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 格式:doc
- 大小:25.50 KB
- 文档页数:4
浅谈作文教学中观察能力的培养
石泉县城关一小陆萍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同时要求教师在习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就习作而言,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是首要的一项,观察对学生而言,或许天生就会,但要做到观有所获,察有所得,确需指导培养,确需教给方法和技巧。
一、指导学生学会观察的方法
1、观察要有顺序
观察点是我们观察事物的立足点,有固定的,也有移动的,固定的就是站在一个地方,按一定的顺序进行观察,如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从左到右,从右到左,从里到外,从外到里,从上到下,从下至上,从整体到部分,或从部分到整体,如一个学生观察小猫后,这样写道:
这只小猫有长长的胡子,浑身长着白白的毛、圆圆的眼睛乌黑发亮,弯弯的小尾巴一翘一翘的,红红的小嘴,雪白的牙齿,像是在对人笑。
短短的一段话给人颠三倒四的感觉,这是观察没有顺序的表现,如果你按照头、身、尾这样的顺序来写,那么表达时就会有条理。
2、观察要细致
观察怎样才算细致?一要看全,二要看细。
看全,就是了解事物的全貌、变化过程中和它的来龙去脉;看细,就是了解事物的细枝末节,了解事物发展过程中的细小变化。
有个同学上科学课记叙老师做“水下火山”小实验,由于看得不全不细,写行十分简单:
只见从墨水瓶里升起一股水柱,渐渐布满整个广口瓶。
那景象就如火山爆发一样,红墨水从墨水瓶里升起,布满整个广口瓶。
后来,老师把实验重做一遍,观察前还提出了具体的要求,该同学对自己写的“小练笔“进行了认真修改:
老师把盛有红墨水的小瓶放入广口瓶的水中,奇迹发生了,只见一缕缕红色水柱从墨水瓶口升起,颜色由浓变淡,形状由细变粗,真像火山喷吐着炙热的岩浆。
后来,“岩浆”又沿着瓶壁渐渐向下扩散,不一会儿,整个广口瓶里的水都被染成淡红色了。
修改后的这段小练笔,不但写出了水柱冲向水面,而且细致地写出了水柱的形状和颜色的变化,给人以具体、真切的印象。
3、观察要抓住特点
什么叫特点?简单地说,就是这个事物所具有其他事物没有的东西,观察时抓住了特点,作文就会写得逼真,否则,就不会表达清楚明白,如有一位同学写道:
一天,小明和小红兄妹两人在家,一位客人来找他们的爸爸,一看大人不在,就走了,爸爸回来,小明告诉爸爸有人找,爸爸
问来人的模样,小明说:“一个老伯伯,大高个,头又大又圆,黑黑的脸上有疙瘩,连鬓胡子特别浓,一说话牙齿全露在外面,吸起烟来一口连一口。
”爸爸恍然大悟,说:“我知道了。
”小明因为抓住了客人的特点,所以他爸一下就猜出了这人是谁。
4、观察要做到多感官并用
要使观察深入,不仅要用眼看,还要耳、鼻、舌、身、脑并用,调动各种感觉器官,用眼仔细看,用耳仔细听,用鼻仔细闻,用口仔细尝,用手仔细摸,用脑仔细想,如本班一位同学写炒花生米,如下:
妈妈端着一盘花生米走进厨房,妈妈把它们一股脑儿倒进了油锅里,不一会儿,锅里的花生便“噼噼啪啪”地唱起来,不时还有几个“调皮鬼”蹦蹦跳跳地想逃出锅外,妈妈不停地翻炒,花生米那粉红色的外衣逐渐变成了红色的油外套,炒好后,妈妈又撒了一些盐,一股香味直冲鼻孔,咬一口真脆,真香啊!
小作者为什么能把炒花生米写得这么生动?因为他运用了各种器官,进行了综合观察,眼睛看到了花生米的形状、颜色,耳朵听到了花生米在油锅中的响声,鼻子闻到了香气,嘴尝到了味道。
5、观察要调动自身的经验
经验,是由实践得来的认知和技能,比如:当你在夏天看到天空乌云滚滚,感到非常闷热时,你就知道即将下雨了,在观察时,运用已有的经验,去体验所观察的事物,感受就会更加真切,
如郑振铎描写的家乡春景:
青的草,绿的叶,各种色彩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
赶集,这是作者自己有的经验,他觉得树木花草,趁春天的大好时光竞相生长,争夺斗艳,都来展示自己的美姿,在作者眼中就像赶集一般,再看他观察燕子,也是运用了已有的经验:几对燕子飞倦了,落在电线上。
蓝蓝的天空,电杆之间连着几痕细线,多么像五线谱啊!
当燕子停在电线上时,电线就像是谱中的线,燕子便是线上的音符,这是作者调动自己的音乐经验,领略到小燕子在电线上歇息的动人神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