环境参数,包括温度、湿度、烟雾报警、声音、漏水、门禁、红外线感应、电源及其它设备,如空调、UPS的报警等。IMS-4000更细微到检测机柜内、服务器、散热器或特定设备的温度,比监控空调设备或房间温度更准确。 1.2. IP网络设备监控与服务

机房维护合同

机房维护合同书为了提高甲方故障应急处理能力及维护水平,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减少网络故障的发生、提高网络系统管理水平、确保机房工作环境正常,由乙方为甲方***** 提供机房维护服务,经双方友好协商,达成以下合同条款。 、机房维护服务范围与内容 1. 综合布线系统清理无序线路,使配线系统整齐、美观、层次分明;并按设计原则,用不同颜色的机制跳线区分级联 线、工作站联线、备用线,并在跳线两端用标签标注。 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信息点位图,将交换机端口配线架端口信息端口工作站对应起来,便于维护使用。 每次调整完成,形成相应的调整报告以及调整完毕后的综合布线结构图提供给甲方。 2. 强电供电系统清理无序线路,并根据应用需求,调整电源分配,平衡负载。检测电气系统的零地电压及各种开关、 线路电气参数,保证电气系统正常供电。 定期对UP供电负载进行检查,并根据应用需求,调整电源分配,三相平衡检测、平衡负载。 3. 机房工程系统检测机房天花、地板、墙面、玻璃隔断、保温、照明、门等各部分的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协 助因需求变化而进行的布局调整。 4. 空调、新排风系统 清理、检测空调、新排风系统、冷却系统的运行情况,设备使用情况,及时发现及解决设备运行中存在的隐患; 调整其工作状态,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5. 防雷、接地系统 检测防雷、防过压系统设备的各项参数及使用情况,保证系统正常的性能及防护能力。 6.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检测机房环境监控系统各项目是否运行正常,并对各项参数及使用情况进行分析,保证系统的能 力。 每次巡检必须进行各项报警测试,保证系统运行在正常状态;提供环境监控系统的应急服务; 7. Nokia防火墙4台(NOKIA IP 530两台以及NOKIA IP 560 两台)及Novell服务器3台; 提供每季度巡检一次,针对设备运行状态以及设备相关配置策略进行检查,并根据甲方需求进行配置调整, 负 责对系统故障的恢复处理。 维护合同期内,相关设备或者软件出现故障,乙方应在第一时间进行应急响应,对设备故障以及处理应派出相关 工程师进行处理。 8. UPS^ 统 提供每季度巡检一次,每年四次的巡检维护,UPS^统仅限信息技术中心3台UPS 主机保养,提供UPSfc机健康测试: ①、检查主机运行情况; ②、检查设备的输入、输出连接端子是否牢固; ③、检查设备的输出主要性能指标; ④、提供检测表格; 电池的保养 ①、对电池组中的电池做静态、动态测试; ②、对电池组的联接进行检查;

(完整版)机房视频监控系统方案

**** 机房集中视频监控系统 设 计 方 案

目录 第一章系统概述........................................................................................................................ - 1 - 1.1 需求分析....................................................................................................................... - 1 - 1.2 设计思想....................................................................................................................... - 1 - 1.3 设计规范....................................................................................................................... - 2 -第二章系统设计........................................................................................................................ - 4 - 2.1 系统设计目标............................................................................................................... - 4 - 2.2 系统功能介绍............................................................................................................... - 4 - 2.2.1 视频实时监控.................................................................................................... - 4 - 2.2.2 屏墙多种显示方式............................................................................................ - 5 - 2.2.3 录像存储............................................................................................................ - 5 - 2.2.4 录像文件管理.................................................................................................... - 5 - 2.2.5 全功能遥控........................................................................................................ - 5 - 2.2.6 远程配置管理.................................................................................................... - 5 - 2.2.7 报警管理............................................................................................................ - 5 - 2.2.8 设备管理............................................................................................................ - 6 - 2.3 系统体系结构............................................................................................................... - 7 - 2.3.1 系统组网图........................................................................................................ - 7 - 2.3.2 机房监控拓扑图................................................................................................ - 8 - 2.4 系统硬件组成............................................................................................................. - 10 - 2.4.1 应用服务器...................................................................................................... - 10 - 2.4.2 电视墙.............................................................................................................. - 10 - 2.4.3 存储介质.......................................................................................................... - 10 - 2.4.4 机房外设备...................................................................................................... - 10 - 2.4.5 机房内设备...................................................................................................... - 11 - 2.4.6 NVR .................................................................................................................. - 11 - 2.4.7 中心管理服务器群.......................................................................................... - 11 - 2.5 系统特色..................................................................................................................... - 11 -第三章系统主要设备.............................................................................................................. - 13 - 3.1 红外筒形摄像机......................................................................................................... - 13 - 3.2 红外半球摄像机......................................................................................................... - 15 - 3.3 红外球型摄像机......................................................................................................... - 17 -第四章设备清单...................................................................................................................... - 21 - 4.1 机房监控前端设备..................................................................................................... - 21 - 4.2 存储及监控中心软硬件............................................................................................. - 21 -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方案设计 视频监控系统在铁路运输中的作用日益显著。铁路公安、车务、电务、客运、货运等部门各自建设了独立的视频监控系统。 这些系统技术水平参差不齐,规模有大有小,互相独立,不能资源共享,重复 建设,造成巨大浪费。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铁道部决定建设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它是一个共享平台,包括行车、客货运等各类视频监控系统。 然而,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 许多问题。本论文将就视频编码技术、视频存储技术、视频接入技术等方面在铁 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铁路综合视频监 控系统设计方案。 视频编解码技术和视频数据存储技术是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关键技术。 目前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普遍采用的视频编解码标准是MPEG-4/H.264。 然而MPEG-4/H.264标准都涉及几十项国外专利,而且分别属于不同的公司 机构。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规模巨大,产生的专利费将会非常多,而且手续繁琐。 本论文在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中引入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AVS音视 频编码标准,提出一种新型的通信协议栈。这样不但能够节约大量专利费用,而且能够提供与H.264相当的编码效率的情况下,降低编解码复杂度,从而降低建设 成本。 目前,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采用的视频数据存储技术主要有DAS、NAS、SAN。在工程设计和建设中,发现许多问题,比如NAS存储系统在调取存储视频信息时 速度很慢。 本论文对各种存储技术进行了详细分析,提出了适合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

的存储技术。DAS和SAN技术主要是进行“块”存储,而NAS技术主要是进行“文件”存储,连续性差,在历史图像的调用浏览上响应速度较慢。 比较之下,DAS和SAN技术更适合于对视频信息的存储,NAS技术更适合于对 文本信息的存储。采用DAS时,整个视频网络上的存储设备是分散、独立而无法 共享的,资源利用率较低。 FC-SAN的部署方式、构建成本均较之IP-SAN高出很多,所以目前在大型网 络数字视频监控系统中更多采用的是IP-SAN架构。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一般 规模较大,视频路数较多,要求资源共享,再考虑到投入维护成本,本文推荐采用 IP-SAN存储技术。 目前,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前端摄像机接入层有以下几种方式:射频同轴 电缆、点对点光端机和节点式光端机。本文提出一种新式的接入方式,基于VPON 和EPON的视频接入方式。 这种方式有以下几个优点:1、节约大量光纤资源。2、无源光网络的稳定性。 3、全光纤网络的安全性和抗干扰性。本论文设计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具 有以下特点:1、采用AVS编码标准,改进了通信协议栈。 可实现与H.264、MPEG-4相当的编码效率,而且实现简单。可避免大量国外 专利费,节约大量投资。 2、采用IP-SAN存储技术,实现网络大容量共享视频存储,降低了投资。 3、基于无源光网络(VPON和EPON)组建视频接入层,节约大量光纤资源,而且可做到无损传输。

机房环境监控系统方案

AYLCE机房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1.概述 通过对某客户机房动力和环境集中监控系统项目需求的分析和我们多次对机房现场勘察及与技术管理人员的沟通和交流,我们推荐选用最新版的专业机房动环设备集中监控管理软件――“AYLCE机房综合监控系统”。该系统可以很好实现对计算机机房的动力(包括供配电、防雷、UPS、蓄电池)、环境(包括温湿度、空调监测、漏水监测)、安保(视频监控、门禁)等三部分的各个子系统进行现场实时监控和管理。通过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网络通讯技术、视频传输技术、图像处理技术和软件组态技术等,可方便地实现对各个智能设备运行状态、运行参数的显示、处理和存储等;并可实现各子系统之间的数据流动,并且具有强大的联动功能;同时,本系统的故障自动检测与专家诊断功能以及丰富的报警功能,也极大地减轻了机房维护人员负担,在提高了机房系统的可靠性的同时提高了整个机房的运行效率,实现了对于机房的科学管理。强大的二次开发接口,内置完整VBScript,兼容各种通用控件,能够及其方便快速地对用户的特殊需求作开发,完全不必担心影响系统稳定性。 通过AYLCE机房综合监控系统对所有的信息、报警事件进行记录,实现相关信息采集的实时化以及报警信息处理的自动化,为某客户的信息化、网络化系统提供一个稳定、安全的机房环境保障。 2.设计依据 ◆用户机房动力环境集中监控需求 ◆《电子信息系统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2008)》 ◆《电子计算机机房设计规范(GB 50174-93)》 ◆《计算机站场地技术条件(GB 2887-89)》 ◆《计算机站场地安全要求(GB 9361-88)》 ◆《通信局(站)电源、空调及环境集中监控管理系统(YDt 1363.2-2005)》 ◆《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6)》 ◆《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4-95)》

监控系统维护合同 正式范本

××区智能交通及高清监控系统 维护合同 合同编号: 合同甲方: XX市XX区XXXX 合同乙方: XX市XX区XX科技有限公司 签订日期: XXXX年X月

委托方(简称甲方):XX市XX区XXXX 受托方(简称乙方):XX市XX区XX科技有限公司 甲方为确保XX区智能交通及高清监控系统设备正常使用,委托乙方负责现有XX区智能交通及高清监控系统及周边设备的维修与保养,双方本着诚实守信、平等互利原则,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的基础上,经双方协商一致,特签订如下维护合同: 一、合同名称 合同名称:XX区智能交通及高清监控系统维护合同 二、合同期限 合同期限自201X 年X 月X 日至201X 年XX 月XX 日止,合同期满,如双方未达成一致对合同期限进行延长的,本合同自行终止。 三、付款方式 费用总计:一年维护服务费用为人民币¥元整; 结算方式:服务费一年结算一次,甲方在合同签订后,一周内全额支付给乙方,乙方给甲方开具相应票据; 其他:对于需要更换或维修的设备及配件,由甲方承担,此部分费用将根据实际成本价格进行收取,另行协商支付。

1)系统中设备的故障排除; 2)系统中设备损坏后的维修和更换; 3)系统线缆检查和维护; 4)系统改造和升级的建议; 5)用户操作人员的培训; 6)每季度一次对系统设备进行保养和检查; 7)特殊作业(如搬迁、改造)等合同以外服务事项,由甲、乙双 方协商另行报价。 五、维保服务内容 维保内容包含摄像机维护、前端管理主机维护、补光灯维护、机柜维护、前端端接线缆等前端附属设备设施维护、网络设备维护、软件维护、机房设备维护等。维保服务内容如下: 1)视频信号线路、摄像机云台控制线路检测、故障排除、隐患排查。2)所有接口、线路接口的焊点的检测、视频头的更换等。 3)系统前端摄像机的镜头清理、补光灯设备除尘、位置调整、设备维修及更换、故障排除等。 4)监控主机设备检测、设备除尘、系统维护、设备维护、系统扩容、故障排除等。 5)监控软件检测、软件升级、软件维护、数据备份、故障排除等。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概览

13 综合视频监控 13.1一般规定 13.1.1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以下简称综合视频系统)由视频节点、视频汇集点、视频采集点、承载网络和终端设备组成。其中,视频节点包括视频核心节点、视频区域节点、I 类视频接入节点和II类视频接入节点,视频终端包括用户终端(含显示设备)和管理终端。 13.1.2 视频节点设备包括服务器、存储设备、网络交换设备、解码设备等;视频汇集点设备包括编码设备、视频光端机、网络交换设备等;视频采集点设备,即前端采集设备,包括摄像机、镜头、视频光端机,及与之配套的云台、防护罩、室外设备箱、视频杆塔等附属设备;终端设备包括计算机、通信接入设备等。前端采集设备、编码设备及视频接入设备等设备总称前端设备。 1 13.2 设备管理 13.2.1 综合视频系统的维护分界 13.2.1.1综合视频专业与通信其他专业分界 (1)与传输专业分界:以连接传输设备的第一连接端子为界,连接器(不含)至视频监控设备由视频监控专业负责; (2)与数据网专业分界:以数据网设备所在机房配线架的连接器(或第一端子)为界,连接器(不含)至视频监控设备由视频监控专业负责。 (3)与通信线路专业分界:以进入综合视频系统的第一连接处为分界点,连接处至视频监控设备由视频监控专业负责。 13.2.1.2通信专业与铁路其它专业部门的维护分界 (1)前端设备与节点设备间的分界:前端采集设备为模拟摄像机时,以编码设备的输入端为界,编码设备(含)至节点设备由通信专业负责;编码器(不含)至摄像机由前端设备维护单位负责。 前端采集设备为IP摄像机时,以通信接入设备为界,通信接入设备至节点设备由通信部门负责维护,通信接入设备(不含)至IP摄像机由铁路局指定单位负责维护。 (2)用户终端与节点设备间的分界:以用户终端的通信接入设备为界,通信接入设备至节点设备由通信部门负责维护,通信接入设备(不含)至用户终端由用户终端维护单位负责。 13.2.2 接入综合视频系统的视频终端应进行存储介质封闭处理;严禁在视频终端上进行与视频监控系统无关的操作;严禁在视频终端上安装、运行与视频监控系统无关的软件;未经批准,严禁擅自接入视频终端。 13.2.3 维护人员不得擅自改变综合视频系统的系统数据,对确实需要改动的系统数据,需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批。 13.2.4 铁路局应做好管内综合视频系统用户及设备编码规划、分配和管理工作。 13.2.5 维护单位根据测试检修工作需要,应配备以下主要仪器仪表和专用工具: 视频测试卡、视频信号发生器、视频信号分析仪、图像质量分析仪、视频监控测试仪、网络仿真仪、照度计 13.2.6 维护部门应具备以下主要技术资料: (1)相关工程竣工资料、验收测试记录; (2)视频监控系统组网图; (3)传输通道、路由径路图; (4)室内设备布置和配线图; (5)IP地址分配表; 92

无人值守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无人值守变电站 综合监控系统解决方案

目录 目录 (2) 一、前言 (4) 1.1概述 (4) 1.2需求分析 (4) 二、系统设计原则 (5) 三、系统解决方案 (9) 3.1系统总体结构图 (9) 3.2变电站监控系统详图 (10) 四、系统组成与实现 (10) 4.1现场监控单元 (11) 4.2信号汇总和传输部分 (11) 4.3区域监控中心(LSC) (11) 五、系统的主要构成 (13) 5.1温湿度监测子系统 (13) 5.2配电(市电)监测子系统 (14) 5.3UPS电池监测子系统 (16) 5.4空调监测子系统 (17) 5.5漏水监测子系统 (18) 5.6防盗报警子系统 (18) 5.7消防报警子系统 (19) 5.8音视频监控子系统 (19) 5.9短信报警子系统 (20) 5.10智能灯光控制子系统 (21) 5.11集中布撤防子系统 (21) 5.12电子地图子系统 (22) 5.13门禁管理子系统 (23) 5.14网络传输子系统 (24) 5.16流媒体转发子系统 (25) 5.17集中存储子系统 (25) 5.18图像控制调度子系统 (27) 六、系统的重要功能 (28) 七、系统特色 (31) 7.1系统具有先进性、开放性 (31)

7.2实施方便快捷 (31) 7.3模块化设计 (31) 7.4综合平台 (31) 7.5操作简单,维护方便 (32) 八、变电站站端配置 (32) 8.1视频监控设备配置 (32) 8.2动环检测设备配置 (33) 九、主要设备介绍 (33) 9.1无人值守工作站 (33) 9.2温湿度传感器 (35) 9.3三相交流电压传感器 (36) 9.4单相交流电流传感器 (37) 9.5停电检测器 (38) 9.6空调红外解码主机 (39) 9.7点式水浸传感器 (40) 9.8线式水浸传感器 (41) 9.9报警探测器 (43) 9.10全方位被动红外探测器 (44) 9.11主动红外探测器 (46) 9.12含键盘读卡器 (46) 9.13电锁 (47) 9.14红外半球摄像机 (48) 9.15彩色手动变焦红外一体机 (49) 9.16智能球型摄像机 (50) 9.17无人值守变电站综合监控系统 (56) 九、天津某数码科技有限公司简介 (59)

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规划方案

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 规划方案

一、为什么要用动力环境监控 在信息化建设中,机房运行处于信息交换管理的核心位置。机房内所有设备必须时时刻刻正常运转,否则一旦某台设备出现故障,对数据传输、存储及系统运行构成威胁,就会影响到全局系统的运行。如果不能及时处理,更有可能损坏硬件设备,耽误业务系统运转,造成的经济损失是不可估量的。 二、机房环境动力监控介绍 随着网络信息化和机房房建设发展迅猛,作为机房正常、稳定运行基本保证的空调、电源等设备的运行状况以及机房环境的安全状况也日渐凸显出其重要性。由于许多重要机房是24h不间断运行,而管理人员很难保证时时刻刻对机房情况进行监控,因此通过技术手段实现24h不间断监控显得非常必要。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通过通信和软件的集成,可以实现对机房环境和UPS、机房空调、发电机等设备的集中监视,并实时采集报警信息发送给相关的管理人员。 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的监控对象是机房的辅助设备,目前一般没有将服务器、网络等的运行纳入监控范围(有专业的软件可以实现服务器和网络的监控)。 机房环境动力监控与楼宇自控系统相比较,其特殊性表现在: (1)机房规模虽小,但被监控设备类别多、品牌杂、型号多。 (2)被监控设备应用面窄,大多仅限于机房使用,与楼宇自控的控制对象往往不同。 (3)机房设备由于安全性要求很高,因此主要以监视为主,控制需求较少,以避免误操作带来的风险。 三、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的结构组成

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系统由现场传感器和检测设备、通信设备、上位机和软件组成。其中上位机和软件处于核心地位。整个系统主体上是基于PC的(PG-Based)控制结构。机房环境动力监控的特点是以监视为主,采集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如报表、各种报警、打印、数据记录等。因此监控软件的核心功能之一就是采集数据。它和采集数据的硬件设备的通信方式主要可归纳为三种。 (1)标准通信协议。常用的标准协议有:ARCNET,CANBus,DevjceNet,LonWorks,Modbus,Profibus。 (2)标准的资料交换接口。常用的有:DDE(dynamicdataexchange)、 OPC(OLEforProcesscontrol)。使用标准的资料交换接口。 (3)绑定驱动(nativedriver)。绑定驱动程序是针对特定硬件和目标设计的驱动。 四、机房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实现的功能 监控系统需要实现的主要功能和楼宇自控项目基本相同,概括起来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一)集中实时监视功能 传统的机房管理采用的是每天定时巡视的制度,比如早晚各一次检查,并且将设备的一些核心运行参数进行人工笔录后存档。这样取得的数据只限于特定时段,工作单调而且耗费人力。而集中实时监控功能可解决此问题。 比如对于UPS电源的运行,用户一般比较关心负载功率、总体负载率、三相是否平衡等参数。

远程手机APP综合监控系统解决设计方案

机房远程APP综合监控系统主要是对机房设备(如供配电系统、UPS电源、防雷器、空调、消防系统、保安门禁系统等)的运行状态、温湿度、烟雾、振动、红外、水浸、供电的电压、电流、频率、配电系统的开关状态、测漏系统、环境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控并记录历史数据 机房监控(机房动环系统)APP软件是怎样的,机房监控,机房动环系统 一、系统概述 机房远程APP综合监控系统主要是对机房设备(如供配电系统、UPS电源、防雷器、空调、消防系统、保安门禁系统等)的运行状态、温湿度、烟雾、振动、红外、水浸、供电的电压、电流、频率、配电系统的开关状态、测漏系统、环境状态等进行实时监控并记录历史数据,同时将机房设备的工作状态的进行实时的视频监控,实现对机房远程监控与管理功能,通过手机APP可对上述全部监控对象进行可靠、准确的监控与控制。使机房无线远程监控达到无人或少人值守,为机房高效的管理和安全运营提供有力的保证。 机房远程APP综合监控系统支持市面全系列安卓手机,手机终端可以通过4G/3G/GPRS/WIFI远程进行监控与控制,是目前无人值守管理人员最不可以缺少的系统组成部分之一,从而有效提高工作效率,保证机房系统运作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二、系统设计原则 系统设计坚持“技术先进、使用方便、经济合理、超前考虑”的原则,系统具有先进性、实用性、规范性、可靠性、开放性,同时为了保证整个系统稳定可靠,具备良好的整体升级、扩展能力和方便维护,符合机房间远程APP综合管理控制的需要,系统设备选型在符合系统功能要求的前提下,综合的考虑了性能指标、规格统一性及性能价格比。 可靠性 保证系统的高可靠性。即不会出现因为某一个设备发生故障而造成整个监控系统无法使用的现象。 系统的接入不会影响现有通信设备和网络的正常工作。 系统将正确反映监控内容的实际情况。 系统的运行和平均故障修复时间完全符合设计要求。 实时性 保证系统能实时的反映通信设备运行情况,一到那出现异常情况是能够及时报警。 安全性

8、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及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应用及技术发展趋势探讨 尉剑刚 (北京世纪瑞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北京100073) 1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需求分析及简单应用分类 铁路是由多专业、多部门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各专业、部门间各有分工,同时业务上又相互关联,工作空间方面也互有交叉耦合,因此要求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是一个能够满足多业务、多工种、多部门、多场所、多用途需求的综合性视频监控系统。 与铁路运营管理体系相一致,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也是覆盖沿线工区、站段、路局/公司、铁道部的大规模网络化系统,具有空间上大覆盖、时间上全天候的应用特点。从运用范围来看,系统的用途主要包括治安防范、业务监督、日常维修养护、现场作业指导和辅助应急指挥等。 2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现状 由于业务需要,视频监控技术在铁路的应用由来已久,从传统模拟视频到简单数字视频,再到有一定规模的专业性视频监控系统都或多或少地得到了应用。但真正开始成规模、系统化的视频监控系统则是从客运专线视频监控系统的建设开始的。 2.1铁路视频监控的规范体系现状 系统建设,标准先行。为此铁道部相关主管部门组织出台了《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技术规范(试行版)》,相应的接口规范、测试规范和工程验收规范也在编制之中。系列规范的制定为系统的大规模建设奠定了基础。 2.2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系统结构 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是一个多级管理、多级转发、多级存储的大型网络化视频监控系统,图1是新颁布的技术规范对铁路视频监控系统整体结构的抽象描述。

图1 铁路视频监控系统整体结构 此前已按线路工程招标、建设实施的各数字视频监控系统基本上均符合这个规范,仅有个别线路的视频监控系统在接入节点设置了系统管理功能,某些线路的存储节点较规范有所下移,但总体结构与规范无原则上的差异。 2.3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对象 目前,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主要覆盖了车站站房、站场、专业机房和区间线路等各主要环节,具体如下。 站场:咽喉区、站台区、进出站口、装卸货区、站场区内的移动作业点; 区间:隧道口、铁路桥梁引桥处、桥梁维修梯、公跨铁/铁跨铁桥梁、重点路堤/路堑路段; 专业机房:各专业室内安防、室内主要设备区; 站房:车站运转室、售票厅、候车厅、电梯等; 供电:电力/电牵引变配电所、开闭所、分区所、AT所,包括关键设备及安防对象监测。 2.4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的组网方式 本质上,铁路综合视频监控系统是一个分布处理、分布授权、多级管理的大型海量信息系统,信息流自下而上,逐级收敛。 铁路视频监控网络的传输通道,铁道部视频监控中心核心节点与各路局/客专调度所间通过n*2M专业通道互联。基层视频数据流到路局/客专调度所的汇聚,在设置独立IP传输网络的高等级线路中,通过IP数据网传送;其它线路中,通过传输系统的2M通道传送,个别既有传输系统资源确实紧张的,可利用站间空余光纤,构建千兆光纤以太网来承载。视频监视点到前端接入点的传输链路,以光缆及电缆为主,无线传输为辅。 3 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趋势 虽然视频监控技术诞生已久,但是无论从视频内容处理角度、传输平台角度还是从应用全面性角度看,都远未达到成熟,还具有很大的发展空间。视频监控技术的发展依赖于视频处理技术(包括视频编解码技术、模式识别技术、视频检索技术等)、基础网络技术和相关信息集成技术的发展,紧密跟踪这些基础技术及其应用的发展,是掌握视频监控技术发展趋势的根本之道。总结起来,认为在如下方面应加以关注。 (1)体系规范化:视频编解码标准的多义性、系统数据交换环节强有力规范的缺位(各主要行业、部门均出台或正在酝酿出台各自的规范,这种局面一方面说明各方注意到了规范统一的重要性,另一方面也说明在这一块权威规范的缺位的现实,必须有强力规范来统一这种混乱局面)是当前视频监控系统发展的最大障碍,统一而清晰的视频编解码标准和权威的系统接口规范是这个行业高速普及发展的主要前提。 (2)系统智能化:只有智能化才能真正形成视频监控系统的灵魂,提升应用价值。视频监控系统的智能化至少应体现在视频内容自动分析与对象识别、传输策略自动调整、存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