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机械能守恒定律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单元复习练习(Word版 含答案)

一、第八章 机械能守恒定律易错题培优(难)

1.如图所示,竖直墙上固定有光滑的小滑轮D ,质量相等的物体A 和B 用轻弹簧连接,物体B 放在地面上,用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一端与物体A 连接,另一端跨过定滑轮与小环C 连接,小环C 穿过竖直固定的光滑均匀细杆,小环C 位于位置R 时,绳与细杆的夹角为θ,此时物体B 与地面刚好无压力。图中SD 水平,位置R 和Q 关于S 对称。现让小环从R 处由静止释放,环下落过程中绳始终处于拉直状态,且环到达Q 时速度最大。下列关于小环C 下落过程中的描述正确的是( )

A .小环C 、物体A 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不守恒

B .小环

C 下落到位置S 时,小环C 的机械能一定最大

C .小环C 从位置R 运动到位置Q 的过程中,弹簧的弹性势能一定先减小后增大

D .小环C 到达Q 点时,物体A 与小环C 的动能之比为cos 2

θ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在小环下滑过程中,只有重力势能与动能、弹性势能相互转换,所以小环C 、物体A 和轻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选项A 错误;

B .小环

C 下落到位置S 过程中,绳的拉力一直对小环做正功,所以小环的机械能一直在增大,往下绳的拉力对小环做负功,机械能减小,所以在S 时,小环的机械能最大,选项B 正确;

C .小环在R 、Q 处时弹簧均为拉伸状态,且弹力大小等于B 的重力,当环运动到S 处,物体A 的位置最低,但弹簧是否处于拉伸状态,不能确定,因此弹簧的弹性势能不一定先减小后增大,选项C 错误;

D .在Q 位置,环受重力、支持力和拉力,此时速度最大,说明所受合力为零,则有

cos C T m g θ=

对A 、B 整体,根据平衡条件有

2A T m g =

2cos C A m m θ=

在Q 点将小环v

速度分解

可知

cos A v v θ=

根据动能2

12

k E mv =

可知,物体A 与小环C 的动能之比为 221cos 2122

A A A

k kQ

C m v E E m v θ

== 选项D 正确。 故选BD 。

2.如图所示,一根轻质弹簧放在光滑斜面上,其下端与斜面底端的固定挡板相连,弹簧处于自然伸长状态。第一次让甲物块从斜面上的A 点由静止释放,第二次让乙物块从斜面上的B 点由静止释放,两物块压缩弹簧使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相同,两物块均可看作质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物块的质量比乙物块的质量大

B .甲物块与弹簧刚接触时的动能大于乙物块与弹簧刚接触时的动能

C .乙物块动能最大的位置在甲物块动能最大的位置下方

D .将两物块释放的位置上移,两物块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动能最大的位置会下移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于两物块使弹簧获得的最大弹性势能相同,即两物块向下运动最低点的位置相同,根据机械能守恒可知,两物块减少的最大重力势能相同,由此可以判断甲物块的质量比乙物块的质量小,选项A 错误;

B .从两物块与弹簧相接触到弹簧被压缩到最短的过程中,乙物块的质量大,则乙物块减小

的重力势能大,所以其动能减小的少,选项B 正确;

C .动能最大的位置是合外力为零的时候,由力的平衡可知,乙物块动能最大的位置在甲物块动能最大位置的下方,选项C 正确;

D .由力的平衡可知,改变两物块释放的位置,两物块向下运动的过程中,动能最大的位置不会变,选项D 错误。 故选BC 。

3.如图甲所示,质量为4kg 的物块A 以初速度v 0=6m/s 从左端滑上静止在粗糙水平地面上的木板B 。已知物块A 与木板B 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1,木板B 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2,A 、B 运动过程的v -t 图像如图乙所示,A 始终未滑离B 。则( )

A .μ1=0.4,μ2=0.2

B .物块B 的质量为4kg

C .木板的长度至少为3m

D .A 、B 间因摩擦而产生的热量为72J

【答案】B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以物块为研究对象有

11ma mg μ=

由图看出2

14m/s a =,可得

10.4μ=

将物块和木板看成一个整体,在两者速度一致共同减速时,有

22M m a M m g μ+=+()()

由图看出2

21m/s a =,可得

20.1μ=

选项A 错误;

B .木板和物块达到共同速度之前的加速度,对木板有

123()mg M m g Ma μμ-+=

由图看出2

32m/s a =,解得

4kg M =

选项B 正确;

C .由v -t 图看出物块和木板在1s 内的位移差为3m ,物块始终未滑离木板,故木板长度至少为3m ,选项C 正确;

D .A 、B 的相对位移为s =3m ,因此摩擦产热为

148J Q mgs μ==

选项D 错误。 故选BC 。

4.如图所示,将质量为2m 的重物悬挂在轻绳的一端,轻绳的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环,环套在竖直固定的光滑直杆上,光滑的轻小定滑轮与直杆的距离为d ,杆上的A 点与定滑轮等高,杆上的B 点在A 点下方距离为d 处.现将环从A 处由静止释放,不计一切摩擦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环到达

B 处时,重物上升的高度h =d /2

B .小环在B (322)gd -

C .环从A 到B ,环沿着杆下落的速度大小小于重物上升的速度大小

D .环能下降的最大高度为4d /3 【答案】B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几何关系有,环从A 下滑至

B 点时,重物上升的高度2h d d =-,故A 错误;

B 、

C 、对B 的速度沿绳子方向和垂直于绳子方向分解,在沿绳子方向上的分速度等于重物

的速度,有:v 环cos45°=v 物,根据系统机械能守恒定律可得

22112+222

mgd mgh mv mv -=

?环物,解得:环的速度(322)v gd -环B 正确.故C 错误.D 、设环下滑到最大高度为H 时环和重物的速度均为0,此时重物上升的最大高度为

2

2

H d d +,根据机械能守恒有222()mgH mg H d d =+,解得:4

3

H d =

,故D 正确.故选BD .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要掌握系统机械能守恒,知道环沿绳子方向的分速度的等于重物的速度.

5.某汽车质量为5t ,发动机的额定功率为60kW ,汽车在运动中所受阻力的大小恒为车重的0.l 倍。若汽车以0.5m/s 2的加速度由静止开始匀加速启动,经过24s ,汽车达到最大速度。取重力加速度g =10m/s 2,在这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汽车的最大速度为12m/s

B .汽车匀加速的时间为24s

C .汽车启动过程中的位移为120m

D .4s 末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为60kW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当阻力与牵引力平衡时,汽车速度达到最大值,由汽车的功率和速度关系可得

max P Fv fv ==

解得

3max

3

6010m/s 12m/s 0.10.151010

P P v f mg ?====??? 故A 正确;

B .汽车以0.5m/s 2的加速度运动时,当汽车的功率达到额定功率时,汽车达到了匀加速运动阶段的最大速度, 由汽车的功率和速度关系可得

m P F v '=

由牛顿第二定律,可得此时汽车的牵引力为

-0.1F mg ma '=

由以上方程可得

8m/s m v = 37.510N F '=?

这一过程能维持的时间

18s 16s 0.5

m v t a =

== 故B 错误;

C .匀加速过程中汽车通过的位移为

22111

0.516m=64m 22

x at =

=?? 启动过程中,由动能定理得

2

11max 1()2

F x P t t kmgx mv '+--=

解得,汽车启动过程中的位移为

x =120m

故C 正确;

D .由B 项分析可知,4s 末汽车还在做匀加速运动,实际功率小于额定功率,所以4s 末汽车发动机的输出功率小于60kW ,故D 错误; 故选AC 。

6.如图所示,劲度系数k =40N/m 的轻质弹簧放置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左端固定在竖直墙上,物块A 、B 在水平向左的推力F =10N 作用下,压迫弹簧处于静止状态,已知两物块不粘连,质量均为m =3kg 。现突然撤去力F ,同时用水平向右的拉力F '作用在物块B 上,同时控制F '的大小使A 、B 一起以a =2m/s 2的加速度向右做匀加速运动,直到A 、B 分离,此过程弹簧对物块做的功为W 弹=0.8J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两物块刚开始向右匀加速运动时,拉力F '=2N

B .弹簧刚好恢复原长时,两物块正好分离

C 10

s 刚好分离 D .两物块一起匀加速运动到分离,拉力F '对物块做的功为0.6J 【答案】A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两物块刚开始向右匀加速运动时,对A

B 整体,由牛顿第二定律可知

2F F ma '+=

解得

2232N 10N 2N F ma F '=-=??-=

故A 正确;

BC .两物体刚好分离的临界条件;两物体之间的弹力为零且加速度相等。设此时弹簧的压缩量为x ,则有

kx ma =

代入数据,可得

32

m 0.15m 40

ma x k ?=

== 弹簧最初的压缩量

010

m=0.25m 40

F x k =

= 故两物块一起匀加速运动到分离的时间为

2

012

at x x =- 解得

02()2(0.250.15)10

s 2x x t a --=

== 故B 错误,C 正确;

D .对AB 整体,从一起匀加速运动到分离,由动能定理可得

21

22

F W W mv '+=?弹

10102m/s v at ==?

= 解得

22

1110223()J 0.8J 0.4J 225

F W mv W '=?-=???-=弹

故D 错误。 故选AC 。

7.物块在水平面上以初速度v 0直线滑行,前进x 0后恰好停止运动,已知物块与水平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且μ的大小与物块滑行的距离x 的关系为μ=kx (k 为常数),重力加速度为g 。则( ) A .2

00

v kgx =

B .200

2v kgx =

C .20

02

kgx v =

D .2

002v kgx =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因动摩擦因数kx μ=,则滑动摩擦力为

f m

g kmgx μ==

即滑动摩擦力随位移均匀变化,故摩擦力的功的功可用平均力乘以位移表示,由动能定理

2

00001022

kmgx f x x mv +-=-

?=- 解得

2

00

v kgx = 故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8.一物体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在竖直向上拉力F 作用下开始向上运动,如图甲所示,在物体向上运动过程中,其机械能E 与位移x 的关系图象如图乙所示,已知曲线上A 点的切线斜率最大,不计空气阻力,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在x 1处物体所受拉力最大

B.0~x1过程中合外力增大

C.在x1~x2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一直减小

D.在x1~x2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由图并根据功能关系可知,1x处物体图象的斜率最大,则说明此时机械能变化最快,由

=

E Fx

可知此时所受的拉力最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0~x1过程中,图象的斜率逐渐变大,说明拉力越来越大,合外力向上越来越大,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D.在x1~x2过程中,图象的斜率逐渐变小,说明拉力越来越小;在x2处物体的机械能达到最大,图象的斜率为零,说明此时拉力为零.根据合外力

=-

F F mg

可知,在x1~x2过程中,拉力F逐渐减小到mg的过程中,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减小的加速运动,物体加速度在减小,动能在增大,拉力F=mg到减小到0的过程中,物体的加速度反向增大,物体做加速度逐渐增大的减速运动,物体的动能在减小;在x1~x2过程中,物体的动能先增大后减小,物体的加速度先减小后反向增大,故C错误,符合题意;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9.一物体沿光滑水平面运动时,其速度v随位移x变化的关系如图所示,则物体

A.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量相同

B.相同时间内速度变化量越来越小

C.相同位移内所受外力做功相同

D.相同位移内所受外力的冲量相同

【答案】D

【解析】

【分析】

本题考查速度位移图像的理解,速度和位移成正比,分析相关物理量的变化。

【详解】

由图得速度和位移成正比,物体不是做匀变速直线运动。

AB .随着位移增大,物体速度均匀增大,所以相同时间内物体位移越来越大,速度变化量越来越大,AB 错误;

CD .相同位移速度变化量相同,对同一物体,动量变化量相同,但动能变化量不同,所以所受外力的冲量相同,做功不同,C 错误,D 正确; 故选D 。

10.某汽车在平直公路上以功率P 、速度v 0匀速行驶时,牵引力为F 0.在t 1时刻,司机减小油门,使汽车的功率减为P /2,此后保持该功率继续行驶,t 2时刻,汽车又恢复到匀速运动状态.下面是有关汽车牵引力F 、速度v 在此过程中随时间t 变化的图像,其中正确的是( )

A .

B .

C .

D .

【答案】A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题,汽车以功率P 、速度v 0匀速行驶时,牵引力与阻力平衡.当司机减小油门,使汽车的功率减为

P

2

时,根据P =Fv 得知,汽车的牵引力突然减小到原来的一半,即为012F F

,而阻力没有变化,则汽车开始做减速运动,由于功率保持为P

2

,随着速度的减小,牵引力逐渐增大,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知,汽车的加速度逐渐减小,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运动;当汽车再次匀速运动时,牵引力与阻力再次平衡,大小为0F ;由P =Fv 得知,此时汽车的速度为原来的一半.

AB .汽车功率变化后,做加速度减小的减速直至匀速;故A 正确,B 错误.

CD .汽车功率变化后,牵引力突然减小到原来的一半,然后牵引力逐渐增大(速度减小的越来越慢,牵引力增加的越来越慢),最终牵引力还原;故CD 错误.

11.如图(a )所示,在竖直平面内固定一光滑的半圆形轨道ABC ,半径为0.4 m ,小球以一定的初速度从最低点A 冲上轨道,图(b )是小球在半圆形轨道上从A 运动到C 的过程

中,其速率二次方与其对应高度的关系图像。已知小球在最高点C 受到轨道的作用力为2.5 N ,空气阻力不计,B 点为AC 轨道中点,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图(b )中x =36

B .小球质量为0.2 kg

C .小球在A 点时受到轨道作用力为12.5 N

D .小球在B 点时受到轨道作用力为4.5 N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A .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22011

22

mv mgh mv =+ 整理得

22

02v v gh -=-

由图(b )可知,当0.8m h =时,2229m /s v =,代入上式可得

222025m /s x v ==

A 错误;

B .在最高点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

mv N mg R

+= 可得

0.2kg m =

B 正确;

C .在A 点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20

A mv N mg R

-= 可得

A 14.5N N =

C 错误;

D .小球在B 点时

2B

B mv N R

=

2202B v v gR -=-

整理得

8.5N B N =

D 错误。 故选B 。

12.如图,一质量为M 的光滑大圆环,用一细轻杆固定在竖直平面内;套在大圆环上的质量为m 的小环(可视为质点),从大圆环的最高处由静止滑下,重力加速度为g .当小圆环滑到大圆环的最低点时,大圆环对细杆的拉力大小为:

A .5mg

B .Mg+4mg

C .Mg+5mg

D .Mg+10mg

【答案】C 【解析】 【分析】

利用机械能守恒、竖直平面内的圆周运动、力的合成、牛顿运动定律求解. 【详解】

设大环底端处为重力势能零点,大环半径为R ,小环在最低点速度为v ,由于小环运动过程中只受弹力和重力,弹力和运动方向始终垂直,所以弹力不做功,只有重力做功,所以根据机械能守恒可得:

2

122

mv mgR = 解得:

42v gR gR ==当小环到达大环最低点时,分析小环的受力得:

2

mv F mg R

-=支 把2v gR =

5F mg =支

分析大环的受力,大环受到自身重力和小环竖直向下的压力5mg ,故大环对轻杆的拉力为:5Mg mg +,C 符合题意.

13.如图所示,光滑竖直杆固定,杆上套一质量为m 的环,环与轻弹簧一端相连,弹簧的另一端固定在O 点,O 点与B 点在同一水平线上,BC >AB ,AC =h ,环从A 处由静止释放运动到B 点时弹簧仍处于伸长状态,整个运动过程中弹簧始终处于弹性限度内,重力加速度为g ,环从A 处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g ,则在环向下运动的过程中( )

A .环在

B 处的加速度大小为0 B .环在

C 2gh C .环从B 到C 先加速后减速

D .环的动能和弹簧弹性势能的和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环在

B 处时,水平方向受到弹簧的拉力和杆的支持力,二力平衡。竖直方向受到重力,所以环在B 处的加速度大小为g ,故A 错误;

B .因为B

C >AB ,则环从A 到C 弹簧的弹性势能增加,根据环和弹簧组成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得

2

P 12

C mgh mv E =

+? P 0E ?>,则2C v gh

故B 错误;

C .环从A 处开始运动时的加速度大小为2g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F ma +竖

得环从A 处时弹簧拉力的竖直向下的分量

=F mg 竖

设杆上A 点关于B 点的对称性为D 点(D 点在B 、C 之间),则环在D 点时,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

=mg F ma +竖

a =0

所以环从B 到D 做加速运动,环从D 到C 做减速运动,在D 点时速度最大,故C 正确; D .因环和弹簧的系统机械能守恒,则系统的动能、弹性势能和重力势能之和不变,而重力势能在环向下运动的过程中一直减小,则环的动能和弹簧弹性势能的和一直增大,故D 错误。

故选C。

14.一质量为m的小轿车以恒定功率P启动,沿平直路面行驶,若行驶过程中受到的阻力

大小不变,能够达到的最大速度为v。当小轿车的速度大小为2

3

v

时,它的加速度大小为

()

A.

P

mv

B.

2

P

mv

C.

3

2

P

mv

D.

4P

mv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

汽车速度达到最大后,将匀速前进,此时有

P Fv

=

F f

=

当汽车的车速为2

3

v

时,有

2

3

v

P F'

=?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

F f ma

'-=

联立解得

2P

a

mv

=

选项B正确,ACD错误。

故选B。

15.如图所示,一根不可伸长的轻绳两端分别系着小球A和物块B,跨过固定于斜面体顶端的小滑轮O,倾角为θ=30°的斜面体置于水平地面上.A的质量为m,B的质量为4m.开始时,用手托住A,使OA段绳恰处于水平伸直状态(绳中无拉力),OB绳平行于斜面,此时B静止不动.将A由静止释放,在其下摆过程中,斜面体始终保持静止,下列判断中错误的是()

A.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

B.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方向一直向右

C.小球A的机械能守恒,A、B系统的机械能守恒

D.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A物体在最高点时,绳子拉力为零,对B进行受力分析可知,B受摩擦力

方向沿斜面向上,当小球A向下运动过程中,机械能守恒,则

在最低点时

整理得:

此时再对B进行受力分析可知,B受摩擦力沿斜面向下,大小等于mg,在A下摆的过程中,B受摩擦力先沿斜面向上,后沿斜面向下,所以物块B受到的摩擦力先减小后增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在A下摆的过程中,将斜面体与B做为一个整体,细绳对整体始终有一个斜向左下方的拉力作用,因此地面对斜面体的摩擦力始终水平向右,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 小球A摆下过程,只有重力做功,机械能守恒,B静止不动,机械能也守恒,所以A、B 系统的机械能守恒,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 在A下摆的过程中,小球A在竖直方向上的加速度向上且不断增大,所以地面对斜面体的支持力是不断增大的,故D错误,符合题意。

WORD试题含答案

试题WORD 的启用(一)Word2000 )1、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 、工具栏主要包括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 A 、标尺分为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 B 、状态栏可以显示文本的输入方式 C 、滚动条是白色的条子 D )为底色”是以(C 2、“标题栏、黑色 A 、白色 B 、蓝色 C D、灰色(C)3、选择下面的哪一项可以打开word 2000 Microsoft Outlook A、 Microsoft Powerpoint B、Microsoft Word C、Microsoft Frontpage D、B)、4word 2000是哪个公司的产品(IBM A、Microsoft B、Adobe C、SONY D、C)5、下面说法中不正确的是(、状态栏位于文档的底部,可以显示页号、节号、页数、光标所在的列号等内容A B、滚动条是位于文档窗口右侧和底边的灰色条 、菜单栏中有8个下拉菜单 C D、标题栏可以显示软件名称和文档名称 A)、视图方式按钮位于( 6 A、水平滚动条的左边 B、水平滚动条的右边 C、垂直滚动条的上面 、垂直滚动条的下面 D )7、Word 2000中的标题栏的右边有几个控制按钮(C 4 C、3 D、A、1 B、2 A 8、标尺分为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 B、错A、对选项开始“”菜单的(B)下有Microsoft Word 9、在D、运行、设置 B A、文档、程序 C ) C 10、鼠标指针指向某个工具栏上的一个按钮时,显示按钮名称的黄色矩形是(、帮助信息 C、菜单A、标记 B 、工具提示信息 D 1 (二)新建文档 、新建文档的快捷键是(B)1 D、Ctrl+s 、Ctrl+N C、Shift+N A、Alt+N B 对话框中的选项卡(AC)2、下列哪些选项是“新建”、文档C、报告D A、常用B、Web页)3、下面哪些选项不是新建对话框中常用选项卡的选项(C D、电子邮件正文页C、公文向导A、空白文档B、WEB )图标4、新建文档时,单击新建对话框的常用选项卡中的(B 、电子邮件正文C、公文向导 D A、WEB页B、空白文档 )5、新建命令位于菜单栏的哪个菜单下(A 、插入D、格式A、文件B、编辑C 6、下列关于新建一个空白文档的操作正确的是(A)A、从文件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单击新建对话框常用选项中的空白文档,然后按确定B、从文件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单击新建对话框常用选项中的电子邮件然后按确定、从文件菜单中选择新建命令,单击新建对话框常用选项中的WEB页然后按确定 C D、以上说法都不对、下列哪些选项是新建对话框中常用选项卡中的选项(ABC)7 、公文向导、电子邮件正文 D B、WEB 页CA、空白文档 、下面关于新建文档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C)8 A、新建文档可以直接点击文件菜单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 律教案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

机械能守恒定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教学方法 演绎推导法、分析归纳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工具 投影仪、细线、小球、带标尺的铁架台、弹簧振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我们已学习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这些不同形式的能 是可以相互转化的,那么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总量是 否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如右图,用 细线、小球、带有标尺的 铁架台等做实验。 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 的A 点,然后放开,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 转化。我们看到,小球可以摆到跟A 点等高的C 点,如图甲。 如果用尺子在某一点挡住细线,小球虽然不能摆到C 点,但摆 到另一侧时,也能达到跟A 点相同的高度,如图乙。 A 甲 乙

机械能守恒定律练习题含答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练习题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CD ) A 、物体机械能守恒时,一定只受重力和弹力的作用。(是只有重力和弹力做功) B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机械能一定守恒。(吊车匀速提高物体) C 、在重力势能和动能的相互转化过程中,若物体除受重力外,还受到其他力作用时,物体的机械能也可能守恒。(受到一对平衡力) D 、物体的动能和重力势能之和增大,必定有重力以外的其他力对物体做功。 2、两个质量不同而动能相同的物体从地面开始竖直上抛(不计空气阻力),当上升到同一高度时,它们(选C) A.所具有的重力势能相等(质量不等) B.所具有的动能相等 C.所具有的机械能相等(初始时刻机械能相等) D.所具有的机械能不等 3、一个原长为L 的轻质弹簧竖直悬挂着。今将一质量为m 的物体挂在弹簧的下端,用手托住物体将它缓慢放下,并使物体最终静止在平衡位置。在此过程中,系统的重力势能减少,而弹性势能增加,以下说法正确的是(选A ) A 、减少的重力势能大于增加的弹性势能(手对物体的支持力也有做功,根据合外力做功为0) B 、减少的重力势能等于增加的弹性势能 C 、减少的重力势能小于增加的弹性势能 D 、系统的机械能增加(动能不变,势能减小) 4、如图所示,桌面高度为h ,质量为m 的小球,从离桌面高H 处 自由落下,不计空气阻力,假设桌面处的重力势能为零,小球落到 地面前的瞬间的机械能应为(选B ) A 、mgh B 、mgH C 、mg (H +h ) D 、mg (H -h ) 6、质量为m 的子弹,以水平速度v 射入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M 的木块, 并留在其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选BD ) A.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与木块获得的动能相等(与木块和子弹的动能,还有热能) B.阻力对子弹做的功与子弹动能的减少相等(子弹的合外力是阻力) C.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与子弹对木块做的功相等 D.子弹克服阻力做的功大于子弹对木块做的功(一部分转化成热能) 二、填空题(每题8分,共24分) 7、从离地面H 高处落下一只小球,小球在运动过程中所受到的空气阻力是它重 力的k 倍,而小球与地面相碰后,能以相同大小的速率反弹,则小球从释放开始,直至停止弹跳为止,所通过的总路程为 H/k 。 8、如图所示,在光滑水平桌面上有一质量为M 的小车,小车跟 绳一端相连,绳子另一端通过滑轮吊一个质量为m 的砖码, 则当砝码着地的瞬间(小车未离开桌子)小车的速度大小为 在这过程中,绳的拉力对小车所做的功为________。 9、物体以100 k E J 的初动能从斜面底端沿斜面向上运动,当该物体经过斜面上某一点时,动能减少了80J ,机械能减少了32J ,则物体滑到斜面顶端时的机

实数(word版有答案)

2017年七下数学期中复习专题-实数 一、基础知识 1.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0,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叫做a 的___________,a 的算术平方根记作_______,读作“根号a ”,a 叫做______________.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______. 2.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______或________.这就是说,如果x 2 =a ,那么x 叫做a 的________.求一个数a 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_________. 3.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a ,那么这个数叫做a 的_______或________.这就是说,如果x 3 =a ,那么x 叫做a 的________.求一个数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___________. 4.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叫做无理数.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称实数. 6.一个正实数的绝对值是 ,一个负实数的绝对值是它的 ,0的绝对值是 . 7.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 一个数的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 一个数的算术平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 8.一个数的立方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 一个数的立方根等于它本身,这个数是 。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是25的平方根 B .25的平方根是-5 C .125的立方根是±5 D .±5是(-5)2的算数平方根 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5是25的平方根 B .25的平方根是-5 C .125的立方根是±5 D .±5是(-5)2的算数平方根 9.估算 11的值在( ) A .1和2之间 B .2和3之间 C .5和6之间 D . 3和4之间 10.已知700.153≈,不用计算器可直接求值的式子是( ) A .350 B .3500 C .35.0 D .3005.0 11.比较大小:43_______7,3; 21-5 0.5 ;33 2 3 12. =3-2 ;2-1= ; 13.求一个正数的立方根,有些数可以直接求得,如38=2,有些数则不能直接求得,如39,但可以利用计算器求得,还可以通过一组数的内在联系,运用规律求得,请同学们观察下表: 已知316.2≈1.293,36.21≈2.785,3216≈6运用你发现的规律求321600000=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二、能力目标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三、德育目标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学方法 1.关于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得出,采用师生共同演绎推导的方法,明确该定律数学表达公式的来龙去脉. 2.关于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在教学时采用列举实例,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方法. ●教学用具 自制投影片、CAI课件.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投影]复习思考题: ①什么是动能?动能与什么因素有关? ②什么是势能?什么是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③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分别与什么因素有关? 2.[学生解答思考题] ①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叫动能.动能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及速度有关系,且质量越大,速度越大,动能也越大. ②由相互作用的物体的相对位置决定的能量叫势能,也叫位能. 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量叫重力势能. 发生形变的物体在恢复原状时能够对外界做功,因而具有能量,这种能量叫弹性势能. ③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及被举高的高度有关;弹性势能跟形变的大小及劲度系数有关. 3.[学生活动] 举例说明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 [例1]物体自由下落时,高度越来越小,速度越来越大.高度减小表示重力势能减小;速度增大表示动能增大.在这个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例2]竖直向上抛出的物体,在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高度越来越大.速度减小表示动能减小;高度增大表示重力势能增大这个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例3]用一小球推弹簧被压缩,放开后弹簧可以把跟它接触的小球弹出去,弹簧的弹性势能转化为小球的动能.

机械能守恒定律计算题(基础)

机械能守恒定律计算题(基础练习) 1.如图5-1-8所示,滑轮和绳的质量及摩擦不计,用力F开始提升原来静止的质量为m=10kg的物体,以大小为a=2m/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求头3s内力F做的功.(取g=10m/s2) 图5-1-8 2.汽车质量5t,额定功率为60kW,当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1倍,: 求:(1)汽车在此路面上行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2)若汽车从静止开始,保持以0.5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一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

图5-3-1 3.质量是2kg 的物体,受到24N 竖直向上的拉力,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5s ;求: ①5s 内拉力的平均功率 ②5s 末拉力的瞬时功率(g 取10m/s 2) 4.一个物体从斜面上高h 处由静止滑下并紧接着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测得停止处对开始运动处的水平距离为S ,如图5-3-1,不考虑物体滑至斜面底端的碰撞作用,并设斜面与水平面对物体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求动摩擦因数μ. F mg 图5-2-5

h 1 h 2 图5-4-4 5.如图5-3-2所示,AB 为1/4圆弧轨道,半径为R =0.8m ,BC 是水平轨道,长S =3m ,BC 处的摩擦系数为μ=1/15,今有质量m =1kg 的物体,自A 点从静止起下滑到C 点刚好停止.求物体在轨道AB 段所受的阻力对物体做的功. 6. 如图5-4-4所示,两个底面积都是S 的圆桶, 用一根带阀门的很细的管子相连接,放在水平地面上,两桶内装有密度为ρ的同种液体,阀 门关闭时两桶液面的高度分别为h 1和h 2,现将 连接两桶的阀门打开,在两桶液面变为相同高度的过程中重力做了多少功? 图5-3-2

WORD上机实训文档

实训一 Word2003的基本操作 实训要求与目的 1、认识与熟悉Word2003的工作界面 2、掌握Word2003的基本操作 实训任务 ◇认识Word的窗口、菜单、工具栏、对话框等工作界面。 ◇视图方式:普通视图、WEB版式、页面视图、全屏、打印预览、调整显示比例之间的切换。 ◇WORD的基本操作:启动和退出WORD;新建、打开、保存文档;采用模板和向导新建文档;文本的选定操作;文本、符号和时间等的输入与修改;选择、复制、移动对象的操作;英文拼写与语法检查;查找与替换;撤消与恢复。设置自动保存文件的时间。 实训题

任务点:文字输入;页眉;艺术字标题;插入图片文件;段落分栏;插入项目符号;下划线;文本块颜色设置。 操作指南 这个案例是某商场的2009年国庆与中秋节促销活动的启事,最终的效果如图所示。 创建新的文档 步骤1:双击桌面上的Word2003的快捷方式图标,或者单击【开始】/【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Office Word2003】命令,启动Word2003。步骤2:执行【文件】/【另存为】命令/【另存为】对话框/【文件名】输入框中输入“sam ple1”/【保存】按钮。 输入标题 在光标停留处输入“迎双节惊喜大酬宾”。 设置标题格式 选中标题文字后,在工具栏的【字体】下拉框选择“幼圆”,再在【字号】下拉框中设置字号大小为“28”,然后单击【居中对齐】,使标题居中,效果如图所示。

提醒:先选中,再操作 输入“HOT” 在标题的末尾输入一个空格,然后输入“HOT”并选中它,再将字体设置为“Verdana”,字号设置为“二号”,并单击加粗按钮,使文字加粗显示,最后将字体颜色设置成红色。 设置字体格式 步骤1:单击【格式】/【字体】命令/【字体】对话框。 步骤2: 选中【字体】选项卡/【效果】栏/【上标】复选框/【字符间距】选项卡/【位置】下拉列表框中选中选择“提升”/【磅值】设置为“14”。在下面的预览栏中,可以看到设置后的效果。

office2010 WORD-题库(含答案)

一、选择题 1.WORD 是一种()。 A.操作系统 B.文字处理软件 C.多媒体制作软件 D.网络浏览器 2.Word 2010 文档扩展名的默认类 型是()。 A.DOCX B.DOC C.DOTX D.DAT 3.Word 2010软件处理的主要对象是 ()。 A.表格 B.文档 C.图片 D.数据 4.Word 2010 窗口界面的组成部分 中,除常见的组成元素外,还新增 加的元素是()。 A.标题栏 B.快速访问工具栏 C.状态栏 D.滚动条5.按快捷键+的功能是()。 A.删除文字 B.粘贴文字 C.保存文件 D.复制文字 6.在Word2010中,快速工具栏上标 有“软磁盘”图形按钮的作用是 ()文档。 A.打开 B.保存 C.新建 D.打印 7.在Word 2010中“打开”文档的作用是()。 A.将指定的文档从内存中读入、 并显示出来 B.为指定的文档打开一个空白窗 口 C.将指定的文档从外存中读入、 并显示出来 D.显示并打印指定文档的内容 8.Word 2010 有记录最近使用过的 文档功能。如果用户处于保护隐私 的要求需要将文档使用记录删除, 可以在打开的“文件”面板中单击 “选项”按钮中的( )进行操 作。 A.常规

B.保存 C.显示 D.高级 9.在WORD中页眉和页脚的默任作用 范围是( ): A. 全文 B. 节 C. 页 D. 段 10.关闭当前文件的快捷键是()。 A.Ctrl+F6 B.Ctrl+F4 C.Alt+F6 D.Alt+F4 11.()标记包含前面段落格式信 息。 A.行结束 B.段落结束 C.分页符 D.分节符 12.在Word2000中,当建立一个新文 档时,默认的文档格式为 ()。 A.居中 B.左对齐 C.两端对齐 D.右对齐 13.Word 2010 的视图模式中新增加 的模式是()。 A.普通视图 B.页面视图 C.大纲视图 D.阅读版式视图 14.在Word的编辑状态,单击"还原" 按钮的操作是指:()。 A. 将指定的文档打开 B. 为指定的文档打开一个空白窗 口 C. 使当前窗口缩小 D. 使当前窗口扩大 15.在Word 2010的编辑状态,执行编 辑菜单中“复制”命令后()。 A.被选择的内容将复制到插入点 处 B.被选择的内容将复制到剪贴板 C.被选择的内容出现在复制内容

高一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知道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会正确推导物体在光滑曲面上运动过程中的机械能守恒,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知道它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3、在具体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机械能守恒的方程式。 (二)过程与方法 1、学会在具体的问题中判定物体的机械能是否守恒; 2、初步学会从能量转化和守恒的观点来解释物理现象,分析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并用来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1、掌握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建立过程,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 2、在具体的问题中能判定机械能是否守恒,并能列出定律的数学表达式。 ★教学难点 1、从能的转化和功能关系出发理解机械能守恒的条件; 2、能正确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尤其是分析、判断物体所具有的重力势能。 ★教学方法 演绎推导法、分析归纳法、交流讨论法。 ★教学工具 投影仪、细线、小球、带标尺的铁架台、弹簧振子。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我们已学习了重力势能、弹性势能、动能。这些不同形式的能是可以相互转 化的,那么在相互转化的过程中,他们的总量是否发生变化?这节课我们就 来探究这方面的问题。 (二)进行新课 1、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教师活动:演示实验1:如右图,用细线、 小球、带有标尺的铁架台等做实 验。 把一个小球用细线悬挂起来,把小球拉到一定高度的A 点,然后 放开,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重力势能和动能相互转化。我们看到,小球可以 摆到跟A 点等高的C 点,如图甲。 如果用尺子在某一点挡住细线,小球虽然不能摆到C 点,但摆到另一侧时, 也能达到跟A 点相同的高度,如图乙。 问题:这个小实验中,小球的受力情况如何?各个力的做功情况如何?这个 小实验说明了什么? 学生活动:观察演示实验,思考问题,选出代表发表见解。 小球在摆动过程中受重力和绳的拉力作用。拉力和速度方向总垂直,对小球 不做功;只有重力对小球能做功。 A 甲 乙

知识讲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基础

机械能守恒定律 编稿:周军审稿:吴楠楠 【学习目标】 1.明确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含义和适用条件. 2.能准确判断具体的运动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3.熟练应用机械能守恒定律解题. 4.知道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原理方法和过程. 5.掌握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对实验结果的讨论及误差分析. 【要点梳理】 要点一、机械能 要点诠释: (1)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称为物体的机械能.机械能包括动能、重力势能、弹性势能。 (2)重力势能是属于物体和地球组成的重力系统的,弹性势能是属于弹簧的弹力系统的,所以,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对象是系统. (3)机械能是标量,但有正、负(因重力势能有正、负). (4)机械能具有相对性,因为势能具有相对性(须确定零势能参考平面),同时,与动能相关的速度也具有相对性(应该相对于同一惯性参考系,一般是以地面为参考系),所以机械能也具有相对性. 只有在确定了参考系和零势能参考平面的情况下,机械能才有确定的物理意义. (5)重力势能是物体和地球共有的,重力势能的值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有关,物体在零势能面之上的势能是正值,在其下的势能是负值.但是重力势能差值与零势能面的选择无关. (6)重力做功的特点: ①重力做功与路径无关,只与物体的始、未位置高度筹有关. ②重力做功的大小:W=mgh.. ③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的关系:PG WE??△. 要点二、机械能守恒定律 要点诠释: (1)内容: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但机械能的总量保持不变,这个结论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 (2)守恒定律的多种表达方式. 当系统满足机械能守恒的条件以后,常见的守恒表达式有以下几种: ①1122kPkP EEEE???,即初状态的动能与势能之和等于末状态的动能与势能之和. ②Pk EE??△△或Pk EE??△△,即动能(或势能)的增加量等于势能(或动能)的减少量. ③△E A=-△E B,即A物体机械能的增加量等于B物体机械能的减少量. 后两种表达式因无需选取重力势能零参考平面,往往能给列式、计算带来方便. (3)机械能守恒条件的理解. ①从能量转化的角度看,只有系统内动能和势能相互转化,无其他形式能量之间(如内能)的转化 ②从系统做功的角度看,只有重力和系统内的弹力做功,具体表现在:

(完整word版)Word练习题(含答案),推荐文档

Word练习题 一、单选题 1.选定整个文档可以用快捷键___A___。 A)Ctrl+A B)Shift+A C)Alt+A D)Ctrl+Shift+A 2.在Word的编辑状态,当前编辑的文档是C盘中的d1.doc文档,要将该文档拷贝到软盘,应当使用___A___。 A)“文件/另存为”菜单命令 B)“文件/保存”菜单命令 C)“文件/新建”菜单命令 D)“插入/文件”菜单命令 3.在Word的编辑状态,执行“编辑/粘贴”菜单命令后__D____。 A)被选择的内容移到插入点处 B)被选择的内容移到剪贴板处 C)剪贴板中的内容移到插入点处 D)剪贴板中的内容复制到插入点处 4.利用__B____功能可以对文档进行快速格式复制。 A)自动换行B)格式刷 C)自动更正D)自动图文集 5.在Word的编辑状态,文档窗口显示出水平标尺,则当前的视图方式___C___。 A)一定是普通视图方式 B)一定是页面视图方式 C)一定是普通视图方式或页面视图方式 D)一定是大纲视图方式 6.在Word的__C____视图方式下,可以显示分页效果。 A)普通B)大纲 C)页面D)Web版式视图 7.在Word的编辑状态,设置了标尺,可以同时显示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的视图方式是___B___。 A)普通方式B)页面方式 C)大纲方式D)全屏显示方式 8.在Word主窗口中, D 。 A)可以在一个窗口里编辑多个文档 B)能打开多个窗口,但它们只能编辑同一个文档 C)能打开多个窗口编辑多个文档,但不能有两个窗口编辑同一个文档 D)可以多个窗口编辑多个文档,也可以多个窗口编辑同一个文档9.用Word编辑文件时,利用“插入”菜单中的命令可以__B____。 A)用一个文本块覆盖磁盘文件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7.8《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理解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 过程与方法目标: 会判定具体问题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实际问题;初步掌握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来解释物理现象及分析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能量守恒的教学,使学生树立科学的观点。理解和运用自然规律养成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1、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推导与建立,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 2、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 【教学难点】 1、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及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2、正确分析物体系统内所具有的机械能,判断研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教学器材】 多媒体设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通过碰鼻实验视频引入新课。 1、提出课题—机械能守恒定律。(板书) 2、知识回顾: 重力做功等于重力势能的变化,合力做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变化,力做功的过程也是能量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的过程。 例举:通过重力或弹力做功,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展示图片和视频)大瀑布:重力势能动能 射箭活动:弹性势能动能 冲上高处的过山车:动能重力势能 分析上述各个过程中能量转换及重力、弹力做功的情况。 (学生回答后教师点评补充) 将能各种情景中能量变化填入表格

(二)探寻守恒量: 1、[问题] 观察视频演示实验,分析小球在摆动过程中都有哪些能量在参与转换? 学生回答问题: ①小球受哪些力的作用? ②哪些力对小球做功? ③能量如何转化?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根据学生回答情况,给出机械能的概念。 根据分析提出猜想:机械能总量是否保持不变? 2、探究规律,并找出机械能不变的条件 提出研究方法:在探究物理规律时,应该是由简单到复杂,逐步深入,先对简单的物理现象进行探究,然后加以推广深化。在动能与势能转化的情景中,自由落体(只受重力)应该是比较简单的。(1)只受重力作用分析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如图所示,小球下落过程中经过高度h1的A 点速度v1,经高度h2的B点时速度为v2,由同学用学习过的知识(牛顿定律或动能定理),分析下落过程中A、B两位置的机械能之间的数量关系。 由A点到B点:

7基础练习题(机械能守恒定律)

基础练习题(机械能守恒定律) 1.课外活动时,王磊同学在40 s的时间内做了25个引体向上,王磊同学的体重大约为50 kg,每次引体向上大约升高0.5 m,试估算王磊同学克服重力做功的功率大约为(g取10 N/kg)() A.100 W B.150 W C.200 W D.250 W 解析:每次引体向上克服重力做的功约为W1=mgh=50×10×0.5 J=250 J 40 s内的总功W=nW1=25×250 J=6 250 J 40 s内的功率P=W≈156 W。 答案:B 2.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P放在光滑的倾角为θ的斜面体上,同时用力F向右推斜面体,使P与斜面体保持相对静止。在前进水平位移为l的过程中,斜面体对P做功为() A.Fl B.mg sin θ·l C.mg cos θ·l D.mg tan θ·l 解析:斜面对P的作用力垂直于斜面,其竖直分量为mg,所以水平分量为mg tan θ,做功为水平分量的力乘以水平位移。 答案:D 3.把动力装置分散安装在每节车厢上,使其既具有牵引动力,又可以载客,这样的客车车辆叫作动车,把几节自带动力的车辆(动车)加几节不带动力的车辆(也叫拖车)编成一组,就是动车组,如图所示。假设动车组运行过程中受到的阻力与其所受重力成正比,每节动车与拖车的质量都相等,每节动车的额定功率都相等。若1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160 km/h;现在我国往返北京和上海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480 km/h,则此动车组可能是() A.由3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 B.由3节动车加9节拖车编成的 C.由6节动车加2节拖车编成的 D.由3节动车加4节拖车编成的 解析:设每节车的质量为m,所受阻力为kmg,每节动车的功率为P,已知1节动车加3节拖车编成的动车组的最大速度为v1=160 km/h,设最大速度为v2=480 km/h的动车组是由x节动车加y节拖车编成的,则有xP=(x+y)kmgv2,联立解得x=3y,对照各个选项,只有选项C正确。 答案:C 4. 如图所示,某段滑雪雪道倾角为30°,总质量为m(包括雪具在内)的滑雪运动员从距底端高为h 处的雪道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下滑,加速度为g。在他从上向下滑到底端的过程中,下列说法

(完整版)officeWORD-题库(含答案)(可编辑修改word版)

一、选择题 D.滚动条 1.WORD 是一种()。 A.操作系统 B.文字处理软件 C.多媒体制作软件 D.网络浏览器 2.Word 2010 文档扩展名的默认类 型是()。 A.DOCX B.DOC C.DOTX D.DAT 3.Word 2010 软件处理的主要对象 是()。 A.表格 B.文档 C.图片 D.数据 4.Word 2010 窗口界面的组成部分 中,除常见的组成元素外,还新 增加的元素是()。 A.标题栏 B.快速访问工具栏 C.状态栏

5.按快捷键+的功能是( )。 A.删除 文字 B.粘贴 文字 C.保存 文件 D.复制 文字 6.在Word2010 中,快速工具 栏上标有“软磁盘”图形按 钮的作用是()文档。 A.打 开 B. 保 存 C. 新 建 D. 打 印 7.在Word 2010 中“打开”文档的作用是()。 A.将指定的文档从内存中读入、 并显示出来 B.为指定的文档打开一个空白窗 口 C.将指定的文档从外存中读入、 并显示出来 D.显示并打印指定文档的内容 8.Word 2010 有记录最近使用过的 文档功能。如果用户处于保护隐 私的要求需要将文档使用记录删 除,可以在打开的“文件”面板中 单击“选项”按钮中的( )进行 操作。

A.常规 B.保存 C.显示 D.高级 9.在WORD 中页眉和页脚的默任作用 范围是( ): A.全文 B.节 C.页 D.段 10.关闭当前文件的快捷键是()。 A.Ctrl+F6 B.Ctrl+F4 C.Alt+F6 D.Alt+F4 11.()标记包含前面段落格式信 息。 A.行结束 B.段落结束 C.分页符 D.分节符 12.在Word2000 中,当建立一个新 文档时,默认的文档格式为( )。 A.居中 B.左对齐 C.两端对齐 D.右对齐 13.Word 2010 的视图模式中新增加 的模式是()。 A.普通视图 B.页面视图 C.大纲视图 D.阅读版式视图 14.在Word 的编辑状态,单击"还原" 按钮的操作是指:()。 A.将指定的文档打开 B.为指定的文档打开一个空白窗 口 C.使当前窗口缩小 D.使当前窗口扩大 15.在Word 2010 的编辑状态,执行 编辑菜单中“复制”命令后()。 A.被选择的内容将复制到插入点 处

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学设计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设计说明课程标准要求学生通过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实验的结论已知,但实验的途径、方法和过程并没有告诉学生,这样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过程也就具有探究的性质。 机械能守恒定律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规律。本节将由学生独立设计验证这个规律的实验方案,并按照自己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观察、测量、记录和处理实验数据。在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可能会遇到许多预料不到的问题。如学生设计的实验放案理论上可行,但实验误差较大,或实验条件不具备,这时学生需要修改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经过这样的过程,你所获得的不仅仅是验证了一条规律,而是像科学家那样经历了一次科学探究的过程,会体验到发现、创造和成功的乐趣。 一、实验要求: 1、设计一种或几种能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验方案。 2、选择一种你认为可行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际操作。 3、写出实验研究报告。实验研究报告的内容一般应包括实验日期、实验目的、实验器材和装置、实验原理和方法、实验过程和步骤、现象与数据、数据分析与处理、结论与问题讨论等。。 二、实验方法指导 1、生活中,动能与势能相互转化的现象是非常多的,因此,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途径和方法不止一种,不管你采用什么途径和方法进行实验,都必须考虑你的实验条件。

2、实验器材:刻度尺、电火花计时器、纸带、铁架台、钩码、夹子、 3、在设计实验方案时,学生需要正确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内容,特别注意机械能守恒定律成立的条件,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确定自己的方法,形成一个初步的实验方案。最初的实验方案往往不很完善,当和同学的方案进行交流或动手去做的时候,可能会发现实验方案中的问题,然后再想方设法进行改进,最后形成一个可行的方案。 三、学生分组汇报与交流 1、是否验证了机械能守恒定律?怎样验证的? 2、在实验中进行了哪些观察和测量,有那些因素影响了观察或测量的结果?实际上做了哪些工作来保证观察或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3、在实验中遇到了哪些困难?发现了哪些问题?又是如何克服和解决的? 4、如果再做一次同样的研究,需要在哪些方面进行改进? 5、通过完成这项研究,有什么收获?

word2010习题集—有答案

Word 2010练习题1:(Word简介和界面) 1. Word 2010默认的文档格式为docx 。 2. Word的版本由2003升级为2007、2010时,操作界面方面大量采用了选项卡加功能区的方式来代替旧的菜单模式。 3. 启动Word 2010的常用方法:①使用桌面上的快捷图标;②使用“开始”菜单→“所有程序”→“Microsoft Office”→“Microsoft Word 2010”命令;③打开任意Word文档时启动Word 2010程序。 4. 关闭Word 2010程序窗口常用的方法:①使用“文件”选项卡下的“退出”命令;②使用标题栏右端的“关闭”按钮;③单击标题栏左端的控制图标,选择出现的控制菜单中的“关闭”命令;④双击标题栏左端的控制图标;⑤使用快捷键Alt+F4 。 5. 在Word 2010程序窗口中包含标题栏、快速访问工具栏、选项卡、__功能区、文档编辑区、滚动条、状态栏和标尺等。 6. Word 2010窗口中默认有“文件”、“开始”、“插入”、“页面布局”、“引用”、“邮件”、“审阅”、“视图”等选项卡。 7. 每个选项卡中包含有不同的操作命令组,称为功能区。 8. Word 2010的标尺默认是隐藏的,可以通过单击垂直滚动条上方的“标尺”按钮或者选中“视图”选项卡“显示”功能区中的“标尺”复选框来显示。 9. 状态栏位于Word窗口底部,显示当前正在编辑的Word文档的有关信息。在状态栏右侧有视图切换按钮和“显示比例”调整区。

Word 2010练习题2:(视图方式、显示比例) 1. Word 2010窗口某些功能区的右下角带有↘标记的按钮,称为扩展按钮。单击该按钮,将会弹出一个对话框或任务窗格。 2. 单击Word 2010窗口状态栏的页面区域,会弹出“查找和替换”对话框,用于定位文档;单击“字数”区域,会弹出“字数统计”对话框。 3. Word 2010提供了页面视图、Web版式视图、阅读版式视图、__大纲视图、草稿视图等多种视图方式。 4. 页面视图可以直接看到文档的外观、图形、文字、页眉页脚、脚注尾注等,还可以显示出水平标尺和垂直标尺,可以对页眉页脚进行编辑。 5. Web版式视图以网页的形式来显示文档中的内容。 6. 大纲视图用于显示、修改或创建文档的大纲。 7. 草稿视图类似于Word 2003中的普通视图,该视图的页面布局最简单,不显示页边距、页眉页脚、背景、图形图像。 8. 导航窗格可以用于浏览文档中的标题,还可以浏览文档中的页面,以及浏览当前的搜索结果。打开导航窗格的常用方法:①使用“视图”选项卡“显示”功能区中的“导航窗格”复选框;②单击“开始”选项卡“编辑”功能区的“查找”按钮。 9. 设置文档显示比例的常用方法:①单击“视图”选项卡“显示比例”功能区中的“显示比例”按钮,或单击状态栏右侧的显示比例数值区,在弹出的“显示比例”对话框中设置;②使用状态栏右端的显示比例滑动条设置;③按住Ctrl 键的同时滚动鼠标滚轮可以调整显示比例,滚轮每滚动一格,显示比例增大或减小10% 。 10. Word 2010中显示比例的设置范围为10% ~500% 。

省优质课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什么是机械能,理解物体的动能和势能可以相互转化。 (2) 理解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容和适用条件。 (3) 会判定具体问题中机械能是否守恒,能运用机械能守恒定律分析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 (1) 学习从物理现象分析、推导机械能守恒定律及适用条件的研究方法。 (2) 初步掌握运用能量转化和守恒来解释物理现象及分析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科学探究中的守恒思想,养成探究自然规律的科学态度,领悟机械能守恒规律解决问题的优点,形成科学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 (1)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探究、推导与建立,以及机械能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

(2) 机械能守恒定律的条件和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实际应用。 2、教学难点 (1) 机械能守恒的条件及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 (2) 能正确分析物体系统所具有的机械能,判断研 究对象在所经历的过程中机械能是否守恒。 三、教学方法和教具 1、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启发诱导、归纳总结、应用拓展、多媒体辅助教学 2、教具: 铁架台、铁夹、玻璃棒、细线、小钢球、摩擦计、弹簧振子 四、教学过程 (引入新课) 碰鼻实验:如图所示,把悬挂重球拉至 鼻尖由静止释放,实验者立于原位不动, 小球来回摆动,学生观察者怕重球碰坏了鼻子,可事实重球碰不到鼻尖。提出疑问,引入新课。 (新课讲授) 引导学生回忆本章学习过哪些形式的能量,重力势

能、弹性势能、动能。 一、机械能 1、机械能:动能和势能(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统 称为机械能。 2、表达式:E=E K+E P 3、机械能是标量,具有相对性。 先选取参考平面才能确定机械能(一般选地面)。 4、动能与势能的相互转化 例子:多媒体播放图片 ①自由落体运动,平抛运动、小球在光滑斜面向下运动、瀑布、高山滑雪 --------重力势能向动能转化 ②竖直上抛运动的上升过程 小球沿光滑斜面向上运动、背越式跳高 ---------动能向重力势能转化 ③明投出的篮球、掷出的铅球、单摆、过山车: ---------重力势能和动能互相转化 思考:上述例子发生的都是动能和重力势能的相互转化 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转化?----答:受重力 在光滑水平面上匀速直线是否受重力? 看来动能和重力势能相互转化的原因,不是受重力,而是得有重力做功。

机械能守恒定律计算题与答案

机械能守恒定律计算题(期末复习) 1.如图5-1-8所示,滑轮和绳的质量及摩擦不计,用力F 开始提升原来静止的质量为m =10kg 的物体,以大小为a =2m /s2的加速度匀加速上升,求头3s 力F 做的功.(取g =10m /s2) 2.汽车质量5t ,额定功率为60kW ,当汽车在水平路面上行驶时,受到的阻力是车重的0.1倍,: 求:(1)汽车在此路面上行驶所能达到的最大速度是多少?(2)若汽车从静止开始,保持以0.5m/s2的加速度作匀加速直线运动,这一过程能维持多长时间? 3.质量是2kg 的物体,受到24N 竖直向上的拉力,由静止开始运动,经过5s ;求: ①5s 拉力的平均功率 ②5s 末拉力的瞬时功率(g 取10m/s2) 图 5-2-5 图5-1-8

图5-3-1 图5-4-4 4.一个物体从斜面上高h 处由静止滑下并紧接着在水平面上滑行一段距离后停止,测得停止处对开始运动处的水平距离为S ,如图5-3-1,不考虑物体滑至斜面底端的碰撞作用,并设斜面与水平面对物体的动摩擦因数相同.求动摩擦因数μ. 5.如图5-3-2所示,AB 为1/4圆弧轨道,半径为R=0.8m ,BC 是水平轨道,长S=3m ,BC 处的摩擦系数为μ=1/15,今有质量m=1kg 的物体,自A 点从静止起下滑到C 点刚好停止.求物体在轨道AB 段所受的阻力对物体做的功. 6. 如图5-4-4所示,两个底面积都是S 的圆桶, 用一根带阀门的很细的管子相连接,放在水平地面上,两桶装有密度为ρ的同种液体,阀门关闭时两桶液面的高度分别为h1和h2,现将连接两桶的阀门打开,在两桶液面变为相同高度的过程中重力做了多少功? 图5-3-2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高中物理《机械能守恒定律》教案1 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会用动能定理进行计算;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机械能守恒的探究过程,提高学生观察和分析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理之间的紧密联系,提高科学的严谨性。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机械能守恒定律的理解与应用; 难点:动能与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三、教学过程环节一:新课导入教师找学生上台演示实验:用细绳拴住一个小球,将小球摆动一定的角度,并靠近同学的鼻尖,根据实验结果让学生分析并不会碰到鼻子的原因是什么?引入新课“机械能守恒定律”。环节二:新课讲授 (一)动能与势能饿相互转化通过上述实验引导学生得到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并通过自由落体得出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的关系。教师接下来组织学生进行思考讨论,还有哪些动能与势能之间相互转化的例子,并找同学分享讨论的结果。教师总结:上述例子能够看出动能和势能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动能和势能统称为机械能,弹性势能属于势能,并提问学生他们之间有哪些关系?从而引入机械能守恒定律。 (二)机械能守恒定律结合教材中给出的自由落体例子,提示学生在AB两点的机械能是多少?从A-B动能怎么变化,重力做功与重力势能之间的关系,并组织学生以4人为一组进行讨论,教师加以指导。并提问学生的讨论结果。教师通过让学生根据结论总结出规律后在给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定义:在只有重力或弹力做功的物体系统内,动能与势能可以互相转化,而总的机械能保持不变。这叫做机械能守恒定律。教师强调出机械能守恒定律的适用条件。环节三:巩固提高例题巩固学生判断以下几种情况机械能是否守恒?( ) A、竖直上抛运动 B、做平抛运动的小球 C、沿光滑的斜面下滑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