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中科技大学
- 格式:doc
- 大小:65.50 KB
- 文档页数:12
华中科技大学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工作进展报告
(2012年度)
一、总体情况
我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总体思路为“夯实基础、能力导向、创新机制、校企联动、个性培养、拔尖示范”。
培养目标定位在:具有实践能力、创业精神和国际视野的未来卓越工程师,即具有宽厚的人文社科和自然科学知识基础,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创新意识、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创业精神;团队精神、国际视野和领导力。
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上,基于如下基本原则:
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思考工程和社会的重大(重要)问题;
以学生为中心:自主学习、自主设计、自主管理;
主动实践:学生主动设计并选择实践的对象、方法、内容,学生自己寻找或提出实践课题等;
多学科交叉:在课程学习、工程研究等方面进行多学科交叉;
团队精神:团队学习、团队研究、团队合作。
我校在机械大类、电气大类、信息大类、土建环大类等9个优势工科专业参与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根据学生自愿的原则,从高考招生进入我校后的新生中,经过启明学院组织的考试和面试,选拔具有良好学习能力和习惯、并追求创新的高素质本科生组成实验班,采取先期试点、逐步推开、面向试点全体学生的方式,确保卓越工程师培养质量。
部分专业实行本、硕、博三段式培养模式,部分采用本、硕两段式培养模式。
每一阶段具有明确相应的培养目标,阶段之间建立相应
的分流和衔接机制。
2011年,我校在九个专业试点招收了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班,开始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每个实验班招收人数为30人左右,每年招生规模为270人左右。
涵盖专业为: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热能与动力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土木工程、光电信息工程、电子信息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医学工程。
2012年继续推进卓越计划各项工作。
现有两个年级的九个专业卓越计划实验班共18个,500余本科生。
2010-2011年,我校按照《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若干意见》,制订了《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行)》和相应的卓越计划专业实施方案、人才培养计划和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班管理办法,全面梳理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课程体系,整合了相关课程,特别是对实践教学、企业实习环节进行了重新设计,建设了一批企业实践基地,加强了相应的管理。
2012年度,在前期课程整合的基础上,重点实施了整合后的各环节教学,引入了数十门业界课程,请业界知名人士为卓越计划实验班授课,让学生大量接触工程问题,同时加大科技创新创业项目的开展力度,开展工程问题研究和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为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班今后的基于问题和基于项目的企业实习实践环节,奠定了较好的基础。
机械学院等有条件的专业,提前在原有的创新实验班中实施了卓越工程师计划中的部分方案,实施了结合项目研究的企业实习,取得了初步的成效。
实际上目前参与卓越工程师计划的学生人数已超过600人。
二、组织管理
我校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行校院两级联合管理的组织架构:以启明学
院为依托建立卓越工程人才培养基地,本科阶段9个专业的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班均挂靠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管理,教学实施则依托各专业院系完成。
学校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领导小组由教务处、启明学院、研究生院、学生处、人事处、设备处、科发院、财务处等部门负责人,以及相关企业代表参与组成。
校长李培根院士亲自担任组长,主管教学工作常务副校长林萍华教授任副组长,领导卓越计划的设计与实施工作。
启明学院作为培养基地,成立了专门的校级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专家组。
在启明学院统一规格要求和规范管理下,各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班所在院系充分发挥专业和行业优势,积极探索面向大型企业以及国家重大项目高端工程人才的培养思路和措施,努力创建卓越工程人才的全新培养模式,全面提高高等工程教育的质量。
实施卓越计划的院系相应地成立了组织管理机构,包括由行业专家参与的卓越工程师计划专家组,让企业人士参与工程人才培养,联合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培养标准,具体开展实施工作。
三、政策措施
各类卓越计划实验班建立时,学校统一下拨30万/专业作为建设和研究经费。
2011-2012年,我校的机械、能源、电气、材料等四个院系获批教育部专业改革试点和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建设单位,分别获得相应的150万元+200万元的经费支持。
同时以启明学院作为管理机构,出台相应的管理文件和办法,并负责落实。
目前学校出台了有关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班的管理制度等文件有:《华中科技大学启明学院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班管理办法》[(校教2011)
60号],在卓越计划实验班生源的选拔与录取、学制与培养模式、教学管理等方面作了具体规定。
其中特别明确了“卓越计划实验班遵循‘兴趣驱动、学生自主、注重过程’的原则,每位学生在导师指导下,至少须完成一项工程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并纳入必修学分。
”
《启明学院大学生自主创新项目管理办法》[院教(2012)2号],规定实验班学生的创新实践项目应与课程学习(包括实习实践环节)相结合,开展理论探究、实践性研究等创新训练。
学校2012年拨专款150万支持启明学院学生的创新性学习和创新实践项目。
2012年启明学院分2批立项建设了自主创新项目128项,并开展了中期检查、年底结题验收工作。
按照学校卓越计划的政策和精神,院系出台了一系列相应的政策措施:制订了导师制管理办法,根据双向选择的原则,设立了学业导师,具体负责学生兴趣学科方向的指导,解答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同时均分别针对本学科专业特点,制订了学业评价细则,每学年开展学业评价工作,实行了优补与退出机制(具体内涵见相应文件),确保卓越工程师计划培养质量和后期实践环节的学科基础保障。
四、培养模式
1.学校培养标准和专业培养方案
指导思想:以教育的“三个面向”为指导,遵循“育人为本、创新是魂、责任以行”的办学理念,把强化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实践、国际视野、追求创新”的意识与能力作为人才培养的核心,致力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国际视野和强大发展后劲的卓越工程师人才,为我国工业化和现代化提供高端的人才支撑。
鉴于我校长期以来实施宽口径培养和取得创新教育成果的沿革,我校多次召开相关研讨会,确定各实施专业基于能力导向,按照自身优势和学科特点建立培养方案,不实行一刀切的标准。
具体专业培养方案已报送。
2.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改革
2011年,根据初步完善的卓越工程师实验班人才培养计划,对照各实验班专业能力培养矩阵,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整体再设计,重点整合了一系列专业基础和专业核心课程,对课程内容重复、陈旧的部分进行删减,增加了“基于项目、基于问题”的实践教学环节,在专业方向课程上,增设新方向、新技术等内容。
参照培养标准和能力要求重新编写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班所有课程的教学大纲,并组织了相关专家论证。
2012年,继续加强课程体系内各个知识模块的凝练和归并,修订了教学大纲,结合科学技术的发展,突出实践能力培养:
“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在课程体系中增设了大型集中综合实践性课程,三个Project环节和一项科技创新活动环节;
“光电信息工程”专业采用特别设计的含CDIO全过程的项目,将所学课程串联起来,加强工程项目构思、设计、实现和运作能力的培养和训练;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专业课上引入了卡内基梅隆大学的两门核心课程。
“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专业完善了四门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大纲、教学内容,确定了三个专业方向的主要课程。
3.改革教学方法
我校“卓越计划”实验班一般采用小班教学。
2010-2012年,我校设立启明学院教学研究专项,开展教学体系构建、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评价体系等方面的教育教学研究,倡导“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共立项27项教学研究专项,开展实验班教学方面的专题研究。
实施2年来,效果明显,并逐渐辐射到面上教学,示范作用开始彰显。
主要的教学改革特点为:
●理论教学全面采用启发式、讨论式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在全面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开展专题探讨、引导学生开展研究性学习;
●实践性教学向知识综合应用方向改革,采用课程群综合实验模式,加强同方向课程知识的综合应用能力、综合设计能力培养;
●依托导师的工程背景和企业资源,从工程应用、研发、管理多方位对学生进行训练
●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结合企业认识实习、工程创新实践、企业专业实习、专业课程工程训练、毕业设计(论文)等实践环节和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实际问题进行教学,加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有的学科优势强、教改成效走到全国前列的专业,如机械学院、生命学院等,根据自己专业特点,实行了特色改革:
●机械学院:采取“改革课程大作业”、“自主实验课程模式”,“项目式实践模式”、“基于学生课程作业的作品举办创新比赛”的教学方法;
●生命学院:实行主讲与助讲任课制,大力推行PBL(Problem based learning)和TBL(Team based learning)教学法,强化问题引导意识,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终身学习的能力。
●电气学院:以课程群开展教学方法改革,将数门理论课程与综合实验结合,
开展研究性学习和主动实践,在理论课程中开展创新教育,在对应的综合实验中实践创新思维,涌现了多个学生的创新设计。
五、师资队伍建设
注重加强企业师资聘任工作,聘请企业和科学研究机构的领军人物担任学校兼职教师,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
电信系连续2年邀请了中兴通讯等企业高管参加“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验班选拔考试的面试环节。
定期邀请企业兼职教师为学生开展企业管理、团队精神、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的讲座、报告建设,电气学院持续举办的“携手电气精英与未来同行”系列讲座,为学生开设了解行业和社会的窗口。
六、校企合作
我校与多家相关大型企业构建战略联盟,建立校企联合培养体,覆盖了所有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班专业。
除9个卓越工程师计划实验班外,这些专业的面上学生也直接或间接受益(业界课程授课;实习或实践),受益面超过60%。
1.建立了向业界高度开放的创新人才培养合作机制
启明学院与40余家中外知名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关系,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包括设立联合实验室、人才培养基地,委托开展科研合作项目、创新项目指导和孵化、举办各类企业培训课程),由企业资助经费支持学生科技创新活动;在启明学院内开辟了校企合作专区,并有多家知名企业入驻启明学院。
2.与知名企业共同开设校企合作选修课程
启明学院与丝宝集团、华工创业投资集团等多家企业,共同建设了《创业基础》课程,授课教师全部由集团企业高管担任,课程教学效果好,受到学生普遍
欢迎。
依托学校的本科教学工程协同计划,我校2012年新建设了39门业界课程。
邀请东风汽车、玉林柴油、中信机械、大族激光、华中电网、中兴通讯、中建三局、微软等几十家知名企业的高级技术人员或管理人员为在校学生授课。
3. 推进实践教育中心的建设
为推进卓越计划的顺利实施,并根据我校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9个专业的特点以及企业的条件,建设了28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见附件2。
4.企业培养方案的制定与实施情况
我校企业培养方案要求:企业为学生配备企业导师,由企业导师和学校导师共同指导学生在企业培养阶段的学习与实践,并由双方导师共同为学生确定研发方向或课题,指导学生的课程设计或毕业设计。
先行启动企业实践环节的机械学院,采取了为学生1:1配备指导教师的“集中性实践模式”,面向企业需求,开展工程实践的“常态化贯通式实践模式”、以项目方式进行的“本科研究机会计划(UROP)”、“主动走进中小企业,解决企业技术难题”等四种模式。
机械学院20多名学生还利用国内实习,成功解决了中小企业十多个难题,受到企业一致赞扬。
六、国际化
1.聘请一批海外知名教授给本科生开设一批优秀的国际课程
机械学院开设《机电创新决策与设计方法》、《精益制造理论与实践》、《计算材料学》、《能源材料》等6门国际课程;
电信系开设《信号完整性及高速数字电路设计》、《信息光学》、《自动化仪表
与执行器》等10门课程;
能源学院引入《计算机辅助工程》、《工程热力学》、《工程传热学》等5门国际课程。
2.开展跨国界的科技创新与企业实践活动
利用和国外知名高校的办学协议,2012年在我校教学协同计划中,设立专项经费,选拔资助了47名优秀学生参加美国Rosehuman科技夏令营等暑期实践项目、短期国外实习项目、参加国际大赛、国际论坛/国际会议等。
邀请休斯顿大学等国外高校的知名专家学者来校为学生创新项目提供专业指导并开设专题讲座。
我校机械(HUST)和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WPI)长期联合开展国际合作工程实践教育活动(HUST-WPI工程实践教育项目)。
每年由我校选派学生和美国伍斯特理工学院的学生混合编队,在美国和中国企业分别用7周时间完成美国和中国企业分配的任务,完成企业工程项目,解决企业问题。
七、其他(特色)
1.发挥启明学院作为卓越计划培养基地的作用,搭建多学科交叉学习和研究平台,加强跨专业、跨学科的复合型人才培养组建多学科交叉团队赴企业开展实习:2012年,启明学院组织了机械、控制、软件、计算机、经济、人文等7个学科数十名学生,联合组队赴东莞工业研究院开展实习,结合企业课题开展实践。
由启明学院和企业共同承担实习所有费用,企业为学生配备了导师,学生在业界导师的指导下,真刀真枪地完成研究课题,效果良好。
其中,计算机学院的实习学生参与了东莞工业研究院承担的“大气污染研究及治理”项目,他们应用所学知识,改进项目原有的算法,将大气污染检测速度大大提高,成果《基于ArcGis的大气污染扩散模型的构建及其flex
实现》已经整合到公司整体项目中并申报专利。
发布多学科交叉自主创新研究项目,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2012年启明学院除了设立实验班以课程学习形式的自主创新项目,还设立了不同学科学生联合组队开展的学科交叉研究项目,和将竞赛成果及研究成果/技术向创业转化的自主创新项目,引导学生关注社会需求和解决问题,推动高等工程教育改革。
2012年投入100万元资助的100多个项目,已有部分项目结题,取得初步成果。
2. 实施“卓越计划”对我校其他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示范性作用开始彰显
启明学院实施“卓越工程师计划”前后,召开多次研讨会和经验交流会,每年暑假召开的全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研讨会,2011-2012连续两年均以高等工程教育为主题,邀请国内外和校内知名专家做主题报告,介绍国内外发展改革现状和经验,全校各专业教学负责人和院系党政一把手参与研讨;启明学院连续两年开展以工程教育改革委主题的“启明创新论坛”,邀请国内外高校和企业界专家做报告、各专业师生共同参与研讨。
这些研讨会不仅有教学改革理念上的升华,也获得了专业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上的经验,使所有学科和专业都能基本同步地开展教学改革。
医学专业师生反映,通过卓越工程师教育实施高等工程教育改革,实际上理念在各专业都是相通的,极有借鉴作用。
在此基础上,医科各专业开展了各种专项教学改革工作,于2012年度成功入围全国首批“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
启明学院中有多种“实验班”(创新人才培养实验区),和多个学生创新团队、特优生。
启明学院每年通过研讨“卓越计划”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带动了启明学院内其他专业创新实验班的课程体系、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影响了多个学科和专业教学改革(如管理学实验班、物理学实验班、医学教育实验班,等),同时
通过启明学院学生,将主动学习、交叉研究的氛围,带到了面上普通本科生的学习中。
启明学院具有特色的跨学科组队联合实习实践活动,更是将能力导向、研究性学习的风气传递到不同学科。
八、下一步工作计划与建议
1.实施卓越计划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思路
因行业特点和优势随国际国内市场而改变的情况比较明显,或行业在实践方面的特殊性,有的专业的企业实习遇到新问题:
电气学科:近年来专业就业火爆,毕业生抢手,而电气学科内部也有不同就业去向,学生们争着去“系统”尽量避开“企业”的情况比较严重,以至于企业要不到毕业生去那里就业,严重影响了企业接受学生去实习实践的积极性;
土木工程学科:土建类工程就非常明显非常漫长的周期性,受到资金到位的影响,这些周期有更多的不确定性。
例如桩基工程可能需要1-2年,混凝土工程可能需要1年,等等。
如果强调一年的集中企业实践,则这一年可能都在某单一的工程阶段,而不是全部过程,实习显得冗长而无意义。
这些问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柔性地实施“卓越计划”,使工程教育改革落到实处,而不是走形式和过场。
2013年是逐步推进企业阶段方案的关键一年。
在前期课程改革、教学模式和方法改革的基础上,我校将总结教学过程中和潜在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业界课程和国际课程的建设,继续加强实践基地建设,完善企业培养方案,落实企业培养机制;启动卓越计划教学评估工作,保障卓越计划的人才培养质量。
2.建议
目前经费投入比较大、成效明显的,仍是教育部已经拨款实施专业改革和实践基地建设的那些专业。
我校9个专业中尚有5个专业没有足够的经费投入企业基地建设。
因此希望实施卓越计划的专业都能投入相应经费,鼓励优秀学生参与卓越计划,并调动企业积极性,有更多企业参与卓越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