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古代经济总结(免费)

  • 格式:doc
  • 大小:15.00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农业的经济:

农业生产:

中国是最早种植粟和水稻的国家。

刀耕火种(原始)

原始农具——耒耜——耜耕”或“石器锄耕”阶段的标志。

春秋战国——铁犁牛耕

东汉:曲柄锄、大镰、耧车、一牛挽犁

唐:曲辕犁(根据实际需要,改变牵引点的高低,控制耕土的深浅)商鞅废除井田制,确立土地私有制

北魏到唐:均田制

田亩税、人头税为赋税主要形式

徭役

水利工程:

大禹治水

旱、涝

战国:李冰都江堰、郑国渠

汉代:井渠、关中地区灌溉渠道规划合理、黄河治理、王景治黄河灌溉工具:

隋唐五代高转筒车(引低处水灌溉)

宋代水转翻车(水力为动力,将灌溉水提高至高田)

明:风力水车

手工业

汉代:田庄手工业

家庭手工业:男耕女织

工官:

汉武帝开始工官制度(军用兵器和装备、宗庙陵墓祭祀用器、皇族服饰玩好)——东西织室、三服官

手工业技术局限于帝王、贵族技术发明不能服务于社会;行业闭塞、新技术难推广,往往导致失传。

匠户:

纺织业

新石器时代:纺织业萌芽:已经出现人工养蚕和丝织技术,纺织原料最初用麻和葛

汉代丝织业发达并被后代沿袭和进一步的改进。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私营纺织作坊兴起。

宋代棉花种植以及棉纺织技术已经推广到闽粤地区。

元代黄道婆;

棉花逐渐成为人们的主要衣料

资本主义萌芽出现的标志:手工工场和雇佣劳动关系的出现

冶金术

新石器时代:小件铜器

商代大型铸铜遗址;

西周青铜器大多作为礼制的象征代表权力和技术。

春秋时期:冶铁开始出现

战国时期:炼钢、淬火技术有所发展

汉武帝:铁业官营

汉代:开始使用煤炭,供风形式:人力——畜力——水力鼓风(水排-杜诗)

南北朝:炼钢法

北宋:用煤冶铁的明确记载

陶瓷业

原始时代:彩陶——蛋壳黑陶、釉陶

商代到东汉晚期:陶发展到瓷的过渡阶段

唐代:治瓷业成为独立生产部门;越窑青瓷、邢窑白瓷、景德镇和四川大邑的白瓷;唐晚期长沙铜官窑首创釉下彩绘,并把绘画和诗文用于瓷器装饰。

清代康熙年间:粉彩瓷器(浓彩协调、艳丽柔和)

唐宋海上丝绸之路:瓷器成为重要商品。

河北定窑、河南钧窑、景德镇、浙江龙泉窑、陕西耀州窑

商业

商代:初步发展

西周:货币需求增加,流通的骨贝、铜贝

春秋战国:出现富足的巨商、繁荣的商业中心

唐代:俞大娘航船,客舍、邸店、车坊等服务于商运的辅助性经营场所

宋元:商业空前繁荣,海外商运发展迅速。海外贸易税成为国家收入重要内容。北宋益州的交子;

明清:会馆——商帮——晋商和徽商

秦代:市管理严格:商品明码标价、官方从业者当面投钱

汉代:市有专门管理机构,(中央设亭楼,四面建有门窗)

南北朝:草市(民间集市)出现

唐代:草市作用显著,夜市繁荣,市交易时间地点有限制

宋代:打破时地限制,草市有了比较完备的饮食服务设施。

明清:都市商业区繁华

商业都会:

战国市井、

王莽五都和长安,

唐的长安、洛阳、扬州(雄富冠天下)、杭州和湖州。

宋汴京(市井最盛,车马闻拥,市人通宵达旦往来不绝)

清乾隆:苏州(十万烟火,财富甲于天下、有的地段地值寸金)

四大名镇:汉口镇;佛山镇;景德镇、朱仙镇

经济政策

重农抑商:维护专制主义国家政权的经济基础。

工商业管理——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秦:统一度量衡,实行半两钱

汉初:商人赋税加倍。盐铁官营

唐:市的设立和废止、时间场所都受朝廷限制

海禁政策:

明清王朝:禁止中国人赴海经商和限制外国商人到中国贸易

明:朝贡体制;

清:顺治海禁令、迁海令

明清:短暂实行对外开放但限制严格。清准开设广州港口(官营性质)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缓慢:

明清:机户出资,机工出力的雇佣和被雇佣关系

清代: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纺织业、台湾造糖业、云南冶铜业、陕南造纸业、江西制烟业、福建制茶业……

政府压制:明清压抑工商业政策和闭关锁国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