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制度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 格式:doc
  • 大小:23.50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的问题、成因及策略

组织文化是一切现代组织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和内在动力,是组织行为的准则和成功的核心。组织文化反映了一定社会组织成员的行为规范、价值观念,是组织中个体的见解、观点、情感、知识和技能的总和[1]。学校组织文化是组织文化的一种,它具有组织文化的一般内涵和结构特征。学校组织文化是师生员工在长期的教育、教学、生活娱乐等实践活动中共同形成的办学理念、价值观念和行为准则,以及人的精神风貌的总和。不同学校有不同的组织文化传统和不同的组织文化风格。

很多学校都希望通过组织文化建设来塑造学校的品牌,以促进学校的改革和发展,进而以良好的学校品牌形象为学校发展创造契机。但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过程中也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和探讨。

一、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成因分析

1.精神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学校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的理想信念和价值追求,其表现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有的表现为系统的办学理念,而有的则通过校训、校风、校歌来体现[2]。有的学校主要从教育教学管理中强调创新,实行了“目标等级管理”,即下一级对上一级负责,或者说上一级对下一级负责。比如,分管某年级的副校长对年级主任负责,年级主任对各班主任负责,班主任对任课教师负责,最终责任到个人。这样使教育教学问题直线管理,分级管理,加快了处理问题的速度,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加强了员工的责任心,逐步完善了学校管理制度。然而,总体上仍显得保守,如在员工激励问题上仍残留着平均主义思想,在收入分配方面、奖励方面档次没有拉开,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员工的积极性。造成这种情况,一方面在于学校几十年的传统文化惯性,不讲原则的“和”、“吃大锅饭”文化形成的思维定势。另一方面在于学校对创新的理解不够全面。创新需要从理论到实践,从管理制度到运行机制等方面的全面创新来支撑,相互关联和互动,才能促使其均衡发展,落到实处。

2.行为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沾亲带故关系及拉帮结派等形成的网络错综复杂,很多时候会影响正常激励机制的执行。如在学校对某些员工进行选拔和晋升的主要依据中,人情关系仍不可避免地成为学历、能力和业绩之上的主要依据。在评先评估过程中,上级部门的干涉影响评选的公正、公平性。与某些管理人员或上级领导沾亲带故就可以不受或少受处罚、不执行或打折扣执行规定的现象仍然存在,以至有损学校规章制度的严肃性。沾亲带故的关系长期存在,逐渐使得学校的组织机能弱化,出现因人设职,机构臃肿的现象。产生上述现象除中国传统的关系本位的影响之外,还有另外一些原因,一是学校在学校组织文化建设中对团队精神的宣传力度不够,没有通过广泛的宣传渠道、多样化的宣传方式,使团队精神深入到每一个人的内心,从而营造起一个提倡团队精神的文化氛围。二是没有及时推行与团队精神相适应的全面的行为规范制度,使团队精神的培养脱离了员工的实践,没能体现在学校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工作中。

3.制度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学校制度文化是学校组织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制度文化是一定精神文化的产物,同时它对于学校组织文化具有强化作用。人们总是在一定的价值观指导下去制定和完善学校各项制度。制度文化又是精神文化的基础和载体,并对学校精神文化起反作用。学校制度文化建设一般有如下薄弱环节:一是制度不完备;二是制度完备,但不严格执行或不执行;三是制

度完备且严格执行,却不对员工起激励作用,或只激励少部分,打击大部分。很多学校在制度文化建设中十分重视激励机制的改革和完善,提出了

“区别对待”和“拉开档次”的思想。在绩效评估中引入量化考核,制定了由固定工资和浮动工资两部分构成的薪酬制度。但是有的学校奖励机制的设计对外没有竞争性,对内没有激励性。如绩效评估标准制定得不够科学,对少数资格老、职称高的教师及中层以上管理干部过于有利,对后勤教辅人员激励不够。激励小部分,打击一大片。之所以会产生这些问题,一是受公办学校在长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平均主义”和“论资排辈”的思想影响,这种影响使得该学校在制定分配制度时仍过多地考虑员工的资格、职称及职位。二是学校对人的全面发展重视不足,在制定激励机制时过于侧重教学及升学率。三是学校在制定和完善有关激励制度和标准时缺乏有效的科学方法。

4.物质文化建设中的问题

学校组织文化不仅体现在价值取向、制度规范和行为举止方面,而且还有其外表形态,即学校的物质文化。学校物质文化是学校精神文化的静态传达,也是学校制度文化是必要补充,它包括学校标志、标准字、标准色以及在办公、环境、交通、通信、宣传、服饰和礼品等方面的具体展开和应用。学校标志是高度概括和凝练学校文化内涵的一个象征性符号[2]。近年来很多学校建起了气势恢宏的科技楼、微机教室、语音实验室、电化教室、大型讲座厅和各类科技活动室、宽敞明亮的餐厅和舒适高雅的学生公寓、实验楼、图书馆等建筑。但是这些建设普遍重视的是建筑物的规模和设施的数量,却相对忽视建筑设施的文化内涵,这些建设只是容纳师生教与学的物理空间,而没有蕴涵学校历史,未能准确表达学校的教育理念,对学校整体文化形象、文化内涵的设计和培育重视不够。

二、学校组织文化建设的策略研究

1.增强创新观念,展现精神风貌

建设学校的精神文化要正确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既要重视校史研究,又要创新学校文化。每所学校的继任校长都应认真了解本学校的发展史,学习创始人的办学思想,总结前人的办学经验,重视教育的继承和创新,不断提出学校发展的新愿景和新目标,在创新中前进。

一所学校要为自己争得一块立足之地,拓展一片发展区域,就要在社会、家长面前展示自己良好的学校形象,使社会了解学校,认可学校。塑造良好的学校形象首先应将学校的办理念与学校特色定位结合起来,形成学校自己特有的精神风貌。

另外,教育主管部门要支持和指导学校文化建设。学校文化建设不仅是学校自己的事,也与教育主管部门的管理密切相关。主管部门应大力支持学校文化建设,引导学校和教师将精力集中在学校教育生活上,理解教育生活本身的意义与价值。

2.弘扬团队精神,统一员工行为

一是要营造团结协作的团队氛围。运用多种多样的教育、舆论手段推行一系列道德行为规范,并融入人们的思想观念之中,增强员工对学校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使员工自觉地把自己的命运、个人的利益与团队活动保持一致,自觉地调整自己的目标,与学校的组织目标相一致,使整个组织充满凝聚力,追求整体绩效。

二是要引导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与功利观。通过一系列宣传手段正确导入团队精神价值观的同时,进行一系列制度安排,建立和完善激励与约束机制,促使人们形成团队协作精神,树立正确的功利观。

三是要注意兼顾工作效率与员工关系。既要鼓励个人的充分发挥,又要减少员工间的差距,使员工之间和谐相处。在提高绩效的同时,理顺内、外部的制度与关系,要逐步建立与团队精神相适应的聘用制度、考评制度及激励与约束机制,引导员工团结向上,增强凝聚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