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如何正确对肋骨骨折进行鉴别诊断

如何正确对肋骨骨折进行鉴别诊断

如何正确对肋骨骨折进行鉴别诊断
如何正确对肋骨骨折进行鉴别诊断

https://www.doczj.com/doc/bd3211769.html,/

1 如何正确对肋骨骨折进行鉴别诊断

肋骨骨折的诊断主要依据受伤史、临床表现和X 线胸片检查。如有胸部外伤史,胸壁有局部疼痛和压痛,胸廓挤压试验阳性,应想到胸廓骨折可能,结合X 线检查可确诊,如果压痛点可触到摩擦音,诊断可确立,如果胸壁出现反常呼吸运动,说明有多根多处肋骨骨折。按压胸骨或肋骨的非骨折部位(胸廓挤压试验)而出现骨折处疼痛(间接压痛),或直接按压肋骨骨折处出现直接压痛阳性或可同时听到骨擦音、手感觉到骨摩擦感和肋骨异常动度,很有诊断价值。

肋骨骨折的鉴别诊断:

肋骨骨折时,无移位性骨折是误诊的主要原因,肋骨的结构比较单薄,缺乏对比,无移位的骨折线比较细微,容易误诊,当伴有其他严重伤病时易忽略肋骨骨折的存在,如发生肺挫伤合并液气胸,心脏损伤,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及结核性胸膜炎胸膜肥厚时易造成误诊,故临床上应仔细进行鉴别。

临床上肋骨骨折还需与肺内结节状病变进行鉴别:

肋骨骨折在愈合过程中,在骨折两端形成膨胀状骨痂,类似结节状肺内病变,特别是年长者,在无明显外伤史情况下容易误诊为肺内结节状病变,尤其当肋骨横行骨折时,骨痂形成呈结节状,因骨折缝呈上下走向,近骨折缝骨痂厚,形成半园形,在正位胸片上,肋骨上下缘半园形,形成园形结节影,非常像肺部结节状病变与肋骨重叠,因肋骨腋侧骨折,所以其外侧与侧胸壁相贴,在肺野衬托下,真假难辨,因骨痂形成有连贯性,所以其边缘光整,规则,无分叶凹陷及胸膜凹陷征象,故在难以确诊的情况下,应做CT 检查,CT 检查分辨率高,骨小梁通过骨折缝清晰可见。

X 线胸片上大都能够显示肋骨骨折,但是,对于肋软骨骨折、“柳枝骨折”、骨折无错位、或肋骨中段骨折在胸片上因两侧的肋骨相互重叠处,均不易发现,应结合临床表现来判断以免漏诊。无合并损伤的肋骨骨折称为单纯性肋骨骨折。除了合并胸膜和肺损伤及其所引起的血胸或(和)气胸之外,还常合并其他胸部损伤或胸部以外部位的损伤,诊断中尤应注意。第1或第2肋骨骨折常合并锁骨或肩胛骨骨折,并可能合并胸内脏器及大血管损伤、支气管或气管断裂、或心脏挫伤,还常合并颅脑伤;下胸部肋骨骨折可能合并腹内脏器损伤,特别是肝、脾和肾破裂,还应注意合并脊柱和骨盆骨折。但是,当第7肋以下的肋骨骨折时,由于骨折处肋间神经受刺激,产生传导性腹痛,应注意与腹腔脏器损伤所引起的示位性腹痛相鉴别。

原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bd3211769.html,/xegz/2014/0807/188962.html

肋骨骨折的初始评估和处理

动方向与未受损、功能正常的胸壁运动方向相反),常伴有肺挫伤所致严重并发症以及其他部位损伤。 意识损害的患者或高能量创伤的受害者可能无法将疼痛定位至胸壁。对于此类患者,临床医生常通过仔细检查胸壁及背部发现肋骨骨折。对于大多数严重创伤的受害者,需在急诊科(emergency department, ED)进行胸片检查,这也是识别多发性或移位性肋骨骨折的方法。虽然对所有创伤患者拍摄胸片的做法已受到质疑,但胸片检查仍是常用做法。这种情况下,与发现肋骨骨折相比,胸片检查发现相关创伤(例如血胸或气胸)的作用可能更重要。胸片上常会漏诊非移位性肋骨骨折和肋软骨缘骨折。 应力性骨折—肋骨应力性骨折表现为逐渐出现的活动相关性胸壁疼痛,类似于其他骨的应力性骨折。通常,疼痛最先出现于激发性活动时(例如咳嗽、划船、高尔夫球挥杆、投掷),继而进展为深呼吸或简单活动时(例如床上翻身和手臂过头伸举)出现疼痛。 诊断性影像学检查 创伤后的影像学检查 胸片检查—标准的后前位(posterior-anterior, PA)及侧位胸片足以识别一些肋骨骨折,但总体敏感性较差。对于不能进行后前位和侧位胸片检查的患者,例如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脊柱固定的患者,前后位胸片通常也能满足要求。胸片使临床医生能够寻找气胸、血胸及其他胸腔内损伤的征象,这是进行胸片检查的主要原因。 对于遭受躯干创伤但无需住院并且出于其他原因而不进行胸部CT检查的患者,可能需要一段时期的观察和随访胸片检查,具体取决于临床状况。 由于采用了骨曝光技术(比标准胸片需要更高水平的辐射)并包含了标准系列胸片未纳入的胸壁斜位片,所以专门的肋骨片(有时称为“肋骨系列片”)对发现肋骨骨折的敏感性更高。然而,对于大部分病例,临床医生可以根据X线平片和临床表现来做出诊断及处理,无需拍摄肋骨系列片。我们建议只在下列情况中拍摄肋骨系列片:临床高度怀疑病理性或多发性肋骨骨折且在胸片上不明显;发现其他骨折将会改变治疗方案;以及CT 不可用时。对于存在由多发性肋骨骨折引起的显著增加的并发症并且更可能有病理性骨折(例如转移性病变)的老年患者,临床医生应该降低实施高级影像学检查(通常是胸部CT)的门槛。 创伤患者很少拍摄肋骨系列片。疑似遭受胸腔内损伤的患者需要采用胸部CT进行评估。与X线平片相比,CT在识别胸腔内损伤方面极有价值,而且对于检出肋骨骨折具有更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然而,创伤患者最初进行的胸片筛查仍是一项有用的工具,并且严重程度足以显示在筛查性胸片上的损伤对于预测后续肺部并发症来说,可能比CT更准确。胸廓下部的肋骨骨折可伴有腹腔内损伤,进行腹部CT检查可能有用。对可能存在胸腔内损伤患者的评估将会单独详细讨论。 对于疑似遭受虐待的婴儿,临床医生应该进行全身骨骼检查。符合虐待的表现包括存在不同愈合阶段的多发性肋骨骨折。 超声检查—多项初步观察性研究提示,超声可能有助于诊断创伤性肋骨骨折。也许最重要的是,超声是一种评估肋骨骨折潜在危险并发症(例如气胸)的有效工具。因该目的使用超声见其他专题。此外,根据超声表现可能有助于区分病理性与创伤性骨折,但确诊需要进一步评估。 胸部计算机断层扫描—不是仅仅为了评估潜在肋骨骨折而进行胸部CT。然而,用于评估创伤患者有无内部损伤的CT检查上常发现肋骨骨折。 其他技术—在过去,出于对主动脉及其他纵隔损伤的顾虑,推荐第1肋或第2肋骨折患者进行常规动脉造影检查。然而,没有血管损伤证据(例如胸片显示纵隔增宽)的情况下,已不再推荐动脉造影检查。 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检查—对肋骨应力性骨折的诊断存在疑虑时,或需要确诊以决定患者能否重返比赛时,一些疑似肋骨应力性骨折的患者可能需要接受特殊的影像学检查。胸壁骨扫描是在病理过程早期诊断肋骨应力性骨折的优选方法。除非到了愈合的非常晚

高频超声诊断X线阴性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

高频超声诊断X线阴性肋骨骨折的应用价值 发表时间:2014-07-17T10:33:25.047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4年第16期供稿作者:席占国沈素红乔亚亚[导读] X线胸片是肋骨骨折常规应用的检查手段,但是对于轻微移位骨折、无移位骨折容易漏诊。 席占国沈素红乔亚亚 (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 471000) 【摘要】目的:探讨X线阴性肋骨骨折的高频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X线阴性肋骨骨折患者行高频超声检查,6例同期行CT检查。结果:32例X线阴性肋骨骨折中,超声声像图表现为肋骨骨皮质回声不连续,轻微错位或骨皮质凹陷,骨膜下血肿形成。26例骨折有轻微移位,6例无移位骨折均经CT证实。结论:高频超声可作为X线阴性肋骨骨折的补充诊断手段,可发现轻微移位或凹陷骨折,二者结合分析可提高诊断率。 【关键词】高频超声 X线阴性肋骨骨折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4)16-0111-02肋骨骨折是胸部创伤中最常见的损伤。X线胸片是肋骨骨折常规应用的检查手段,但是对于轻微移位骨折、无移位骨折容易漏诊。CT 肋骨三维重建成像诊断肋骨骨折准确可靠,但费用高,有电离辐射,难以作为常规手段。随着声学工程和技术的进步,超声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我院超声诊断的32例X线阴性肋骨骨折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3月-2013年12月X线阴性患者32例,其中男性25例,女性7例,年龄19-61岁,平均岁34岁,均为胸部外伤后临床拟诊肋骨骨折X线表现阴性者行超声进一步检查。 1.2 仪器和方法使用LOGIQ-9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高频线阵探头,频率8-15MHz。患者取仰卧位或侧卧位,皮肤涂耦合剂,直接检查法沿肋骨长轴方向顺序扫查,以肿胀、疼痛部位为中心行多切面探查,与对侧肋骨对照观察,记录骨皮质连续性、骨膜下积液、骨折端移位情况。 2 结果 32例X线阴性肋骨骨折的声像图表现为:26例骨折可见骨皮质线状强回声连续性中断,骨折端轻微移位,移位范围约0.5-2.0mm之间。6例无移位骨折中4例表现为骨皮质局限性凹陷,另2例表现为成角畸形。6例无移位骨折均进行CT肋骨三维重建成像证实。32例肋骨骨折均有不同程度的周围软组织增厚,其中30例可见骨折处骨膜呈穹隆状高回声,在骨膜下可见小丘状液性暗区。 3 讨论 在胸部损伤中,肋骨骨折最为常见。X线胸片是诊断肋骨骨折的常用方法,但临床实践中发现不是所有肋骨骨折X线胸片都能做出可靠诊断[1]。本组32例肋骨骨折患者X线胸片均漏诊,分析X线胸片漏诊主要原因有:①骨折部位在前肋,尤其是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附近的骨折,分析原因可能是该处肋骨的结构较单薄,骨松质较多,皮质成份少,骨密度低,细微的骨折线不易显示;②发生在腋中线的肋骨骨折,因受伤病人体位所限不能做侧位照射,仅在后前位上影响骨折线显示;无移位骨折,骨折线轻微在后前位照射时前后肋骨影重叠、胸腔脏器因素影响不易显示;③前后肋前后错位或腋段骨折上下错位,骨折线显示不清。 高频超声具备的优点:①高频超声对肋骨、肋软骨具有很高的分辨率,8~15MHz的频率能清晰的分辨出骨膜和软骨组织,能较为清晰地显示骨皮质的连续性,对不完全骨折或移位微小的骨折也能作出诊断;②检查受病人骨折部位的影响较小,可从多方位探测,对骨膜下积液显示敏感,对积液区域重点检查易发现微小骨折;高频超声能动态地观察图象,可以在病人呼吸过程中或体位改变过程中发现骨折[2]。但高频超声在整体观察上不如X线胸片检查,皮肤有外伤出血或敷料包扎者不便于检查;肩胛骨下肋骨不易显示。综上所述,超声对前肋的轻微移位肋骨骨折、无移位肋骨骨折、腋中线区域肋骨骨折诊断准确可靠,又可免受CT电离辐射的风险,可作为X线的有力补充,临床中如能二者相互结合、互补优势,可大大减少漏诊率,弥补X线胸片的某些不足,提高肋骨骨折的检出率。参考文献 [1]马强,单诗山,李洪霞,等.高频超声诊断肋骨骨折的经验与不足探讨.航空航天医学杂, 2011,22(3):269-271. [2]黄志凌,毛李华,李春苑,等.高频超声与X线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田.中国医药指南,201l,9(18):26-27.

4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6年第16卷第05期119 0 引言 肋骨骨折是常见的胸部创伤疾病,常常需要进行法医伤情鉴定,X线检查长期以来作为检查肋骨骨折的首选方法,但因其空间分辨率、密度分辨率较差,对于隐匿性非移位性骨折及肋软骨骨折,则较难诊断。有关报道发现X线平片检查膈上肋骨骨折的误诊率达20.5%,膈下肋骨骨折误诊率达33.3%[1]。近年来 ,MSCT 以其快速完成容积扫描,不易造成遗漏,提高三维重建图像的质量以及拥有强大的后处理功能弥补了X线平片与常规CT的不足,并且为肋骨骨折(尤其是隐匿性的骨折)的诊断提供了一种全新可靠的检查手段,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本研究目的是结合我院情况,分析如何利用4层螺旋CT扫描及后处理技术,准确的诊断肋骨骨折,避免漏诊与医疗纠纷。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收集2014-09至2015-06在本院进行检查的肋骨骨折病人45例,其中男性32例,女性13例,年龄14-75岁,平均年龄(39.2±7.8),撞伤18例,摔伤12例,打伤15例。合并肺挫伤9例,肺撕裂伤1例,胸腔积液12例,脊柱骨折6例,肩胛骨、锁骨骨折6例。45例患者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外伤史,主要症状和体征包括局部压痛、吸气或咳嗽时疼痛。患者均于创伤后3小时内行螺旋CT三维重建检查,31例之前先进行胸片DR检查,25例8周内进行CT复查,复查期间无新发外伤。1.2 检查方法 1.2.1 X线检查 采用东芝DR系统,体位:患侧肋骨正、斜位。 1.2.2 CT检查 采用GE Brightspeed 4 层螺旋CT。扫描范围:胸廓顶部至肋弓下缘,包括第1-12肋。扫描方向:进床、出床,根据临床外伤重点部位而定。扫描参数:电压120KV,自动毫安,FOV350mm,采集层厚2.5mm,重建层厚1.25mm,扫描时间30-45S,采用标准算法、骨算法。 1.3 图像处理及分析 由2名影像科主治医师对全部MSCT DR片采取双盲法进行诊断,重点观察患者肋骨骨折的部位、数目、对位对线及是否存在其他损伤,并与X线胸片进行比较,MSCT诊断以轴位原始图像为基础结合VR MPR SSD MIP等后处理方法,如意见分歧需协商达成一致。 1.4 肋骨骨折分类 1.4.1 完全性骨折 骨折线贯穿肋骨皮髓质,断端有或无错位、成角。 1.4.2 不完全性骨折 (1)临床有明确的外伤史和可疑的骨折损伤部位,(2)CT显示一侧皮质断裂、凹陷或突起,可有或无局限性胸膜反应及邻近软组织水肿[2]。对不完全性骨折的认定,需要非常仔细,若出现不连续影像,会影响与肋骨测的滋养孔的区分,进而导致鉴定结果出现差错。 1.4.3 疑似骨折 运用多种后处理技术仍难以 确定是否为骨折。 1.4.4 隐匿性骨折 X线及MSCT检查难以发现,一段时间后复查才能发现的骨折。 2 结果 45例患者最终诊断肋骨骨折233根289处,首次MSCT诊断肋骨骨折270处、疑似骨折17处,诊断率为93%,25例复查者新发现骨折9处。此外20例患者75处骨折MSCT后处理图像未显示,多为不完全性骨折和隐匿性骨折,15例患者VR图像出现56处假骨折,多为重伤者及高龄患者,考虑为呼吸伪影。 先行进行X线检查的31例患者,共发现肋骨骨折161处,诊断率为55.7%,与MSCT诊断有明显差异。 3 讨论 X线平片是诊断肋骨骨折最简便、最直接的方法,在定位方面有明显的优势。由于其解剖特点及多发复合伤的影响,X线平片检查对肋骨骨折漏诊率很高,尤其是对于隐匿骨折及不完全性骨折,常常引起医患之间的纠纷。C T对肋骨骨折较为敏感 ,不仅能显示肋骨骨折,还能显示气胸、血胸 、肺挫裂伤等并发症[3],但由于其得到的是肋骨的断面或斜断面像,同一扫描层面内存在多根肋骨断面像,即同一根肋骨要在多个层面上显示,一般同一层面内一侧可有4-6根肋骨, 不利于整体观察肋骨骨折及其计数、定位,而且由于层厚限制,对于细微骨折的显示不佳[4]。MSCT采用多排探测器技术,连续容积扫描,能准确的确定或排除骨折,对线性骨折、水平走行的骨折及轻微的不完全性骨折也能清晰显示,从而有效的避免了X线和常规CT的不足,降低了漏诊率和误诊率,特别是提高了隐匿性骨折的诊断率[5]。 MSCT常用的重建方法有SSD、MPR、VR等[6]。SSD是较早应用的三维后处理技术,其空间立体感强,但其丢失信息较多,不能观察骨折的细节。VR是X线通过容积数据时所有像素总和的图像显示,利用所有扫描信息,对不同结构的色彩编码和使用不同的透亮度,可同时显示表浅或深在结构的影像有较强的三维立体感,所得的图像骨边缘光滑锐利,与解剖图相似[7]。MPR可将肋骨显示于同一层面,而且还可观察肺内的挫伤、积液、气胸等并发症情况,但骨折定位困难。 人体有l2对肋骨,左右对称,后端与胸椎相关节,前端仅第1-7肋借软骨与胸骨相连接,称为真肋,第1-3对肋骨短,受锁骨、肩胛骨和肌肉保护,不易骨折;第8-12肋为假肋,其中第8-10肋借肋软骨与上一肋的软骨相连,形成肋弓,弹性大,故亦不易骨折;第11、12肋前端游离,又称浮肋,其较少发生骨折,而第4-7对肋骨较长、两端固定,是骨折多发部位[8]。 4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分析 王文庄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中医院,河北 廊坊) 摘要:目的分析4层螺旋CT在肋骨骨折诊断中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肋骨骨折患者资料。患者均于创伤后3小时内行螺 旋CT三维重建检查,31例之前先进行胸片DR检查,25例8周内进行CT复查,记录骨折总数,计算MSCT诊断率,并与X线诊 断率比较。结果 45例患者最终诊断肋骨骨折233根289处,首次MSCT诊断率为93%,25例复查者新发现骨折9处,5例患者VR 图像出现56处假骨折,先行进行X线检查的31例患者,诊断率为55.7%,与MSCT诊断有明显差异。结论合理应用扫描技术、诊 断方法及必要的复查,能弥补4层螺旋CT的不足,显著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率。 关键词:肋骨骨折;MSCT;CT 中图分类号:R816.8文献标识码:B DOI: 10.3969/j.issn.1671-3141.2016.05.092 ·医学影像·

肋骨骨折护理常规

肋骨骨折护理常规 (一)定义 肋骨骨实质连续性或完整性中断,称为肋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胸部损伤。 (二)临床表现 1、症状:骨折部位疼痛,深呼吸、咳嗽或体位改变时加重;部分病人可有咯血。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者可出现气促、呼吸困难、发绀或休克等。 2、体征:受伤胸壁肿胀,可有畸形;局部压痛;有时可触及骨折断端和骨摩擦感;多根多处肋骨骨折者,伤处可有反常呼吸运动;部分病人可有皮下气肿。 (三)护理诊断/护理问题 1、气体交换受损与肋骨骨折导致的疼痛、胸廓运动受限、反常呼吸运动有关。 2、疼痛与胸部组织损伤有关。 3、潜在并发症:肺部和胸腔感染。 (四)观察要点 1、全身状况:是否合并血气胸、脑及腹部等部位的复合伤。 2、生命体征:神志、瞳孔、意识等反映脑部状况,合并腹部及胸部相应部位的阳性体征应密切观察,必要时紧急手术。 3、潜在并发症的发生:休克、感染、肺不张、创伤性湿肺、脂肪栓塞等。 (五)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病情病化,及早发现并发症做好抢救准备。观察血压、脉搏、呼吸及周身状态的变化。病情严重每隔15~30min测量血压、呼吸、脉搏1次,并做好记录。呼吸困难者,给予吸氧,流量为2~4L/min并作好记录。呼吸衰竭时,应加压给氧或应用人工辅助呼吸。 2、病人主诉疼痛后应及时处理。疼痛轻者,一般不需特殊治疗。疼痛重者,可用1%普鲁卡因溶液行椎骨旁肋间神经阻滞。疼痛剧烈影响呼吸者,可用多头胸带固定两周,鼓励病人做有效呼吸和咳嗽,避免发生肺部张、肺炎等并发症。 3、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道梗阻尤其在昏迷病人中是胸部损伤死亡的常见原因,因此保持呼吸道通畅十分重要。 (1)解除紧束胸部衣物,人工开放气道,有舌后坠者钳出舌头。

(完整版)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 路径说明:本路径适用于西医诊断为肋骨骨折的门诊患者。 一、肋骨骨折中医临床路径标准门诊流程 (一)适用对象 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TCD编码:BGG000)。 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ICD-10编码:S22.3/S22.4)。 (二)诊断依据 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ZY/T001.9-94)(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胸外科分册》(中华医学会编著,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年)。 2.骨折分类 (1)少数(≤2)肋一处骨折 (2)多数肋骨一处骨折 (3)肋骨多处骨折 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肋骨骨折协作组制定的“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肋骨骨折临床常见证候: 早期: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 中期: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 后期: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肋骨骨折协作组制定的“肋骨骨折中医诊疗方案”。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肋骨骨折。 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

(四)标准治疗时间为≤21天 (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肋骨骨折的患者。 2.开放性肋骨骨折,肋骨多处、多段骨折,合并血、气胸,胸腔内脏器损伤等,不进入本路径。 3.患者同时具有其他疾病,但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进入本路径。 (六)中医证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体征、舌、苔、脉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 (七)门诊检查项目 1.必需的检查项目 胸部X线片。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可选择胸部CT、血气分析、血常规、凝血功能、CO2CP、胸/腹部超声检查等。 (八)治疗方法 1.复位或外固定 2.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早期:气滞血瘀,阻遏胸胁证:宽胸理气,逐瘀止痛。 (2)中期:营卫失调,瘀血凝滞证:调和营卫,化瘀和伤。 (3)后期:气血不足,肝肾亏虚证:补益气血,滋补肝肾。 3.中药外治 4.其他疗法 5.并发症防治 6.健康指导 (九)完成路径标准 1.患处疼痛缓解或消失,呼吸正常。

肋骨骨折影像学分析

肋骨骨折影像学分析 发表时间:2012-07-19T15:08:02.2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1期供稿作者:段豪李化[导读] 肋骨骨折检查目前,胸透检查多适应于肺病的普查、常规胸片是对肋骨骨折检查的常规手段 段豪李化(云南省大理市宾川县人民医院放射科云南大理 671600)【中图分类号】R6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2)11-0190-02 【摘要】目的探讨胸部常规胸片、DR片对肋骨骨折诊断的意义,旨在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对2009年10月~2010年6月我院治疗的46例肋骨骨折患者的常规胸片、DR片资料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常规胸片漏诊6例,DR片无一漏诊。结论 DR片是诊断肋骨骨折的可靠手段。 【关键词】肋骨骨折数字化摄片(DR片) 肋骨骨折是常见的胸部损伤,但易出现漏诊、误诊。如能正确诊断,为临床提供可靠依据,不仅有利于治疗,同时可避免不必要的医疗纠纷的发生。现在我院收治的46例肋骨骨折病例,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系我院2009年10月~2010年6月收治的180例肋骨骨折患者中资料完整的46例,男25例,女21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的77岁,平均45.8岁;致伤原因为外伤。单根骨折6例,其中单根多处骨折3例,多根骨折40例;伴锁骨骨折15例,并发胸腔积液11例,并发气胸20例;本组病例中,骨折部位均见于3~10肋,其中后肋存在骨折20例,前肋存在骨折20例,侧肋存在骨折25例。 1.2 检查方法本组46例患者均先行常规胸片检查,收住院后使用GE飞天6000双能DR机行DR三位检查(正位+双斜位片)。 2 结果 本组中有明显骨折移位者11例,常规胸片、DR片均未漏诊;其余35例均有不明显移位骨折,其检查结果见表1。表1 影像学检查结果(略) 3 讨论 3.1 误诊漏诊原因分析(1)肋骨骨折的自身特点难于准确诊断:①可有单根和多根骨折,同一肋骨又可在一处或多处骨折,诊断过程中往往注意明显骨折,而忽视了其他部位骨折;②骨折轻微,仅皮质断裂,易漏诊;③骨折无错位或骨折后因上下肋间肌牵拉,肋骨自行复位,错位不明显,又无肺及其他相应部位的异常改变。(2)胸部解剖特殊性易致漏诊误诊:①胸廓结构重叠遮盖,掩盖骨折部位;②肋骨扁而薄,缺乏对比,骨质疏松者尤其;③双侧肋骨呈环抱状,彼此部分重叠;④胸部的组织密度和厚度存在较大差异,在1张X线片中难以1次准确地看清胸部所有区域。(3)患者因素:①患者伴发其他损伤时,如:肺挫伤、胸腔积液、皮下气肿等,可掩盖骨折端;②患者多并发其他复合伤,不能很好配合,给诊断带来一定困难。(4)投照因素:①位置不标准:常规应行三位投照法(即肋骨正位、斜位、切线位);②常规胸片投照条件难于把握:膈上肋骨与膈下肋骨条件不一,老年人有肺气肿、骨质疏松等,可致曝光不足或过度。(5)临床定位不准:临床资料不全、定位不准确,受伤部位不具体致不能选择最佳投照体位,本组中检查申请单详细填写查体及简要病史者5例;38例有临床诊断,诊断中有定位者27例,诊断中无定位者27例,诊断无定位者11例,3例无查体及简要病史,且诊断与肋骨骨折无关。 3.2 肋骨骨折检查目前,胸透检查多适应于肺病的普查、常规胸片是对肋骨骨折检查的常规手段。透视可多角度、多体位、动态观察,可排除因胸部解剖特殊性、患者因素导致的误诊。但因其分辨率低,对细小骨折、轻微骨折不易检出,也没痕迹资料。本组中漏诊11例均为不明显移位骨折。常规胸片相比透视分辨率高,对厚实部位骨折观察清晰,对皮质断裂等骨折有诊断意义。此外胸部X线片可作为临床资料长期保存,为前后对比提供依据。但因其位置固定,不易检出肋骨重叠部、胸腔积液、气肿等掩盖处之骨折。本组中漏诊6例均为皮质断裂、不明显移位骨折,其中4例骨折位于侧肋,4例合并胸腔积液。我们采用DR三位片,则集合了两者的优点,图像质量较好,可视范围广,可任意调整窗宽和窗中心来满足需要,也可用正、负像观察,更便于患者的随访和资料的保管。本组病例结果显示,35例无明显移位骨折无一例漏诊,笔者认为DR三位片可明显提高肋骨骨折的诊断率,降低漏诊、误诊率,为肋骨骨折的诊断提供可靠依据。参考文献 [1]王惠慧,王一欣.X线诊断肋骨骨折34例漏诊分析,医学影像学杂志,2003,13(9):701-702. [2]王俊.胸部X线摄影,国外医学,临床放射学分册,1999,296.

创伤性肋骨骨折的手术指征

创伤性肋骨骨折的手术指征:广东胸外科行业共识(2017 年版) 肋骨骨折是最常见的胸外伤。2000 年, 美国有30 余万人因肋骨骨折就诊,其中约18 万人需住院治疗。创伤性肋骨骨折的治疗主要分为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对于连枷胸等重度和复杂(多根、高龄和特殊部位)肋骨骨折,虽然自上世纪五十年代以来呼吸机辅助呼吸内固定已被广泛接受为标准治疗,但近年来随着材料学的发展、手术技巧及麻醉技术的进步,手术复位内固定重新受到重视。大量数据也表明,手术复位内固定相较保守治疗更具优势。遗憾的是,由于许多急诊创伤科、重症医学科和胸外科医生对肋骨骨折治疗的最新理念了解不足,再加上目前尚缺乏高级别临床证据,导致手术在肋骨骨折治疗中的作用还存在诸多争议,也限制了该技术的规范开展。另一方面,在我国一些基层医院,对某些经保守治疗可取得良好效果的简单肋骨骨折也有进行手术的情况。因此,对肋骨骨折的外科治疗,过度治疗和治疗不足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为此,广东省医疗行业协会胸外科管理分会联合广东省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采用国际通用的Delphi 程序,检索Medline、The Cochrane Library 和万方数据库等,回顾性分析1940 年 1 月至2016 年12 月间关于创伤性肋骨骨折的文献,选取其中证据级别较高,研究内容契

合临床实践的文章,制定存在争议的调查项目,就创伤性肋骨骨折诊疗中存在争议的问题进行调查(包括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手术方法等18 个方面),对广东省内可以开展肋骨骨折内固定手术的126 家医疗机构发出调查问卷,收回问卷110 份,了解专家意见和临床实践的真实情况,并分别于2016 年12 月和2017 年3 月两次进行专家面对面的讨论,最后达成共识。 本共识推荐的级别为: 1A 级:基于高水平证据(严谨的Meta 分析或RCT 结果),专家组有统一认识; 1B 级:基于高水平证据(严谨的Meta 分析或RCT 结果),专家组有小争议; 2A 级:基于低水平证据,专家组有统一认识; 2B 级:基于低水平证据,专家组无统一认识,但争议不大; 3 级:专家组存在较大争议。 共识一(推荐级别:1A)

高频超声与X线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高频超声与X线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对比分析 发表时间:2017-08-15T15:24:40.967Z 来源:《心理医生》2017年17期作者:肖文蓉 [导读] 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肋骨骨折但经X线检查无法检出骨折情况的患者,需将高频超声检查作为主要的检查手段进行诊断。(成都市大邑县骨科医院四川 611330) 【摘要】目的:对比分析高频超声与X线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自在2016年1月至12月阶段我科室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经高频超声或X线复查发现有骨痂形成而确诊为肋骨骨折患者。70例患者均在受伤后7d内分别进行X线胸部摄片检查和高频超声检查进行诊断,两种检查方式前后检查间隔时间不差过3d。结果:70例患者经确诊均为肋骨骨折患者,高频超声检出70例,检出率100.0%;X线检出44例,检出率62.9%;差异显著P<0.05。70例患者经确诊,骨折断端错位3mm以内42例,骨折断端错位3mm以上28例。高频超声检出骨折断端错位3mm以内42例,符合率100.0%;X线检出骨折断端错位3mm以内20例,符合率47.6%;差异显著P<0.05。骨折断端错位3mm以上28例,符合率100.0%;骨折断端错位3mm以上24例,符合率85.7%;差异不显著P>0.05。结论:X 线检查对于明显受损肋骨的定位较为准确,适用于外伤严重需紧急处理的患者的诊断;而高频超声能够准确检出X线检出无法显示的轻微肋骨骨折情况,可作为轻微肋骨骨折的常规诊断方式。 【关键词】高频超声;X线;肋骨骨折;诊断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7-0065-02 肋骨骨折是一种常见的胸骨骨折类型,大约占胸骨骨折的90%以上[1]。目前,伴随着交通事业的不断发展,交通事故的发生率也不断升高,随之而来的肋骨骨折发生率也逐渐上涨。对于肋骨骨折患者来说,及时准确的临床诊断,是提高患者治愈率,挽救患者生命的重要保障。但是由于肋骨骨折来说,由于其解剖、生理特点及其先天性变异等因素,导致了肋骨骨折的复杂性,从而给临床诊断造成困扰[2]。因此,如何选择有效的临床诊断方式对肋骨骨折患者进行及时、准确的诊断,是十分重要的。笔者以下就对高频超声与X线在肋骨骨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进行了对比研究,以期为临床合理选择肋骨骨折的诊断方式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 基本资料 研究对象选自在2016年1月至12月阶段我科室收治的肋骨骨折患者70例,所有患者均经高频超声或X线复查发现有骨痂形成而确诊为肋骨骨折患者。70例患者中,男42例,女28例,患者年龄21~66岁,平均年龄(42.9~2.7)岁。70例患者均有胸部外伤史、胸部局部疼痛症状。 1.2 临床方法 70例患者均在受伤后7d内分别进行X线胸部摄片检查和高频超声检查进行诊断,两种检查方式前后检查间隔时间不差过3d。X线胸部摄片检查,采用胸部正侧位片进行检查,必要时可结合斜位片进行诊断。高频超声检查,首先指导患者采取仰卧位或侧卧位,将探头置于肋骨对应皮肤上,沿肋骨长轴方向进行检查,重点检查患者的疼痛部位,检查中发现肋骨骨折时进行标记并对骨折断端错位距离进行测量,记录相关的数据,同时在检查过程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软损伤情况及范围,保存阳性图像,骨折部位定位以胸骨角作为第二肋的标志。 1.3 统计学处理 本试验采取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表示,用“χ?”检验;计量资料采取“x-±s”表示,用“t”检验,检验水平为0.05。 2.结果 70例患者经确诊均为肋骨骨折患者,高频超声检出70例,检出率100.0%;X线检出44例,检出率62.9%;差异显著P<0.05。70例患者经确诊,骨折断端错位3mm以内42例,骨折断端错位3mm以上28例。高频超声检出骨折断端错位3mm以内42例,符合率100.0%;X线检出骨折断端错位3mm以内20例,符合率47.6%;差异显著P<0.05。骨折断端错位3mm以上28例,符合率100.0%;骨折断端错位3mm以上24例,符合率85.7%;差异不显著P>0.05。具体临床诊断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1 高频超声与X线的肋骨骨折诊断结果比较 3.讨论 通过对比分析,骨折断端错位超过3mm时高频超声与X线的显示率无明显差别,但当骨折断端错位在3mm以内时特别是错位在1mm以内时高频超声与X线的显示率有明显的差别,高频超声可检出骨折错位超过0.5mm的肋骨骨折[3]。另外,超声还可对肋骨骨折造成的周围软组织变化进行检测,诊断周边软组织的损害程度及范围,对病变的程度进行评估,辅助临床医生进行治疗[4]。综上所述,在肋骨骨折临床诊断中,X线检查具有方便快速的优点,对于明显受损肋骨的定位较为准确,适用于外伤严重需紧急处理的患者的诊断,而对于胸部外伤无需进行紧急处理的患者,X线检查和高频超声检查均可作为初次检查方式进行应用[5]。但高频超声能够准确检出X线检出无法显示的轻微肋骨骨折情况,因此,对于临床高度怀疑肋骨骨折但经X线检查无法检出骨折情况的患者,需将高频超声检查作为主要的检查手段进行诊断。 【参考文献】 [1]李元锋,吴庆超.创伤性肋骨骨折影像学诊断方法探讨[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2,11(11):899-901.

高频超声对轻微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2019年4月 技术方法 DOI :10.19347/https://www.doczj.com/doc/bd3211769.html,ki.2096-1413.201912059 作者简介:明定伦(1973-),男,汉族,四川合江人,主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 肌骨、胃肠超声诊断。肋骨骨折是胸部创伤中最常见的损伤之一, 传统的诊断方式以拍摄肋骨正斜三位X 光片为主,但X 线片不易发现轻微的肋骨骨折。 随着CT 设备性能的不断提升及其在二级及以下医院的普及,临床对部分患者采用CT 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的方法诊断轻微肋骨骨折, 但CT 薄层扫描及三维重建费用高,患者受到的X 线辐射较大,所以很难作为常规检查方法[1-2]。近年来,随着超声波诊断技术的不断提高及其在临床的广泛应用,皮下血肿瘀青等疑似肋骨或肋骨软骨出现轻微骨折以及损伤,且使用X 线片检查并未发现异常者,可以使用高频超声诊断[3]。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自2015年初至今收治的32例较典型轻微肋骨骨折患者的高频超声诊断资料,以探讨高频超声诊断轻微肋骨骨折的价值,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有胸部外伤史的患者, 男22例,女10例;年龄17~75岁,平均(45.37±4.62)岁;检查时间距受伤时 间最短0.5h ,最长7d 。所有患者胸部疼痛、压痛等临床症状明显,临床医师高度怀疑为肋骨骨折, 但拍X 线片未见明显骨折。1.2方法 使用仪器为迈瑞DC-6Expert 彩超,线阵探头,探头频率7.5~10.0MHz 。 检查时首先对患者进行问诊、 触诊检查,大体了解受损伤部位,然后以胸骨角作为第二肋的标志,从上往下记数,对怀疑受损伤肋骨进行定位,最后在定位区域皮肤涂上适量耦合剂,用彩超高频(7.5~10.0MHz )线阵探头检查。患者在检查过程中根据不同受损伤部位可采取仰卧位、俯卧位或侧位。检查时,探头沿肋骨走行方向缓慢滑动,对受损区域每一根肋骨进行横断和纵断检查, 并重点检查患者的疼痛部位或瘀斑严重部位,必要时可对双侧肋骨进行比较,主要观察有无肋骨皮质回声中断、错位、凹陷,骨折断端有无分离,肋骨周围软组织有无血肿等,有异常之处记录图像,并用记号笔做好记号。2结果 本研究32例患者均通过高频超声检查出骨折(44处),骨折断端分离、错位约0.5~3.0mm (图1~2)。其中前肋骨骨折20例(26处),有4例为2根肋骨均有1处骨折,有2例为1根肋 高频超声对轻微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 明定伦 (泸州建平中医医院医学影像科,四川泸州,646000) 摘要: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轻微肋骨骨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32例有胸部外伤史,临床高度怀疑为肋骨骨 折但X 线平片未见明显骨折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高频超声检查资料。结果本研究32例患者均用高频超声检查出骨折(共 44处),骨折断端分离、错位约0.5~3.0mm 。其中前肋骨骨折20例(26处), 有4例为2根肋骨均有1处骨折,有2例为1根肋骨2处骨折;腋段肋骨骨折5例(7处),有2例为2根肋骨均有1处骨折;后肋肋骨骨折7例(11处), 有3例为2根肋骨均有1处骨折,有1例为1根肋骨2处骨折。结论高频超声具有操作简单、诊断快速准确、 费用较低、无辐射、便于复查等优势, 可作为诊断轻微肋骨骨折的一种重要检查方法甚至是首选检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关键词:高频超声;肋骨骨折;X 线中图分类号:R683.1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1413(2019)12-0146-02 Diagnostic value of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in mild rib fractures MING Ding-lun (Medical Imaging Department,Jianping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ospital,Luzhou 6460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diagnostic value of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in mild rib fractures.Methods Thirty-two patients with the history of chest trauma and highly suspected rib fractures but no obvious fracture by X-ray plain were selected and the examination data of by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were retrospectively analyzed.Results All the 32patients in this study were examined by high-frequency ultrasound for fractures (44points).The fracture ends were separated and dislocated about 0.5-3.0mm.Among them,there were 20cases (26points)of anterior rib fractures,in which 4cases had one fractures,and 2cases had two fractures in one rib.There were 5cases (7points)of axillary rib fractures,in which 2cases had one fractures in both ribs.There were 7cases (11points)of posterior rib fractures,in which 3cases had one fractures in both ribs,and 1case had two fractures in one rib.Conclusion 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 has the advantages such as simple operation,rapid and accurate diagnosis,low fee,no radiation,easy to review and so on.It can be used as an important examination method or even the preferred examination method for the diagnosis of mild rib fractures,and which is worthy of clinical popularization and application.KEYWORDS:high frequency ultrasound;rib fracture;X-ray 146--

高频超声与X线对照诊断肋骨骨折30例分析

高频超声与X线对照诊断肋骨骨折30例分析 发表时间:2012-08-09T16:21:17.5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20期供稿作者:陈喜泉 [导读] 在胸部暴力所致机械性损伤中,诊断肋骨是否骨折,一根或多根肋骨骨折,在法医临床鉴定中非常重要。 陈喜泉(黑龙江省依安县公安局 161500) 在胸部暴力所致机械性损伤中,诊断肋骨是否骨折,一根或多根肋骨骨折,在法医临床鉴定中非常重要。以往影像学诊断中通过传统X线摄片(包括CR片),进行认证骨折,多数会出现漏诊现象。应用高频超声在肋骨骨折中可将X线所不易查出的肋骨骨折检查出来并对临床法医学鉴定具有可靠确定诊断意义。现将与医院合作确诊的30例肋骨骨折的B超与X线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探讨高频超声在肋骨骨折临床法医学鉴定中的应用价值。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本文收集30例外伤所致肋骨骨折,男26例,女4例,年龄15-40岁,均受外伤后进行B超及X线检查,其中30例B超均显示骨折改变,只有9例X线显示出肋骨骨折。临床表现30例肋骨骨折均有片状皮下淤血并可触及骨擦音。 1.2 仪器 应用美国泰索尼Synergy型超声诊断仪,10MHz,线阵探头;X线应用西门子500mA。 1.3 方法 高频10MHz探头检查患者,取卧位及侧卧位,沿肋骨走向扫查,异常处拍片。X线取正位、广角位摄片。 2 结果 2.1 B超与X线诊断确诊率对比结果 B超检查均显示有肋骨骨折改变,诊断确诊率100%(30/30),X线检查只有9例显示骨折,诊断确诊率30%(9/30),经卡方(χ2)检验P<0.01,说明B超远高于X线的诊断确诊率。 2.2 超声声像与X线片表现对比 超声显像表现,30例中肋骨骨折可见0.1-0.7cm的间隙并有部分错位,骨折周围可见低回声血肿区,肋软骨处表面不光滑,连续不完整;X线表现,5例前端肋骨骨折及4例回落部肋骨骨折错位在0.3-0.5cm以上,有阳性表现。而14例回落部肋骨骨折及7例前端肋骨骨折,错位0.1-0.3cm或呈纹线样改变者,却出现假阴性表现。 3 讨论 肋骨是否骨折、骨折形态及骨折的数目,直接影响到法医损伤程度鉴定结论的准确性,因此,明确肋骨骨折诊断在临床法医学检验鉴定中非常重要。 外界暴力作用于肋骨可以直接或间接造成肋骨不同程度、不同类型的骨折,如车辆撞击或拳脚踢打肋部,表现局部皮肤瘀血、红肿,严重时可以出现骨折错位等,临床上仅依靠能触及骨擦音是难以确定骨折的程度和类型,而依靠X线摄片检查肋骨骨折,由于摆位及组织重叠等众多原因,使肋骨骨征象显示不清,只有肋骨骨折错位达0.3cm以上时,才能发现,有些纹线样骨折在能触及到骨擦音的情况下,X线摄片骨折仍不能显示,尤其以,故诊断有一定困难。 应用高频B超探头,由于是沿单根肋骨的走形方向进行扫描检查,避免了胸部各种组织结构重叠的影响,能直观迅速检查出肋骨骨折及骨折的错位程度,同时对于肋软骨骨折的检查有更大意义,并且可以变换体位检查,对于肋骨回落部骨折显示效果更佳。从本文结果对比分析表明高频B超声检查的诊断确诊率远高于X线摄片确诊率,对于X线检查不能明确诊断的均可以用B超检查明确诊断。 通过以上两种检查方法结果比较,可以看出高频超声诊断肋骨骨折临床价值明显优于传统的X线胸片,它不仅提高了影像学诊断的准确率,而且为避免法医临床鉴定结果错误的发生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笔者认为高频B超检查肋骨骨折应为首选。

膈下肋骨骨折影像检查的对比分析

膈下肋骨骨折影像检查的对比分析 署名毛杨洋临床医学专业临床医学(1)班 [摘要] 目的:探讨数字透视机、DR、螺旋CT|、高频超声、MRI对膈下肋骨骨折的诊断意义。方法:综合分析数例膈下肋骨骨折病例用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诊断准确率。结论:膈下肋骨腹部平片结合螺旋CT薄层扫描可提高膈下肋骨骨折的检出率。 关键词膈下肋骨骨折;膈下肋骨腹部平片;螺旋CT薄层扫描 全世界每25秒就有1人死于车祸,每一秒就有1人在车祸中受伤,肋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之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检查方法众多,大多数肋骨骨折可通过常规肋骨正位片作出诊断。但部分膈下肋骨骨折受腹腔实质性脏器或胸部病变影响而不易显示骨折征象,以致漏诊,误诊.本文综合分析数例膈下肋骨骨折病例用各种影像检查技术的诊断准确率,探讨膈下肋骨骨折的最佳影像检查方法。 一般材料:膈下肋骨骨折病例10例,其中男7例,女3例,年龄18-57岁。 检查设备:东软NAX-800RF数字透视机、PHILIPS DR、西门子双排CT、PHILIPS HDI5000型彩超仪(4.0~10.0 MHz高频探头)、鑫高益1.0T磁共振 数字透视机(确诊率:50%):患者仰卧,在透视下转动体位,对受伤部位或压痛点处角度观察,当可疑骨折线充分暴露并显示最佳时点片。由于透视机图像模糊反衬度差,腹腔部位厚实,脏器较多,不易穿透透视观察,且不能留下永久性记录,无法与老片子对比分析会诊。 DR(确诊率:80%): 摄取膈下肋骨仰卧正位片及斜位片。正位片:病人仰卧于摄影台上双下肢伸直,人体正中矢状面垂直台面,并与暗盒长轴中线重合,两臂置于身体两侧,摄影距离为100cm,平静呼吸状态下屏气曝光。斜位片:关于左或右斜位,一般是依据患者的受伤部位,压痛点胸廓挤压痛点等,确定患者受伤侧;关于倾斜角度,根据患者临床资料,看患者可疑骨折是前肋、后肋、腋前线、腋后线还是腋中线,越靠前倾斜角度相应加大,当然也要考虑患者的胖瘦及胸廓形态,尽量使患者可疑骨折处肋骨展开。DR将X线穿过人体后由平板探测器(FPD)探测的模拟信号直接数字化而形成数字影像。影像清晰度优于数字透视机;图像后处理功能改善了影像细节的显示;也可根据观察者视觉特性来处理影像。DR 正位片及斜位片可以发现大多数的膈下肋骨骨折,但由于DR是2D的图像,重叠结构遮盖等原因,肋弓、前肋处骨折DR仍不易显示。对于一些断端无明显错位的膈下骨折和裂隙性骨折常有漏诊发生,尤其对裂隙性骨折更易漏诊,对于一些骨痂不明显的膈下陈旧性骨折诊断DR也存在缺陷,诊断不能明确。 螺旋CT(确诊率:90%):患者仰卧,头先进,两臂上举抱头,身体尽量至于床面正中间,侧位定位线对准人体正中冠状面。患者深吸气后屏气先扫描定位相,再次深吸气后屏气对膈下受伤部位或压痛点处薄层扫描(3mm层厚),采用骨窗(窗宽800-1500HU,窗位200-500HU)。CT 横断位及重建图像,能更准确地观察到骨折线的位置,对于显示易漏诊的膈下骨折;肋弓骨折、前肋骨折及没有错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