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欧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

欧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

欧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
欧盟空间规划研究进展及启示

043.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次区域空间管控体系初探

空间规划背景下城市次区域空间管控体系初探 陈露,余炜楷 摘要:空间规划是政府调控和引导空间资源配置的重要基础,是现代国家治理的重要手段。随着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以空间规划为代表的空间政策工具越来越受到重视。针对现行空间规划体系不全、内容传导不足的情况,笔者在梳理相关技术规定、借鉴国内空间规划管控体系构建案例(北京、上海、广州等)的基础上,结合城市次区域规划内容及深度要求,细化空间管控的内容,确定城市次区域层面的空间管控内涵、类型和要素。划分底线空间、结构空间和发展空间三类空间,通过“刚弹结合”的管控方式,构建包含14大类、28中类和50小类要素的城市次区域空间管控体系,以落实上层次总体规划战略要求并指引下层次详细规划编制,实现空间规划体系与内容自上而下的有效传导与管控。 关键词:空间规划,次区域,管控体系 1引言 空间规划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为有效调控社会、经济、环境要素而采取的空间政策工具,是对空间用途的管制和安排。空间规划是现代国家政府进行空间治理的核心手段,是政府调控和引导空间资源配置的基础[1]。我国空间规划体系的建构势在必行,它是实现依法治国、提高行政效率、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中国的需要。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多规合一”为代表的空间规划实践逐步开始大范围探索。随着十九大的召开及自然资源部的成立,空间规划实践逐步深入。目前,空间规划的实践多以省域、县(市)域为空间单元开展相关工作。截至目前,全国已有9个省级空间规划试点,各省也纷纷开展县(市)级的空间规划试点工作。 空间规划的主体内容(三区三线等)更侧重自上而下的刚性保护要求,强调生态文明导向下的资源保护,而对于支撑地方经济发展需求的发展空间则未提出太多具体指引。县(市)以上尺度的空间规划如何有效传导到城市次区域,确保地方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相协调,促进资源高效利用,耦合政府和市场对资源的配置关系是我们应该考虑的重要议题。 2空间规划的传导与管控 目前,在空间规划的传导与管控方面,以上海、广州为代表的特大城市也开始了探索与实践。 2.1广州实践 广州在新一轮总体规划中提出“市域-片区-规划管理单元”的三级空间传导体系,通过建立“功能分区-用途分区-用地分类”的传导机制,探索刚弹结合、逐层细化的空间布局传导可行性,同时运用“结构管控-边界管控-指标管控”三种方式,实现空间资源的有效配置。

望京区域总体规划概述

望京区域总体规划概述 望京地区位于北京市区东北部的四环路与五环路之间,隶属朝阳区管辖,周边没有大的工业企业和污染源,空气质量较好,是北京市区中相对独立,具有工作、居住、娱乐等功能,并设有扩大地区级生活服务设施和市级大型公建的综合性新区。 从望京地区的发展轨迹中可以窥见,在很多人眼中,望京最早是一个大居住区的概念,随着望京住宅建设的不断增加,更多的人把望京看做附属于城市中心的“睡城” 。近年来,政府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对望京进行了新的规划调整和资源的重新配置,尤其是在商务、商业、科教文卫等公共设施配套方面进行了加强,望京的商务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很多国际知名企业都选择望京作为办公场所,这一点在科技创业园一带体现的最为明显。同时,望京地区的商业配套也在加速完善,2007 年望京地区有多个大型商业项目投入建设,以宜家、家乐福为代表的世界级商业企业也相继选择本区开设主力点或旗舰店。此外,望京 地区强化了城市基础配套设施建设,相继建设了多个学校、医院和体育场馆。通过以上的调整,望京作为一个独立城市中心的功能正在一步步得到加强。 望京区域商品房发展状况 商品房品质提升,满足该区域消费者需求。 随着望京地区国际化、现代化趋势的不断发展,使得该地区房地产备受购房人的青睐。该地区的购房群体主要以外企员工及外国人,该地区还是韩国人的聚集地,还有一部分就是该地区有升级置业需求的购房者。他们购房普遍对房屋的品质要求较高,而开发商也普遍意识到这一点,在开发住宅项目时把提高商品房品质摆在第一位,近几来,望京地区的商 品房品质得到很大提升,充分满足该区域有购房需求的消费者要求。首先,从产品上,望京地区部分项目摆脱以前塔楼带给人们的压抑感,开发商开始建造小短板楼,减小容积率;另外,从户型设计上,完全按照现代的居住生活理念进行设计,打破往日传统的设计思路,朝着国际化、现代化的居住方向上发展;再者,开发商普遍注重小区的环境,从景观上入手来进一步提高商品房品质。 国际知名品牌企业入住,造就强劲需求量。 从望京地区产业园的发展来看,在“十一?五”规划期间,朝阳区要重点发展的三城之一就是把望京地区打造成一个电子新城,这势必带动了整个望京区域的发展。而目前入住望京西区科技园区的跨国公

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摘要:对城市景观进行设计不但能够有效提升城市的形象,还能够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城市景观质量的好坏,跟城市的景观设计有着密切的关联,而为了有效实现城市景观跟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在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中运用低碳理念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低碳理念;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1 公共空间景观的概述 城市公共空间一般是指城市内的建筑物之间以及公众能够到达的任意外部环境的空间形式总和,从过去的街道、集市以及码头到后来的社区、公园以及各种购物中心步行街等,城市中较为开放的空间都属于城市的公共空间的范畴。 2低碳理念下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的基本原则 2.1生态可持续性 人类社会要想实现可持续发展,最为基本的一个条件就在于资源能够得到可持续的利用,以及能够保持着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人们要在可持续性条件中对自身的生活方式进行不断地调整,制定相应的排放标准。人类在生产生活中向大自然索取资源时,要确保其在环境和资源的实际承载范围内,这也是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而建设城市公共景观时,则要对人类的生产生活跟地球的自然环境之间进行平衡。建设更为科学系统的生态景观,以便能够对资源进行保护,确保资源的再生,并充分体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2.2坚持以人为本 城市中设置公共空间主要是为了能够供人们休息娱乐,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低碳理念下进行城市景观的设计时,要优先充分地考虑到周边的自然环境因素,明确周边自然环境因素的使用价值以及建筑物建设的目的,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营造更具现代化的低碳景观。现阶段,较多的城市公共广场在建设设计时,更多的是关注时尚,地面通常会使用面积较大的硬质铺装的方式,极大地减少了绿化的面积,而长此以往,对地面进行维护和修理的也需要投入较多的成本,并且有些街道会使用较多的景观灯具,一味地追求奢华的排场,使得能源的消耗大大地增加,而实际的使用价值却很低,而这些做法一般都跟公共空间的功能性相背离。 2.3因地制宜 进行景观造景选材时,要注重对那些低碳材料的选择,与此同时还要积极采用并研发更多的可持续再生的新能源,以便能够更好地解决碳排放的问题,积极地倡导变废为宝的理念,从而有效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再生。选择植物种植时,要注重容易成活,并且易于维护的植物,减少不必要的资源消耗。减少城市景观中的高成本建筑,走低成本的可持续发展之路。设计低碳景观初期,应对地域地貌的自然属性进行充分的尊重,对城市的空间的自然资源充分地利用,对原有特色景观以及建筑物在使用时,尽可能地减少或者避免对原来地形的破坏和对自然资源的损耗。 2.4与自然、文化背景相协调 对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设计时,要充分考虑城市的文化背景,以便充分展现人们的价值观、世界观以及审美观,因而在设计城市公共空间景观时,要创造一

欧洲空间发展战略(破解版)

— — 1 No.200711〔6〕 日期:2007-11-14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科研部 欧洲空间发展战略 (ESDP ) 寻求欧盟地域范围内平衡的和可持续的发展 (1)欧盟成员国负责空间规划的部长们以及负责区域政策的欧洲委员会成员在波茨坦共同强调,有关欧洲空间发展战略(ESDP )的政治讨论对于欧洲一体化进程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 (2)通过制定ESDP ,成员国和欧洲委员会形成了有关欧盟地域未来发展的共同目标和概念。 (3)制定空间发展政策的目的是为了寻求欧盟地域范围内平衡的和可持续的发展。以部长们的观点来看,重要的是要保证欧洲政策的三个基本目标在欧盟每个区域中都得到公平实现: ·经济和社会整合; ·自然资源和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 ·实现欧洲地域范围内更加平衡的竞争态势。 ESDP 为共同体和欧盟成员国内具有空间影响的部门政策提供了一个非常适当的政策框架,同时也为区域和地方有关部门寻求平衡的和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指导。 (4)为了欧洲的整体利益,部长们认为在成员国之间以及在它们的区域和地方机构之间就区域发展进行合作是非常必要的,区域和地方机构在未来必须跨越国家界限协力合作。ESDP 为推动这种合作提供了一份非常有价值的参考文件,同时也体现了对辅助性原则(the principle of subsidiarity )的尊重。 (5)所有的与会者都同意ESDP 不提供共同体层面上的任何新职责,它只作为向成员国提供的一个政策框架,各成员国的区域和地方机构以及欧洲委员会都有各自的职责范围。 引自欧盟空间规划部长非正式会议(德国轮值)最终决议 波茨坦,1999年5月10―11日

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文本

项目名称:郑州市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 项目委托单位:郑州市城市规划局 组织编制单位:郑州市城市规划局、郑州航空港区管委会项目编制单位: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 城市规划设计证书:[建设部]城规编第(081001) [深圳市]深规勘设许字第号 设计编号:2007 B20 编制时间:2008年7月 出图专用章:院长:刘仁根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副院长: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朱荣远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王明昌高级工程师 总规划师:范钟铭教授级高级城市规划师 项目主管:何林林高级城市规划师 徐建杰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规划室主任:王泽坚高级城市规划师、规划一室主任项目负责人:周俊城市规划师、规划一室主任工 葛永军城市规划师、博士 项目组成人员:龚志渊城市规划师 陈皓城市规划师 曹东川城市规划师 覃原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邴启亮给水排水工程师 赵莹电力通信工程师 唐明健燃气供热工程师 谭敏敏环保环卫工程师 张涛综合防灾工程师

目录

郑州航空港地区总体规划(2008-2035) 文本 第一章总则 第1条为加强郑州航空港组团的规划管理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城市规划编制办法》、《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订)》、《郑州市规划管理技术规 定》、《郑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8-2020)》、以及国家、河南省和郑州市有关法规 和规范,制定本规划。 第2条本规划是郑州航空港组团城市发展和建设的法定指导性文件,是下一层次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等)的编制依据。凡在本规划区范围 内进行的各项规划建设活动,均应符合本规划的有关规定。 第3条本规划的规划范围西面以京广铁路为界,东、南、北三面以国家南水北调工程走廊为界,包括新郑市孟庄、薛店、龙王,中牟县张庄、三官庙、九龙六个乡镇的 部分土地,总面积为138平方公里。 第4条为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总体规划保持一致,本规划期限为:2008-2035年,其中近期规划期限为2008-2012年,中期规划期限为2013-2020年,远期规划期限 为2021-2035年。 第5条本规划由规划文本、规划图纸和规划说明书三部分组成。规划文本和规划图纸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第6条本规划的解释权属郑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或其授权的部门,如需调整,必须符合《郑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条例(修订)》的有关规定。 第7条本规划经郑州市城市规划委员会审议通过后,由郑州市政府批准,自公布之日开始实施。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浅谈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设计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身边环境的重视程度也在不断加大,自然生态、环境优美、参与度高的公共空间日渐成为人们的迫切需求。如何增加公共空间的参与性与艺术性,通过景观提升空间活力与价值,使之真正成为市民的活动舞台和城市形象的展示窗口。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定义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的现状 二十世纪后半叶,特别是改革开放的二十多年来,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引起了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人口向城市集聚。同时,中国的城市景观也发生了令世界为之惊异的迅速而巨大的变化。而国内关于城市公共空 间的制度安排及相关技术方法、理念,不能满足现实的需要,从而造成城市公共空间存在一定的不足。 1功能单一,尺度失调 早期的城市公共空间,出发点往往是为了满足某种单一功能的需要而建设的。这种宏大叙事风格的城市形象,导致许多巨大尺度,夏日暴晒,冬日无遮挡,空旷无物,耗资巨大而生硬的大而无当的荒废的广场、城市大道等空间的出现。单一功能的设

计,导致空间难以得到有充分的利用,人们很难在公共空间获得良好的体验,从而造成了资源与空间的巨大浪费。 (2空间各组成部分间缺乏有机联系 城市公共空间的规划、建设由于受时间和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每一块场地都作为各自独立的一块区域,缺少对于各个空间的功能、流线、周边限制条件、人的行为规律以及建设成本和维护等各种复杂因素的综合考虑和分析,尤其是将人的行为活动作为一个连续的、相互影响的因素,考虑到空间设计之中。 (3配套不足、缺少人文关怀 许多公共空间忽略了对空间环境品质的塑造,规模、尺度等方面缺乏合理地把握,使得空间布局不合理,功能单一,休息、游戏、信息服务及景观等公用设施考虑甚少,不适应居民的行为需求。从表面上看, 城市也许变美了,但城市的机能没有得到有效改善,居民也不能有效地享用公共空间。 当人们忙于工业化、信息化、现代化的同时,却失去了生存之根本,丧失了场所,城市空间系统变得机械,大地景观失去了温情和生活的气息,从而也失去了自身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失去了社区参与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交流。 景观艺术提升空间活力 1.令人舒适的空间尺度 在尺度适宜的城市和建筑中,窄窄的街道、小巧的空间、建筑物和建筑细部、空间中活动的人群都可以在咫尺之间深切的体会到。这些城市和空间令人感到温馨和亲切宜人。反之,那些有着巨大空间、宽广的街道和高楼大厦的城市则使人觉得冷漠无情。在许多传统的市政公园和绿地中,空间尺度却让人感到不适,宽阔的路面和大尺度的广场拉大了人们之间的距离,降低了相互沟通交流的亲切感。根据知觉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课后习题

区域分析与区域规划(第二版)课后答案 U1绪论 1、谈谈自己对区域概念的理解,简述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答:区域的概念: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区域结构形式。 区域的类型及其划分方法: ○1区域的概念划分:均质区、结节区○2区域的特性划分:整体性、结构性、动态性 2、我国当前区域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有哪些? 答:区域差距、发展与资源、地区间恶性竞争、区域合作不完善。 3、区域分析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试结合你自己熟悉区域举例说明。 答:(1)区域发展条件分析(自然、社会) (2)发展状况及存在的问题(经济分析)经济水平、阶段、产业结构 (3)发展方向机策略研究 4、谈谈你对区域发展、区域研究、区域科学三个概念及其间关系的认识。 答:区域发展是指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区域研究是以综合、全面的把握或理解某一特定区域的人类团体所创造的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系统为目的的。他把区域作为复合系统来研究,在一定时间空间范围内整体的把握研究对象。 区域科学是用各种近代计量分析和传统区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由区域或空间的诸要素及其组合所形成的差异和变化的分析入手,对不同等级和类型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等问题进行研究的应用学科。 关系:相互依存、互为因果、不可分割。区域发展是以人为主体,一协调区域内部和区域之间人地关系为目的,并最终为人类提供良好生存环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具有目的性无限性可持续性。区域研究是源于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探讨,是区域不断持续快速发展,人类社会不断进步所提出的客观要求。区域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活动区域的跨学科新兴科学,目的是探索一条更加科学的方法来开展区域研究,为区域发展及区域分析等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U2区域发展的资源环境基础分析 1、简述生态环境与区域发展的关系 答:自然环境极其变迁对人类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同时也对人类文化产生着重大的影响,他是文化存在和发展的物质条件,生态环境问题也会制约区域的发展,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区域发展是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改善生态环境是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发展,同时,区域发展也应该是建立在保护生态环境基础上的可持续发展。 2、什么是生态环境质量?简述生态环境质量评价的内容与方法。 答:(1)生态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生态系统的总体或部分生态因子的组合体对人类的生存及社会经济持续发展的适宜程度。 (2)内容:生态环境调查、生态环境现状评价和影响评价。 (3)评价方法:指数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灰色关联分析法、景观生态学法

欧洲空间规划中的走廊

欧洲空间规划中的“走廊”概念及相关研究 Concept and Research of “Corridor“ in European Spatial Planning 作者:赵亮 摘要:20 世纪90 年代以后,大城市走廊(Megacorridor)在欧盟的空间规划中走向核心位置,成为重要的规划概念,和基础设施项目实施、跨地区合作和环境保护的 重要空间。本文讨论了欧盟大城市走廊概念的提出与运用,并介绍了在西北欧地 区对大城市走廊概念的深入研究——“走廊规划”(Corridesign)项目。Abstract:After 1990s, megacorridor became the important concept in EU…s regional spatial planning. It is focused as special space for the implementation of infrastrure, cross-border cooperation, and the protection of environment. The emergence and application of megacorridor concept in EU, and the research of some megacorridors in West North Europe-Corridesign project- are discussed in the paper. 关键词:大城市走廊;空间规划;欧盟 Keywords:Megacorridor; Spatial Planning; EU 作者:赵亮,清华大学建筑学院建筑与城市研究所,博士研究生。 “走廊”(corridor)作为一种空间聚集的现象,在地理学、区域经济学和城市规划学等学科中讨论已久,主要涉及到交通基础设施、产业和经济活动、城市化与城镇结构,以及走廊地区的制度协调等方面的内容。一般来说,走廊地区被看作是城市地区和乡村地区以外的另一个区域研究对象,是跨越城乡,跨越行政区的以线性交通基础设施为核心的“线性”地区。 “走廊”不仅仅作为一种被研究的地理现象,在空间规划的实践领域,它被应用于各个空间尺度,包括城市和城市地区(city region),成为空间规划的组成要素。伴随着全球化和区域化的双向发展趋势,空间规划对走廊的关注从城市拓展到区域,特别是在20世纪90年代后的欧盟,走廊概念由于被加上了“mega”或“euro”的前缀,大大丰富了它的内涵,跨国的大城市地区间的走廊(megacorridor或eurocorridor)概念开始走向核心位置1。 1 欧洲空间规划中“大城市走廊(megacorridor)”的产生背景 1.1 空间规划中走廊概念的产生与发展 长期以来,通过对城市结构发展演变的研究,人们认识到交通基础设施对于城市和区

区域分析与规划

区域:是一个空间概念,是地球表面上占有一定空间的、以不同的物质与非物质客体为对象的地域结构形式。 自然资源 :在一定的时间、地点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和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和条件。特征:有限性、区域性、整体性、多用途性和社会性 区域经济:是指在社会劳动地域分工的基础上,随着经济发展而逐步形成的各具特色和以密切联系为基础的地域经济综合体。 技术进步:科学技术通过对客观世界认识的扩大与深化来改造自然,使之更好的地满足人类社会的物质和精神需求所取得的进化与革命。 科学含义是指技术科学和技术知识本身的发展和进步。 GDP: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所有常驻单位生产活动成果的指标。GNP:指一个国家或地区范围内的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实际收到的原始收入和价值。 绿色GDP:生态GDP,EDP,现行GDP扣除环境成本之后的国内生产总值。 国家竞争力:在一定的体制下,一国经济、政治、和文化等诸多要素在全球性国际竞争中相互结合而展现出来的一种综合性国家实力。 区域优势:某个区域在其发展过程中,具有的特殊有利条件,由于这些条件的存在,区域更富有竞争能力,有更高的资源利用效率,使区域的总体效益保持较高水平。 区域规划:对未来一定时间和空间范围内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所做的总体部署。 狭义上指一定地区范围内与国土开发整治有关的建设布局总体规划。 区域发展:一般是指在一定时空范围内所进行的以资源开发、产业组织和结构优化为中心的一系列经济社会活动 适度人口: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能持续供养的人口数量。区域发展的新趋势:区域分工全球化的趋势更加明显;区域间竞争与合作并行不悖;可持续发展成为区域发展的主题。 区域研究的新动向:更新区域资源的观念;强调区域间关系的研究;重视区域创新环境的研究;确立可持续发展观。 自然资源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自然资源是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资源是区域生产发展的必要条件;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自然资源的范畴在不断地扩大,但仍是区域生产力发展的物质基础。 (2)自然资源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自然资源数量多寡影响区域生产发展的规模大小;自然资源的质量及开发利用条件影响区域生产活动的经济效益;自然资源的地域组合影响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经济背景:①经济特色与经济地位②收入水平与消费观念③市场化水平④社会基础设施配置水平

梳理空间规划关系 合理开展国土规划

梳理空间规划关系合理开展国土规划 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国土规划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耕地资源、保障发展、优化用地结构、促进国土空间和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共同目标。 土地利用规划是侧重于空间资源要素配置的“保障型”规划,主要是提高对区域空间发展的基础支撑作用,规划的综合性和战略性有待加强。 国土规划内容和指标要具有一定灵活性,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进行自我调整,突出规划的“实用主义”。 □郝庆 时隔20年后,在主体功能区规划、区域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等空间规划“群雄并立”的背景下,国家重启《全国国土规划纲要》编制工作,如何处理国土规划与相关空间规划的关系成为各界争论的焦点。 各级国土空间规划关系梳理 主体功能区规划与国土规划之间的关系。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编制工作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2007年5月规划编制工作启动。2010年6月1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原则通过《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实施主体功能区战略”已被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建议。 主体功能区规划和国土规划在保护生态环境、保护耕地资源、保障发展、优化用地结构、促进国土空间和国土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存在共同目标。主体功能区规划侧重宏观划分,以国土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为基础,充分考虑国土空间开发的自然

基础和社会经济基础,落实中央区域空间发展战略。科学合理划分主体功能区,为各地的国土开发和区域发展指明了方向,具有指导意义。国土规划在编制过程中要作好与主体功能区规划的衔接,借鉴主体功能区规划的成果,在区域上规范、落实国土空间开发政策,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实施国土整治工程,研究制定差别化的区域土地利用规划政策,促进主体功能区的形成。 区域规划与国土规划之间的关系。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一般认为区域规划就是区域性的国土规划。1998年国务院机构改革,将编制国土规划的职责划归新成立的国土资源部;国家计划委员会更名为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保留了区域规划的职能。区域规划和国土规划由一家独揽变成了两家分管。“十一五”时期,国家发改委积极开展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先后编制了《京津冀都市圈区域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等十多个区域性规划。“十二五”时期国家发改委将继续推进区域规划编制工作,区域规划的覆盖面将不断扩大,与区域层级的国土规划在空间上出现重叠。 区域规划与区域性国土规划在规划目标、规划内容上有高度的重叠性和交叉性。今后,区域性国土规划应侧重区域性国土资源的开发利用与综合配置、重视综合性国土整治,为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提供国土资源和国土环境支撑,并从区域地质环境承载力、资源保障程度、空间环境容量等角度对区域社会经济活动的布局进行指导和约束。同时,区域性国土规划要配合发展改革部门的区域规划,通过实施国土空间准入、重要国土资源配额等措施,与发展改革部门区域规划制定的区域产业政策、财政转移支付政策、社会保障制度、政府绩效考核制度等一起发挥积极作用,共同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国土规划与城镇体系规划之间的关系。在国土规划长期缺位的情况下,城乡建设部门根据自身需要,从较大的区域范围内分析城市在不同城镇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用来指导城市规划,从而出现了城镇体系规划。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赋予城镇体系规划法律地位,并指出城镇体系规划是政府综合协调辖区内城镇发展和空间资源配置的依据和手段,为政府进行区域性的规划协调提供科学的、行之有效的依据。目前,全国城镇体系规划编制工作已经完成,尚未通过国务院审批;部分区域级和省级城镇体系规划已经编制完成,并通过相关部门审批,开始实施。 对于城镇体系规划来说,它是由中国学者,在区域性国土规划缺失状况下开拓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城镇体系规划理论。城镇体系规划只是国土规划的核心内容之一,主要解决城市发展中的宏观背景分析、城市的区域地位、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城市规模估算以及因城市发展需要的区域基础设施建设问题。因此,有学者认为,“城镇体系规划只是我国空间规划中的权宜之计,最终应当被国土规划所取代”。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国土规划之间的关系。改革开放后,经济社会建设对土地资源需求逐步加大。为保护有限的耕地资源,强化对土地资源的管理,国家于1986年成立国家土

荷兰空间规划体系的演变及启示

荷兰是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国土面积为4.19万平方公里,土地利用结构中农地占60%,水域占18%,建成区占12%。荷兰是全球仅次于美国的第二大农产品出口国、欧洲农业强国。同时在城市快速发展中仍然拥有优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态空间,因此其空间规划享有国际声誉。分析荷兰空间规划体系的演变,对构建我国空间规划体系,实现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目标具有借鉴意义。 空间规划体系的演变 空间规划体系通常由法律、行政区划和运行体系构成。荷兰国家空间规划运行体系与三级行政建制一致:国家和省级编制结构远景规划,属于战略性非法定规划;市级编制两层规划,上层是结构远景规划,一个市或几个市联合编制;下层是具有法律效力的土地利用规划,是土地用途管制的依据。总体看,空间规划体系的演变过程主要有3个阶段: 源于住宅需求的空间规划体系雏形(1941年~1965年)。荷兰历经第一次技术革命引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加上大型基础建设加速了城镇空间的集聚,导致城市中心住宅环境简陋,而富裕阶层搬迁至城市外围带来城市蔓延。因此,1901年制定了《住宅法》,提出了发展公共住宅与城市规划的框架。规定人口1万以上或过去5年中人口增加了20%及以上的城市需要编制城市发展规划,旨在规范私人的建设项目开发活动。到20世纪20年代,城市规划扩展到乡村领域。在此基础上,1941年成立重建与公共住房部国家规划局,开始尝试空间规划编制。1956年《空间规划法》草案送交国会,1965年正式生效实施,标志着荷兰空间规划迈入新阶段。 集权主导的垂直型等级体系(1965年~2008年)。1965年的《空间规划法》奠定了荷兰规划体系制度基础。按照这一体系,中央政府编制了第2次~第5次国家空间政策,分别是1966年“组团式分散”理念的政策文件、1973年“新城式分散”理念的政策文件、1988年“紧凑城市”为理念的国家结构规划、1996年~2006年“城市网络”理念下,实现竞争力、活力、安全和保护为目标的国家规划战略。 分权主导的平行型层级体系(2008年以来)。进入21世纪后,为适应欧盟一体化、全球经济竞争、气候变化等新形势,需要调整规划思路。荷兰对1965年以来《空间规划法》实施进行评估表明,规划存在过于被动、导向不清和法律效力不够等问题。为此,2008年通过了旨在简化程序、明确职责、权力下放的新《空间规划法》,2010年机构也调整为基础设施与环境部。在规划效力方面,国家、省和市编制空间远景规划取代国家的关键规划决策、省级区域规划和市级结构规划。空间规划政策及实施内容尽可能落实到市级规划,市级规划有法律效力,市政府可以设置相应的条例。在内容方面,国家编制《基础设施与空间规划愿景》,重点关注改善交通可达性等国家利益。省政府编制省级空间愿景,关注景观管理、城市化和保护绿色空间等省级利益。市政府编制具有法律效力的土地利用规划,规定建设区位、类型、规模以及可能的用途。规划的强制性内容包括有 荷兰空间规划体系的演变及启示 ◎ 蔡玉梅 高延利 张丽佳 -33-

浅析传统街区街道空间

城市设计方法与理论·课程论文·2013年6月 浅析传统街区街道空间 姓名 (学校) 摘要:传统街区以独特的空间环境形态和场所魅力焕发起人们的思考。分析研究传统空间的环境形态及其特征,探讨传统街区场所营造的城市设计原则, 是传统街区改造更新的基本方法和途径。研究了传统街区的街道空间,并对街巷的平面形态、街巷的比例与尺度、街巷的结点及其结点的形态进行了分析,指出充分了解街道空间对传统街区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传统街区建筑空间场所营造设计理念 1引言 传统街区带着信息的建筑,蕴含着改变人和历史的力量。这些衰败的建筑从单点的保存,延伸至再生使用,更延伸到周围新建筑在设计时也会考虑与它们配合,这样就从点连成线,再发展成面,使地方呈现更和谐的面貌。而它们之所以能扩展,也是因为再生或设计的着眼点都在于如何使生活更好和环境更好。传统街区是指具有城市发展历史文化载体的城市区域,由具有历史文化特征的建筑群,传统街道以及广场空间组成,反映了历史文化和城市的特色。传统街区应当具有城市历史风貌的相对完整性而且应是具有真实生活性的街区,我国传统街区的空间形态明显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影响,特别是古代哲学、政治、社会伦理等因素,传统街区的空间形态按照其表现和感知形式我们可以将其分为显性的物质空间环境要素和隐性的社会文化要素两部分。下面由传统空间形态规划的特征进行分析: 2特有的空间组合观念 从我国古代的城市和建筑的布局中可以看出都非常地重视建筑之间的空间院落的组合变化$建筑组合一般表现为多层次多院落和多变化,一个院落接着一个院落从而形成不断发展下去的空间组合形式,从我国不同地区的同性质的民居的比较来看,如北京的四合院、山西晋中一带的窄形多进深住宅以及安徽徽州地区的民宅等多是在建筑空间的组合上追求叠屏封闭曲折幽静小中见大的空间环境,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我国传统城市中普遍采用的院落组织的空间形式是传统生活个性观念的强烈反映。 3传统街区空间构成要素 传统街区空间的组成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在不同的地域不同的文化习俗下有着自己的地域文化特色,就其传统街区空间构成要素依其表现形式和感知的空间形态可以划分为显性的物质空间环境要素和隐性的社会文化要素两种表现形式,物质空间要素是街区空间构成的基础!但是社会文化对传统街区空间的影响也是不容忽略的显性的物质环境要素街巷空间在传统街区空间中!街巷空间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可以说街巷是传统街区的骨架,决定着街区形态的大致结构,传统街巷是在街区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是建筑的衍生是由周边建筑所围合而成的"街巷空间的丰富的变化,正是由于建筑的自发建造。才形成了如此丰富多变的形式。 4传统街区空间内涵与特征 传统街区是经历了一个相对漫长的历史过程形成的人类生活聚居的场所。它的空间环境承载着

总体规划的成果及深度

总体规划的成果 一、规划文件 规划文本 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和基础资料汇编。 二、规划图纸(比例尺为1/2000——1/5000) 现状图 用地评价图 总体规划图 居住用地规划图(可合并在总体规划中)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图(可合并在总体规划中) 道路交通规划图 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图 环境保护及环境卫生规划图(可与绿地系统合并) 工程规划图(包括给水、排水、电力、电信、供热、燃气规划等,内容复杂可分别出图) 防灾规划图 近期建设规划图 规划说明书(含基础资料汇编)内容 工作简要过程 区域基本情况 对上版规划的意见和评价 编制背景、依据、指导思想、主要技术方法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背景分析 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目标 区域建设用地范围、用地条件评价和规划建设目标 区域性质与职能

区域人口规模分析(包括建成区内常住人口和暂住一年以上的人口) 对外交通条件分析 道路系统规划 居住用地规划 公共设施用地规划 工业、仓储用地规划 绿地系统及景观规划 基础设施规划(包括给水、排水、供电、电信、燃气、供热等工程规划)环境保护与环境卫生规划 防灾规划 近期建设规划 实施规划的措施及政策建议 总体布局规划文本纲要 总则 前言 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和重点。 规划期限 规划范围 性质 区域职能 区域性质 规模 区域人口规模 区域用地规模 建设布局 区域用地选择和布局结构 布局要点

人均专项用地指标 对外交通 公路 管道运输 道路交通 交通分析与预测 道路系统框架 道路功能划分 区域道路与对外交通的衔接 广场及停车场 居住用地 居住用地分布及人口容量 居住用地分类及建设控制要求 公共设施用地 区域中心 行政办公 商业及市场 文化、体育、医疗卫生 教育科研 文物古迹及宗教 绿地系统及区域景观 绿地系统(绿地面积、位置、范围、分类) 公共绿地 区域景观风貌与特色 中心区建设及区域更新 中心区的确定及建设原则、步骤。 区域更新的措施、对策及步骤。 重要历史文物古迹及景点保护。 给水工程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要点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及整合研究 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作为契机,一直是景观设计学科的研究热点。从"点"到"线"构成的空间体系来研究公共开放空间的景观整合,以期对城市景观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1 景观的大众化 1.1 景观 “景观”一词,约于16 世纪与17 世纪之交,由荷兰语Landschap 作为描述自然景色特别是田园景色的绘画术语引入英语,演变成现代英语的Landscape 一词。该词被赋予了“自然风光的一景或一处景色”的新内涵,即由当初的对风景画的欣赏转为对现实风景的欣赏。19 世纪中叶,通过地理学家的使用,德语Landschaf t 在土地规划和区域规划领域获得了新的意义。后来,从“地域综合体”的概念出发,多学科参与研究的领域Landscape Architect ure (景观学)逐渐形成。在景观学科中,景观设计师基于城市公园规划的实践经验,开始了公园、公园路、城市公园系统、城镇规划等不同尺度的土地利用和规划实践[122 ] 。 1. 2 景观设计的社会改革———创造为大众共享的空间 西方景观学专业作为社会改革的内容之一,出现于美国19 世纪中期。建于1858 年,由被称为“美国景观学之父”的Frederick Law Olmsted 和英国建筑师Calvert Vaux 设计的纽约中央公园,标志着城市公园运动的开始。在这之前景观设计对象主要是乡村墓园和花园设计,这些项目工程倾向于小尺度的、主要为少数人服务的、更大部分关注美学的独立工作。随着现代工业主义的第一次爆发,以及外来移民的大量增加,美国的城市迅速繁衍和增长,而公园设计理念正适应了这样的时代需求[3 ] 。公园形式要求以一种更复杂的方式结合社会、政治、环境、技术和美学等设计更大规模的场所,服务更多的人。纽约中央公园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公园,也是第一个真正为大众服务的公园。 “公园运动”为城市居民带来了出入便利、安全清新的集中绿地。然而,它们还只是由建筑群密集包围着的一块块十分脆弱的沙漠绿洲。1876 年,Olmsted 提出了波士顿公园系统方案,得到高度评价,并被任命为负责整个公园系统建设的景观师。1878 年,公园系统开始建设,其结合地形地貌,以线性空间连接城市公园,并形成不规则的图形,意欲向外延伸,深入城市生活[ 4 ] 。Olmsted 在美国发起的城市公园运动和公园系统的建立,倡导保障各个阶层、尤其是城市工人阶级和穷人,在心理、生理、社会和经济利益和谐发展。城市开放空间的主要服务对象是大众而不是贵族。从形式上说,它是从贵族专享和特权中解放出来的一种景观,为大众创造一种宁静的休闲场所,不同阶层,不同背景的人们可以在这里放松,交往,它反应了大众价值观。 自此,景观的发展经历了一场平民化和大众化的历程,现代景观应平等地呈现给所有的市民。景观作为人类的生存和生活空间而存在,景观场所的本质是人们的生活区域,符合公众休闲的基本需求和一定的文化需求。其实践表现为景观设计,其契机主要是为市民创造公共的开放空间。现代景观设计趋向于创造人与环境的新关系,促成公共空间与交流空间的出现,在景观中倡导公共精神的建立。 2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景观设计 城市公共开放空间(p ublic open space)指城市中室外的、对所有市民开放的、提供除基础设施外一定的活动设施、承载各类公共活动并以承载生活性公共活动为主的场所空间 [5 ] 。公共开放空间是整个城市的共享空间,在城市内部使用不具有权利限制,每个人的使用是平等的,它是整个社会的公共资源;再则,这种公共性还体现在对自然界各种生物的开放上,达到人与自然界的和谐共处。公共空间还体现了社会的公正与宽容;这种具有包容性的“公共空间”,是汇聚着城市的文化特质、包容着多样的社会生活和体现着自由精神的场所。城市公共开放空间是一个空间系统,由各种类型的空间构成。按空间形式可分为:①点状空间,即以点的形式分布于城市中,如广场、公园、绿地等;②线性空间,即沿某个轴向呈线性分布,如步行轴、绿化轴、滨水绿带等。 2.1 点状空间景观设计 点状空间是公共开放空间体系布局形式中的一种空间形态,这里主要指诸如广场、公园、街头绿地、社区绿地等具有向心形态的外部空间。 2.1.1重视空间的可达性

欧洲区域规划

10欧洲的区域规划 经过多少年开发之后的成果对比 一、欧洲概况 (一)欧洲的地理位置 欧洲全称欧罗巴洲,是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大洲,欧洲国家大多属于发达国家。欧洲的面积是世界第六,是世界人口第三多的洲,仅次于亚洲和非洲,人口密度平均每平方公里75人,欧洲东以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东南以里海、大高加索山脉和黑海与亚洲为界,西隔大西洋、格陵兰海、丹麦海峡与北美洲相望,北接北极海,南隔地中海与非洲相望(分界线为:土耳其海峡)。欧洲最北端是挪威的诺尔辰角,最南端是西班牙的马罗基角,最西端是葡萄牙的罗卡角。欧洲是世界上第二小的洲、大陆,仅比大洋洲大一些,其与亚洲合称为欧亚大陆,而与亚洲、非洲合称为欧亚非大陆。通常,根据政治、经济、文化或实际考虑,欧洲的边界线并不总是一样的,这就使得人们产生了几个不同“欧洲”的观念。 (二)欧洲的自然资源概况 整个欧洲地势的平均高度为330米,地形以平原为主,南部耸立着一系列山脉,总称阿尔卑斯山系,其中勃朗峰海拔4807米,勃朗峰属法国境内,成为西欧第一高峰。欧洲的河网稠密,水量丰沛,最长的河流是伏尔加河,长3690公里,第二大河是多瑙河,全长2850公里,是世界上流经国家最多的河。欧洲的海岸线十分曲折,多半岛、岛屿、海湾和内海,北欧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是欧洲最大的半岛。欧洲是有常住人口各洲中唯一没有热带气候的一洲,同时寒带气候所占的面积也不大,所以气候温和,降水分布较均。大部分为温带海洋性气候,也有地中海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极地气候和高原山地气候等气候。其中温带海洋性气候最为典型。 欧洲的矿物资源以煤、石油、铁比较丰富。煤主要分布在乌克兰的顿巴斯、

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的保护与更新_以金丘村_民俗历史文化展示区_为例_沈一凡

传统村落街巷空间的保护与更新 ——以金丘村“民俗历史文化展示区”为例 杭州中联程泰宁建筑设计研究院沈一凡 景宁畲族自治县规划设计室柳晓杰 浙江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洪艳 摘要:传统的街巷空间是一个传统村落的空间精华所在,也是村落风貌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把村落视作一个肌体,那么街巷无疑就是它的血脉。随着科技的发展、现代城市规划理论的出现,传统街巷的设计变得越来越理性,现代生活的需要使其布局、交通、管线等物质功能被强化。然而,街巷不仅仅是物质的载体.它还是人们生活的场所和舞台,承载着人们的生活和记忆。 关键词:传统村落街巷空间;传统建筑;保护与更新;文化传承 Abstract:The traditional street space is the space of a traditional village in essence,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village character. If the village as a body, then the street is no doubt that it's blood.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the emergence of modern urban planning theory, the traditional street design become more rational, modern life need to layout, traffic, pipelines and other physical function is strengthened. However, the street is not only the carrier substance. It is a place people live and the stage, carrying the people's life and memory. Key words:historical and cultural streets; traditional building; protecting and updating 1.金丘村“民俗历史文化展示区”保护与更新的背景 1.1 畲族传统文化慢慢流逝 金丘村村民缺乏民族文化的自我保护意识。在汉族文化的强势冲击下,畲民们看到的恰恰是强势的汉族文化和与之对应的物质利益,加上对强势文化的崇尚心理,于是出现盲目趋向外来文化的现象。 ·468·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