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优秀运动员培养的现状与反思

  • 格式:doc
  • 大小:28.50 KB
  • 文档页数:8

下载文档原格式

  /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优秀运动员培养的现状与反思摘要:基于逻辑思辨,呈现了我国优秀运动员培养之现状:追求成绩至上、倍受伤病困扰、文化教育缺失、生存技能缺乏;对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培养进行了反思:科学化的训练、训练与健康并重、训练与教育结合、训练与就业同在。以期为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培养提供参考,有利于促进我国优秀运动员的健康成长。

abstract: based on logical speculation, this paper showed the status of elite athletes training: first pursuit of achievement, much of the injuries, lack of culture and education, the lack of survival skills, reflected the training of elite athletes: scientific training, equal emphasis on training and health, training combined with education, training and employment in the same,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the cultivation of elite athletes and promote the healthy growth of our elite athletes.

关键词:中国;优秀运动员;培养;现状;反思

key words: china;elite athletes;train;status quo;reflection

中图分类号:g81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06-0291-02

0 引言

奥林匹克精神的主旨是促进人的素质提高,培养全面发展的人。

我国竞技体育从后备运动员的培养,到退役运动员的安置,实际上与“以人为本”发展竞技体育还有所偏离。在现当代社会,在人们对“举国体制”质疑声音一片的时候,在我国青少年体质令人堪忧的时候,在优秀运动员退役之后就业无望的时候,也是该我们进行深入反思的时候,如何在新形势下,基于人文关怀出发,既能使一个优秀运动员健康成长,又能使其全面发展呢?

1 我国优秀运动员培养的现状

1.1 追求成绩至上很多的运动员多年一直进行艰苦,紧张,枯燥和高强度的运动训练,就是为了在各种比赛中能够取得好的成绩,但是毕竟能够在比赛中获得奖牌甚至金牌的只是少数的几个运动员,大部分的运动员在不断的比赛后无法获得满意的成绩就会被淘汰,奖牌只能是他们的一个梦想,遥不可及。很大一部分的运动员是从小就开始了封闭式或半封闭的专业训练,这种训练往往是超出常人的承受范围的,并不断的挑战运动员的身体极限,这往往是造成人的能力以及社会关系受到很大的影响,这种强加超出了体育运动对身体进行改造而创造价值的实质。

1.2 倍受伤病困扰据统计,在金字塔模式的体育制度下,中国三十万退役运动员中的80%面临失业、伤病等的困扰,急需社会援助。除了就业难,另一个困扰退役运动员的就是伤病,金牌战略使一些教练员在训练时往往不顾科学规律,超强度训练,据统计,中国有些项目的训练时间几乎是国外同等项目训练时间的两倍,使得很多运动员伤病缠身,提前退役。更快、更高、更强,一百多年前

顾拜旦先生将这句话定为奥林匹克格言的时候,恐怕不会想到若干年后的今天会有很多运动员希望再加上一条,更健康,但是当成绩与健康发生冲突,我们该如何抉择,是要更快、更高、更强还是要健康?怎样才能更好的享受奥林匹克带给我们的快乐呢?[1]

1.3 文化教育缺失《奥林匹克宪章》强调:“教育在奥林匹克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其实回溯历史我们就可以知道,奥林匹克运动自产生之日起就具有鲜明的教育属性。萨马兰奇曾深刻指出:“奥林匹克是将身、心和精神方面的各种品质均衡地结合起来,并使之得到全面提高的一种人生哲学。它将体育运动与文化教育融为一体,离开了教育,奥林匹克主义就不可能达到其崇高的目标”。所以,生物学的训练和竞赛只是竞技运动的表面现象,在提高运动技术和创造优异运动成绩的过程中,追求身心发展的社会人才是竞技体育的根本实质。遗憾的是,作为这一事业的主体,优秀运动员对竞技体育的理解却是片面的,93%的人认为竞技体育是“金牌”,是“竞争”,它折射出多年来人们对竞技运动实践理解的偏差。

与我国竞技体育欣欣向荣业绩相左的是,我国优秀运动员群体的文化素质却不尽人意。事实上,优秀运动员的文化教育已成为世界难题。我国独树一帜的专业竞技队伍,更因体制而形成较突出的竞技能力和较低下文化教育水准于一体的特殊人群。我国在举国体制的导向下,建立了“业余体校~省市专业队~国家队”这样一种脱离教育系统而独立运作、自成体系的运动员培养模式。由于高水平竞技运动早期专门化的特殊需要,大批儿童在学前就参加业余训

练,进入体校后文化教育的程度低,哪怕进了专业队拿津贴后仍然不能像同龄人一样享受优质教育资源。现行训练体制中,受伤害最大的恐怕就是那些上小学前就参加训练但若干年后半途而废的儿

童和未满18岁就退训再回到普通学校难以跟上同龄人学习进度的青少年。

1.4 生存技能缺乏目前,伴随着我国的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近几年我国实施了“科教兴国”的战略,教育被认为是国家和个人发展的最重要的推动力。但是,我国的体育体系中,往往不重视教育的重要性,在对运动员进行体育训练的时候,忽视了教育对于人的重要性。运动员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进行的是不完善的教育,这直接导致了运动员的文化素质低,文化缺失严重。

市场经济下,我国的用人机制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国家对于退役运动员的分配工作能力已经明显的下降,因此,大部分的运动员在退役之后都面临着转业和再就业的问题。但是由于他们从小接触的只是体育训练,对于其他的社会能力几乎没有,这就会造成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非常的低,生存能力非常弱。最近几年,、各个高校都在扩大招生,而毕业生也是直线上升,社会就业压力非常大,这对毫无社会生存技能的运动员来说,更是一种巨大的挑战,从而,导致了很多退役运动员在退役之后,脱掉以前冠军的光环,成为了普通人,甚至有些运动员因为没有工作,没有收入变得生活艰难,北京马拉松冠军艾冬梅和世界举重冠军邹春兰就是两个典型的代表。[2]在这种现状下,使得学习体育,打算以体育为职业的人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