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精选3篇)

很多人复习汉语言文学考研知识点的时候,总认为背书挺浪费的,还不及抄抄书或是做做题来的直接!下面给大家分享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精选篇1)

一.短时记忆如何变为长时记忆?

依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人们的短时记忆只能够在一定时间段内储存一定量的事情,时间久了,新进的东西会挤走本来旧的内容,所以要将这种短时记忆转变成长时记忆,就必须采取滚车轮式背诵法。即在一段时间内不断重复这项内容,做这项内容的频率逐渐减少,时间间隔逐渐增大。

二.复习时间不够怎么办?

零碎时间,是你除了在书桌前洗漱,吃饭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去听以前背诵了的专业课音频,听音频时脑子跟着它的节奏开展回顾,音频可以去喜马拉雅FM或者是荔枝电台上去搜索,或是听原本看的强化视频的声音,等于回顾的同时进行了再次强化。

听到自己回顾不出来或者跟原本的记忆有出入的地方,之后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做好标注。

三.背书总是走神怎么办?

站着朗读记忆法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因为这样读可以让我们做到专心致志。走神甚至发呆是我们学习的非常大的一大杀手,有时候坐在书桌前“看”书,自己能把自己给催眠!

四.知识点容易混淆怎么办?

在一天背诵任务结束之后,在晚上抽时间把今天所背内容的框架写在纸上,之后的细节就在口头上进行回顾,若回忆不出来,则在框架后做好标记,提醒自己这是需要注意的点。

今天看过这么多的关于记背的建议,希望能给目前背书背得焦灼的学弟学妹们一些鼓励,希望你们都能在剩下的备考时间里,稳住!多背!背得滚瓜烂熟!不就是背书么,你可以的,加油!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精选篇2)

1.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京 )语音为标准音。

2.与印欧语系语言相比,汉语在语法上的特点是( 缺乏形态) 。

3.现代汉语方言中,粤方言的代表话是(广州话 ) 。

4.中国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是( 北方方言/官话) 。

5.元音与辅音的区别是(气流在声道中是否受到阻碍 ) 。

6.普通话声母j、q、x从发音部位上看属于(舌面音 ) 。

7.同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类型单位是(音位 ) 。

8.现代汉语普通话有( 22) 个声母(含零声母)。

9.普通话阳平调的调值是( 35) 。

10.现代汉语普通话大约有( 1200) 个音节(包括声调)。

11.汉字是( 记录汉语) 的书写符号系统。

12.《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规定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分别是(2500和1000 ) 字。

13.汉字在历史上曾经被我们的邻国使用,现在(韩国和日本 ) 还在使用部分汉字。

14.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是( 楷书) 。

15.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语素 ) 。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精选篇3)

1.汉语属于汉藏语系。

2.汉字是记录汉语言的符号,它大约起源于6000多年前的原始社会末期。汉字是从事社会生产劳动的人们创造的。

3.汉字包括三要素:形、音、义。

4.六书之说,是汉朝(公元前206——公元220年)学者分析归纳出来的六种字形结构的规律,许慎《说文解字》对六书部首定义,并举实例,对后世影响最大。

5.“六书”的名称和顺序是:一、象形;二、指事;三、会意;四、形声;

五、转注;六、假借。前四种是造字的方法,后两种是用字的方法。

6.汉字的字数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步增加,汉字中形声字最多。

7.清朝的《康熙字典》共收字47000多个。

8.汉字的结构形式可分为两种:独体和合体。象形.指事字多是独体字;会意.形声字多是合体字。如:日、月、上、下是独体字,景、岩、江、河是合体字。

9.汉字从古到今,先后出现过甲骨文、金文、篆书、隶书、楷书、行书等字体。楷书是现在通行的手写体和印刷体。

10.反切是中国古时候最常用的注音方法,主要特点是以上一字的声母与下一字的韵母拼合成一个字的音。

11.古代汉字字音有四声,这四声是:平、上、去、入。它们和现代汉语的四种声调不尽相同。

12.古代中国人写诗歌都要求押韵。“韵”包括一个字音的主要元音和韵尾。凡是主要元音和韵尾相同的,就是同韵的字。把同韵的字放在一定的位置就叫押韵。

13.古代诗歌押韵的依据是韵书。最重要的韵书有《切韵》《广韵》和《中原音韵》。《佩文韵府》是清朝康熙年代编辑的分韵编排的辞书,我们现在写作诗词还可利用它查寻典故,修饰词藻。

14.中国最早的字典是《尔雅》。《尔雅》的字是按意义分类的,全书共十九章。

15.中国按字的形体及偏旁编排的第一部字典是《说文解字》,《说文解字》是研究中国文字学的主要参考书。后代研究此书的人很多,最著名有清人段玉裁的《说文解字注》。

16.《方言》是中国第一部记录方言的书,作者是西汉的杨雄。全书将汉字分为540个部首,共分析了九千多个汉字。

17.中国语源学的第一部书是刘熙写的《释名》,《释名试图找出每个汉字最初命名的原因。

18.中国的方言一般分为:北方方言.吴方言.湘方言.赣方言.客家方言.粤方言和闽南方言等七大方言。

19.汉字由繁变简的四个主要途径:“代”“换”“省”“承”。

20.汉语的书面形式,在相当长的一个历史时期中有“文言文”和“白话文”之分,1919年“五四”运动以后,白话文取得了正式书面语资格。

21.现代中华民族的共同语,是以北京语音为标准音,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以典范的现代白话文著作为语法规范的普通话。

22.中国的共同语,在中国大陆称“普通话”,在台湾称“国语”,在新加坡等一些国家的华人社区称“华语”。三种称说,名称不同,实质相同。

23.1958年2月11日《汉语拼音方案》正式公布,它包括字母表.声母表.韵母表.声调符号和隔音符号五个部分。

24.1982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总纲第19条明确规定:“国家推广全国通用的普通话”,为推广普通话提供了法律依据。

25.普通话有辅音22个,其中n既能作声母又能作韵母,ng则只能作韵母,不能作声母。

26.普通话里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种声调。

27.音节是听觉中最容易分辩出来的语音单位,也是最自然的语音单位,一般说来,汉语的一个字就是一个音节,如“飘piāo”是一个音节,“皮袄piāo”是两个音节。

28.汉语普通话的音节一般有声母.韵母和声调三个要素。一个音节最多可以有四个音素,最少一个。如zhuāng(庄);ā(阿)。

29.从韵头情况看,韵母可为开口.齐齿.合口.撮口四类,通常合称四呼。

30.“他喜欢唱歌?”这句话,音调逐渐上升。“他喜欢唱歌。”这句话,语调逐渐下降。句子里这种用来表达意思和感情的抑扬顿挫的调子,叫做语调,也叫做句调。

31.汉字是世界通行的文字中历史悠久而又体制特殊的一种文字,它不是用字母把语言的音素或音节显示出来的表音文字,汉字属于表意文字。

32.现代汉字笔形主要可分为横(一)竖(ㄧ)撇(丿)点(.)捺(ㄟ).挑.钩.折八种,书法上用“永”字作为代表概括这八种主要笔形,因此有“永字八法”之说。

33.现代汉字中,除了几百个独体字外,成千上万的合体字都是由几百个部件按不同的方位关系逐层组合而成的。

34.1981年,中国政府公布了《信息交换用汉字编码字符集》(基本集),这是计算机汉字处理的一项重要标准。集内收字分为两级,一级字3755个,二级字3008个。这6763个字可以看作目前现代通用汉字的数量。

35.联合国大会于1973年12月18日全体会议一致通过,把汉语列为大会和安理会的6种工作语言之一。

36.汉字的表意性,具体表现在象.指事.会意.形声等构字方法上。如:“日”“月”是象形字,“上”“下”是指事字,“江”“河”是形声字,“武”“信”是会意字。

37.象形是描述事物形状的造字法,如“月,牛”等。指事是用象征性符号或在象形字上加提示符号来表示某个词的造字方法,例如“上、下、本”等。

38.用两个或几个偏旁合成一个字,使这些偏旁的意义合成新字的意义,这种造字法叫会意,例如“休,从”等。

39.由表示字义类属的偏旁和表示字音的偏旁组成新字,这种造字法叫形声,如“洋(yáng)”字,从水(氵)羊声,说明“洋”字跟水有关系,发音是从“羊”字来的,因此“洋”的形旁是“氵”,声旁是“羊”。

40.现代汉字大部分是形声字,但由于古今语音的演变等原因,多数形声字的声旁和整个字的读音不完全相同,例如,“约(yǖe)”和“钓diào”,声旁同为“勺(sháo)”,但发音各不相同。

41.笔顺是书写汉字时笔画的先后顺序。汉字笔顺的基本规律是:先横后竖(如“十”),先撇后捺(如“人”),从上到下(如“花”),从左到右(如“林”),从外到内(如“同”),先进后封(如“回”),先中间后两边(如“小”)。

42.1956年,中国政府公布了《汉字简化方案》,涉及的汉字称为“简化字”,这些字的旧有形式或其他异体字便被称为“繁体字”。

43.错字是指不成字的字,别字是把甲字当作乙字来写,把“成绩”写成“成积”,“积”就是别字。

45.词是最小的能够独立运用的语言单位。

46.短语是词和词的语法组合。

47.词都是由语素构成的。词中表示基本意义的语素叫词根;加在词根后面表示附加意义的语素叫词缀。如“桌子”里的“桌”是根,“子”是词缀。

48.词包含语音和意义两个部分,词的意义部分即词义。只有一个意义的词叫单义词。

49.有两个以上意义的词叫多义词。多义词是一词多义,几个意义之间往往有联系。

50.语音相同而意义之间没有联系的词叫同音词。

51.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叫同义词。

52.反义词是两个意义相反或相对的词。如:生—死动—静有—无分散—集中通俗—高雅节约—浪费。

53.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语言里借来的词,如“幽默”“浪漫”“模特儿”等。

54.有些词汇只在某几个或某个方言词使用,这样的词汇叫方言词,如闽南话.客家话使用的词汇。

55.成语是一种具有书面语色彩的固定短语,意义具有稳定性,结构具有凝固性。大多数成语由四个字组成,如:废寝忘食.愚公移山.亡羊补牢.一干二净。

56.惯用语是指人们口语中短小定型的习惯用语。惯用语的主要特征是简明生动,通俗有趣。如:走后门、天晓得、巴不得、三七二十一。

57.歇后语是一种口头用语,由两个部分组成,前一部分象谜面,后一部分象谜底,后一部分常常不说出来,让人猜想它的含义。如:大海里捞针----无处寻,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58.谚语是人们总结生活经验的句子,表示丰富的含义,谚语的结构整齐,常用对比组成句式,如:天下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冬天雪盖三床被,来年枕着馒头睡。

59.表示人.地或事物名称的词叫名词。如:孔子、老师、中国.乡村、飞机、桌子、小麦、西瓜等。

60.表示动作行为.发展变化.心理活动等意义的词叫动词,如:说、发生、爱、走、读、考虑、耕种、支援等。

61.表示事物的形状、性质或状态的词叫形容词,如:大、聪明、干净、红的等。

62.表示数目和次序的词叫数词。基数词表示数目的多少,如“一、二、三、四”;序数词表示次序前后,通常由基数加“第”构成,如“第二,第三”。

63.量词又叫单位词,表示计算单位;物量词,表示人与事物的单位,如个、只、双、副等;动量词,表示动作行为的单位,如次、趟、遍、顿等。

64.数词和量词常常连用,构成数量词。表示事物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名词前边,如“一本书、一双鞋、一副眼镜”;表示动作.行为单位的数量词常用在动词后边,如“走一趟、来一下、吃一顿、去一次”。

65.有指示、代替作用的词叫代词。可以分为以下三小类:

代替人或物名称的词叫人称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单数用“我”,复数用“我们”;第二人称单数用“你”,敬称用“您”,复数用“你们”;第三人称单数用“他”“她”或“它”,复数用“他们”。

表示疑问的叫疑问代词,如“谁”“哪”。

指人或事物的叫指示代词,如“这个”“那个”“此处”“彼处”等。

66.副词常常用在动词.形容词前边,表示动作行为的程度.范围.时间等意义,常用的副词有:很、非常、都、已经、忽然.到底、简直等。

67.象声词是摹拟自然界声音的词,如: 河水哗哗地流着;蜜蜂嗡嗡地叫着。

68.叹词是表示感叹或呼唤.应答的词,如“唉、啊、哎呀、哼”等。

69.连词是连接词、短语、分句和句子的词,如“和、而且、不但、或者”。

70.结构助词主要有“的”“地”“得”,“的、地”表示两个部分的修饰.限定关系,“得”表示补充关系,如:灿烂的阳光;慢慢地说;高兴得跳了起来。

71.动态助词主要有“着”“了”“过”,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着”表示动作行为正在进行中,“了”表示动作行为的实现,“过”表示曾经发生过。如:他走着(正在走);他走了(已经离开这里);他来过(表示曾经来过这里)。

72.语气助词主要有“的、了、吗、吧、呢、啊、呀”,表示陈述、疑问、祈使、感叹等语气,都用在句子末尾。如:他会的(表示陈述);多美呀(表示感叹)

73.句子的用途主要有四种:

告诉别人一件事,这类句子叫陈述句;

询问别人一件事,这类句子叫疑问句;

要求别人一件事,这类句子叫祈使句;

表达自己的某种强烈感情,这类句子叫感叹句。

74.陈述句句末用句号。肯定一件事,用“是”字句;否定一件事,用“不”.“没”“没有”等。例如:他是个聪明的小孩;他没有告诉我。

75.疑问句句末用问号。根据表示疑问的情况,可以分成四类:是非问、特指问、选择问、正反问。

76.是非问:这种问句常用语气词“吗”,回答时可以用点头、摇头的方式,或用肯定、否定作回答。如:这事你知道吗?

77.特指问:用疑问代词“谁、什么、哪、怎样”等提问,要求对这些疑问代词作回答,如:谁叫他来的?

78.选择问:提出两种(或几种)看法,希望选择一种回答,常用“是”和“还是”相呼应,也可以用语气词“呢”。如:咱们打篮球,还是打排球?你想学中医呢,还是想学西医?

79.正反问:用肯定否定并列的方式提问,要求用肯定或否定来回答。如:你是不是北京人?

80.祈使句的句末可以有“吧”“呀”等语气词。祈使句也常用感叹号(!),有“命令、请求、劝阻、禁止”等不同语气。如:快把烟扔掉!

81.感叹句句末用感叹号(!),表达某种感情的句子。如:真美呀!

82.以动词“是”作谓语的句子,叫“是”字句。基本格式是:主语+“是”+宾语。如:你是我们的好朋友。否定的“是”字句的格式是:主语+“不是”+宾语。如:她不是大夫。

83.以动词“有”作谓语的句子,叫“有”字句。基本格式是:主语+“有”+宾语。如:她有一辆汽车。“有”字句的否定格式是:主语+“没有”+宾语。如:她没有汽车。

84.“把”字句,表示对某人、某事物施加某种动作并强调使某人.某事物产生某种结果或影响。如:你把你的意见说一说。

85.“被”字句,说明某人.某事物受到某动作的影响而产生某种结果,口语里也可以用“叫”或“让”表示。如:刘先生的画被买走了;我的自行车让小方借走了。否定句式是在“被”字前用“没(有)”,如:画没有被买走。

86.表示两个人或两种事物在性状或程度上的差别的句子叫比较句。汉语里表示比较的方法很多,用介词“比”“跟”,用动词“像”“不如”等。如:他比我高;我没有他高。

87.由两个或两个以上单句构成的,有完整意义和一定语调的句子叫复句,它所包含的单句叫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有一定的联系,这种联系是通过一定的语法手段(语序和关联词)来表示的。如:只有在特殊的情况下,才可以改变咱们的计划。

88.按照分句之间的关系,可以把复句分为联合复句和偏正复句两大类型。联合复句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分句平等地连接起来的,分句之间的关系是并列的,分不出主次。如:他一边喝茶,一边看电视。偏正复句是由偏句和正句构成

的,正句是全句的主要意义所在,偏句从种种关系上去说明.限制正句。如:风太大,所以比赛改期了。

89.在联合复句中,分句与分句之间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常见的有并列关系、承接关系、递进关系、选择关系四种。如:

阿里汉字不仅写得快,而且写得很工整。(递进关系)

这是卧室,那是书房。(并列关系)

您明天动身,还是后天动身?(选择关系)

一下课,我就去你那儿。(承接关系)

90.偏正复句中,偏句与正句之间也有各种不同的关系,常见的有因果关系、转折关系、条件关系、让步关系等四种。如:

虽然他最近很忙,但是每天都按时锻炼。(转折关系)

由于天气不好,飞机晚点了。(因果关系)

即使你不愿意参加,也没关系。(让步关系)

不管你来不来,我们也要讨论。(条件关系)

91.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里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可以帮助读者正确地了解文意。陈述语气用句号“。”,疑问语气用问号“?”,感叹语气用感叹号“!”,祈使语气可以根据语气强弱分别用感叹号或句号。

92.破折号“——”可以用来表示说话中断或口气的突然转换,如:今天我本来打算去一趟,可是——;还可以表示声音的延长,如:他们走不上二三十步远,忽听得背后“哑——”的一声大叫。破折号还可以表示注释,如:今天是中国人的最大的传统节日——春节。

93.在运用语言时,把一些动物.植物或没有生命的事物写得跟人一样,叫“拟人”。如:月亮笑弯了腰。

94.比喻就是平常说的“打比方”,它包含三个成分: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95.比喻词有“象、如、若、仿佛”等的比喻是明喻,如:老师象园丁。

96.不用比喻词,而用“是、当作、变成、成了”等联接本体和喻体的是暗喻,也叫隐喻,如:老师是园丁。

97.直接用喻体代替本体的句子叫借喻,如:我们热爱园丁。

98.对联,也叫对子,是指悬挂或雕刻在门边等处的联语,分上、下两联,竖写,右为上联,左为下联,上下两联字数必须相等,大体上对偶。

99.词典和字典是经常必备的解释疑惑.提供知识资料的工具书。

100.《汉语大字典》是一部以解释汉字的形.音.义为主要任务的大型语文工具书,是到目前为止收汉字最多的字典,按部首排检。

101.《新华字典》,用汉语拼音字母和注音字母注音,出版以来,成为流传最广的一部小型字典。

102.《现代汉语词典》是以记录普通话词汇为主的中型词典,供中等以上程度的读者使用。

103.《辞源》是阅读古书用的工具书,收词较广,除古今词语之外,还收有百科名词术语。

104.《辞海》是一部能满足多方需要的,兼收语文词语和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名词术语的综合性百科词典,词条按部首排列。

汉语言文学现代汉语知识点

语言学概论 1. 为什么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答:语言能力和生理因素、心理因素有关,但语言不是一种生理现象,也不是一种心理现象,不是遗传的,而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完全是在一种语言环境中后天获得的,所以语言和种族没有必然联系。 2. 简答语言符号的特点。 答:(1)符号和语言,“能指”和“所指”。能指是能够指称某种意义的成分,所指是给符号所指的意义内容创制了一个专门术语。 (2)语言符号的“任意性”。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语言符号的物质实体和表示的意义之间也没有必然的理据关系,完全是任意的,约定俗成的。 (3)语言符号的强制性和可变性。在同一社会、同一时代,对使用同一种语言的每一个社会成员来说是强制性的,而语言又是发展变化着的。 (4)语言符号的离散特性和线性特性。话只能一个字一个字,一句话一句话地说,因此语言符号是离散的,而且在时间这根轴上是成线性排列的。 3.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的关系。 答:组合关系体现在一个语言单位和前一个语言单位或后一个语言单位,或和前后两个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是横向关系。聚合关系是在组合的某一个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有共同的特点,故能聚合归类。组合是横向的结构关系,聚合是归类规则,有了组合、聚合关系,便展现出了整个语言平面,聚合关系是组合关系中体现出来的,或者说是从组合关系中分析出来的,而组合关系又表现为聚合类的线性序列。所以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是有机地统一,不可分割。 4. 解释“符号” 答:符号指根据社会的约定俗成使用某种特定的物质实体来表示某种特定的意义而形成的实体和意义的结合体。 5. 解释“语言” 答:语言是言语活动中同一社会群体共同掌握的,有规律可循而又成系统的那一部分,语言是均质的,是言语活动中的社会部分。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具有鲜明的地区性、民族性和历史性。 6. 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答:语言的客观存在形式首先是口语,第二种客观存在形式,是书面语。书面语是在口语的基础上产生的,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书面语是经过加工、提炼和发展了的口语的书面形式。口语和书面语中基本的语言成分也就是基本的语汇和语法结构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基本一致的。 7. 语言与言语的区别。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壹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共80分) 一、填空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 ?现代汉语普通话以_______________ 语音为标准音。 2?与印欧语系语言相比,汉语在语法上最大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 。 3.现代汉语方言中,粤方言的代表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 o 4?中国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是 ___________________ o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元音与辅音的区别是o 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普通话声母j、q、x从发音部位上看属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7.同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类型单位是 _______________ < 8.现代汉语普通话有 ________________ 个声母(含零声母)。 9.普通话阳平调的调值是_______________ o 10 .现代汉语普通话大约有______________ 个音节(包括声调)。 11.汉字是___________________ 的书写符号系统。 12.《现代汉语常用字表》规定的常用字和次常用字分别是____________ 字 13?汉字在历史上曾经被我们的邻国使用,现在________ 还在使用部分汉字。 14.现代汉字的标准字体是_____________ o 15.语言中最小的音义结合体是— 1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语言中能独立运用的最小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o 17 .单纯词有联绵词、叠音词、_______________ 、拟声词四种形式。 18.合成词有复合式、附加式、_________________ 三种形式。 19.词义的性质包括概括性、_________________ 和民族性。 20.词语的褒义、贬义关注的是词义的_________________ 。 21.构成词义的最小意义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___ 。 22.词汇由______________ 和一般词汇组成。 23.歇后语“外甥点灯一一照舅” 是采用______________ 的方式来表达语义。 24 .双音节状态形容词的重叠方式是_______________ 。 25.根据语气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____________________ 。 26.根据句子结构特点分出来的句子类型叫___________________ 。 27.汉语词类划分的主要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汉语言文学古代汉语知识点整理 古代汉语是指中国古代历史时期的汉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汉语言文学是研究古代汉语言的一门学科,其中包括了古代汉语的词汇、语法、修辞、韵律等方面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古代汉语言文学的知识点进行整理。 一、古代汉语的词汇 1. 词义:古代汉语的词义多为义理丰富,一个词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含义,需要根据上下文来理解。 2. 词性:古代汉语的词性变化较多,一个词可以在不同的语法环境下变化为名词、动词、形容词等不同的词性。 二、古代汉语的语法 1. 词序:古代汉语的词序比现代汉语更加灵活,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词语的顺序。 2. 语法成分:古代汉语的语法成分较为简单,主要包括主语、谓语、宾语等基本成分。 3. 语气:古代汉语的语气较为严谨,常常使用句式、修辞手法等来增强语气的表达。 三、古代汉语的修辞手法 1. 比喻:古代汉语常常使用比喻来增强表达的效果,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

2. 夸张:古代汉语中常常使用夸张的修辞手法,以强调某种感情或表达某种意义。 3. 对偶:古代汉语中常常使用对偶的修辞手法,以增强语言的韵律感和美感。 四、古代汉语的韵律 1. 音节:古代汉语的音节较为简单,一般由一个声母和一个韵母组成。 2. 韵脚:古代汉语的韵脚是指诗词中的韵部,根据字的韵母和声调来进行分类。 3. 韵律:古代汉语的韵律是指诗词中的格律和音韵,通过平仄、押韵等手法来形成韵律美。 五、古代汉语的文学作品 1. 诗歌:古代汉语的诗歌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以五言、七言为主,通过押韵和格律来表达思想和情感。 2. 散文:古代汉语的散文是以散文的形式来表达思想和情感的文学作品,常常以散文的方式来叙述故事和抒发感情。 3. 文言文:古代汉语的文言文是指以古代汉语为基础的文学作品,具有古典、严谨的特点,常常用于史书、经典等文学作品中。 通过对古代汉语言文学的整理,我们可以更加全面地了解古代汉语的特点和魅力。古代汉语的词汇丰富多样,语法灵活多变,修辞手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精选3篇) 很多人复习汉语言文学考研知识点的时候,总认为背书挺浪费的,还不及抄抄书或是做做题来的直接!下面给大家分享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精选篇1) 一.短时记忆如何变为长时记忆? 依据艾宾浩斯的遗忘曲线,人们的短时记忆只能够在一定时间段内储存一定量的事情,时间久了,新进的东西会挤走本来旧的内容,所以要将这种短时记忆转变成长时记忆,就必须采取滚车轮式背诵法。即在一段时间内不断重复这项内容,做这项内容的频率逐渐减少,时间间隔逐渐增大。 二.复习时间不够怎么办? 零碎时间,是你除了在书桌前洗漱,吃饭的时间。在这个时间里去听以前背诵了的专业课音频,听音频时脑子跟着它的节奏开展回顾,音频可以去喜马拉雅FM或者是荔枝电台上去搜索,或是听原本看的强化视频的声音,等于回顾的同时进行了再次强化。 听到自己回顾不出来或者跟原本的记忆有出入的地方,之后可以查阅相关资料做好标注。 三.背书总是走神怎么办?

站着朗读记忆法就是一种不错的方法,因为这样读可以让我们做到专心致志。走神甚至发呆是我们学习的非常大的一大杀手,有时候坐在书桌前“看”书,自己能把自己给催眠! 四.知识点容易混淆怎么办? 在一天背诵任务结束之后,在晚上抽时间把今天所背内容的框架写在纸上,之后的细节就在口头上进行回顾,若回忆不出来,则在框架后做好标记,提醒自己这是需要注意的点。 今天看过这么多的关于记背的建议,希望能给目前背书背得焦灼的学弟学妹们一些鼓励,希望你们都能在剩下的备考时间里,稳住!多背!背得滚瓜烂熟!不就是背书么,你可以的,加油!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精选篇2) 1.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北京 )语音为标准音。 2.与印欧语系语言相比,汉语在语法上的特点是( 缺乏形态) 。 3.现代汉语方言中,粤方言的代表话是(广州话 ) 。 4.中国使用人口最多的方言是( 北方方言/官话) 。 5.元音与辅音的区别是(气流在声道中是否受到阻碍 ) 。 6.普通话声母j、q、x从发音部位上看属于(舌面音 ) 。 7.同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类型单位是(音位 ) 。 8.现代汉语普通话有( 22) 个声母(含零声母)。 9.普通话阳平调的调值是( 35) 。 10.现代汉语普通话大约有( 1200) 个音节(包括声调)。

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

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一些入门知识1、桑梓:家乡 2、桃李:学生 3、社稷、轩辕:国家 4、南冠:囚犯 5、同窗:同学 6、烽烟:战争 7、巾帼:妇女 8、丝竹:音乐 9、须眉:男子 10、婵娟、嫦娥:月亮 11、手足:兄弟 12、汗青:史册 13、伉俪:夫妻 14、白丁、布衣:百姓 15、伛偻,黄发:老人 16、桑麻:农事 17、提携,垂髫:小孩 18、三尺:法律 19、膝下:父母 20、华盖:运气 21、函、简、笺、鸿雁、札:书信

22、庙堂:朝廷 二、作者作品: 1、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2、并称“韩柳”的是韩愈和柳宗元,他们是唐朝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3、一门父子三词客:苏洵(老苏)、苏轼(大苏)、苏辙(小苏)。 4、豪放派词人:苏轼、辛弃疾,并称“苏辛”;婉约派词人:李清照(女词人)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9、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诗广泛深刻的反映社会现实,被称为“诗史”,杜甫也因此被尊为“诗圣”,有著名的“三吏”:《潼关吏》、《石壕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 10、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史记》(又称《太史公书》),作者是汉朝的司马迁,鲁迅称《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有:12本纪、30世家、70列传、10表、8书,共130篇。 11、“四史”:《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12、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白朴、马致远。 13、《聊斋志异》是我国第一部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作者是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聊斋”是他的书屋名,“志”是记叙,“异”是奇怪的事情。 14、书法四大家:颜真卿、柳公权、欧阳询、赵孟(fǔ) 15、战国时期百家争鸣主要流派及代表:

汉语言文学相关专业 基础知识简介

目录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下) (2) 现代汉语(上、下) (3) 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中、下) (3) 语言学概论 (5) 文学概论 (6) 古代汉语(上、下) (7) 外国文学史(上、下) (8) 中西文论史 (9) 现代汉语语法研究 (10) 现代汉语语音研究 (11) 文字学 (12) 中国古典文献学 (13) 语用学概论 (14) 语言学方法论 (15) 比较文学 (16) 中国古代小说研究 (17) 中国古代诗词研究 (18) 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 (19) 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 (19) 中国当代文学现象研究 (20) 台港文学 (21) 影视文学 (21) 英美文学名著选读 (22) 语言学经典著作选读 (23) 中国古代文论经典选读 (25) 西方文论经典选读 (25) 作家作品专论 (27) 文学经典精读 (28) 楚辞研究 (29) 法律语言学 (29) 大众文化 (30) 文学与法律 (31) 戏剧研究与实践 (32) 鲁迅研究 (33) 小说艺术研究 (34) 涉法影视作品个案分析 (35) 中国现当代涉法文学个案分析 (36) 文学批评 (36) 文学创作与实践 (37) 出版物策划与编辑 (38) 阅读与写作 (39) 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40)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下) 课程编号: 307050424、307050433 英文名称: C h i n e s e M o d e r n a n d C o n t e m p o r a r y L i t e r a t u r e(I.I I) 先修课程:中国现当代诗歌研究、中国现当代小说研究 开课学期: 1、2 开课单位:人文学院中文系 教师姓名:赵文彤、金莉莉、董燕 周学时: 4、3 总学时: 114 学分: 7 课程简介:汉语言文学专业必修课 内容简介:《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下)》是中文专业必修课,是一门具有文学性和思想性的课程,能使学生系统了解中国现当代文学发展史和重要作家作 品等基本文学知识。本课程通过对作家作品的讲解和大量阅读,培养学生 对文学的兴趣,提高对文学的感受能力,为进入到文学研究阶段打下良好 基础。本课程讲解与讨论结合,引导学生了解作家的创作思想及其与时代 思潮的关系;并在对作品的分析中,提高对文学作品的感受和评判能力。 教材: 1.钱理群、温儒敏、吴福辉,《中国现代文学三十年》(修订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8年。 2.洪子诚:《中国当代文学史》,北京大学出版社,1999年。 参考书: 1.陈思和:《中国现代文学史教程》,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0年。 2.孟繁华、程光纬:《中国当代文学发展史》,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年。 教师简介:赵文彤,女,副教授。人文学院副院长、中文系主任。同时讲授通选课、《文学经典精读》、《鲁迅研究》、《中外文学名著导读》等。 金莉莉,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中国现当代文学博士。2004年8 月起在中国政法大学人文学院中文教研室工作,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 文数篇。 董燕,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文学博士,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访问学者。 研究领域为中国现当代文学,20世纪中国涉法文学,林语堂研究等。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 解析) 题型有:1.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填空题 1.在春秋时代,汉族的民族共同语被称为“雅言”,从汉代起被称为_______。(北京大学) 正确答案:通语 2.20世纪的_______运动,在口语方面增强了北京话的代表性。(北京大学) 正确答案:国语运动 3.北方方言可分为四个次方言:华北东北方言、西北方言、西南方言和_______。(山东大学) 正确答案:江淮方言 4.汉族早在先秦时代就存在着汉民族共同语。在春秋时代,这种共同语被称为“雅言”,从汉代起,称为“通语”,明代改称为_______。(复旦大学) 正确答案:官话 5.汉语有_______个方言区,苏州话属于_______方言区。(上海外国语大学) 正确答案:七吴 6.现代汉语普通话以典范的现代的白话文著作为_______。(苏州大学) 正确答案:语法规范 7.世界上使用人口最多的语言是_______。(苏州大学) 正确答案:汉语 8.汉语在海外影响最大的三种方言是闽方言、_______和_______。(苏州

大学) 正确答案:客家方言粤方言 9.海外华人使用最多的方言之一是_______方言。(上海大学) 正确答案:粤语 解析:客家方言、粤方言、闽方言通行于海外华人地区,美洲华人地区几乎90%以上通用粤语。 10.典型的吴方言是_______。(上海大学) 正确答案:苏州话 11.普通话辅音_______只能充当韵尾不能作声母。(厦门大学) 正确答案:ng 12.在普通话中,b是双唇、不送气、清、塞音,它的国际音标是_______。(复旦大学) 正确答案:[p] 13.上声在非上声前面调值从214变成_______。(复旦大学) 正确答案:21 14.现代汉语中d、t发音的不同之处在于,前者_______,后者_______。(上海外国语大学) 正确答案:不送气送气 15.普通话鼻辅音中不能作韵尾的是_______。(上海外国语大学) 正确答案:m 16.开口呼、_______、合口呼、_______,合称“四呼”。(上海外国语大学) 正确答案:齐齿呼撮口呼 17.古全浊入声在普通话里一般读为_______。(厦门大学) 正确答案:阳平

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

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 悬赏分:0 - 解决时间:2010-5-10 11:02 事业单位招考时要考的汉语言文学专业基础知识包括那些科目? 提问者:冉冉落瑶 - 一级最佳答案现代汉语、古代汉语、写作、文学概论、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中学语文教材教法、语言文学概论、美学。古代汉语 现代汉语 教学内容包括绪论、语言、文字、词汇、语法、修辞六章。绪论简介语言文学的基础知识及现代汉语的基本特点。其它五章,分专题阐述有关理论,交联系实际分析各方面具体的语言文学现象。 写作 写作通论:包括主题、题材、结构、表达方式、语言等基本理论与基础理论与基础知识。写作文体论:讲授消息、通讯、散文等记叙类文体、思想评论、文学评论、杂文等认识论类文体,以及科普小品、调查报告等应用类文体的写作理论和操作技巧。 中国现代文学(含作品选) 根据中国现代文学自身发展和我国新民主义革命形势展的特点,分三个时期。第一编:“五四运动”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1917-1927);第二编: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文学(1927-1937);第三编:抗日战争时期和人民解放战争时期文学(1937-1949)。先概述每个时期的文学史,然后重点讲述每个时期的主要作家和作品。 文学概论 本课程包括导论、文学活动、文学生产、文学消费与接受五大部分,导论论述了文学理论的性质以及中国当代文学理论的建设问题。其余四部分分别对文学的性质及文学现象各环节进行论述,从不同侧面揭示了文学及文学现象的基本特征。 中国当代文学(含作品选) 本课程以1949年建国以来的中国文学为主要研究对象,重视文学自身的发展变化规律与文学自身的特点,着意通过文学观念的演变,对诗歌、散文、报告文学、小说、戏剧文学、影视文学这六大文学体裁各自的文本,在当代中国4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作面面观,从而形成纵横交织的开放式史论构架。 古代汉语课程内容包括:古汉语语音、语法、词汇、修辞、古书的标点、注解、翻译、古代文化常识。按时代和文体讲授先秦诸子的散文、韵文、唐宋诗词等文选,要求掌握一千多个常用词,掌握古汉语语音、语法知识,能阅读古代汉语文献。 中国古代文学(含作品选)

汉语言文学考试基础知识

汉语言文学考试基础知识 汉语言文学考试是对学生对于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的掌握与运用能力的测试。本文将从字、词、句、篇章四个层面进行介绍和讨论,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些基础知识。 一、字 汉字是汉语言文学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特的形、音、义。在汉语言文学考试中,字的识别、书写和运用是基本功。首先,考生需要了解基本汉字的字形结构和笔画顺序,掌握字的基本造型特点。其次,要掌握每个字的读音和常见的词义。最后,在作文和阅读理解中,要学会灵活运用字,注意使用规范、准确的词汇。 二、词 词是由一个或多个字组成,具有独立意义的语言单位。在汉语言文学考试中,对词的理解和正确运用能力是重要的测试内容。考生需要掌握常见词的词义和用法,了解词的搭配规律和词义辨析。此外,要掌握一定数量的固定搭配和短语,以丰富自己的表达能力。 三、句 句是由词组成的完整表达思想的单位。在汉语言文学的考试中,句子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是必不可少的。考生要学会分析句子的结构和主谓宾关系,掌握不同类型的句子的表达方式和特点。同时,要注意句子的修辞手法和语气的把握,使句子更有表现力和感染力。

四、篇章 篇章是由多个句组成的完整文段或文章。在汉语言文学考试中,理 解篇章的能力和运用篇章的技巧是考察的重点。考生需要学会阅读理 解和分析篇章的结构和逻辑关系,把握文章的主题和中心思想。此外,在作文中,要能够组织好篇章的结构,合理安排段落和句子,使文章 通顺连贯,内容充实。 总结起来,汉语言文学考试基础知识主要包括字、词、句、篇章四 个层面。考生需要在平时的学习中加强对这些基础知识的掌握和练习,提高自己的语言文学能力。在考试中,要注意整体把握和细节处理的 平衡,注重语言的准确性和流畅性,做到准确无误,表达得当。希望 本文的介绍和讨论对大家的学习和备考有所帮助。

(628)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基础

(628)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基础 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基础是中国文学和语言学研究的基础课程,在 中国文学和语言学领域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分步骤阐述中国语言文 学学科基础所涉及的内容和意义。 一、语言学基础 语言是人类文化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语言学基础能够促进我 们对语言的理解和应用。语言学基础包括语音学、语法学、语义学、 词汇学等方面的知识。在学习语言学基础课程的过程中,学生可以深 入了解语言的各个方面,掌握语言学的分析方法,为后续的语言学研 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文学基础 文学是对生活、人性和社会的反映,是人类智慧和情感的精华。 文学基础包括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等方面的知识。学习文学 基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文学理论,提高文学鉴赏和 批评能力,培养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为后续的文学研究和创作提供 支持和启迪。 三、汉语言文化基础 汉语是中华民族的语言,是人类历史上最为古老、最为丰富的语 言之一。学习汉语言文化基础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汉语的特点和优势, 了解汉语的表现力和丰富性,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和 社会现象,促进跨文化交流和了解。 四、意义 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基础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它是了解和 理解中华文化的基础,有助于提高学生的文化意识和文化素养。其次,它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语言表达和文学鉴赏能力,培养良好的文化品位 和审美能力。最后,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基础有助于培养跨文化交 流和合作的能力,为国家和人民的发展提供支持。 综上所述,学习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基础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了解和理解中华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尊心都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希望广大学生能够重视这门课程,积极掌握其中所涉及的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文化素养和人文素质,为中华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曲阜师范大学 汉语言-《语言学基础知识与理论》复习资料及参考答案

《语言学》复习资料1 一、单选题 1. 汉语普通话中的“我”和助词“的”单念时发音分别为[uo]和[te],而在实际语流中,“我的”发音是 [uo de],这是语流音变中的_________________ A. 顺同化现象 B. 逆同化现象 C. 弱化现象 D. 异化现象 2. 在语言谱系分类的层级体系中,最大的类别是__________ A. 语族 B. 语支 C. 语系 D. 语群 3. 最早的表音文字是 A. 拉丁文字 B. 腓尼基文字 C. 古希腊文字 D. 古埃及文字 4. 外语学习中的后期阶段被称为 A. 中介语阶段 B. 目标语阶段 C. 低平期 D. 高原期 5. 下列元音音素都是后元音的一组是_________________ A. [u, ε] B. [α, Λ] C. [α,y] D. [o, a] 6. 下列各项中,谓词和变元之间属于动作与结果关系的是 A. 写黑板 B. 打篮球 C. 织毛衣 D. 寄包裹 7. 下列关于亲属语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亲属语言是社会完全分化的产物 B. 亲属语言之间具有历史同源关系 C. 语言亲属关系有亲疏远近的分别 D. 亲属语言间不存在语音对应关系 8. 从语音的社会功能角度划分出来的最小语音单位是________________ A. 音位 B. 音素 C. 音节

D. 音渡 9. 最早的表音文字是 A. 拉丁文字 B. 腓尼基文字 C. 古希腊文字 D. 古埃及文字 10. 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是 A. 音素 B. 重音 C. 音位 D. 音节 二、多选题 1. 下列对“撞倒了他的自行车”这个歧义词组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 偏正词组 B. 动补词组 C. 动宾词组 D. 连谓词组 2. 对发音器官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 声带在发音中的作用是次要的 B. 被动发音器官是不能自主运动的 C. 口腔中最为灵活的部位是上腭 D. 口腔中最为灵活的部位是上腭 3. 下列关于重音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 A. 有些语言中一个词可以有一个以上的重音 B. 能够区别不同意义的重音可以看作一个音位 C. 汉语中有词重音 D. 重音跟音强的增加有关 4. 下列各组中,三个词语的构词方式一致的有 A. 花儿女儿刺儿 B. 莲子学子男子 C. 琵琶玻璃休克 D. 妈妈蛐蛐仅仅 E. 崇高聪明国家 5. 下列对“你把这本书好好读一遍!”这个句子类型的分析,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A. 主谓句 B. 把字句 C. 陈述句 D. 单句 6. 下列各组中,三个词语的构词方式一致的有 A. 花儿女儿刺儿 B. 莲子学子男子 C. 琵琶玻璃休克 D. 妈妈蛐蛐仅仅 E. 崇高聪明国家 7. 下列关于虚词的表述,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基础(语言学)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基础(语言学)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 析) 题型有:1.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填空题 1.人类语言和其他动物的交际方式有本质区别,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六个方面。 正确答案:单位的明晰性;任意性;结构的二层性;开放性;传授性;不受时地环境的限制 2.基频决定音高,_________决定音质。 正确答案:共振峰 3.国际音标是国际语音协会~1888年制定并开始使用的。它的制定原则是_________。 正确答案:一个音素只用一个音标表示,一个音标只表示一个音素 4.用国际音标表示以下元音和辅音:前高不圆唇元音[],前半高不圆唇元音[],前高圆唇元音[],后高圆唇元音[],双唇送气清塞音[],舌尖后浊擦音[],舌面后不送气清塞音[],舌尖前送气清塞音[]。 正确答案:[i][e][y][u][p‘][z][k][t‘] 5.词汇的发展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三种情况。 正确答案:新词产生旧词消亡词语替换 6.语言之间的接触会导致语言的借用_____混合等结果。 正确答案:同化 7.联合国的六种工作语言是汉语、英语、法语、俄语、阿拉伯语和_____。 正确答案:西班牙语

8.分别对应于语音生理、物理、心理三方面的属性,语音的研究由此形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门不同的学科。 正确答案:生理语音学;声学语音学;心理语音学 9.在发音器官中,唇、舌头、软腭、小舌、声带等是能够活动的,叫做________发音器官;上齿、齿龈、硬腭等是不能活动的,叫做________发音器官。 正确答案:主动;被动 10.语言体系内部各结构发展是不平衡的,其中_______和_______发展速度最快。 正确答案:语音词汇 11.语言的融合,一般是先出现_____现象,最后导致一种语言取代另一种语言。 正确答案:双语 12.语言是随着_____的产生而产生,随着_____的发展而发展。 正确答案:社会社会 13.亲属语言或方言所共源的语言系统称为_____,也叫_____。 正确答案:原始基础语母语 14.日文属于表音文字的______。 正确答案:音节文字 15.文字的发展可以从两个角度加以考察:一是文字记录语言的______,一是______。 正确答案:完备程度造字的方法 判断题 16.语言对思维会产生影响,可以说,有什么样的语言,就有什么样的思维。( ) A.正确 B.错误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基础(语言学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题后

汉语国际教育硕士汉语基础(语言学基础)历年真题试卷汇编3(题 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汉语语言学基础知识 填空题 1.音位是一个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意义的最小语音单位,它是从语音的___________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首都师范大学2015) 正确答案:社会 解析:一个语言系统中能够区分词义的最小的语音单位,也就是按语音的辨义作用归纳出来的音类,是从语言的社会属性角度划分出来的语言单位。知识模块:语言学基础 2.各种语言都会利用语音四要素中的___________要素来区别语义。(首都师范大学2015) 正确答案:音色 解析:考查语音四要素。语音四要素有音高、音长、音强、音色,其中,音高决定语言的语调和声调,朗读时的轻声是音强造成的,音长可以表达不同的语气,音色能够区别不同的音素(元音和辅音)。因此,各种语言中能够区别语义的因素是音色(音质)。知识模块:语言学基础 3.“萧伯纳说过,许多英国人终生不读莎士比亚,就是因为幼年时教师逼迫他们背诵,由此产生了逆反心理。”这段话使用了___________辞格;“旺才不老,三十出头,长得老面,才让相貌跑到了年龄的前面,并且蹭出一大截儿去。”这段话使用了___________辞格。(首都师范大学2015) 正确答案:借代拟人 解析:前半句借用莎士比亚的例子,说明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后半句“旺财”指的是一条狗。所以前半句用了借代的辞格,后半句用了拟人的辞格。知识模块:语言学基础 4.___________的变化对语法结构和语法意义都有影响,比如“人来了”和“来人了”结构和意义都不同。(首都师范大学2015) 正确答案:语序 解析:“来人了”和“人来了”的不同主要是由于语序的不同。知识模块:语言学基础

黄廖版现代汉语+语言学纲要名词解释汇总(人大汉语言文字学考研)

名词解释 语言学 语言:人类最重要的、用于交际和思维的音义结合的符号系统。 言语:人类运用语言进行交际的行为和结果。 符号:一个社会全体成员共同约定用来表示某种意义的记号。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作为符号系统的成员,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式和意义之间没有自然属性上的必然联系,只有社会约定的关系。 语言符号的线条性:语言符号在使用中是以符号序列的形式出现,符号只能一个跟着一个依次出现,在时间的线条上绵延,不能在空间的面上铺开。 语言系统的两层性:音位和音位组合成的更大的单位只能构成语言符号的形式,它们都属于语言的音系层。语素和语素组成更大单位则是形式和意义结合的语言符 号,属于语言的语法层面。语言系统分为音系和语法两个层面,在这两 个层面上都有最小单位和小单位组成大单位的多级组织结构,这是语言 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即语言系统的两层性。 组合关系:一个语言单位跟相邻语言单位的关系,即两个同一性质的语言结构单位按照线性顺序组合起来形成的关系。 聚合关系:在语言的组合结构的某一位置上能够相互替换的几个具有相同作用的语言单位之间的关系。 语音:由人的发音器官发出的负载一定意义的声音。 语音学:从自然属性出发,针对所有人类语言的语音研究。 音系学:从社会属性出发,针对语音在某一个具体语言的系统中起什么作用的研究。 音素和音位:将音流在时间维向上进行线性切分,得出的最小单位,语音学称为音素,音系

学称为音位。 元音:发音时气流震动声带,在口腔或咽头不受阻碍而形成的音。 辅音:发音时气流在口腔或咽头受阻碍并克服阻碍而形成的音。 发音方法:形成和克服阻碍的方法。 发音部位:形成阻碍的部位。 音位:某一特定语音系统中能够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最小语音单位。 音质音位:音质角度分析出来的音位。 非音质音位:以音高、音长、音强为基础构成的音位,区别词的语音形式。 音位变体:同一个音往往包含一些不同的音素,这些音素是该音位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形式,叫做音位变体。音位是从音位变体中概括归纳出来的。 音位的自由变体:在有些语言或方言中,处在同样位置上的几个音可以自由替换而不起区别词的语音形式的作用。它们之间的替换是自由的,没有条件的限制,可以 把这种类型的变体叫做音位的自由变体。 音位的条件变体:出现条件受环境制约的音位变体。 区别特征:如果某种语言的语音差异可以造成意义的不同,这样的语音差异可以造成音位的对立,构成这种差异的语音特征就叫做区别特征。 对立原则:两个音素如果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互相替换后产生意义的差别,那么这两个音素就是对立的。对立的音素必定属于两个不同的音位。 互补原则:两个或多个音素不能出现在相同的语音环境中,各有各的分布条件,它们的分布状况是互相补充的,这两个或多个音素就是互补关系。形成互补关系的各音素一 般不能造成音位的对立,可以归纳成一个音位,各音素的不同读音由不同的语音 环境决定,分别成为该音位的变体。

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点

宁夏师范学院2021级专业学位教育硕士研究生 编者:南山陶醉2021-07-04(宁师研究生公寓)

汉语言文学基础知识点 填空题 一、文学是以话语的方式存在的。 二、抒情是从古希腊文“七弦琴”(lyre)一词演变而来。 3、文艺的学三大分支是文学史、文学理论、文学批评。 4、今世文学批评的现状是西方视域多,中国古代文论资源少。 五、文学活动四要素是世界、作者、作品、读者。 六、中国古典抒情诗歌具有“诗言志”传统。 7、叙事与抒情是制造文学作品的两大话语活动。 八、叙事中的“故事”是被讲述者组织成完整有序的一系列事件和行动。 九、文学是一种语言艺术,是话语蕴藉中的审好心识形态。 10、叙事即“序事”,确实是用话语虚构社会生活事件的进程。 1一、抒情原指一种由七弦琴伴唱的抒情短歌,后进展为意指一种偏向于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文学类型。 1二、文学风格三因素是指种族、环境、时期。 13、“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死去”,这是个故事;而“国王死了,不久王后也因悲伤而死”那么是个情节。 14、20世纪被称为批评的时期。 简答题 1五、“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与“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表达了如何的文学主张? 答:每一个读者的人一辈子经历、价值取向不同,对文学人物形像的明白得

自然不尽相同。一样的道理,一样一篇文章,一样一个问题,不同的人自然有不同的观点。每一个人的受教育和知识文化程度不同,所处的社会背景不同,人一辈子价值取向不同,对外界事物的感知能力不一样等,都会致使对同一事物的观点截然不同。在艺术领域里,艺术家通过某种手腕把意向的抽象思维表现成艺术品,他的艺术品所带来的社会价值是事实,可是欣赏这件艺术品的人对它的明白得大不可能与作者本人制造这件作品时的思维是一样的,尽管艺术品本色的社会价值是绝对的,可是它所带来的思想教育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正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道理,在文学里其实表达了“读者对作家的作品具有再制造的功能”的主张。 1六、简述文学批评的几回转向。 答:第一次:以作家为中心直到19世纪,注重考查作家的社会背景和生平传记,暗示了作家与作品的关系。例如“海明威小说研读”,《红楼梦》释读; 第二次是以作品为中心,作品中心的文学批评以文本为中心兼顾作者和读者; 第三次是以读者为中心,重在揭露读者的踊跃意义:填空、对话、未定点等,如莫言的《透明的胡萝卜》(象征性的丰硕内涵和试探空间) 17、什么是文本细读? 文本细读即:排除作品之外的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关于作品字斟句酌的分析。文本细读那么是一种语义学解读,其大体特点是: 第一,以文本为中心。文本细读强调文本本身确实是一个自足独立的存在,布鲁克斯主张,文学批评确实是对作品本身的描述和评判。至于作者的真实用意,咱们只能以作品为依据。只有在作品中实现的用意才是作者的真正用意。至于作

《现代汉语》第二章知识点:语音

第二章语音 第一节语音概说 一、语音的性质 语音是人类发音器官发出的用以交际的声音,是具有一定意义的声音。语音是语言的物质外壳,语言要通过语音来传递信息进行交流。 (一).语音的物理性质 语音首先是一种声音,它同自然界的其他声音一样,产生于物体的振动,具有物理性质。语音的物理性质具有四个基本要素:音高、音强、音长、音色。 1音高指声音的高低,是由发音体振动的快慢来决定的。声波每秒振动的周期次数就是声波的频率。在一定时间内振动的次数多,频率就高,声音就高;振动的次数少,频率就低,声音就低。发音体振动频率的高低与发音体的大小、长短、粗细、张力等因素有关。发音体长的、大的、松的、厚的一类,振动慢,频率低,发出的声音就低,反之则高。语音的高低,则跟声带的长短、厚薄、松紧有关。人的声带是不完全相同的。一般成年男子声带长而厚,成年女子声带短而薄,因而听起来男性比女性声音略低。此外,同一个人发音时声带的松紧不同,声音也有高低之别。汉语的声调,如普通话里的dū(督)、dú(独)、dǔ(赌)、dù(度),主要是由不同的音高构成的。 2音强指声音的强弱,是由声波振幅的大小决定的。振幅大,声音就强;振幅小,声音就弱。敲鼓时,用力大,音强就强,发出的声音就大;用力小,音强就弱,发出的声音就小。普通话里的“孝子”和“儿子”里的“子”音强不同,前一个“子”音强比较强,后一个“子”音强比较弱。词语中的轻重音主要是音强的不同形成的。并且,声音的强弱在普通话中还有区别词义的作用,比如“地道”中的“道”,分别读为轻声和非轻声时,所表示的意思是不一样的。 3音长指声音的长短,是由发音体振动时间的长短决定的。时间长,音长就长;时间短,音长就短。英语中元音的音长与否,有区别意义的作用,比如ship(船)和sheep(羊)的区别,主要是其中元音[i]的音长不同。sheep里的[i:]音长长,ship里的[i]音长短。在普通话和多数汉语方言中,音长对于区别字词的意义作用不大,但在语句感情的表达上有一定作用。 轻声音节中的音长较短。例如:读单字“亮”与读轻声词“月亮”的“亮”是有差别的,“月亮”里的“亮”音长较短。 4音色指声音的特色,是由声波的不同形状决定的。它是每个声音的本质,所以也叫音质。发声体不同、发音方法不同、共鸣器的形状不同,都会造成音色的不同。 1.发音体不同,音色不同。例如,胡琴和口琴的声音不同,原因就在于发音体一个是琴弦,一个是簧片。普通话中发b时,主要发音器官是上唇和下唇,发ɡ时,主要发音器官是舌根与软腭,因而造成了声音的不同。 2.发音方法不同,音色不同。例如:同一把小提琴,用弓子拉和在必要时用手指弹拨发出的音是不一样的。同样,ɡ和h这两个音,主要发音器官都是舌根与软腭,但ɡ是用爆发方法发音,h是用摩擦方法发音,发音方法不同,因而声音不同。 3.共鸣器不同,音色不同。比如大、小提琴,二者的发音体都是弦,发音方法都是用弓拉,但是大提琴的共鸣器很大,小提琴的共鸣器很小,音色就不一样,大提琴浑厚、低沉,小提琴明亮、悠扬。再比如u 和o的共鸣器都是口腔,但发u时口腔开度要比发o时小,因而声音不同。 在任何语言中,音色是区别意义的最重要的要素。

汉语语言学

汉语语言学导论 一、语言和语言学 (一)语言 1、语言是什么?也许看到这个问题大家觉得奇怪:每个人都会说话,谁不知道语言?其实,问题并不简单。其实,会说话并不一定“懂”话。许多事情,我们看到了或者也做了,但并不知道为什么。比如:我们拿钱买东西,但为什么必须用钱买东西?钱为什么有这么大的神通?人们说不出道理,但马克思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揭示了其中的奥秘:钱是一种特殊的商品,用钱买东西实际是商品的交换。再如:人们知道苹果会掉地上,不会飞到天上,但为什么呢?人们觉得这是习以为常、不用说的道理,但牛顿却从中发现了万有引力。所以,对语言而言,人人每天都说,但要说出其中隐藏的语言奥秘,却并没有多少人知道。 语言的形成经历了千百年的时间,人们对语言的研究也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对语言的规律也已经掌握了不少,但还是有许多问题还有待于解决,比如:小孩为什么在短短的几年内能学会一种语言,我们为什么能“不加思索”地说出话来,听话人能“不加思索”地说出话来?等等。有人曾计算过,假如大脑的

运算速度真象现在已知的任何类型计算机那样,那么说出或听懂一个很短的句子也需要好几分钟。所以,虽然计算机的速度有很大的发展,但与人的大脑相比,还有天壤之别。现代的语言学家和计算机专家都无法说出隐含在人的大脑中的这种语言奥秘。 语言是什么?问题很复杂,难以说清。但是人们一直在探索这个问题,探索的结果是见仁见智。就像盲人摸象:摸到鼻子,就说大象像根粗绳;摸到腿,就说像柱子;摸到腹部,就说像一堵墙……总之,研究的结果是难窥语言全貌。这既说明语言的复杂性,也说明语言研究的艰巨性。两千多年来的语言研究,为我们积累的大量的资料和经验,我们可以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语言、探索语言。 在我们的认识中,也许有人认为说的话就是语言。其实,说话和语言并不是一回事。《三国演义》中有这么一个情节:周瑜梦中做忽觉之状,故问那人曰:“床上睡着何人?”答曰:“都督请子翼同寝,何故忘却?”瑜懊悔曰:“吾平日未尝饮酒,昨日醉后失事,不知曾说甚么言语?”这里的“不知曾说甚么言语”的“言语”就是指说出来的话,即“不知道曾说话什么样的话”不是指说过什么语言(如汉语、英语等)。

汉语言文学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语言学概论》复习要点 重点名词概念:语言学、普通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共时语言学、历时语言学 一、语言学、语言学的对象和任务 二、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三、语言学的基本类别 根据研究的对象的不同,语言学分为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专语语言学和普通语言学。 四、语言学流派 各个语言学流派的观点、代表人物有所了解即可,注意布拉格学派、哥本哈根学派以与美国结构语言学派(也称美国描写语言学)都属于结构主义学派,是这一学派的三个分支。关于语言学流派的具体内容阐述,不作考试要求。 第一章言语的社会功能 本章须明确两个大的要点:语言的社会功能,即交际工具和思维工具;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主要名词概念:语言、社会、社会现象第一节语言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一、语言是人类社会的交际工具1.语言的交际功能:语言是人类区别于其它动物的一个重要标志。语言是联系社会成员的桥梁和纽带,是社会成员互相之间交际和交流思想的工具,也是协调社会成员行动一致的工具。 2.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和人类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没有人类社会,就没有语言,人类社会以外的社会无所谓语言。所谓社会现象是指那些与人类共同体的产生、存在和发展等活动密切联系的现象。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语言,不同的地域有不同的语言,同时社会的变化也给语言以极大的影响,而离开了人类社会,就无所谓语言可言了。总之,语言就是一种社会现象,同社会的关系非常密切,其产生、发展等都要受到社会的影响。 语言不是自然现象,一方面,语言同社会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社会的发展变化直接影响着语言的发展变化,也就是说,语言的发展变化是受制于社会的;另一方面,从语言的音义联系看语言不是自然现象,而是社会约定俗成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