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完整版)方山子传文言知识总结(附答案)

(完整版)方山子传文言知识总结(附答案)

(完整版)方山子传文言知识总结(附答案)
(完整版)方山子传文言知识总结(附答案)

《方山子传》文言知识总结

一、通假字

1.往往阳.狂垢污:通“____”,____________

2.前十有.九年:通“____”,____________

3.犹见.于眉间:通“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今异义

1.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

..乎

古义:____________。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

2.环堵.萧然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堵塞

3.而妻子

..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____________。今义:妻子

4.使从事

..于其间古义:____________。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三、一词多义

1.闻: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____________)

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____________)

2.异:余既耸然异之(____________)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____________)

3.使: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____________)

使骑逐而射之,不获(____________)

4.而:

方耸而高(____________)

何为而在此(____________)

俯而不答,仰而笑(____________)

环堵萧然,而奴婢妻子皆有自得之意(____________)

使骑逐而得之(____________)

5.因:

因谓之方山子(____________)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____________)

四、词类活用(指出活用现象,并解释)

1.余既耸然异.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庵.居蔬.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岁.得帛千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见方山子从.两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方山子怒.马独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特殊句式

1.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____________)

2.见方山子从两骑(____________)

3.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____________)

4.何为而在此(____________)

5.鹊起于前(____________)

6.呼余宿其家(____________)

六、重点词语解释

1.闾里之侠皆宗.之_________

2.折节

..读书_________

3.然终不遇._________

4.晚乃遁.于光、黄间_________

5.过岐亭,适.见焉_________

6.方山子亦矍然

.._________ 7.挟二矢._________

8.一发.得之_________

9.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________

10.园宅壮丽,与公侯等._________

11.方山子傥.见之欤_________

七、重点句子翻译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一、通假字

1.往往阳.狂垢污:通“佯”,假装

2.前十有.九年:通“又”,连接整数与零数

3.犹见于眉间:通“现”,显现

二、古今异义

1.此岂古方山冠之遗像

..乎

古义:遗留的样式。今义:人死后留下的画像或照片

2.环堵.萧然古义:指墙。今义:堵塞

3.而妻子

..奴婢皆有自得之意古义:妻子和女儿。今义:妻子

4.使从事

..于其间古义:从事政事。今义:指投身到事业中

三、一词多义

1.闻:庵居蔬食,不与世相闻(交往)

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出名)

2.异:余既耸然异之(对……感到奇怪)

余闻光、黄间多异人(与众不同的)

3.使:使从事于期间,今已显闻(假使)

使骑逐而射之,不获(让)

4.而:

方耸而高(表并列)

何为而在此(表转折)

俯而不答,仰而笑(表修饰)

环堵萧然,而奴婢妻子皆有自得之意(表转折)

使骑逐而得之(表承接)

5.因:

因谓之方山子(于是)

因与余马上论用兵及古今成败(借机)

四、词类活用

1.余既耸然异.之(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异)

2.庵.居蔬.食(名词作状语;以庵为居,以蔬菜为食)

3.岁.得帛千匹(名词作状语,每年)

4.见方山子从.两骑(使动用法,使……跟从)

5.方山子怒.马独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策马使奋起)

五、特殊句式

方山子,光、黄间隐人也。(判断句)

见方山子从两骑(省略句,省略主语)

此吾故人陈慥季常也(判断句)

何为而在此(宾语前置)

鹊起于前(状语后置)

呼余宿其家(状语后置,省略句)

六、重点词语解释

12.闾里之侠皆宗.之:尊奉

13.折节

..读书:改变以往志向

14.然终不遇.:受到赏识

15.晚乃遁.于光、黄间:隐居

16.过岐亭,适.见焉:正好

17.方山子亦矍然

..:.吃惊注视的样子18.挟二矢.:箭

19.一发.得之:射箭

20.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应当

21.园宅壮丽,与公侯等.:等同

22.方山子傥.见之欤:或许,可能

七、重点句子翻译

1.稍壮,折节读书,欲以此驰骋当世,然终不遇。

年岁稍长,就改变志趣发奋读书,想要以此来驰名当代,然而始终没有得到重用的机会。

2.环堵萧然,而妻子奴婢皆有自得之意;余既耸然异之

他的家里四壁萧条,然而他的妻儿奴仆都显出怡然自乐的样子

3.余在岐山,见方山子从两骑,挟二矢,游西山。

我在岐山,见到方山子带着两名骑马随从,挟着两支箭,在西山游猎。

4.今几日耳,精悍之色,犹见于眉间,而岂山中之人哉!

至今才过了多少日子啊,那精明强干的神色仍隐隐出现在眉宇之间,这怎么会是一般的山中隐士呢!

5.然方山子世有勋阀,当得官,使从事于其间,今已显闻。

然而方山子家里世代功勋,应该得到官位,如果让他从事政事,到现在早有显赫的名声了。

高中语文必修4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高中必修四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文档贡献:smysl 《廉颇蔺相如列传》知识点归纳 通假字 1.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予”通“与”,给予。 2.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质”通“锧”,砧板。 3.可予不。“不”通“否”,表疑问语气。 4.臣愿奉璧西入秦。“奉”通“捧”,用双手托着。 5.拜送书于庭。“庭”通“廷”,朝廷,国君听政的朝堂。 6.召有司案图。“案”通“按”,审查、察看。 7.设九宾礼于廷。“宾”通“傧”,古代指接引宾客的人,也指赞礼的人。 8.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缪”通“穆”。 9.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孰”通“熟”,仔细。 10.为一击缶。“缶”通“缻”,盛酒浆的瓦器,秦人敲打盆缻作为唱歌时的节拍。 一词多义 于 ①君幸于赵王(介词,被) ②故燕王欲结于君(连词,同) 见 ①徒见欺(介词,被,受) ②大王见臣列观(动词,接见) 舍 ①舍相如广成传舍(名作动,安置住宿) ②舍相如广成传舍(传舍:招待宾客的馆舍) 负 ①秦贪,负其强(依仗,凭借) ②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辜负,对不起) ③相如度秦王虽斋,决负约不偿城(违背) ④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使……承担) ⑤廉颇闻之,肉袒负荆(背着) 使 ①秦昭王闻之,使人遗赵王书(派) ②其人勇士,有智谋,宜可使(出使) ③乃使其从者衣褐(让) ④大王乃遣一介之使(使臣) 引 ①引赵使者蔺相如(引见,延请) ②左右或欲引相如去(拉) ③相如引车避匿(牵,拉;这里引申为调转) ④君子引而不发,跃如也(拉引)

徒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白白地) ②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只,只不过) 幸 ①大王亦幸赦臣(幸好,幸而) ②而君幸于赵王(被...宠幸) ③则幸得脱矣(侥幸) 以 ①以勇气闻于诸侯(凭) ②愿以十五城请易璧(用,拿) ③严大国之威以修敬也(来,连词) ④则请立太子为王,以绝秦望(用以,用来) ⑤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因为) ⑥传以示美人及左右(连词,连接“传”与“示”) 欢 ①逆强秦之欢(欢心) ②绝秦赵之欢(交情) 顾 ①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回头) ②顾吾念之(只是) ③顾野有麦场(《狼》)(四面看) ④念父母,顾妻子(《报任安书》)(顾惜,怜惜) ⑤顾不如蜀鄙之僧哉(《为学》)(反而) 必 ①其势必不敢留君(一定,必然) ②王必无人(如果) 因 ①相如因持璧却立(于是,就) ②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通过) ③不如因而厚遇之(趁此,由此) 传 ①廉颇蔺相如列传(一种文体) ②舍相如广成传(传舍,宾馆) ③传以示美人及左右(传递) ④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传颂) 从 ①臣尝从大王与燕王会境上(跟从) ②臣从其计,大王亦幸赦臣(听从) 乃 ①今君乃亡赵走燕,燕畏赵(竟然) ②乃前曰(于是,就) ③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才) 孰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初中语文文言文虚词总结 随着中考改革的逐步深入,对文言虚词的考查将更加注重理解和运用,不再考查那些烦顼的词法、句法等古汉语知识。纵观近年各地中考试题,文言虚词的考查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虚词在语境中的意义;二是虚词在朗读中的作用;三是文言句子的翻译。前两种是对文言虚词的显性考查,后一种是对文言虚词的隐性考查。 要掌握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我们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①识记常用文言虚词的基本意义和用法;②结合语句翻译确定该文言虚词在句中的意义;③根据文言虚词在语句中的作用,巧妙地用现代汉语中的词语来替代;④先多朗读,体会语气,再进行判断。 还有一点同学们要特别注意,一个虚词有多种用法,而相同的用法又可以用不同的虚词来表示。在平时学习中应注意打好基础,勤练多思,把握规律,这样才能做到游刃有余。 「考点梳理」 在初中阶段常用的文言虚词大致有四类:一类是起指代作用的,如“之、其、何”;第二类是起组合作用的,如“以、于、为”;第三类是起连接作用的,如“而、则、乃”;第四类是起语助作用的,如“也、乎、夫、焉”。其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有“之、其、而、以、于”。为便于同学们复习,现就初中常见的文言虚词中最为重要的文言虚词,结合具体实例对其用法作简要分析。 之1、代词,代人,译为:他,他们。例:愿陛下亲之信之。(《出师表》) 2、代词,代事,译为:这,它。例:肉食在者谋之。(《曹刿论战》 3、代词,代物,译为:它,它们。例:太医以王命聚之。(《捕蛇者说》) 4、指示代词,译为:这。例: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桃花源记》) 5、助词,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译为:的。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

苏武传文言知识总结

苏武传文言知识总结-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苏武传 一、通假字 1、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2、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3、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4、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5、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6、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7、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8、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9、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10、请毕今日之驩.“驩”通“欢”,欢聚。 11、因泣下霑衿 ..“霑”通“沾”,“衿”通“襟”,沾湿衣襟。 12、与武决.去“决”通“诀”,诀别。 二、古今异义 1、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2、汉亦留之以相当 ..古义:相抵偿。今义:副词,表程度。 3、我丈人 ..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假.吏常惠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古义:临时充任。今义:与“真”相对。 5、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7、兄弟亲近 ..古义:亲近的侍臣。今义:亲密接近。 8、欲因此 ..时降武古义:趁这个。今义:相当于“所以”。 9、且陛下春秋 ..高古义:年纪。今义:季节。 10、武等实在 ..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11、会论.虞常古义:判罪。今义:讨论。 12、太夫人已不幸 ..古义:去世。今义:使人伤心、痛苦。 13、置币.遗单于古义:财物。今义:钱币。 14、当相坐.古义:治罪连坐。今义:坐下。 15、扶辇下除.古义:殿阶。今义:除去。 16、如惠语以让.单于古义:责备。今义:使。 三、词类活用 1、单于壮.其节壮,意动用法,以……为壮烈。 2、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动用法,使……回去。 3、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4、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5、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6、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7、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高中文言文知识总结

文言文阅读(分类) 5.1. 文言实词 5.1.1. 通假字 通假,指的是古书上有些音同或音近的字可以借用的现象。通假基本上是同音代替。可分为完全同音、声母相同、韵母相同。 辨别通假字要注意:通假有固定,不能随意与某个音同音近字通假,如“倍”与“背”通假,但不和“备”、“被”通;甲字通乙字,不能倒过来乙字通甲字,如“县”可通为“悬”,反之则不行;有的字在现代汉语中读音读不同,但古音相同,如“趣”通“促”,现代汉语中不同音。 5.1.2. 单音词和双音词 文言文以单音词居多,白话文以双音词居多,不要把文言文的两个单音词误认为白话文的一个双音词,如“妻子”、“指示”、“地方”等。也不要把双音词拆成单音词来理解,如“布衣”、“太息”、“社稷”等。 5.1.3. 一词多义 一词多义即一个词具有多种含义,乃至属于不同词类。要理解一个词在文段中的确切含义,就要具备词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的知识。所谓本义就是最初造字时表示的意义;引申义是由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比喻义是用打比喻的方法形成的新的词义。如“畔”本义是“田界”,田界在田的旁边,所以旁边的意思也叫畔,如“河畔”,这是“畔”的引申义,又如“爪牙”的本义是鸟兽的爪子和牙齿,后来有些诗文中用来比喻得力的帮手和武力,这是比喻义,现在又转化为贬义。 5.1.4. 偏义复词 偏义复词就是一个词由两个意义相近、相对或相反的语素构成,其中一个语素表示意义,另一个语素不表示意义,只作陪衬。如“我有亲父兄”中的“父兄”只有“兄”的意义。 5.1.5. 古今异义 5.1.5.1. 词义扩大 如“江”,古代专指长江,现在泛指一切大的河流。 5.1.5.2. 词义缩小 如“谷”,原来是谷类的总称,现在北方的“谷”专指小米,南方的“谷”专指稻子。 5.1.5.3. 词义转移 如“偷”,古义是苟且、马虎、不厚道,今义为“盗窃”。 5.1.5.4. 词义弱化 如“怨”,古义是仇恨、怀恨,今义则表示埋怨、责备。 5.1.5.5. 词义强化 如“恨”,古义是遗憾、不满意,今义是仇恨、怀恨。 5.1.5. 6. 感情色彩变化 如“卑鄙”,古时表示地位低下,见识浅陋,无贬义,现则指品行恶劣,变为贬义词了。 5.1.5.7. 常用古今异义词 文言实词古今异义列表 词古义今义例句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大全

高中语文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复习总结 《鸿门宴》知识点 一、通假字 1、距关,毋内诸侯:距——拒,抵御,抵抗;内——纳,接纳; 2、张良出,要项伯:要——邀,邀请; 3、臣之不敢倍德:倍——背,背叛; 4、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蚤——早; 5、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隙,隔阂,嫌隙; 6、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参乘——骖乘:坐在车右担任侍卫的人; 二、词类活用 1、沛公欲王关中:王:大王——称王; 2、范增数目:目:眼睛——使眼色; 3、道芷阳间行:道:道路——取道; 4、夜驰之沛公军;复夜去:夜:夜晚——连夜; 5、吾得兄事之:兄:兄长——向对待兄长一样; 6、常以身翼蔽:翼:翅膀——像翅膀一样; 7、头发上指:上:上面——向上; 8、日夜望将军至:日夜:白天和黑夜;日日夜夜; 9、臣活之:活:使……活; 10、沛公旦日从百余骑:从:使……从; 11、素善留侯张良:善:善良——交好、友好; 12、秋毫不敢有所近:近:与“远”相对——沾染、接触; 三、一词多义 (一)虚词“为” 1、用作动词音wéi 表动作:做、作为、充当、变成、成为使子婴为相 表观点:认为窃为大王不取也 表判断;是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2、用作介词 表被动;为所/为……所音wéi 若属皆且为所虏 表原因、涉及对象音wèi 慎毋为妇死,贵贱情何薄/谁为大王为此计者; 3、用作助词 句末语气,表疑问或反问音wéi 何辞为? (二)虚词“因” 1、动词:沿袭、继续蒙故业,因遗策 2、名词:原因、缘由于今无会因(到现在没有相会的机缘了) 3、连词:表顺承,于是,就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表原因,因为,由于鼠,子神也,因爱鼠,不蓄猫犬(鼠,是子神啊,因为喜欢老鼠,所以不蓄养猫狗) 4、介词: 凭借、条件因利趁便,宰割天下,分裂山河 趁着、趁机因计沛公于坐/因招沛公出/因言曰 因为、由于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 (三)虚词“而” 1、表目的:来,用来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2、表转折:但,却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3、表修饰:(地,着)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4、表修饰:(地,着)项王按剑而跽曰

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文知识点

高中语文《苏武传》文言文知识点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⑾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掏”,叩,轻轻敲打 2.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丈人: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因此: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女弟: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

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春秋: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稍: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遗: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会: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及: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论: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货物: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3.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2020年xx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汇总 文言文阅读是语文学习过程中的重点知识,本文将为您介绍初中语文知识点:文言文阅读,内容包括考试说明中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常见考法,以及误区提醒、例题解析。 知识点总结 考试说明中的要求: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解析: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 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

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 常见考法 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从近几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课标对文言文阅读提出的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中考文言文阅读材料的选取必须是“浅易”的,对“浅易”的理解应当是:文中多数字词属于常见的实词和虚词,即使有少数生僻字词,或选文中出现不常见的典故,也会安排注释以降低难度,让考生在初中文言文学习的基础上,“跳一跳就能摘到果子”。 题型分析及解题方略: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1.通假字 ①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②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③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④空自苦亡人之地亡:通“无”,没有。 ⑤信义安所见乎见:通“现”,显现。 ⑥法令亡常亡:通“无”,没有。 ⑦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亡:通“无”,没有。 ⑧武父子亡功德亡:通“无”,没有。 ⑨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衿:通“襟”,衣襟。决:通“诀”,诀别。 ⑩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2.古今异义 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8.稍迁至栘中厩监古义:渐渐。今义:稍微。 9.既至匈奴,置币遗单于古义:送给。今义:丢失、落下。 10.会缑王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古义:正当、适逢。今义:聚会、集合。 11.此必及我古义:牵连今义:常作连词“和”用 12.会论虞常古义:判罪今义:常作议论 13.以货物与常古义:财物今义:指供出售的物品 14.卧起操持古义:为操和持,两个词,“拿着“的意思今义:料理,办理/筹划 3.词类活用 ①意动用法 单于壮其节壮: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壮。

诚甘乐之乐: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以……为乐。 ②使动用法 (1)欲因此时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2)空以身膏草野膏:使动用法,使……肥沃。 (3)反欲斗两主斗:使动用法,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5)何久自苦如此苦:使动用法,使……受苦。 (6)王必欲降武降:使动用法,使……投降。 ③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子。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 (4)武能网纺缴,檠弓弩网、檠:名词做动词,结网、用檠矫正弓弩。 (5)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 (6)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上:名词做状语,向上。 (7)绝不饮食饮食:名词做动词,给他吃的、喝的。 4.一词多义 ①使 (1)数通使相窥观使:使者。 (2)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汉者第一个“使”:出使。 (3)单于使使晓武第一个“使”:派,第二个“使”:使者。 ②语 (1)以状语武语:告诉。 (2)如惠语以让匈奴语:说的话。 ③引 (1)虞常果引张胜引:招供。 (2)引佩刀自刺引:拔。 ④食 (1)绝不饮食食:给他吃的。 (2)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食:吃。 (3)廪食不至食:粮食。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1)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至必修五)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①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②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③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④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⑤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⑥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⑦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以”“而” 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②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③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⑤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①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②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③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④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①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②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③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①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②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③秦伯说(同“悦”) ④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①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②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③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④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⑤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⑥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⑦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①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归纳

第一册: 第五单元知识点总结归纳 《烛之武退秦师》 Ⅰ、文言知识点 一、通假字: 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已”通“矣”,了) 共其乏困(“共”通“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厌”通“餍”,饱、满足) 秦伯说(“说”通“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知”通“智”,明智) 二、古今异义: ⒈敢以烦执事古义:对对方的敬称今义:掌管某项工作(的人) ⒉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古义:东方道路上的主人今义:请客的主人 ⒊行李之往来古义:出使的人今义: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⒋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古义:那个人,指秦穆公今义:尊称人的妻子三、词类活用: ⒈名词活用作动词:

晋军函陵,秦军南驻军 越国以鄙远以……为边邑 既东封郑以……为疆界 与郑人盟结盟 ⒉名词作壮语: 夜缒而出在夜间 朝济而夕设版焉朝:在早上;夕:在晚上 既东封郑向东 ⒊动词作名词: 且君尝为晋君赐矣恩惠 君亦无所害损害 ⒋形容词活用作名词: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年轻 越国以鄙远远方的国家 共其乏困缺少的东西 以乱易整,不武乱:混乱相攻;整:联合一致

四、特殊句式: ⒈省略句: ⑴省主语 辞曰许之夜缒而出…… ⑵省宾语 敢以烦执事…… ⑶省介词“于” 晋军函陵,秦军南…… ⒉倒装句: ⑴壮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 以其无礼于晋 且贰于楚也 言于郑伯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 ⑵宾语前置 夫晋,何厌之有?

⒊判断句: 是寡人之过也 因人之力而蔽之,不仁 ⒋固定句式: 焉……(为什么要……、何必……) 焉用亡郑以陪邻(为什么要灭掉郑国而给邻国增加土地呢?) 五、一词多义: 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似乎、好像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叙述、陈述若若.舍郑以为东道主:假如说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文体余悲之,且曰:若.毒之乎:你秦伯说.,与郑人盟:通“悦”,高兴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推辞言语粗鄙.:粗俗 辞停数日,辞.去:告别鄙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以…为边邑不辞.劳苦:推托肉食者鄙.,未能远谋:浅陋 人微.言轻:轻微辍耕之.垄上:到 微微.闻有鼠作作索索:暗暗地之子犯请击之.:代词,他们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稍微是寡人之.过也:的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纳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归纳 名词作动词 1、鞭数十(鞭,用鞭子打) 2、果然鹤也(鹤,变成白鹤) 3、天雨墙坏(雨,下雨) 4、稍稍宾客其父(宾客,意动,当作宾客) 5、其家甚智其子(意动,认为……聪明) 6、父利其然也(意动,以……为利) 7、歌以咏志(歌,写诗歌) 8、愿为市鞍马(市,买) 9、不能名其一处(名,说出) 10、对酒当歌(歌,高歌,唱歌) 11、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后是方位名词做动词,表示“放在前面”、“放在后面”) 12、置所罾鱼腹中(“罾”用是用罾捕的) 13、皆指目陈胜(“目”是用目示意) 14、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守,太守,做太守) 15、名之者谁(名,给……命名) 16、一鼓作气(鼓,击鼓) 17、朝服衣冠(服,穿戴) 18、惠子相梁(相,作宰相)

19、冬雷震震(雷,打雷) 20、夏雨雪(雨,降下,落下) 21、寻向所志(志,做的记号,标志) 22、有仙则名(出名) 23、有龙则灵(现灵) 24、披发文身(画文彩;刺花纹) 25、书帛曰:“陈胜王。”(称王) 26、不蔓不枝(蔓延;生出枝节) 27、皆刑其长吏(刑,惩罚) 28、环而攻之(环,包围) 29、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域,限制) 30、峨冠而多髯者(峨冠,戴着高帽子) 31、皆下之(攻下) 32、此中人语云(语,告诉) 33、欲穷其林(穷,走到尽头) 34、吾义固不杀人(坚持合宜的道义、情理) 35、天下缟素(穿孝服) 36、茶毕,即棹小舟入湖(划船) 名词作状语 1、窗扉洞开(像洞一样) 2、当窗理云鬓(云,像乌云一样) 3、其一犬坐于前(犬,像犬一样)

(新)高中传记选读-粤教版项羽本纪苏武传马钧传文言知识总结

13 项羽本纪 一、实词:请解释句中的重点实词。 1.数 (1)汉王数之,项王怒,欲一战。(责备)(2)天下匈匈数岁者(几) (3)汉果数挑楚军战,楚军不出(屡次)(4)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细密的)2.亡 (1)是时桓楚亡在泽中(逃亡) (2)吞二周而亡诸侯(灭亡) (3)秦无亡矢遗镞之费(丢失) (4)追亡逐北,伏尸百万(逃亡的军队)(5)此亦天亡秦之时也。(灭亡) (6)复聚其骑,亡其两骑。(丢失) 3.制 (1)吾闻先发制人,后则为人所制。(控制)(2)秦有余力而制其弊(制服) (3)廉颇、赵奢之伦制其兵(统率) (4)履至尊而制六合(控制) (5)先王之制,大都不过参国之一(制度)(6)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规模) (7)乃使人复葺南阁子,其制稍异于前(体制)4.举 (1)项王闻淮阴侯已举河北(攻取) (2)戍卒叫,函谷举(攻取) (3)谕以所为起大事,遂举吴中兵(发动)(4)遂举吴中兵,使人收下县。(发动) (5)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抬) (6)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端起) (7)举身赴清池。(投) (8)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尽)(9)举世皆浊我独清。(全) 5.壁 (1)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遂走还入壁。(壁垒) (2)项王军壁垓下。(修筑营垒) (3)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陡峭的山崖)6.发 (1)吾欲发兵,使公及桓楚将(派遣)(2)楼烦目不敢视,手不敢发(射箭)(3)成语:引而不发(射箭) (4)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焕发) (5)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头发) (6)穷发之北,有冥海者(草木) (7)先发制人(开始行动) (8)发号施令(发布) 二、虚词:请解释句中的重点虚词。 1.莫 (1)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没有人) (2)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不能) (3)莫辞更坐弹一曲。(不要) 2.独 (1)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唯独)(2)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难道)(3)独在异乡为异客(独自) 三、词类活用:请解释句中活用情况和意义。1.项王怒.之。怒:意动 2.毋妄言,族.矣。族,名-动,灭族 3.梁以此奇.籍。奇,意动,认为……奇4.使公及桓楚将.。将,名-动,率领 5.毋徒苦.天下之民父子为也。 苦,使动,使……受苦 6.悉令男子年十五已上诣城东,欲坑.之。 坑,名-动,活埋 7.东之睢阳,闻之皆争下.项王。 下,名-动,归顺8.项王军壁.垓下。壁,名-动,修筑营垒9.项王泣.数行下。泣,动-名,眼泪10.田父绐曰:“左.。”左,名-动,往左边走11.项王乃复引兵而东.。东,名-动,往东走12.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 身,名-动,亲身参加13.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东,名-状,向东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考语文文言文虚词复习时,“焉”字是一个特别重要的`虚词,也是高频考点。大家一定要集中一个时间段把18个高考虚词的用法仔细咀嚼,真正弄懂各词性之间的联系与发展,在各个义项之间建立起一定的联系,这样系统复习既不容易忘记,又能把书读薄,效率也高。 【高考语文】兼词 1.【高考语文】相当于“于之”、“于此”、“于彼”。 ①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在其中)。(《论语》) ②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从这里)。(《劝学》) ③五人者,盖当蓼洲周公子被逮,激于义而死焉(在这件事情上)者也。(《五人墓碑记》) 2.【高考语文】相当于“于何”。译为“在哪里”“从哪里”等。 ①且焉置土石?(《愚公移山》) ②非再至,焉知其若此? ③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齐桓晋文之事》) 【高考语文】代词 1.【高考语文】相当于“之”。 ①惟俟夫观人风者得焉。(《捕蛇者说》) ②犹且从师而问焉。(《师说》) ③去今之墓而葬焉,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五人墓碑记》) 2.【高考语文】哪里,怎么。 ①未知生,焉知死(《论语》) ②割鸡焉用牛刀(《论语》) 【高考语文】语气词 1.【高考语文】句末语气词,了,啊,呢。

①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六国论》) ②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齐桓晋文之事》) ③则牛羊何择焉?(《齐桓晋文之事》) 2.【高考语文】作句中语气词,表示停顿,相当于“也”。 ①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否焉,小学而大遗(《师说》) ②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赤壁赋》) 3.【高考语文】作词尾,相当于“然”,译为“……的样子”“……地”。 ①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乎几千万落(《阿房宫赋》) ②于乱石间择其一二扣之,硿硿焉(《石钟山记》)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积累集锦

初中文言文知识点积累集锦 一、常用实词 知识点总结 实词有实在意义, 能够单独充当句子成分, 一般能单独回答问题。 实词包括名词、 动词、 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六类。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用法及意义,是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 的关键。 积累卡片 常见文言实词例释 1. 安 (1) 安逸。例:死于安乐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2) 养,奉养。例:衣食所安,弗敢专也 (《曹刿论战》 ) 例:燕雀安知鸿 鹄之志哉 (《陈涉世家》 ) 安定。例:风雨不动安如山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2. 曾 (1) 同“增”,增加。例:曾益其所不能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 (2)副词,常与“不”连用, 译为“连??都不??”。例:曾不若孀妻弱子 (《愚公移山》 )/ 曾不盈寸 (《核舟记》 ) (3) 曾经。例:相逢何必曾相识 (《琵琶行》 ) (4) 同“层”,重叠。例:荡胸生曾云 (《望岳》 ) 3. 从 (3)怎么。 (4)安稳,

(1)跟,随。例:战则请从(《曹刿论战》)/ 隶而从者(《小石潭记》)(2)学习。例:择其善者而从之(《论语。述而》) (3)追寻。例:溯洄从之(《蒹葭》) (4)依从。例:民弗从也(《曹刿论战》) (5)自,由。例:从口入,初极狭(《桃花源记》) (6)在。例:吾从北方闻子为梯(《公输》) (7)堂房亲属。例:赠从弟(《赠从弟》) (8)向。例: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 (《送东阳马生序》) 4.得 (1)能够。例:余因得遍观群书(《送东阳马生序》) (2)领会。例: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醉翁亭记》) (3)同“德”,恩惠,感激。例:所识穷乏者得我与(《鱼我所欲也》) (4)实施。例:得道者多助(《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得意。例:怡然自得(《童趣》) (6)得到,获得。例:优劣得所(《出师表》) 5.道 (1)(正确的)方法。例: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路。例:道不通,度已失期 (《陈涉世家》 ) (4)政治的理想境界。例:大道之行也 (《礼记。大道之行也》 ) (5)仁政。例:得道者多助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

最新苏武传文言基础知识归纳

苏武传 通假字 女为人臣子(“女”通“汝”,第二人称代词,你) 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毡”,毛织品) 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收藏) 法令亡常(“亡”通“无”) 因泣下霑衿,与武决去(“霑”同“沾”沾湿。“衿”同“襟”衣襟。“决”通“绝”) 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信义安所见乎(通“现”表现) 词类活用 尽归汉使路充国等 (使动用法,使……归) 其一人夜亡 (名词作状语,在夜里) 天雨雪(名词作动词,下) 宜皆降之(使动用法,使……投降) 惠等哭,舆归营(名词作动词,抬、扛) 单于壮其节(意动用法,以……为壮,认为……豪壮) 欲因此时降武(使动用法,使……投降) 反欲斗两主,观祸败(使动用法,使……争斗) 空以身膏草野(使动用法,使……肥沃) 杖汉节牧羊(名词作动词,执、拄) 襦卿从祠河东后土(祭祠) 古今异义 丈人古:对男性长辈的尊称今:岳父 明年古:第二年今:今年的下一年 不幸古: 去世今:不幸运;使人失望、伤心、痛苦 操持古:拿着今:料理、筹划 春秋古:年龄今:春季、秋季 成就古:成全。今:事业上的成绩;完成 货物古:财务,礼品今:供出售的物品 左右古:侍卫人员。今:左和右两方面;支配,操纵 实在古:确实活着 夷灭古:消灭 通史古:互派使者 特殊句式 1、梁父即楚将项燕。(判断句) 2、(武)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 3、虽欲报恩将安归?(宾语前置句) 4、见犯乃死,重负国。(被动句) 5、单于子弟发兵与战。(省略句) 6、缑王者,昆邪王姊也。(判断句) 7、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句) 8、武使匈奴明年(状语后置句) 9.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定语后置句); 10.缑王等皆死,虞常生得(被动句); 11.单于募降者,赦罪(被动句); 12.信义安所见乎?(宾语前置)

最新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1、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2、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3、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4、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2、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3、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4、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5、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1、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3、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4、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2、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3、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3、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5、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7、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和答题技巧总结

初中语文文言文阅读知识点总结和答题技巧总 结 1、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文言虚词(之、其、而、以、于、乃、虽、为、者、且、则、乎、然、与)在文章中的含义和用法。 3、理解并翻译文章中的句子。 4、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归纳文章内容要点。 5、分析概括文章所表达的作者的观点、态度。 6、对文章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体会和见解解析: 1、文言诗文背诵要求做到一字不漏,一字不添,一字不倒,一字不改;默写文言诗文语句,不仅要连贯前后语句,默写时还应一字不错。中考默写一般4句诗、2句文,特别注意背诵篇目中的名句。记住并纠正自己以前默写中的错别字。 2、古诗理解鉴赏要重点关注各册教材中以讲读篇目出现的古诗词曲,要注重古代文化文学常识的积累,特别是教材中的注释;要对《篇目点击》中的赏析指导和练习相当了解,对诗句的理解、诗词主要内容和写作意图、作者的思想感情等把握准确。 3、对一些名家名篇,还应了解作者的姓名、生活时代和篇名。

4、掌握常见文言实词的含义和6个虚词的用法。一般为古汉语的特殊用法为:一词多义、通假、词类活用、古今异义。因此 对课文中的这类词要特别重视,必须理解掌握《篇目点击》中收 入的150个实词和6个虚词的用法,特别是初中教材中出现的义项。 5、在句子翻译中要有敏感的“特殊句式”意识。如省略句,注意把省略的主语宾语加上;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在翻译时要落实关键实词的含义和虚词的用法,翻译句子的语气句式必须与原句保持一致。 6、在课外文言文的阅读上,遇见不会的词或者一下没想起的词大可不必紧张,联系上下文,结合故事(文章)的情节,理解(猜)出它的意思,把词带到文章中去理解,切记翻译不可脱离文章。 如果选文下有注释,一定要充分利用注释的提示作用。 7、在课内语段阅读上要注重选文主要内容的归纳概括,如果在自己复习掌控的范围内,当然可以凭记忆答题;若自己复习不 到位或记忆不清,则要仔细阅读选文收集处理信息,然后作出合 理而简要的表述。在课外文言文阅读上,要注意文章蕴含的道理 体悟或文章中人物性格特征的归纳提炼。常见考法从考查形式上看,以单篇阅读为主,也有的安排文段与文段、文段与诗词的比 较阅读或链接阅读。选文采取课内和课外相结合的方法。从近几 年考题看,课内文章入选率较高的有《邹忌讽齐王纳谏》《岳阳 楼记》《醉翁亭记》等名篇。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苏武传》文言知识整理 【文言现象】 一、指出下列句子中的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汉亦留之以相当古义:抵押。今义:正在(某时某地)。 (2)皆为陛下所成就古义:提拔。今义:业绩。 (3)我丈人行也。古义:老人,长辈。今义:岳父。 (4)欲因此时降武。古义:趁这时。今义:相当于所以。 (5)独有女弟二人古义:妹妹。今义:姐姐(妹妹)和弟弟。 (6)且陛下春秋高古义:年纪。今义:春秋战国时期或指季节。 (7)武等实在古义:确实存在。今义:诚实、老实。 二、词类活用 1、意动用法 (1)单于壮.其节壮:以……为壮 2、使动用法 (1)宜皆降.之降:使……投降。 (2)屈.节辱命屈、辱:使…….屈辱 (3)反欲斗.两主斗:使……争斗。 (4)单于愈益欲降.之降:使……投降。 (5)单于使使晓.武晓:使……知晓 (6)尽归.汉使路充国等归:使……归 (7)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别:使……分开 3、名词活用 (1)天雨.雪雨:名词做动词,落下。 (2)羝乳.乃得归乳:名词做动词,生育。 (3)杖.汉节牧羊杖:名词做动词,拄着,拿着。 (4)惠等哭,舆.归营舆:名词做动词,用车子送。 (5)空以身膏.草野膏:名词做动词,滋润。或使动用法三、通假字 (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畔:通“叛”,背叛) (2)与旃.毛并咽之(旃:通“氈(zhan)”,毛织物) (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去:通“弆(jǔ)”,收藏) (4)前以.降及物故(以:通“已”,已经) (5)蹈.其背以出血(蹈:通“搯”,叩,轻轻的敲) 四、一词多义 使:数通使相窥观名词,使者 单于使使晓武动词,派 使(之)牧羝使令动词,让 发:虞常等七十人欲发动词,起事 单于子弟发兵与战动词,发出,派出 恐前语发动词,(被)揭发

人教版高一文言文知识点归纳

赤壁赋 1、通假字: 举酒属客(“属”通“嘱”劝酒) 浩浩乎如虚御风(“”通“凭”乘) 山川相缪(“缪”通“缭”环绕) 2、一词多义: 望:1七月既望(农历每月十五,名词) 2西望夏口(向远处看,动词) 长:1抱明月而长终(永远,副词) 2而卒莫消长也(增长,动词) 然:1其声呜呜然(拟声词词尾,表状态) 2何为其然也(这样,代词) 于:1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在,代词) 2月出于东山之上(从,介词) 3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被,介词) 4于是饮酒乐甚(于是,表示后一件事紧接前一件事,连词)白:1白露横江(白色的,形容词) 2不知之既白(亮,形容词) 歌:1歌窈窕之章(唱,动词) 2歌曰(歌词,名词) 3倚歌而和之(歌曲的声调或节拍,名词) 3、词类活用: 羽化而登仙(羽:名词作状语) 舞幽壑之潜蛟(舞:动词使动) 泣孤舟之嫠妇(泣:动词使动) 正襟危坐(正:形容词使动) 乌鹊南飞(南:名词作状语) 西望夏口(西:名词作状语) 下江陵(下:名词作动词) 渔樵于江渚之上(樵:名词作动词) 侣鱼虾而友糜鹿(侣,友:名词意动) 客有吹洞箫者:定语后置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使动 乌鹊南飞:名作状 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名作状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朗者乎:被动句 下荆州:名作动

而今安在哉:介宾结构倒置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状语后置 侣鱼虾而友麋鹿:意动 而又何羡乎:宾语前置 4、古今异意: 1徘徊于斗牛之间(徘徊:古义-明月停留 今义-人在一个地方来回走动) 2 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古义-心所思慕的人,古人常用来作为圣主 贤臣或美好理想的象征 今义-美貌的人) 3凌万顷之茫然(凌:古义-越过 今义-欺侮) 4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子:古义-对人的尊称,多指男子 今义-儿子) 我是从以前的笔记中总结的,《氓》、《采薇》、《离骚》两段、《诗三首》我没有你要的那些重点,《赤壁赋》、《游褒禅山记》等学了,我会再帮你总结的!希望对你有帮助! 烛之武退师 1.实词: 1) 且贰于楚也。贰:数词用作动词,从属二主。 2) 晋军函陵。军:名词用作动词,驻扎(军)。 3) 越国以鄙远。鄙:名词意动,以……为边邑 4) 焉用亡以陪邻。陪:动词,增加。 5) 敢以烦执事。敢:怎敢。 6) 又欲肆其西封。肆:动词,扩展。 7) 若不阙。阙:使动用法,使……亏损,缺损。 8) 失其所与。与:动词,结交。 9) 烛之武退师。退:使动,使……撤退 10) 若亡而有益于君。亡:使动,使……灭亡。 11) 阙以利晋。利:使动,使……获利 2.虚词: 1) 之: a) 子犯请击之。②代词,代军。 b) 许之。②代词,(退)这件事。(事) c) 公从之。②代词,代佚之狐。(人) d) 是寡人之过也。③结构助词,的。 e) 臣之壮也,犹不如人。④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语文文言文知识点总结

《烛之武退秦师》知识点 一、一词多义 “之” 1、公从之(代佚之狐的建议) 2、许之(人称代词,郑文公) 3、将焉取之(增加的土地,代词) 4、子犯请击之(秦国,代词) 5、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6、邻之厚,君之薄也(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7、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以”“而” 1、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之,是寡人之过也(连词,表承接) 2、敢以烦执事(介词,拿) 3、越国以鄙远(连词,表承接) 4、因人之力而敝之(连词,表转折) 5、以乱易整,不武(介词,拿、用) “焉” 1、子亦有不利焉(语气词) 2、焉用亡郑以陪邻(疑问副词,何) 3、朝济而夕设版焉(兼词,“于之”,在那里) 4、将焉取之(疑问代词,哪里) “其” 1、以其无礼于晋(代词,郑国) 2、君知其难也(代词,这件事) 3、吾其还也(表商量或希望语气) 注:思考练习三中“若、说、辞、鄙、微”自己整理到积累本上。 二、通假字 1、今老矣,无能为也已(通“矣”) 2、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通“供”,供给) 3、秦伯说(同“悦”) 4、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三、词类活用 1、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名词用作动词,驻扎) 2、既东封郑(封,疆界。这里用作动词,使……成为疆界) 3、若不阙秦(使动用法,使……削减) 4、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形容词作动词,损害) 5、越国以鄙远(名词的意动用法,把……当作边邑) 6、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使动用法,使……灭亡) 7、烛之武退秦师(使动用法,使……撤兵) 四、古今异义 1、夫人(古义为“那个人”,今义为“妻子”的尊称) 2、行李(古义为“出使的人”,今义为“出门时所带包裹”) 五、特殊句式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