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高中生物创新实验校本课程开发和的研究课题申报.doc

  • 格式:doc
  • 大小:416.04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0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生物创新实验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课题申报

一. 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2000 年 1 月,国务院转批了教育部《面向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划》,明确提出实施" 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 ,以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2000 年 6 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了" 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

践能力为重点。" 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创新精神、进创新教育实践,已成为当代我国教

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责无旁贷的新使命。可以这样讲,未来世界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创新能力

的竞争 , 是我们教学的永恒主题。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不仅是验证理论知识的手

段,还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启迪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

重要途径。在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设想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

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正因为如此,如何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优势,

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当今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实验教学着眼点。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实验 ) 》指出,要“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

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

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

成长的过程” 。因此开设生物创新实验教学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相符合。

设立生物创新实验室是我校与省、市有关部门领导正在筹备、策划的一件有意义的大事。

因此研究、开发生物创新实验校本课程是目前当务之急的事。我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倡

导自主发展,鼓励老师自编选修课教材,要求教师结合“校情”,发挥优势,充分挖掘学校

人力、物力资源,开发出自己“特色”的选修课程的一贯理念和做法是相吻合的。再加上

我校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地处钱塘江畔,生物实验材料相对丰富,学校教学设备齐全,

师资力量雄厚,学生素质一流,我们认为有条件、有能力开好生物创新实验这一门校本课程

课。基于上述分析,结合本人的研究,提出“中学生物学创新实验” 的概念,并将它界定为:“在中学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以改进完善、拓展设计实验为手段,形成不同于生物学教材中实验的新实验。”并以此理念把它开发成适合新课改,符合生物学科特点及创新精神的校本课程

二.国内关于中学生物实验开展的综述

生物科学是实验科学。对学生实验技能的培养,一直是国家和广大生物教师所关注的。我

国从 1996 年起,全国大部分省份实行高中毕业会考,将生物学实验操作纳入考查之列,

并且规定实验考查不合格者不予毕业。考虑到各地对于实验材料的准备和实验操作所需的时

间等实际情况不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从高中生物学必修课中选定若干个实验项目作为本学年高中生物学实验考查的内容,同时,要明确考查的具体要求和考查的具体方法。目前 , 随着各种教育新理念的逐步深入人心, 创新实验思维越来越受到重视的. 由于新课改刚在全国部分省市开展, 要开展校本课程的生物实验研究这

一课题在全国一定很前卫.

1. 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的现状分析

生物学实验教学在生物学教学及当今素质教育中地位与作用的探讨已日趋激烈。实验教学虽是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但多年来,在高考指挥棒的引导下,生物学实验一直未受到重视,以至于一些学校出现了“背实验”的学习方法。另一方面, 近年来,随着教学改革的进行,一些致力于生物学实验研究的人员开始大量涌现出来,他们在生物学实验教学改革如激

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习动机、巩固知识、开发智力和创新思维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实验教学法、教学模式的研究也越来越受重视,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例如

“实验竞赛、探索—实践“” “示范—实践”展开式“四步” “六环节”等实验教学模式这

些教学法都是一些教师在实践中总结出来的,各具特点,但同时又都具有以下共同点:

(1)重视发挥学生在实验中的主动性,而教师只起指点、引导的作用。

(2)注意培养学生的独立性与探索精神,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3)实验内容、实验设计上增加了许多创造性成分,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4)实验教学程序一般为:教师点拨—学生操作—交流反馈—总结评价。当然,不同的

实验教学模式在不同的阶段还有具体的要求,如“六环节” 实验教学模式中在总结评价后还

有“创新探索”等阶段。

(5)实验过程由原来的“结论式”实验逐步向“过程式”实验转变。

(6)重视实验开始的指导和实验结束时的信息反馈。

这些实验教学模式大都把重点放在了学生能力的培养与智力的开发上,应当说是适应了当今素质教育的要求,然而有些又过多地强调了学生的主体性,过多地强调让学生自己操作

发现,淡化了理论知识的教学和升华,使学生在实验中得到的知识比较零散而不具有系统性。

2、目前中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生物学实验是学生获取生物知识的最有效手段之一,同时在对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方面,起到了非实验教学无法替代的作用。现行的生物课本中安排的生物实验仍有不少的遗憾。

1.实验的数量少,内容不精

人教版高中《生物学》必修课本中,共安排了39 个学生分组实验,22 个演示实验, 3 个小实验, 2 个活动。而香港特别行政区广泛使用的牛津大学出版社的《基础生物学》共为学

生安排了114 个学生分组实验( 活动 ) 。相比之下,我们的学生分组实验就太少了! 至于演示实验,它的作用是和学生分组实验不同的,演示实验只是起到一个呈现、展示、示范的作用,

实验的实施者是教师或少数的学生,而绝大部分学生都是观众,被动地接受知识的呈现,这种实验与播放实验录像片的效果没什么不同。学生的分组实验是真正让学生自己动手做实

验。生物学实验的表述方法没有照顾到学生的自学,似乎就是写给教师看的,因此显得非常

呆板。常见的方法就是章节的概括,非常专业化,但缺少了几分灵性,学生看到这样毫无生

机的文字,自然就不愿意看,更别说能引起学生的思考冲动。

教材中学生分组实验“少”,是不是就“精”了呢?比如“观察唾液淀粉酶对淀粉的消化作用”的实验,该实验设计了分别向两支已注入糨糊的试管滴入清水和唾液,振荡后放在

370 C水中恒温 l0min ,冷却后加碘液观察,一支试管中的内容物变蓝,另一支试管中的内容

物不变蓝,从而说明淀粉酶有消化淀粉的作用。而在香港牛津版的《基础生物学》的相关实

验中,设计了温度、pH 值对淀粉酶消化淀粉的影响,且在实验过程中,每隔 2 分钟取一滴

试管中的液体,滴到盛有一滴碘液的白瓷板上,记录蓝色不再呈现的时间,并填表分析。

2.实验直奔结果,不注重对比分析

如“向澄清的石灰水中吹气” 这个用来验证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的实验。

为了简洁明了地让学生看到呼出的气体中确实是二氧化碳多这个结果,设计了让实验者直接

向盛有澄清的石灰水乙试管中吹气,乙试管中的石灰水与澄清的甲试管中的相比变浑浊,于是验证了“呼出气体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可书上这个结论的深层意思是“呼出气体中的二

氧化碳比吸入的空气中多”但实验中的甲、乙两支试管根本是没有可比性的,并没有向甲试

管中通入与人吹出气体的量相同的空气,这怎么能和乙试管比较?( 空气中是有少量二氧化碳

的,如向甲试管中通入大量空气,则甲试管中的石灰水也会变浑浊,而乙试管中如吹入太多

的呼出气体,反而会变澄清) 如果在课堂上提出这一问题让学生们改进,学生很自然地想到

了先用嘴吹起一个气球,再用气筒吹起一个同样大小的气球,然后把两个气球的气体分别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