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二讲 直译与意译

第二讲 直译与意译

第二讲 直译与意译
第二讲 直译与意译

第二讲直译与意译

请判断下列每句原文后所给出译文的优劣。

1.I prefer driving to be driven.

我喜欢自己开车,不喜欢别人开车载我。

2.She had deprived herself of the advice of all but yesmen. 她喜欢唯唯诺诺的人,根本听不进所有其他人的劝告。

3. Unemployment has stubbornly refused to contract for more than a decade.

失业人数总是居高不下,已经十多个年头了。(十多年来,失业人数总是居高不下)

4.有些厕所似乎仍是这次卫生打扫除的死角。

Some toilets seem immune to the clean-up campaign。

5.这个摊贩叫卖道:“快来买呀,过了这个村可没这个店了。”

The peddler hawked:”Now or never!”

直译和意译

?逐字对应、亦步亦趋的译文不见得就是真下忠于原文;

而适当的增减、灵活变通的译文则未必就不忠实于原文。问题在于语言外形上是否一致,翻译的任务就是追求内容、精神、信息与原文的一致。这样就有了直译与意译。

?就翻译方法而论,总的来说,就是“直译法和意译法相结合”,又可细分为“照译”、“词义引伸”、“成分转换”、“句转成分”等译法。

?直译和意译是重要的翻译理论和基本的研究主题。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直译与意译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同时,它们又互相协调、互相渗透,不可分割。通过对直译与意译二者关系的正确研究,更

多地认识了解到什么时候采用直译、什么时候采用意

译,在运用直译与意译的时候所应该掌握的技巧、遵循

的原则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最终达到提高翻译能力及

水平的目的。

㈠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既忠实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结构形式。)

①定义:直译,就是在转达原文意思的时候,尽可能多

地使译文的表达形式或句法结构同原文保持一致。“直

译”并不完全等同于词对词、短语对短语、句式对句式

的一一对应,它也允许一定的变通。

②注意:

?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都是以”主—系—表”、“主—谓—宾” 和“there be”句型为句法主干,语言共相占主导

地位。所以在许多情况下,“直译”法是翻译的主流方法。

?直译常常被用来翻译一些术语和成语,有时局限于一

些简单句和科技术语翻译。

?直译可以完全保持原作的风格和民族特色。但直译必须具有可读性,也就是说,译品不会引起读者的误解,并且也不违反表达方式。

?直译还适用于含有修辞的句子。在某种程度上,直译不仅能保持原作的特点,而且还可使读者逐步接受原作的文学风格。例如:dark horse“黑马”,software“软件”,cold war“冷战”,等等。事实上,许多英语词汇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汉语中了。

③直译的examples

?例1:All the world is a stage .

?直译:整个世界是个大舞台。

?[分析]结构、句法等与原文一致。

?例2:It is very good to have a bottle of juice after the heavy work。

?直译:干完重活来一瓶果汁,真是太好了。

?[分析]虽然词语摆放位置与原文不同,但是从语势和语法结构还是与原文基本对应,属于直译。

?例3:The information highway is the cutting edge of the electronic revolution.

?译文:信息高速公路处于电子革命的先锋地位。

?[分析]原文中的系动词“is”译为汉语的动词“处于”,是翻译中常用的技法—词性转换法。

?例4:Partly as a result of the recently increasing demand, whole sale tea prices have almost doubled. ?译文:部分由于日益增长的需求,批发茶的价格几乎翻了一番。

?[分析]译文基本保留了原文的语势与框架,只是把“as

a result of”简短地译为“由于”,而又使句意表达得恰到

好处。是直译的一个范例。

?例5:I read this letter with both surprise and excitement, surprise because he is still around, excitement because he didn’t ever forget me.

?译文:我读到他信时又惊又喜,惊的是他还健在,喜的是他一直没有忘记我。

?[分析]这是典型的直译,虽然没有与原文一一对应。

译文中适当加了一些词完全是必要的,如不加词就会变成“硬译”。

?例6:人们笑贫不笑娼。

?译文:people ridicule poverty but not prostitutes. ?[分析]译文与汉语原句基本对应,只是译“笑”这个词的时候做了一些变通,用了“ridicule”(奚落;嘲笑)。

这样使原文中“笑”的中性词在译文中就有了贬义的感情色彩了,是不是很巧妙呢?

④注意区别直译与死译

?原文结构与汉语的结构是一致的,照译即可。但如果原文结构与汉语的不一致,仍然采取直译的方法,就成“死译”了。

?如:①In some automated plants electronic computers control the entire production line. 在某些自动化工厂,电子计算机控制整个生产线。(直译)

?②The earth acts like a big magnet.地球作用着像一块大磁铁。(死译)

?③Manganese has the same effect on the strength of steel as silicon.

?锰有同样的影响在强度的钢上像硅。(死译)

?例②、例③既不忠实原意,又不符合汉语的表达方式。因此,必

?须运用“词类转换”广成分转换”、“词(语)序调整”等手

段使译文通顺。

?例②、例③应分别译为:“地球的作用像一块大磁铁。…“锰像硅一样

?会影响钢的强度。”

㈡意译(free translation / liberal translation):(在忠实原文内容前提下,摆脱原文结构束缚,使译文符合汉语规范。It gives up or changes the original or vehicle, and \break the word orders, or the structure of the language in he original text.)

①意译的定义

?意译是处理文化差异的灵活变通的翻译方法,在直译方法行不通的时候所使用的一种代替译法,其主要任务是

转达原文的信息,不得已时要打破或部分打破原文的语

言外壳,其中的隐含信息浮出水面,再以译入语的语言

形式表达出来。其核心是灵活(flexible),权变(acting

according to circumstances),圆通(accommodating and alternative)。

②意译的特点

容易理解有的音译词令读者费解,如:ultimatum(哀的美敦书),什么“书”呢?读者非得通过注释方能看明白。而其意译“最后通牒”却令人一目了然。

歧义少有的音译字本身不含意义,只是读音而已。

但有时却引起必然的联想,极易导致读者误解。如:telephone旧译(音译)“德律风”,意译却很清楚:电话。又如:massage旧译“马杀鸡”,马是如何杀鸡的呢?

一些外来语汇的音译被后来的意译所取代,这是语言发展的一种趋势。但这并不能否定音译的优越性

③意译的分类

?(一)词语的意译

1. 语用意义即实际意义,

2. 语境意义即具体意义,

3. 搭配意义即组词意义,

4. 文化意义即民族特色措辞的意义等。

?(二)语篇意义的意译

即联系上下文的语境进行分析、联想、推理而挖掘出的真实含义。

?(三)语言结构的意译

即当为了表意明晰而改变或打破原文语法外形的翻译。

④词语的意译的examples

1. Many movies shown on TV nowadays are dogs so

that TV views rubbish them.译文:现在的电视剧许多

都是“粗制滥造”,观众简直视其为垃圾。

2. Let’s get down to the meat and potatoes; how much

are you going to pay me for this house?

译文:咱们谈实际性问题吧:这房子你打算付给我多少钱?

3. She is very unhappy these years because she

remains a golf widow.

译文:这几年她过得很不开心,丈夫迷上了高尔夫球,对她多有冷落,简直让她“守活寡”。

[分析]典型的语用和语篇意义。像golf widow 这样的语用词,只根据上下文进香逻辑推断。

⑤意译的examples

5. 你有病啊!为什么人家说什么你都信呢?

译文:you must have rocks in you head!Why should you believe whatever is said?

6. Jelly is still a popular food because of the fact that it’s good, it’s sweet, and it’s simple to make—doesn’t take a rocket scientist to put it together.

译文:果冻仍然是一种受欢迎的食品。它不仅外形美观,味道可口,而且制作简便—稍懂得一程序就会做。

7.The problem is staring us in the face.

译文:问题是明摆着的,我们想躲也躲不

掉的啊。

8.Prices and wages are fellow-travelers(原意为一起旅行的人)on the same upward escalator.

译文:物价上涨,工资也总是跟着同步增长。

⑥意译和乱译

?例句中的“乱译’’是由主观臆想(不正确选择词义、任意转换成分)造成的。在这里,将matter译成“根据”在物

理学上是讲不通的,因为“压缩气体也就是减少分子之

间的距离”,两者是一回事。matter应作“事情”、“问题”

解。

?将will expand任意转换为时间状语,致使不符合原义。

will expand and fill应译为“会扩张并充满”。综上所述,原译文可改为“气体很容易压缩,那只不过是缩小分子之间的距离而已。气体和液体一样没有形状,但又不同于液体,因为气体会扩张并充满任何盛放它的容器。”

鉴赏《静思夜》(李白)直译

In the still of the night

?I descry bright moonlight in front of my bed.

?I suspect it to be hoary in front of my bed.

?I watch the bright moon ,as I till back my head.

?I yearn, while stooping, for my homeland more.

鉴赏《静思夜》(李白)意译

? A splash of while on my bedroom floor, Hoar frost? ? A raise my eyes to the moon ,the same moon. ?As scenes long past come to mind. My eyes fan

again.

?On the splash of white ,and my heart aches for

home.

DIY

1.The earth acts like a big magnet.

地球的作用像一块大磁铁。

2.We saw an acrobat standing on his head.

我们看见一个自己演员倒立着。

3.We often hear children wishing they were grown up, and old people wishing they were young again.

我们经常听到孩子们说希望自己长大成人,而老人则自己青春再现。

4.Though a translation may be like old wine in new bottles or a woman in a man’s clothing,the results can be both tasteful and alive。

“虽然一篇译文可以像置于新瓶中的老酒,或似身着男装的

女子,但是,酒仍不失甘醇,而女子仍丰韵不减。(直译) 5.Having this thorny problems sorted out will sort out men from the boys.

把这个问题解决了就知道谁行不行了。

6.The problem is staring us in the face.

问题是明摆着的,我们想躲也躲不掉!

7.All the write’s virtues meet in the prose.

在此篇散文中,这位作家各方面的才气都发挥到了极致。8.他们不过是雨后送伞,雪过送炭,做做表面人情而已。His help came only when it was no longer needed. It was just for show.

9.你们一路辛苦,我今晚为你们接风洗尘。

This evening I’d like to arrange for a dinner party to welcome you back from the long journey.

直译与意译这两种不同的译法

直译与意译这两种不同的译法,自古有之。然而自五四以来,人们围绕着这两种译法进行了激烈的争论。 1922年,茅盾在“…直译?与…死译?”一文中写道:“近来颇有人诟病…直译?;他们不是说…看不懂?,就是说…看起来很吃力?。我们以为直译的东西看起来较为吃力,或者有之,却决不会看不懂。看不懂的译文是…死译?的文字,不是直译的。 1934年,茅盾在“直译·顺译·歪译?一文中写道:“…直译?这名词,在…五四?以后方成为权威。这是反抗林琴南氏的…歪译?而起的。我们说林译是…歪译?,可丝毫没有糟蹋他的意思;我们是觉得…意译?这名词用在林译身上并不妥当,所以称它为…歪译?。” 1980年,茅盾在《茅盾译文选集》序中回忆这一段往事,他写道:“后来有的译者随意增删原著,不讲究忠实原文的…意译?,甚至…歪译?,那就比林译更不如了。” 从以上情况看,在二三十年代,反对直译的人所反对的是看不懂或看起来吃力的译文;反对意译的人所反对的是随意增删原著、不讲究忠实原文的译文。 鲁迅也是积极主张直译的。 后来有人提出直译和意译是一回事,是无法区分的。 1946年,朱光潜在“谈翻译”一文中写道:“所谓…直译?是指依原文的字面翻译,有一字一句就译一字一句,而且字句的次第也不更动。所谓…意译?是指把原文的意思用中文表达出来,不必完全依原文的字面和次第。…直译?偏重对于原文的忠实,…意译?偏重译文语气的顺畅。哪一种是最妥当的译法,人们争执得很厉害。依我看,直译和意译的分别根本不应存在。……想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必须尽量保存原文的语句组织。因此直译不能不是意译,而意译也不能不是直译。” 1953年,林汉达在“翻译的原则”一文中写道:“正确的翻译是直译,也就是意译。死译和胡译不同,呆译和曲译不同,这是可以划分的,它们都是错误的翻译。正确的翻译是分不出直译或意译的。” 1959年,周建人为《外语教学与翻译》写了一篇文章,题目是“关于…直译”?。他在文中写道:“直译既不是…字典译法?,也不是死译、硬译,它是要求真正的意译,要求不失原文的语气与文情,确切地翻译过来的译法。换一句话说,当时所谓直译是指真正的意译。” 如果说四五十年代人们认为直译也就是意译,二者无法区分,那么到了七八十年代人们又对直译和意译分别作了分析。 1982年,周煦良在“翻译三论”一文中写道:直译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译音而不译意。如democracy 译为“德谟克拉西”,而不译为“民主”。第二类是照字面译。如crocodile tears译作“鳄鱼的眼泪”,而不译作“虚伪的眼泪”。第三类是不按照中国语言习惯和词序而按照原文的结构或词序的翻译。如“…你来了,?她说”。最后,他指出“这样一些直译好像为数不少,但就一篇文章,一部书来看,直译的成分毕竟是少数。” 1978年,许渊冲在“翻译中的几对矛盾”一文中也谈到直译与意译的问题,他说:“直译是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实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的翻译方法。意译却是把忠实于原文的内容放在第一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而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最后他得出

直译与意译补充例子(课件有关内容)

例:This girl was all by herself and far from home , without a single relative or friend to help her. 直译:她离家很远,什么都要靠自己,没有亲人和朋友来帮助她。 意译:她一个单身人,无亲无故。 例句: I talked to him with brutal frankness. (1)我同他谈话用粗暴的坦率。(逐词翻译) (2)我同他谈话时,使用了令人不快的真诚的语言。(直译) (3)我对他讲的话,虽然逆耳,却是忠言。(意译) 2. His irritation could not withstand the silent beauty of the night. (1)他的烦恼不能承受夜晚宁静的美丽。(逐词翻译) (2)他的烦恼经不起这宁静的良宵美景的感染。(直译) (3)面对这宁静的良宵美景,他的烦恼不禁涣然冰释了。(意译) 汉译英: 感:sense 责任感,安全感,自卑感,优越感, A sense of responsibility , A sense of safety, A sense of inferiority, A sense of superiority, 节奏感,正义感,羞耻感,幽默感, A sense of rhythm /'rie?m/ , A sense of justice, A sense of shame, A sense of humor, 无助感,方向感,紧迫感, A sense of hopelessness, A sense of direction, A sense of urgency 2. When should we depend on 直译法? (1)Common civilization core, 某些习语和短语的翻译,例如: cold war 冷战 hot line 热线 hot girl, spicy girl 辣妹 hot-selling books 热销书/畅销书 black market 黑市 pillar industry 支柱产业 Blood is thicker than water. 血浓于水 (2)含义广为流传,读者较为熟悉的短语、习语等,直译可以丰富译语语言。例如: 1) He walked at the head of the funeral procession, and every now and then wiped his crocodile tears with a big handkerchief. 他走在送葬队伍的前头,还不时用一条大手绢抹去那鳄鱼的眼泪。 2) The Senate Foreign Relations Committee today extended the olive branch to the Clinton Government by pleading for cooperation in developing foreign policy. 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今天向克林顿政府伸出了橄榄枝,要求在发展外交政策上合作。 3) In the court action, Alain sprang his trump[tr?mp] (王牌) card by calling a surprise witness. 在法庭诉讼中,阿兰突然打出了他的王牌——请出一位意想不到的证人。(杀手锏) 4)In wine there is truth. 酒后吐真言。 to show one’s cards

再解析直译与意译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03?外语教学与研究 再解析直译与意译 牛 谷 芳 (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山西晋中030600) 摘 要:翻译界直译与意译之争由来已久,走第三条道路的中间派也是古已有之。实践证明,直译与意译的区分是客观存在的。本文尝试进一步分析肯定派、否定派和中间派的观点,说明直译和意译是相互关联、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渗透的两个对立面。 关键词:翻译;直译;意译 中图分类号:H31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28606(2003)外20040204 翻译界直译与意译之争由来已久,走第三条道路的中间派也是古已有之。晋代道安(314~385)、隋代彦腙(557~610)主张直译(质),苻秦鸠摩罗什(344~413)主张意译(文),唐代玄奘(602~664)则意译直译“圆满调和”,走的是第三条道路。梁启超对我国历史上直译意译消长调和的过程作了精辟的总结:“翻译文体之问题,则直译意译之得失,实为焦点……新本日出,玉石混淆。意识求真之念骤炽,而尊尚直译之论起。然而矫枉太过,诘鞠为病;复生反动,则意译之论转昌。卒乃两者调和,而中外醇化之新文体出焉。” 与古代一样,20世纪我国翻译界又重演了直译意译消长调和的过程。20、30年代,直译意译两派曾展开一场激烈的论战。50年代初,直译意译之争又起,但不如20、30年代的论战激烈。此后两派之争虽然并未完全停止,但主张调和的中间派占了统治地位。这次消长调和的过程不是简单地重复历史,而是在更高的水平上进行,触及的理论问题深而且广。走第三条道路的中间派,也不像古代那样在两派各领风骚之后才出现,而是一开始就出现了。然而,中间派内部远不是统一的。有些人根本否定直译意译的提法,可以称之为“持否定态度的中间派”,简称“否定派”;有些人承认直译意译两者并存且无优劣之分,可以称之为“持肯定态度 的中间派”,简称“肯定派”。 否定派认为,“以直译意译分作两类,在根本上似有问题”,“凡适当的翻译均系意译,又同时应为直译”。有的主张“不分裂直译和意译”,指出“真正主张意译的人所反对的也不是直译,而是呆译或死译”;“两派正面的主张,倒是相互接近的……正确的翻译是分不出直译或意译的”。 否定派中有些人在否定直译意译的同时又提出自己的译法。有的主张“译文学作品只有一个条件,那便是要“信”,说“信”有三种程度:形似、意似、神似,“不过在未说之前,对于时下流行的‘意译’或‘直译’说一句话。翻译就是翻译,本来无所谓什么译”。并把直译等同于“形似”,加以否定,主张“意似的译法”和“神似的译法”。有的在否定直译意译的提法之后,提出“字译”与“句译”的区分,“字译是以字解字及以字译字的方法”;“句译与此正相反……是取一种态度,先把原文整句的意思明白准确的体会,然后依此总意义,据本国语言之语法习惯重新表现出来”,“句译是对的,字译是不对的”。有的不仅否定直译意译,而且否定“句译”,并提出“五步法”:寻求原文字义,分析原文文句组织,把原文所代表的意义变成有意义的译文语言的话,按照译文文字的习惯和规则把话写出来,将译文文字加以适当的修饰。 收稿日期:2003210208 作者简介:牛谷芳(19652),女,山西榆次人,晋中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外语系讲师,主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研究。

直译与意译的关系

直译与意译的关系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独立和分明的系统,在形态和句法方面二者存在很大差异。然而,两种语言之间又存在一些相似性。比如在主谓词序和动宾词序上是一致的。正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所以在翻译实践中,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方法进行翻译。直译和意译是重要的翻译理论和基本的研究主题。直译与意译相互关联、互为补充,同时,它们又互相协调、互相渗透,不可分割。通过对直译与意译二者关系的正确研究,更多地认识了解到什么时候采用直译、什么时候采用意译,在运用直译与意译的时候所应该掌握的技巧、遵循的原则和应该注意的问题,最终达到提高翻译能力及水平的目的。 (一)直译是什么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 直译出现于五四运动时期,它强调必须忠实于原文,这样,翻译才能实现“达”和“雅”。直译并不是机械地逐字翻译。由于英文和中文有着不同的结构,所以不可能都进行逐字翻译。直译就是既要全面准确地阐明原作的含义,又无任何失真或随意增加或删除原作的思想,同时还要保持原有的风格。有时甚至连原来的情绪或情感,比如愤怒或窘迫,挖苦或讽刺,喜悦或幸福都不应忽视。傅斯年、郑振铎都主张直译。在近现代中国翻译史上,直译是压倒一切的准则。鲁迅和其弟周作人的作品《域外小说集》被视为直译的代表。 直译常常被用来翻译一些术语和成语,有时局限于一些简单句和科技术语翻译。直译可以完全保持原作的风格和民族特色。但直译必须具有可读性,也就是说,译品不会引起读者的误解,并且也不违反表达方式。直译还适用于含有修辞的句子。在某种程度上,直译不仅能保持原作的特点,而且还可使读者逐步接受原作的文学风格。例如:angel“天使”,dark horse “黑马”,software“软件”,cold war“冷战”,等等。事实上,许多英语词汇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汉语中了。同样,许多汉语词汇也被翻译成英语。例如:铁饭碗“the iron rice - bowl”,丢脸“to lose one’s face”,大锅饭“big pot system”,等等。作为一种语言的社会功能,翻译是两种语言转化和文化移植的过程。例如:英语:All the world is a stage.译为:整个世界是个大舞台。汉语: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必须坚持和风细雨的方法,坚持“团结一批评一团结”的方法。译为:It is essential to persist in using methods as mild as a drizzle and as Gentle as a breeze, and to adhereto the formula of “unity- criticism- unity”in dealing with contradictions among the people.直译有助于我们了解西方文化,同时,也有助于传播我们的民族文化,使西方人了解中国。通过直译,读者更容易了解原作的思想和风格。在翻译过程中,相当多的句子不能采用直译来翻译,因此我们必须采取意译,特别是文学著作。 (二)意译是什么 意译,也称为自由翻译,它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意译则从意义出发,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不需过分注重细节,但要求译文自然流畅。在翻译时,如果不能直接采用原作的结构和表达形式,我们必须根据表达形式和特点改变句子结构和表达方式来传达原作的内涵。由于原语和译语在语序、语法、变化形式和修辞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我们只能用适当的方式来传达原作的意思和再现原作的效果。在翻译过程中,要使语言清晰、有说服力,并且符合语言习惯,译者必须尽量遵照所使用的语言习俗和正确的用法,而不是坚持原作的表达模式。赵景深先生曾经说过,“一个通顺流畅的版本比只注重于忠实于原作的版本更好”。显而易见,赵景深先生赞成意译,严复先生也喜欢意译。严复的许多经典作品都采用了意译,例如《天演论》就是意译典型的例子。 因为语言基础发生变化,所以大部分文学著作都要求采用意译。 例如:英语:He was seized with the despairing sense of his helplessness.译为:他忽然产生了束手无策的绝望感觉。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文化差异,有一些修辞不能采用直译,我们

从有趣的直译与意译浅谈翻译

从有趣的直译与意译浅谈翻译 【引言】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网络语言逐渐在青少年中盛行开来,其中一些传统的英文翻译更是完全被颠覆。 How are you? 怎么是你? How old are you? 怎么老是你? You have seed!I will give you some color to see see! 你有种!给你点颜色看看! Brothers, together up! 哥们儿,给我上! 虽然这些翻译有点荒唐,但不可否认,这也让很多青年人记住了这些英文。而到底此类现象的发生对翻译这个领域甚至是文化的交流到底有益还是有害呢?诚然,如此的翻译会带来很大的乐趣,但久而久之是否也会抹杀了它原本的意思呢?这也就引出了两个概念“直译”和“意译”。而今天要说的直译与意译并非传统意义上的那种侧重形式与内容的关系的翻译,而是将视野拓展到语言、美学、和文化等方面,基本等同于中国古代所提出的“信、达、雅”三个层次的翻译。 朱光潜曾说过,“所谓‘直译’是指依原文的字面翻译,有一字一句就译一字一句,而且字句的次第也不更动。所谓‘意译’是指把原文的意思用中文表达出来,不必完全依原文的字面和次第。‘直译’偏重对于原文的忠实,‘意译’偏重译文语气的顺畅。哪一种是最妥当的译法,人们争执得很厉害。依我看,直译和意译的分别根本不应存在。……想尽量表达原文的意思,必须尽量保存原文的语句组织。因此直译不能不是意译,而意译也不能不是直译。” 而郭沫若也曾说过,“翻译是一种创作性的工作,好的翻译等于创作,甚至还可能超过创作。有时候翻译比创作还要困难。创作要有生活体验,翻译却要体验别人所体验的生活。” 由此得知翻译工作并非想像的那么简单。我们先从一首古诗看起,李白的《静夜思》相信是每一个中国人小时候必背的古诗之一,而当李白的《静夜思》被引入西方时: 例1.I saw the moonlight before my bed, 床前明月光, I wondered if it were the frost on the ground. 疑是地上霜。 I raised my head and looked at the full moon; and then 举头望明月, I dropped my head and thought of my far-away home. 低头思故乡。 很简单明了的英文翻译,也确实是按照诗的意思表达的,但这符合原作的创作么?直译是直译了,总会觉得缺少了古诗的那种韵味。而唐诗最精华的部分不也是那一份蕴含在诗中的意境么。故而,翻译的“信”固然重要,对于特定的民族文化精髓而言,“达”和“雅”也一样重要。而译者因为水平或是其他种种原因,不能完全表达原作者想表达的那种意蕴,这也是翻译的难点所在。诚如所言,一个优秀的翻译家必定在国学方面有着很深的造诣。而当其在引入一种文化或者推出一种文化时,必须同时对两个国家的语言环境,文化氛围等都

浅析英语翻译方法中的直译与意译

浅析英语翻译方法中的直译与意译 the Brief Analyzation of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Methods 安芸 西安翻译学院英语系710105 摘要:英语与汉语存在很大差异。“直译”与“意译”两种翻译方法在实际应用时所表明的各自独特的特点,两种翻译方法之间的相互关系与差异;两种翻译方法所使用的语义场与语域;两种翻译方法所使用的不同的背景及常出现的误区以及现状。 关键词:直译意译翻译方法关系与差异 Abstract:.There are huge differences between English and Chinese. The independent features which differentiate these two translation approaches, say, 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in real practice; meanwhile the correlations and distinctions between the two; the semantic field and the linguistic register in which the two translation approaches are applied; the different contexts in which they are employed; and the status-quo of these two approaches. Key words: Literal translation; Free translation; Translation methods;Translation theory;Relation and difference. 引言 直译与意译(Literal translation and Free translation) 所谓的英汉互译方法,即:通过英、汉两种语言特点的对比,分析其异同,跨越两种语言文化之间的障碍,在忠实于原文的情况下,阐述表达原文的一般规律。英语与汉语的语言结构与文体结构有相同的一面,汉译时可照译,即所谓“直译”——既忠实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的语言与文体结构。由于人们在感情,在对客观事物的感受及社会经历等方面会有相似之处,英汉语言表达中有少量相同或近似的表达方式,这些表达方式的字面意义,形象意义相同或近似,隐含意义相同,也就是说,这些表达方式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所传达出的文化信息是相同的,可以互译。直译时,译语要做必要的调整[1]。这两种语言之间还有许多差别,在汉译英时,如完全“字照字”的翻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势必会出现“英语式的汉语”(English Chinese),这时就需要“意译’;在忠实原文内容的前提下,摆脱原文语言结构的束缚,使译文符合汉语的规范。特别要注意的是:“直译”中要杜绝“生搬硬套的翻译”,“意译”也不等于“信口开河,不着边际的翻译”。 “意译”则从意义出发,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不需过分注重细节,但要求译文自然流畅。由于文化因素的影响,在翻译时无法保留原语的字面意义和形象意义,可将原文的形象更换成另一个译文读者所熟悉的形象,从而转达出原文的语用目的,译出隐含意义。英汉

2.直译和意译

第二讲:直译意译 举例: ?There is no smoke without fire. 无火不生烟/无风不起浪/ 事出必有因 2)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Even a clever housewife cannot cook a meal without rice. / Nothing can be made out of nothing. 3)All roads lead to Rome.条条大路通罗马。 Do in Rome as Romans do.入乡随俗。 更多译例(词语层面)1 the moon ?直译:月亮 ?意译:玉兔,婵娟 ?太阳 ?直译:the sun ?意译:ball of fire , eye of heaven, giver of light, Apollo 更多译例(词语层面)2 ?瘦 ?直译:thin, lean ?意译:as thin as six o’clock, as slender as a thread, too thin to throw a shadow, be a bag of bones 更多译例(成语) ?to kill two birds with one stone ?直译:一石二鸟 ?意译:一箭双雕,一举两得 ?to teach a pig to play on a flute ?直译:教猪吹笛 ?意译:对牛弹琴 更多译例(谚语) ?The worst wheel of a cart creaks most. 直译:最坏的车轮最会嘎嘎响。 意译:能猫不叫,叫猫不能。才学最差,叫喊最响;出力最少,抱怨最忙。 定义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是指翻译时要尽量保持原作的语言形式,包括用词,句子结构,比喻手段等等,同时要求语言通顺流畅。(keep both content and form) ?意译(liberal translation)是从意义出发,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不注意细节,译文自然流畅即可。意译不注重原文形式,但并不意味着可以将原文随意删改或添枝加叶。(keep the meaning at the cost of the form)

名家论直译与意译

名家论直译与意译 翻译中的可译性只能是相对的,绝对的可译性是不存在的。(刘宓庆) 在我国,关于直译与意译之争,自东晋开始就存在了。近一个世纪以来,学者们就直译和意译的问题发表了许多不同的看法。 傅斯年:在其《译书感言》一文(1919)中说:“老实说,直译没有分毫藏掖,意译却容易随便伸缩,把难的地方混过!所以既用直译的法子,虽要不对于作者负责任而不能;既用意译的法子,虽要对于作者负责任而不能。直译便真,意译便伪。” 朱光潜:在其《谈翻译》一文(1946年)中,则认为“所谓‘意译’是指把原文的意思用中文表达出来,不必完全依据原文的字面和次第”。 林汉达:在其《英文翻译原则方法实例》一书(1953年)中,也反对直译和意译的区分,“真正主张直译所反对的,其实并不是意译,而是胡译或曲译。同样,真正主张意译的人所反对的也不是直译,而是呆译或死译。我们认为正确的翻译就是直译,也就是意译。” 近年来,学者们经过深入的钻研,并借鉴了前人和国外的经验,对直译和意译的探讨取得了进展,趋向把直译和意译看成是一个形式与内容的问题。 许渊冲:在其《翻译中的几对矛盾》一文(1978年)中说:“直译是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实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三位的翻译方法。意译却是把忠实于原文的内容放在第一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而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无论直译、意译,都把忠实于原文的内容放在第一位。” 赖余:(转引自《中国翻译词典》)“当译文的形式和原文形式一致的时候,就无所谓直译、意译、……当译文的形式和原文的形式不一致的时候,就有直译和意译的问题,而且直译可以有程度不同的直译,意译也可译有程度不同的意译。” 辜正坤:(转引自叶子南,2001:8)直译,意译,各有千秋,译者依据功能、审美、读者层等三个要素,宜直译就直译,宜意译就意译,能神游于规矩之内,亦能神游于规矩之外,能循规蹈矩,亦能叛道离经,方称得上翻译的行家里手。

英汉翻译的方法——直译、意译与归化、异化

英汉翻译的方法——直译、意译和归化、异化 一.直译和意译: 在谈到直译和意译时,人们常常用英文词语literal translation 和freetranslation。此时人们关心的是语言层面的技术处理问题,即如何在保持原语形式的同时,不让其意义失真;而意译则认为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当形式成为翻译的障碍时,就要采取意译。直译和意译之争的靶心是意义和形式的得失问题。在中国的翻译史上,赞成直译和意译的均有人在,初期佛典翻译中的文质说,唐代玄奘的“求真”和“喻俗”,近代有严复的“信达雅”及鲁迅的“宁信而不顺”和赵景深的“宁顺而不信”等,都是从直译和意译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原则。 1.直译 (literal translation) 英、汉语的结构有相同的一面,汉译时可照译,即直译。 直译既忠实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的结构形式。 直译有不少优点,例如能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等。但是,直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译文有时冗长罗唆,晦涩难懂,有时不能正确传达原文意义,有时甚至事和愿违。 Literal translation is where the forms of the original are retained as much as possible, even if those forms are not the most natural forms to preserve the original meaning. Literal translation is sometimes called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as opposed to thought-for-thought translation). A more accurate, but less well-known, label for this approach is formal equivalence translation. Because literal translation focuses on forms of language, it sometimes misses some of the meaning of those forms, since meaning is found not only in the forms of individual words, but also in relationships among words, phrases, idiomatic uses of words, and influences of speaker-hearer, cultural, and historical contexts. Words often have different meanings in different contexts, but a literal translation often does not account for these differences. So literal translation often is not the most accurate form of translation. 直译的五大误区: ①否定句型中的直译误区 英语中有一些不同的否定句型,其中有一些句型不能完全采用直译法进行翻译,否则,就会造成误译,甚至和原意背道而驰,下列几种否定句型值得注意: A. 部分否定句型,这种句型不同于汉语的思维形式。 I do not know all of them. 误:对他们我都不认识。 正:对他们我不是个个都认识。 All the answers are not right. 误:所有答案都不对。 正:答案并非全对。 Every body wouldn't like it. 误:每个人都不会喜欢它。 正:并不是每上人都会喜欢它。 B. 单一否定中的部分句型 It is a long lane that had no turning. 误:那是一条没有弯的长巷。 正:无论多长的巷也有弯的地方(路必有弯,事必有变)。 It is a wise man that never makes mistakes. 误:聪明人从不犯错误。 正:无论怎样聪明的人也难免犯错误。 We cannot estimate the value of modern science too much. 误:我们不能过高地估计现代科学的价值。 正:对现代科学的价值无论如何重视也不过分。 It was not until years afterwards that he heard of Semmelweis. 误:没过几年他就听到了Semmelweis的消息。 正:直到数年之后他才听到Semmelweis 的消息。

英汉翻译的方法——直译意译与归化异化

英汉翻译的方法——直译、意译与归化、异化 一.直译与意译: 在谈到直译和意译时,人们常常用英文词语literal translation 和freetranslation。此时人们关心的是语言层面的技术处理问题,即如何在保持原语形式的同时,不让其意义失真;而意译则认为语言有不同的文化内涵和表达形式,当形式成为翻译的障碍时,就要采取意译。直译和意译之争的靶心是意义和形式的得失问题。在中国的翻译史上,赞成直译和意译的均有人在,初期佛典翻译中的文质说,唐代玄奘的“求真”与“喻俗”,近代有严复的“信达雅”及鲁迅的“宁信而不顺”与赵景深的“宁顺而不信”等,都是从直译和意译的角度来探讨翻译的原则。 1.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 英、汉语的结构有相同的一面,汉译时可照译,即直译。 直译既忠实原文内容,又符合原文的结构形式。 直译有不少优点,例如能传达原文意义,体现原文风格等。但是,直译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例如译文有时冗长罗唆,晦涩难懂,有时不能正确传达原文意义,有时甚至事与愿违。 Literal translation is where the forms of the original are retained as much as possible, even if those forms are not the most natural forms to preserve the original meaning. Literal translation is sometimes called word-for-word translation (as opposed to thought-for-thought translation). A more accurate, but less well-known, label for this

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

直译与意译,归化与异化 直译与意译之争 中国汉唐时期的"文"与"质"之争(实际上是意译与直译之争) 主张"文"的翻译家强调翻译的修辞和通顺强调译文的可读性(意译);主张"质"的翻译家则强调翻译的不增不减,强调翻译的忠实性(直译,甚至是硬译)。 两者都有片面性。 literal translation, generally speaking, means "not to alter the original words and sentences"; strictly speaking, it strives "to keep the sentiments and style of the original". It takes sentences as its basic units and takes the whole text into consideration at the same time in the course of translation. Furthermore, it strives to reproduce both the ideological content and the style of the original works and retains as much as possible the figures of speech. Free translation, also called liberal translation, is an alternative approach which is used mainly to convey the meaning and spirit of the original without trying to reproduce its sentence patterns or figure of speech. This approach is most frequently adopted when it is really impossible to translate the original literally. 直译与意译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意译:free translation 直译的例子: crocodile tears 鳄鱼的眼泪; armed to the teeth 武装到牙齿; chain reaction 连锁反应; gentlemen's agreement 君子协定 one country, two systems 一国两制; The three religions and the nine schools of thought 三教九流;paper tiger 纸老虎; Breathe one's last 断气; go to one's external rest 安息; the long sleep 长眠; see Marx 见马克思; go west 上西天; go to heaven 上天堂; blow out the candles 吹灯拔蜡; kick the bucket 蹬腿 You can kick everything but you can not kick the bucket 直译不等于死译(dead translation): 街道妇女应动员起来打扫卫生。 Women in the street should be called on to do some cleaning.

第二讲 翻译的标准和过程

第二讲翻译的标准和过程 英汉翻译 2011.2—2011.6 Focus: The Standard of Translation The Process of Translation When You Are Old By W. B. Yeats When you are old and gray and full of sleep, And nodding by the fire, take down this book, And slowly read, and dream of the soft look, Your eyes had once, and of their shadows deep. How many loved your moments of glad grace, And loved your beauty with love false or true, But one man loved the pilgrim soul in you, And loved the sorrows of your changing face. And bending down beside the glowing bars, Murmur, a little sadly, how love fled, And paced upon the mountains overhead, And hid his face amid a crowd of stars. 爱尔兰著名诗人叶芝W. B. Yeats(1865-1939)于1923年获诺贝尔文学奖(Nobel Prize in Literature) 此诗献给她年轻时的恋人Maud Gonne(1865-1953). Maud Gonne一心投身爱尔兰独立事业,与革命战友结为伴侣,Yeats苦恋一生, 为Maud Gonne写下了众多优美诗篇. “When you are old”是其中最经典的,也是在国内流传最广的一首诗。 当你年老时 傅浩译 当你年老,鬓斑,睡意昏沉, 在炉旁打盹时,取下这本书, 慢慢诵读,梦忆从前你双眸 神色柔和,眼波中倒影深深; 多少人爱你风韵妩媚的时光, 爱你的美丽出自假意或真情, 但唯有一人爱你灵魂的至诚, 爱你渐衰的脸上愁苦的风霜;

英汉互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英汉互译中的直译与意译 摘要:英语和汉语存在很大差异。英、汉互译中 ,直译和意译是两种重要的翻译方法。 在翻译工作中 ,直译和意译相互依存、密不可分。从直译与意译的功能和用途上分析二者的关 系 ,指出直译和意译所应遵循的原则。通过两方面的分析 ,得出结论:在翻译工作中 ,直译和意 译都有其各自的功能 ,二者缺一不可。 关键词:直译;意译;关系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 ,每种语言都有各自独立和分明的系统 ,在形态和句法方面二者存在很大差异。然而 ,两种语言之间又存在一些相似性。比如在主谓词序和动宾词序上是一致的。正是由于英汉两种语言既有共同点又有不同点 ,所以在翻译实践中 ,我们不能千篇一律地使用一种方法进行翻译。直译和意译是重要的翻译理论和基本的研究主题。 直译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意译 ,也称为自由翻译 ,它是 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直译与意译相互关联、互为补充 ,同时 ,它 们又互相协调、互相渗透 ,不可分割。通过对直译与意译二者关系的正确研究 ,更多地认识了解到什 么时候采用直译、什么时候采用意译 ,在运用直译与意译的时候所应该掌握的技巧、遵循的原则和应该注意的问题 ,最终达到提高翻译能力及水平的目的。 一、从概念角度来区分二者的关系翻译是指在准确通顺的基础上 ,把一种语言信 息转变成另一种语言信息的活动。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认为 ,译文读者对译文的反应如能与原文读者对原文的反应基本一致 ,翻译就可以说是成功的 ,奈达还主张翻译所传达的信息不仅包括思想内容 ,还应包括语言形式。译者不能随意增加原作没有的思想 ,更不能随意地删减原作的思想。英语和汉语是两种不同的语言。前者注重结构形式 ,而且往往利用紧凑的结构来体现思维的逻辑性;而后者强调的是观点 ,并且用合理地调整语序来整体地反映思维的逻辑性。因此 ,当我们进行翻译时 ,必须掌握原作的思想和风格 ,同时也必须把原作的思想和风格当作译语的思想和风格。此外 ,原作的理论、事实和逻辑也应当作译语的理论、事实和逻辑。 我们不能用个人的思想、风格、事实、理论与逻辑代替原作的这些特征。在翻译过程中 ,译语不要求等同于原语的数量和表现形式 ,但在内容方面要保持与原语一致。我们不能随便增减原作的文字和意义 ,增减文字或意思要取决于表达方式和语言的特征。这些原则都是直译与意译应该遵从的 ,也就是说 ,所有这些都是他们的共同点。所以 ,二者是相互联系、相互协调的。 直译出现于五四运动时期 ,它强调必须忠实于原文 ,这样 ,翻译才能实现“达”和“雅”。直译并不是机械地逐字翻译。由于英文和中文有着不同的结构 ,

直译与意译

Chapter10---直译与意译 1.第十章主要内容概述 (1)直译的概念 所谓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是在译入语语法能力所允许的范围内,尽可能贴近原文内容与形式的翻译方法。 鲁迅---“翻译必须兼顾两面,一则当然求其易懂,一则保持原作的风姿,但这保存,却又常常和易懂相矛盾:看不惯了。不过它原是洋鬼子,当然谁也看不惯,为比较的顺眼起见,只能改换他的衣裳,却不该削低他的鼻子,剜掉他的眼睛。” (2)逐字译的概念 逐字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是一种严格遵循原文措辞的翻译方法,翻译时以词为单位进行考虑,力求译文中的每一个词都与原文相对应。 (3)直译与逐字译的区别 两者之间最重要的区别在于直译照顾到译入语的语法规范,对原文形式作必要的调整,因而文字比较通顺,读者能够看懂。 逐字译则不顾译入语的语法规范和表达习惯,视原文为“神圣不可侵犯”,一味追求形式对应,结果就是译出来的文字晦涩生硬,甚至不知所云。 (4)意译的定义种种 中国: 学者张今---“意译是指在译文中另外寻找新的表现法,来表达原文的逻辑内容或形象内容。” 范仲英---“意译……从意义出发,只要求将原文大意表达出来,不注意细节,译文自然流畅即可。” 孙致礼---“意译法不拘泥于原文的表现形式,而应传达原文的深层意思为主旨。” 许渊冲---“直译是把忠实于原文内容放在第一位,把忠实于原文形式放在第二位,把通顺的译文放在第三位的翻译方法。意译则是把忠实于原文的内容放在第一位,把通顺的译文形式放在第二位,而不拘泥于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 西方:

英国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意译的“等值关系可以在上下层次间变动,但趋向于较高的层次,有时是在比句子更大的单位间进行” 苏联翻译家巴尔胡达罗夫---将意译界定为“超出必要层次使内容不变并遵守译入语规范”的翻译。 沙特尔沃斯和考伊---意译指“侧重于使目标文本读起来自然流畅,而不是完整保留原语文本措辞的翻译类型。” 罗宾逊---意译是“一个无所不包的范畴,它含任何不忠实于原文的翻译。……基本上,任何不属于有确定规范的可接受的翻译都可以称为意译,即使所谓的偏离原文的译文事实上同原语文本是紧密相关的。” 奈达---“动态对等”(dynamic equivalence)和“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纽马克---“交际翻译”(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图里---“可受性”(acceptability) 拉尔森---“地道翻译”(idiomatic translation) (5)直译的功能 ①保持原语同译入语之间的差异特征,从而最大限度地传达原作的“异域风味”。 ②输入一些原语的词汇和表达方式,丰富译入语文化系统的语言。 (6)意译的功能 使译文地道流畅,符合译入语读者的阅读习惯,以更好地传达原文的艺术效果,使译文读者在阅读中能够产生原文读者读原文时类似的审美体验。 (7)“翻译度”与意译 意译的方法其实反映了各语言之间“翻译度”问题。 语言文字不同的背后,其实是世界各民族思维方式和审美情趣的不同,也就是文化的不同。过于贴近原文的翻译,不仅会造成行文的滞涩生硬甚至怪异难懂,其在译入语文化系统中取得的艺术效果甚至会产生严重的变形,带给译文读者完全不同于原文读者的感受。在这种情况下,意译可能是最好的选择。 (8)直译与意译的结合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