静电纺丝工艺参数对丝素_壳聚糖纳米纤维的形貌及直径的影响
- 格式:pdf
- 大小:157.30 KB
- 文档页数:4
静电纺丝评价标准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通过高电压静电场将高分子流体加工成纤维的方法。
它具有快速、高效、省时、易操作的特点,广泛应用于纺织、医疗、生物材料等领域。
由于静电纺丝技术的复杂性,评价其性能的标准也相对复杂。
本文将介绍静电纺丝技术的评价标准,希望能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人员和工程师提供一些帮助。
一、纤维质量评价标准1. 纤维直径纤维的直径是评价静电纺丝产品质量的一个重要指标。
通常情况下,纤维直径越细,产品的性能越好。
通过测量纤维直径的分布情况,可以评估产品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3. 纤维形态纤维的形态包括直线度、曲率等。
直线度越好的纤维产品,其使用性能和品质也就越好。
测量纤维的形态参数可以评估产品的加工性能和使用寿命。
4. 纤维结构纤维的结构包括表面形貌、孔隙率、结晶度等。
这些参数直接影响产品的力学性能、透气性和吸湿性等性能。
评估静电纺丝产品的结构特征是评价其质量的重要依据。
二、工艺参数评价标准1. 电场强度静电纺丝技术是通过高电压静电场将高分子流体加工成纤维的方法,因此电场强度是影响产品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
合适的电场强度可以提高纤维的质量和产量,同时避免产品出现缺陷。
2. 喷丝速度喷丝速度是指高分子流体从喷嘴中喷出的速度。
过高或过低的喷丝速度都会影响纤维的形态和质量。
通过调节喷丝速度,可以获得理想的纤维产品。
3. 收集器距离收集器的距离是指纺丝喷嘴与纤维收集器之间的距离。
调节收集器的距离可以改变纤维的拉伸程度和排列密度,从而影响产品的性能和外观。
4. 加热温度加热温度是指高分子流体在静电场中受热之后的温度。
合适的加热温度可以使得高分子流体更容易被拉伸成纤维,并且有助于改善纤维的结晶度和强度。
三、应用性能评价标准1. 机械性能静电纺丝产品的机械性能包括拉伸强度、弹性模量等参数。
通过测量这些参数,可以评估产品的耐磨性、拉伸性和抗拉断性等性能。
2. 吸湿性能吸湿性能是一种评价纤维产品适用性的重要性能之一。
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综述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利用高电压将高聚物溶液或熔体喷射到地面或异极上,使高分子物质在电场作用下形成纤维的工艺方法。
这种技术可以制备直径几百纳米的纤维,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纺织、过滤、医药、环保等领域。
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包括原料性质、纺丝工艺参数、环境因素等,这些因素对纤维的形貌、尺寸和性能都有显著影响。
本文将对静电纺丝技术的影响因素及应用研究进行综述,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一、影响因素1. 原料性质原料的性质对静电纺丝的纤维形貌和性能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溶液浓度、表面张力、导电性等因素都会影响纤维的形态和尺寸。
溶液浓度过高会使得纤维变粗,而表面张力过大则会导致纤维断裂。
在静电纺丝工艺中,需要对原料进行适当的处理和选择,以满足所需的纤维性能要求。
2. 纺丝工艺参数静电纺丝的工艺参数包括电压、流量、喷射距离等,这些参数会直接影响纤维的形貌和尺寸。
一般来说,电压越高,纤维的直径越小,喷射距离越远则会使纤维变粗。
在静电纺丝过程中,需要对工艺参数进行合理调节,以获得所需的纤维形态和尺寸。
3. 环境因素静电纺丝的环境因素对纤维的形态和性能也有一定影响。
温度和湿度会影响纤维的拉伸性能和断裂强度。
在制备纳米纤维时,一般需要在相对较干燥的环境中进行,以减少纤维的断裂和变形。
二、应用研究1. 纺织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直径几百纳米的纤维,因此在纺织领域有广泛应用。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纳米纤维布料,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和过滤性能,可以用于防护服、口罩等领域。
2. 医药应用3. 环保应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高效过滤材料,具有较好的分离效果和稳定性,可用于环境污染物的捕捉和分离。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纳米纤维滤膜,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率,可用于废水处理、空气净化等领域。
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静电纺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中,需要重点关注原料性质、工艺参数和环境因素对纤维的影响,以提高纤维的形态和性能。
过程参数对PVP静电纺纳米纤维直径和形貌的影响
潘甜;李新德
【期刊名称】《科学技术创新》
【年(卷),期】2024()10
【摘要】采用静电纺丝法制备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纳米纤维,研究了纺丝过程参数(溶液浓度、纺丝电压、纤维接收距离)对纤维直径和形貌的影响。
实验发现,在室温,相对湿度低于50%的情况下,当溶液浓度为6-10 wt%,纺丝电压为13.5~20 kV,针头内径为0.51 mm,溶液注射速度为0.7 mL/h,纤维接收距离为8~15 cm时,可制备出连续无珠粒的PVP纤维,直径在几百纳米至几微米之间。
纤维的平均直径随着溶液浓度的增加而增大,随着纺丝电压的增加而减小,随着纤维接收距离的增加先减小后增大。
【总页数】4页(P28-31)
【作者】潘甜;李新德
【作者单位】兰州工业学院机电工程学院;武威市科技馆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Q340
【相关文献】
1.工艺参数对喷气式静电纺的产量和纳米纤维形貌的影响
2.静电纺工艺参数对聚乳酸-茶多酚复合纳米纤维直径和形貌的影响
3.静电纺丝工艺参数对SS/PEO纳米纤
维形貌及直径的影响4.静电纺工艺参数对SEBS纤维形貌和直径的影响5.静电纺主要参数对PLA/姜黄素超细纤维形貌及直径的影响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摘要纳米纤维是一种新型的纤维材料,其优异的性能,潜在的用途引起了各个领域的重视。
静电纺丝作为一种生产纳米纤维的方法,有着简单,低成本,纤维形貌可控等特点。
本文将对纳米纤维与静电纺丝的发展历史,通过控制纳米纺丝工艺参数制造形貌可控的纤维进行阐述,并对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进行展望。
关键词:静电纺丝,纳米纤维,形貌,工艺参数1 绪论1.1 纳米纤维简介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对微观世界的探索。
光学显微镜的发明使我们可以观察次微米级的物质特征;1906年,英国物理学家汤姆逊发现电子,并提出原子的枣糕模型;1919年,卢瑟福用α粒子轰击氮核,第一次实现了原子核的人工转变,并发现了质子。
预言原子核内还有另一种粒子,被其学生查德威克于1932年在α粒子轰击铍核时发现,由此人们认识到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1933年,德国人发明第一台电子显微镜,人类开始可以对纳米级微观世界进行直接的观察。
纳米技术由此孕育而生。
纳米技术是一门前沿交叉学科,其涉及物理,化学,生物等各个学科,在纳米尺度上研究物质的结构性能与制备。
有人预言,纳米技术将成为21世纪的主导,将带来一大批产业革命,其意义不亚于近现代的三次工业革命[1]。
通常人们将长度比直径大千倍以上且具有一定柔韧性和强力的纤细物质统称为纤维。
纤维广泛存在于我们生活的各个角落,例如我们穿的衣物。
最初的纤维主要来源于自然界,例如棉,麻等植物纤维以及动物毛发等动物纤维。
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逐渐掌握了合成纤维的制备技术。
合成纤维的化学组成和天然纤维完全不同,是从一些本身并不含有纤维素或蛋白质的物质如石油、煤、天然气、石灰石或农副产品,用化学合成与机械加工的方法制成纤维。
如聚酯纤维(涤纶)、聚酰胺纤维(锦纶或尼龙)、聚乙烯醇纤维(维纶)、聚丙烯腈纤维(腈纶)、聚丙烯纤维(丙纶)、聚氯乙烯纤维(氯纶)等。
由于日常生产生活对纤维的性能要求越来越高,纤维的制造技术就成了纺织和化工工业关注的重点[2]。
pla溶液静电纺丝参数 200 nm 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利用静电场使溶液中的高分子物质纤维化的方法。
利用静电纺丝技术可以制备纳米纤维,这些纳米纤维具有较大比表面积和高比表面积,可以应用于过滤、分离、医用材料、纳米复合材料等领域。
在静电纺丝过程中,控制好溶液的参数对纳米纤维的质量和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本文将着重探讨溶液的静电纺丝参数对200 nm纳米纤维的影响,并进行深入分析。
首先,静电纺丝溶液的浓度对纳米纤维的形貌和尺寸具有重要影响。
一般来说,溶液的浓度越高,静电纺丝得到的纤维直径越大。
在200 nm的纤维制备中,我们需要控制好溶液的浓度,通常选取0.5-10%的聚合物溶液作为静电纺丝溶液。
在进行实验时,可以通过调整聚合物溶液的浓度来获得所需直径的纳米纤维。
其次,溶液的电导率也是影响静电纺丝参数的重要因素。
一般来说,溶液的电导率越高,静电纺丝时所受到的静电力越大,从而制备得到的纤维尺寸也越大。
但是,在电导率过高时,会出现纳米纤维直径增大、断裂等问题。
对于200 nm纳米纤维的制备,我们需要合理选择溶剂和聚合物类型,控制好电导率值。
此外,溶液的表面张力对静电纺丝参数也有一定的影响。
溶液的表面张力越大,纺丝时所需的拉伸力也越大,容易产生纤维断裂,因此需要通过添加表面活性剂或者改变纺丝条件来降低表面张力,提高纤维的连续性和均匀性。
在进行200 nm纳米纤维的制备时,我们需要对溶液的表面张力进行有效的控制,以获得理想的纳米纤维产品。
最后,溶液的喷射速度和纺丝距离也是影响静电纺丝参数的重要因素。
喷射速度和纺丝距离的选择需要根据聚合物溶液的性质和浓度来进行合理的确定。
调整喷射速度和纺丝距离可以有效控制纤维的拉伸程度和形成方式,进而影响200 nm纳米纤维的形貌和性能。
综上所述,静电纺丝溶液的参数对200 nm纳米纤维的制备具有重要影响。
在制备200 nm纳米纤维时,需要合理选择和调控溶液的浓度、电导率、表面张力、喷射速度和纺丝距离等参数,以制备出理想的纳米纤维产品。
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膜的性能研究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纳米材料的研究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其中,纳米纤维膜作为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具有很多优良性能,如高比表面积、高孔隙度、优异的吸附性能等,已经广泛应用于化工、材料、生物医学等领域。
其中,静电纺丝是一种制备纳米纤维膜的有效方法,可以制备出直径从几纳米到数百纳米的纤维。
本文将对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膜的性能研究进行探讨。
静电纺丝原理静电纺丝是一种通过静电作用将聚合物或者其他可纺丝物质电纺成纳米级纤维的技术。
静电纺丝过程中的主要设备包括高压电源、喷头、收集器等。
在静电纺丝过程中,首先将聚合物或者其他可纺丝物质溶解在适当的溶剂中,形成粘稠的溶液,然后将溶液注入喷头中。
通过高压电源,将喷头的一侧加高电压,使溶液成为电荷载体,产生电荷。
另一侧的收集器带有相反的电荷,因而在高压电场的作用下,会产生静电力,将带电的溶液喷出喷头,并在收集器上形成薄膜。
薄膜中的纳米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和无序排列等特点,是一种非常有应用前景的材料。
性能研究静电纺丝制备纳米纤维膜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因此其性能研究也已经成为了研究热点。
其中,纳米纤维的直径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性能指标。
研究表明,在不同的电场强度下,纳米纤维的直径有所变化。
当电场强度增加时,由于聚合物分子在电场作用下产生的拉力增大,会使得纳米纤维的直径减小。
另一方面,溶液中聚合物分子的浓度也会影响纳米纤维的直径。
当溶液中的聚合物浓度升高时,纳米纤维的直径也会增加。
通过控制这些因素,可以自由地调节纳米纤维的直径,具有更好的应用前景。
此外,纳米纤维膜还有其他很多的性能指标,如比表面积、孔隙度、力学性能等。
在应用中,比表面积和孔隙度是非常重要的指标。
因为纳米纤维膜具有非常高的比表面积和孔隙度,所以具有非常优异的吸附能力,可以应用于催化、生物医学、环境等领域。
此外,纳米纤维膜的力学性能也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其力学性能可以直接影响其在应用中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静电纺丝技术中的纤维形貌控制研究静电纺丝技术是一种流行而又实用的纳米材料制备方法。
基于静电力作用,这种技术适用于制备纳米纤维和微纺织品等。
静电纺丝技术的优点是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高比表面积和高度的亚微米结构,因此可以用于各种领域如生物医学、纺织、能源等领域的应用。
而关于纤维形貌控制这一问题,目前尚有待完善,是静电纺丝技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
静电纺丝过程中纤维形貌的控制是一项难度较大的挑战。
在静电纺丝过程中,纤维形貌主要由纤维的尺寸和形状决定。
因此,影响静电纺丝纤维形貌的因素有很多,如聚合物性质、电场强度、风速、喷嘴直径、聚合物浓度等。
这些因素的控制都需要研究者进行严谨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以实现最佳的纤维形貌控制。
纤维尺寸控制是静电纺丝中最为重要的问题之一。
在静电纺丝技术中,聚合物的浓度、电场强度和喷嘴直径等都可以影响纤维的尺寸。
聚合物浓度越高,纤维直径越大;电场强度越大,纤维直径则越小;而喷嘴直径也是控制纤维直径的重要因素之一。
静电纺丝技术中实验者通常选择调整以上因素来实现纤维尺寸的控制,同时也可以通过模型建立来寻求更好的方法。
例如采用流场计算方法和有限元分析方法建立模型,可以以更加精确和量化的方式控制纤维的尺寸。
除了纤维尺寸控制之外,纤维形状和纤维结构也是静电纺丝中需重点关注的地方。
纤维的形状可以根据喷嘴形状和电场强度来控制,而纤维的结构可以通过调整材料的物理性质和纺丝条件等来辅助控制。
例如,引入表面活性剂等化学物质可以修饰纤维表面,从而影响纤维在静电纺丝过程中的扭曲和起伏程度,从而进一步控制纤维的结构。
同时,在应用方面,静电纺丝技术可以结合其他纳米技术,如干胶凝胶、电解沉积,来制备具有多层结构和二维纺织品等,从而实现更为精细化的纤维形貌控制。
在静电纺丝技术的研究和应用过程中,纤维形貌控制是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
通过调整各种条件和应用多种技术手段,在控制纤维尺寸、形状和结构等方面,可以大大提高纤维质量和应用性能,并推动静电纺丝技术的发展。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静电纺丝法的原理和操作步骤。
2. 掌握利用静电纺丝法制备纳米纤维的方法。
3. 分析不同参数对纳米纤维形态和性能的影响。
二、实验原理静电纺丝法是一种常用的制备纳米纤维的技术,利用高压电场使高分子溶液或熔体在喷丝头处形成细小的液滴,液滴在电场力、表面张力以及惯性力的共同作用下,拉伸形成纳米纤维。
通过控制实验参数,可以制备出具有不同直径、形态和性能的纳米纤维。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材料:1. 聚乙烯醇(PVA)粉末2. 乙醇3. 纳米氧化锌(ZnO)设备:1. 静电纺丝机2. 电子天平3. 真空干燥箱4.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5. 透射电子显微镜(TEM)6. X射线衍射仪(XRD)四、实验步骤1. 配制PVA溶液:称取一定量的PVA粉末,加入适量乙醇溶解,搅拌均匀。
2. 配制纳米氧化锌溶液:称取一定量的纳米氧化锌,加入适量乙醇溶解,搅拌均匀。
3. 混合溶液:将PVA溶液和纳米氧化锌溶液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均匀。
4. 静电纺丝:将混合溶液注入静电纺丝机,设置合适的电压、喷头与收集器距离等参数,进行静电纺丝。
5. 收集纳米纤维:将静电纺丝制备的纳米纤维收集在铝箔上,干燥。
6. 纳米纤维表征:利用SEM、TEM、XRD等手段对纳米纤维进行表征。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SEM分析:从SEM图像可以看出,纳米纤维呈细长条状,直径在100-200nm之间,表面光滑。
2. TEM分析:从TEM图像可以看出,纳米纤维具有明显的纳米级特征,直径在30-50nm之间。
3. XRD分析:从XRD图谱可以看出,纳米纤维具有较好的结晶度,表明纳米氧化锌在纳米纤维中均匀分散。
六、讨论1. 实验结果表明,通过静电纺丝法制备的纳米纤维具有较好的结晶度和均匀的分散性,表明纳米氧化锌在纳米纤维中均匀分散。
2. 实验过程中,电压、喷头与收集器距离等参数对纳米纤维的直径和形态有较大影响。
适当提高电压和缩短喷头与收集器距离,可以制备出更细、更均匀的纳米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