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砂和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砂和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砂和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砂和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砂和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采用砂石为垫层材料的换填垫层法地基处理的施工要求、方法和质量控制标准。

本标准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基坑、基槽等浅层软弱地基及不均匀(含其下有暗沟、洞穴)的地基处理施工。

不适用于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或渗透系数小的黏性土地基。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不适用于本标准。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50300—2001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025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

GB/T50123 土工试验方法标准

JGJ79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程

JGJ104 建筑工程冬期施工规程

术语

6.3.1 砂石地基

采用砂或砾石(碎石)混合物,分层回填夯实或压实的一种软弱土层换填处理地基。

6.3.2 地基处理

为提高地基承载力或消除地基土的不良工程性质(如黄土的湿陷性、膨胀土的胀缩性、松散砂土的液化性质等),改善其变形性质或渗透性质而采取的人工处理地基的方法。

6.3.3 换填垫层法

挖去地表浅层软弱土层或不均匀土层,回填碎石、卵石、砂夹石、土夹石;砂、石屑;粉质黏土,灰土;粉煤灰等材料,并夯压密实,形成垫层的地基处理方法。

6.3.4 压实系数

土在施工时实际达到的干密度与室内采用击实试验得到的最大干密度之比。通常用以表示填方的密实度要求和质量指标。

6.3.5 颗粒级配

表示砂石中粗细颗粒搭配的情况,是评定砂石质量的技术指标之一。

6.3.6 天然级配砂石

不需加工,开采后直接使用的天然级配砂石。

6.3.7 人工级配砂石

根据砂石密实度的要求,按试验确定的砂石级配比例进行拌合的砂石。

施工准备

6.4.1 技术准备

6.4.1.1 根据设计要求选用砂或砂石材料,经试验检验材料的颗粒级配、有机质含量、含泥量等,确定混合填料的配合比。

6.4.1.2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要求的压实系数、填料种类、施工条件等,进行必要的压实试验,确定砂石料含水量控制范围、摊铺厚度和夯实或碾压遍数、机械碾压速度等参数。根据现场条件确定施工方法。

6.4.1.3 编制施工方案和技术交底,并向施工人员进行技术、质量、环保、文明施工交底。

6.4.2 物资准备

6.4.2.1 天然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等,有机物含量不超过5%、含泥量应小于5%,颗粒级配应良好。采用细砂、粉砂时,应掺入一定数量粒径在20mm~50mm的碎石或卵石,且要分布均匀。6.4.2.2 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植物残体及垃圾。用作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6.4.3 施工机具准备

6.4.3.1 施工机械

压路机、振动式压路机、平碾、推土机、平板式或插入式振捣器、翻斗车等。

6.4.3.2工具用具

钢叉、平头铁锹、铁耙、喷水用胶管、小线或细铅丝、手推车等。

6.4.3.3监测装置

水准仪、钢尺等测量放线仪器、质量检测、土工试验设备。

6.4.4 作业条件准备

6.4.4.1 设置控制铺填厚度的标志,在基坑(槽)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楔。

6.4.4.2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6.4.4.3 铺填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蔽工程验

收手续。

6.4.4.4 砂或砂石材料已按设计要求的种类和需用量进场并经验收符合要求。混合填料的配合比已经试验确定。

6.4.4.5 主要夯(压)实机械已进场并试运转,能够满足施工的需要。

6.4.4.6 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施工工艺

6.5.1 施工工艺流程

本工艺流程见图6-1。

6.5.2 操作要求

6.5.2.1 基层处理

砂或砂石地基铺填之前,应将基底表面浮土、淤泥、杂物清除干净,槽侧壁按设计要求留出坡度。铺设前应经验槽,并做好验槽记录。

6.5.2.2 抄平放线、设标桩

在基槽(坑)内按5m×5m网格设置标桩(钢筋或木桩),控制每层砂或砂石的铺设厚度。

6.5.2.3 分层铺筑砂石

a) 采用人工级配砂石混合料拌匀应先将砂和砾石按配合比过斗计量,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的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b) 铺填砂石的每层厚度应根据经试验确定的摊铺厚度进行施工。一般情况下可按150mm~200mm,不宜超过300m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

c) 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斜坡形,接槎处应注意压(夯)实。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槎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m~1.0m,并应充分压(夯)实。

d) 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的砂子或石子挖出,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图6-1 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流程

6.5.2.4 分层夯(振)实或碾压

a) 夯(振)实或碾压的遍数、碾压的速度,由现场试验确定。用蛙式打夯机时,应保持落距为400mm~500mm,要一夯压半夯,行行相接,全面夯实,一般不少于3遍。采用压路机往复碾压,一般碾压不少于4遍,其轮距搭接不小于500mm。边缘和转角处应用人工或蛙式打夯机补夯密实。

b) 采用平板式振捣器平振法施工时,用平板式振捣器往复振捣,往复次数以简易测定密实度合格为准。振捣器移动时,每行应搭接1/3。

c) 采用插振法施工时,以振捣棒作用的部分的倍为间距(一般为400mm~500mm)插入振捣,依次振实。每层接头处应重复振捣,插入式振捣棒振完后所留孔洞应用砂填实;在振捣第一层时,不得将振捣棒插入下卧土层或基槽(坑)边坡内,以避免使软土混入砂或砂石地基而降低地基强度。

d) 采用不同压实机具的压实方法和要求见表6-1。

压实机具或压实方压实要求

平碾、推土机、蛙式夯小型夯实机械、压路机、振动

压路机1.人力送夯,落高400mm~500mm,后夯压前半夯

2.小型机具夯实时依次夯打,均匀分布,不留间隙

3.压路机等机械压实应采用“薄填、慢驶、多次”的方法。边角处辅以人力夯或小型机具夯实

平振法1.振捣器移动时,每行应搭接1/3

2.不宜使用细砂或含泥量较大的砂

3.换填料的最优含水量8%~12%

插振法1.插振间距由机械振幅大小决定

2.不宜使用细砂或含泥量较大的砂

3.换填料的最优含水量饱和

碾压法1.适用大面积的砂石层,不宜用于地下水位以下的砂垫层

2.换填料的最优含水量8%~12%

夯实法1.后夯压前半夯,全面夯实

2.换填料的最优含水量8%~12%

6.5.2.5 找平和验收

a) 施工时应分层找平,夯压密实,一般采用环刀法或灌砂法、灌水法取样测定砂石的密实度。试验方法按《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 的规定执行。也可用小型轻便触探仪直接锤击数来检验干密度和密实度,符合设计要求后,才能进行下层铺填施工。

b) 最后一层压(夯)完成后,表面应拉线找平,并且要符合设计规定的标高。

c) 经检查合格,填写地基验收、隐蔽工程记录,及时办理交接手续。经检查质量不符合要求时应返修,并重新验收。

6.5.3 季节性施工要求

6.5.3.1 雨期施工

雨期施工时,应有防雨排水措施,防止地表水流入槽坑内造成边坡塌方或基土遭到破坏。基坑(槽)或管沟砂石回填应连续进行,尽快完成。

6.5.3.2冬期施工

冬季施工时,不得采用有冰块的砂石和冻结的天然砂石,并应采取措施防止砂石内水分冻结。

质量控制标准

6.6.1 主控项目

地基承载力、配合比、压实系数应符合表6-2的规定。

6.6.2 一般项目

砂石料有机质含量、砂石料含泥量、石料粒径、含水量、分层厚度应符合表6-2的规定。

项序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或允许值

检查方法单位数值

主控项目1 地基承载力设计要求按规定方法

2 配合比设计要求按拌和时的体积比

3 压实系数设计要求现场实测

一般项目1

土料有机质含

% ≤5 筛分法

2 砂石料含泥量% ≤5 试验室焙烧法

3 石料粒径mm ≤100 筛分法

4

含水量(与要求

的最优含水量

比较)

% ±2 烘干法

5

分层厚度偏差

(与设计要求

比较)

mm ±50 水准仪

6.6.3 其他质量控制要求

6.6.3.1 施工前检查砂、石质量、配合比及砂石搅拌情况。施工中检查分层厚度、搭接部位压实情况、加水量、压实遍数、压实系数。施工结束后检查砂和砂石地基的承载力。

6.6.3.2 砂石地基施工注意基坑排水,除采用水撼法施工砂垫层外,不得在浸水条件下施工,必要时应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

产品防护

6.7.1 回填砂石时,应注意保护好现场轴线桩、标准高程桩,防止碰撞位移,并应经常复测。

6.7.2 地基范围内不应留有孔洞。完工后如无技术措施,不得在影响其稳定的区域内进行挖掘工程。

6.7.3 施工中应保证边坡稳定,防止边坡坍塌。

6.7.4 夜间施工时,应合理安排施工顺序,配备足够的照明设施;防止级配砂石配比不准或铺填超厚。

6.7.5 砂石地基施工完毕后,应连续进行上部施工。

环境因素和危险源控制措施

6.8.1 环境因素控制措施

6.8.1.1 现场的施工道路应设专人洒水,砂石料堆放应有防尘措施,并应遵守当地防尘的有关规定。

6.8.1.2 运料车辆应有人清扫,工地出口应设冲洗池,防止车辆带泥土污染道路,运料车辆应覆盖,防止遗撒。

6.8.1.3 在城市和居民区施工时应有采用低噪音设备或工具,合理安排作业时间等防噪声措施。并应遵守当地关于防噪声的有关规定。

6.8.1.4 清洗施工机械、设备及工具的废水、废油等不得直接排放,应集中处理。以防污染水质和土壤。

6.8.2 危险源控制措施

6.8.2.1 施工区域采用封闭管理,坑、槽边设防护栏。较深坑槽应设置应急爬梯供人员上下。

6.8.2.2 回填前应掌握现场土质情况,按技术交底顺序分层分段回填,分层回填时由深到浅,且随时观察边坡土体松动情况,必要时可在塌方处用钢管、木板、木方支撑;操作进程要紧凑,不留间隔空隙,避免塌方。

6.8.2.3 每日开工前应检测坑槽壁有无松动裂缝,必要时采取安全支护措施。6.8.2.4 施工中如遇土体不稳,发生坍塌、水位上升等情况,应立即停工,人员撤至安全地点。防护设施毁坏失效或工作面不足,以保证安全作业时,也应暂停施工,待恢复正常后方可继续施工。

6.9.2.5 打夯机的操作人员应穿绝缘胶鞋和配戴绝缘胶皮手套。

6.8.2.6 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源、电路的安装和拆除应由持证电工操作;电器应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各段用电应分闸,不得一闸多用。坑槽上电缆应架空 2.0m 以上,不得拖地和埋压土中,坑槽内电缆、电线应有防磨损、防潮、防断等保护措施。

质量记录

执行本标准应形成以下质量记录:

04-B1008 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报批表

04-B1019 施工技术交底记录

04-B1020 施工日志

04-B1023 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04-B1024 中间交接检验记录

C1102 砂及砂石垫层地基分层回填现场试验记录

C1104 分层回填现场抽样试验点位示意图

C1106 地基验槽记录

04-B1013 原材料、配件、设备测试复验委托单

B1015 合格证、出厂检试验报告、出厂质量证明资料粘贴单

B1065-04 材料、成品、半成品、构件、器具、设备进厂检查验收记录

C1412 砂检验报告

C1413 石子检验报告

A1012 砂和砂石地基工程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注:以上表式采用《陕西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配套表格》所规定的表式。

最新地基处理施工方案资料

本施工方案编制依据: 1、?建筑工程手册?一九七四年 2、?地基处理设计规范?(GBJ-93) 3、?广州新白云国际机场飞行区详细勘察工程物探报告? 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4、?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场道项目地基工程设计? 第二部分民航中南机场设计研究院5、?粉煤灰利用手册?中国电力出版社1997.07

第一章工程概况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迁建工程为广州市重点工程,已于2000年3月全面开工,经由广州地质勘察基础工程公司作的飞行区详细勘察工程物探报告中获知:场区上覆为第四系地层主要为粘性土,广泛分布中上碳统壶天群和下石炭石蹬子段灰岩,土洞、溶洞颇为发育,属极强溶岩区。 1、经钻孔揭露的溶洞14个,其中最大溶洞洞高7.2m。 2、经钻孔揭露的土洞53个,其中洞高大于5.0m的22个,最大土洞洞高23.5m,顶板埋深仅9.6m。场区发现的土洞、溶洞的密集区共67个,土洞溶洞密集区内土洞、溶洞极为发育,其中的土洞、溶洞个体的顶底横宽各不一致。 经民航中南机场设计研究院对此土洞、溶洞进行综合评估:飞行区土洞发育较多,且稳定性较差,在场道工程建设中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不良地质现象。因此,应在进行机场地基设计施工时针对不同情况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 针对此情况,我公司专业技术人员汇同建设单位现场负责人,于2000年6月上旬对飞行区进行了详尽的现场勘察,同时对设计院提出的土洞、溶洞地基处理方案进行了充分研究,并结合我公司多年的地基处理施工经验,拟对新建白云机场飞行区地下的土洞、溶洞采取钻孔压注水泥砂浆工艺进行处理,充填土洞、溶洞空隙,并达到一定密实度和承载力,同时对洞内不良土质进行加固以保证飞行区地基基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设计方案

舟山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船坞坞坑回填及强夯处理工程 施工方案 批准: 审核: 编制: 广厦建设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舟山惠生秀山山体爆破地基回填二期工程项目部 2010年4月

目录 一、工程概况 二、编制依据 三、施工总体安排 四、主要施工方法 五、强夯质量检验方法 六、施工总进度安排 七、现场施工组织管理网络 八、用于本工程的主要机械设备计划 九、用于本工程施工劳动力计划 十、质量保证措施 十一、安全生产保证措施 十二、文明施工保证措施

一、工程概况: 1 工程概况: 舟山惠生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船坞坞坑回填及强夯工程,位于舟山惠生海工基地一期工程的船坞处。一期工程期间,船坞已进行了大开挖,深度达12m以上。目前由于部分工程项目施工设计变更,需要对原船坞开挖部位进行石渣填筑强夯地基处理。 根据施工现成实际状况,经实地勘测,本工程施工工程量如下:强排水85514m3;石渣填筑148239m3;强夯面积27029㎡。 二、编制依据: 1、编制依据: (1)《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2)建设部《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3)有关设计文件、图纸 2、编制原则: 质量优、效率高、工期快、信誉好、安全生产、创建文明工地。 ⑴工期:精心组织施工,确保工程在2010年6月30日前完成。 ⑵质量:工程质量竣工验收评为“合格”工程。 ⑶安全:实现安全事故“0”的目标,安全防护设施达到规范标准。 ⑷文明施工:积极参加文明竞赛活动,创建文明工地。

三、施工总体安排: 1、本工程地基强夯处理范围面积约1.5万平方米,根据本工程工期紧、施工难度较高,结合本工程工作内容,拟在项目部下设立二个施工作业队 ●回填作业队 ●强夯地基加固作业队 2、整个工程的施工工艺流程 施工准备工作→场地回填、平整→测量定位放线→第一遍点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二遍点夯施工→场地回填、推平→第三遍满夯施工→资料整理→竣工验收。 四、主要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 在强夯前,根据周围临时道路上的高等控制点用全钻仪在强夯区周围加密布置一定数量的控制点,用高等控制点及加密控制点放测出工区角点坐标(用经纬仪),再在工区内按3m×3m(梅花形)夯点间距施放夯坑位置,并用小竹签或红色塑料砂袋标出。各夯点位置(行、列距)误差<20厘米,强夯施工中若点位不清,应重新放点; 控制点坐标,工区角点坐标,夯坑位置经技术人员复测符合要求后方可进行强夯施工。 2、工区地基处理强夯施工方案: ⑴根据设计要求本工程拟采用分层夯实,基坑内回填开山石碴,

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砂石地基施工工艺标准 1 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 (夯实和碾压法)。 2 施工准备 2.1 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 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 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颗粒级配应良好。 2.1.2 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 。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 ,并不宜大于50mm 。 2.1.3 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 ~ 10t )、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2.2 作业条件: 2.2.1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

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222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 地下水平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2.2.3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2.2.4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检验砂石质量分层铺筑砂石洒水一 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 3.2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3.3分层铺筑砂石。 3.3.1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20cm,不宜超过30c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视不同条件,可选用夯实或压实的方法。大面积的砂石垫层,铺筑厚度可达35cm,宜采用6?10t的压路机碾压。 3.3.2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咼上,如深度不同时,基土面应挖成踏步和3.3.3分段施工时,接槎处应做成斜坡,每层接岔处的水平距离应错开0.5

SDDC桩地基处理工程施工方案

SDDC桩地基处理施工方案

目录

1 编制说明 编制依据 本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孔内深层强夯法技术规程》(CECS197:2006)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2—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 50007-2012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 50025-2004 编制原则 统筹安排,保证重点,科学合理地安排施工进度计划,组织连续均衡生产和工序衔接,做到紧张有序,确保工程质量,尽量缩短工期。 尽量优先采用先进的施工技术和设备,提高机械化、标准化施工作业水平。 严格遵守施工规范、规程,确保工程质量和生产安全,做到文明施工。 积极推广先进科技成果,因地制宜,扬长避短,不断优化施工组织设计。 实行队级核算,推广增产节约,努力降低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2 工程概况 拟建场地位于十字东南角,项目净用地面积112756平米,约合169亩。 3 工程地质条件 略,详见本工程地质勘查报告。 4地基处理设计 由于本工程拟建场地天然地基具有湿陷性且承载力不能满足拟建建筑物设计要求。根据本场地特点和设计要求,地基处理设计拟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法SDDC桩技术进行处理。 孔内深层强夯法(DDC)技术简介

孔内深层强夯法(英文缩写DDC法)是在综合了重锤夯实、强力夯实、钻孔灌注桩、钢筋混凝土预制桩、灰土桩、碎石桩、双灰桩等地基处理技术的基础上,吸收其长处,抛弃其缺陷,集高动能、超压强、强挤密各效应于一体,完成对杂填土、湿陷性黄土等各种土质的地基处理。 该技术是通过孔道将强夯动能引入到地基深处,用异型重锤对孔内填料自下而上分层进行高动能、超压强、强挤密的孔内深层强夯作业,使孔内的填料沿竖向深层压密固结的同时对桩周土进行横向的强力挤密加固。针对不同的土质,采用不同的工艺,使桩体获得串珠状、扩大头和托盘状。有利于桩与桩间土的紧密咬合,增大相互之间的摩阻力,地基处理后整体刚度均匀、承载力高、变形模量高、沉降变形小。 地基处理设计参数 地基处理采用孔内深层强夯法SDDC灰土桩技术; 布桩形式:等边三角形梅花布桩 处理深度:(详见各子项设计图纸); 孔径: 1200mm 桩径: 2000mm 桩距: 2800mm 排距: 2420mm 桩体材料:2:8灰土(体积比); 设计桩数:详见各子项桩位图,目前已知总桩数6897根。其中: 3#建筑:1223根;4#5#建筑:1328根; 7#建筑:1446根;8#建筑:1476根; 9#建筑:1424根。 5 地基处理效果及目的 (1)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250kPa; (2)复合地基处理深度范围内消除湿陷性。

砂和砂石地基02

C7 陕西省建设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技术资料统一用表 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表 砂和砂石地基检验批质量验收记录 陕ZJP-01010102

编写说明: 一、验收依据 1、《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 2、《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法》GB 50202-2002 二、规范摘要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法》GB 50202-2002 4.1.5对灰土地基、砂和砂石地基、土工合成材料地基、粉煤灰地基、强夯地基、注浆地基、预压地基、其竣工后的结果(地基强度或承载力)必须达到设计要求的标准。检验数量,每个单位工程不应少于3点,1000m2以上工程,每100 m2至少应有1点,3000 m2以上工程,每300 m2至少有1点,每一独立基础下至少应有1点,基槽每20延米应有1点。 4.1.7其他主控及一般项目随意抽查,但是复合地基中的水泥搅拌桩、高压喷射注浆桩、振冲桩、土和灰土挤密桩、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及夯实水泥桩至少应抽查20%。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 50300-2013 3.0.9检验批抽样样本应随机抽取,满足分部均匀、具有代表性的要求,抽样数量应符合有关专业验收规范的规定,当采用计数抽样时,最小抽样数量应符合表3.0.9的要求 主控项目: 1)地基承载力,由设计提出要求,在施工结束,一定时间后进行灰土地基承载力的检验,其检验方法也因各地设计单位的习惯、经验等不同、选用标贯、静力触探及十字板剪切强度或承载力检验等方法。 2)配合比。砂、石材料及配合比设计符合设计要求,体积比或重量比砂石拌合均匀,检查施工记录。 3)压实系数,现场施工随时检查分层铺筑的厚度,分段施工搭接部位的压实情况,加水量区压实遍数,按规定检测压实系数结果应符合设计要求,检查施工记录。

砂石地基处理细则

砂石地基处理监理细则 一专业工程的特点 换填砂石土层的深度和面积,设计的要求。 二编制的依据 (一)已批准的项目监理规划,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二)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 (三)建筑工程监理规范(GB50319-2000); (四)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五)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三监理工作流程 2-1

四监理工作的控制要点及目标值 五监理工作的方法及措施 (一)预控 1、开挖基坑时,预留200㎜厚的土层,待铺填垫层前,由人工挖至设计标高, 做好验槽记录。 2、严把进料关,定期对填料进行抽样检验,确保砂石等原材料质量不得含有植 物残体、垃圾等杂质。 3、垫层底部有古井、古墓、洞穴、旧基础、暗浜等软硬不均的部位时,应要求 施工方按设计要求处理,检查合格后方可铺填施工。 (二)过程质量控制 1、垫层铺筑厚度、压实遍等按设计要求的干密度通过现场试验确定。 2、要检查分层的铺筑厚度、压实遍数等施工参数是否符合现场压实试验确定的 结果。 3、对垫层搭接部位要严格控制,增加质量抽检次数。 4、根据施工方法不同,控制砂石料的最优含水量。 2-2

用平板式振动器时,最优含水量15%~20%; 用平碾及蛙式夯时,最优含水量8%~12%; 用插入式振动器时,宜为饱和的碎石、卵石。 5、每一铺填层部应在同一标高上,表面平整度允许偏差为15㎜,如深度不同或 垫层有搭接的地方,应着重检查搭接部位的处理是否满足设计或密实度的要求。 6、每一层铺筑完毕后,应进行质量检验并填写分层检测记录。垫层的每层铺设 厚度及压实遍数可参见下表: 7、当基坑开挖涉及到边坡或邻近建(构)筑物的稳定时,应督促施工方采取相 应的围护措施。 2-3

桩基础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桩基础混凝土施工工艺标准 1.适用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中地下水位高的软、硬土层泥浆护壁成孔灌注桩工程。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1.水泥:宜采用325号~425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或矿渣硅酸盐水泥。 2.砂: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5%。 3.石子:粒径为0.5~3.2cm的卵石或碎石,含泥量不大于2%。 4.水:应用自来水或不含有害物质的洁净水。 5.粘土:可就地选择塑性指数IP≥17的粘土。 6.外加早强剂应通过试验确定。 7.钢筋:钢筋的级别、直径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有出厂证明书及复试报告。 8.主要机具有:回旋钻孔机、翻斗车或手推车、混凝土导管、套管、水泵、水箱、泥浆池、混凝土搅拌机、平尖头铁锹、胶皮管等。 2.2作业条件: 1.地上、地下障碍物都处理完毕,达到“三通一平”。施工用的临时设施准备就绪。 2.场地标高一般应为承台梁的上皮标高,并经过夯实或碾压。 3.制作好钢筋笼。 4.根据图纸放出轴线及桩位点,按上水平标高木橛,并经过预检签字。 5.要选择和确定钻孔机的进出路线和钻孔顺序,制定施工方案,做好技术交底。 6.正式施工前应做成孔试验,数量不少于两根。 3.施工工艺 3.1工艺流程: 钻孔机就位→钻孔→注泥浆→下套管→继续钻孔→排渣→清孔→吊放钢筋笼→射水清底→插入混凝土导管→浇筑混凝土→拔出导管→插桩顶钢筋 3.2操作工艺 3.2.1钻孔机就位:钻孔机就位时,必须保持平稳,不发生倾斜、位移,为准确控制钻孔深度,应在机架上或机管上作出控制的标尺,以便在施工中进行观测、记录。 3.2.2钻孔及注泥浆:调直机架挺杆,对好桩位(用对位圈),开动机器钻进,出土,达到一定深度(视土质和地下水情况)停钻,孔内注入事先调制好的泥浆,然后继续进钻。 3.2.3厂套管(护筒):钻孔深度到5m左右时,提钻下套管。 套管内径应大于钻头100mm。 套管位置应埋设正确和稳定,套管与孔壁之间应用粘土填实,套管中心与桩孔中心线偏差不大于50mm。 套管埋设深度:在粘性土中不宜小于lm,在砂土中不宜小于1.5m,并应保持孔内泥浆面高出地下水位1m以上。 3.2.4继续钻孔:防止表层土受振动坍塌,钻孔时不要让泥浆水位下降,当钻至持力层后,设计无特殊要求时,可继续钻深1m左右,作为插入深度。施工中应经常测定泥浆相对密度。 3.2.5孔底清理及排渣 在粘土和粉质粘土中成孔时,可注入清水,以原土造浆护壁。排渣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 1.1~1.2。在砂土和较厚的夹砂层中成孔时,泥浆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1~1.3;在穿过砂夹卵石层或容易坍孔的土层中成孔时,泥浆的相对密度应控制在1.3~1.5。

桩基施工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关于桩基施工中的常见问题及处理方法 冲孔桩施工事宜 一.塌孔 在冲孔桩施工过程中都会发生塌孔的问题,孔内水位突然下降,孔口冒细密的水泡,出渣量显著增加而不见进尺,锤头冲击不稳等。(一)塌孔的原因 1.泥浆相对密度不够及其它泥浆性能指标不符合要求,使孔壁未形成坚实泥皮。 2.由于出渣后未及时补充泥浆(或水),或河水、潮水上涨,或孔内出现承压水,或锤头通过砂砾等强透水层,孔内水流失等而造成孔内水头高度不够。 3.护筒埋置太浅,下端孔口漏水、坍塌或孔口附近地面受水浸湿泡软,或锤头提起过高而直接接触在护筒上,由于冲击使孔口坍塌,扩展成较大坍孔。 4.在松软砂层中锤击进尺太快。 5. 清孔后泥浆相对密度、粘度等指标降低,用空气吸泥机清孔泥浆

吸走后未及时补浆(或水),使孔内水位低于地下水位。. 6.清孔操作不当,清孔时间过久或清孔停顿时间过长。 7.吊入钢筋骨架时碰撞孔壁。 (二)塌孔的预防和处理 1.在松散粉砂土或流砂中冲孔时,应控制进尺速度,选用较大相对密度、粘度、胶体率的泥浆或高质量泥浆。 2.发生孔口坍塌时,可立即拆除护筒并回填孔口,重新埋设护筒再冲。 3.如发生孔内坍塌,判明坍塌位置,回填砂和粘质土(或砂砾和黄土)混合物到坍孔处以上1m-2m,如坍孔严重时应全部回填,待回填物沉积密实后再行钻进。 ④清孔时应指定专人补浆(或水),保证孔内必要的水头高度。 ⑤吊入钢筋骨架时应对准孔中心竖直插入,严防触及孔壁。二.偏孔问题 在冲孔桩施工过程中也经常存在偏孔问题。 (一)偏孔的原因 冲孔中遇有较大的孤石或探头石(斜坡岩面) 1. 2.在有倾斜的软硬地层交界处,岩面倾斜冲进;或者粒径大小悬殊的砂卵石层中冲进,锤头受力不均。 3.扩孔较大处,锤头摆动偏向一方。 4.冲孔桩机底座未安置水平或产生不均匀沉陷、位移。 (二)预防及处理方法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软土地基处理方案 本合同段软土地基处理包括以下几种方法:换填砂垫层、干砌片石、碎石垫层、预压与超载预压、土工布、单向土工格栅、双向土工格栅、土工格室、搅拌桩。施工时间安排在2002年11月11日至2003年8月31日。 软土路基处理时遵循的施工原则 施工季节:优先安排在非雨季节施工,根据气象预报资料选取在连续降雨量少时间施工。 工序安排:采用机械化快速施工,开挖、换填、防护加固、防排水各项设施等工序一气完成,尽量缩短工作面暴露时间。严格按照各种不同处理方法的工艺要求进行施工。软基段的涵洞工程,在路基预压期满,沉降基本完成后在开槽施工。 4.4.1.一般路堤浅层处理施工 采用排水砂垫层,土工格栅设置在排水垫层顶部,坡角采用干砌片石护坡,护坡背后设置土工布反滤层。 4.4.1.1.换填砾类土垫层 施工工艺见表5 施工工艺框图砂垫层施工工艺框图。 砂选用中粗砂,在开工前对砂场进行调查,并及时取样进行分析,主要测定细度模数、含泥量、有害物含量,选择符合设计标准的砂方可使用。 施工时首先清除加固范围内地面上的草皮及杂物,用土质相同的土填成坡度为3~4%的横坡,并碾压密实。 分层填筑:砂垫层分两层填筑,每层压实厚度25cm,按照经过试验确定的合格填料和经过试验确定的工艺参数,进行分层填筑压实。 摊铺整平:为了保证路堤压实均匀和填层厚度符合规定,填料采用推土机初平,刮平机进行二次平整,使填料摊铺表面平整度符合要求。 洒水或晾晒:砂的含水量直接影响压实密度。在相同的碾压条件下,当达到最佳含水量时密实度最大,填料含水量波动范围控制在最佳含水量的+2%~-3%范围内,超出最佳含水量2%时进行晾晒,含水量低于最佳含水量进行洒水。洒水采用洒水车喷洒,晾晒采取自然晾晒,

地基处理及施工工艺设计

地基处理及施工工艺 引言 在建造建筑物之前,用临时堆载(砂料、土料、其他建筑材料、货物等)的法对地基施加荷载,给予一定的预压期。使地基预先压缩完成大部分沉降并使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后,卸除荷载再建造建筑物。 一、置换法 (1)换填法 就是将表层不良地基土挖除,然后回填有较好压密特性的土进行压实或夯实,形成良好的持力层。从而改变地基的承载力特性,提高抗变形和稳定能力。 施工要点:将要转换的土层挖尽、注意坑边稳定;保证填料的质量;填料应分层夯实。 (2)振冲置换法 利用专门的振冲机具,在高压水射流下边振边冲,在地基中成,再在中分批填入碎或卵等粗粒料形成桩体。该桩体与原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达到提高地基承载力减小压缩性的目的。 施工注意事项:碎桩的承载力和沉降量很大程度取决于原地基土对其的侧向约束作用,该约束作用越弱,碎桩的作用效果越差,因而该法用于强度很低的软粘土地基时必须慎重行事。 (3)夯(挤)置换法 利用沉管或夯锤的办法将管(锤)置入土中,使土体向侧边挤开,并在管(或夯坑)放人碎或砂等填料。该桩体与原地基土组成复合地基,由

于挤、夯使土体侧向挤压,地面隆起,土体超静隙水压力提高,当超静隙水压力消散后土体强度也有相应的提高。 施工注意事项:当填料为透水性好的砂及碎料时,是良好的竖向排水通道。 二、预压法 (1)堆载预压法 在建造建筑物之前,用临时堆载(砂料、土料、其他建筑材料、货物等)的法对地基施加荷载,给予一定的预压期。使地基预先压缩完成大部分沉降并使地基承载力得到提高后,卸除荷载再建造建筑物。 施工工艺与要点: a、预压荷载一般宜取等于或大于设计荷载; b、大面积堆载可采用自卸汽车与推土机联合作业,对超软土地基的第一级堆载用轻型机械或人工作业; c、堆载的顶面宽度应小于建筑物的底面宽度,底面应适当放大; d、作用于地基上的荷载不得超过地基的极限荷载。 (2)真空预压法 在软粘土地基表面铺设砂垫层,用土工薄膜覆盖且围密封。用真空泵对砂垫层抽气,使薄膜下的地基形成负压。随着地基中气和水的抽出,地基土得到固结。为了加速固结,也可采用打砂井或插塑料排水板的法,即在铺设砂垫层和土工薄膜之前打砂井或插排水板,达到缩短排水距离的目的。 施工要点:

砂和砂石地基施工方案

砂和砂石地基施工方案 一、材料要求 1 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级配良好,不均匀系数Cu应大于5,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石屑或其他稳定性好、透水性强的无害工业废料。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砂的地区,当有试验依据时,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粒径20~50mm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拌合均匀,要求颗粒级配良好。 2 级配砂石材料,碎(卵)石含量不得超过50%,不得含有草根、垃圾等有机杂物。含泥量不宜超过5%,用作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100mm。 二、主要机具 一般应备有人力夯、蛙式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铁丝、钢尺等。 三、作业条件 1 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应符合设计要求。 2 回填前,应组织有关单位检验基槽地质情况,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以及有无积水等情况,办完隐检手续。 3 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降低至基坑底500mm 以下,保持基坑(槽)无积水。 4 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边坡(墙)上钉上水平木桩或弹上水平线。大面积铺设时,应设置5×5m网格标桩,控制每层铺设厚度。 四、操作工艺 (一)工艺流程: (二)处理地基表面:将地基上表面的浮土和杂物清除干净,平整地基,并妥善保护基坑边坡,防止塌土混入砂石垫层中。 基坑(槽)及附近如低于地基的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填砂石前加以填实处理。对旧河暗沟应妥善处理,旧池塘回填前应将池底浮泥清除。 (三)级配砂石、用人工级配的砂石,应将砂石拌和均匀,达到设计要求。并控制材料含水量,可参考表3.4.6。 (四)分层铺筑砂石: 1 砂和砂石地基应分层铺设,分层夯压密实。 2 铺筑砂石的每层厚度,一般为150 - 200mm,不宜超过300mm分层厚度可用样桩控制。如坑底土质很软弱时,第一分层松砂厚度可酌情增加,增加厚度不计入垫层设计厚度内。 3 砂和砂石地基底面宜铺设在同一标高上,如深度不同时,搭接处基土面应挖成踏步或斜坡形,施工应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搭接处应注意压实。 4 分段施工时,接头处应做成斜坡,每层错开0.5~1 .0m,充分压实。并酌情增加质量检查点。 5 铺筑的砂石应级配均匀,最大石子粒径不得大于铺筑厚度的2/3,且不宜大于50mm。如发现砂窝或石子成堆现象,应将该处砂子或石子挖出,分别填入级配好的砂石。

砂石地基方案

山西省国家安全厅1231工程综合楼 砂石地基施工方案 一、工程设计概况 1、本工程为山西省国家安全厅“1231”综合楼工程。建设地点位于太原市小店区北张村邮区中心局西侧。建筑由主楼与辅楼组成,各自为矩形,呈“丁”字形布局,主楼为横向,辅楼为纵向,建筑东西总长40.150m,南北总宽44.20m,建筑主楼地上六层,地下一层;辅楼地上二层,无地下室。总建筑面积4878.6m2。建筑总高度22.1m(从室外地面至屋面板),室内外高差0.9m。 2、本工程结构类型: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地下水位埋深 3.6~ 4.0m,地下水及地基土对混凝土及钢筋具微腐蚀性。场地土类型属软弱场地土,无基土液化及湿陷性。 3、地基处理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桩要求穿过第2层软弱土层处理后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不小于110kpa。水泥土搅拌桩有效桩长6.5m,桩径500mm,桩间距1.3m,等三角形满堂布桩,共1127根。垫层为铺的级配砂石,压实系数不低于0.97。 4、基坑开挖时,不应扰动土的原状结构,机械挖土时应按有关规范要求进行,坑底应保留300mm厚的土层用人工开挖,挖至-5.6m后,应对坑底土层进行夯实。如经扰动,应挖除扰动部分,选用天然级配砂石进行分层回填处理,压实系数应大于0.97。土方开挖完成后应立即对基坑进行封闭,防止水浸和暴露,并应及时进行地下结构施工。 二、编制依据 1、施工图纸; 2、施工组织设计; 3、《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三、施工准备 1、技术准备

项目部组织技术人员、生产人员熟悉图纸,认真学习掌握砂石地基处理的相关质量要求和规范规定,并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制定有针对性、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 2、机具准备 木夯、蛙式打夯机、50型装载机、18 t压路机、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水平仪等。 3、材料准备 天然级配砂石: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卵石。其掺量符合设计和规范要求,颗粒级配应良好。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含泥量不宜超过3%。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4、施工条件 ⑴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在基槽四周的边坡上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⑵由于地下水位高于基坑底部,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⑶铺筑前,必须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⑷检查基槽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四、主要施工方法及措施 1、对进场的级配砂石必须有监理见证,进行随即取样。经实验室的专业技术鉴定,其质量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才可使用。 2、砂石铺填前,应将地基上表面的浮土和杂物清除干净,原有地基

砂石地基施工方案

一、工程概况 认知精密制造(苏州)有限公司新建厂房工程位苏州吴中区,该厂房为单层、局部二层框架,总建筑M2,建筑总长度为112.48M,建筑总宽为72.48M.,该项目由苏州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设计。建筑使用功能设计布置,底层为冲压车间,组装车间(100万级净化),成品仓库、模具室,原材料仓库、检测室、综合办公室、会议室及盥洗室、厕所等用房。 二、基础概况 本工程原基础设计依据按江苏省工程勘察院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编号W04-124),柱下为独立基础,并设置400*400钢筋砼预制方桩,桩长为25M,单桩竖向承载力极限标准值为1880KN,成品仓库等轴线中间位于-0.03,-0.05,-0.08m 结构标高梁板为钢筋砼整浇结构,设计根据使用要求分别在不同部位各轴线中间设置独立柱基,柱基下并设桩。一层结构(厂房地坪板以下)均为主、次梁、板钢筋砼整浇结构。 三、原设计基础工程经济分析:根据该工程设计桩基,承台、一层梁、板整浇结构,使基础工程造价较高,不经济。 四、基础结构改变型式的选择:为了该工程能降低造价、又能滿足该厂房的使用功能,根据业主意见地面荷载暂按5T,桩基取消、对基础结构型式改变、选择的方案为: 4.1、基础型式为独立柱基、外墙独立柱基与条基整体连接。 4.2、地基土换土:在基底标高为-4.83M向下1.00M进行换土,

均采用砂石垫层回填, (1)砂石垫层的材料及级配要求: 级配砂石为石子:瓜子片:砂=5:1:4 砂为中粗砂、石子粒径采用5-40MM,砂石含水率应 ≤3%、且不得含有植物残片、垃圾等有机物。 (2)施工要求:基坑开挖须做好基坑维护工作; 回填时做到基底无泥水状态、清理松散泥土; 回填的砂石按级配比例搅拌均匀、保持砂石最佳含水 量15-20%; 级配砂石须分层铺垫、分层夯实、压实系数≥0.94。 放坡比例≤1:2,做成台阶且每阶高≤500。 (3)质量检测要求:按国家规范《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91 1998年版)的要求进行检测,要求每夯 完一层、应检测该层的平均压实系数、压实系数符合 设计要求后、方能铺垫上层垫层施工完成后,应进行 静载试验、确保地基承载力符合设计要求。 4.3、基础回填:在冲压车间、成品仓库等地面荷载大的部位建 议采用砂石回填,其它部位均采用回填土、土采用黄 土、且不得含有植物残片、垃圾等有机物。要求分层 回填、分层夯实、回填土质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4.4、地面:采用200厚C25砼,内配双层双向钢筋(详见设计), 地面按规定设缝、并嵌沥青油育。

各类基础施工方法桩基础筏板基础独立基础条形基础

各类基础施工方法桩基础筏板基础独立基础条 形基础 Company number:【0089WT-8898YT-W8CCB-BUUT-202108】

一、旋挖成孔灌注桩基施工 本工程桩基础采用旋挖机械成孔灌注桩,共配置8台SR200D旋挖钻机。 1、旋挖桩施工流程 旋挖桩的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2、旋挖桩施工方法 (1)测量放线定位 复核建设单位提供的测量控制点符合要求后,测放出各桩桩位,拼装好桩架就位。根据预先测设的测量控制网(点),定出各桩位中心点。双向控制定位后埋设钢护筒并固定,以双向十字线控制桩中心。开钻前必须先校核钻头的中心是否与桩位中心重合。在施工过程中还须经常检测钻具位置有无发生变化,以保证孔位的正确。 (2)钢护筒埋设: 护筒有定位、保护孔口和维持液(水)位高差等重要作用,可采用打埋和挖埋等设置方法。当挖埋时,护筒与坑壁之间用粘土填实。护筒埋设深度根据地质情况而定,一般为~,要求高于地面50cm。 (3)挖土(岩)成孔 旋挖钻机的钻进工艺采用静态泥浆护壁钻斗取土的工艺,是一种无冲洗介质循环的

钻进方法,但钻进时为保护孔壁稳定,孔内要注满优质泥浆(稳定液)。旋挖钻机工作时能原地做整体回转运动。旋挖钻机钻孔取土时,依靠钻杆和钻头自重切入土层,斜向斗齿在钻斗回转时切下土块向斗内推进而完成钻取土;遇硬土时,自重力不足以使斗齿切入土层,此时可通过加压油缸对钻杆加压,强行将斗齿切入土中,完成钻孔取土。钻斗内装满土后,由起重机提升钻杆及钻斗至地面,拉动钻斗上的开关即打开底门,钻斗内的土依靠自重作用自动排出,钻杆向下放关好斗门,再回转到孔内进行下一斗的挖掘。 在成孔过程中要根据土层情况及时注入泥浆护壁,同时合理调节泥浆的比重,成孔应连续进行不得中断,在停机时,应保持孔内水位的高度泥浆比重及粘度符合规范要求,以防坍孔。 在土层中成孔时,采用一般锥形桶斗齿取土,穿透土层后,更换带挖掘机斗齿的钻头掘进,一直致达到设计要求的深度方可终孔。 成孔时须及时填写施工记录,在土层变化处捞取渣样,判明土层,以便与地质剖面图核对,达到设计岩面后,及时取样鉴定。 成孔时要依据土层情况,控制进尺速度,为确保孔的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须保持桩机平整、加强检查、勤检勤纠。 施工过程需备足泥浆,可采用膨润土拌制泥浆,经分离处理后的废渣,通过密闭的专用汽车外运。施工中做到泥浆不外溢,严禁将废浆直接排入场地周边的下水道或河道。 3、护壁泥浆 钻孔泥浆由水、粘土(或膨润土)和填加剂组成。在钻孔中,由于泥浆相对密度大于水的相对密度,故护筒内同样高的水头,泥浆的静压力比水大。由于静水压力的作用,泥浆可作用在井孔壁形成一层泥皮,阻隔孔内外渗流,保护孔避免于坍塌。此外,泥浆还起悬浮钻渣的作用,使钻进正常进行。在反循环回转中泥浆主要起护壁的作用。 根据钻孔方法和土层情况,调制的钻孔泥浆及经过循环净化的泥浆性能指标可参考下表。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及工艺

地基处理施工方案及工艺 地基处理施工前首先核查地质是否与设计资料相符,确认工程地质条件,认真研究,必要时调整和优化设计,确保工程处理措施合理有效。进行工艺试验,满足设计及工艺要求方可施工,并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进行质量检测。施工中加强沉降观测、分析、预测,确保地基处理的工程质量。本标段地基加固工程主要为砂砾垫层、强夯、防排水板、复合土工膜等。 1.1一般地基处理 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所示: 一般地基处理施工工艺框图当地基条件良好时:对雨季滞水或地下水位高的低洼地段,清除表层种植土,路堤底部填筑渗水性填料,并采用重

型机械振动碾压技术压实至路堤本体压实标准;对旱地或山地,清除地表杂草,地表松土≯0.3m时,原地采用压实技术进行填前压实;松土厚>0.3m时,采用翻挖、分层回填压实,或采取其它加固措施。 当基底土密实且地面横坡缓于1:10时清除草皮杂物,地面横坡为1:10~1:5时,将原地表土翻挖压实符合设计要求,地面横坡陡于1:5时,自上而下挖台阶,台阶顶面作成4%的内倾斜坡。沿线路横向挖台阶宽度、高度满足设计要求,沿线路纵向挖台阶宽度不小于2.0m。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可以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辅以人工进行施工。 1.2挖除换填处理 软弱土地基挖除换填土应根据土质情况和换土深度,将设计范围内不合格土全部或分段清除,整平底部,当底部起伏较大,可设置台阶或缓坡,并按先深后浅的顺序进行换填施工。换填深度及范围符合设计要求,根据换填部分所处的路基部位,采用符合设计要求的填料并分层填筑碾压达到相应的压实标准。换填区域采用机械开挖时应留有30~50cm 厚度人工清理层。 垫层基底应平整、碾压,无植物根系、浮土,平整度、排水坡符合设计要求;砂垫层应采用天然级配的中、粗、砂砾,不得含有草皮、树根等杂质,含泥量不得大于5%。碎石垫层应采用级配良好的碎石或砾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

建筑施工中几种地基处理方法与施工工艺探讨

建筑施工中几种地基处理方法与施工工艺探讨 摘要:地基虽然不属于建筑物的组成部分,但其却是建筑工程施工的前提与基 础所在,对工程施工质量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为了有效提高地基的施工质量, 论文对常见的四种地基处理方法及其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以期澄清在建筑施工 当中,地基处理方法选择上的疑问,进而优化我国建筑工程地基的选择,提高地 基施工质量,为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及其使用性能提供保障。 关键词:建筑施工;地基处理方法;施工工艺 1 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以及社会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建筑工程行业得到了长足发展,无论是工程数量亦或是工程规模均较以往有了较大进步。与此同时,建筑工程质 量也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地基作为建筑物施工的基础,其施工质量自然也 得到了广泛关注。地基处理方法的选择,不仅与建筑类型及其内部的设计构造相关,同时也会受到施工现场环境的影响。由此可见,对建筑施工地基处理方法与 施工工艺进行探讨,对工程施工质量的提升,甚至整个工程建设行业的进一步发展,均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2 地基概述 地基指的是在建筑物之下,起到支撑作用的岩体或者土体,主要包括碎石土、粉土、砂土、黏性土、岩石以及人工填土等。一般情况下,地基分为天然地基与 人工地基这两种,前者即指天然形成的土层,不需要进行人工加固,而后者则需 要一定的人工加固处理[1]。尽管地基并不是建筑物的组成部分,但其对建筑工程 施工的顺利开展,以及建筑物的坚固耐久均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在建筑 工程正式施工之前,必须要对建筑的地基进行科学的设计与处理,综合考虑其承 载能力、抗变形能力、强度以及稳定性等性能,保证基础地面单位面积上的压力,要比地基的最大承载力小,同时建筑物沉降值还要低于地基的最大承载力,并且 保证地基不存在滑动等潜在的安全风险。 3 建筑施工地基的处理方式以及施工工艺 就现阶段我国建筑工程施工的实际情况来看,常见的地基处理方式主要有置 换法、预压法、压实与夯实法以及振冲挤密法这四种,下面便对这四种常见的地 基处理方法进行重点介绍: 3.1 置换法 置换法主要分为换填法、振冲置换法以及夯置換法三种。 ①换填法。即挖除地面表层不良的地基土,用稳定性高、抗压能力好的土层进行回填,以此来提高地基的承载能力。在采用换填法时,需要注意的是必须将 质量差的土层完全清除,并在回填过程中,对回填土层进行逐层的紧密夯实。 ②振冲置换法。采用这一方法时需要借助振冲设备的帮助,在高压水流的冲击下,边振边冲,在地基中形成孔,通过向孔内填充卵石、碎石等形成桩体,并 最终和原有地基进行结合[2]。在采取振冲置换法进行地基施工的过程中,需要注 意位于侧面的原地基,对于卵石、碎石等材料柱的约束能力,其约束能力越大, 复合式地基的性能便越强。 ③夯置换法。夯置换法与振冲置换法不同,其主要利用沉管或者夯锤挤入土层之中,使原地基的土体偏向两侧,之后再对管内填充碎石等材料。为了方便排

砂石地基

砂石地基分项工程质量管理 依据标准: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01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50202-2002 1、范围 本工艺标准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的砂石地基、地基处理以及地面垫层(夯实和碾压法)。 2、施工准备 2.1材料及主要机具: 2.1.1天然级配砂石或人工级配砂石:宜采用质地坚硬的中砂、粗砂、砾砂、碎(卵)石、石屑或其他工业废粒料。在缺少中、粗砂和砾石的地区,可采用细砂,但宜同时掺入一定数量的碎石或卵石,其掺量应符合设计要求。颗粒级配应良好。 2.1.2级配砂石材料,不得含有草根、树叶、塑料袋等有机杂物及垃圾。用做排水固结地基时,含泥量不宜超过3%。碎石或卵石最大粒径不得大于垫层或虚铺厚度的2/3,并不宜大于50mm。 2.1.3主要机具: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推土机、压路机(6~10t)、手推车、平头铁锹、喷水用胶管、2m靠尺、小线或细铅丝、钢尺或木折尺等。 2.2作业条件: 2.2.1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标准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的建筑物墙上、槽和沟的边坡上弹上水平标高线或钉上水平标高木橛。 2.2.2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的工程中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平的措施,使基坑(槽)保持无水状态。 2.2.3铺筑前,应组织有关单位共同验槽,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地质情况,如有无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做地基前处理完毕并办理隐检手续。 2.2.4检查基槽(坑)、管沟的边坡是否稳定,并清除基底上的浮土和积水。 3、操作工艺 3.1工艺流程: 检验砂石质量——分层铺筑砂石——洒水夯实或碾压——找平——验收。 3.2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如是人工级配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其质量均应达到设计要求或规范的规定。

强夯地基处理施工工艺设计

1.施工机械设备及人员 1.1主要施工机械表1

1.2辅助设备表2

1.3部分设备示意图 夯击能lOOOt.m强夯机宇通重工YTQH2000强夯机()QUY3000A 强夯机()宇通YTQH60C型强夯机 ()

50t重组合式锤头强夯机锤头组合式锤头

2. 施工工艺流程及主要施工方法 2.1施工规 ⑴《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JGJ79—2012) (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GB50202-2002) (3) 《强夯地基处理技术规程》(CECS 279:2010) (4) 《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GB50025-2004) (5)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GB50007- 2011) 2.2施工流程 强夯地基处理工艺流程图 2.3主要施工方法 (1)场地排水、降水措施 降水措施采用明排水(积水较少)和轻型井点降水(积水严重) (2)平整并压实场地 为保证强夯点夯质量,便于夯机移动,强夯施工前,须平整并压实场地,以便施工机具的移动和就位。 (3)开挖隔震沟措施 避免强夯施工产生的震动可能带来不利的影响,可以在临近道路、建筑(构筑)物一侧 进行强夯施工时需在施工红线以外开挖隔震沟。 实验研究证明,隔振沟的宽度对隔振效果影响不大,因此,隔振沟宽度的确定一般满足便于施工和经济即可,为便于施工,建议隔振沟开挖宽度为2m。防振沟最好不填充物体而 保持空气层,效果最佳。 依据经验,当隔振沟深度达到基础底部3-4倍瑞利波波长时,能得到较好的隔震效果, 即隔振沟深度为:H=h+3X入式中,h为基础埋深,m入为瑞利波波长0.85m。

砂和砂石地基

一、适用范围 适用于工业和民用建筑中的砂和砂石地基、地基处理、排水垫层以及地面垫层等工程,不宜用于加固湿陷性黄土地基及渗透系数小的粘性土地基。 二、施工准备 2.1 技术准备 参见"1.2 灰土地基"第1.2.2.1条。 2.2 材料要求 1. 砂:宜用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或粗砂,当用细砂、粉砂时,应掺加粒径为20mm~50mm的卵石(或碎石),但要分布均匀。砂中不得含有杂草、树根等有机杂质,含泥量应小于5%,兼做排水垫层时,含泥量不得超过3%。 2.砂石:用自然级配的砂石(或卵石、碎石)混合物,粒级应在50nun以下,其含量应在50%以内,不得含有植物残体、垃圾等有机杂物,含泥量不宜超过5%。 2.3 主要机具 1.机械设备:插入式振动器、平板式振动器、6~10t压路机、翻斗汽车、机动翻斗车等。 2.其他工具:铁锹、铁耙、胶管、喷壶、铁筛、手推胶轮车等。 2.4 作业条件 1.对级配砂石进行技术鉴定,人工级配砂石应通过试验确定配合比,并应符合设计要求。 2.回填前,应组织有关单位检验基槽地质情况,包括轴线尺寸、水平标高,以及有无积水等情况,办完验槽隐蔽验收手续。 3.在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面施工时,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降低至基坑底500mm以下,保持基坑(槽)无积水。 4.设置控制铺筑厚度的标志,如水平木桩或标高桩,或在固定边坡(墙)上钉上水平木桩或弹好水平线。大面积铺设时,应设置5x5m网格标桩,控制每层铺设厚度。 三、施工工艺 3.1 工艺流程 3.2 操作工艺 1.处理地基表面 将地基上表面的浮土、淤泥、杂物清除干净,平整地基,并妥善保护基坑边坡,防止塌土混入砂石垫层中。 基坑(槽)及附近如低于地基的孔洞、沟、井、墓穴等,应在未填砂石前加以填实处理。对旧河暗沟应妥善处理,旧池塘回填前应将池底浮泥清除。 2.级配砂石人工级配的砂石,应将砂石拌合均匀,达到设计要求,再铺夯压实。每层铺设厚度、砂石最优含水量控制及施工机具、方法的运用可参考表1-5。

地基处理施工工艺

地基工程 2-1 灰土地基处理施工工艺 1 适用范围 适用于一般工业与民用建筑的基坑、基槽、室内地评、管沟、室外台阶和散水等灰土地基(垫层)。 2 编制依据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 《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CJ79-2002)。 3 施工准备 3.1 技术准备及要求 3.1.1 应有工程地质勘察报告,灰土地基场地平面图及设计要求等技术资料。 3.1.2 结合场区内的具体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或施工方案。 3.1.3 对现场施工人员技术交底,专业工种应进行短期专业技术培训。 3.1.4 进行测量基准交底、复测及验收工作。 3.2 材料准备及要求

3.2.1 土:宜优先采用基槽中挖出的土,但不得含有有机杂物,使用前应先过筛,其粒径不大于15mm。含水量应符合规定。 3.2.2 石灰:应用块灰或生石灰粉;使用前应充分熟化过筛,不得含有粒径大于5mm 的生石灰块,也不得含有过多的水分。 3.3 主要机具 一般应备有木夯、蛙式或柴油打夯机、手推车、筛子(孔径6~10mm和16~20mm 两种)、标准斗、靠尺、耙子、平头铁锹、胶皮管、小线和木折尺等。 3.4 作业条件: 3.4.1 基坑(槽)在铺灰土前必须先行钎探验槽,并按设计和勘探部门的要求处理完地基,办完隐检手续。 3.4.2 基础外侧打灰土,必须对基础,地下室墙和地下防水层、保护层进行检查,发现损坏时应及时修补处理,办完隐检手续。现浇的混凝土基础墙、地梁等均应达到规定的强度,不得碰坏损伤混凝土。 3.4.3 当地下水位高于基坑(槽)底时,施工前应采取排水或降低地下水位的措施,使地下水位经常保持在施工面以下0.5m左右,在3d内不得受水浸泡。 3.4.4 施工前应根据工程特点、设计压实系数,土料种类、施工条件等,合理确定土料含水量控制范围。铺灰土的厚度和夯打遍数等参数。重要的灰土填方其参数应通过压实试验来确定。 3.4.5 房心灰土和管沟灰土,应先完成上下水管道的安装或管沟墙间加固等措施后,再进行。并且将管沟、槽内、地坪上的积水或杂物、垃圾等有机物清除干净。 3.4.6 施工前,应作好水平高程的标志。如在基坑(槽)或管沟的边坡上每隔3m钉上灰土上平的木撅,在室内和散水的边墙上弹上水平线或在地坪上钉好标高控制的标准木桩。 4 操作工艺: 4.1 工艺流程: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