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荣威全系车的市场分析

荣威全系车的市场分析

荣威全系车的市场分析
荣威全系车的市场分析

中国市场汽车企业营销策略分析(上汽荣威)

一品牌内涵

荣威ROEWE的命名取意于"创新殊荣,

威仪四海",标识图案充分体现经典、尊贵

的气质,整体形象中西合璧,包蕴自信内涵,

充分阐释了上海汽车以自主掌控、自主创新

的信念,传承世界先进技术,全新塑造中国

的国际品牌的决心和信心。

中文内涵:荣威"品牌的中文命名融入中国传统元素,体现了自强不息的精神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同时也传递出经典、尊贵的气度。其中,"荣"有荣誉、殊荣之意;"威"含威望、威仪及尊贵地位之意。荣威合一,体现了创新殊荣,威仪四海的价值观。

英文内涵:英文命名"Roewe",源自德语字根Loewe(狮子),并综合了多种寓意融汇而成,以"R"为首意在传达创新与尊贵之意。

经典盾形徽标:整体结构是一个稳固而坚定的盾形,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兼具简洁的现代感,独特性强,识别性假,暗寓其产品可信赖的尊崇品质,及上海汽车自主创新、国际化发展的坚强决心与意志。

色彩感观:以红、黑、金三个主要色调构成,这是中国最经典、最具内蕴的三个色系,红色代表中国传统的热烈与喜庆,金色代表中国的富贵,黑色则象征威仪和庄重。

核心形象:以两只站立的东方雄狮构成。狮子是百兽之王,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吉祥、威严、庄重,同时在西方文化中狮子也是王者与勇敢精神的象征,其昂然站立的姿态传递出一种崛起与爆发的力量感。双狮图案以直观的艺术化手法,展现出尊贵、威仪、睿智的强者气度。

符号寓意:图案的中间是双狮护卫着的华表。华表是中华文化中的经典图腾符号,不仅蕴含了民族的威仪,同时具有高瞻远瞩,祈福社稷繁荣、和谐发展的寓意。

图案下方用现代手法绘成的符号是字母"RW"的融合,是品牌名称的缩写,同时"RW"在古埃及语中亦代表狮子。此外,图案的底部为对称分割的四个红黑色块,代表了求新求变、不断创新与超越的企业意志。

二产品线介绍、产品延伸策略、主要竞争对手

荣威品牌属于上海汽车集团众多自主、合资品牌中的一个。自品牌建立以来,上市车型有荣威350、550、750、750混合动力、950、E50和W5,其中E50属于A0级车;350、550属于A级车;750、950属于B级车(950属于B+);W5属于SUV。

2007年1月底,上汽集团正式发布第一款在国内量产的具有纯正英伦血统的中高级轿车荣威750,这标志着荣威品牌正式在中国打响。在接下来的产品延伸发展中,荣威又把目标放在A级车市场,先后推出了550和350,而后在2011年8月又推出了第一款SUV车型W5,2012年4月又推出了中高级车950。荣威950的定位,大大高于之前的750车型,旨在提升荣威品牌的整体市场定位(荣威的市场定位会在后面介绍),是自主品牌阵营中第一款挑战合资中级车市场的产品。从荣威的产品线发展我们不难看出,从一开始推出750,继

而又推出以550为代表的A级车和以950为代表的中高级车,荣威的产品延伸策略属于双向延伸(由原经营中档产品,改为增加经营高档和低档产品)。用过这种策略,荣威的产品线不断的完善。

说到竞争对手,我想有必要逐一的对荣威的各车型进行分析。E50只在上海一座城市进行销售,所以它的竞争对手几乎没有,如果我们要细数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那么奇瑞QQ电动版、丰田普锐斯、比亚迪E6、F3DM都是E50的竞争对手,这其中2012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前三的是奇瑞QQ电动版(3138辆)、丰田普锐斯(2434辆)、比亚迪E6(1690辆),而荣威E50的销量只有238辆,位列第五。350和550属于A级车,从2012年全年中国A 级市场销量和2013前三季度的A级车销量,我们可以看出A级车市场销量前三的是一汽大众、上海大众和上海通用三家合资品牌,并且排名前20名的除吉利控股(帝豪)和上汽(荣威)外,都是合资品牌,而长城、比亚迪、长安、华晨和海马紧随其后,所以上述国产品牌都是荣威350和550在中国A级车销售市场的竞争者。750和950同属于B级车市场,通过对2013年前三季度的各品牌B级车销量的分析,我们看出,中国B级车市场销售量排名前二十的还是以上海大众(帕萨特)、一汽大众(迈腾)和广汽丰田(凯美瑞)为代表的合资品牌,而自主品牌销量排名靠前的比亚迪(G6、思锐)、北汽(绅宝)和广汽(传褀GA5)都在20名之后,荣威550和750排名30之后,其月销量几百辆的成绩和排名前三的几万辆根本不在一个数量级,和比亚迪2000多辆的数据也有差距,所以,我们说荣威在B级车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还是上述合资品牌和自主品牌。荣威W5属于SUV市场,根据最新2013年10月份中国SUV市场销售排行数据,排名前三的分别是长城(哈弗H6)21222辆、东风本田(CR-V)19510辆和大众(途观)16772辆,而荣威W5排名在40位左右,销量800辆,在W5上下徘徊的是长城M2和江铃驭胜,所以上述合资和自主品牌是荣威W50的竞争对手。

三渠道特点

在今年3月1日之前,荣威和MG两大品牌

的市场部和销售部同时负责着这两个品牌

的销售以及市场推广等工作。在4月底,随

着两大品牌在渠道和品牌方面的彻底拆分,

荣威和MG的销售以及市场推广工作也开

始独立并且由各自的品牌事业部进行负责。

除此之外,原来全国的八个大区(同时负责

荣威和MG)也将缩减至五个,并且此前在

三四线城市采取双展厅的模式也将彻底分

开。

上汽乘用车副总经理蒋峻在接受采访

时解释了拆分的原因:“一个团队运作两个

品牌,品牌本身的差异性又是很大的,这个

营销资源是覆盖不了的,所以这也是我们发

展过程当中必须要做出分网,或者说分品牌

运作的需求。”

目前上汽集团与大众和通用展开的合作,组建了上海大众以及上海通用。在上海通用汽车有限公司旗下目前已有雪佛兰、别克以及凯迪拉克等品牌,并且上述三个品牌的管理、销

售以及售后等均是采用独立运营的形式,而上海大众汽车有限公司旗下的大众和斯柯达两个品牌也是采取独立运营的方式,并且这样不仅利于不同品牌的管理同时也有助于提升品牌的影响力。与此同时,在人才培养方面上汽集团也具备优势,在已经采取独立运作的上海通用以及上海大众的大背景下,上汽旗下自主品牌荣威和MG采取独立运营在人才方面具有先天的优势。

虽然在销售渠道和品牌方面两大品牌实现了独立运营,但在生产、研发以及采购等环节仍将采用一体式运作。其中在生产方面,荣威和MG两大品牌在华共有两大生产基地分别为南京浦口工厂(产350、MG6、W5、750等)和上海临港工厂(产550、MG3、E50等);在研发方面,上汽在中国和英国分别设立了研发中心,引进了英国的著名设计工程师,这些欧洲设计团队能够跟中国的设计师团队互动,从而提升整个设计师团队的竞争力并且能够不断有新产品推出。

随着上汽乘用车高速的发展逐渐显露出荣威和MG两大品牌采用双展厅以及销售等部门一体化的弊端,上汽乘用车选择将荣威和MG在销售和品牌等方面彻底分开,而成立的两个独立的荣威事业部以及MG事业部也将使得上汽乘用车的发展得到提速。

四生命周期分析、市场总体定位特点、细分市场定位、促销策略

一款汽车产品的推出一定是经历成长

期、成熟期和衰退期。以时间为横坐标,

产品销售额和利润为纵坐标,绘制出曲线,

大至呈抛物线式的轨迹,如图所示。上汽

荣威品牌自2007年在中国市场推出以来,

经历了6年多的磨练和打造,其产品经历

了介绍期,目前,根据其2007年至今全系

车型在中国的销量数据表(见附件1),通

过销售增长率法,可以判断荣威目前正处

于成长期。荣威最近几年不断推出新的车

型产品,不断拓宽产品线,进行产品改革和营销组合改革。从这些举措可以看出荣威正在向成长期中段大步迈进。此外,中国自主品牌和合资品牌的乘用车发展本身正处于成长期,并且受中国全新的政治经济政策影响,自主品牌乘用车逐渐备受政府公务和企业商务用车的青睐。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以红旗、荣威、中华等为代表的公务车品牌必然会掀起一波硬性的需求热,其产品的发展必然会在某些程度上受到政府的关注与扶持。上述因素会使以荣威为代表的自主品牌更有力的发展,这在产品成长期无疑会起到非常大的推进作用。

作为一个全新的自主品牌,荣威的独特标识即已昭示了其并不会因为自身全新的形象而失去核心价值的深厚和内涵,其核心价值可概括为"经典、创新和自主掌控"。创新: 即依托海内外研发中心,凭借全球顶尖研发团队,不断开发前瞻性技术,创立新标准;让经典随时代的进程不断焕发科技光芒;并时刻关注市场的潮流变化,提供更符合消费者驾乘需求的全新经典座驾。经典: 即传承经典的英伦传统风范,优雅贵气和绅士品位,同时对造车美学执著坚持,让荣威ROEWE的经典闪耀,独领时代风潮。自主掌控:即以理性雄心,塑造荣威ROEWE的国际汽车品牌方向,实现自我驾驭,享受自主生活的梦想,更带来一种自由全新的经典品质生活。荣威的核心价值决定了荣威ROEWE是专为追求品位和内涵,崇尚经典且具创新精神,以自信亲和方式实现成就的社会进取族群打造的新式座驾。荣威服务的车主群体是社会进取族群,他们通常是自己生活圈子里的意见领袖,承袭传统生活的经典风尚与审

美情趣,崇尚气质与内涵,对传统抑或现代主流人群都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和辐射力;他们有品牌观,讲究生活品质,尤其懂得经典的缘起和蕴意,拥有鉴赏的眼光,对有品质感的东西情有独钟;他们有社会责任感,对待事业极具创新精神与突破意识,乐于接受新思路与新观点,并融以个性品位,独到的眼光和张弛之道,实现事业与生活游刃有余的掌控。

关于荣威的细分市场,因为荣威07年上市的第一款车750就已经定位在了中高端B级车市场,由于其兼附罗孚的灵魂与技术,所以提倡的是一种英伦高雅时尚的风格与情调,又因为其打出“服务社会进取族群”的口号,必然会缩小它的受众面。所以在这个基调下,荣威接下来推出的几款产品也几乎保持相同的理念定位。具体来说,新款550定位价格区间在11-18万之间的运动型A+级市场,其竞争对手直指速腾和斯柯达明锐;旧款550定位价格区间在10万左右的A级车市场;750和950分别定位在B和B+级车市场,其中950还在进军公务车市场不懈努力;W5剑走偏锋,定位很精确,瞄准那些怀揣20万元购车预算而且追求越野能力,不想屈就于10万元级别自主品牌SUV,又无力负担能满足其要求的合资或进口车(例如普拉多或帕杰罗等)。同时它着力刻画其专业SUV的硬汉形象,避开了和国内竞争最激烈的城市型SUV直接过招。而20万元城市SUV圈子里越野能力较好的车型,大抵是在承载式车身结构上经过强化而来的,例如Jeep指南者、日产奇骏等,但这些车的野外生存能力终究和采用非承载车身、硬桥非独立悬挂和分时四驱的荣威W5不在一个等级上。这个价位中真正适合进行高强度越野的备选车型很少,荣威W5就处于这样一个自主品牌与合资/进口品牌衔接的空档上,除了荣威W5,20万元级别内算得上硬派SUV的只有郑州日产帕拉丁。这样荣威W5就被定格在10万元自主品牌、20万元城市SUV和高端硬派SUV的夹缝中生存。

五Swot分析

1荣威品牌发展的优势Strengths:

品牌影响逐渐形成[1]。荣威品牌发布及上市以来短短几年便在权威汽车评级机构J.D.Power亚太公司发布的2009年中国售后服务满意度指数调研(CSI)报告中以846分(满分1000分)排名第四,成为跻身该项调查前5名的首个中国汽车品牌,仅以微弱差距落后于雷克萨斯、奔驰等豪华车品牌。

产业集群地域优势。相比深处中西部以及东北地区的整车厂,在招工和人才储备上上汽集团占尽了“地利”。依托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的发展,融汇了大量的各类资源,为自主品牌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基础条件。荣威品牌依托上汽集团的强大实力,对当地经济发展以及整个中国汽车工业的向前推进功不可没。

政府部门大力支持。2011年1~11月,上海汽车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203.46亿元,同比增长11.9%,汽车行业利润总量同比上升27.8%,为上海市6大支柱产业之一。上海汽车产业自主品牌的发展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高度关注,为荣威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治环境氛围。

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新能源汽车是国家重要战略,也是上海汽车产业提升国际竞争力的必然选择。作为中国新能源产业的积极实践者。荣威已经明确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发展目标:继综合节油20%的荣威750中混混合动力轿车投放市场之后,2012年,节油50%以上的荣威550插电式强混轿车和纯电动轿车也将上市销售。

创新体系日益成熟。依托长江三角洲汽车产业集群的综合优势,抓住上海市“四个中心”建设的机遇,荣威品牌技术创新能力迅速增强,初步形成了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构建了涵盖汽车大集团研发中心、合资企业研发中心、零部件

研发中心、大专院校等在内的比较完善的研发系统和开发链条。

技术后发优势突出。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对外开放,汽车行业许多跨国公司已经将中国作为其生产基地,并将母公司的某些技术开发项目转移到中国开发,促进了自主品牌与跨国公司在知识与人才方面的交流,使得自主品牌可以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在高起点的基础上进行技术开发。

2荣威品牌发展的劣势Weaknesses:

缺席于豪华车市场[1]。尽管近年来中国乘用车市场跌宕起伏,豪华车市场却依然以40%左右的增幅高速发展。中国豪华车市场逆势上扬凸显了豪华车市场的发展空间巨大,是一块正在迅速膨胀的蛋糕。对于成长潜力巨大,利润丰厚的豪华车市场,定位中高端市场的荣威品牌却未能成功推出豪华车型参与这一细分市场的竞争,不无遗憾。

综合成本居高不下。汽车产品的主要成本包括研发成本、制造成本等。研发成本无疑是汽车企业难以缩减的投入,是获得更多技术积累和产品产出的基础;制造成本高企主要因为:一方面荣威的生产基地均在长江三角洲这一人力资源成本高地,另一方面新投资建设的生产线每年还有大量的折旧费用。

新车型上市节奏慢。相对动辄百年历史的竞争对手,包括荣威在内的自主品牌由于技术储备相对薄弱,新车型上市速度难以匹配市场发展的节奏。荣威品牌虽然每年都会有一定数量的大小改款车型上市,但是到目前为止,依然主要仅荣威750、荣威550、荣威350、荣威W5等几款产品,“审美疲劳”恐怕难以避免。

关键技术储备不足。研发能力弱,创新不足是自主品牌发展老生常谈的话题,尤其表现为动力总成与关键电子化技术发展薄弱。据统计,在我国汽车电喷系统、发动机管理系统、ABS、微电机、安全气囊等核心零部件产量中,外资企业所占比例分别为100%、100%、91%、97%和69%,中高端车所需的自动变速器78%为进口产品。

高级技术人才稀缺。汽车研发相关科技人员严重匮乏,缺少掌握现代开发技术又富有实践经验的高级技术人才,特别在开发项目管理、流程管理、创意设计、系统集成与匹配、关键零部件的开发设计、电子技术开发设计、虚拟仿真技术等方面的技术人才更是凤毛麟角。

品牌思维定势拖累。中国汽车自主品牌低端形象已经在市场上形成思维定势,如何打破这一思维僵局是包括荣威在内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都应该认真考虑的问题。品牌是联接产品和消费者之间的关系和纽带,品牌建设是长期繁复的系统工程:每上一个阶梯都需要经过企业多方面的努力,环环相扣,稍有不慎,便可能前功尽弃。

3荣威品牌面临的机遇Opportunities:

政府采购的倾向性[1]。国家工信部2012年2月公布了《2012年度党政机关公务用车选用车型目录(征求意见稿)》,覆盖了轿车、多功能乘用车、越野车、新能源轿车4大类,包括400多款候选车型均为自主品牌产品,虽然体现了政府用法制手段深入推进公车改革的决心,但更重要的是明确了国家支持自主品牌汽车的政策倾向。

低碳经济和新能源。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会议上郑重承诺减排40%,汽车产业责无旁贷。全球汽车产业面临低碳经济和能源危机的挑战,掌握新能源相关技术无疑是赢得未来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而未来汽车动力研发无疑是使中国汽车企业与发达汽车工业位于同一起跑线的重要契机。

集团资源整合上市。2011年底,上汽集团将旗下包括供应零部件业务、汽车服务贸易业务、新能源汽车业务相关的16家公司全部并人上市公司,实现超过99%资产上市。新能源汽车业务与自主品牌整合到上汽集团这一大平台上,为自主品牌发展未来动力汽车奠定了基础。同时,整体上市还扩大了荣威品牌产品发展的融资渠道。

国际分工不断细化。汽车产业是当今世界全球化程度最高的产业之一。在新的全球生产体系中,汽车产业的国际分工还在进一步深化和细化,由产业内分工发展到产品内分工,全

球产业链不断延长,汽车企业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服务和研发的全球化进程不断加快。为荣威发展带来了更多参与全球化的机会。

行业兼并重组加快。从世界汽车产业发展的轨迹来看,企业问的兼并重组是一种必然。强势企业纷纷通过并购重组来扩大规模、提高实力。未来,在市场的推动下,中国汽车产业的优势资源将会向大集团靠拢。抓住这轮兼并重组的机遇,迸一步整合国内市场的各项资源,将有利于荣威品牌在未来一段时间整体竞争力实现显著提升。

市场需求潜力巨大。我国人口多,汽车潜在需求量大,并且随着汽车价格下降、人均收入上升以及各方面配套措施的出台,我国汽车的潜在需求将向现实转化。2009年以来,国家推行的一系列政策打开了二、三线甚至是农村市场,为以中低端产品为主的中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赢得了一个历史性机遇。

工业体系保障完备。我国具有发展汽车工业所需的工业基础,某些基础工业甚至居于世界前列。在若干区域已经形成了有利于汽车工业发展的产业集群,长江三角洲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区具备了全系列、多品种的较为完整的科研开发体系和汽车零部件配套体系。雄厚的工业基础将支持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企业不断发展。

4荣威品牌面临的威胁Threats:

找准细分市场定位[1]。汽车由奢侈品逐渐成为普通消费品。国务院“汽车下乡”政策启动了整车企业对农村市场的开发进程,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向纵深方向发展,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国内汽车市场规模仍有相当大的扩张空间,汽车市场的细分程度将越来越高,找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细分市场成为荣威赢得未来市场竞争的关键。

成本优势逐渐消失。随着经济高速发展,中国水土资源和环境治理成本正在大幅上扬,汽车企业的生存成本将日益提升。出口方面,人民币升值对以出口经济型轿车和商用车为主的汽车企业有不小的冲击。材料成本方面,钢铁、煤炭等的国际、国内市场的价格不断飙升,使得材料成本在汽车产品成本中的占比越来越大。

全球金融危机余波。虽然2010年以来,世界经济及汽车产业逐渐复苏,但国际金融危机依旧影响着当前国际经济及政治形势。世界经济增幅减缓,需求结构发生显著变化、气候、能源资源安全等全球性问题更加突出,地缘政治形势的改变导致油价上涨预期变得更不确定。

市场博弈日益激烈。“中国市场潜力巨大”已经成为国际汽车巨头的共识,几乎所有国际汽车品牌都已进入中国,有的甚至将亚太总部向中国迁移,将中国战略作为其全球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间遭到严重的挤压。而国际市场方面,受人民币升值影响,以价格为出口优势的我国自主品牌汽车产品也遭受了冲击。

地方保护主义盛行。通过对一些城市的实地考察不难发现,在江浙地区,通用、大众品牌的汽车产品的保有份额较大,东北则是一汽大众的产品占据了主要市场。自主品牌汽车企业规模都相对较小,资源分散,且受制于有形或无形的地方保护主义,难以有效整合资源,形成规模效应和对抗合资品牌的合力。

综合分析如下表:

(见下页)

六波士顿(BCG)矩阵分析

根据搜狐网汽车销量数据分析,荣威全系车型近两年在中国的销量(万辆)如下表:

销售增长率如下表:

注:其中E50纯电动车由于2012年12月份才上市,固没有对比数据。相对市场占有率如下表:

根据以上表格,加以分析,我们可以列出如下BCG矩阵:

其中,350属于明星类,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大力发展;550属于现金牛类,在发展中能够收入的现金多,需要进一步实现盈利最大化;W50属于问号类,发展需要探索和资金;E50、750和950都是瘦狗类,可以适当搁置其中某款产品的发展,去腾出精力和财力发展明星类和现金牛类。

七换代产品“全新荣威550”的细分市场与定位特点

全新荣威550重新定义中级车细分市场。A+级车型的诞生,是极具中国特色购车消费心理的。多年前,为了迎合国内消费者追求驾乘空间大的用车需求,进口及合资品牌纷纷在原型车的基础上,加长了轴距和整车长度,从而催生了A+级车细分市场。随着国内车市竞争的日益激烈,合资品牌为了以突出的性价比跨越同级别的竞争车型,将底盘、配置等无限接近B级车,A+级车市场由细分走向了主流。

但是,全新荣威550在上一代产品成功的基础上,从设计之初就是基于全数字技术开发而来,真正做到了颠覆性的数字科技革新进化,打破了消费者心目中“A+级车就是加长加配版A级车”魔咒。同时,全新荣威550以国内科技含量最高、技术标准最强的竞争优势,全面超越了合资品牌同级车型的产品力,标志着中国自主品牌造车实力的真正崛起。

全新荣威550是一款换代产品,同步甚至超越了世界各大厂商的产品升级速度;它是一款超越同级,抗衡合资品牌的中级轿车。全新荣威550的目标消费者,继续锁定在开始步入而立之年的80后。

现在的80后新锐一代,充满朝气和生命力,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手一投足,都代表着当下的中国,他们身上蕴藏的力量一旦被唤醒,就将影响整个社会的气场和走向。因此,他们是真正代表的全新的“中国力量”,也就是全新荣威550所代表的内涵。

这一“五四青年节”期间的营销尝试无疑跟全新荣威550的营销策略有关,在演唱会现

场,绝大多数歌迷都是7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出生的“泛80后”群体,而上汽乘用车公司的营销团队正式明确地把全新荣威550的消费群体锁定为“泛80后”,这一大胆地尝试与竞争对手速腾、福克斯、朗逸、朗动等产品的做法迥异,尽管同样针对年轻人群体,但如此具体地划定营销范围却并不多见。

荣威550从第一代产品上市主打的就是年轻人群体,2008年的目标消费群体是“70后”,在当前“泛80后”人群购车比例达到40%以上的情况下,荣威550明确主打这一消费群体实际上是这款产品历来营销策略的延续。

荣威550采取的是“两代同堂”的销售策略,老款经典荣威550在全新荣威550和荣威350之间9万-11.5万元的价格空档上继续存在,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扩大荣威550的消费群体范围。

附件1:

参考文献

[1]刘小平.上汽集团自主品牌荣威SWOT分析[J].技术经济,2012(4):41-43

城市公交调研分析报告

精心整理 中江县城市公交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发展历史 【1996年5月】中江城区开通南站至北站、红卫桥至白塔寺2条公交线路,投放6辆下线的老式解放牌客车营运。由于车辆老旧、车况差、资金不足等多种因素,初期面临诸多困难。 【3条线路分别【26辆。【年元月36的12【行了公开招投标,开辟了4.5.6路公交线路。2008年底,因6路公交车经营困难,并入4.5线路中,实行循环运行,化解了经营矛盾。中江城区拥有公交线路5条,投入营运公交客车43辆。 【2012年7月】根据城市发展和城乡居民和出行需求,新增城市公交车24辆,开通了6.7.8路城市公交车,修建了44个临时公交站点。至此,中江城区拥有公交线路8条,投入营运公交客车67辆。

(二)管理方式 【1996年5月】根据中江县人民政府《关于同意成立“中江县城区公共汽车公司”的批复》(江府发﹝1996﹞073),成立中江县城区公共汽车公司,隶属于四川省中江县运输集团公司,是二级非法人分支机构、非独立核算单位,实行报账制。 公司负责对所有城区公交和部分城乡公交进行安全和营运管理,下设安全科、经营科、财务科等管理机构。 【 较好。 【 2013年公交亏损148万元,2014年公交亏损283万元。2015年-2016年,城区公交收入仍继续下滑。 中江的公交票价从1996年至今,一直是按1元/人次计收。公司从2012年7月起多次以书面形式报告县政府、县交通运输局、县发改局,请求适当调整票价来支持公共交通健康有序的发展,但有关部门均未同意对公交票价进行调整。 (五)补助、补贴发放:

1.燃气补贴:2011年燃气价格因国家能源政策上调,从2012年7月起,根据《四川省天然气价格专项调节金管理暂行办法》开始向公交发放 绵竹、广汉的城市公交均已实行公司化经营,绵竹使用新能源公交车已实行2元票价,广汉实行阶梯公交票价,但目前仍然经营困难。 二、公交车经营现状和问题 (一)公司化改造: 近年来,中江城区公交虽然依靠财政发放的燃气补贴和财政补助资金弥补了部分亏损,但因经营成本持续上涨和客源减少,公交经营亏损不断增大。部分承包租赁经营业主因无力承担亏损持续上访,既影响了社会稳定,还影响乘坐公交出行市民工作和生活。

汽车后市场现状分析

汽车后市场现状分析 所谓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它涵盖了消费者买车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务。 一、何为汽车后市场? 所谓汽车后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以后,围绕汽车使用过程中的各种服务,它涵盖了消费者买车后所需要的一切服务。也就是说,汽车从售出到报废的过程中,围绕汽车售后使用环节中各种后继需要和服务而产生的一系列交易活动的总称。这是近年来比较权威的解释。笔者认为从发展角度看,这样解释是不全面的。举例来说,汽保行业、汽车IT行业在汽车销售之前就必须到位。当汽车4S经销商还没有进行汽车销售时就要将汽车维修厂建好,相应的汽保设备、电脑及软件都要安装到位,并经过汽车生产厂家的验收才可以进行新车的销售。从这个角度来讲,汽车后市场的很多项目及内容在新车销售之前就已经开始运作或必须运作完成。另外,随着汽车文化产业的发展,汽车后市场服务的对象有很多是不曾拥有汽车的广大群众或目标客户。而且汽车后市场的服务将有一部分是不发生交易就可以完成的。同时,这些服务也是不以赢利为目的的。所以笔者认为,准确的汽车后市场解释(定义)应是:在汽车销售前后,一切围绕汽车、汽车使用者以及相应的社会公民所产生的服务行为总称为汽车后市场。

20世纪30年代初,汽车美容、养护业在英美等发达国家开始起步,汽车后市场的雏形开始形成。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经济的复苏使汽车工业飞速发展。同时,也使汽车美容、养护业日益壮大,汽车已经不再采用“大拆大卸”的维修方式,而是采用以维护为主,视情维修的方式,推行免拆维护。汽车后市场逐渐走向成熟。汽车美容、养护业在我国兴起于20世纪90年代。随着轿车拥有量特别是私家车拥有量的增加,汽车美容、养护业开始被有车族所熟知,“七分养,三分修”,以养代修的爱车新理念逐步被广大有车族所接受。发展至今,我国的汽车后市场已初具规模,从业人员达240万人,年维修产值300亿元。但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汽车后市场总体水平依然落后,停留在汽车后市场的初级阶段。2002年以来,伴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发展、相关政策的调整与完善,以及汽车保有量的迅速增加,汽车后市场发展迅猛,市场前景十分看好。但是,随着国内汽车后市场的成熟,国外汽车后市场的行业巨头也都纷纷进入中国,美国“胜牌”、日本“黄帽子”等国际大品牌都已相继举旗进入,其他的一些国际大品牌也在跃跃欲试。相信不久,我国的汽车后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 二、汽车后市场的分类 汽车后市场最早的分类是以汽车整车销售的前、后顺序进行分类的。一是汽保行业;二是汽车维修及配件行业;三是汽车精品、用品、美容、快修及改装行业;四是二手车及汽车租赁行业。进入21世纪,

2020年中国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2020年xx汽车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 汽车产业正在“磁吸”众多行业加入“造车新势力”。前有互联网,后有房地产,众多行业都把造车当作新突破口。作为中国市场化程度最高的行业,家电业在打败日韩品牌后曾经一度冲击造车,却纷纷铩羽而归。此次再度厉兵秣马,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家电业拥有的强大制造实力和研发水平能否成为其成功突围的利器,值得业界关注。 1、家电业再度冲浪“造车” 2003年前后,中国家电业曾涌起过一股狂热的造车“冲动”,当时春兰、美的、奥克斯、波导、夏新、小鸭等一大批家电企业进入汽车业。不过,由于低估了造车的难度,加上汽车业的游戏规则和家电业有着巨大的差别,家电厂商造车遭遇寒流。如今,十多年过去了,家电企业一度熄灭了的汽车梦,在新能源和智能化的产业大潮下重新涌现。 ——家电业再度“上车” 一起价值7.4亿元的收购,引发了业界对美的再度跨界“造车”的猜想。 近日,美的发布了《关于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控股权的提示性公告》。公告称,公司拟通过下属子公司广东美的暖通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美的暖通”)以协议方式收购北京合康新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合康新能”)的控股权,收购总价为 7.4亿元。本次收购完成后,美的暖通将拥有合康新能23.73%的表决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美的集团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间接控股股东,而美的集团创始人何享健也将成为合康新能的实际控制人。 对于这起收购,美的表示,“合康新能的核心业务正面临巨大的发展机遇,高、低压变频器有助于加速美的大型中央空调的变频化进程,提升对传统定频产品的竞争优势。”与此同时,“合康新能在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业务方面的业务布局增加了美的集团业务的多元性,也为美的集团在新业务、新模式的拓展上提供了积极有效的探索基础。”

除雪车项目立项报告

除雪车项目立项报告 “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期,是全面落实国家治理 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推进期,是经济增长模式转换的攻坚期,是落实 全面科学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一时期,我国将全面深化十八届三中全会 各项改革、十八届四中全会依法治国的重大方略;继续深化对外经济开放,更广泛地参与国际治理;继续巩固和深化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把经济增长 建立在绿色增长、创新增长、包容式增长的轨道上;不断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推动产业结构、需求结构的不断优化,把经济发展建立在协调发展、 公平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发展道路上。 一、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 (一)项目名称 除雪车项目 (二)项目承办单位 xxx公司 二、项目建设地址及负责人 (一)项目选址 某某产业发展示范区 (二)项目负责人

段xx 三、项目承办单位基本情况 经过10余年的发展,公司拥有雄厚的技术实力,完善的加工制造手段,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可靠的产品质量保证体系,综合实力进一步增强。公司将继续提升供应链构建与管理、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研发。 集团成立至今,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质量第一、自主创新、持续改进,以 技术领先求发展的方针。 公司根据自身发展的需要,拟在项目建设地建设项目,同时,为公司 后期产品的研制开发预留发展余地,项目建成投产后,不仅大幅度提升项 目承办单位项目产品产业化水平,为新产品研发打下良好基础,有力促进 公司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提高,将带动区域内相关行业发展,形成配套 的产业集群,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公司秉承“科技创新、诚信为本”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培养出一支成 熟的售后服务、技术支持等方面的专业人才队伍,建立了完善的售后服务 体系。快速的售后服务,有效地提高了客户的满意度,提升了客户对公司 的认知度和信任度。 四、项目建设地基本情况 园区为当地四大经济园区之一,2006年经国家发改委批准为省级经济 园区。园区核准面积60平方公里,概念规划面积40平方公里,截止2016

2014年电动汽车充电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电动汽车充电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11月

目录 一、政府决心坚定,政策组合拳助力新能源车发展 (5) 1、当前新能源汽车推广瓶颈待打破 (5) 2、央地综合政策频出,助力新能源汽车增长放量 (5) (1)今年各地补贴标准逐渐落地 (7) (2)今年地方综合推广政策落地 (8) 3、重新确立充电为主的续电模式,符合国际发展趋势 (9) 4、系列政策出台,障碍正在逐步扫清 (10) (1)政企联合发力,充电标准有望近期统一 (11) (2)综合政策转向充电环节,央地补贴齐发力 (11) (3)电价政策落地,盈利模式逐步清晰 (14) (4)土地、物业、配网问题陆续解决 (16) (5)乘用车市场份额逐渐提高,新增充电建设需求迫切 (16) (6)国网放开,多元化跨界投资逐渐形成 (17) (7)国网放开,多元化跨界投资逐渐形成 (18) 二、障碍逐渐扫清,充电设施建设迎来井喷放量 (20) 1、充电设施产业链分析 (20) 2、电动汽车、充电设施前景广阔 (20) 3、充电设备前景广阔 (21) 三、重点公司简况 (21) 1、特锐德:转型充电运营的探路者 (21) 2、泰坦能源技术:转型充电运营,试水进行时 (22) 3、奥特迅:南方电源电桩设备龙头 (22) 4、中恒电气:浙江电源电桩设备优势企业 (23) 5、易事特:打造电动车联盟,尝试转型运营 (24) 6、科陆电子:光伏储能充电多点发力 (25) 7、英威腾:携手欣旺达开启充电业务 (25)

8、亿纬锂能:发力新能源汽车充电和动力系统 (26) 9、其他相关公司 (27)

近期财政部发文补贴充电设施建设,政策对于居民乘用车的引用性和导向性明显。我们测算从政策支持角度来看,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是按照1:1折算,即最受支持。电动客车相对折算比例偏低,尤其是纯电动客车和钛酸锂纯电动快充客车折算比例达到20/12:1。 补贴很给力,预计充电瓶颈有望打破。如果假设2015年中央补贴全部用于补贴慢充,则补贴充电设备成本比例在50%以上;如果假设全部用于补贴快充站,则补贴成本可以至少在该城市新建6个及以上快充站。 中央补贴预算资金预计在100亿元左右,考虑地方达到200亿元,对产业发展形成实质性利好。不考虑其他省市城市群,按照15年标准计算,仅发达地区推广补贴预计中央预留资金最低25.5亿元,最高60亿元。考虑其他省区推广情况,我们预计此次中央计划补贴预留约100亿元左右用于补贴充电设施。后续如果地方补贴按照1:1配套跟上,2015年中央地方合计预计拿出200亿元补贴充电设施,从而对产业发展形成实质性利好。 近期来看,以主题投资为主:受益于充电设施建设井喷式发展,我们认为充电设备最先受益。推荐组合:特锐德、泰坦能源、奥特迅、中恒电气、易事特、科陆电子、亿纬锂能、英威腾。 长期来看,充电设备行业获利空间可持续性存疑,提请关注模式先进的充电运营环节。由于充电设备行业技术壁垒不高,一旦市场需求放量,将引入大量企业和资本进入,面临盈利水平下降,可能面临价格战,行业盈利空间可持续性存疑。长期来看,充电设施运营是最

公交问题分析报告.doc

宜宾市公交问题分析报告 引言: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快速提高,宜宾的交通问题也日趋严峻。公共交通是公认的效率最高的交通方式,实行公交优先是解决城市交通拥堵问题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面对日益严重的城市交通拥堵问题,宜宾的城市公共交通现状如何,存在哪些问题,这些问题因何形成,又应该通过什么样的途径来解决呢? 下面将以此为重点,分析其存在问题及其形成原因,并针对宜宾公交现存问题提出相应策略。在此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主要是分析以宜宾公交车为出发点来做出分析的,譬如出租车、城市地铁等不在此范围之内。 一、宜宾公交存在的主要问题 公交问题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这问题一直备受广大市民的高度关注。宜宾虽有“万里长江第一城”之美称,素有“西南半壁古戎州”的美誉。在中国社科院2011年度《城市竞争力蓝皮书》中,宜宾的综合竞争力指数位居四川第三位,位列成都、绵阳之后,全国96位,位居川南第一位,但宜宾市民早已感受到宜宾公交问题的存在。下面将具体谈谈我们小组对宜宾公交问题的看法:(一)、公交路线不合理、密度低 公交线路的规划存在不合理之处,并且密度较低致使部分地方的市民无法搭乘公交车,就算走很远也无法搭乘。其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重复设置 站点存在重复设置问题,特别是1路与25路的大部分路线存在重复问题,试想这样的公交线路真的合理吗?重复设置站点就意味着浪费资源,包括浪费能源、增加公交拥挤、浪费乘客时间、效率低等。 2、线路存在盲区 2008年,宜宾公交虽然进行了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如取缔私车挂靠、实现无人售票、推行一票制和IC卡、解聘售票员等等,这些改革老百姓看在眼里,但公交改革与市民所期望的状态还存在较大差距,特别是公交线路并没有多

2018年网约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8年网约车行业分 析报告 2018年8月

目录 一、源起共享经济,网约车行走在分享与出租的边界 (10) 1、渐行渐远的共享经济 (10) (1)网约车平台起源于共享经济 (10) (2)我国城市限牌/限行和高昂的养车成本催生共享出行热潮 (11) (3)从无序到规范,然而,共享模式渐行渐远,出租模式或成主流 (12) 2、一超多小的网约车市场竞争格局或将延续 (12) 3、网约车模式之辩:C2C和B2C的融合与分化 (15) (1)模式对比:从商业理念到运营模式 (17) ①C2C和B2C商业理念及模式 (17) ②核心区别在于网约车公司的车辆与司机来源 (17) (2)B2C模式:广积粮高筑墙优势尽显 (18) ①B2C的专车市场:差异化定位的专车市场 (19) ②B2C的快车市场:与出租车/C2C快车同为一个赛道 (20) (3)C2C模式:互联网流量下的马太效应 (20) 4、网约车时代的中场战事:服务/价格并重,B2C/C2C均有一席之地 (22) (1)由从烧钱补贴或转向服务/价格并重 (22) (2)两种模式:B2C/C2C均有一席之地 (22) 二、海外对比:星星之火遍布大洲,各国监管态度不一 (23) 1、网约车鼻祖:Uber (23) (1)Uber商业逻辑 (23) (2)Uber财务状况 (24) (3)Uber经营&投资&融资状况 (25) (4)Uber Eats状况 (27) 2、后起之秀:Lyft (28) 3、全球C2C专车平台如星星之火遍布各大洲 (30)

(1)明令禁止:欧洲、日本、韩国 (31) (2)新加坡模式:门槛较高,车辆注册为出租汽车、司机考取执照 (32) (3)英国模式:较低的准入门槛,避免与出租车竞争 (32) (4)美国模式:中性态度 (33) (5)其他国家政策梳理 (34) 5、小结 (34) (1)C2C模式摧枯拉朽,全球扩张,但政策不一 (34) (2)B2C模式并非没有,但受限于区域扩张 (35) 三、要素分析:网约车的本质 (35) 1、产品:同质化、评价体系弱化 (35) (1)朴素的出行服务:实现A地到B地的位移,同质化较高 (35) (2)低效用的评价体系:滴滴用户,总是被选择,社交基因弱 (37) 2、客户:打车非大众品,受众有限,客户敏感度较高 (38) (1)用户群体观察:白天不懂夜的黑 (38) (2)敏感客户群忠诚度:美团进击下的补贴实证 (41) 3、国情:价格管控、公用属性 (42) (1)出行费用阈值:价格管控 (42) (2)出租车业的公用事业属性 (42) 4、政策:影响网约车市场的命门 (43) (1)专车变“黑车”,受各方抵制 (43) (2)政策松绑期,逐渐认同专车 (44) (3)正式获合法地位 (44) (4)合法后的尴尬,地方又限制 (44) (5)网约车新规细则相继出台:C2C平台或受最大影响 (45) (6)监管风险使得司机和车辆数量减少,市场供给或将不足 (47) 四、C2C模式的护城河:不够宽,也不够深 (49) 1、C2C商业模型:补贴决定短期用户黏性,技术反哺行业壁垒 (49)

中国客车行业最新分析

我国客车市场在经历了从1998年到2002年的持续增长之后,进入2003年以来,在汽车行业形势一片大好的情况下,突如其来的非典将整个客车市场带入低谷,虽然在年底前有所好转。 在汽车保持高速增长的情况下我国客车行业也保持了一定的增长速度,2003年共生产客车1195210辆、销售1207794辆,同比增长分别为11.94%、15.15%,但相比2002年的增长率要差将近一半,也低于汽车行业的总体增长率:生产和销售中型客车分别为53666和53117辆,同比分别下降了13.07%和14.00%;生产和销售大型客车分别为19613和19003辆,同比分别增长了13.40%和14.01%。,增长速度逐渐趋缓;轻型客车2003年共生产443421辆,销售440240辆,产销同比增长分别为32.45%、 29.89%,高出2002年增长率近10个百分点,与整个汽车行业总体的发展速度相当,成为2003年客车行业发展中唯一的亮点。 表1:2003年产销量列前10位的客车企业 大鹏证券金融产品2004 中国客车行业最新分析 2004年7月26日 曾昕 大鹏证券

数据来源:中国客车统计数据网,统计数据只包括会员单位。 2004年5月份客车共生产10.71万辆,同比增长37.83%,比上月下降13.26%。除微型客车比上月下降外,其他车型均继续呈现增长态势。1-5月客车累计生产54.08万辆,同比增长18.39%,除中型客车同比下降9.70%外,大型客车、轻型客车、微型客车同比均为增长。 5月份客车共销售10.35万辆,同比增长24.94%,比上月下降16.55%。其中,大型客车本月销售0.19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29.99%,较去年同期增长了147.18%;中型客车本月销售0.38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31.53%,同比增长21.11%;轻型客车本月销售4.06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16.40%,同比增长26.36%;微型客车本月销售5.72万辆,与上月相比,下降了14.90%,同比增长22.22%。1-5月,客车累计销售56.03万辆,同比增长14.32%。其中,大型客车累计销售0.93万辆,同比增长59.66%;中型客车累计销售1.88万辆,同比下降7.15%;轻型客车累计销售20.19万辆,同比增长17.80%;微型客车累计销售33.04万辆,同比增长12.87%。 除中型客车外,产销量双双突破去年同期水平,不是因为今年的情况好,而是由于去年客车市场的境遇太差。从市场表现来看,今年1-5月客车市场所受到的压力非常之大,而且这种影响持续的时间会很长,因此,客车企业目前所面临的困难是前所未有的。

中国汽车市场现状分析

通过对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历程及目前营销中存在问题的分析,参考国外汽车市场营销先进经验,结合我国具体国情,我们认为国内汽车市场营销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发展趋势。 我国的汽车产业,是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从解放初引进苏联技术到改革开放后引进欧美生产线,从八十年代初大量依赖进口到九十年末国产车成为市场主流,前后经历了五十多年的时间。1999年年底,我国汽车生产能力超过250万辆,汽车产量从1980年22万辆快速增长到1999年的183.2万辆,居世界第9位,到2005年我国全年汽车产量累计570.77万辆。 与汽车产量快速提高形成鲜明对比的是我国汽车市场营销的相对滞后。在长期的计划经济条件下,汽车作为特殊物资,销售被国家控制,销售渠道单一,基本不存在事实意义上的营销,直接造成了我国汽车市场营销发展的先天不足。 一、我国汽车市场发展历程 在1994 年以前,汽车作为国家重要的“一类物资”之一,与钢材、粮食等一起,按国家的既定计划进行生产、调拨规格和数量完全由国家来定;中汽贸、中汽销两个主要的汽车销售渠道也完全由政府控制,汽车生产和消费在严格的数字约束下进行;当时政府官员对来年汽车产销量的‘预测’发言总是及其准确,因为产销量是早就在规划定好的,根本不是由市场决定。所以,这个阶段根本谈不上营销。 在1984、1985 年间,国家实行计划、市场双轨制,允许企业超产部分汽车自销。此时,‘中间人’出现了。资源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以计划价格购进,再以很高的市场价卖出,把价格炒到最高。“中间人”们利用权利掌控资源,在“倒买倒卖”中赚取高额利润并带动了汽车投资热,造成了畸形的“市场繁荣”;与此相反,“汽车市场营销”的萌芽被遏制。 中国汽车销售体系发生根本性的改变是在1994 年,国务院颁布了《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在“销售与价格政策”中明确指出“鼓励汽车工业企业按照国际上通行的原则和模式自行建立产品销售系统和售后服务系统”。1996 年开始,汽车市场基本放开,汽车价格开始下跌,红旗、桑塔纳大幅降价,给整个车坛带来强烈震荡,第一次价格战开始。 汽车市场营销的标志性事件应该是1998 年通用、本田等公司带来了品牌专卖的模式。在此以前,上汽大众厂家、商家共同出资,按照4S 店的标准建立品牌专卖店,但是这个模式下厂家的投资太大,而且基本没有代理的概念,所以推行不下去。 此后,汽车生产企业的自主的销售体系逐渐壮大,并成为中国汽车销售的主渠道。2001 年以后,品牌专卖成了主流,几乎所有的厂家都搞4S店,一些简单的销售服务、营销策略开始应用和发展。直到2002年全国轿车产产销量首次突破百万辆。全年轿车产销量持续高增长,几乎没有淡旺季之分,汽车销售形势似乎一片大好,近一两年来年,汽车市场产品极大丰富、降价史无前例,但车市并没有像预期那样火暴起来,多数消费者对购车仍报以观望的态度。车市陷入低迷状态。2006年中国汽车需求将增长15%-20%,产能将增长20%,预计汽车业产能过剩状况有可能进一步加剧,2006年仍将属于买方市场,巨大市场需求背后是更为激烈的市场竞争,汽车作为一个复杂的工业品和大件消费品,其营销也有更多的变化,更加复杂。

国内重型汽车市场分析

重型汽车市场分析

林柯尔集团投资部 钟振发 商业机密,非得同意请勿传阅复制 Confidential Material 2004.6 目录 一、我国汽车工业的概括 (3) 二、我国中重型载货汽车市场 (4) 1、我国重型汽车市场进展形势分析 (4) (1)我国重型车生产状况 (4) 2、重型车要紧厂家的经营情况 (5) (1)重汽集团 (5) (2)一汽集团公司 (5) (3)东风集团公司 (5)

(4)包头北方奔驰 (6) 3、重型汽车市场情况分析 (6) (1)重型汽车市场接着保持快速增长 (6) 4、重型汽车市场进展状况和竞争格局 (7) (1)载重市场 (7) (2)牵引汽车销量在快速增长 (8) (3)重型汽车市场份额进一步向一汽和东风两大公司 集中 (8) 5、2003年重型汽车市宏观差不多情况 (10) 6、2003年重型汽车市场广告费用支持情况 (11) 三、2003年市场分析 (12) 1、全国重型载车市要紧厂商情况 (12) 2、要紧厂家市场份额 (15) 3、市场格局 (15) 4、中重型市场细分市场分析 (17) (1)解放 (17) (2)东风 (17) (3)中国重汽 (18) (4)欧曼 (18)

5、重型市场细分市场分析 (19) (1)重汽 (19) (2)川汽 (19) (3)陕汽 (20) (4)欧曼 (20) (5)解放 (21) 四、中重型汽车市场进展趋势 (21) 1、大吨位、高档化是进展方向 (21) 2、市场格局分化,呈发散状 (21) 3、众企业的产品攻略 (22) 五、国外重型汽车的进展趋势 (22) 1、更加安全 (22) 2、舒适性和信息联系上不断改进和提高 (22) 3、更加环保 (23) 4、可靠性和耐久性 (23) 六、高端重型车成为我国物流运输的竞争热点 (23) 1、快速进展大功率柴油机 (23) 2、大功率、大吨位、高时效 (23) 3、专用运输车 (23)

2017年网约车行业分析报告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正文目录 1. 政策提升进入门槛,“网约车”供给受限 (4) 1.1 网约车新政出台,B2C将成主流 (4) 1.2 供给端受限,塑造“出租车”巨头 (6) 2. 需求刚性,市场容量巨大 (8) 2.1 传统出租车牌照13年增幅有限,供不应求 (8) 2.2 限牌、限行将成趋势,出租车未来需求更大 (10) 3.纯电动+换电模式网约车优势明显 (13) 3.1“换电”+“网约车”替代“加油站”+“出租车”是趋势 (13) 3.2 发展空间较大,Uber估值已超千亿美金 (14) 4. 相关建议 (15) 图目录 图1 政策鼓励,出租车将打破地方限制成长为全国性企业 (8) 图2 02-15年北京市出租车数量及人均可支配收入 (9) 图3 02-15年上海市出租车数量及人均可支配收入 (9) 图4 02-15年广州市出租车数量及人均可支配收入 (10) 图5 02-15年深圳市出租车数量及人均可支配收入 (10) 图6 北上广地区私家车保有量快速增长,单位:万辆 (11) 表目录

表 1 近期国家持续发布网约车政策 (5) 表 2 各省市网约车对车辆、驾驶员等的管理细则 (6) 表 3 一线城市纷纷发布限购、限牌政策 (12) 表 4 北京、天津、广深地区限号情况 (12) 表 5 普通燃油出租车以及新能源网约车司机月成本 (14) 表 6 换电模式网约出租车单车年利润测算 (14)

1. 政策提升进入门槛,“网约车”供给受限 过去10年城市人口规模、人均可支配收入剧增,出租车需求提升;另外我们预判未来10年一线城市限购、限行将向二线城市延伸,公共交通受到鼓励,从而带动出租车新增需求。而从供给端,各省市出租车规模增量极少,供需矛盾突出;作为出租车增量市场,网约车将逐步渗透,政策趋严的背景下,将进一步提升网约车的进入壁垒,B2C模式将取代C2C,从而诞生数家全国性出租车公司。 1.1 网约车新政出台,B2C将成主流 网约车是网络预约出租车的简称,是以互联网技术为依托构建服务平台,整合供需信息,使用符合条件的车辆和驾驶员,提供非巡游的预约出租汽车服务的经营活动。传统出租汽车重新定义为巡游出租汽车,网络预约出租车与其最大的区别就在于获得顾客的方式是对顾客在互联网上发布的需求信息进行接单,而不是在街道巡游;使用方式类似我们通常所用的滴滴打车,只不过是接单方将由传统出租车公司变更为网约车平台企业。 16年7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将互联网专车纳入预约出租汽车管理,明确网约车的合法地位。16年7月27日,交通运输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7部委联合颁布《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明确了按照高品质、差异化经营的原则,确立发展定位,有序发展网约车,并提出,各地应因地施策,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具体实施细则。 政策规定:从事网约车的驾驶员需与网约车经营者签订劳动合同,车辆、驾驶员等均有相关规定,需要具备“专业”的司机+“实体”的出租车公司+“专业”的出租车车辆方可经营;网约车经营者应当在取得相应《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并向企业注册地省、自治区、直辖市通信主管部门申请互联网信息服务备案后,方可开展相关业务。由此原来依靠“滴滴”等软件的私营专车司机将逐渐减少,“网约车”企业化公司将陆续诞生。 近半年网约车政策的频繁出台首先是为了规范网约车,设臵司机门槛、车辆门槛等,确保司机信息以及车辆信息的准确性,确保乘客的权益、乘车安全、服务质量得到有效保障。其次,网约车合法化后,为老百姓提供多样的选择,减少打车难的问题,提供更好的出行服务。此外,规范发展的网约车,有利于其长期可持续健康发展,网约车与传统巡游出租汽车的融合发展,有助于传统巡游出租

国内汽车市场调研报告

国内汽车市场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是一份综合性的调查结果,这样的文件通常是最后形成的结论性资料,要知道几乎所有的公司企业单位在面对一个新事物的时候,都需要提前进行调研,即使是在原有的方案上进行优化处理和提高改善。下面是收集的国内汽车市场调研报告,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一、市场概述 宝马和奥迪两大品牌联合所占市场份额进一步扩大,其他品牌受其影响市场关注份额有所减少,奥迪在本月上升较为明显。 厂商关注度方面,一汽奥迪和华晨宝马仍然是争夺冠军的两大热门厂商,但本月一汽奥迪迅速拉开了与华晨宝马的差距,以较为明显的优势取胜。 3.0L排量和2.5L排量的中大型车市场关注份额有所回落,本月合计所占市场份额不足五成,宝马5系仍然是最受消费者关注的车系。 消费者的关注度集中在采用三厢车车体结构和配备了AT(自动变速器)的中大型车身上,在各自的领域均有很高的市场关注份额。 二、研究的基本情况 (一)研究目的及内容 1、了解消费者对汽车的消费现状及汽车市场的消费特点 (1)、通过调研了解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所考虑的因素价格配置颜色等

(2)、了解市场上汽车竞争的对手的实力、市场占有率及售后服务情况明确自己在市场中的地位 (3)、了解消费者购买汽车时所考虑的宏观环境(经济的发展程 度及国家政策) 2、研究汽车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动机及其消费行为的特点 (1)、了解其购买汽车的目的及了解汽车的途径 (2)、消费者在购买汽车时购买能力与收入、教育程度、生活方式以及品牌忠诚度等的关系 3、了解消费者对公司生产汽车的接受程度 (1)、对公司新产品的接受程度 (2)、被访者对汽车方面提出的要求与意见 (二)、调研进行情况 此次调查的范围是是开发区、市区商贸城和各个驾校、银行被 访者定义为已经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具有固定工作,年龄在25-45之间,月收入在3000元以上的人士,以男士为主,此次调研发放问卷100份,收回有效问卷90份,有效率为90%,调查进行了严格的审核,负荷等程序,保证了有效性。 (三)、被访者情况 被访者年龄在25-35之间的约占总量的65%,35-45岁之间的占35% 被访者职业以个体工商业和企业的管理人员为主,本次调查对 象的家庭平均收入相对较高,3000元的占85%,4000元以上的占15%

中国汽车行业PEST分析

国内汽车行业PEST分析 一、政治法律环境 Political Factors (具体文献) A.《乘用车燃料消耗量限值》:有利于抑制能源需求增长过快的势头 B.《汽车产业发展政策》:要求地方政府一律取消不利于汽车消费的政策 C.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消汽车产品进口配额管理,继续降低汽车进口关税 D.《二手车市场管理办法》:二手车市场经营主体多元化 E.《汽车品牌销售管理实施办法征求意见稿》:提出只要汽车生产商授权进口车可以喝国产车同网销售 F.《汽车产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鼓励发展自主品牌 G.《汽车工业产业政策》:一定程度上的缓解了长期困扰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政策瓶颈”问题 (国家政策的支持) 1、自主创新的国家战略,在十二五规划中自主创新为国家战略提出,为中国汽车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 2、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国家投入了大量的人财物,积累了一定的人才和经验,为下一步发展打好了基础

3、小排量汽车解禁。2006年1月国家发改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出通知,要求取消一切针对节能环保型小排量汽车行驶路线和出租车运营等方面的限值。这直接促进了小排量汽车的销售 二、经济环境 Economic Factors 1、我国汽车产业的市场规模 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公布,2009年中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同比增长48.20%和46.15%,创历史新高。同时,2009年中国汽车产量首次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一。中国一跃成为世界第一汽车生产和消费国。 2、我国汽车养护消费 根据对国内汽车消费者调查的结果,在2008年,消费者每年用于车辆养护的费用支出平均为21721元,且费用支出随车辆档次的提升依次上升。其中,以中大型轿车平均养护费用最高,为32567元,是微型轿车年平均养护费用的2.1倍。 三、社会文化环境 Sociocultural Factors 1、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自2003年持续稳定上升,年均同比增长9.6% 2、乘用车市场高端化趋势愈加明显,中型轿车以其良好盈利性和高销量高增幅继续成为各汽车企业关注的核心;由于对购买价格和相关费用支出的不敏感,中高级轿车有继续上升的趋势,但同比增幅有所下降;小型轿车市场将保持和市场同步增长态势;微型轿车随外部环境的不断恶化,市场增幅和份额进一步下滑。 3、决定乘用车产品购买的关键因素开始发生变化。价格虽然是决定产品购买的第一因素,但品牌的重要程度在紧凑型以上级别的轿车中都居于首位,而价格和油耗的重要程度随车型级别升高呈现逐渐降低的趋势。

2017机场除雪车技术研究报告

2017机场除雪车技术研究报告 严寒的冬季,冰雪给自然带来降水,也给人类出行、工作、生活造成不便。生活需求、社会发展需求促成了除雪技术、除雪设备的研究。 对人或重要装置有影响的每处积雪都要消除,目前主要存在与道路、机场、铁路等关键领域。 由于气候因素影响造成积雪状态不同,有些积雪疏松,风力就可以轻松吹跑;有些积雪由于融化结冰与地面结合牢固,要除去就不是很容易了,因此除冰雪的技术研究在寒冷的地方深受重视。 编写本报告的目的是部分展现目前机场除雪技术,提出公司除雪设备主要技术特征,为公司机场除雪设备研发提供参考。报告技术内容基于网络和个人两年多对除雪技术的研究,由于每个公司技术壁垒,网上内容有滞后和简略,本报告只能是概述,具体的设计还要融进国外产品的设计细节和个人的设计素养与理念。 一、除雪技术概述 1.冰雪类型 受天气变化因素、降雪地域差别因素影响,积雪表现出不同状态,主要概括为以下几种类型: 疏松型:高低空气候寒冷、地面干燥,雪花呈棉花状态,形成的雪层比较松软,由于地面温度低且干燥,积雪不融化,与地面结合弱,这类积雪最容易除去。 致密型:地面气候寒冷、地面干燥,高空气温不是很低,初始是水滴,水滴在下降过程中遇到低温形成固态,这种方式形成的雪层比较致密、呈颗粒状,由于地面温度低且干燥,积雪不融化,与地面结合弱,这类积雪也容易除去。 水雪复合型:气温低于零度不是很多,降水和降雪共同存在,但是雪多不会很快消融;或者高空气温低,地面温度不是太低,初期降雪有融化。地面积雪呈雪水复合状态,但是与地面结合弱,这类雪容易除去但不易收集。 冰雪复合型:初期温度不是很低,降雪后部分融化或又有降雨,接着气温骤降,水结冰;或者积雪消融不彻底,接着发生降温,水结冰;或者前次降雪部分融化又再次降雪且气温低,前次雪水结冰,形成的这类积雪呈冰雪复合状态,由

公交车吊环改良再设计市场调查报告汇总

公交车吊环的改良再设计 市场调查报告 目录 1 设计背景 (1) 2 现有产品存在的问题分析 (1) 3 现有产品调研 3.1 公交车吊环的种类 (2) 3.2 公交车吊环的结构分析 (3) 3.3 公交车吊环的尺寸 (4) 3.4公交车吊环的材料分析 (5) 3.5 创新的广告型公交车吊环 (5) 4 现有产品存在的问题分析 (6) 5 设计目标 (7)

1设计背景 公交车是为方便公众出行,在城市及其郊区范围内,使用客运工具进行的旅客运输事业。公共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文化、教育、科学、技术、乃至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发展影响重大,它是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方面、对城市的发展起着最基本的推动作用。同时随着家庭私家车拥有率的增加,我国城市交通发展面临着的交通安全、交通拥挤、能源消耗以及环境污染等压力逐渐增大,缓解这些问题的方法之一就是大力提倡绿色健康的公共交通出行。2012年10月10日,时任国家国务院总理的温家宝主持、召开了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部署了在城市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的重要任务。 全国各地都在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事业,积极实施公交优先,完善市内公共交通网络,加大公共交通建设力度。就徐州而言,根据徐州公交网,徐州现有公交车2050台,运营线路161条,日发送11000个班次,年客运量3亿人次。按照每辆公交车配备20个吊环,吊环的需求量为41000个。更不必说公共交通相对发达的南京、苏州、常州等地。 但是由于公共交在乘坐舒适度上相对较差,尤其是公交车吊环的抓握不舒适、布局不合理等问题,因此公交车吊环的改良再设计,是提升公交车市场竞争力、促进“绿色出行、节能减排”的一个有效手段。 在设计中是一个不能忽视的重要条件是“人的因素”。我们应该认识到现有的公交车吊环主要存在的是产品人机上的问题。因此在设计中,我们需要运用到人机学原理,另外需要结合人手的解剖学特点、人的立姿生理学特点等科学专业知识,使人——机——环境系统相和谐,为广大乘客创造一个安全、健康而且舒适的乘车环境。本设计即以公交车吊环为课题,从公交车吊环的固定结构、连接结构、手柄等材料、造型、布局问题着手,结合人机工程学,分析现有产品存在问题,进行公交车吊环的改良再设计,使乘客抓握吊环更方便舒适,为推进公共交通事业发展做出贡献。 2 设计方向 公交车作为一种公共交通,面向广大群众,其受众面较大,但当今这个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之下,人们会将座位让给老、幼、病、残。因此这类特殊人群使用公交车吊环的可能性较小。由于公交车对1.3以下儿童免票,因此我们将产品目标人群定位在1.3米以上的青少年至中年人。 公交车内部是一个比较稳定的环境,不存在极限条件,因此在设计过程中不需要特别考虑。

中国汽车五大细分市场分析

2011年中国汽车(乘用车)五大细分市场竞争力分析报告 序言:北上广的高血脂不影响全国人民吃肉 2011年初春的中国车市有一点小忐忑,但1月份中国乘用车销量同比增长16.9%的数据及时地证明了一个事实:北上广的高血脂不影响全国人民吃肉。 不管是北京限牌的事实,还是税费增加的传言,相对于政策层面和消费层面的刚性需求,都只不过是中国汽车产业发展过程中飘过的几片小浮云。数日前,中国汽车产业协会预测,到2015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将达到2500万辆,鉴于该协会的半官方性质以及历年来对中国汽车产销量预测一贯就低不就高的谨慎作风,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国汽车产业在未来5年保持15%以上的增长是有理有据的。既然上面的人都胸有成竹,下面的人自然也该信心十足。 少数人虽然吃闷油了,但更多的中国人还期待着拿刀叉招呼牛排鸡腿。开了三五年的车该换还得换,攒够了的银子该花还得花,13亿中国人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欲望是一个稳步成长的过程,绝不可能三五年就见了底。所以,中国的车市,仍然是一个大得望不到边的巨型蛋糕。 每个在中国的汽车品牌都有做强做大直至称王称霸的梦想,但群雄逐鹿中的称王之道只能打不能等。在2011年,中国车市的网络战、新车战、价格战已经悄然展开。 事实上,各个品牌已经拉开了在中西部重点城市以及广大二三线市场网络扩张的大幕,当中西部地区的县城人民都能够近在咫尺地享受不带水分的4S服务的时候,他们必然会心甘情愿地掏钱买单。因此,在中国内陆地区更广泛更深入的网络布局,主动寻找新的增长点,将成为2011年中国汽车品牌的关键战略,尤其是在中心城市缺乏竞争力的自主品牌,更应该从中央转向地方,去寻找和占领新大陆。 2011年,即便是完全忽略各种名目的小改款和年度车型,各个汽车品牌已经确定将在中国上市的重量级车型也超过了70款。更多的新车意味着更广泛的市场空间和品牌热度,在中国车市,赢家始终是产品线最长,新产品最多的企业。诸如奔驰、宝马、奥迪,始终是增长率的领跑者,诸如大众、通用、丰田、日产,始终是销量榜的排头兵。

新能源电动汽车市场分析报告

新能源电动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班级:车辆122 姓名:刘书成 学号:201210603103

在这深入研究新能源汽车的产业,包括它的产业链、产业结构、产业运营等。还将通过国内外数个案例来进行具体分析。进一步让读者了解新能源电动汽车的发展。 一、产业研究(一)新能源产业链上游:IC制造、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有色资源、钢铁等。 中游:电控系统(电池管理系统、电机控制系统、动力总成控制系统)、电池系统(电芯、电池组)、电机系统(驱动电机)、充电配套设备(充电桩、充电机)、仪表仪器、橡胶轮胎、变速箱系统、配件内饰等。 下游:乘用车、客车 后服务:销售、维修保养、金融、保险、二手车、充电设施、电池回收、汽车租赁、车联网、增值应用。 (二)产业链上游是资源类公司,主要为新能源汽车提供原始材料有色资源:天齐锂业、赣峰锂业、吉思镍业、贵研铂业、包钢稀土、厦门钨业 负极材料:杉杉股份、中国宝安 电解液:新亩邦、天赐材料、多氟多 隔膜:沧州明珠、南洋科技、云天化 正极材料:中信国安、杉杉股份、中国宝安、恒店东磁、当升科技 钢铁:宝钢股份、鞍钢股份、武钢股份、马钢股份、方大股份 (三)产业链中游的三大核心技术:电池+电机+电控,其中电池厂商可以成为东软的潜在合作伙伴新能源汽车=插电式混合动力+纯电动 核心技术: 1、镍氢电池:科力远、春兰股份、中炬高新、凯恩股份、北方稀土 2、锂电池: (1)电芯:比亚迪、成飞集团、万向集团、东莞ATL、佛山照明 (2)BMS:比亚迪、德赛电池、欣旺达、凹凸科技 3、电机+电控:大洋电机、江特电机、宁波韵升、方正电机、湘电股份、信质电机、宗升

网约车调查报告

《当代大学生网约车调查》暑假实践调查报告 作者:———————— ———————— ———————— 第一部分概要 2016年7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发布会,交通部、公安部、国家质检总局等部门联合公布了《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网 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的最新管理规定。 近些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移动互联网进入出租车行业。网约 车也应运而生。本报告通过对大学生网约车使用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了网约车使用 现状、特点、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我们精心制作并发布了相关调查问卷,对128位有效参加调查的统计结果进行分 析,此外还广泛进行了走访和座谈以期得到更加详实、可信的调查结果。 当代大学生网约车调查问卷 随着互联网技术与日常生活、消费相结合,网约车已经越来越成为众多人出行的选择,但由此也产生了一些问题。那么,对于网约车,你有什么观点和看法呢?为此,我们专门设计了一份简单的调查问卷(只是学校的实践活动,没有任何商业用途),耽误您几分钟时间,希望您能配合完成。谢谢! 1.你有乘坐过网约车的经验吗 ○有 ○无 2.您的性别: ○男○女 3.你一般出行打车时更倾向于 ○路过的出租车 ○网约的出租车 ○快车 ○专车 4.你认为网约车能否解决你的出行问题 ○是 ○否

5.你认为网约车和传统出租车相比,其优点在于 □车辆供应更多,打车更为方便 □提前预约,节省了在路上等出租车的时间。 □环保节能,它的拼车功能使能源能够更优化利用。 □乘车体验更好 □司机服务更好 □价格更加便宜 □有软件的估价功能,司机绕路的可能性减少 6.您认为当前网约车存在的不足有:(多选) □优惠少 □人身安全缺乏保障 □管理不规范 □收费不合理 □其他 7.您还会继续使用网约车吗? ○会 ○不会 8.政府正式准备管理网约车后,你认为网约车将会:(多选) □收费更加贵 □安全保障得到升级 □多元化将会消失,同一纳入政府旗下 □传统出租车行业受到更大的冲击,出租车和网约车的矛盾加深。 9.你怎么看待网约车管理规定出台 □将互联网融于日常生活消费,改善了生活 □准入门槛低,安全问题突出 □促进出租车改革,消费者选择空间更大 □存在向异地牌照网约车派单,人车不匹配等服务 10.你认为网约车今后要注意改进哪些问题 □政府要管好平台,平台管好司机 □更注重安全,公平 □更注重效率,方便 11.你认为网约车可能对传统出租车行业造成了那些冲击 □出租车公司调降份子钱 □出租车司机博弈网约车 □降低了乘车者的费用 □有望打破出租车公司的暴利垄断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