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核心素养的对数函数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75.00 KB
- 文档页数:6
《对数函数》
----基于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关于教育理论,我自己在大学学过一些教育理论,我在这里想结合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对《对数函数》这一节教学实录进行分析。下面包含了这六个方面的内容: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
1学情分析
刚从初中升入高一的学生,仍保留着初中生许多学习特点,能力发展正处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转折阶段,但更注重形象思维。大多数学生处于既喜欢学习数学,又害怕学习数学的矛盾心理状态之中。最根本的心理障碍是解数学题有困难,他们感到听教师讲例题有劲,自己做题目苦恼!所以只依赖老师讲,不肯自觉做;对于学习方法,明知要着重理解,但还是习惯于独立地记忆,所以不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2教材分析
对数函数是高中引进的第二个初等函数,是本章的重点内容。学生在前面的函数性质、指数函数学习的基础上,用研究指数函数的方法,进一步研究和学习对数函数的概念、图象和性质以及初步应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完善初等函数的认识的系统性,加深对函数的思想方法的理解。由于以对数为基础的对数函数概念十分抽象,它是高中阶段学生最不易掌握的函数类型,同时初中函数教学要求降低,初中生运算能力有所下降,这双重问题增加了对数函数教学的难度。在教
学过程中,虽然学生的认知水平有限,但只要让学生体验对数函数来源于实践,通过教师课件的演示,通过数形结合,让学生感受y=x
log
a (a>0且a≠0)a取不同的值时反映出不同的函数图象,让学生观察、小组讨论、发现、归纳出图象的共同特征、函数图象的规律,进而探究学习对数函数的性质。
3 教学目标:(1)理解对数函数的概念,能正确画出对数函数的图象,知道对数函数的常用性质。
(2)能运用对数函数的性质比较两个对数式值的大小。
(3)通过对数函数图象及性质的探究,渗透化归、分类讨论以及数形结合的思想。
4教学重点和难点:理解对数函数的定义,掌握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是本课的重点。难点是底数a对图象的影响及对数函数性质的灵活运用。
5教学过程
·复习回顾
我们已经学习了指数和对数这两种运算,请同学们回顾指数幂运算和对数运算的定义,并说出这两种运算的本质区别。(学生思考并交流)
·问题情境
引用细胞分裂和放射性物质的例子,师生交流,共同归纳总结,老师板书对数函数的定义。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例引入,有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热情,提高
学生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的能力。通过从实际问题抽象出对数函数的一般形式,让学生感受从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方法,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合作探究
根据指数函数y=x a 与对数函数y=x a log (a>0且a ≠0)的定义域、值域之间的关系写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及值域。
设计意图:通过旧知引入新知,有助于学生
同化新知识。
·新知运用
例1根据对数函数定义填空:
1)函数y = log 5.0( 4-x)的定义域是( )
2)函数x a -5
log y =定义域是( ) (其中a>0且a ≠0) 设计意图:本例主要考查对数函数定义中底数和定义域的限制,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所以把教材中的解答题改为填空题(对教材例题的加工),使教学过程更紧凑。
·实验探究
教师给出两组函数:(1)x 2y =和x y 2log =;(2)x
y ⎪⎭⎫ ⎝⎛=21和x y 21log =让学生画出它们的图象,观察、探究这两组图象之间的关系。学生可相互讨论、交流自己的结论。
教师利用PPT 演示上述两组图象的形成过程,揭示它们之间的关系,再引导学生得出对数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定点、单调性等基本性质(逐渐形成下表,明确底数a 是确定对数函数的要素)。
┌─┬───────────┬──────────┐
││y=log x
a (a>1) │Y=log x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