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市商品的分类与布局
- 格式:doc
- 大小:31.50 KB
- 文档页数:5
超市商品陈列八原则超市商品陈列八原则指的是超市进行商品陈列时应遵循的八个原则,通过合理的陈列布局和展示方式来提升商品的销售效果。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八个原则。
1. 目标导向:陈列商品时要根据目标受众的需求和购买习惯来进行合理的分类和陈列。
例如,对于家庭主妇来说,可以将烹饪用具、调味品等相关商品放在一起,方便她们一次性购买所需的商品。
2. 视觉引导:通过合理的陈列布局和展示方式来引导顾客的视线,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在超市入口处可以选择一些热销商品进行特别展示,吸引顾客的兴趣,促使他们进一步探索超市内的其他商品。
3. 空间利用:合理利用超市的陈列空间,将商品摆放得井然有序,避免堆积和拥挤。
可以利用货架、展示柜等陈列工具来最大化地展示商品,提高顾客的购买欲望。
4. 陈列层次:将商品按照不同的层次进行陈列,使得顾客可以清晰地看到和选择商品。
一般来说,热销商品可以放在眼睛的水平线上,而不太畅销的商品可以放在较低或较高的位置。
5. 畅销商品位置:将畅销商品放在顾客容易触及或到达的位置,例如放在货架的前列或靠近收银台的位置。
这样可以提高顾客发现和购买畅销商品的机会。
6. 陈列布局:根据商品的特性和销售需求,选择合适的陈列布局。
可以采用直线布局、弧线布局、十字路口布局等不同的布局方式,以提高商品的展示效果和购买率。
7. 商品组合:将相互关联或互补的商品组合在一起进行陈列,以促进顾客的购买意愿。
例如,将牛奶、麦片和果酱放在一起,方便顾客购买早餐所需的食品。
8. 陈列更新:定期更新和更换陈列的商品,以保持顾客的新鲜感和兴趣。
可以根据季节、促销活动等进行定期的陈列更新,吸引顾客的注意力。
以上就是超市商品陈列八原则的详细介绍。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超市可以提高商品的陈列效果,增加销售额,提升顾客的购买体验。
超市商品分析报告在当今竞争激烈的零售市场中,超市作为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求的重要场所,其商品的种类、销售情况、库存管理等方面直接影响着超市的经营效益和顾客满意度。
为了更好地了解超市商品的现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我们对超市的商品进行了一次全面的分析。
一、超市商品分类概述超市的商品种类繁多,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食品类生鲜食品:包括蔬菜、水果、肉类、海鲜等,这类商品的新鲜度和品质是顾客关注的重点。
包装食品:如方便面、饼干、饮料等,品牌和口味的多样性对销售有较大影响。
2、日用品类清洁用品:洗衣液、洗洁精、洗发水等,消费者更注重产品的功能和性价比。
家居用品:毛巾、床上用品、厨具等,款式和质量是选购的关键因素。
3、文具类书写工具:笔、本子等,学生和办公人群是主要消费群体。
4、服装类内衣、袜子等基础服饰,款式和尺码的齐全度很重要。
5、电器类小型家电:电吹风、电水壶等,品牌和安全性是消费者考虑的重点。
二、商品销售情况分析1、畅销商品通过对销售数据的分析,发现以下商品在近期销售表现出色:某品牌的酸奶,因其口感好、品牌知名度高,每周的销量都名列前茅。
一款新上市的洗衣液,因其强大的去污能力和实惠的价格,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
2、滞销商品同时,也有部分商品销售不佳:某些进口零食,由于价格较高且口味不符合本地消费者的习惯,积压了较多库存。
一款特定款式的拖鞋,颜色和设计不受欢迎,导致销售缓慢。
三、商品库存管理分析1、库存水平对各类商品的库存进行盘点后发现,食品类商品的库存周转率较高,尤其是生鲜食品,需要保持每日的新鲜供应;而日用品类中的某些季节性商品,如夏季的蚊香、冬季的暖手宝,库存控制不够精准,有时会出现缺货或积压的情况。
2、库存成本过高的库存会占用大量资金,增加库存成本;而库存不足则可能导致缺货,影响销售和顾客满意度。
因此,合理控制库存水平对于超市的经营至关重要。
四、商品价格策略分析1、定价策略超市在定价时,通常采用成本加成法、竞争导向法和需求导向法等多种策略相结合。
关于超市商品陈列方案无论是大型超级市场还是小型超级市场,商品布局的合理性与一个超市的运营是否成功息息相关。
然而对于超市商品的大体布局早已成为人民的常识或者说是潜意识,各个超市的布局在追求自己的特色的同时遵守这些基本的布局成列方案,下面我们来分析以下八大基本的超市布局陈列方案。
超市商品布局方案一:整齐陈列方法整齐陈列方法是按货架的尺寸,确定单个商品的长、宽、高的排面数,将商品整齐地堆积起来以突出商品量感的方法。
整齐陈列的货架一般配置在中央陈列货架的尾端,陈列的商品是超市欲大量推销给顾客的商品及折扣率高的商品,或因季节性需要顾客购买率高、购买量大的商品,如夏季的清凉饮料等。
整齐陈列法有时会令顾客感到不易拿取,必要时可作适当变动。
即是为了给顾客一种“特卖品即为便宜品”的印象,而在确定的货架上将商品随机堆积的方法。
采用随机陈列法所使用的陈列用具,一般是一种圆形或四角形的网状筐,另外还要带有表示特价销售的牌子。
随机陈列的网筐的配置位置基本上与整齐陈列一样,但也可配置在中央陈列架的走道内,紧贴在其中一侧的货架旁,或者配置在卖场的某个冷落地带,以带动该处陈列商品的销售。
超市商品布局方案二:盘式陈列法盘式陈列法是将装商品的纸箱底部作盘状切开后留下来,然后以盘为单位堆积上去的方法。
这样不仅可以加快商品陈列的速度,而且在一定程度上提示顾客整箱购买。
有些盘式陈列,只在上面一层作盘式陈列,而下面的则不打开包装箱整箱地陈列上去。
盘式陈列架的位置,可与整齐陈列架一致,也可陈列在进出口处。
超市商品布局方案三:兼用随机陈列法兼用随机陈列法是一种同时兼有整齐陈列和随机陈列的特点的陈列方法,其功能也可同时具备以上两种方法的特点,但是兼用随机陈列架所配置的位置应与整齐陈列一致,而不能像随机陈列架有时也要配置在中央陈列架的过道内或其他地方。
超市商品布局方案四:端头陈列法所谓端头是指双面的中央陈列架的两头,是顾客通过流量最大,往返频率最高的地方。
门店卖场布局与陈列导言门店卖场布局和陈列是零售行业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们直接影响着顾客购物的体验和决策。
一个合理的布局和吸引人的陈列能够帮助提高销售额并塑造良好的品牌形象。
本文将介绍门店卖场布局和陈列的重要性以及一些实用的布局和陈列技巧。
门店卖场布局门店卖场布局是指在一个店面中不同商品区域的位置和顺序。
一个良好的布局应该能够提供舒适的购物环境,方便顾客浏览和寻找所需商品。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门店卖场布局类型:直线布局直线布局是一种简单直接的布局方式,在这种布局中,商品区域按照线性排列。
这种布局适用于空间有限的小型店铺,因为它最大化了可用空间并简化了顾客的导航。
然而,直线布局可能导致顾客流量不均匀,需要店主在商品陈列上下功夫,以确保各个商品区域都能得到充分的注意。
网格布局网格布局将商品区域划分为等大小的方块,每个方块中陈列一种商品类别。
这种布局适用于大型卖场和超市,因为它可以方便顾客浏览不同类别的商品。
网格布局也可以根据销售数据和热门商品进行调整,以提高销售效果。
环形布局环形布局将商品区域环绕着中央陈列区域,顾客可以沿着环形路径浏览和购买商品。
这种布局的优点是可以吸引顾客绕着整个店铺转一圈,增加顾客停留时间并提高销售额。
然而,环形布局需要合理安排商品的陈列顺序,以便顾客可以逐步发现和浏览不同商品区域。
陈列技巧门店卖场布局只是一个开始,如何陈列商品同样重要。
以下是一些实用的陈列技巧,可以帮助提高商品的曝光和吸引力:突出特色商品将特色商品放在显眼的位置和高流量区域,这样可以引起顾客的注意并增加销售机会。
特色商品可以是新品、促销品或店铺的招牌产品,通过巧妙地展示和包装,可以吸引顾客的兴趣并促使他们购买。
分类陈列将类似的商品放在一起,根据品类或功能进行分类陈列。
这样的陈列方式便于顾客比较不同产品,并可以帮助他们找到所需商品。
分类陈列还可以提高顾客的购物效率,因为他们不需要在不同商品区域之间来回走动。
创建主题展示通过创建主题展示,可以营造出独特的购物体验,吸引顾客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
超市的摆放技巧
超市的摆放技巧是为了更好地满足顾客的需求,提高销售效益。
下面是一些超市摆放的技巧:
1. 商品分类布局:按照商品的种类进行布局,比如食品、饮料、日用品、家居用品等。
这样顾客可以更方便地找到所需要的商品。
2. 热销商品放在显眼位置:将热销商品或促销商品放在顾客易于看见的位置,引起顾客的兴趣和购买欲望。
3. 利用中部地带:超市中部地带通常是最热闹和最经过的地方,可以将一些顾客需求较高的商品,比如方便食品、饮料等放在这里,吸引顾客的目光。
4. 利用“黄金区”:“黄金区”是指顾客在购物过程中经过的必经区域,可以将一些特价商品放在这里,增加销售量。
5. 商品陈列整齐:确保商品陈列整齐,避免堆积、杂乱的情况。
商品应该整齐而且容易取用。
6. 高销售额商品放在最后一道关口:通常超市出口处设置了一个收银台,在这个位置可以放一些高销售额的商品,诱导顾客临时决策购买。
7. 商品标签明确:商品的标签应该明确,包括价格、品牌、重量、保质期等信息,方便顾客对比和选择。
8. 创建购物体验:为了提高顾客的购物体验,可以设置一些试吃区、试用区或者与顾客互动的活动区域。
9. 注意过道的规划:过道的宽度要适中,以便顾客能够方便地穿行,避免堵塞。
10. 不断调整布局:根据季节、促销活动等因素,不断调整超市的布局,以满足顾客需求并提高销售额。
这些摆放技巧可以帮助超市提高销售效益,提升顾客的购物体验。
300平的超市规划方案概述本文介绍一种适用于300平的超市规划方案。
对超市的整体布局、商品分类、货架设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和设计。
布局设计在300平的空间中,我们可以考虑将超市分为6个区域:1.门口展示区:展示商品样品,吸引顾客进店2.应季商品区:放置与季节相关的商品,短期销售3.生鲜食品区:摆放生鲜食材,需要冰柜、冷柜等设备4.食品饮料区:放置干货、果蔬、饮料等商品5.家居日用区:放置日用品、家居饰品等6.收银区:收银台及巧克力、口香糖等小商品摆放商品分类超市里的商品分类应该依据消费者需求进行分类。
我们可以将商品分类分为以下10类:1.食品饮料2.日用品3.化妆品4.家居用品5.零食小吃6.时尚配饰7.服装鞋帽8.光盘影视9.玩具游戏10.花木园艺将商品分类理清后,则可以更加方便顾客寻找想要的商品,缩短购物时间,提升购物体验。
货架摆设货架摆设是超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它不仅仅是为了摆放商品,同时也要考虑货架的大小、形状、高度等因素。
根据销售市场的相关数据研究,适当摆放的货架可以增加商品的销售数量。
在设计货架时,我们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商品分类:同一类型的商品应该放在同一个货架上,避免过分分散,让顾客可以一眼看到全系列商品。
2.商品大小:根据商品不同的尺寸,我们需要设计高低不同的货架,让商品前后层次分明。
3.货架高低:货架高度应该适中,让消费者可以轻松取到商品。
贵重商品也应该放置在较低的位置,有利于监控和保护。
设备布局超市的设备布局也是一个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超市中,我们需要放置收银台、冷柜、冰柜、货架、照明设备等等。
这些设备和物品需要在整个超市中设置得恰到好处,能够让消费者自由移动,同时又不会占据过多的空间。
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将收银台放置在超市的中心区域或者一侧,这样方便消费者购物完成后直接前往付款台。
冷柜应该放置在生鲜食品区域,方便顾客挑选自己需要的食材。
照明设备应该从超市顶部进行设计,让超市中光线均匀,明亮。
超市和杂货店的货架陈列技巧销售不仅仅是一门技能,更是一门艺术。
在超市和杂货店中,货架陈列技巧是提高销售额的关键之一。
通过合理的陈列方式,可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增加产品的曝光度,提高销售转化率。
本文将从产品分类、陈列布局、产品定位等方面,探讨超市和杂货店的货架陈列技巧。
1. 产品分类在货架陈列之前,首先需要对产品进行分类。
分类可以根据产品的性质、功能、用途、品牌等进行。
合理的分类可以使顾客更容易找到自己所需的产品,提高购买的便利性。
同时,分类还可以帮助顾客更好地了解产品的特点和区别,提高销售转化率。
2. 陈列布局在货架的陈列布局中,需要考虑到产品的重要性、热销程度以及顾客的购买习惯等因素。
一般来说,热销产品应该放在货架的眼睛位置,即顾客进入店铺后能够第一时间看到的位置。
这样可以吸引顾客的注意力,提高销售额。
而次热销产品可以放在顾客常常停留的位置,如货架的中部位置。
此外,还可以通过搭配陈列的方式,将相关产品放在一起,提高销售转化率。
3. 产品定位产品的定位是货架陈列的重要环节之一。
根据目标顾客的需求和购买习惯,将产品定位为高端、中端或者低端。
对于高端产品,可以采取突出陈列的方式,将其放在货架的显眼位置,以吸引目标顾客的注意力。
对于中端和低端产品,可以采取大量陈列的方式,以提高产品的曝光度,增加销售机会。
4. 产品包装产品包装是吸引顾客注意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精美的包装可以增加产品的吸引力,提高销售转化率。
在货架陈列中,可以通过合理的产品堆叠、层叠和展示方式,使产品包装更加突出。
同时,还可以采用季节性的包装设计,以吸引顾客的兴趣,增加销售额。
5. 促销活动促销活动是提高销售额的有效手段之一。
在货架陈列中,可以通过搭配促销活动的方式,吸引顾客的注意力,增加购买欲望。
例如,可以在货架上设置特价商品区域,标明促销价格和优惠信息。
同时,还可以通过悬挂宣传物料、设置促销展示牌等方式,提醒顾客参与促销活动,增加销售转化率。
超市设计-布局方案引言超市作为零售业中的重要一环,其设计和布局直接关系到顾客的购物体验和销售效益。
良好的超市设计可以提高顾客的转化率和满意度,增加销售额。
本文将从超市的整体布局、陈列方式、货架摆放和导购流线等方面探讨超市设计的一些具体方案。
一、布局设计超市的整体布局是超市设计的第一步。
良好的布局能够使顾客更方便地浏览商品,提高购买的意愿。
1.大区域划分:超市可以根据商品分类和销售热度进行大区域划分,如食品区、生鲜区、日用品区等。
每个大区域设置标志性的招牌,方便顾客寻找所需商品。
2.流线设计:合理的流线设计可以引导顾客按照预定路线浏览商品。
例如,超市的入口和出口要有明显的标识,通道要宽敞舒适,适当设置导购指示牌,提供顾客导购服务。
3.特色区域设计:超市可以根据不同的商品特色设置专门的展示区,如礼品区、促销区等,以提高商品吸引力和销售额。
二、陈列方式商品的陈列方式直接影响顾客的购买行为。
合理的陈列方式可以使商品更加吸引顾客的注意和购买欲望。
1.陈列高度:超市货架的高度应根据商品的特性和目标顾客群体来确定。
常购买的商品可以设置在易于顾客取得的位置,而对于较少购买的商品可以放置在较高的位置。
2.陈列分类:将同类型的商品放在一起陈列,方便顾客比较选择。
例如,将各种品牌的洗衣液放在一个区域。
3.陈列整齐:商品陈列整齐有序,可以表现出超市的专业度,避免顾客有乱七八糟的感觉。
可以使用货架分隔板、托盘等工具来保持陈列整齐。
三、货架摆放货架是超市中最重要的陈列工具之一,合理摆放货架可以最大化地展示商品,提高促销效果。
1.货架高度:货架的高度要适中,方便顾客取货。
一般来说,成人的手能够触及到1.6米左右的高度为宜。
2.货架位置:常购买的商品应放在顾客易于可及到的位置,不同商品的陈列位置要考虑到店内流线的规划。
3.货架面积:根据商品的销售情况和顾客购买习惯,调整货架的面积。
畅销商品可以设置较大面积的货架,而滞销商品可以设置较小面积的货架。
商场超市布局与商品陈列技巧_第四章第四章卖场商品配置规划第一节商品分类及结构一、卖场商品分类二、卖场商品结构一、卖场商品分类1. 卖场商品的分类原则2. 卖场商品的分类1. 卖场商品的分类原则(1 ) 大分类的分类原则(2 ) 中分类的分类原则(3 ) 小分类的分类原则 (1 ) 大分类的分类原则对于卖场里的商品 , 大分类的划分最好不要超过10 个 , 这样比较容易管理。
不过 ,这仍须视卖场的经营理念而定 , 管理者若想把事业范围扩增到很广的领域 , 可能就要使用比较多的大分类。
大分类的分类通常依商品的特性来划分 , 如生产方式、生产来源、处理方式、保存方式等。
(2 ) 中分类的分类原则①根据商品的产地来划分。
在经营策略中 , 卖场有时候会希望突出某些商品的特性 , 但又必须特别加以管理 , 这时就会以商品的产地来源作为分类的依据。
这样做即有利于进货或销售的统计 , 也有利于卖场的陈列推销。
②根据商品的功能和用途划分。
根据商品在消费使用时的功能或用途来分类。
比如说在“糖果饼干”这个大分类中 , 划分出一个“早餐关联”的中分类。
早餐关联是一种功能及用途的概念 , 提供这些商品的目的在于使消费者有一顿丰富的早餐 , 因此就可以集合面包、果酱、花生酱、麦片等商品来构成这个中分类。
③根据商品的制造方法划分。
有时某些商品的用途并非完全相同 , 按用途、功能来划分就很困难 , 这个时候我们可以就商品制造的方法来加以划分。
例如 :在“畜产”这一大分类中 , 有一个称为“加工肉”的中分类 , 这个中分类包括了香肠、火腿、热狗、炸鸡块、熏肉、腊肉等商品 , 它们的功能和用途不尽相同 ,但在制造上却近似 , 因此这种经过加工再制的肉品就成了一个中分类。
(3 ) 小分类的分类原①根据规模和包装形态来分类。
分类时,规格、包装形态可作为分类的原则;②根据功能用途分类。
这种分类与中分类原理相同,也是以功能用途来进行更细的分类;③根据商品的成分来分类。
超市商品的分类与布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现在的人们已经越来越习惯快节奏的生活,而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我们的生活中越来越依赖于在一个购物地点:“超市”!而现在的超市比起小时候也已经有了很大的变化,它已经从一个商品比较单一的“小卖店”而变成了现在商品种类多样,内容丰富包括人们日常所需的所有的吃穿住行的全部的一个商品大卖场,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所离不开的一个消费场所,为了解当前超市商品的分类与布局,这个周末我用了一天时间专门对我市规模较大的超市:“华润万家”的好几个点进行了考察。
首先是超市商品分类的概念:超级市场以满足消费者对基本生活用品一次性购足需要为经营宗旨,是一种经营品项较多的零售业态。对品种繁多的商品进行分类,是超市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它有利于将商品分门别类进行采购、配送、销售、库存、核算,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超市公司可以在商品分类基础上,根据目标顾客的需要,选择并形成有特色的商品组合,体现自身的个性化经营特色,求得超市经营的成功。对品种繁多的超市商品进行分类,是超市科学化、规范化管理的需要,它有利于将超市商品分门别类进行采购、配送、销售、库存、核算,提高管理效率和经济效益,因此,超市商品分类要讲究一定的原则和规范。
超市商品的分类:商品分类可以根据不同的目的,按不同的分类标准来进行。如商品群分类,就是按不同类别商品在卖场销售中的比重与作用来划分的,其目的是通过经营单位或经营区域的组合,促进卖场整体销售业绩。而在超级市场实际商品管理中,商品分类一般采用综合分类标准,将所有商品划分成大分类、中分类、小分类和单品四个层次,目的是为了便于管理,提高管理效率。虽然超市各种业态经营品种存在较大差异,如小的便利店经营品种不到3000个,而超大型综合超市有30000多种,但商品分类都包括上述四个层次,且每个层次的分类标准也基本相同,只不过便利店各层次类别相对较少,而大型综合超市各层次类别相对较多而已。
一,大分类 大分类是超级市场最粗线条的分类。大分类的主要标准是商品特征,如畜产、水产、果菜、日配加工食品、一般食品、日用杂货、日用百货、家用电器等。为了便于管理,超级市场的大分类一般以不超过10个为宜。在超市里,大分类的划分最好不要超过十个,比较容易管理。不过,这仍须视经营者的经营理念而定,业者若想把事业范围扩增到很广的领域,可能就要使用比较多的大分类。大分类的原则通常依超市商品的特性来划分,如生产来源、生产方式、处理方式、保存方式等,类似的一大群超市商品集合起来做为一个大分类,例如,水产就是一个大分类,原因是这个分类的超市商品来源皆与水、海或河有关,保存方式及处理方式也皆相近,因此可以归成一大类。 二,中分类
中分类是大分类中细分出来的类别。其分类标准主要有: (1)按商品功能与用途划分。如日配品这个大分类下,可分出牛奶、豆制品、冰品、冷冻食品等中分类。 (2)按商品制造方法划分。如畜产品这个大分类下,可细分出熟肉制品的中分类,包括咸肉、熏肉、火腿、香肠等。 (3)按商品产地划分。如水果蔬菜这个大分类下,可细分出国产水果与进口水果的中分类。 中分类的分类原则 依超市商品的功能、用途划分 依超市商品在消费者使用时的功能或用途来分类,比如说华润在糖果饼干这个大分类中,划分出一个“早餐关连”的中分类。早餐关连是一种功能及用途的概念,提供这些超市商品在于解决消费者有一顿“丰富的早餐”,因此在分类里就可以集合土司、面包、果酱、花生酱、麦片等超市商品来构成这个中分类。 依超市商品的制造方法划分 有时某些超市商品的用途并非完全相同,若硬要以用途、功能来划分略显困难,此时我们可以就超市商品制造的方法近似来加以网罗划分。例如:华润在畜产的大分类中,有一个称为“加工肉”的中分类,这个中分类网罗了火腿、香肠、热狗、炸鸡块、薰肉、腊肉等超市商品,它们的功能和用途不尽相同,但在制造上却近似,因此“经过加工再制的肉品”就成了一个中分类。 依超市商品的产地来划分 在经营策略中,有时候会希望将某些超市商品的特性加以突出,又必须特别加以管理,因而发展出以超市商品的产地来源做为分类的依据。例如:华润很重视商圈内的外国顾客,因而特别注重进口超市商品的经营,而列了“进口饼干”这个中分类,把属于国外来的饼干皆收集在这一个中分类中,便于进货或销售的统计,也有利于卖场的演出。 三,小分类 小分类是中分类中进一步细分出来的类别。主要分类标准有: (1)按功能用途划分。如华润在“畜产”大分类中、“猪肉”中分类下,可进一步细分出“排骨”、“肉米”、“里肌肉”等小分类。 (2)按规格包装划分。如华润在“一般食品”大分类中、“饮料”中分类下,可进一步细分出“听装饮料”、“瓶装饮料”、“盒装饮料”等小分类。 (3)按商品成份分类。如华润在“日用百货”大分类中、“鞋”中分类下,可进一步细分出“皮鞋”、“人造革鞋”、“布鞋”、“塑料鞋”等小分类。 (4)按商品口味划分。如华润在“糖果饼干”大分类中、“饼干”中分类下,可进一步细分出“甜味饼干”、“咸味饼干”、“奶油饼干”、“果味饼干”等小分类。 小分类的分类原则 依功能用途分类 此种分类与中分类原理相同,也是以功能用途来作更细分的分类。 依规格包装型态来分类 分类时,规格、包装型态可做为分类的原则。例如:华润的铝箔包饮料、碗装速食面、6kg米,都是这种分类原则下的产物。 以超市商品的成分为分类的原则 有些超市商品也可以超市商品的成分来归类,例如华润的100%的果汁,“凡成分100%的果汁”就归类在这一个分类。 以超市商品的口味做为分类的原则 以口味来做超市商品的分类,例如华润的“牛肉面”也可以做为一个小分类,凡牛肉口味的面,就归到这一分类来。 分类的原则在于提供做分类的依据,它源自于超市商品概念。而如何活用分类原则,编订出一套好的分类系统,都是此原则的真正重点所在。 超市商品的布局:商品陈列是超市经营工作中一项非常基础、非常重要的工作,在超市业态中,商品陈列决不是简单的商品堆放,而具有美化卖场,刺激消费的专业职能。相关资料显示,华润在科学、专业适应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的商品陈列能带动30%~40%的销售增长,远远大于促销所带来的销售提升。因此,作为超市营销人员,有必要认真分析陈列工作的内在因素,科学地促进陈列工作的规范,使其最大程度地达到美化卖场,增加销售的目的。
以顾客需求为第一从理论上来讲,商品陈列只有原则,没有标准。不同的商圈,不同的商品结构,甚至不同的经营目标,会产生不同的陈列模式。但陈列是以什么为原则,其标准中的共性如何来寻找,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多种多样的。结合公司实际情况,我的意见是,陈列应适应和满足消费需求,以服务于消费需求为原则,以商圈50%以上消费共性为标准来指导我们的陈列工作。注意,在此我要提醒大家的是,工作的中心是为顾客而不是商品,是满足消费的需求而不是服从于商品的特性。例如:华润从消费心理来分析,一个顾客在比较两种相隔5 米的商品时就比较困难,据此,对同质化的商品的陈列我们采取纵向式需求,横向式单品的方式去适应消费心理和消费需求,从而促进销售。明确陈列的目标,并由此确立陈列工作的重点,以顾客为中心,满足需求为第一,已成为业内共识。
如何衡量商品陈列优劣判断一个卖场商品陈列的好坏其实并不难,可以概括为:商品陈列是否制造出卖场的气氛,商品陈列是否突出充足的量感和一目了然的特点,商品是否易于寻找和取得。一个好的卖场商品陈列会让人感到只有商品而货架已被隐藏其后,我们看到的只是商品。而判断一个排面陈列好坏有以下几个因素:1、货架上的商品是否易于接近,要尽可能地让顾客产生接触商品的冲动;2、保持货架的外观整洁;3、整个层板,不能陈列同一种商品;4、商品价格标签、POP等标识是否与商品一一对应;5、货架最上层陈列的商品应与其下一层陈列的商品一致;6、不要隐藏缺货。以上标准看似简单,但要长期坚持,完全去除工作中的随意性却并不容易。细节造就完美,如果细节管理不到位,就难以达到陈列对销售的推动作用,从而影响冲动性购买的产生。 促销是商品陈列的首要目的促销商品的陈列是陈列工作的一个重要部分,通过对促销商品的特殊陈列应使促销商品显得生机盎然,具有强烈的感官刺激,并由此形成良好的价格和商品形象,以点带面,带动人流提升整场商品销售。促销商品的陈列应高度注意其目的,并根据不同的目的设计不同的陈列。形象促销、压库促销、厂家促销、让利促销等不同的促销应采用不同的陈列方案。具体来讲,在促销陈列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陈列位置的选择,端架的确定,是否符合促销的目的;2、充足的量感;3、惟一性——在陈列上应保持陈列面的惟一性,从而引起消费者的重点关注:4、标识的选择要清晰、简单,刺激性的色彩能迅速地吸引消费者的目光。两个技术因素要注意在进行陈列时,应考虑工作中的两个技术因素:1、销售的分配。经科学的测试,同一货架不同的层高对销售的贡献度不同,当销售指数为100时,人的眼部高度比陈列的商品能给消费带来165%的贡献度,手部高度能带来135%的贡献度,而脚部能带来100%的贡献度。因此,在陈列中,对高毛利、高销量、品牌商品、不同体积的商品我们应区别陈列,合理利用这种分割,来达到经营者的目标。2、销售的回转率。所谓销售的回转率是指货架面和货架量应适应销售量,每个单品的最小排面量应该是实用的货架容量以适应销售量,科学地确立销售的回转率不仅能充分利用有效的陈列面积,又能给予每一个单品充分的展示空间,同时能有效地控制商品库存量。
总之,要充分发挥陈列对销售的作用,应做到建立以顾客为中心,需求为导向的陈列理念,根据顾客消费心理和行为习惯,采用科学的方式、方法,结合经营者的目标,展示出商品的特性,从而达到树立形象、吸引人流、刺激消费、提升销售的目的。看似简单的陈列工作,其间却涵盖了许多的科学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