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析法巧解中考压轴题
- 格式:doc
- 大小:90.00 KB
- 文档页数:3
解析法巧解中考压轴题
在平面几何题中,适当的建立直角坐标系,利用代数的方法解决几何问题,即解析法,有时会显得更简洁高效.现以近年中考压轴题为例,分析说明解析法之妙.
例1 (2013泰州)如图1,在矩形ABCD 中,点P 在边CD 上,且与C 、D 不重合,过点A 作AP 的垂线与CB 的延长线相交于点Q ,连结PQ ,M 为PQ 中点.
若AD =10,AB =a ,DP =8,随着a 的大小的变化,点M 的位置也在变化.当点M 落在矩形ABCD 外部时,求a 的取值范围.
分析 本题将矩形、三角形、动点、参数相结合,考察学生利用相似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难度较大,区分度高,按照参考答案给出的解题思路,如图2所示,当点M 落在矩形ABCD 外部时,须满足的条件是“BE>MN ”.分别求出BE 与MN 的表达式,列不等式求解,即可求出a 的取值范围.
由△ADP ∽△ABQ ,解得QB =45
a . 由△QBE ∽△QCP ,同样由比例关系得出BE =
()
28225a a a -+. 又因为MN 为QCP 的中位线,得出
MN =12PC =12
(a -8). 再由BE>MN ,
即()28225
a a a -+()182
a >- 得出a> 12.5.
当点M 落在矩形ABCD 外部时,a 的取值范围为a>12.5.
这种解法不仅要想到添加辅助线,还两次运用了相似比,计算量大,易出错.比较稳妥而简洁的做法是将图形放进直角坐标系中,利用数形结合的方法来解决此类问题.
一如何建立合适、恰当的坐标系呢?通常需要考虑以下两点:
第一,让尽可能多的点落在直角坐标系上,这些点的坐标含有数字O ,可以起到简化运算的功效;
第二,考虑图形的对称性,同样,也能起到简化运算的作用.
解答 如图3所示,建立以B 点为原点,BC 方向为x 轴正半轴,BA 方向为y 轴正半轴的直角坐标系.
则A(0,a),P(0,a -8).
直线AP 的斜率为k AP =-45,
∴直线AQ为y=5
4
x+a,
直线AQ与x轴交于点Q,
∴Q(-4
5
a,0).
又M为线段QP上的中点,
∴M(5-2
5
a,
2
a
-4).
因为M点落在矩形ABCD的外部,所以M点在第二象限,
∴
3
50
5
40
2
a
a
⎧
-<
⎪⎪
⎨
⎪->
⎪⎩
解得a>12.5.
这样,通过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使图形上各点得到确定,让问题变得清晰明了,避免了运用相似而产生的复杂计算.
例2(2014连云港)某数学兴趣小组对线段上的动点问题进行探究,已知AB=8.
问题思考:
如图4,点P为线段AB上的一个动点,分别以AP、BP为边在同侧作正方形APDC、BPEF.
(1)分别连结AD、DF、AF,AF交DP于点K,当点P运动时,在△APK、△ADK、△DFK 中,是否存在两个面积始终相等的三角形?请说明理由.
问题拓展:
(2)如图5,在“问题思考”中,若点M、N是线段AB上的两点,且AM=BN=1,点G、H分别是边CD、EF的中点,请写出点P从M到N的运动过程中,GH的中点D所经过的路径的长
(3)在第二问的情况下,求OM+OB的最小值.
分析这是一道关于正方形的综合题,难度较大,解题难点在于分析动点的运动轨迹,需要很好的空间想象能力和作图分析能力;此外本题还综合考查了二次函数、整式的运算、四边形、中位线、相似、轴对称与勾股定理等众多知识点.但是,如果我们建立直角坐标系,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就可以避开相似,省去很多不必要的麻烦.在第(1)问根据点的坐标,求
得PK=a
2
8
a
-,进而求得DK=PD-PK=
2
8
a
,然后根据面积公式即可求得,第(2)(3)问涉及
点的运动轨迹,GH中点O的运动路径是与AB平行且距离为3的线段XY上,如图6所示;然后利用轴对称的性质,求出OM+OB的最小值.
解答 (1)如图6所示,以A点为原点,AB方向
为x轴正半轴,AC方向为y轴正半轴,建立直角坐标系.
设AP=a.
又P在M到N之间运动,
∴1≤a≤7.
∴a经过的路径是一条与AB平行的线段,长为3.
(3)如图7所示,作点M关于直线XY的对称点M',连结BM'.
由轴对称性质可知,M'(1,8),
由两点之间线段最短可知,此时OM+OB=BM'最小,
而BM'=
∴OM+DB
综上所述,在以特殊图形为基础几何问题中,不要因变化多端的条件而搞乱思路,可以尝试用解析几何的方法去应对,有可能达到化繁为简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