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的应对策略

  • 格式:doc
  • 大小:21.00 KB
  • 文档页数: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拓智育德,立人为先

——浅谈新高考背景下**高中的应对策略

各位领导、各位校长:

大家好!

以尊重学生选择权和个性发展为旨趣的新一轮高考改革,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价值追求,普通高中随之的应变成了新的关注点和生长点——对我们这样的县市级普通高中而言,办学硬件老化,办学经费紧张,师资发展滞后等等已成为制约我们发展的瓶颈。在这样的困境下,**高中仍然克难前行,努力走出提升教育品牌的新路子。现借此机会,和大家交流探讨。

在一定程度上而言,新高考已经通告我们,传统的教学观念亟需改变,从侧重“教”到偏重“育”已成为必然的趋势。只有实现教学和德育的有效融合,才能真正在学校教育中实现“立德树人”。

一、课内拓智,渗透德育内容

1.生涯规划为头,“育”有方向。

以生涯规划课程为基础,我校成立学生生涯规划指导中心,组织与生涯规划教育相关的研讨活动,制定学生生涯规划教育实施方案,开发完善学校生涯教育课程体系和生涯测评系统及相关制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学会选择、学会对自己负责,科学制定人生规划和职业发展方向。

在生涯课堂上,专人负责学生生涯规划教育,目前已组织多次相关讲座和体验活动,引导学生不断明确自己的发展目标、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探索发展路径,在生涯教育中融入德育内容,使德育工作达到了一定的深化。

2.走班选择为底,“育”有供给。

根据我校实际情况,完全自由的“大走班”没有实现的条件。我们为学生提供了横向分类、纵向分层的多种课程选择,在教学组织形式上,“选课走班”代替原有固定的班级授课。2018级学生为湖北省第一届新高考参考考生,以此为例,我校对2018级学生进行了多次模拟“分科走班”及调整完善,在充分尊重

学生的前提下,确定六种“定二走一”的套餐:物化+走班、物生+走班、物政+走班、历化+走班、历生+走班、历地+走班。通过数据的细化分析,遵循了“最大范围的选,最小范围的走”的原则,在此基础下进行最优化,实行“小走班”模式,最大化地保证核心课程的高效落地。

目前,我校偏理班的整体设置比例达到80%,这是基于我校实际情况及突出学科优势的考虑。

3.课程优化为主,“育”有使命。

在摸着石头过河的探索中,根据实际情况,我校逐步构建“两基一展”的课程建设框架,即以核心课程和生涯规划课程为基础,拓展活动课程,健全学校课程体系。

全面提升校领导的课程领导力和教师的课程实施力,着力健全学校课程体系,加强必修课程、选修课程的统一规划和设计,完善校本课程方案,满足学生不同兴趣、不同水平、不同选考要求的学习需求。逐步开设活动课程,引导学生全面及个性发展,提供学生尽可能宽广的自主学习空间。

4.师资提升为本,“育”有尖兵。

校外,分批次进行学科教师培训、生涯规划培训、班主任培训、副班主任培训。2017年至今,我校已有超过1/2的教师完成了校外培训,在思想和业务能力上接轨新高考改革要求。

校内以备课组为单位,统一组织老师学习与研究教材、教法、学法,合理科学地制定教学计划、进度计划,组内相互听课评课且每学期开展公开课、汇报课、示范课等丰富多样的课堂形式加强教师的交流,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教学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的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同时延续“青蓝工程”,让新进教师迅速适应角色,快速成长;采取讲座交流的方式,定期举行班主任、副班主任培训交流会,成效不错。

5.教学评价为据,“育”有反馈。

健全教师成长档案,通过工作纪律记载、教学效能评价、活动参与表彰、学生全员评教等方式对教师进行综合评价;进行全校班主任工作考核,采取量化积

分管理的模式;建立发展性评价制度,实行学生学业成绩与成长记录相结合的综合评价方式,综合运用观察、交流、测验、实际操作、作品展示、自评与互评等多种方式,为学生建立综合、动态的成长记录,全面反映学生的成长历程。

依据教学评价,我校目前实行科任教师由班主任选聘的模式,已经出现评价反馈欠佳的语文、数学教师没有被选聘上,安排到行管岗位的情况。

二、课外育德,扩展教学外延。

1.综合实践呈常态,“学”而有思

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引导学生开展体验活动,增强学生操作实践能力,注重学生体验,加强教育渗透。在优先满足核心课程高质量完成及学生生涯规划学习逐渐清晰的前提下,设置语言与文学,数学与科学,人文与社会,技术与创新,艺术与体育,劳动与实践等综合课程,引导学生课外养成良好的阅读研究习惯,使学生能独立或合作完成小课题研究;弄清科学实验原理,创新思维,培养其独立人格,提高实践能力;触摸、深入各类艺术形式,学会审美,热爱劳动,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校园的绝大部分清洁工作、杂草清理工作都由学生完成,同时还不定期地组织学生到我市***公园、车站、小区等公共区域进行义务打扫。

高三年级保证学生有必要的体育、艺术等活动时间,并每学年都督促学生完成综合实践活动,深化研究性学习。

2.活动形式呈富态,“学”而有趣

教学绝不仅仅只是知识的传递,学习应该是有多种形式的。学校须创造条件,让“树人”落在实处。我校坚持开展升旗仪式或者晨会,每月都有相应的德育活动主题,派专人对每个班级开展的班会课进行检查和考核,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的引导和教育。主题团日、经典诵读、文化三进、文明创建、志愿服务等活动形式多样;我校的体育节与元旦文艺汇演精彩纷呈,是一张良好形象展示的靓丽名片。

3.健康教育呈固态,“学”而有道

一是规范《体育与健康》等课程,防疫防病教育常态化,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二是让学生课外活动时间参与、享受体育活动,激发学生的运动兴趣并自觉锻炼;三是优化课间操的时间、空间、形式、内容和结构,使学生乐

于参加,主动地掌握健身的方法;四是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关爱留守学生,建立留守档案,创建“阳光家园”;五是增强学生的清洁意识,加强清洁卫生管理。同时,从运动时间的确定、活动场所的设置、健身运动器材的配备、饮水食品卫生到学生作息时间的规定、健康知识技能的培训、学校安全教育、法制讲座、女生大会和心理咨询等细节上,连点成面结体,把培养健康人才作为学校的目标,编织“健康育人”网络。

4.学生自治呈新态,“学”而有得

我校“德育副校长—德育处---安保处--团委—班主任—学生会—学生”的德育管理网络机制十分健全。我们主张和鼓励学生进行自我管理,已成立以学生为主体的卫生检查与评比小组,升旗仪式组织小组,班会活动巡查小组,宿舍管理协作小组,录音播放小组等工作小组,学生会、团委志愿者、广播站等组织相互协作,井然有序。

当然,现有条件下,完全“破局”很有难度,我校也在探索完善中。我校教师平均年龄偏大,师资队伍优化不可能一蹴而就;经费问题也让我们的探索浅尝辄止。但是,在新高考改革的壮丽背景中,我们要抓住改革机遇,找到更加高效的途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希望我们此次都能收获满满。愿将壮心焕日月,更有辉煌在今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