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导学案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导学案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导学案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导学案

§3.2.1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明确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2、初步学会有关水的离子积的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难点】1.水的离子积,溶液的酸碱性;2.水溶液中c(H+)和c(OH—)的计算【学习新知】自主学习

(一)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1、水的电离方程式为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时,纯水中c(H+)=c(OH—)=10—7mol/L。

2、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3、水的离子积Kw= ,25℃时Kw= .

Kw的应用:根据溶液中的c(H+) ,计算溶液中的c(OH—),反之亦然

4.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温度: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度,水的电离平衡向方向移动,C(H+)和C(OH-) ,K W。

(2)溶液的酸、碱度:改变溶液的酸、碱度均可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思考1]:(1)pH = 7 的溶液一定是酸性吗?

(2)25℃时,任何水溶液中,H+浓度和OH-浓度乘积都为1×10- 14 吗?

合作探究

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

[思考2]:

①在0.01mol/LHCl溶液中, C(H+)= ,C(OH-)= ,

由水电离出的c(H+)= ,由水电离出的c(OH—)= 。,

②在0.01mol/LNaOH溶液中,C(OH-)= ,C(H+)= ,

由水电离出的c(H+)= ,由水电离出c(OH—)= 。

③在0.01mol/LNa2SO4溶液中,C(OH-)= ,C(H+)= ,

由水电离出的c(H+)= ,由水电离出的c(OH—)= 。

(1)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 K W增大(2)加酸、加碱抑制水的电离

2.溶液的酸碱性

[思考3]:①在酸性溶液中是否有OH-,在碱性溶液中是否存在H+,试说明原因。

②溶液酸碱性的决定因素是什么?

小结:任何温度下的溶液

c(H+) =c(OH-) ; c(H+)>c(OH-) ; c(H+)<c(OH-) 。(填酸性、碱性或中性);c(H+) 越大,酸性越________,pH越_________。

3.溶液的pH:pH=________________, c(H+)=_______________。

4.测定溶液的pH方法:__________和___________;pH试纸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__;

5.如何使用pH试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4]

pH值能否表示所有溶液的酸碱性强弱?你认为c(H+)或c(OH-)在什么范围内,用pH来表示溶液的酸碱性比较方便?

[思考5]:

(1)C(H+)=1×10-6mol/L pH=______;C(OH-)=1×10-6mol/L pH=______ ;

C(H+)=1×10-m mol/L pH=_______ ;C(OH-)=1×10- n mol/L pH=___ ___ ;

C(H2SO4)=5.0×10-3mol/L pH=__ __;c(Ca(OH)2)=5×10-3mol/L pH=________ ;(2)pH=2 C(H+)=______;pH=4 c(H2SO4)=______;

pH=10 c(OH-)=_______;pH=12 c(Ba(OH)2)=_______;

(3)c(H+)=1mol/L pH= ______。)C(OH-)=1mol/L pH= ______。

归纳

说明:如果题目中没有指明温度,则默认为常温(25℃)

课堂练习

1.鲜柠檬维生素含量极为丰富。已知在常温下柠檬水中的c(OH-)=1×10-11mol/L,则其pH等于( ) A.11 B.7 C.5 D.3

2.如果25℃时K W=1.0×10-14,100℃时K W=1.0×10-12,这说明( )

A.100℃时水的电离常数较大 B.前者c(H+)较后者大

C.水的电离是一个放热过程 D.K W与温度无直接关系

3.下列溶液一定呈中性的是( )

A.pH=7的溶液 B.c(H+)=c(OH-)的溶液

C.由强酸、强碱等物质的量反应得到的溶液 D.非电解质溶于水得到的溶液

4.用pH试纸测定某无色溶液的pH时,规范的操作是( )

A.用pH试纸放入溶液中,观察其颜色变化,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B.将溶液倒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C.用干燥洁净的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在pH试纸上,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D.在试管内倒入少量溶液,煮沸,把pH试纸放在管口,观察颜色,跟标准比色卡比较

5.常温下,某溶液中,由水电离出的(OH-)=1.0×10-11mol/L,该溶液pH可能为;pH=2的强酸溶液,加水稀释,若溶液体积扩大10倍,则C(H+)变C(OH-)变。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典型例题及习题

高二化学《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典型例题及习题 (一)典型例题 【例1】常温下,纯水中存在电离平衡:H O H+-,请填空: 【例2】室温下,在pH=12的某溶液中,由水电离生成的c(OH-)为()双选 A.1.0×10-7 mol·L-1 B.1.0×10-6 mol·L-1 C.1.0×10-2 mol·L-1 D.1.0×10-12 mol·L-1 【例3】室温下,把1mL0.1mol/L的H2SO4加水稀释成2L溶液,在此溶液中由水电离产生的H+,其浓度接近于() A. 1×10-4 mol/L B. 1×10-8 mol/L C. 1×10-11 mol/L D. 1×10-10 mol/L 【分析】温度不变时,水溶液中氢离子的浓度和氢氧根离子的浓度乘积是一个常数。在酸溶液中氢氧根离子完全由水电离产生,而氢离子则由酸和水共同电离产生。当酸的浓度不是极小的情况下,由酸电离产生的氢离子总是远大于由水电离产生的(常常忽略水电离的部分),而水电离产生的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始终一样多。所以,酸溶液中的水电离的氢离子的求算通常采用求算氢氧根离子。 稀释后c(H+)=(1×10-3L×0.1mol/L)/2L = 1×10-4mol/L c(OH-) = 1×10-14/1×10-4 = 1×10-10 mol/L 【答案】D 【例4】将pH为5的硫酸溶液稀释500倍,稀释后溶液中c (SO42-):c (H+)约为() A、1:1 B、1:2 C、1:10 D、10:1 【分析】根据定量计算,稀释后c(H+)=2×10-8mol·L-1,c(SO42-)=10-8mol·L-1,有同学受到思维定势,很快得到答案为B。其实,题中设置了酸性溶液稀释后,氢离子浓度的最小值不小于1×10-7mol·L-1。所以,此题稀释后氢离子浓度只能近似为1×10-7mol·L-1。 【答案】C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第二节离子反应 (第一课时)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在教材中承前启后。通过上一课时对物质分类的学习,已初步掌握了物质分类的思想方法。本课时要指导学生运用实验科学探究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并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引导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方法。为下节讲离子反应及其发生条件做了铺垫。 本节内容的主要特点是重视化学知识的综合运用,对电解质的概念也仅从分类的思想角度来认识,是为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和离子反应服务的,并没有介绍强、弱电解质的概念(这部分知识将在选修四中学到),教学中不可过于加深拓宽。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电离、电解质的概念。 2、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从电离的角度进一步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和交流初步得出电离的概念、条件及结果,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 2、通过独立思考探究碱和盐的定义,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化学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大胆预测、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 2、养成良好的科学方法和学习习惯。 三、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质的电离;从电离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 难点:认识电解质及其电离的过程。 四、仪器与药品 6v学生电源、电解质溶液导电演示器、蒸馏水、氯化钠固体、氯化钠溶液、硫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蔗糖溶液和酒精溶液。 五、课时安排 一课时 六、主要教学过程 【引课】安全用电规范:不要用湿手去接触电源开关、插座或其他电器设备。 【板书】一、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

《3.3.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教学案

3.3.1《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教学案 教学目标: 1.了解可导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的关系; 2.能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对多项式函数一般不超过三次; 教学重点: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 教学难点: 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会求不超过三次的多项式函数的单调区间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函数是客观描述世界变化规律的重要数学模型,研究函数时,了解函数的赠与减、增减的快与慢以及函数的最大值或最小值等性质是非常重要的.通过研究函数的这些性质,我们可以对数量的变化规律有一个基本的了解.下面,我们运用导数研究函数的性质,从中体会导数在研究函数中的作用. 二.新课讲授 1.问题:图3.3-1(1),它表示跳水运动中高度h 随时间t 变化的函数2() 4.9 6.510h t t t =-++的图像,图3.3-1(2)表示高台跳水运动员的速度v 随时间t 变化的函数'()()9.8 6.5v t h t t ==-+的图像. 运动员从起跳到最高点,以及从最高点到入水这两段时间的运动状态有什么区别? 通过观察图像,我们可以发现: (1)运动员从起点到最高点,离水面的高度h 随时间t 的增加而增加,即()h t 是增函数.相应地,'()()0v t h t =>. (2) 从最高点到入水,运动员离水面的高度h 随时间t 的增加而减少,即()h t 是减 函数.相应地,'()()0v t h t =<. 2.函数的单调性与导数的关系 观察下面函数的图像,探讨函数的单调性与其导数正负的关系. 如图3.3-3,导数'0()f x 表示函数()f x 在 点00(,)x y 处的切线的斜率. 在0x x =处,'0()0f x >,切线是“左下右上”式的,

溶液酸碱性导学案

使用人:张瑞丽审核人:李玉香上课学校:莱西七中使用时间:2015.8.17 课题:第二单元第三节 溶液的酸碱性 一、学习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学会用酸碱指示剂、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从H+和OH-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了解酸碱性对生命活动的重要性 3.知道pH与溶液酸碱性强弱的关系,会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强弱。(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初步学会用间接观察的方法收集证据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建立宏观与微观相联系的思维方式。 2.了解生活中一些物质的酸碱度,充分感受到化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从而进一步增强学习化学的兴趣。 二、重难点 (一)重点:学会用酸碱指示剂、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用pH试纸检验溶液的酸碱性强弱。 (二)难点:从H+和OH-的角度认识溶液呈酸碱性的原因 三、学法指导 1、理论联系实际,理论指导实践。 2、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 四、学习过程 【自主复习知识回顾一】 1.写出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该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为___色。 2.食醋、柠檬汁等含酸的物质是否都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肥皂水、石灰水等物质是否也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 3.食盐水、蔗糖水等物质呢?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一】 认真阅读课本P38、39,完善下面内容 一、如何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1.生活中下列常见物品:①苏打水②食醋③牛奶④苹果⑤肥皂水

⑥洗涤剂⑦柠檬⑧橘子其中含有酸性溶液的是______,含有碱性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 2.常见的指示剂有两种,一种是_______________、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 ①石蕊试液遇___性溶液变红色,遇__性溶液变蓝色,中性溶液中是___ 色 ②酚酞试液遇_____性溶液或_____性溶液不变色,遇_____性溶液变成红色。 ③为了便于实验,化学上分别用含有石蕊的酸溶液或碱溶液制成石蕊试纸。石蕊试纸分两种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前者用来检验_______________,变成____色,后者用来检验_______________,变成____色。 注意:石蕊试纸可以润湿不影响试验结果 【合作探究能力提高一】 结合幻灯片结果,小组讨论解答下列问题: (1)上述溶液可分为几种类型?你是依据什么将溶液分类的? (2)实验中为什么用点滴板做溶液间反应微型实验? (3)用什么方法识别酸或碱性溶液呢? 【巩固练习一】 1、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的溶液,可使紫色石蕊溶液() A.变红色 B.变无色 C.变蓝色 D.不变色 2、柠檬汁能使石蕊试液变红色,由此可知柠檬汁() A. 显酸性 B. 显碱性 C. 显中性 D. 无法确定 3、能用无色酚酞区别开的一组溶液是( ) A.稀盐酸和稀硫酸B.石灰水和雨水 C.烧碱溶液和稀氨水D.食盐水和蔗糖水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二】 认真阅读课本P39、40,完善下面内容 二、怎样判断溶液酸碱性的强弱 在生产、生活和科研中,仅仅知道溶液的酸碱性是不够的,还必须知道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即溶液的酸碱度。 1、溶液的酸碱度用pH表示。pH的范围通常在______ 之间, 酸性溶液的pH___7,pH越小,酸性越___;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是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二章第二节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本章第一节主要讲物质的分类,同类物质可按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类,这一课时的内容就从酸碱盐这三大类来了解其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情况,这是对前一节内容的承接。初中时我们也曾观察过酸、碱、盐在水溶液中导电的实验现象,这是对以前学习内容的丰富与重构。我们所见过的在水溶液中的大部分反应,都是酸碱盐之间的反应。由于物质在水溶液中电离后主要以离子形式存在,能够帮助学生形成微粒观,也为下一课时学习离子反应打下基础。同学们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能够很容易写出溶质电离后的离子的存在形式和书写方法。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实质就是离子之间的相互反应,因此,这一课时的学习是以后所要学习的大部分反应的基础,具有重要的作用,这一课时的学习至关重要。 二、学生分析 高中学生的思维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思维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逻辑性,并开始形成辩证思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在头脑中已经有了关于这些内容的图式,通过老师的引导能够引发他们的认知冲突,并用已有的图式去通化顺应新的知识,以达到新的图式的平衡。酸碱盐电离的教学属于概念教学,相对来说比较抽象,需要按学生的思维方式去设计教学。化学教学的独特思维方式即宏观—微观的思维,在教学中引导他们去认识电离的实质。

三、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理解溶液导电的实质;掌握电解质的概念,能够区分电解质以及强弱电解质;学会从电离的角度理解酸碱盐的本质。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提高合作探究的精神;通过实验现象背后的原因分析,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实验的乐趣,体会溶液导电性在电化学中的应用。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的实质以及电解质概念,从电离的角度认识酸碱盐的本质。难点:电解质概念的形成 五、教法学法 电解质溶液具有导电性,因此采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观察导电现象,最后通过分析归纳得出结论。学生则主要通过小组合作进行实验,在实验的过程中学习抽象的知识。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问题导入,请同学们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夏天天热出了很多汗的手不能去接触电器的插头,这是为什么呢 设计意图: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学生前概念的一部分,从生活常识出发能够激发他们的兴趣,学生可能只知道这一常识但不理解具体的缘由,这样的问题学生能够更积极的去思考,同时也能纠正他们以前可能存在的错误的认识,达到概念转变的目的。 学生回答:大部分学生能够想到的答案就是水能导电,有细心的同学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教学案设计

《函数的单调性与极值》教学案设计 教学目标:正确理解利用导数判断函数的单调性的原理; 掌握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的方法; 教学重点: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 教学难点:利用导数判断函数单调性 教学过程: 一 引入: 以前,我们用定义来判断函数的单调性.在假设x 10时,函数y=f(x) 在区间(2,∞+)内为增函数;在区间(∞-,2)内, 切线的斜率为负,函数y=f(x)的值随着x 的增大而减小,即/y <0时,函数y=f(x) 在区间 (∞-,2)内为减函数. 定义:一般地,设函数y=f(x) 在某个区间内有导数,如果在这个区间内/y >0,那么函数y=f(x) 在为这个区间内的增函数;,如果在这个区间内/ y <0,那么函数y=f(x) 在为这个区间内的减函数。 例1 确定函数422+-=x x y 在哪个区间内是增函数,哪个区间内是减函数。 例2 确定函数76223+-=x x y 的单调区间。 y

2 极大值与极小值 观察例2的图可以看出,函数在X=0的函数值比它附近所有各点的函数值都大,我们说f(0)是函数的一个极大值;函数在X=2的函数值比它附近所有各点的函数值都小,我们说f(0)是函数的一个极小值。 一般地,设函数y=f(x)在0x x 及其附近有定义,如果)(0x f 的值比0x 附近所有各点的函数值都大,我们说f(0x )是函数y=f(x)的一个极大值;如果)(0x f 的值比0x 附近所有各点的函数值都小,我们说f(0x )是函数y=f(x)的一个极小值。极大值与极小值统称极值。 在定义中,取得极值的点称为极值点,极值点是自变量的值,极值指的是函数值。请注意以下几点: (ⅰ)极值是一个局部概念。由定义,极值只是某个点的函数值与它附近点的函数值比较是最大或最小。并不意味着它在函数的整个的定义域内最大或最小。 (ⅱ)函数的极值不是唯一的。即一个函数在某区间上或定义域内极大值或极小值可以不止一个。 (ⅲ)极大值与极小值之间无确定的大小关系。即一个函数的极大值未必大于极小值,如下图所示,

03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学案学生版

函数的单调性与最值 导学目标: 1.理解函数的单调性、最大值、最小值及其几何意义.2.会用定义判断函数的单调性,会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及会用单调性求函数的最值. 自主梳理 1.单调性 (1)定义: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对于定义域I 内某个区间D 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x 1,x 2,当x 1f (x 2)),那么就说f (x )在区间D 上是______________. (2)单调性的定义的等价形式:设x 1,x 2∈[a ,b ],那么(x 1-x 2)(f (x 1)-f (x 2))>0?f x 1-f x 2 x 1-x 2 >0?f (x ) 在[a ,b ]上是________;(x 1-x 2)(f (x 1)-f (x 2))<0?f x 1-f x 2 x 1-x 2 <0?f (x )在[a ,b ]上是________. (3)单调区间:如果函数y =f (x )在某个区间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说函数y =f (x )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 叫做y =f (x )的__________. (4)函数y =x +a x (a >0)在 (-∞,-a ),(a ,+∞)上是单调________;在(-a ,0),(0,a )上是单调______________;函数y =x +a x (a <0)在______________上单调递增. 2.最值 一般地,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①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f (x )≥M );②存在x 0∈I ,使得f (x 0)=M .那么,称M 是函数y =f (x )的____________. 自我检测 1.若函数y =ax 与y =-b x 在(0,+∞)上都是减函数,则y =ax 2 +bx 在(0,+∞)上是( ) A .增函数 B .减函数 C .先增后减 D .先减后增 2.设f (x )是(-∞,+∞)上的增函数,a 为实数,则有 ( ) A .f (a )f (a ) 3.下列函数在(0,1)上是增函数的是 ( ) A .y =1-2x B .y =x -1 C .y =-x 2 +2x D .y =5 4.(2011·合肥月考)设(a ,b ),(c ,d )都是函数f (x )的单调增区间,且x 1∈(a ,b ),x 2∈(c ,d ),x 1f (x 2) C .f (x 1)=f (x 2) D .不能确定 5.当x ∈[0,5]时,函数f (x )=3x 2 -4x +c 的值域为 ( ) A .[c,55+c ] B .[-43+c ,c ] C .[-4 3 +c,55+c ] D .[c,20+c ] 探究点一 函数单调性的判定及证明 例1 设函数f (x )=x +a x +b (a >b >0),求f (x )的单调区间,并说明f (x )在其单调区间上的单调性. 变式迁移1 已知f (x )是定义在R 上的增函数,对x ∈R 有f (x )>0,且f (5)=1,设F (x )=f (x )+) (1 x f ,讨论F (x )的单调性,并证明你的结论.

九年级化学下册第10单元酸和碱溶液的酸碱性导学案新版新人教

《溶液的酸碱性》 【学习目标】 1.认识溶液的酸碱性与溶液的pH的关系。 2.会使用pH试纸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知道pH对生命活动及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其影响。 【自学导航】 1、知识准备 (1)凡是能紫色的石蕊试液_______都是酸性溶液,并且该溶液______使无色酚酞试液 变色; (2)凡是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__________都是碱性溶液,并且该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 液变______; (3)不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色,也不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色的溶液,我们称为 _________溶液。 (4)如紫色石蕊试液及无色酚酞等能检验溶液酸碱性的试液,称为酸碱指示剂。酸碱 指示剂能把溶液分为________溶液和_______溶液。但不能表示溶液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2、自主学习 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程度 1.酸碱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试纸用来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pH值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酸性增强中性碱性增强 溶液的pH值与酸碱性关系 pH=7,溶液呈 _______ ;pH<7,溶液呈 _________ ,pH越小,酸性越 _________ ; pH>7,溶液呈 ________ ,pH越大,碱性越 _________ 3.pH试纸的使用方法; 用 __________ 在pH试纸上,然后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___________对照,标准比色 卡上相同颜色的pH即为该溶液的pH。 【合作探究】 【探究活动】一:用PH试纸测定各组收集的溶液酸碱度 近似pH范围 【探究活动】二:阅读教材p.239-242后讨论:①PH与生命活动的关系,②测定自己唾 液的PH,了解自己的健康状况.③说说酸雨是怎样形成的,它有哪些危害. 【分层检测】 应知应会 1.溶液的酸碱度用________表示,测定溶液的酸碱度常用__________,鉴别溶液的酸碱 性常用___________。某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呈红色,则此溶液的pH_________(填“大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笔记

水 溶 液 中 的 离 子 平 衡 (笔记) 一、水的电离: 1. 水是一种极弱的电解质,水的电离是永恒存在的。只要是水溶液,不要忽略H + 和 OH –的同时存在,注意不是大量共存。 (1)水分子能够发生电离,存在有电离平衡: H 2O+H 2O H 3O + + OH – 简写为 H 2O H + + OH – (2)水分子发生电离后产生的离子分别是H 3O + 和OH – (3)发生电离的水分子所占比例很小 根据水的电离平衡,写出相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 应有K 电离= 室温时,1L 纯水中(即55.56mol/L )测得只有1×10-7molH 2O 发生电离,电离前后H 2O 的物质的量几乎不变,故c (H 2O)可视为常数,上式可表示为:c (H +)·c (OH –)=K 电离·c (H 2O) K 电离与常数c (H 2O)的积叫做水的离子积常数,用K W 表示 2.水的离子积: 一定温度下,无论是稀酸、稀碱或盐溶液中室温时K W =c (H +)·c (OH –) =1×10-14 水的电离是个吸热过程,故温度升高,水的K W 增大。同样K W 只与温度有关。 归纳: ①电离常数是表示弱电解质电离趋势的物理量。K 值越大,电离趋势越大。 ②一种弱电解质的电离常数只与温度有关,而与该弱电解质的浓度无关。 ③电离常数随温度升高而增大。室温范围温度对电离常数影响较小,可忽略 ④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酸、碱、盐稀溶液 ⑤任何溶液中由水电离的c (H +)与c (OH –)总是相等的 3.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酸、碱、水解盐等。 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 1. 常温pH=7(中性) pH <7 (酸性) pH >7(碱性) 2.pH 测定方法:pH 试纸、酸碱指示剂、pH 计 3.溶液pH 的计算方法 (1)酸溶液: n (H +)→c(H +)→pH c (H +)·c (OH -) c (H 2O)

2014年全国化学优质课比赛-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酸碱盐在水溶液中的电离》教案 昆明第一中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学会电解质的概念,并会判断电解质。 2、认识电解质电离过程,初步学会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3、从电离的角度学习酸、碱、盐的定义。 (二)过程与方法: 1、以铜导电的原因分析为示例, 引导学生探究、讨论和交流,从微观角度认识微粒间的相互作用,得出电离的概念。 2、通过分组实验探究,得出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并能初步判断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3、从电离的角度重新认识并总结归纳酸碱盐的定义。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1、通过验证型实验和探究型实验的开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合作学习的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严谨求实、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 3、联系生产生活,学以致用。 4、关注社会,增强为人类文明和社会进步而努力学习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电解质的概念,电离方程式的书写 难点:电解质和非电解质的判断 三、教学方法 讲授、探究、比较、类比、假说、分组实验、合作交流讨论等 四、教学用品 分组实验用品:微型溶液导电实验器、50ml烧杯、1mol/L H2SO4、1mol/L NaOH、1mol/L Na2CO3、1mol/L KNO3、CCl4、100ml烧杯、洗瓶 教师演示实验用品:导电性实验装置全套、微型溶液导电实验器、蒸发皿、铁三角、坩埚钳,固体NaCl、固体KNO3、蒸发皿、铜丝

五、教学过程 【引入】同学们,你们知道有哪些物质会导电? 金属、石墨、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 【实验演示】Cu能导电,灯泡发光 【提问】Cu为什么会导电? 因为Cu中存在自由电子,其在外接电场的作用下,定向移动形成电流,所以灯泡发光。【总结要点】①电子②自由移动 【实验演示、情境创设】展示一个番茄实物。 提问:番茄能导电吗? 实验探究的现象及结论:灯泡发光,导电。 那么,番茄导电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通过本节课的探究学习,找到答案。 【复习提问】纯净的蒸馏水导电吗?不导电。 【实验演示】NaCl固体导电吗?探究结论:不导电。 NaCl溶液导电吗?探究结论:导电。(将蒸馏水加入装有NaCl固体的烧杯中,得到NaCl溶液,灯泡发光,说明NaCl溶液能导电) KNO3固体导电吗?类比NaCl固体,不导电。熔融态KNO3导电吗?探究结论:导电。 NaCl溶于水时发生了什么样的变化呢?走进微观世界 【投影】NaCl的微观结构和H2O的微观结构 【讲解】NaCl由Na+和Cl-组成,红色小球代表Na+,带正电,白色小球代表Cl-,带负电,NaCl固体中Na+和Cl-紧密堆积在一起,离子不能自由移动。H2O分子中没有离子,其中的氧是-2价,氢是+1价,靠氧的这一端显出一定的负电性,靠氢的这一端显出一定的正电性。【设疑】当两个物质相遇时发生了什么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阅读教科书p30页图2-9,从微观的角度,结合Cu导电的原因分析:为什么NaCl固体不导电,NaCl水溶液导电?【回答】1、水分子使通过电性作用使钠离子和氯离子脱离了固体表面,变为可自由移动的钠离子和氯离子,所以导电。 2、NaCl固体不导电的原因是离子不能自由移动。 3、水分子包围在钠离子和氯离子周围(注意:水分子的朝向不同),形成水合钠离子和水合氯离子。

高中数学:2.1.3函数的单调性学案新人教B必修

2.1.3 函数的单调性 学案 【预习要点及要求】 1.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2.由函数图象写出函数单调区间; 3.函数单调性的证明 4.能运用函数的图象理解函数单调性和最值 5.理解函数的单调性 6.会证明函数的单调性 【知识再现】 1.22a b -=_____________ 2.=-33b a _____________ 3.=+33b a _____________ 【概念探究】 阅读课本44页到例1的上方,完成下列问题 1从直观上看,函数图象从左向右看,在某个区间上,图象是上升的,则此函数是______,若图象是下降的,则此函数是_____________- 2不看课本,能否写出函数单调性的定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对区间的开闭有何要求? 4如何理解定义中任意两个字? 5一个函数不存在单调性,如何说明? 6完成课后练习A 第1,2题 【例题解析】 阅读课本例1与例2,完成下列问题 1. 不看课本你能否独立完成两个例题的证明 (1) 证明函数()21f x x =+在R 上是增函数 (2) 证明函数1()f x x =,在区间(,0),(0,)-∞+∞上分别是减函数 2. 根据两个例题的证明,你能否给出证明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步骤,在这些步骤中你认为最 关键的地方是什么? 3有的同学证明1()f x x = 在(0,)+∞上是减函数时是这样证的,你是否认可其作法,为什么? 证明:设120x x <<,则1211x x >,即12()()f x f x >,根据定义可得1()f x x =在(0,)+∞上是减函数 4完成课后练习A 第3,4题,习题2-1A 第5题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导学案(带答案)

§3.2.1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导学案(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 1、认识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常数,明确水的离子积常数与温度的关系; 2、初步学会有关水的离子积的简单计算 【学习重点、难点】1.水的离子积,溶液的酸碱性;2.水溶液中c(H+)和c(OH—)的计算 【学习新知】自主学习 (一)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1、水的电离方程式为H2O+H2O=H3O++OH-或____H2O=H++OH-_____________. 25℃时,纯水中c(H+)=c(OH—)=10—7mol/L。 2、水的电离平衡常数表达式 K= c(H+)*c(OH—)/c(H2O); 3、水的离子积Kw= c(H+)*c(OH—),25℃时Kw= 1×10-14 . Kw的应用:根据溶液中的c(H+) ,计算溶液中的c(OH—),反之亦然 4.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温度:温度升高,水的电离度增大,水的电离平衡向正向方向移动,C(H+)和C(OH-) 均增大,K W增大。 (2)溶液的酸、碱度:改变溶液的酸、碱度均可使水的电离平衡发生移动。 [思考1]:(1)pH = 7 的溶液一定是酸性吗? (不一定,当温度不是室温(25℃时),如100℃时,pH=6为中性) (2)25℃时,任何水溶液中,H+浓度和OH-浓度乘积都为1×10- 14 吗?(是,水的离子积Kw只与温度T有关) 合作探究 二、溶液的酸碱性和pH [思考2]: ①在0.01mol/LHCl溶液中, C(H+)= 10-2mol/L,C(OH-)= 10-12mol/L, 由水电离出的c(H+)= 10-12mol/L,由水电离出的c(OH—)= 10-12mol/L。, ②在0.01mol/LNaOH溶液中,C(OH-)= 10-2mol/L,C(H+)= 10-12mol/L, 由水电离出的c(H+)= 10-12mol/L,由水电离出c(OH—)= 10-12mol/L。 ③在0.01mol/LNa2SO4溶液中,C(OH-)= 10-7mol/L,C(H+)= 10-7mol/L,由水电离出的c(H+)= 10-7mol/L,由水电离出的c(OH—)= 10-7mol/L。 (1)升高温度,促进水的电离 K W增大(2)加酸、加碱抑制水的电离 2.溶液的酸碱性 [思考3]:①在酸性溶液中是否有OH-,在碱性溶液中是否存在H+,试说明原因。(均有,原因无论酸性、碱性溶液均存在水的电离H2O= H++ OH-,故只要是水溶液均存在H+和OH-) ②溶液酸碱性的决定因素是什么?(H+和OH-的离子浓度相对大小) 小结:任何温度下的溶液

(完整word版)选修4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总结详细,推荐文档

第二节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 知识点一 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一、水的电离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①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H 2O+H 2O H 3O ++OH -,通常简写为H 2O H ++OH -;ΔH >0 ② 实验测得:室温下1LH2O (即55.6mol )中只有1×10-7mol 发生电离,故25℃时,纯水中c(H + )=c(OH -)=1×10-7 mol/L ,平衡常数O) c(H ) c(OH )c(H K 2-?= +电离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促进水电离的因素: ①升高温度:因为水电离是吸热的,所以温度越高K 电离越大。 c(H +)和c(OH -)同时增大,K W 增大,但c(H +)和c(OH -)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 纯水由25℃升到100℃,c(H +)和c(OH -)从1×10-7mol/L 增大到1×10-6mol/L(pH 变为6)。 ②加入活泼金属 向纯水中加入活泼金属,如金属钠,由于活泼金属可与水电离产生的H + 直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 2,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 +或OH -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 W 不变。 ④电解 如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 溶液、CuSO 4溶液等。 (2)抑制水电离的因素: ①降低温度。 ②加入酸、碱、强酸酸式盐。 向纯水中加酸和强酸酸式盐(NaHSO4)能电离出H+、碱能电离出OH-,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 不变。 练习: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1. 水的离子积 (1)概念:因为水的电离极其微弱,在室温下电离前后n(H2O)几乎不变,因此c (H2O )可视为常数,则在一定温度时,c(H +)与c(OH -)=K 电离c(H2O)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 W =c(H +)·c(OH -),25℃时,K W =1×10-14(无单位)。 注意: ①K W 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增大。与c(H+)、c(OH-)无关. 25℃时K W =1×10-14,100℃时K W 约为1×10-12。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下册-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导学案

实验活动7 溶液酸碱性的检验 实验目的: 1.初步学会用酸碱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初步学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3.初步学会自制酸碱指示剂,并用制得的指示剂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4.通过探究活动的分工、配合,增强学生的协作意识、合作能力。 5.通过对检测溶液酸碱性的意义分析,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实验重点: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实验难点:自制酸碱指示剂能检验溶液的酸碱性的原因实验用品: 预案: 实验准备 酒精灯、铁架台(带铁圈)、石棉网、剪刀、注射器、漏斗、烧杯、试管、研钵、玻璃棒、玻璃片、纱布、胶头滴管、塑料袋······ 1. 2.PH 撕一小片PH试纸,放在洁净的_________,用_________蘸取待测液________到PH试纸上,______分钟内与标准比色卡比较(注:两者不能相碰),读出溶液的PH. 3.你准备选取哪些植物制作酸碱指示剂? _____、_______。理由支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了解自制酸碱指示剂的一般方法和步骤吗? (1)在研钵里__________; (2)加入3—5ml__________浸泡; (3)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__________或________; (4)你还有别的妙法自制酸碱指示剂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你认为比较完美的指示剂应具备什么样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检测溶液的酸碱性具有实际意义吗?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二、实验步骤 1.自己选择植物的花瓣或果实,在研钵中捣烂,加入酒精浸泡; 用纱布将浸泡出的汁液过滤或挤出。 2.选择实验室或生活中的几种溶液,进行下列实验: (1)分别用酚酞溶液和石蕊溶液检验溶液的酸碱性; (2)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 注:撕一片PH试纸放在干净的玻璃片上,用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在PH试纸上,半分钟内,将显示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比,得出溶液的PH. (3)实验自制的指示剂在溶液

水的电离和溶液的酸碱性知识点

知识点一 水的电离和水的离子积 一、水的电离 1.电离平衡和电离程度 ①水是极弱的电解质,能微弱电离: H 2O+H 2O H 3O ++OH -,通常简写为H 2O H ++OH -;ΔH >0 ② 实验测得:室温下1LH2O (即55.6mol )中只有1×10-7mol 发生电离,故25℃时,纯水中c(H + )=c(OH -)=1×10-7 mol/L ,平衡常数O) c(H ) c(OH )c(H K 2-?= +电离 2.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 (1)促进水电离的因素: ①升高温度:因为水电离是吸热的,所以温度越高K 电离越大。 c(H +)和c(OH -)同时增大,K W 增大,但c(H +)和c(OH -)始终保持相等,仍显中性。 纯水由25℃升到100℃,c(H +)和c(OH -)从1×10-7mol/L 增大到1×10-6mol/L(pH 变为6)。 ②加入活泼金属 向纯水中加入活泼金属,如金属钠,由于活泼金属可与水电离产生的H + 直接发生置换反应,产生H 2,使水的电离平衡向右移动。 ③加入易水解的盐 由于盐的离子结合H +或OH -而促进水的电离,使水的电离程度增大。温度不变时,K W 不变。 ④电解 如用惰性电极电解NaCl 溶液、CuSO 4溶液等。 (2)抑制水电离的因素: ①降低温度。 ②加入酸、碱、强酸酸式盐。 向纯水中加酸和强酸酸式盐(NaHSO4)能电离出H+、碱能电离出OH-,平衡向左移动,水的电离程度变小,但K W 不变。 练习:影响水的电离平衡的因素可归纳如下: 1. 水的离子积 (1)概念:因为水的电离极其微弱,在室温下电离前后n(H2O)几乎不变,因此c (H2O )可视为常数,则在一定温度时,c(H +)与c(OH -)=K 电离c(H2O)的乘积是一个常数,称为水的离子积常数,简称水的离子积。 K W =c(H +)·c(OH -),25℃时,K W =1×10-14(无单位)。 注意: ①K W 只受温度影响,水的电离吸热过程,温度升高,水的电离程度增大,K W 增大。与c(H+)、c(OH-)无关. 25℃时K W =1×10-14,100℃时K W 约为1×10-12。 ②水的离子积不仅适用于纯水,也适用于其他稀溶液。不论是纯水还是稀酸、碱、盐溶液,只要温度不变,K W

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 教学设计

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了解电解质的概念,知道酸、碱、盐在水中能发生电离; 2. 通过实验事实认识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重点】: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 【教学难点】:电离、电解质等概念的建立 【教材分析】 本节包括紧密联系的两个部分“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和“离子反应发生的条件”。如何引导学生正确而深刻的理解电解质的电离,是本节的关键,在此基础上引出电解质溶液中的离子反应就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了,但找出电解质溶液中真正是哪些离子参加了反应,仍是需要突破的难点。 【设计意图】 高一新生的化学基础差别较大,而本节的概念又比较抽象,所以本节--中的起点比较低,适当增加了实验和电脑动画以使微观离子的活动变得直观。新课程标准的核心是要学生参与到知识学习的整个过程中来,亲历学习探究的过程,这也是本节--的目的。 【教学方法】:结合实验进行教学 【教具】:多媒体电脑投影设备、必须的实验仪器和药品(本节在实验室上)

【课时安排】: 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第二课时离子反应及其发生的条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酸、碱、盐在水中的电离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1. 请同学们在实验台上找出NaOH固体和CuCl2晶体,观察它们的颜色。 2. 请同学们用药匙各取少量在滤纸上将它们混合,观察有什么现象。 3. 请同学们将上述混合物倒入小烧杯中,加入适量蒸馏水,用玻璃棒搅拌,静置,观察有什么现象。 4. 猜想发生了什么反应,试一试写出化学方程式。 1.学生观察:NaOH 白色;CuCl2 棕色、褐色等等。 2. 学生操作后:没有现象。 3.学生操作后:有蓝色固体。 4. 学生试写: 2NaOH +CuCl2 =Cu(OH)2↓+2NaCl 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固体间不能反应物质,在溶于水后能反应。 1.请同学们再各取少量NaOH固体和CuCl2晶体分别溶解于两个小烧杯中,观察现象。

数学必修一函数的单调性学案

数学必修一函数的单调性学案 学习目标要求: 1.理解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2.掌握判断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方法; 3.体验数形结合思想在函数性质研究中的价值,掌握其应用。 一、函数单调性的概念 1:增函数 (1)定义:设函数f(x)的定义域为I,如果对于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上的任意两个自变量的值x1、x2,当x1f(x2),那么就说函数f(x)在区间D上是减函数,区间D称为函数f(x)的单调递减区间。 (2)几何意义:函数f(x)的图象在区间D上是下降的,如图所示: 3:单调性与单调区间 定义:如果函数y=f(x)在区间D上是增函数或减函数,那么就说函数y=f(x)在这一区间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叫做y=f(x)的单调区间。 思考:

(1)单调性是函数在定义域上的“整体”性质吗? 不是,由定义中“定义域I内某个区间D”知函数的单调递增区间或单调递减区间是其定义域的子集,这说明单调性是与“区间”紧密相关的,一个函数在定义域的不同区间可以有不同的单调性。 (2)定义中的“x1、x2”具备什么特征? 定义中的x1、x2有以下几个特征:一是任意性,即任意取x1,x2,证明单调性时更不可随意以两个特殊值替换;二是有大小,通常规定x10,减函数有错误!未找到引用源。<0 二、判断函数单调性的一般方法 (1)定义法:利用定义严格判断。一般步骤如下: ①取值:任选定义域中同一单调区间D上的自变量值x1,x2,且设x1

溶液的酸碱度说课稿

溶液的酸碱度说课稿

————————————————————————————————作者: ————————————————————————————————日期: ?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说课稿 文章来源:发布时间:2013年12月10日点击数: 1034 次字体:小大 《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说课稿 所街乡中心学校黄星星 一、说课内容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第十单元课题2《酸和碱的中和反应》的第二课时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 二、教学理念 教师只是课堂的组织者、促进者,引导者; 学生才是课堂学习的主人,只有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才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方式; 课堂是师生共同质疑、生疑和释疑的地方。 三、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安排在常见酸和碱,以及酸碱中和反应这些知识点之后,是对溶液酸碱性知识的进一步深化和完善。“pH ”的学习既承接了前面所涉及的与指示剂反应的知识,又是对该知识的进行了延伸,即定量的测定溶液的酸碱性强弱也就是酸碱度。通过对溶液酸碱度的测定,有助于学生掌握实验基本技能并认识酸碱度在日常生活生产和科研中的重要作用,以形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环保意识。 四、教学目标 《化学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会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知道酸碱性强弱对生命活动和农作物生长的影响,以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 根据《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和教材的设计思路,结合本校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我设计了以下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初步了解溶液酸碱度的涵义,了解pH 的变化与酸碱度的关系。(重点)2.初步形成测定溶液pH 的实验技能。(重、难点) 3.了解溶液的酸碱度在实际中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到溶液酸碱度的广泛应用,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情感态度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化学与人类生产、生活、人体健康的密切联系,从而形成保护环境的科学态度。 五、学情分析 在学完酸和碱的性质之后,学生已经知道了石蕊、酚酞等指示剂能鉴别出溶液的酸碱性,但是对溶液酸碱度还没有认识。而物质的酸碱度在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了解溶液的酸碱度有着不容忽视的实际意义。 六、教学思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