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旅游研究现状及前景
- 格式:docx
- 大小:43.65 KB
- 文档页数:7
低碳旅游研究现状及前景
当全球变暖、环境污染、能源危机成为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词汇时,
节能减排、低碳经济逐渐上升为全球性问题并登上国际政治舞台。在
这样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作为负责任国家毅然做出到2020年单位国内
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至45%的承诺。作为届时增
加值占GDP6%、成为国民经济战略性支柱产业①的旅游业注定应承担起必要的减排责任。分析其主要因素有三个:第一,旅游业本身是低碳产业,在应对气候变化、节能减排中有着先天优势。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2008年旅游发展中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仅占人类活动所有二氧化碳排放量的4.9%。②第二,森林、湿地、海洋既是推行碳汇机制的主要载体,又是旅游业中重要的自然旅游资源,可见旅游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与碳汇体的开发保护是相辅相成的。第三,旅游业是窗口行业,有助于推动
低碳教育、传播低碳理念,并向世界有效展示我国在低碳行动的努力和成效。1
尽管旅游业被誉为低碳产业,但对气候变化和能源耗费仍有一定的影响,其中占旅游业碳排量绝大多数的交通和住宿业,在节能减排上具有
较大的空间。据世界旅游组织预测,我国到2020年将成为世界最大的
旅游目的地国家和世界第四大客源国,若仍按照传统的生态旅游方式运作,必将产生较多弊端。而低碳旅游比生态旅游具有更为丰富而明确的内涵,是旅游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
一、国外低碳旅游理论研究
上世纪90年代后期,伴随着能源危机、环境污染、生态旅游等时代主题,国外低碳旅游理论研究逐渐兴起。
1.碳排量计算。国外相关低碳旅游的研究主要集中于碳排量的计算,
涉及包括国际/国内旅行航空、游艇、旅游食品生产与销售、住宿业、休闲活动以及旅游者个人碳足迹等旅游相关领域。
AndreasSchafera&DavidG.Victor(1999)设计了用于计算国内和国际旅行交通碳排量模型,并计算出各类旅行交通工具的碳排放量,认为在工
业化地区,飞机和高铁已成为出行的主要方式,自驾车旅行将在2050年呈下降趋势,若没有任何政策干扰,到2020年,旅行交通的碳排放量将止涨回稳;但在发展中国家,自驾车旅行仍持续上升,届时将成为所有旅行交通工具中最主要的二氧化碳排放源。2当然,就目前而言,占碳排量最大的仍属航空业。IngaJ.Smith&CraigJ.Rod-ger(2009)精确地计算出2005年以新西兰为旅行目的地及以新西兰为旅游客源地的国际航空碳排量,并指出,目前新西兰国内任何一个碳中和策略都无法达到预期目的,因此,国际组织依旧面临着碳汇的巨大挑战。3除飞机外,游艇也成为新西兰的重要旅行交通工具,OliverJ.A.Howit,tVin-
centG.N.Revo,lIngaJ.Smith&CraigJ.Rodger(2010)运用基于行为的自下而上测量模型来计算游艇往返新西兰的碳排放总量,研究还发现当对碳定价影响进行分析时,国际游艇旅行需求量相对于国际航空旅行需求量会有更为明显的下降趋势。4某些食品比其他产品会制造出更多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因此,在旅游相关领域控制其使用量将对气候变迁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
StefanGssling,BrianGarrod,CarloAal,lJohnHille&PaulPeeters认为对旅游业中的食品进行管理可以减少旅游业的碳足迹。5
如果说以上学者是对旅游业单个领域碳排放量的研究,那么以下学者则综合考虑了旅游者完成一次旅行所涉及的各个方面。SusanneBecken&MurrayPatterson(2006)综合考虑了交通、住宿以及旅游者的休闲活动这三大领域,分别应用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模型来测算新西兰国内旅游者和入境旅游者的碳排放总量,并比较了两个模型的优缺点,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借鉴意义。6而Nae-WenKuo&Pei-HunChen(2009)则运用生命循环理论,计算出每位旅游者每次赴台湾澎湖列岛旅游所排放的各类杂物,研究发现,飞机是所有旅游交通中能源耗费和碳排量最大的,因此政府应想办法提升游客在澎湖列岛的逗留时间、减少其往来澎湖列岛的次数以降低每人次旅游碳排量。7
2.其他相关研究。国外其他相关低碳旅游的研究还包括碳补偿策略的探讨、国际性政策对旅游业碳排放量的影响等内容。
SusanneBecken(2004)通过问卷调查分别采访了旅游者和旅游业专家对旅游业碳排量的看法以及相对应的碳补偿措施,调查显示,大约近一半的旅游者认为气候变化与旅游相关,而愿意植树的居然有48%,当然他们认为植树的利处有很多,并不仅仅是碳吸收这一项功能。而旅游业专家们认为气候的改变会对旅游业造成潜在的威胁,但不同意旅游业的石化能源消费以及随之而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是造成气候变化的主要原因这一说法。8征收碳税常常被认为是降低碳排量的有效方法,但RichardS.J.Tol(2007)的研究却得出碳税对于旅行行为的影响很小,他认为一旦征收碳税,远程旅游目的地和跨大洲旅游目的的游客量会大幅度减少,但其他中程旅游目的地人数则会增加。“欧美航空开放协
议”(EU-USOpenSkiesAgreement)已于2008年3月正式实施。KarenMayor,RichardS.J.Tol(2008)调查从美国到欧洲的旅游人数变化以及相对应的二氧化碳排量变化,发现从美国到欧洲的航空乘客人数会随着机票价格的大幅下降而出现大于1%~14%的增加,但这种增加并不会引起碳排放总量的增加,因为到除欧洲外的其他目的地的人数会相对应大幅下降。9StefanGssling,JohnBroderick,PaulUp-ham,Jean-PaulCeron,GhislainDubois(2007)探讨了相关组织提出的用于补偿温室气体排放的碳补偿/碳抵消策略,认为这些策略在计算碳排放量、补偿措施、价格水平、公司结构以及评估过程等方面有着明显的不同,并进而研究了这些碳补偿策略的有效性和可信性。
二、国内低碳旅游理论研究
国内的相关研究大多数聚焦于概念解析、实现路径、低碳城市/低碳景区建设等定性研究层面。受国外研究影响,近年来,相关碳排量的定量研究也与日俱增。
1.低碳旅游概念解析。低碳旅游缘起于后工业时代,尚属于一个全新的概念。刘啸(2009)认为低碳旅游是借用低碳经济的理念,在旅游过程中通过食住行游购娱的每一个环节来体现节约能源、降低污染的理念,以行动来诠释和谐社会、节约社会和文明社会的建设目标。11该概念认为旅游六要素应相辅相成,共同致力于节能减排,以实现低能耗、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