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下册《美丽宝鸡》
- 格式:doc
- 大小:70.00 KB
- 文档页数:18
1 第一课 市树市花衬宝鸡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宝鸡的市树市花是什么。
2.了解海棠的种类以及各个时期海棠的特点。
3.知道海棠的作用。
4.了解白皮松的特点及作用。
5.增强学生保护树木花草的意识。
教学重点:
1.了解海棠的种类以及各个时期海棠的特点。
2.了解白皮松的特点及作用。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准备:幻灯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市花——海棠。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市树市花是什么。
2.了解海棠的种类以及各个时期海棠的特点。
3.知道海棠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海棠的种类以及各个时期海棠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市树市花是城市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城市的一张名片。我国许多城市都有市树市花,市树市花的存在增强了市民的环保意识,推动了城市旅游文化的发展,为促进城市经济的快速、和谐、全面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宝鸡市树白皮体能俊朗挺拔、生命力顽强,市花海棠香艳四溢、芳华夺目,象征着宝鸡人民向往美好生活、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相关内容。(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了解宝鸡的市树市花
(1)阅读课本P2“发现宝鸡”说说宝鸡的市树市花是什么。
2 (2)学生回答。
(3)欣赏“花开烂漫的海棠”和“太白山深处的原始白皮松”
2.美丽的市花——海棠
(1)提问:
你观察过海棠吗?不同品种的海棠该如何区分?它们的枝干、叶
子、花朵、果实等有哪些特征?
(2)幻灯出示各种品种的海棠让学生欣赏。
(3)以小组为单位学习课本P5—P9内容。
(4)汇报学习成果。
(5)小结。
3.海棠的作用
三、总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学习市树——白皮松。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知道宝鸡的市树是什么。
2.了解白皮松的种类及各个时期的特点。
3.知道白皮松的作用。
教学重点:了解白皮松的种类和各个时期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对植物而言,有的人喜欢“四大君子”,有的人钟情“国色天香”,
要想在成千上万种的植物中选出一个城市的市花市树,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然而,白皮松却在众多树中脱颖而出,当选为宝鸡的市树,这除了因为白皮松自身的优势之外,还因为它在宝鸡有悠久的历史。今天我们就来了解市树——白皮松。(板书课题)
二、新授
1.了解宝鸡的名片——白皮松。
3 白皮松是常绿乔木,枝轮生,冬芽显著,芽鳞多数,覆瓦状排列。嫩枝上长有针叶,针叶是着生在枝叶交接处的节状叶枕上,每根松针的外围都有一层厚厚的角质层和一层腊质的外膜,这样就减少了松树身上水份的丧失,保证该物种可以在很干燥的环境下生存。球果第二年秋季成熟。是中国特有树种之一,树形多姿,苍翠挺拔,别具特色,早已成为华北地区城市和庭园绿化的优良树种。近年白皮松已引种美国,世界瞩目。
2.学生自学课本第14--15页的内容。
3.交流汇报,展示学习效果。
(1)白皮松在宝鸡的分布。
(2)白皮松不同时期的特点。
①.幼树树皮光滑,灰绿色
②.长大后树皮成不规则的薄块片脱落,露出淡黄绿色的新皮。
(3)白皮松叶子和花朵。
(4)白皮松的果实和种子。
4.师小结。
5.白皮松的作用。
三、全课总结
第二课 百里俗不同
教学目标:
1.宝鸡不同地区的人在饮食上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
2.宝鸡不同地区在住房上有着明显差异;
3.学习了解宝鸡不同地区的饮食及住房方面不同生活习俗差异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宝鸡不同地区的人们在饮食及住房方面有着哪些不同的生活习俗。
教学难点:宝鸡不同地区的饮食及住房方面不同生活习俗差异产生的原因。
教具准备:课件、图片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4 教学目标:
1.宝鸡不同地区的人在饮食上有着不同的生活习俗;
2.宝鸡不同地区在饮食上不同生活习俗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点:
宝鸡不同地区的人在饮食上有着哪些不同的生活习俗。
教学难点:
宝鸡不同地区在饮食上不同生活习俗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俗话说“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宝鸡约两万平方千米的土地上,不同地区的人们,其生活习俗也有着明显的差异。宝鸡有哪些生活习俗的差异呢?让我们积极投入吧!
二.学习新课。
1. 发现宝鸡:看图了解宝鸡不同地区的饮食生活习俗。
2. 说一说自己的家乡在饮食方面有着哪些生活习俗。
3. 感受宝鸡不同地区的饮食习惯:
(1)在宝鸡,你见到过哪些不同于自己家乡的饮食生活习俗?
(2)你知道这些不同地区不同生活习俗的产生有哪些方面的原因呢?
(气候、物产、地理位置)
(3)阅读课本第20—25页,进一步了解宝鸡不同地区的饮食有哪些差异及产生的原因。
三.观看视频,感受不同地区不同的饮食习俗。
四.总结教学。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 了解宝鸡不同地区居住建筑的差异;
2.宝鸡地区居民居住建筑差异产生的原因。
教学重难点:
宝鸡地区居民居住建筑差异产生的原因。
教学过程:
5 一.组织教学。
二.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知道陕西的“八大怪”是什么?(房子半边盖••••••)为什么房子要半边盖呢?就让我们赶快投入到今天的学习中吧!
三.学习新课。
1. 在你们居住的地区建筑有哪些特点?主材料是什么?
2. 看图片了解宝鸡不同地区不同的建筑。
3. 阅读课本27页,了解房子半边盖的原因。
4. 宝鸡北部的川、塬地区居住建筑有哪些形式?(窑洞)
5. 阅读课本,深入了解宝鸡不同地区不同建筑产生的原因。
四.观看视频,了解不同地区的建筑风格。
五.总结全课。
六.布置作业。
你所在地区的民居建筑是什么样的风格?建筑的主材料是什么?这种建筑风格和当地的地理环境有哪些关系?
第三课 明主觅贤才
教学目标:
1.了解陈仓区钓鱼台。通过学习,知道姜太公钓鱼的故事。
2. 谈自己对姜太公来此处钓鱼的认识。
教学重点:了解钓鱼台,忆姜太公不休精神。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姜太公历史典故发源地。
2.品味艺术作品,读姜太公钓鱼。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
通过看雕刻、绘画、影视等艺术作品,了解钓鱼台及姜太公。
三、新授。
6 1.发现宝鸡:给学生讲解陈仓区钓鱼台,让学生了解历史典故发源地。
2.姜太公精通兵法,为周王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
3.感受宝鸡:
(1)姜太公钓鱼方法与众不同,充满了传奇色彩:他钓鱼用的是直钩,而不用鱼饵。
(2)在一处山清水秀的地方,老人以同样方式垂钓。也许鱼儿被老人的诚意感动,水面泛起了圈圈涟漪,好像有鱼儿上钩。
(3)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在雕刻艺术的渲染下,更加生动形象。
(4)姜太公他意不在钓鱼,而是在“钓”周文王,最终这一被动被文王发现,姜太公这种不懈的精神令人佩服。
四、总结教学。
五、观看视频,最后总结出一则寓意深刻的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了解钓鱼台遗址。
2.要解“丢石”之谜。
3.周文王将姜子牙扶上自己的御车,并亲自驾辕拉车。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激趣导入。
让学生看一些姜子牙当年垂钓场景的影视资料。
三、新课讲授。
1、钓鱼台位于陈仓区天王镇境内,名贯古今的“姜子牙钓鱼、周文王访贤”的历史典故就发生在这里。
2、磻溪是渭河的一条支流,水源充沛、清澈见底,因姜太公曾在此钓鱼而广为流传。
3、要解“丢石”之谜,还得从姜太公钓鱼说起。
4、人们对姜子牙这种坚忍不拔精神的敬佩,寻访钓台,姜太公不懈奋
7 斗、坚忍不拔的精神令人感动。
5.姜太公钓鱼的故事,千百年来一直为后人传颂称道。
四、总结教学。
五、观看视频及图片,游客感受姜子牙当年钓鱼的场景,让学生了解姜子牙这种坚忍不拔的精神,学生要学习姜太公这种精神。
第四课 诗画太白(一)
教学内容:诗画太白
教学目标:通过多种途径感受太白山的独特之美,从而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观看关于太白山的视频、图片,感受太白山的美丽风景。
教学难点:学会用自己的方法记录观看太白山的感受。
教学课时: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课:
师:我们宝鸡地处渭河河畔,环境优美、景色宜人,有不少名胜古迹,人称:“旅游圣地”。你去过哪个地方?感觉如何?
师:今天,老师带大家去神秘多彩的“太白山”游玩,想去吗?
二、教学新课:
1、视频游览:
师:游览时心情如何?
印象最深的是哪个地方?
2、介绍了解“太白山”的几个主要景点:
投影出示彩图。
师做简单介绍:
拔仙台:雄踞于秦岭群峰之上,孤高峥嵘,参天人云,登台远眺,顿有“一览众山小”之感。
大爷海:形成于古老的第四纪冰川,湖面水平如镜,碧波涟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