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五章实验

第五章实验

第五章实验
第五章实验

1.编程用随机函数产生10 个互不相同的两位整数存放到一维数组中,并输出其中的素数。#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a[10];

int i,j;

for(i=0;i<10;i++)

aa[i]=rand()%100;

for(i=0;i<10;i++)

if(aa[i]>=0||aa[i]<10)

aa[i]=aa[i]+10;

cout<<"10个元素为:"<

for(i=0;i<10;i++)

cout<

cout<

for(i=0;i<10;i++)

{

for(j=2;j

{

if(aa[i]%j==0)

break;

else

if(aa[i]==j+1)

cout<

}

}

return 0;

}

2.编程将一组数据从大到小排序后输出,要求显示每个元素及它们在原数组中的下标。(显示下标一部分有错,需要修改)#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aa[10],i,max,j,bb[10],bot;

for(i=0;i<10;i++)

aa[i]=rand()%100;

for(i=0;i<10;i++)

if(aa[i]>=0||aa[i]<10)

aa[i]=aa[i]+10;

cout<<"一组数据为:"<

for(i=0;i<10;i++)

cout<

cout<

for(i=0;i<10;i++)

{

max=i;

for(j=i+1;j<10;j++)

{

if(aa[j]>aa[max])

{

max=j;

bb[i]=j;

}

}

bot=aa[i];

aa[i]=aa[max];

aa[max]=bot;

}

cout<<"这组数据按照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

cout<

cout<

cout<<"它们在原数据中的顺序分别是:"<

for(i=0;i<10;i++)

cout<

cout<

return 0;

}

3.编程输入10 个字符到一维字符数组s 中,将字符串逆序输出。#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char s[11],b[11];

int i,j;

for(i=0;i<10;i++)

cin>>s[i];

cout<<"输入的字符串为:"<

for(i=0;i<10;i++)

cout<

cout<

for(i=0;i<10;i++)

b[9-i]=s[i];

cout<<"将这个字符串逆序输出:"<

for(i=0;i<10;i++)

cout<

cout<

return 0;

}

4.编写程序将4 阶方阵转置。如下所示:

5.编程输出10 行的杨辉三角形。(使用二维数组并利用每个系数等于其上两系数之和。)#include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int tri[10][10],i,j;

for(i=0;i<10;i++)

{

for(j=0;j<10;j++)

{

if(j==0||j==i)

tri[i][j]=1;

else

tri[i][j]=tri[i-1][j-1]+tri[i-1][j];

}

}

for(i=0;i<10;i++)

{

cout<

for(j=0;j<=i;j++)

{

cout<

}

cout<

}

return 0;

}

6.将一个字符串插入另一个字符串的指定位置。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char a[10],b[10],c[20];

int i,j,n;

for(i=0;i<10;i++)

cin>>a[i];

cout<<"第一个字符串为:"<

for(i=0;i<10;i++)

cout<

cout<

for(j=0;j<10;j++)

cin>>b[j];

cout<<"第个字符串为:"<

for(j=0;j<10;j++)

cout<

cout<

cout<<"您要将第一个字符串插入到第二个字符串的第几个元素后面:"<

cin>>n;

for(i=0;i

c[i]=b[i];

for(i=n+1;i

c[i]=a[i-n-1];

for(i=n+11;i<20;i++)

c[i]=b[i-11];

cout<<"插入之后的字符串为:"<

for(i=0;i<20;i++)

cout<

cout<

return 0;

}

7.现有10 个学生,期终考试有5 门课程。求每个学生总成绩、平均成绩,并按总成绩

高分到低分输出。

#include

using namespace std;

int main()

{

double aa[10][5],sum,avg,s[10],bot;

int i,j,max;

for(i=0;i<10;i++)

{

cout<<"请输入第"<

for(j=0;j<5;j++)

cin>>aa[i][j];

cout<<"第"<

sum=0;

for(j=0;j<5;j++)

sum=sum+aa[i][j];

s[i]=sum;

cout<

cout<<"第"<

avg=sum/5;

cout<

}

cout<<"这10个学生的总成绩分别为:"<

for(i=0;i<10;i++)

cout<

cout<

for(i=0;i<10;i++)

{

max=i;

for(j=i+1;j<10;j++)

if(s[j]>s[max])

max=j;

bot=s[i];

s[i]=s[max];

s[max]=bot;

}

cout<<"总成绩从高到低排序:"<

for(i=0;i<10;i++)

cout<

cout<

return 0;

}

8.把有序的两个数组a 和b 合并,要求合并后的数组依然有序。

分析:两个数组合并时,可为每个数组安排一个指针,从第一个元素开始比较两个数

组中对应的元素,将小的取出,顺序放入新的数组中;取出所指元素的指针,后移再比较,依次类推,直到其中一个数组的元素已全部放入新数组中,再把另一数组余下的元素全部顺序放入新数组中即可。

9.现有5 个小朋友编号为1,2,3,4,5,他们按自己的编号顺序围坐在一张圆桌旁,

身上都有若干个糖果,现在做一个分糖果游戏。从1 号小朋友开始,将他的糖果均分三份(如果有多余的,则将多余的糖果吃掉),自己留一份,其余两份分给相邻的两个小朋友。接着2号、3 号、4 号、5 号小朋友也这如果做。问一轮后,每个小朋友手上分别有多少糖果。10.从键盘输入2 个字符串,判断其中较短的串是否是另一个串的子字符串。

11.修改例5.23 ,将其升序排序,然后折半查找是否有查找的书。

第五章 准实验设计

第五章准实验设计 第一节单组准实验设计 一、准实验设计 (一)定义:介于真实验和非实验之间的一种设计类型,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无关变量,操纵自变量、控制实验处理,但不能随机的选择和分配被试。 准实验设计的应用:人格研究、临床心理的研究、社会心理以及教育心理研究常常采用准实验设计。 准实验设计的特点 不需要随机化程序(与实验或真实验最大的区别);研究者只能选择那些已具有了某种不同程度特征的被试。而不能像真实验那样从总体中随机选取被试或随机分组。 能有效解决生态效度和外部效度问题,但不能从准实验研究结果中作出因 果关系的结论,其主要原因是在研究的变量上缺乏严格控制,因而其内部效度较低。 现场研究中采用最多的是准实验设计,不过准实验并不一定都在现场进行。 例:霍桑实验(照明实验、福利实验、群体实验、谈话实验); 社会心理学家所说的“霍桑效应”也就是所谓“宣泄效应”。霍桑工厂是美国西部电器公司的一家分厂。为了提高工作效率,这个厂请来包括心理学家在内的各种专家,在约两年的时间内找工人谈话两万余人次,耐心听取工人对管理的意见和抱怨,让他们尽情地宣泄出来。结果,霍桑厂的工作效率大大提高。这种奇妙的现象就被称作“霍桑效应”。 准实验设计与实验设计的关键区别 它和真实验的主要区别在于,准实验中没有运用随机化程序进行被试选择和实验处理;也不能完全主动地操纵自变量。 在实验设计中,样本的随机分配形成了具有完全可比性的两个组别:实验组和控制组。

准实验设计用对照组取代了实验设计中的控制组。研究者努力创造一个与实验组在所有重要方面都尽可能相似的对照组,但与随机分配产生的控制组而言,它的可比性已经大为逊色了。 时间序列设计 【时间系列设计】 要对实验组做周期性的一系列测量,并在测 量的这一时间系列中间呈现实验变量(X),然后比 较实验变量前后的一系列测量记录是否有显著差异。 (一)模式 O1O2O3O4XO5O6O7O8 (二)应用 坎贝尔关于康涅狄格州的交通死亡人数与实施严 惩制度的关系的研究。 可能出现的结果类型 从两方面考虑结果: 延续性:主要指引入实验处理后的成绩水平或斜率的变化是持续性的还是暂时性的(D、F、G) 。 潜伏性:指引入实验处理后的变化是即时产生的还是潜伏一段时间后才发生。 时间序列设计的统计分析 要点:要结合各次前测和各次后测成绩的变化趋势,联系起来进行统计分析。

第5章上机实验报告

第5章上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观察程序运行中变量的作用域74。 (2)学习类的静态成员的使用。 (3)学习多文件结构的C++程序中的使用。 二、实验任务 (1)运行下面的程序,观察变量x,y的值。 【代码lab5-1】 #include"iostream" usingnamespace std; void fun(); int x=1,y=2; int main() { cout<<"Begin..."<

51单片机实验报告94890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信息工程学院 2016年9月

辽东学院信息技术学院 《单片机与接口技术》实验报告 姓名:王瑛 学号: 0913140319 班级: B1403 专业:网络工程 层次:本科 2016年9月

目录 实验题目:实验环境的初识、使用及调试方法(第一章) 实验题目:单片机工程初步实验(第二章) 实验题目:基本指令实验(第三章)4 实验题目:定时器/计数器实验(第五章)4 实验题目:中断实验(第六章)4 实验题目:输入接口实验(第八章)4 实验题目:I/O口扩展实验(第九章)4 实验题目:串行通信实验(第十一章)4 实验题目:A/D,D/A转换实验(第十七章)4

实验题目:实验环境的初识、使用及调试方法实验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 1 时间:2016年10月24日 一、实验内容和要求 了解单片机的基础知识 了解51单片机的组成和工作方法 掌握项目工程的建立、编辑、编译和下载的过程方法 熟练单片机开发调试工具和方法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 单片机最小系统的构成: Keil集成开发环境:

STC-ISP:

实验题目:单片机工程初步实验 实验类型:验证性实验课时: 1 时间:2016 年10 月24 日一、实验内容和要求 点亮一个LED小灯 程序下载到单片机中 二、实验结果及分析 1、点亮一个LED小灯 点亮LED小灯的程序: #include //包含特殊功能寄存器定义的头文件 sbit LED = P0^0; sbit ADDR0 = P1^0; //sbit必须小写,P必须大写 sbit ADDR1 = P1^1; sbit ADDR2 = P1^2; sbit ADDR3 = P1^3; sbit ENLED = P1^4; void main() { ENLED = 0; ADDR3 = 1; ADDR2 = 1; ADDR1 = 1; ADDR0 = 0; LED = 0; //点亮小灯 while (1); //程序停止 } 2、程序下载 首先,我们要把硬件连接好,把板子插到我们的电脑上,打开设备管理器查看所使用的COM 口,如图所示:

SPSS实验报告

第四章描述性统计分析 一、实验目的 通过计算诸如样本均值、中位数、样本方差等重要基本统计量,并辅助于SPSS提供的图形功能,能够使分析者把握数据的基本特征和数据的整体分布形态,对进一步的统计推断和数据建模工作起到重要作用。并且,通过例子学习描述性统计分析及其在SPSS中的实现,包括统计量的定义及计算、频率分析、描述性分析、探索性分析、交叉表分析和多重响应分析,能够使分析者更好的掌握基本的统计分析,即单变量频数分布的编制、基本统计量的计算以及数据的探索性分析等。 二、实验内容 1.打开数据文件data4-8.sav,完成以下统计分析。 (1)计算各科成绩的描述统计量:平均成绩、中位数、众数、标准差、方差、极差、最大值和最小值; ①解决问题的原理:描述性分析 ②实验步骤:通过“分析-描述统计-描述”,打开“描述性”对话框,根据题目所需要的统计量进行设置。 ③结果及分析: 表中分析变量“成绩”的个案数、所有个案中的极大值、极小值、均值、标准差及方差。 (2)使用Recode命令生成一个新变量“成绩段”,其值为各科成绩的分段:90~100为1,80~89为2,70~79为3,60~69为4,60分以下为5,其值标签:1—优,2—良,3—中,4—及格,5—不及格。分段以后进行频数分析,统计各分数段的人数,最后生成条形图和饼图。 ①解决问题的原理:频率分析。 ②实验步骤:通过“分析-描述统计-频率”,打开“频率”对话框,根据题目所需要的统计量进行设置。 ③结果及分析: 成绩 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 有效15 1 2.2 2.2 2.2 19 1 2.2 2.2 4.4 24 1 2.2 2.2 6.7 28 1 2.2 2.2 8.9 30 1 2.2 2.2 11.1 32 2 4.4 4.4 15.6 33 1 2.2 2.2 17.8 34 1 2.2 2.2 20.0 36 1 2.2 2.2 22.2 37 2 4.4 4.4 26.7 43 1 2.2 2.2 28.9 49 1 2.2 2.2 31.1 50 1 2.2 2.2 33.3 55 1 2.2 2.2 35.6

第五章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

第五章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要解决的问题:试件设计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要注意哪些问题?结构试验对试件设计有哪些要求?常用的模型材料有哪些?结构模型相似的三个定理应如何进行理解?如何确定原型与模型的相似条件?量纲分析法确定相似条件的步骤?为什么有时采用不同于设计计算所规定的荷载图式?试验的加载制度包括哪些内容?试验加载程序包括哪几部分内容?观测仪器如何选择,测读时应遵循什么原则?结构试验时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试验报告要如何书写? 带着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主要思路如下: 结构试验设计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反复研究,确定试验的目的,试验的性质与规模,进行试件设计,选定试验场所,拟定加载与量测方案,设计专用的试验装置和仪表夹具附件以及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同时,按试验规模组织试验人员,提出试验经费预算和消耗性器材数量和设备清单。最后在设计规划的基础上提出试验大纲和进度计划。试验工作者对新型的加载设备和测量仪器方面知识准备充分。 一、试件设计 对于试件设计,包括试件的形状,尺寸和数量的选择都要遵循合理可行的规则。 试件设计之所以要注意它的形状,主要是要在试验时形成和实际工作相一致的应力状态。在从整体结构中取出部分构件单独进行试验时,必须要注意其边界条件的模拟,使其能如实反映该部分结构构件的实际工作,同时要注意有利于试验合理加载。 任一试件的设计,其边界条件的实现与试件安装、加载装置与约束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在整体设计时必须进行周密考虑,才能付诸实施。 结构试验所用试件的尺寸和大小,总体上分为真型(实物或足尺结构)和模型两类。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试件尺寸,采用缩尺或真型试件。必要时要考虑尺寸效应的影响,在满足构造要求的情况下,太大的试件也没有必要。 对于结构动力试验,试验尺寸常受试验加载条件等因素的限制。动力特性试验可在现场原型结构上进行。至于地震模拟振动台加载试验,因受台面尺寸、激振力大小等参数的限制,一般只能作缩尺的模型试验。 试件设计同时必须考虑必要的构造措施。 在科研性试验时,为了保证结构或构件在某一预定的部位破坏,以期得到必要的测试数据,就需要对其它部位事先进行局部加固。为了保

第五章实验报告(数据库)

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和任务: (1)能够向已创建的的表添加数据、修改数据和删除数据。 (2)掌握查询编辑器的使用方法。 (3)掌握SELECT语句在单表查询中的应用。 (4)掌握SELECT语句在多表查询中的应用。 (5)掌握复杂查询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内容 (1)调出第四章实验创建的四个表。方法:附加XMGL数据库或运行创建4个表的SQL语句。 (2)用SQL增加数据语句输入四个表中数据。其中部门表不得少于5个,员工表不得少于10个,项目表不得少于10个,员工参与项目 的情况表不得少于20个。注意:输入数据时应先输入主表数据, 再输入有外键的数据;同时注意各表已经定义约束条件。 (3)设计查询语句并在查询编辑器中进行查询。 ①求参加某个项目的员工姓名。 ②查询某个职工所参加的项目的项目号、项目名称以及项目所在地 方。 ③查询参与了所有项目的员工姓名和员工所在部门。 查询参与了大于3个项目的员工姓名和员工所在部门。 ④查询没有任何参与一个项目的员工姓名和所在部门。 ⑤查询所有部门都有员工参与的项目。 ⑥查询参加了在上海的项目的所有职工的编号、姓名和所在部门。 ⑦列出每个部门的平均工资、最高工资、最低工资。工资合计,以 及整个单位职工的平均工资总计。 ⑧对所有项目主管的工资增加10%。 三、实验结果 (1)实验代码: Select员工表.姓名from员工表,项目表,员工参与项目 Where员工表.员工号=员工参与项目.员工号and 员工参与项目.项目编号=项目表.项目编号and 项目名称='数据库管理' Select项目表.项目编号,项目名称,所在地方from项目表,员工参与项目 Where项目表.项目编号=员工参与项目.项目编号and 员工号='s060201' Select姓名,所在部门号from员工表,员工参与项目 Where员工表.员工号=员工参与项目.员工号and

建筑结构试验第五章建筑结构试验设计.

《建筑结构试验》第五章建筑结构试验设计 2004-12-28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中应注意的问题 建筑结构试验设计要解决的问题:试件设计应从哪些方面进行考虑?要注意哪些问题?结构试验对试件设计有哪些要求?常用的模型材料有哪些?结构模型相似的三个定理应如何进行理解?如何确定原型与模型的相似条件?量纲分析法确定相似条件的步骤?为什么有时采用不同于设计计算所规定的荷载图式?试验的加载制度包括哪些内容?试验加载程序包括哪几部分内容?观测仪器如何选择,测读时应遵循什么原则?结构试验时应采取哪些安全措施?试验报告要如何书写? 带着所提出的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学习。主要思路如下: 结构试验设计的内容,主要是通过反复研究,确定试验的目的,试验的性质与规模,进行试件设计,选定试验场所,拟定加载与量测方案,设计专用的试验装置和仪表夹具附件以及制订安全技术措施。同时,按试验规模组织试验人员,提出试验经费预算和消耗性器材数量和设备清单。最后在设计规划的基础上提出试验大纲和进度计划。试验工作者对新型的加载设备和测量仪器方面知识准备充分。 一、试件设计 对于试件设计,包括试件的形状,尺寸和数量的选择都要遵循合理可行的规则。 试件设计之所以要注意它的形状,主要是要在试验时形成和实际工作相一致的应力状态。在从整体结构中取出部分构件单独进行试验时,必须要注意其边界条件的模拟,使其能如实反映该部分结构构件的实际工作,同时要注意有利于试验合理加载。 任一试件的设计,其边界条件的实现与试件安装、加载装置与约束条件等有密切的关系。在整体设计时必须进行周密考虑,才能付诸实施。 结构试验所用试件的尺寸和大小,总体上分为真型(实物或足尺结构)和模型两类。不同情况下选择不同的试件尺寸,采用缩尺或真型试件。必要时要考虑尺寸效应的影响,在满足构造要求的情况下,太大的试件也没有必

spss实验报告

专业统计软件应用 实验报告 实验课程专业统计软件应用 上课时间2013 学年上半学期 14 周( 2013 年 5 月 27 日— 31 日)学生姓名杨守玲学号2011211432 班级0361102 所在学院经管上课地点金融实验指导教师唐兴艳

第五章思考与练习 3.表5.20 是某班级学生的高考数学成绩,试分析该班的数学成绩与全国的平均成绩70 分之间是否有显著性差异(数据文件:data5-16.sav)。 解:解决问题的原理:独立T样本检验 提出原假设和备择假设: Ho:p<0.05,该班的数学成绩与全国的平均成绩70 分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H1:p>0.05,该班的数学成绩与全国的平均成绩70 分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第1步单样本T 检验分析设置 (1)选择菜单:“分析”→“比较均值”→“单样本T 检验(S)”,打开“单样本T 检验主对话框”,确定要进行T 检验的变量并输入检验值,按如图所示进行设置。将“成绩”选入“检验变量”中,输入待检验的值“70”,用来检验产生的样本均值与检验值有无显著性差异。 第2步“选项”对话框设置:指定置信水平和缺失值的处理方法。

第3步主要结果及分析 完成以上的操作步骤后,点击“确定”按钮,运行结果如下所示,具体分析如下:下表给出了单样本T 检验的描述性统计量,包括样本数(N)、均值、标准差、均值的标准误差。 当置信水平为95%时,显著性水平为0.05,从表5.2 中可以看出,双尾检测概率P 值为0.002,小于0.05,故接受原假设,也就是说该班的数学成绩与全国的平均成绩70 分之间不存在显著相关性,即班的数学成绩与全国的平均成绩70 分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 4. 在某次测试中,随机抽取男女同学的成绩各10 名,数据如下: 男:99 79 59 89 79 89 99 82 80 85 女:88 54 56 23 75 65 73 50 80 65 假设样本总体服从正态分布,比较置信度为95%的情况下男女得分是否有显著性

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与基本类型(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教育研究与写作

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与基本类型(最全版) 一、教育实验研究的基本程序 教育研究的全过程可分为“准备—实施—总结推广”三个基本阶段。这是一个相对稳定的、有序的结构序列。 1.教育实验的准备阶段 教育实验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具体包括: (1)选定实验研究的课题,形成研究假说。一般来说,一个实验至少被一种假设指导,应陈述两种变量间所希望的因果关系。 (2)明确实验目的。确定指导实验的理论构架。为了使理论系统分析更接近客观实际,需要进行先期的调查研究,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并让课题组全体成员进行充分讨论。 (3)确定实验的自变量。选择被试和形成被试组,决定每组进行什么样的实验处理,并确定操作定义。 (4)选择适合的测量工具并确定采用什么样的统计方法,从而明确评价因变量的指标。 (5)选择实验设计类型,谋划好控制无关因素的措施,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的内部效度和外部效度。 2.教育实验的实施阶段 按照实验设计进行教育实验,采取一定的变革措施(实验处理),观测由此产生的效应,并记录实验所获得的资料、数据等。 3.教育实验的总结推广阶段 在实验的总结和评价阶段,研究者的主要任务是对实验中获得的资料、数据进行分析处理,确定误差的范围,从而对研究假设进行检验,最后得出科学结论。在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撰写实验报告,对实验的过程和结论进行全面的表述。 二、教育实验设计的效度 1.内在效度指实验的自变量和因变量之间存在明确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的程度。它表明因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来自自变量——有效性。 内在效度是指自变量与因变量的因果联系的真实程度,即因变量的变化,确实由自变量引起,是操作自变量的直接成果,而非其他未加控制的因素所致。内在效度表明的是因变量Y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取决于自变量X——有效性。没有内在效度的实验研究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内在效度决定了实验结果的解释。 坎贝尔和斯坦利认为,有八类新异变量与教育实验内在效度有关或成为内在效度的威胁因素。分别是: (1)历史或偶然事件:在实验进展过程中没有预料到的影响因变量的事件的发生。如未定的考试产生的焦虑。 控制方法:可以通过恒定其他条件的方式加以控制。 (2)成熟程度:时间在被试身上起的作用。 控制方法:使被试选择与分组尽可能随机化,并设立对照组。 (3)测验:注意一次测验对随后另一次测验的影响。 控制方法:通过设立无前测的对照组加以控制。 (4)工具:测量手段不统一会产生错误的结果。如:主持实验者主观情绪状态发生变化,或者研究者的个性、态度、价值观、信息的影响,或评判标准不同(前后测难度不同、不同班用不同测验、评判者的差异)。

2015MATLAB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第五章

《MATLAB原理及应用》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二维图形的绘制方法 2、掌握二维图形的标注 二.实验内容 1.绘制一条二维曲线 ①MATLAB中最常用的就是plot指令,其具体调用格式为 plot(x) %绘制以x为纵坐标的二维曲线 plot(x,y) %绘制以x为横坐标y为纵坐标的二维曲线 说明:x和y可以是向量或矩阵。 【实验5-1】用plot(x)命令画直线。 >> x1=[1 2 3] x1 = 1 2 3 >> plot(x1) 2.二维图形的标注 【实验5-2】在0≤x≤2πy1=2e-0.5x和y2=cos(4πx) >> x=0:pi/100:2*pi; y1=2*exp(-0.5*x); y2=cos(4*pi*x); plot(x,y1,x,y2),title('x from 0 to 2{\pi}'); %加图形标题。 xlabel('Variable X'); ylabel('Variable Y'); % 加X轴,Y轴说明。 text(0.8,1.5,'曲线y1=2e^(-0.5*x)'); %在指定位置添加图形说明。 text(2.5,1.1,'曲线y2=cos(4{\pi}x)');

legend('y1','y2') %加图例。 三.练习题 1、编写程序绘制如下图形(时间间隔自己设定) 024 6810-1-0.8 -0.6 -0.4 -0.2 00.20.40.6 0.8 1 sin(t) cos(t)?y?òoíóà?ò?ú?? ê±??t ?y?ò? ¢óà? ò ?y?òóà?ò 图中曲线标注:sin(t)标注在(1.7*pi,-0.3),cos(t)标注在 (1.6*pi,0.8) 3、使用subplot 指令在不同区域画出下列曲线y=sinAx;y=cosAx;y=Ae x ,y=x^2。x 的取值范围是]15,0[,A 为自己的学号。

第五章 实验

5 综合型实验项目T-SQL编程 匹配课程代码及名称:070596,数据库管理系统 适用专业及本项目实验学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金融信息),6学时 一、实验目的及要求 (1)掌握变量的分类及其使用; (2)掌握各种运算符的使用; (3)掌握各种控制语句的使用; (4)掌握系统函数及其用户自定义函数的使用。 二、实验内容 在已建好的YGGL数据库中,进行变量、运算符、流程控制语句、函数的设计与使用。提交程序源代码(电子版,1周内)和实验报告(纸制、1周内)。 三、实验条件及设备要求 已安装SQL Server 2008数据库管理系统的实验机。 四、实验相关知识点 数据库数据类型、程序设计语言。 五、实验实施步骤 (一)变量的使用 1、对于YGGL中的数据表结构,创建一个名为female的用户变量,并在select 语句中使用该局部变量查找表中所有女员工的编号、姓名。 Declare @female bit Set @female=0 Select EmployeeID,Name from Employees where Sex=@female 2、定义一个变量,用于获取号码为102201的员工的电话号码。

Declare@PhoneNumber char(12) set@PhoneNumber=(select PhoneNumber from Employees where EmployeeID='102201') select@PhoneNumber 3、定义一个变量,用于描述YGGL数据库的Salary表中000001号员工的实际收入,然后查询该变量。 Declare@RealIncome float set@RealIncome=(select Income-Outcome from Salary where EmployeeID='000001') select@RealIncome (二)运算符的使用 1、使用算数运算符“-”查询员工的实际收入。 select InCome-OutCome from Salary 2、使用比较运算符“>”查询Emloyees表中工作时间大于5年的员工信息。 select*from Employees where WorkYear>5

面包制作实验报告

第五章面包的制作 1、实验原理: 面包是以小麦粉为主要原料,加以酵母、水、蔗糖、食盐、鸡蛋、食品添加剂 等辅料,经过面团的调制、发酵、醒发、整形、烘烤等工序加工而成。面团在一定的 温度下经发酵,面团中的酵母利用糖和含氮化合物迅速繁殖,同时产生大量二氧化碳, 使面团体积增大,结构酥松,多孔且质地柔软。 2、实验目的: 2.1通过亲手实践,增加对面包生产过程的了解,熟悉产品的基本生产步骤、关键点 及注意事项。 2.2加强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能力,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并增强动手能力。 2.3通过实践实习与认识实习的对比,对手工生产及工厂生产的不同之处有一定的认 识并引发思考。 2.4通过查找相关文献、标准,熟悉查找文献的具体步骤,并由此思考面包生产的关 键控制点。 3、实验材料及设备 3.1实验材料:高筋粉、黄油、砂糖、盐、香草香精、面粉改良剂、水、纯牛奶、干酵母等 3.2主要工具:菜刀、不锈钢盆、烤盘、台秤、烧杯等 3.3主要设备:电热食品烘炉、高速强力食品搅拌机、多功能面包醒发箱 4、试验方法 4.1配方:高筋粉1kg、黄油100g、砂糖180g、盐16g、香草香精4g、面粉改良剂4g、 水100g、纯牛奶400g、干酵母20g 4.2工艺流程 面团调制→面团发酵→面团分割及静置→烘烤 4.3操作要点 4.3.1面团调制:高筋粉、黄油、砂糖、盐、香草香精、面粉改良剂及纯牛奶在多用

搅拌机中低速搅拌,酵母与余下的水混合后加入,低速搅拌15-20min后中速0.5-1min

4.3.2面团发酵:调制好的面团在28℃,湿度50%条件下发酵; 4.3.3面团的分割及静置:发酵后的面团,按每块60g分割,压成长条,折叠后由外侧拉起2/3滚圆,接缝朝下,静置50-60min; 4.3.4烘烤:成型发酵后,均匀涂上2g蛋液,上火210℃,下火190℃。时间约为8-10min。 5、质量安全控制的注意事项: 5.1和面搅拌的时间不宜超过20min 5.2酵母应先用凉水溶解,激活后再加入已被搅拌机中和匀的面团中 5.3注意控制发酵温度在28-30℃之间,若温度过高易滋生杂菌,且蛋白易被破坏。因发酵箱内湿度较大,发酵时应在烤盘上罩一层保鲜膜,以防面团被弄湿。 5.4面团分割滚圆时不能太过用力,不要将面团中的空气压出。 5.5面团分割时应在操作板上涂一层油,将面团滚圆后放入烤盘之前也应在烤盘上涂一层油,避免面团粘于其上。 5.6从醒发室取盘烘焙师,必须轻拿轻放,不得震动和冲击,防止面团跑气和塌陷,且刷图鸡蛋的应迅速,防止面团预冷收缩。 5.7面包放入烤箱后,先开底火,5分钟后再开上火,注意控制烘烤时间,避免烤糊。 6、产品质量标准(品质评价) 6.1感官指标: 6.1.1形态:完整,无缺损、龟裂、凹坑,表面光洁,无白粉和斑点。 6.1.2色泽:表面呈金黄色和淡棕色,均匀一致,无烤焦、发白现象。 6.1.3气味:应具有烘烤和发酵后的面包香味,并具有经调配的芳香风味,无异味。 6.1.4口感:松软适口,不粘,不牙碜,无异味,无未融化的糖、盐粗粒。 6.1.5组织:细腻,有弹性;切面气孔大小均匀,纹理均匀清晰,呈海绵状,无明显大孔洞和局部过硬;切片后不断裂,并无明显掉渣。

实验报告

软件工程实验报告 题目:作业提交系统 专业:09计算机系统维护 小组成员:姜曾根、唐冬、杨熠康 完成日期:2011-3-30 摘要 作业提交系统2.0是基于b/s结构,在IIS平台上使用ASP与Microsoft SQL 2000开发的,主要目的是解决学校机房管理上机作业的问题。因为传统的对学生作业管理是在服务器上建立一个FTP服务器,然后对学生用户设置一个专门的帐号,只允许对作业进行上传,然后学生将作业上传到服务器里对应的班级文件夹下面,传统方式无法解决的问题有:不能防止学生乱上传作业,不能防止学生找错班级文件夹,不能对作业进行限制如大小,类型,上传时间等,教师布置作业要通过黑板写字,教师打分之后只能记在本子上,不能通过局域网发布出来让学生看,教师下载作业必须到服务器上拷贝。而这套系统正是出于这个目的,为了解决上面的问题而设计的。系统对于复杂的问题都采用程序的方式解决了。系统分了管理员、教师、学生用户,管理员须要的操作只是添加专业,添加班级,添加管理员或教师用户都是通过网页的形式展示出来。而教师无须向以前那样,只需要发布作业,对作业的要求进行限制,不必去服务器上建文件夹来存放你的作业,并且程序自动创建目录。下载作业也

只须要点一下就会将作业全部打包下载回来,在局域网内的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进行各种操作。学生则再也不会将作业上传错,上传到别的班级中,也不允许上传非法的文件,对一次未上传完成的作业也可以先上传后下节课再下载回来接着做。系统用程序的方式解决了那些非常复杂的操作,比如对文件夹的创建等,所有的角色只需要简单的几步操作就可以完成,非常简单实用。 第一章绪论 1.1 问题定义 解决传统的FTP服务器不能够满足作业上传的要求下: 1.教师发布作业必须到服务器上建立文件夹 2.教师发布作业由在黑板上写的形式改为在网页上写再发布 3.教师不能对作业进行限制如大小,类型,过期时间 4.教师下载作业的必须到服务器去下载改为在局域网内任何一台计算机都可以下载5.教师无法发布成绩改为通过网页发布成绩 6.学生一次未完成的作业可以先上传再下载,完成之后再上传。 7.学生上传作业只须点一个按钮,无须选择要上传的目录 1.2 小组成员分工 在系统的四人开发小组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模块,分工协作,具体有模块设计、代码实现、软件测试、编写文档,各分担一项。 第二章开发环境 2.1 Visual Studio 2005概述 Visual Studio.2008是.NET平台下最为强大的开发工具,无论是软件服务商,还是企业应用程序的部署与发布,Visual https://www.doczj.com/doc/ba5651905.html,都可以提供近乎完美的解决方案。

C++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1、定义一个圆类(Circle),属性为半径(radius)、圆周长和面积,操作为输入半径并计算周长、面积,输出半径、周长和面积。 #include<> const double PI=; class Circle{ double radius,length,area; public: Circle(double r=0){ setr(r); length=2*PI*radius; area=PI*radius*radius; } void print(){ cout<<"radius="<

C语言实验报告第五章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_____ C语言程序设计_____ 实验项目___数组(1)___ 实验仪器______计算机___________ 系别_____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_______ 专业______通信_________ 班级/学号____ 学生姓名______ ___ 实验日期____2013年06月19日___ 成绩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李文杰_________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维数组的定义及初始化。 2、掌握一维数组元素的引用及其应用。 3、掌握一维数组的常见算法:遍历,查找算法(顺序,折半), 排序算法,插入算法,删除算法。 二、实验内容 1.描述 津津上初中了。妈妈认为津津应该更加用功学习,所以津津除了上学之外,还要参加妈妈为她报名的各科复习班。另外每周妈妈还会送她去学习朗诵、舞蹈和钢琴。但是津津如果一天上课超过八个小时就会不高兴,而且,上得越久就会越不高兴。假设津津不会因为其它事不高兴,并且她的不高兴不会持续到第二天。请你帮忙检查一下津津下周的日程安排,看看下周她会不会不高兴。如果会的话,哪天最不高兴。 输入 输入数据有多组,第一行包含一个整数T,表示有T组数据。 每组输入包括七行数据,分别表示周一到周日的日程安排。每行包括两个小于10的非负整数,用空格隔开,分别表示津津在学校上课的时间和妈妈安排她上课的时间。 输出 输出包括一行,这一行只包含一个数字。如果不会不高兴则输出0,如果会则输出最不高兴的是周几(用1,2,3,4,5,6,7分别表示周一,周二,周三,周四,周五,周六,周日)。如果有两天或两天以上不高兴的程度相当,则输出时间最靠前的—天。 样例输入 1 5 3 6 2

准实验研究设计方法

准实验研究设计方法 从研究设计的思想和要求来推论,可以认为准实验设计是一种降低了控制标准的类似真实验的研究方法,因此准实验研究设计的方法在许多方面与真实验有相同之处,常用的准实验设计方法有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不相等区组后测准实验设计、单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多组前测后测时间系列准实验设计、修补法准实验设计等五种。 (一)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 这种准实验设计方法通常应用的情况是:需要安排两组被试作为实验组和控制组进行研究,但又不能按照随机化原则重新选择被试样本和分配被试。这是一种典型的准实验设计方法,用于针对不同被试组在一开始就不相等时,进行实验组和控制组后测结果的比较,实验程序安排如表7-6所示: 表7-6 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测后测准实验设计程序 不相等实验组控制组前后测准实验设计在进行过程中要注意两个问题。

⑴进行前测是用于检验在实验要考证的问题上实验组和控制组原有的近似程度,而不考虑其它因素。只有当两个组在考证问题上原有水平相接近时,才能进行该种准实验研究。 ⑵对结果进行分析时,要对R3和R4之间的差异进行统计检验,而非简单比较平均分、方差等,通过检验确定进行实验后两个组之间是否存在差异,差异程度如何。 [例6-1] 某一课题要研究利用多媒体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后学生的学习效果,应用准实验方法进行研究,设计方案如下: 第一步:选取实验对象。 为保证正常教学的进行,在某个年级中选择两个现成的整班参加实验。 为了保证参加研究的两个班物理学习的原始水平相似,对该年级所有的班进行前测以检测起始水平,从中选出两个水平接近的整班参加研究,保证选出的两个班在物理学习上总体水平相同或相近。然后从中随机确定一个班作为实验组,接受多媒体计算机辅助物理教学;同时另一个班作为控制组按照原有教学计划和教学方式进行学习。 第二步:经过同一进度的教学活动后,同时对两个班级的物理课学习成绩进行考核,考核的结果进行后测。 第三步:将两个班的后测成绩分别减去各自的前测成绩,并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对这两个差值的差别显著性进行统计检验,最后判断实验组和控制组在进行实验前后是否有明显的差异,从而得出结论。 在这种准实验设计方法中,实验的情况通常可用图7-4表示:

第二次实验报告模板

实验报告二 (四学时) 第一部分:选择结构程序设计 【实验1—基础题】 要求:从键盘上输入x的值,按下式计算y的值。 并把实验结果抓图到相应位置 目的:掌握选择结构if语句的使用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2-基础题】 要求:编写一个程序,要求用户输入24小时制的时间,然后显示12小时制的格式,并把实验结果抓图到相应位置 例如: 输入二十四小时制时间:21:11 对应十二小时制时间为:9:11 PM 或 输入二十四小时制时间:9:11 对应十二小时制时间为:9:11 AM 目的:掌握选择结构if语句的使用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3—基础题】 要求:编写计算器程序,要求如下: ①从屏幕获取两个变量的值和一个算术运算符(+、-、*、/、%),对这两个变量进行相应的算术运算,输出计算结果,对于其他运算符给出错误信息。 ②用switch语句实现 目的:掌握选择结构switch语句的使用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4—延伸训练】 要求:完成P211第五章实验,实现身高预测程序的编写 每个父母都关心孩子成人后的身高,据有关生理卫生知识与数理分析表明,影响小孩成人后身高的因素包括遗传,饮食习惯和体育锻炼等。小孩成人后的身高与其父母的身高和自身的性别密切相关。 设faHeight为父亲的身高,moHeight为母亲的身高,身高预测公式为: 男性成人时身高=(faHeight+moHeight)*0.54cm 女性成人时身高=(faHeight*0.923+moHeight)/2cm 此外,如果喜爱体育锻炼,那么身高可增加2%;如果有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那么身高可增加1.5%

编程从键盘输入用户性别、父母身高、是否喜爱体育锻炼、是否有良好的饮食习惯等条件,利用给定公式和身高预测方法对身高欧锦行预测。 完成程序编写,并在相应位置抓图显示实验结果 目的:熟悉if语句,关系运算符和逻辑运算符以及不同类型数据类型的输入和输出方法。 实验结果: 【实验5-延伸训练(选做)】 根据数学知识,运用编程的方法,实现一元二次方程的解的计算的解 若判别式,否则方程无实根 实验结果: 【实验小结】 通过这些试题能够较好的编写一些实际中的问题,能够理解并简单运用,不足之处还有很多,例如编写不熟练,每次编写耗费很多时间,有些函数名称还没有记住需要翻书查找

实验心理学-4准实验设计与真实验设计

§4-2 准实验设计 一、单组准实验设计 单组准实验设计优点缺点数据处理 时间序列设计O1 O2 O3 O4 X O5 O6 O7 O8 1、可较好控制成熟对内部效度 的影响 2、可控制测验因素的干扰 3、多次测验一系列结果可降低 只作一次测验出现的有偏向 性样本成绩的功率 4、有可能控制统计回归的因素 5、不必设置控制组 1、没控制组→不能控制与实验处理同时发 生的偶发事件的影响,不能排除与自变量 同时出现的附加变量的影响 2、测验与处理X的交互作用作为影响实验 外部效度的因素,在该设计中不易受到充 分控制 3、多次实施前测→往往会降低或增加被试 对实验处理的敏感性,从而在被试身上产 生作用而影响被试在实验处理后的成绩 第一步:从测量数据的总体上对处理X的效 应进行检验 第二步:检验实验处理X前的回归直线与实 验处理X后的回归直线是否有显著差异,主 要包括: 1、剩余标准差 2、截距 3、斜率 相等时间样本设计 X1O1 X0O3 X1O3 X0O4 1、在控制影响内部效度的因素 方面是完全有效的 2、较好的控制历史作用的影响 因为在多次分开的实验背景 中都出现了处理X,在这些实验 背景条件下出现众多一致的无关 事件于处理X共同影响实验结果 的可能性极小 外部效度受到影响 1、测验、实验安排的反作用 2、选择偏差与实验变量的交互作用 3、重复的实验处理的干扰→练习效应or疲 劳效应 循环1 循环2 X1 O1 O3 X0 O2 O4 1、可对两种实验条件进行比较,以确定实 验处理X1与实施控制条件X0的不同效 应 2、可进行简单效应的比较,比较在实验处 理X1条件下的顺序效应,以及在控制 X0条件下的顺序效应,以确定时间效应 3、可以通过对实施变量与实施顺序之间交 互作用的分析来考察在时间序列中不同 处理效果的不同变化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报告 (5)

管理信息系统实验 报告 指导教师:舒良友 班级:市场0802班 组长:谢元峰310810070226 小组成员:魏琼310810070210 栗娜310810070206 张成310810070228 王江涛310810070223 完成时间:2010年12月24日

目录 第一章概述 (3) 1.1 开发背景 (3) 第二章系统可行性研究 (3) 2.1 技术可行性研究 (3) 2.2 经济的可行性 (3) 2.3 人员及操作的可行性 (4) 第三章系统需求分析 (4) 3.1 现行系统的功能结构 (4) 3.1.1 组织结构 (5) 3.1.2 管理职能分析 (5) 3.2 业务流程分析 (6) 3.3 现行系统数据流程分析 (7) 3.3.1 数据流程分析 (7) 3.4 企业库存管理系统的特点 (8) 第四章新系统的逻辑方案设计 (9) 4.1 新系统的功能结构设计 (9) 4.2新系统信息处理流程设计 (10) 4.1.1 新系统逻辑模型的提出 (10) 4.3 建立数据字典 (11) 4.3.1 数据流字典 (11) 4.3.2 数据存储字典 (13) 4.3.3 处理描述 (14) 第五章系统数据库设计 (15) 5.1 数据库设计概述 (15) 5.2数据库概念结构设计模型 (15) 5.2.1 库存管理数据库E-R模型 (15) 5.3 逻辑结构设计 (16) 5.4 物理结构设计 (16) 5.5 输入输出设计 (19) 5.5.1 输出设计 (19) 5.5.2 输入设计 (19) 第六章程序和系统调试 (20) 6.1 系统调试概述 (20) 6.2 系统实施 (20) 总结 (21)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 第5章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应用时间序列分析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第五章非平稳序列的随机分析 一、上机练习 通过第4章我们学习了非平稳序列的确定性因素分解方法,但随着研究方法的深入和研究领域的拓宽,我们发现确定性因素分解方法不能很充分的提取确定性信息以及无法提供明确有效的方法判断各因素之间确切的作用关系。第5章所介绍的随机性分析方法弥补了确定性因素分解方法的不足,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丰富、更加精确的时序分析工具。 5.8.1 拟合ARIMA模型 【程序】 data example5_1; input x@@; difx=dif(x); t=_n_; cards; 1.05 -0.84 -1.42 0.20 2.81 6.72 5.40 4.38 5.52 4.46 2.89 -0.43 -4.86 -8.54 -11.54 -1 6.22 -19.41 -21.61 -22.51 -23.51 -24.49 -25.54 -24.06 -23.44 -23.41 -24.17 -21.58 -19.00 -14.14 -12.69 -9.48 -10.29 -9.88 -8.33 -4.67 -2.97 -2.91 -1.86 -1.91 -0.80 ; proc gplot; plot x*t difx*t; symbol v=star c=black i=join; proc arima; identify var=x(1); estimate p=1; estimate p=1 noint; forecast lead=5id=t out=out; proc gplot data=out; plot x*t=1 forecast*t=2 l95*t=3 u95*t=3/overlay; symbol1c=black i=none v=star; symbol2c=red i=join v=none; symbol3c=green I=join v=none;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