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银的火法精炼
- 格式:doc
- 大小:82.00 KB
- 文档页数:6
金属冶炼的方法金属冶炼是指将矿石中的金属元素提取出来,并通过一系列的物理和化学过程进行精炼,最终得到高纯度的金属产品的过程。
金属冶炼的方法有多种,根据不同的矿石成分和金属元素特性,选择合适的冶炼方法至关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金属冶炼方法。
一、火法冶炼。
火法冶炼是指利用高温将金属矿石中的金属元素氧化还原,从而将金属提取出来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含有氧化性矿石的金属冶炼,如铁、铜、铅等。
火法冶炼的过程通常包括矿石的破碎、烧结、熔炼和精炼等步骤,通过高温熔炼,将金属从矿石中分离出来,最终得到金属产品。
二、湿法冶炼。
湿法冶炼是指利用化学溶解的方法,将金属矿石中的金属元素溶解出来,并通过沉淀、结晶等步骤进行提取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含有氧化性较弱的金属矿石,如金、银、铜等。
湿法冶炼的过程包括矿石的浸出、沉淀、结晶、过滤等步骤,通过化学反应将金属元素从矿石中提取出来,最终得到金属产品。
三、电解法冶炼。
电解法冶炼是指利用电解的原理,将金属盐溶液中的金属离子通过电流沉积在电极上,从而进行金属提取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金属盐溶液中含有金属离子的金属冶炼,如铝、镁等。
电解法冶炼的过程包括金属盐溶液的制备、电解槽的操作、阳极和阴极的反应等步骤,通过电解沉积,将金属离子转化为金属,最终得到金属产品。
四、气相冶炼。
气相冶炼是指利用气体还原剂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的方法。
这种方法通常适用于高温气相反应的金属冶炼,如钨、钛等。
气相冶炼的过程包括氧化物的还原、气体反应、产物的分离等步骤,通过气相反应将金属氧化物还原成金属,最终得到金属产品。
以上就是金属冶炼的几种常见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适用的金属和矿石类型,选择合适的冶炼方法对于提高金属冶炼的效率和产品质量至关重要。
希望以上内容对您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金、银的火法精炼
金、银的火法精炼通常采用坩埚熔炼法。
此法是分离和提纯金、银的古老方法,在过去曾被广泛使用。
重要的有:
一、硫磺共熔法
该法是将金银合金加入硫磺进行熔炼,此时银及铜等重金属被硫化生成硫化物造渣浮起。
而金不被硫化,仍以金属状态留于坩埚底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然后再对硫化渣进行还原熔炼以回收其中的银。
二、辉锑矿共熔法
此法是将一份金银合金,加入两份辉锑矿(Sb2S3)进行熔炼,待全部物料熔化后,倾入预热的模中。
此时,金锑合金便沉于模子底部,含少最金的硫化银、硫化锑等聚于模子上部,冷却后分离,再将硫化物进行几次熔炼,以完全分离金。
金锑合金经氧化熔炼除去锑后,再加硼砂、硝石和玻璃一起熔炼,使残留的杂质造渣,以提高金的纯度。
最后还原熔炼硫化渣以回收其中的银。
三、食盐共熔法
该法是将金银合金粒与食盐、粉煤混合进行熔炼,银即生成氯化银浮起,金不被氯化而留在坩埚底部。
分离金后,再还原熔炼氯化银渣以回收其中的银。
四、硝石氧化熔炼法
该法是将含有杂质的银或金银合金与硝石进行共熔炼,在熔炼过程中少量铜等重金属被氧化造渣,而银或金银合金便得到提纯。
加硝石氧化熔炼可以在合金与硝石共熔的基础上,根据杂质的氧化情况再反复加硝石几次,每次加入时要用铁或木质工具进行搅拌,以氧化杂质提高银或金银合金的纯度。
操作时要防止烧穿坩埚,必要时可加入碎玻璃。
五、氯化熔炼法。
粗银的精炼工艺原理及应用1. 粗银的定义粗银是指含有较高杂质的纯银金属,通常含有铜、铅、锌等杂质,其纯度低于标准纯银。
因此,粗银需要经过精炼工艺进行处理,以达到工业和商业上的使用要求。
2. 精炼工艺的原理精炼工艺主要通过物理、化学和电化学方法来除去粗银中的杂质,提高其纯度。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精炼工艺及其原理。
2.1 溶解和重结晶粗银首先被溶解在合适的溶剂中,常用的溶剂包括硝酸、盐酸和氢氧化钠等。
随后,将溶液进行过滤和洗涤,以去除不溶物和杂质。
最后,通过重结晶的方式使溶液中的纯银结晶出来,进一步提高纯度。
2.2 电解精炼电解精炼是通过电化学方法去除粗银中的杂质。
将粗银作为阳极,将纯银作为阴极,两极之间加上适当的电压,使溶于电解液中的杂质离子向阳极迁移,从而被去除。
这种方法可以高效地提高纯银的纯度。
2.3 化学沉淀化学沉淀是利用化学反应使溶解在粗银中的杂质转化为不溶性沉淀物,从而实现其去除。
常见的化学沉淀方法包括加入足量的盐酸、氯化亚锡等试剂,使杂质与试剂发生反应并沉淀出来。
2.4 火法精炼火法精炼是利用高温将粗银中的杂质熔融,并通过物理或化学反应进行分离。
常见的火法精炼方法包括焙烧、氧化、冶炼等。
这种方法适用于含有高浓度重金属杂质的粗银。
3. 精炼工艺的应用精炼后的纯银可以应用于各种领域,下面列举几个主要应用领域。
3.1 首饰制造精炼后的纯银具有较高的纯度和良好的延展性,适合用于首饰制造。
纯银首饰不易氧化和变色,同时还具有较好的外观和光泽,深受消费者喜爱。
3.2 电子行业纯银在电子行业中应用广泛。
其优良的电导性能使其成为电子元器件的重要材料,常用于制作接插件、导线和电极等。
3.3 医疗器械精炼后的纯银具有较好的抗菌性能,被广泛应用于医疗器械中。
例如,纯银制成的医用器械、矫正器以及医用敷料等,在预防感染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3.4 金融交易精炼后的纯银可用于金融交易,如银行储备、交易所的交割和贵金属投资等。
金、银的化学法精炼化学法分离和提纯金、银,除传统的硫酸浸煮、硝酸分银和王水分金等方法外,在近代,又发展了一些使用各种还原剂的还原法。
能从含银水溶液和浆料中还原银的还原剂很多,除活性金属置换还原剂外,还有碳酸钠,葡萄糖、亚硫酸钠、抗坏血酸、蚁酸和水合肼等等。
还原含金氯化液中的金,则广泛使用二氧化硫、硫酸亚铁等还原剂。
一、硫酸浸煮法此法是用浓硫酸在高温下进行长时间浸煮,使合金中的银及铜等贱金属形成硫酸盐而被除去,以达到提纯金的目的。
使用浓硫酸浸煮时,合金中的含金量应在33%以下,铅的含量应尽可能低(不大于0.25%),或预先用火法除去铅,否则产出的金中含有大量铅等杂质,需进一步处理。
此法的浓硫酸消耗量,约为合金重量的3~5倍。
且劳动条件恶劣。
浸煮前,先将合金熔化并淬成粒或铸(或压碾)成薄片,置于铸铁锅中,分次加入浓硫酸,在160~180℃下搅拌浸煮4~6h或更长时间。
此时,银及铜等杂质便转化成硫酸盐。
浸煮完成后,将锅冷却,倾入衬铅槽中,加水2~3倍稀释后过滤,并用热水洗净除去银、铜等的硫酸盐。
再加入新的浓硫酸再进行浸煮。
经反复浸煮洗涤3~4次,最后产出的金粉经洗净烘干,含金可达95%以上。
产出的硫酸盐液和洗液,先用铜置换回收银(如合金中含有钯时,被溶解的钯也和银一道被还原)后,再用铁屑置换回收铜。
余液经蒸发浓缩除去杂质后回收粗硫酸再用。
浓硫酸浸煮作业,由于剧烈反应会产出大量的含硫气体,故应在抽风罩下进行,或将锅密封通过抽风机经烟道排出含硫气体。
二、硝酸分银法由于硝酸分解银的速度快,溶液含银饱和浓度高,一般在自热条件下进行(不需加热或在后期加热以加速溶解),故被广泛使用。
作业中为减少硝酸的消耗,通常采用1∶1~3的稀硝酸溶解银。
在某些条件下,为降低成本,还可加入廉价的硫酸配成硫硝混酸来溶解银。
但硫硝混酸可以溶解部分金,进入溶液中的金需从置换银中回收。
为了最大限度地除去银,硝酸分银前应预先将合金淬成粒或碾压成薄片,并要求合金中的含金量不大于33%,以加速银的溶解和提高金的成色。
金、银的火法精炼金、银的火法精炼通常采用坩埚熔炼法。
此法是分离和提纯金、银的古老方法,在过去曾被广泛使用。
重要的有:一、硫磺共熔法该法是将金银合金加入硫磺进行熔炼,此时银及铜等重金属被硫化成硫化物造渣浮起。
而金不被硫化,仍以金属状态留于坩埚底部,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然后再对硫化渣进行还原熔炼以回收其中的银。
二、辉锑矿共熔法此法是将一份金银合金,加入两份辉锑矿(Sb S )进行熔炼,待全部物料熔化后,倾入预热的模中。
此时,金锑合金便沉于模子底部,含少量金的硫化银、硫化锑等聚于模子上部。
冷却后分离,再将硫化物进行几次熔炼,以完全分离金。
金锑合金经氧化熔炼除去锑后,再加硼砂、硝石和玻璃一起熔炼,使残留的杂质造渣,以提高金的纯度。
最后还原熔炼硫化渣以回收其中的银。
三、食盐共熔法该法是将金银合金粒与食盐、粉煤混合进行熔炼,银即生成氯化银浮起,金不被氯化而留在坩埚底部。
分离金后,再还原熔炼氯化银以回收其中的银。
四、硝石氧化熔炼法该法是将含有杂质的银或金银合金与硝石进行共熔炼,在熔炼过程中少量铜等重金属被氧化造渣,而银或金银合金便得到提纯。
加硝石氧化熔炼可以在合金与硝石共熔的基础上,根据杂质的氧化情况再反复加硝石几次,每次加入时要用铁或木质工具进行搅拌,以氧化杂质提高银或金银合金的纯度。
操作时要防止烧穿坩埚,必要时可加入碎玻璃。
金与银的化学精炼化学法分离和提纯金、银,除传统的硫酸煮、硝酸分银和王水分金等方法外,在近代又发展了一些使用各种还原剂的还原法。
能从含银水溶液和浆料中还原银的还原剂很多,除活性金属置换还原剂外,还有碳酸钠、葡萄糖、亚硫酸钠、抭坏血酸、蚁酸和水合肼等。
还原含金氯化液中的金,则广泛使用二氧化硫、硫酸亚铁等还原剂。
一、酸浸煮法此法是用浓硫酸在高温下进行长时间浸煮,使合金中的银及铜等贱金属形成硫酸盐而被除去,以达到提纯金的目的。
使用浓硫酸浸煮时,合金中的含金量应在33%以下,铅的含量应尽可能低(不大于0.25%),或预先用火法除去铅,否则产出的金中含有大量铅等杂质,需进一步处理。
此法的浓硫酸消耗量,约为合金重量的3~5倍。
且劳动条件恶劣。
浸煮前,先将合金熔化并淬成粒或铸(或压碾)成薄片,置于铸铁锅中,分次加入浓硫酸,在160~180℃下搅拌浸煮4~6h或更长时间。
此时,银及铜等杂质便转化成硫酸盐。
浸煮完成后,将锅冷却,倾入衬铅槽中,加水2~3倍稀释后过滤,并用热水洗净除去银、铜等的硫酸盐。
再加入新的浓硫酸再进行浸煮。
经反复浸煮洗涤3~4次,最后产出的金粉经洗净烘干,含金可达95%以上。
产出的硫酸盐液和洗液,先用铜置换回收银(如合金中含有钯时,被溶解的钯也和银一道被还原)后,再用铁屑置换回收铜。
余液经蒸发浓缩除去杂质后回收粗硫酸再用。
浓硫酸浸煮作业,由于剧烈反应会产出大量的含硫气体,故应在抽风罩下进行,或将锅密封通过抽风机经烟道排出含硫气体。
二、酸分银法由于分解银的速度快,溶液含银饱和浓度高,一般在自热条件下进行(不需加热或在后期加热以加速溶解),故被广泛使用。
作业中为减少硝酸的消耗,通常采用1:1~3的稀硝酸溶解银。
在某些条件下,为降低成本,还可以加入廉价的硫酸配成硫硝混酸来溶解银。
但硫硝混酸可以溶解部分金,进入溶液中的金需从置换银中回收。
为了最大限度地除去银,硝酸分银前应预先将合金淬成粒或碾压成薄片,并要求合金中的含金量不大于33%,以加速银的溶解和提高金的成色。
硝酸分银作业,可在带搅拌器的耐酸搪瓷反应罐或耐酸瓷槽中进行。
加入碎合金后,先用少量水润湿(特别是粉未状合金),再分次加入硝酸。
加入硝酸后,反应便很剧烈,并生成大量气泡和放出大量棕色的氧化氮气体。
为避免反应过分剧烈而引起溶液的外溢,加酸不宜过速。
当一旦出现溶液外溢时,可加入适量冷水进行冷却予以消除。
经加完全部酸后,如反应已很缓慢,则可加热以促进溶解。
当液面出现硝酸银结晶时,说明溶液已饱和,可加入适量热水并加热以消除饱和状态,使溶解继续进行下去。
一般情况下,当逐步加完硝酸,反应逐渐缓慢后,抽出硝酸银液,再加入一份新硝酸溶解。
经反复溶解2~3次,残渣经洗涤烘干后,再加硝石于坩埚中熔炼造渣,便可获得纯度在99%以上的金锭硝酸分银作业产出的大量氧化氮气体,在排出前,需经过液化烟气的接受器和洗涤器吸收,以减少对空气的污染并回收使用。
溶液中的银,用铜置换回收。
硝酸分银时,如合金中含有铂族金属,则有少量铂族金属(铂、钯)进入溶液,在用铜置换时则与银一道被还原。
三、王水分金法王水分金法,一般用来提纯含银不多于8%的粗金,在此过程中,金进入溶液,而银则成为氯化银渣被分离出去。
并能分离和回收其中所含的铂族金属。
对于含银多的合金,必须先经除银处理。
工厂生产中使用的工业纯王水,由生产人员自行配制。
一般使用的王水,是由一份工业纯硝酸加3~4份工业纯酸制成。
配制王水的作业,一般在耐烧玻璃或耐热瓷缸中进行。
配制时先倾入盐酸,再在搅拌下缓慢加入硝酸。
此时,反应强烈,生成许多气泡并放出部分氧化氮气体。
随着反应的进行,溶液颜色逐渐变为桔红色。
由于在配制王水过程中溶液放出大量的反应热,故当使用不耐骤变的容器时,特别要注意安全,以免造成事故。
王水溶解金(包括铂族金属等)的作用,是由于硝酸将盐酸氧化生成氯和氯化亚硝酰:HN5+O3+3HCl=N3+OCl+Cl2+2H2O氯化亚硝酰是反应的中间产物,它又分解为氯和一氧化氮:2NOCl=2NO+Cl2氯与金、铂等作用,生成氯化物进入溶液。
其总反应式为:Au+HNO3+3HCl=AuCl3+NO+2H2O3Pt+4HNO3+12HCl=3PtCl4+4NO+8H2O王水分金,是将不纯的粗金淬成粒或碾压成薄片,置于溶解皿中,按每份金分次加入3~4份王水,在自热或后期加热下进行搅拌,金即溶解生成三氯化金进入溶液。
银与氯作用生成氯化银沉淀。
溶解作业如使用易碎的溶解皿时,最好将皿置于盘或大容器中,以免因溶解皿的破裂而造成损失。
经充分溶解后,过滤溶液,然后用亚铁或二氧化硫或草酸(H2C2O4)等来还原滤液中的金,使成海绵金沉淀。
沉淀的金用水仔细洗净,再用稀硝酸处理除去杂质后,经洗净、烘干、铸锭,可产出99.9%或更高的纯金。
为最大限度地溶解合金中的金,王水分金操作可反复进行2~3次。
产出的氯化银用铁屑或锌粉还原回收。
还原金后的溶液,仍残留少量金,可加入过量的亚铁,经充分搅拌后靜置12h以上经过滤回收。
余液尚含有残余金及铂族金属,加入锌块或锌粉置换至溶液澄清后,过滤液弃去。
滤渣经洗净烘干,便得到铂精矿,送分离和提纯铂族金属。
还原用的亚铁,一般由冶金工厂的生产人员自制。
四、蚁酸还原制取纯银向干燥的废银中加入王水,来溶解铅、汞及其他杂质,经玻璃纤维过滤后产出氯化银渣,并洗净除去可溶物质。
再用尽可能少量的密度0.90的浓氨水来溶解氯化银。
过滤除去氨水不溶物后,仔细向滤液中加入6mol/L的盐酸来酸化溶液,并加热使氯化银凝集沉淀,经倾析洗涤至洗液呈中性后,于盐酸液中用锌棒还原,并用水洗净获得的银。
此金属银再用稀硝酸溶解后,加大量蒸馏水稀释,至少静置12h,使锡、锑、铋等沉淀。
经过滤,再次加稍过量的浓盐酸沉淀氯化银,并于温水浴中加热倾析洗净,澄清液弃去。
然后用6mol/L盐酸在充分搅拌下倾析洗净氯化银。
经如此反复数次加酸倾析洗涤后的氯化银,过滤洗净,再次于盐酸液中用锌棒还原成金属银沉淀。
再用7.5mol/L硝酸溶解还原的金属银后,将经稍过量氨水中和过的85%的蚁酸滴加于热硝酸银液中来还原成纯银:2AgNO3+2NH4CHO2=2Ag↓+2NH4NO3+CO2+HCHO2蚁酸的用量,一般为理论量的1.2倍。
获得的粒状银沉淀,用热水洗涤后,进行抽气干燥或夹于滤纸中干燥。
五、水合肼还原法水合肼还原法,又称氨-肼或联氨还原法。
此法使用水合肼与适量氨水酸合的还原剂。
水合肼从硝酸银溶液或氯化银浆料中还原产出的银粉,具有粒度细(小于160目)、纯度高(大于99.9%)的特点,是制造各种银系列电触头等的理想材料。
加之水合肼还原法具有工艺流程短、设备简单、操作容易、生产效率高、成本低等优点,因而是目前制取粉未冶金用纯银粉的一种很有前途的新方法。
1. 水合肼还原银的原理水合肼能把许多金属盐还原成金属,使之呈粉未状的非均一晶粒沉积于反应器壁上或基片上。
还原过程中,当肼被氧化成氮和水时能释放出氢离子,因而,它是一种具有速度常数K1和K-1的反应。
就N2H4→N2+4H++4e-A→B+H+来说-d(A)/dt=K1(A)-K-1(B)(H)+反应过程中,随着氢离子浓度增加,K1(A)与K-1(B)(H)+两数值逐渐接近,而使反应速度减慢。
为了保持过程中的反应速度,需向体系中加入适量氨水。
在室温下,水合肼从硝酸银溶液中还原银的基本反应为:AgNO3+N2H4·H2O=Ag↓+NH4NO3+1/2N2↑+H2O当加入氨水调整pH后,其反应则为:4Ag(NH3)2NO3+N2H4=4Ag↓+N2↑+4NH3+4NH4NO3水合肼从AgCl浆料中还原沉淀银的基本反应为:4AgCl+N2H4+4OH-=4Ag↓+N2↑+4H2O+4Cl-由于浆料中的氯化银系呈悬浮的固体状态在,所以反应速度较慢。
尽管氯化银加水浆化后,在不加氨水、加入氨水、通入氨气三种情况下的反应热力学计算是相近的,但向此体系中加入氨水或通入氨气时,因能溶解部分氯化银而生成Ag(NH3)+2络离子,因而可加速反应的进行。
2. 用水合肼法从含银废料中制取纯银粉从银触头、银合金、镀银件、焊药、抛光废料、切削碎屑等废料中精制纯银粉,需预先用1:1稀硝酸来溶解其中的银使之生成硝酸银液,过滤分离不溶渣,送去回收其他金属。
滤出的硝酸银液,多含有铜、镉、镍、铁等重金属杂质,需往其中加入盐酸使银呈氯化银沉出而与重金属杂质分离。
但盐酸的加入量不宜过量太多,以免过量的Cl-与银生成不沉淀的AgCl2-、AgCl3-2络阴离子,而降低银的回收率。
沉出的氯化银,过滤洗涤后加水浆化,再加入适量氨水调整pH=10~11。
然后在室温和良好搅拌条件(不要有死角)下缓慢加入两倍理论量肼的水溶液,经还原30min(溶液清亮,再加少量水合肼,若颜色无变化是氯化银还原完全的标志),静置获得细粒海绵银。
经过滤,再水洗、酸煮(1:1HCl)、洗涤、干燥和筛分,至产出合格银粉。
用此法处理含有重金属杂质的工业废酸性硝酸银,也具有很好的效果。
3. 用水合肼法从块状纯银或从纯硝酸银液中制取纯银粉从块状纯银或从纯硝酸银液中精制纯银粉一般不使用含氯含钠的药剂。
块状纯银先加稀硝酸溶解制备成纯硝酸银液。
纯硝酸银液加氨水调整pH至8~10,在室温和搅拌下缓慢加入两倍理论量肼的水溶液,还原30min,静置产出细粒海绵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