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的区位选择》优质课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5
1 / 5 3.1 农业的区位选择(教案)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区位的概念;
2、通过读图、讨论和对比分析,掌握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
3、掌握分析农业区位选择的思路和方法;
4、能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分析和应用。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原理,合理评价农业区位。
教具准备: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方法:比较法、案例分析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给学生展示四幅观光农业图片, 引出问题:城市郊区观光农业兴起和发展的原因是什么?进而引出本节课题。
【教学设计】:根据学生学情和新课标要求,打破常规教学过程,先让学生分析教材活动题,让学生总结农业区位含义和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同时进行知识拓展和检测。
【过程方法】:(PPT演示)引导学生讨论分析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适时进行点拨。
【活 动】下列农业生产的布局和变化主要受哪些区位因素的影响?为什么?
1.结合水稻生长需要的热量和水分条件,分析为什么水稻生产主要分布在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而不包括地中海气候区?
【点 拨】季风气候雨热同季,正好满足水稻好暖喜湿的条件;地中海气候热量充足,但高温期降水少,如果没有充足的灌溉水源补充,不利于水稻的生长。
2、我国江西省泰和县的千烟洲,是一个典型的中亚热带红壤丘陵地区。这个地区为什么要采取“丘上林草丘间塘、缓坡沟谷鱼果粮”的立体农业布局模式?
【点 拨】江西的千烟洲是丘陵山区,属于我国的湿润地区,年降水量大。丘陵山区耕作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因此适宜发展林业和人工草场。坡度小的缓坡和地势更为平坦的谷地,土层较厚,不易发生水土流失,适宜发展耕作业。地势更为低洼的地区,容易积水,出现洪涝灾害,因此因地制宜发展鱼塘养鱼业。地形条件是这里合理利用土地的主要影响因素。 2 / 5 3、改革开放以来,洛阳郊区一些耕地经历了“小麦田一蔬菜地一花卉棚”的农业景观变迁,你知道为什么吗?
【点 拨】一般说来,受市场价格的影响,同样的土地,种植粮食作物、经济作物、园艺花卉产品,农民的收益是逐渐递增的。同时随着地区经济飞速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鲜花消费逐渐兴起。市场需求量的变化导致农业生产的变化。
一、农业区位的含义
【学生讨论】泰国湄南河平原的水稻种植和澳大利亚牧场两地的农业景观不同,主要是
它们所处的位置和条件不同所造成的,这也说明两者的区位不同。让学生更全面理解农业区位的含义,给学生提示下面表格引导提示。
【学生总结】农业的区位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例如泰国的水稻种植业分布在湄南河平原等地,澳大利亚的牧羊业分布在东南部等地;二是指农业与地理环境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即农业区位选择条件。
【过 渡】那么哪些因素影响着农业的区位选择呢?
二、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
【讨论总结】根据以上活动总结影响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有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运输、政策等。除以上因素外,农民的文化素质,农民自身的资金情况,当地的科技情况等等对农民自身决策都是有影响的。
自然条件:1、气候 2、地形 3、土壤 4、水源
社会条件:5、市场 6、交通运输 7、政策 8、劳动力 9、科技
【牛刀小试】让学生利用导学案自测、自评,从而达到灵活运用知识的目的。
选择题
1、影响冬小麦和春小麦种植的最重要的区位因素是( )
A.气候 B.地形 图中信息 引申信息 经营方式
湄南河平原 湄南河平原地区人力耕种的水稻田、地势低平、红色土壤; 气候湿热、机械化程度低。 人力耕种的水稻田
澳大利亚牧场 澳大利亚牧场上放养的羊群、草茂密,远处有树林; 地势平坦,降水较图3.1地区少。 牧场 3 / 5 C.土壤 D.市场
2、受交通运输影响最明显的是( )
A.春小麦 B.棉花
C.奶牛业 D.玉米
3、最终决定农业生产类型和规模的是( )
A.政策 B.交通运输
C.科技 D.市场
4、当前,我国农民在不同年份扩大或缩小某种农作物种植面积,引起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自然条件 B.政策
C.技术条件 D.市场
5、下列农业生产成果是通过对自然因素的改造而取得的是( )
A.城市农业的重点转向以蔬菜、肉、蛋、奶以及园艺业为主
B.通过改造地形,我国将小麦的种植高限发展到海拔4000米的高度
C.通过大棚、玻璃温室,生产反季节蔬菜
D.农业在大范围内形成区域专业化生产
6、我国20世纪90年代初苹果畅销,但1996年苹果价格大跌,主要由于( )
A.政策变化 B.市场需求变化
C人口增长趋缓 D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过 渡】影响农业的自然条件、社会条件都是一成不变的吗?
三、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
先让学生观察多媒体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图中农业活动分别对那一种因素改造而实现?引出农业区位因素是变化的。让学生了解虽然自然因素相对稳定,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加以改造,使它利于农业生产。
然后阅读44页案例1: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变迁,并完成相应的活动题。
【点 拨】案例1的第一自然段,按两个线索展开:一是地中海气候区农业产品种类以及消费地的变化;二是农业区位条件的变化,其中包含人对自然条件改造的因素。
第二自然段体现了区域比较的思想方法,给出了法国和西班牙两个国家主要的农业区位差异,提出了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活 动】从环地中海地区农业变迁的历史中,分析如下问题。 4 / 5 1、根据材料,评价法国“时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
【点 拨】时鲜业实现区域专业化提供了必要条件,加强了生产地与市场的联系。通过技术投入改善了该地区降水季节分配的不合理性,有利于提高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2、根据地中海地区“时鲜业”发展目前面临的问题,试一试你能对环地中海地区的农业区位选择提出哪些建议?
【点 拨】市场和交通运输因素、自然灾害对该地区时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越来越大。与法国比,西班牙具有劳动力费用低、低温冷害少的优势;法国时鲜业具有历史悠久、技术水平高、近消费市场的优势。两国可以优势互补,利用气候的季节差异分别占领不同季节的市场,西班牙以中低档产品为主,法国以中高档产品为主……
【巩固练习】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B、E两地,何处种蔬菜更合理 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
2、C地建奶牛场是否合理 ______________,理由是
3、麦田在D地,苹果园A地是否合理 ___,理由是__________
4、今后该城镇农业发展以花卉种植为主要部门,是否有可行?理由是____________
【总结评价】:
1、基础知识
2、解题方法与思路
【板书设计】
农业的区位选择
一、农业区位的含义
1. 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位置 城镇
D 丘陵
A 平地
主要公路
河流 E B
C 5 / 5 2. 指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互关系
二、农业区位选择的因素
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
社会因素:市场、交通、政策、劳动力、科技
三、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