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

标准预防

主讲人:陈爱玲

2002年11月至2003年6月,我国出现了大规模的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爆发流行。医务人员首先受到本地区第一拨传染性非典型肺炎感染冲击。卫生部正式公布的医务人员感染率为18.38%,此次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爆发流行,把医院感染推到了一个重要地位,医务人员的职业风险性与职业保健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医务人员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在工作过程中被感染的几率很大。其中血源性病原体频发于医疗机构,是对医务工作者构成极为重要的感染性疾病威胁。职业性感染经血液传播的疾病最基本的途径是患者的血液、体液进入医务人员的血流,包括被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破损的皮肤或黏膜接触了患者的血液和体液等,其中最主要(95%)的是被污染的锐器刺伤。

对于医务人员来说,接触过急性或慢性HBV感染者血液和体液的人员可通过皮肤或粘膜传播HBV。感染的潜伏期为45-180天(平均60-92天)。可通过血清学检查HbSAg阳性者证实是否感染了HBV。1994年,据估计美国约有1000名医务人员感染了HBV。接触血液和体液的医务人员接种乙肝疫苗,可预防HBV感染,这已得到广泛认同。另外,一些病例报告证实,偶发的针刺或尖锐器械割伤可导致HCV,通常是由HCV抗体阳性患者传播至医务人员。丙型肝炎的潜伏期为6-7周,而且几乎所有的急性感染者都有慢性感染期,并伴有持续的病毒血症和潜在传播HCV的能力。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由患者传播至医务人员,可发生于皮肤接触血液或含有血液的体液后,少数也可经粘膜传播。大多数经皮肤接触后感染上HIV的医务人员,在接触后6个月内会出现抗体。HIV感染者很可能从感染初期起,终生都可传播病毒。据美国CDC 报道,到2000年底,美国医务人员中已有包括24名护士在内的57人被确诊感染了艾滋病病毒,其中皮肤刺伤造成的感染48人,占84.2%。根据全球预防职业性暴露经血液传播病原体的原则,于1991年制定了经血液传播病原体的标准。这项标准包

括适当洗手和屏障预防的应用标准(已于全球预防相结合),以期减少与血液和体液的接触。62%-88%的锐器伤害是可以预防的。例如工程控制,安全设施的应用和工作习惯的改变(例如:使用可减少手持尖锐工具的技术),能够降低经皮肤损伤的几率。

我国的一项调查资料显示,针刺伤在临床的发生率极高。1075人中有866人发生过针刺伤,刺伤率高达80.6%,高于美国1983年Homry HB的针刺伤61.1%的年发生率。调查结果显示,医务人员特别是护士有很高的皮肤损伤率,属于感染肝炎病毒和HIV的高危人群,存在着极大的职业风险。针对上述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1 推广和强化标准预防

美国CDC 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形成了标准预防,在传染病存在时按其传播途径采用空气、飞沫、接触隔离。经过SARS暴发流行期间的验证,实施“标准预防”是成功、有效、经济的医院感染控制的主要策略。

1.1 标准预防的三个基本概念

1.1.1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1.1.2 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1.1.3 隔离措施:根据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洗手和洗手的时机。

1.2 标准预防措施

1.2.1 洗手: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后可能污染时,脱手套后,要洗手或使用快速手消毒剂洗手。

1.2.2 手套: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

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1.2.3 面罩、护目镜和口罩:戴口罩及护目镜也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1.2.4 隔离衣:穿隔离衣为防止被传染性的血液、分泌物、渗出物、飞溅的水和大量的传染性材料污染时才使用。脱去隔离衣后应立即洗手,以避免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1.2.5 可重复使用的设备: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危险和污染衣服或将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弃之。

1.2.6 环境控制:保证医院有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地消毒床单、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床栏杆、床单位设备、轮椅、洗脸池、门把手)等,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

1.2.7 被服: 触摸、传送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被服时,在某种意义上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和污染衣服,应避免扰动,以防微生物污染其他病人和环境。

1.2.8 职业健康安全是标准预防保护医护人员重要措施,其包括以下内容。

⑴若要人为去除针头时,应借助其他器械设备,避免双手直接接触针头,并有准备、有计划地保护针套或去除针头。⑵用后的针头及尖锐物品应弃于耐刺之硬壳防水容器内,且该容器应放在方便使用的地方。⑶在需要使用口对口呼吸的区域内应备有可代替口对口复苏的设备(简易呼吸器),并应将复苏的设备装袋清洁备用。

1.2.9 隔离室(病人的安置)。将可能污染环境的病人安置在专用的房间有助于维持适当的卫生或环境的控制,但是专用房间无效时,应与感染控制专业人员协商病人的安置地方或做出其他的选择。

2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实施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沫隔离

由于标准预防不能预防经由空气、飞沫途径传播的疾病,因此,对一些临床具有传染性的疾病或综合症或有流行病学意义的耐药菌感染在待诊或确诊后根据其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空气、飞沫、接触预防隔离措施。

2.1 空气隔离

空气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经由悬浮在空气中的微粒(粒径小于5um)—气溶胶来传播的方式,这种微粒能在空气中悬浮较长时间,并可随气流漂浮到较远处,所以可造成多人感染,甚至导致医院感染暴发流行。因此,病人所处的环境需要屏蔽,可使用单人房间、专门的空气处理系统和通风设备防止空气传播。医务人员和进入该环境的人员应使用呼吸道保护装置。预防措施除实施标准预防外,还应实施空气隔离,包括:⑴设立隔离室。限制病人离开隔离室,只有在十分必要时才离开住室,病人及运送人员要戴(N95口罩或外科口罩),以减少感染扩散。⑵佩戴口罩。当进入已诊断或怀疑为易传染肺结核的隔离房应戴口罩(N95口罩);易感染麻疹的人们不应进入已诊断或怀疑麻疹(风疹)或水痘病人的房间,若一定要进入时应戴口罩。麻疹(风疹)、水痘免疫者可不戴口罩。

2.2 飞沫预防

飞沫传播是指经较大的飞沫气溶胶微粒(粒径大于5um)而传播的疾病。在空气中悬浮的时间不长,喷射的距离不过1m左右。预防措施除了实施标准预防之外,还应实施飞沫隔离措施。包括:⑴隔离室;⑵屏蔽(近距离时),医务人员需依据标准预防措施实施隔离预防,在近距离(1m之内)接触病人时应加屏障(戴口罩);⑶病人的运送限制病人的活动和外出,如果必须外出应戴口罩屏蔽病人。

2.3 接触隔离

接触传播指通过接触而传播的疾病,接触传播是医院感染主要而常见的传播途径,一般包括:直接传播和间接传播。预防措施除了实施标准预防外,还应实施接触隔离。具体措施包括:⑴隔离室;⑵洗手和手套;⑶

隔离衣;⑷限制病人离开隔离室必须转运病人时,病人及运送人员都要防护,以防传染和扩散;⑸设备: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设备被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时,为防止皮肤黏膜暴露在危险中,防止污染衣服将微生物在病人和环境中传播,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将其清洗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

3 尽量减少有可能造成医务人员伤害的不必要操作;放置医疗废物特别是锐器的容器应设计合理、适合使用;废止不合理规定

3.1 与锐器刺伤有关的操作

⑴将用过的锐器或注射器进行分离、浸泡和清洗时;⑵将针套套回针头时;⑶将血液或体液从一个容器转到另一个容器时;⑷将针头遗弃在不耐刺的容器中;⑸用注射器后未及时处理针头。

3.2 刺伤事故的预防原则

⑴无论使用与否均按感染性废弃物处理;⑵禁止手持针等锐器随意走动;⑶禁止将针等锐器物徒手传递;⑷禁止针等锐器物复帽,必须复帽应采用单手复帽;⑸使用者必须将用后的针等锐器物放入防水耐刺的专用利器收集盒内。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由于要集中统一焚烧处理,因此没有必要在各临床科室进行毁形或浸泡处理,因为进行这些操作将大大增加操作者被感染的危险。针头等锐器应放在符合要求的防水耐刺的专用利器收集盒内。

4 强化职业安全意识与防护措施,普及相关知识教育,建立健全相关制度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日益关注的重要问题。随着科技的进步,医疗护理人员越来越认识到在临床工作中存在着很多职业感染的风险,因此树立职业安全意识非常必要。

4.1 接种乙肝疫苗

这是预防HBV感染最有效的预防措施,有效率为96%-99%,该疫苗同时亦对丁肝有防护作用。建议乙肝表面抗原阴性的所有医务人员都接种乙肝疫苗,注射后半年采血检测是否产生抗体。如果已知体液来源于

HBSAg阳性的患者,应在24小时之内给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注射。同时,首次接种1个月和6个月后,再次接种疫苗。

4.2 刺伤的补救措施

4.2.1 皮肤若意外接触到血液或体液,应立即以肥皂和清水冲洗;若是患者的血液、体液意外进入眼睛、口腔,立即用大量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

4.2.2 被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刺伤后,用肥皂和流水冲洗伤口,并挤出伤口的血液。

4.2.3 意外受伤后必须在24小时内报告有关部门并填写报表,必须在72小时内作HIV、HBV等的基础水平检查。

4.2.4 可疑暴露于HBV 感染的血液、体液时,注射乙肝高价免疫球蛋白和乙肝疫苗。

4.2.5 可疑暴露于HCV 感染的血液、体液时,尽快于暴露后做HCV 抗体检查,有些专家建议暴露4-6周后检测HCV的RNA 。

4.2.6 可疑暴露于HIV 感染的血液、体液时短时间内口服抗病毒药,尽快于暴露后检测HIV抗体,然后行周期性复查(如6周、12周、6个月等)。在跟踪期间,特别是在最初的6-12周,绝大部分感染者会出现症状,因此在此期间必须注意不要献血、捐赠器官及母乳喂养,过性生活时要用避孕套。

5 及时制定新的隔离指南我们应该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根据临床现有情况,组织相关专家,定期对各种指南、管理规定等进行更新和改进,并对各医疗机构内医院感染管理人员进行培训,及时更新观念,以适应临床需要、满足临床需求。

2007年11月

标准预防知识与职业防护

学习主题:标准预防与职业防护主讲人: 学习时间:2017. 标准预防的概念 认定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均具有传染性,医务人员在接触上述物质时,必须采取防护措施。同时,还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基本特点 1、强调双向防护,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 人; 2、即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飞 沫隔离。 标准预防职业防护 (一)洗手/手消毒 1、洗手是预防感染传播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 2、可能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污染的器械后应立 3、洗手/手消毒,在两个病人之间,或同一个病人,接触身体的不同部位时应洗手/ 手消毒。 (二)使用手套 1、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戴手套; 2、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 3、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染微生物时的媒介,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 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 4、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洗手。 (三)使用口罩 防止或减少医务人员通过呼吸道被感染的机会。 (四)使用眼罩或面罩 可以防护或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传染性物质飞溅至医护人员口、眼及鼻等粘膜。(美国洗内镜时不带口罩,带面罩) (五) 使用防护鞋 (六)使用工作帽 (七)使用隔离衣或防护围裙 种类多,应正确适当使用 (八)可重复使用的设备 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器具、物品等,应确保在下一个病人使用之前清洁干净和适当地消毒灭菌,其中一次性使用的部件应弃去。 (九)环境控制 保证适当的日常清洁标准和卫生处理程序,在彻底清洁的基础上,适当的消毒床单位、设备和环境的表面,并保证该程序的落实。 (十)被服

标准预防与个人防护试题

标准预防与个人防护试题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 1.无菌操作中发现手套破裂应(C) A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好 B?用胶布将破裂处粘好 C立即更换 D?再加套一副手套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以下哪种做法是错误的(D) A戴无菌手套? B 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C?戴防护眼镜?D 不用戴手套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在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等诊疗、护理、卫生工作操作时,要戴( D ) A无菌手套 B清洁手套 ?C 耐热手套 D双层乳胶手套 4、职业暴露的原因有( D ) A 针刺 B 切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5、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那种做法是错误的( D ) A 戴手套 B 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C戴防护眼镜 D不用戴手套 6、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 D )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 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 7、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C ) A 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 性接触? C 日常生活接触 D 母婴传播 8、标准预防是认定病人的(?E?)都具有传染性。? A血液?? B?体液? C??分泌物? D??排泄物? E以上均是 9、接触患者之前,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医务人员应:( B ) A、手部无明显污染可不用洗手 B、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C、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D、先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再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0、疾病传播的三个基本条件不包括( A ) 易感人群 D传播途径 C 感染源 B 病原体携带者 A 二、多选题(共5题,每题4分,共20分) 1.佩戴护目镜前应检查装置(AB) A 有无破损 B 有无松懈 C有无清洁 D有无消毒 2.个人防护用品包括(ABCDEF) A?口罩? B?手套 C?护目镜 D隔离衣? E帽子? F防水围裙 3.下列哪些是戴医用防护口罩的注意事项(ABCDE) A?不应一只手提鼻夹 B?医用外科口罩只能一次性使用 C?口罩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一、患者入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使用、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协助更换病员服,完成患者身高、体重、生命体征的测量(危重患者直接进入病房)。 (三)结果标准。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方法、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遵医嘱通知患者复诊时间及地点、联系方式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特殊感染病人按院内感染要求进行终末消毒。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特点(4)

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特点? 与以往传统意义上的企业质量标准化、企业管理标准化、企业工作标准化相比,安全生产标准化具有以下鲜明的特点: 1.强制性 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开展安全质量标准化活动的指导意见》等有关规定,企业必须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 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是企业按照国家法律法规及标准,制定符合自身特点的各工种和岗位操作规程和作业场所标准,规范从业人员的行为,保障作业场所的安全条件,并逐步改进和提高标准,通过日常活动使安全生产工作标准化、制度化和长效化。 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实质就是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相关标准规范,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核心就是对照标准进行隐患排查整改,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目的就是企业不断提高安全生产水平,达到安全标准,实现本质安全。 2.群众性 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要求企业全体员工必须参加。全体员工无论是管理者还是实际操作者,都要结合各自的工种、岗位学习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排查生产工艺过程、环节和操作行为存在的安全隐患,对不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的工艺、环节或操作行为进行改造、改进,实现安全水平的提高。 通过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一方面系统培养和加强全体员工的遵纪守法意识、“安全第一”、“安全无小事”、“我要安全”的思想意识;另一方面,使全体员工系统掌握与岗位相适应的安全知识和排查安全隐患能力,以及应急自救和逃生技能。 3.系统性 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覆盖企业生产经营的各个方面,不仅包括生产活动,也包括管理活动;不仅包括各工艺环节的安全标准化,也包括后勤保障各环节的安全标准化;不仅包括技术标准,而且包括操作规范;不仅涉及到每个岗位的安全操作,而且涉及到每个员工的责任和行动,等等。由此可见,安全生产标准化覆盖企业生产经营过程各个层面、各个岗位和人员,使企业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安全生产。 4.动态性 企业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具体内容,每个企业、每个行业、每个地区,都可以有所区别、各有特点。即使在同一企业,随着环境改变、科技发展以及企业自身的变化,标准化活动的内容也将逐步丰富、不断完善和提高,在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中,允许并鼓励企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和生产特点,按照学习、实践、改进、提高的模式,对开展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的形式、方式和具体内容进行动态调整、创新发展。 建设安全生产标准化的意义? 一、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必要途径 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规定明确要求,要严格企业安全管理,全面开展安全达标。企业是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也是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主体,要通过加强企业每个岗位和环节的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安全管理水平,促进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落实到位。

标准预防措施

宜兴市红塔医院 标准预防知识 标准预防的定义 在20世纪 90年代中期 ,美国CDC提出了“标准预防”它将普遍预防和体内物质隔离法的许多特点进行综合是针对所有医院中所有接受治疗的病人而采取的预防措施 (不必考虑其诊断 )目的在于尽最大可能来降低医务人员与病人之间、病人与病人之间微生物传播的危险性 ,起到了双向防护的作用 一、标准预防的个基本概念 隔离对象:将所有病人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视为有传染性,需要隔离 隔离防护: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双向传播 隔离措施:据根传播途径建立接触、空气、飞沫隔离措施。其重点是手卫生 二、标准预防的具体措施 (一)手卫生 1、在以下情况下应洗手或使用速干手消毒剂 (1)直接接触每个患者前后,从同一患者身体的污染部位移动到清洁部位时; (2)接触患者黏膜、破损皮肤或伤口前后,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伤口敷料等之后; (3)穿脱隔离衣前后,摘手套后; (4)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清洁、无菌物品之前; (5)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及物品后。 (6)处理药物或配餐前。 2、在下列情况时应先洗手,然后进行卫生手消毒 (1)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和分泌物以及被传染性致病微生物污染的物品后。 (2)直接为传染病患者进行检查、治疗、护理或处理传染患者污物之后。

3、当手部有血液或其它体液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应用肥皂或皂液和流动水洗手。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宜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二)戴手套 1、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清洁手套: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呕吐物时:接触污染物品时。 2、在以下情况下应戴无菌手套:医务人员进行手术时;为病人进行诊疗技术等无菌操作时;接触病人破损皮肤、粘膜时。 3、诊疗护理不同的患者之间应更换手套。操作完成后脱去手套,应按规定程序与方法洗手,戴手套不能替代洗手,必要时进行手消毒。操作时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更换。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污染。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双层手套。 (三)正确使用口罩、护目镜或防护面罩 1、一般诊疗活动、手术室工作或护理免疫功能低下患者、进行体腔穿刺等操作时应戴外科口罩,接触经空气传播或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医用防护口罩。 2、下列情况应使用护目镜或防护面罩:在进行诊疗、护理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等喷溅时;近距离接触经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时;为呼吸道传染病患者进行气管切开、气管插管等近距离操作,可能发生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喷溅时,应使用全面型防护面罩。 3、口罩潮湿后、受到患者血液、体液污染后,应及时更换;摘口罩时不要接触口罩前面;护自镜、防护面罩每次使用后应清洁与消毒。 (四)适时使用隔离衣与防护服 1、下列情况应穿隔离衣:接触经接触传播的感染性疾病患者如传染病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等时;对患者实行保护性隔离时,如大面积烧伤患者患者的诊疗、护理时;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2、下列情况应穿防护服:临床医务人员在接触甲类或按甲类传染病管理的传染病患者时.;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传染病患者,可能受到患者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喷溅时。 3、隔离衣和防护服只限在规定区域内穿脱。穿前应检查隔离衣和防护服有无破损;穿时

标准预防与个人防护试题

标准预防与个人防护试 题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标准预防与个人防护试题 一、单选题(共10题,每题4分,共40分) 1.无菌操作中发现手套破裂应(C) A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好B用胶布将破裂处粘好 C立即更换 D再加套一副手套 2.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艾滋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以下哪种做法是错误的(D) A戴无菌手套 B 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C戴防护眼镜D 不用戴手套 3.医务人员手部皮肤发生破损时,在进行可能接触病人血液、体液等诊疗、护理、卫生工作操作时,要戴( D ) A无菌手套 B清洁手套 C 耐热手套 D双层乳胶手套 4、职业暴露的原因有( D ) A 针刺 B 切割 C 直接接触 D 以上都对 5、在诊疗、护理操作过程中,有可能发生病人的血液、体液飞溅到医务人员的面部时,医务人员以下那种做法是错误的( D ) A 戴手套 B 戴具有防渗透性能的口罩 C戴防护眼镜 D不用戴手套 6、为防针刺伤,错误的做法是( D ) A 使用后的锐器直接放入耐刺、防渗漏的利器盒 B 利用针头处理设备进行安全处置 C 使用具有安全性能的注射器、输液器等医用锐器,以防刺伤 D 将针套套回针头,以防扎伤别人 7、艾滋病毒不可以通过下列哪种方式传播( C ) A 共用针头或注射器 B 性接触 C 日常生活接触 D 母婴传播 8、标准预防是认定病人的(E)都具有传染性。 A血液 B体液 C分泌物 D排泄物 E以上均是 9、接触患者之前,手部没有肉眼可见的污染时,医务人员应:( B ) A、手部无明显污染可不用洗手 B、宜使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代替洗手。 C、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 D、先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再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及标准

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一、患者入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使用、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协助更换病员服,完成患者身高、体重、生命体征的测量(危重患者直接进入病房)。 (三)结果标准。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方法、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遵医嘱通知患者复诊时间及地点、联系方式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特殊感染病人按院内感染要求进行终末消毒。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测量生命体征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生命体征的相关因素。 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作者,护士应采取恰当的体温测量方法或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 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测量5-10分钟后取出。 4.测口温时应当将体温计斜放于患者舌下,用鼻呼吸,闭口3分钟后取出。 5.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 6.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7.体温计消毒方法符合要求。 8.评估测量脉搏部位的皮肤情况,避免在偏瘫侧、形成动静脉瘘侧肢体、术肢等部位测量脉搏。 9.测脉搏时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姿势,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桡动脉或其他浅表大动脉处,力度适中,以能触及到脉搏搏动为宜。 10.一般患者可以测量30秒,脉搏异常的患者,测量1分钟。 11.发现有脉搏短绌,应两人同时测量,分别测心率和脉搏。

标准预防的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的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接诊患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并符合以下要求: 1.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2.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3.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 (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4)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①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②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①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完整版)标准预防培训试题(附答案)

标准预防措施培训试题 科别:姓名:成绩: 一、单选题:(每题4分,共20分) 1、近距离接触经空气传播或飞沫传播的呼吸道传染病患者时应戴哪种口罩?() A 纱布口罩 B 医用防护口罩 C外科口罩 D 一次性医用口罩 2、进行诊疗护理操作时,可能发生血液、分泌物喷溅时执行标准预防措施包括哪些防护用品的使用() A 口罩、帽子 B 口罩、帽子、手套 C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 D 口罩、帽子、手套、防护面罩、隔离衣 3、无菌操作中发现手套破裂应() A 用无菌纱布将破裂处包好 B 用胶布将破裂处粘好 C 立即更换 D 再加套一幅手套 4、标准预防强调:() A、主要是保护病人 B、主要是保护医务人员 C、保护抵抗力差的 D、保护病人和医务人员 5、标准预防的基本特点为() A、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B、强调双向预防,即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护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护人员传至病人。 C、根据传播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D、以上三点全包括。 二、填空题:(每题4分,共60分) 1、标准预防实施双向防护,防止疾病______。 2、当接触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及破损的皮肤黏膜时应___;手套可以防止医务人员把自身手上的菌群转移给病人的可能性;手套可以预防医务人员变成传播微生物时的______,即防止医务人员将从病人或环境中污染的病原在人群中传播。在两个病人之间一定要更换手套;手套不能代替______。 3、诊疗护理操作中发现手套破损时,应及时______。戴无菌手套时,应防止手套______。如手部皮肤破损,应戴______。 4、_____、_____及____可以减少病人的体液、血液、分泌物等液体的传染性物质飞溅到医护人员的眼睛、口腔及鼻腔粘膜。 5、佩戴口罩的注意事项:1、佩戴口罩前后都必须______2、要让口罩紧贴____3、口罩有颜色的一面____4、系紧固定口罩的绳子,或把口罩的橡筋绕在耳朵上,使口罩紧贴面部5、口罩应完全覆盖__________ 6、把口罩上的金属片沿鼻梁两侧____,使口罩紧贴面部 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 1、什么是标准预防:

感染科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感染科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服务规范 一、患者入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臵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呼叫铃使用、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协助更换病员服,完成患者身高、体重、生命体征的测量(危重患者直接进入病房)。 (三)结果标准。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患者或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办理出院结账手续方法、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遵医嘱通知患者复诊时间及地点、联系方式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特殊感染病人按院内感染要求进行终末消毒。 (三)结果标准。 1.患者或家属能够知晓护士告知的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测量生命体征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灌肠、坐浴等影响生命体征的相关因素。 2.对婴幼儿、老年痴呆、精神异常、意识不清、烦躁和不合作者,护士应采取恰当的体温测量方法或在床旁协助患者测量体温。 3.测腋温时应当擦干腋下,将体温计放于患者腋窝深处并贴紧皮肤,防止脱落。测量5-10分钟后取出。 4.测口温时应当将体温计斜放于患者舌下,用鼻呼吸,闭口3分钟后取出。 5.测肛温时应当先在肛表前端涂润滑剂,将肛温计轻轻插入肛门3-4厘米,3分钟后取出。用消毒纱布擦拭体温计。 6.发现体温和病情不相符时,应当复测体温。 7.体温计消毒方法符合要求。 8.评估测量脉搏部位的皮肤情况,避免在偏瘫侧、形成动静脉瘘侧肢体、术肢等部位测量脉搏。 9.测脉搏时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姿势,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指腹按压桡动脉或其他浅表大动脉处,力度适中,以能触及到脉搏搏动为宜。 10.一般患者可以测量30秒,脉搏异常的患者,测量1分钟。 11.发现有脉搏短绌,应两人同时测量,分别测心率和脉搏。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 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和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②接触病人前后;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粘膜和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同一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粘膜和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粘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和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种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要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原 则,进入人体组织和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 器械和用品必须消毒。 1.消毒灭菌原则 ; ⑴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物品使用后皆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⑵手术器械及其它诊疗器械灭菌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 ⑶环境与物体表面,一般情况下先清洁,再消毒;当受到患者的血液、体液等 污染时,先去除污染物,再清洁与消毒。 ⑷使用的消毒产品经卫生行政部门批准或符合相应标准技术规范,遵循使用的 范围、方法和注意事项。 2、严格执行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两前三后”(接触患者前、进行无菌操作前、接触患者后、接触患者的体液后、接触患者周围环境后)需洗手。 3、患者使用的吸氧装置、雾化吸入器、氧气湿化瓶、呼吸机面罩、管路和婴儿暖箱等要一人一用一消毒,用毕终末消毒并干燥保存于消毒柜内。湿化瓶及婴儿暖箱用水为无菌水,每日更换。呼吸机的螺纹管、湿化瓶、接头等可拆卸部分定期消毒。 4、保持室内清洁,治疗车、诊疗工作台、仪器设备台面、床头柜、新生儿暖箱等物体表面使用清洁或消毒布巾擦拭。擦拭不同患者单元的物品之间应更换布巾。 5、感染高风险的部门如手术室、产房、重症监护病房、新生儿室、血液透析室、感染性疾病科、口腔科、检验科、急诊科等的病房及其它部位的地面、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干燥,每天进行消毒液擦拭,遇明显污染随时去污、清洁与消毒。 6、病区治疗室应每天1—2次用紫外线灯进行消毒,消毒时间每次不少于30分钟;应保持紫外线灯表面清洁,每周用75%的酒精擦拭一次,发现灯管有灰尘、油渍应随时擦拭。体温表每次用后用75%的酒精浸泡消毒(传染病患者使用 500m g∕L84消毒液消毒);注射器一人一针一管。 7、随时控制交叉感染。发现传染病及多重耐药菌感染者,应隔离治疗(酌情单间隔离或床旁隔离),相同疾病或感染者可同居一室。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医务人员职业防护标准预防措施 (一)标准预防认定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不论就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就是否接触非完整的皮肤与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其基本特点为:1、既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也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播;2、强调双向防护,既防止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3、根据疾病的主要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包括接触隔离、空气隔离与微粒隔离。 (二)标准预防措施 1、洗手: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就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②接触病人前后;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她人时。 2、戴手套: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粘膜与非完整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对同一病人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上述物质有可能发生喷溅时,应戴眼罩、口罩,并穿防护衣,以防止医护人员皮肤、粘膜与衣服的污染。 4、被上述物质污染的医疗用品与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与适当消毒。 5、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粘膜,以防污染衣物及微生物传播。 6、锐利器具与针头应小心处理,以防刺伤。 7、医护人员进行各种医疗操作、清洁及环境表面消毒时,应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医院消毒隔离制度 医务人员要树立无菌观念,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遵守无菌操作原 则,进入人体组织与无菌器官的医疗用品必须灭菌,接触完整皮肤黏膜的 器械与用品必须消毒。 1.消毒灭菌原则 ; ⑴重复使用的诊疗器械、物品使用后皆应先清洁,再进行消毒或灭菌。 ⑵手术器械及其它诊疗器械灭菌应首选压力蒸汽灭菌,不耐热、不耐湿的物品,宜采用低温等离子灭菌。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

常用临床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工作标准服务规范 一、患者入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热情接待患者,帮助其尽快熟悉环境;观察和评估患者病情和护理需求;满足患者安全、舒适的需要。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备好床单位。根据患者病情做好准备工作,并通知医师。 2.向患者进行自我介绍,妥善安置患者于病床。 3.测量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的主诉、症状、自理能力、心理状况,填写患者入院相关资料。 4.入院告知:向患者/家属介绍主管医师、护士、病区护士长。介绍病区环境、作息时间、探视制度及有关管理规定等。鼓励患者/家属表达自己的需要及顾虑。 5.完成入院护理评估,与医师沟通确定护理级别,遵医嘱实施相关治疗及护理。 6.完成患者清洁护理。 (三)结果标准 1.物品准备符合患者需要,急、危、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 2.患者/家属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护理服务满意。 二、患者出院护理

(一)工作目标 患者/家属知晓出院指导的内容,掌握必要的康复知识。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针对患者病情及恢复情况进行出院指导,包括出院后注意事项、带药指导、饮食及功能锻炼、复诊时间及地点等。 2.听取患者住院期间的意见和建议。 3.做好出院登记,整理出院病历。 4.对患者床单位进行常规清洁消毒。 (三)结果标准 1.患者/家属能够知晓护士的告知事项,对服务满意。 2.床单位清洁消毒符合要求。 三、生命体征监测技术 (一)工作目标 安全、准确、及时测量患者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为疾病诊疗和制定护理措施提供依据。 (二)工作规范要点 1.告知患者,做好准备。测量体温前30分钟避免进食、冷热饮、冷热敷、洗澡、运动、

国家大型医院巡查应知应会手册

国家大型医院巡查应知应会手册 第一部分:迎检准备方法 如何应对检查者得提问: 1.保持自信、镇静、友善的态度,请保持微笑。 2.只回答被问到的问题,并说你知道的。不要提供额外的信息,尤其当你不是100%确定时。因为检查者会因此而利用线索询问更多问题。 3.在回答问题前应谨慎思考,如不清楚检查者提出的问题可请检查者在解说一遍。如不知道答案,不要回答“不知道”,应该说“我去查一下再回复您”。 4.必要时,可以利用你的笔记、文件夹、计算机文件、海报、医院网站等方式来帮忙回答问题,不必记忆所有的东西,但必须正确地说出相关资料的查阅位置和方法。 5.回答问题时可以参照政策:尽可能举出制度或流程以支持你的答案。 6.在回答检查者的问题时,避免使用含糊之词,要有自信,且回答“这是我们遵守的标准”。 7.在专家面前不要表示和同事的答案不统一,或强调你个人的不同意见或作业方式。

8.要有正面的态度:即认为专家是来帮我们改进的,要将他们的意见或建议用在改进上。 9.科主任在非必要时不可抢先回答问题,应引导员工向正确的方向回答问题,这样有机会使员工有正确的回答,检查者想看到的是员工怎样,制度有无层层落实。 如何应对专家的文件审查: 1.不要与检查组发生争执,不要打断检查组说话,要在听取意见后向其说明我院是完全按照相关条例执行,只是结合了本科室的工作实际,并提供证据。 2.科室内的备查资料要放在统一位置,摆放有序,查阅方便。 3.科室要指定若干人员熟练掌握备查文件夹中的内容,方便检查组同时检查若干文件。 4.检查时要快速、准确地向检查人员提供相关文件,并通知文件资料的解释人到场。 第二部分:医疗组应知应会 什么是“三基三严” “三基”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 “三严”即:严格要求、严谨态度、严肃作风。

标准预防原则

标准预防原则及措施 主讲人:杨楠3月日 (一)标准预防的原则 1.所有的病人均被视为具有潜在感染性病人,即认为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均具有传染性,必须进行隔离,不论是否有明显的血迹污染或是否接触完整的皮肤粘膜、接触上述物质者,必须采取防护措施; 2.要防止血源性疾病的传播,又要防止非血源性疾病的传传播; 3.强调双向防护。既要预防疾病从病人传至医务人员,又要防止疾病从医务人员传至病人。 (二)标准预防措施,主要内容如下: 1洗手医务人员在接触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品时,不论其是否戴手套,都必须洗手:遇有下述情况必须立即洗手:①摘除手套后; ②接触两病人之间;③可能污染环境或传染其他病人时。 2、手套医务人员接触病人的上述物质及其污染物品时,接触病人黏膜的非完 整性皮肤前均应戴手套;同一病人需既接触清洁部位又接触污染部位时应更换手套。 3、口罩/眼罩/隔离衣在所进行的操作有可能产生血液或其它体液喷溅时应戴 眼罩、口罩、穿防护衣,以防医务人员皮肤、黏膜和衣服的污染。 4、适当处理污染被污染的医疗用品和仪器设备应及时处理,以防止其暴露及 污染其它病人、重复使用的医疗仪器设备在用于下一病人前应进行清洁和适当的消毒灭菌。 5、医务人员在进行各项医疗操作前,清洁环境表面(包括病人床及床旁仪器的 消毒时),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 6、污染的床单及时处理,防止接触病人的皮肤与黏膜、污染衣物及微生物的传 播。

7、锐利仪器和针头应小心处置,以防刺伤;操作时针头套不必重新套上,当必 须重新套上时应用仪器而不用手。针头不应用手从注射器上取下、折弯、破坏或进行其它操作。一次性应用的注射器、针头、刀片和其它锐利物品应置于适当的防水耐刺的容器内,该容器尽可能的被置在工作处。需要复使用的尖锐器械也应置于防水耐刺的容器内以便运输至再处理部门。 8、污染环境或不能保持环境卫生的病人应隔离。

安全标准化建设简述

安全生产标准化目录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安全生产标准化简介第二部分:第二部分:相关法规标准要求第三部分:第三部分:相关激励政策第四部分:第四部分: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工作规则第五部分:第五部分:工作初步成效第六部分:第六部分:几点工作体会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安全生产标准化简介 一、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发展历程 安全生产标准化在我国已经历了近年的发展历程。上世纪年80 30代,冶金、机械、煤矿等领域率先开展了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活动, 先后推行了设备设施标准化、作业现场标准化和行为标准化。随着

人们对安全生产标准化认识的提高,特别是在上世纪末,职业安全 健 康管理体系引入我国,风险管理的方法逐渐被部分企业所接受,从此使安全生产标准化发展为设备设施维护标准化、作业现场标准化、 行为动作标准化、安全生产管理活动的标准化等方面。总结发达国 家 安全生产绩效优良企业的经验、回顾国内外企业安全生产发展历程,结合我国企业安全生产现状和需求,认为安全生产标准化是安全监 管手段和监管机制的创新,是企业安全发展的必经阶段。 二、目的、意义 安全生产标准化现实意义:、企业数量多,监管需求大,采取分级A 监管的必要性;、推进企业法制建设、落实主体责任、提升安全条B

件和提高科技支持贡献率,产生综合、系统合力作用。、创新企业C 现代安全管理模式,不排除企业特色管理。是实践安全第一,预“1. 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和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具体体现;” 是保护和发展先进生产力,促进企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2. 速发展的基本条件;是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一项带有基础性、长 3.期性、前瞻性、战略性、根本性的工作;是提高企业安全素质的 4. 一项基本建设工程,是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的重要举措和建立 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的根本途径;是夯实企业安全生产基础,实现企5. 业安全生产工作的规范化、制度化、标准化和科学化,提高企业安全 生产水平,保障企业从业人员的安全与健康,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健

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

标准预防的概念和护理措施 医院感染定义 (一)医院感染: 指住院病人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但不包括入院前已开始或者入院时已处于潜伏期的感染。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感染。 (二)医源性感染: 指在医学服务中,因病原体传播引起的感染。 医院感染传播三要素 1、传染源 2、传播途径 3、易感人群 医院感染主要传播途径 1、接触传播 2、直接接触 3、间接接触 4、飞沫传播

5、空气传播 6、水、食物、生物媒介物传播 7、医源性传播(药物、血液) 8、垂直传播 医务人员的职业危险 1、工作环境特殊(病原微生物集中) 2、工作对象(易感者) 3、遭受职业伤害的机会和频率高:传染性疾病、医疗器械、化学物质、放射物质 4、自我防护意识淡薄 5、缺乏相应的保护措施与制度 6、经血液传播的感染性疾病如:乙肝、丙肝、艾滋病等。 7、所有医务人员均存在感染性疾病传播的潜在危险 8、所在诊疗过程均具有潜在危险性,其中以锐器误伤最为常见 应该关注的几个问题 1、传统的传染病死灰复燃 2、新发传染病的不断出现 3、无菌操作技术的问题 4、环境条件的问题 标准预防概念(standardprcaution)

针对所有病人的预防性措施,认定所有病人的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损伤的皮肤、粘膜和被这些物质污染的物品具有潜在感染而采取的标准水平消毒、隔离等预防措施。 同时,还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采取空气、飞沫、接触隔离措施。 标准预防概念的提出 “标准预防”(standardprecautions,SP)是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1995年提出的,于1996年在全美实施。 我国1999年引人并在2000年卫生部颁布的《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试行)》中明确规定“医院应在实施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不同情况,对感染患者采取相应隔离措施”。 卫生部《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第十三条医疗机构应当制定具体措施,保证医务人员的手卫生、诊疗环境条件、无菌操作技术和职业卫生防护工作符合规定要求,对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控制。 第十四条医疗机构应当严格执行隔离技术规范,根据病原体传播途径,采取相应的隔离措施。 新旧感染控制观念的差别

标准预防的防护措施

标准预防的防护措施内部编号:(YUUT-TBBY-MMUT-URRUY-UOOY-DBUYI-0128)

标准预防的防护措施 医务人员应当根据接诊患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防护措施,并符合以下要求: 1.一般防护:适用于普通门(急)诊、普通病房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工作时应穿工作服、戴外科口罩。 (3)认真执行手卫生。 2.一级防护:适用于发热门(急)诊的医务人员。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3)工作时应穿工作服、隔离衣、戴工作帽和外科口罩,必要时戴乳胶手套。 (4)严格执行手卫生。 (5)下班时进行个人卫生处置,并注意呼吸道与黏膜的防护。 3.二级防护:适用于进入甲型H1N1流感留观室、甲型H1N1流感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接触从患者身上采集的标本、处理其分泌物、排泄物、使用过的物品和死亡患者尸体的工作人员,转运患者的医务人员和司机。 (1)严格遵守标准预防的原则。 (2)根据甲型H1N1流感的传播途径,采取飞沫隔离与接触隔离。 (3)严格遵守消毒、隔离的各项规章制度。 (4)进入隔离病房、隔离病区的医务人员必须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服、隔离衣或防护服、鞋套,戴手套、工作帽。严格按照清洁区、潜在污染区和污染区的划分,正确穿戴和脱摘防护用品,并注意呼吸道、口腔、鼻腔黏膜和眼睛的卫生与保护。 穿戴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① 清洁区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戴帽子→戴医用防护口罩→穿工作衣裤→换工作鞋后→进入潜在污染区。手部皮肤破损的戴乳胶手套。 ② 潜在污染区进入污染区:穿隔离衣或防护服→戴护目镜/防护面罩→戴手套→穿鞋套→进入污染区。 脱防护用品应遵循的程序: ① 医务人员离开污染区进入潜在污染区前:摘手套、消毒双手→摘护目镜/防护面罩→脱隔离衣或防护服→脱鞋套→洗手和/或手消毒→进入潜在污染区,洗手或手消毒。用后物品分别放置于专用污物容器内。

安全标准化调研报告

安全标准化调研报告 安全标准化考核是通过全面系统的检查企业安全标准化工作的运行情况,发现问题,持续不断的改进,实现企业制定的目标,学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安全标准化调研报告,希望对你有用! 安全标准化调研报告 2015年3月3 日,本人随东莞轨道运营分公司调研小组一行到深圳地铁进行了关于“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调研学习。现对调研过程中个人所学要点和心得汇报如下: 一、调研行程 上午:在深圳地铁运营总部综合楼,由深圳地铁安全监察部介绍深圳地铁安全管理的基本架构、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筹备和推行过程的有关经验,现场双方沟通互动。 下午:到深圳地铁一号线会展中心车站实地考察,了解安全标准化评审阶段需要准备的资料及注意事项。 二、深圳地铁安全管理基本架构1、五级安全管理架构 运营总部安委会T安全监察部T下设部门安全员T车间(室)安全员-生产班组安全员,常年维持专职安全员86人,兼职安全员约 120~130 人。2、安全监察部架构 下设安全标准室(安全标准化工作)、安全风险室(危险源识别、评估分级、控制措施)、系统监察室(负责专业系统运行监督)三、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经验介绍

1、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的认识安全生产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都是强调预防为主和PDCA动态管理的现代安全管理理念,两个体系的目标是一致的。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侧重于理念、方法和程序化,但是执行过程中容易出现形式化;而安全生产标准化侧重于现场实效。安全生产标准化是贯彻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是政府的强制行为,具有强制性,而OHSMS认证为企业的自愿行为。 2、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流程 策划准备:项目立项、合同谈判、签订 成立领导小组:由企业主要负责人担任小组组长,所有相关单位主要负责人作为成员,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所需资源充分。 成立执行小组:由各单位负责人、工作人员共同组成,负责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的具体问题。 制定目标:制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目标,并根据目标来制定推进方案,分解落实达标建设责任,确保各部门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过程中任务分工明确,顺利完成各阶段工作目标。-教育培训: 人员辅导、培训、宣传 培训领导小组:认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重要性,加强 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理解,从而重视该项工作,加大推动力度,监督检查执行进度; 辅导执行小组:解决执行单位、人员操作的问题,培训评定标准的 具体条款要求是什么,本单位、本岗位、相关人员应该做哪些 工作,如何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企业日常安全管理工作相结合 宣传:要加大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的宣传力度,充分利用企 业内部资源广泛宣传安全生产标准化的相关文件和知识,保证全员参与,解决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思想认识和关键问题。T摸底自评/ 评审申请: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