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研究

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研究

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研究
中国基础美术教育研究

摘要美术教育理论从酝酿到产生再到推广,对于美国美术教育从观念到形式都带来了巨大的变动。

中国的美术教育迎来了改革的机遇,理论对于国内的研究者来说可借鉴的内容有很多。

关键词; 美术教育理论; 基础美术教育; 美术课程一、美术教育理论的产生20世纪80 年代初,面对苏联的竞争和国际经济发展的挑战,美国开始反思本国的教育,认为苏联的科技优于美国是因为其教育优于美国。

这种认识让美国人意识到,教育改革和教育结构调整势在必行。

1977 年的《感觉的觉醒艺术在美国教育中的意义》和1988 年的《走向文明艺术教育报告》影响甚大,确立了艺术教育在整个教育中不可替代的地位,各大有影响力的机构都积极倡导将美术原来无足轻重的地位提升到更核心的地位。

教育改革的冲击波及美国的高层,《2000 年目标美国教育法案》的通过,使美术成为与英语、历史、数学同样重要的核心科目。

在教育改革开展得如火如荼之时,理论出现并发展起来。

理论在仅仅20 年时间就得到接受和认可,得益于在1984 年成立的美国盖蒂艺术中心对该理论的倡导与推行。

美国美术教育家艾斯纳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盖蒂艺术中心成立开始,便致力于研究由布鲁纳和巴肯提出的美术教育思想。

而后,美术教育家格内尔吸收前人成果,发展了的美术教育观念。

二、美术教育理论的主要内容美术教育理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其一,学习领域涵盖美学、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术创作四个方面;其二,教学内容由浅至繁呈螺旋式递进;其三,课程做严格的设计,实施系统化教学。

这一理论最突出的贡献在于提出了融合美术创作、美术批评、美术史和美学四个领域知识的美术课程观,全面培养学生的艺术理解能力,正如其所提出的普通学校艺术教育的总体目标培养一种健康发展的艺术理解力。

理论认为,教育的主要价值在于能够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将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

教师肩负着培养下一代的使命,应该用艺术为学生营造一个可供他们充分发展智力的氛围。

三、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的发展20 世纪初,我国美术教育发展较慢。

在课程改革之前,我国的美术课程建设存在一些弊端,如以知识为中心的美术教育理念;美术课程脱离生活,脱离与其他学科之间的联系;美术教学对学生全面发展的忽视;等等。

这些问题阻碍了美术教育作用的发挥。

21 世纪初,中小学美术教育在政府的支持、教育理念的更新、

时代的发展等几方面的影响下,迎来了良好的发展契机。

2000 年,为适应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实际,教育部对中、小学美术教学大纲进行了修订。

2001 年,颁布了《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2011 年又对其进行了修订。

在新的教育理念的影响下,修订后的课程大纲对美术课程的目标、内容以及实施都提出了新的要求。

四、美术教育理念对我国基础美术教育的影响理论的传入,对中国的美术教育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

目前,为了适应时代的发展,中国正酝酿着新一轮的教育改革。在此环境下,美术教育在人的全面发展中的价值越来越受到重视,而基础美术教育的改变也是必然趋势。

首先,基础美术教育应当改变以技能为主的教学理念,转向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以及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其次,要将学生带出课堂,引入博物馆教育,使学生置身于艺术环境中,更直观地理解所学的美术理论知识,培养基本的审美素养;最后,美术课程要针对学生的发展阶段作出系统的、循序渐进的设计,将地方性课程引入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使基础美术教育更具多样性,以激发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在此理念的影响下,美术教育不仅对教材、教学方式、教学内容提出了新要求,而且对美术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美术教师要更注重综合素质,而并不仅仅是熟悉本专业的知识,博闻强识、多才多艺的美术教师才能在改革的浪潮中站稳脚跟。

参考文献[1] 美阿瑟? 艾夫兰西方艺术教育史邢莉,常宁生,译

四川人民出版社,2000[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2011 年版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3] 肖建彬,曹伟业,舒

红美术课程与教学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14[4] 常存文以学科为基础全面综合的美术教育——理论述评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34作者赵晨好单位吉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市场研究报告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市场研究报告() 第一章本报告研究的支撑理论 第一节相关概念界定 一、基础教育 二、教育信息化 三、教育政策法规 第二节基础教育信息化对基础教育发展的影响 第二章 - 全球私立基础教育行业运行状况分析 第一节 - 全球私立基础教育运行环境分析 一、全球经济现状及对教育产来的影响分析 二、全球私立基础教育政策描扫 三、全球就业形势分析 第二节 - 全球私立基础教育特点分析 一、私立基础教育办学主体与办学形式呈现多样性 二、企业参与教育私营化进程及其作用 三、政府支持是教育私营化快速发展的必要条件 第三节 - 全球私立基础教育运行综述 一、全球私立基础教育运行机制分析 二、西方国家私立学校的经费来源 三、私立学校的营利性与非营利性

四、国外民办(私立)大学教育的主要模式 五、国外政府对私立学校的管理 第四节 - 全球主要国家私立基础教育发展情况 一、美国私立基础教育发展情况 二、英国私立基础教育发展情况 三、日本私立基础教育发展情况 四、韩国私立基础教育发展情况 五、印度私立基础教育发展情况 第五节 -2020年全球私立基础教育行业发展趋势分析第三章国外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分析 第一节美国 一、政策法规 二、基础设施建设 三、信息资源建设 四、教师信息化培训 第二节欧洲部分国家 一、政策法规 二、基础设施建设 三、信息资源建设 四、教师信息化培训 第三节英国 一、政策法规

二、基础设施建设 三、信息资源建设 四、教师信息化培训 第四节日本 一、政策法规 二、基础设施建设 三、信息资源建设 四、教师信息化培训 第五节韩国 一、政策法规 二、基础设施建设 三、信息资源建设 四、教师信息化培训 第四章 - 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产业运行环境解析 第一节 - 中国经济环境分析 第二节 - 中国私立基础教育环境解析 第三节 - 中国私立基础教育行业环境分析 一、民办教育是民办教育的重中之重 二、国家高度重视民办教育的发展 三、发展民办教育具有特殊重要意义 第四节 - 中国社会环境分析 第五章中国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概述及政策法规分析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览表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一览表

7 政治发展与政府 管理研究所 政治学谢庆奎https://www.doczj.com/doc/bf15405268.html,/zzxjd/ 8 中国社会与发展 研究中心 社会学邱泽奇https://www.doczj.com/doc/bf15405268.html,/ 9 中国古代史研究 中心 历史学阎步克https://www.doczj.com/doc/bf15405268.html,/academic/zggds/ 10 教育经济研究所教育学闵维方https://www.doczj.com/doc/bf15405268.html,/ 11 美学与美育研究 中心 哲学叶朗https://www.doczj.com/doc/bf15405268.html,/index.asp 12 宪法与行政法研 究中心 法学姜明安https://www.doczj.com/doc/bf15405268.html,/index.asp 13 中国经济研究中 心 经济学林毅夫https://www.doczj.com/doc/bf15405268.html,/ 14 中国人民大学 应用统计科学研 究中心 统计学赵彦云https://www.doczj.com/doc/bf15405268.html,

15 刑事法律科学研 究中心 法学戴玉忠https://www.doczj.com/doc/bf15405268.html, 16 佛教与宗教学理 论研究所 宗教学方立天https://www.doczj.com/doc/bf15405268.html,/isbrt 17 中国经济改革与 发展研究院 经济学林岗https://www.doczj.com/doc/bf15405268.html, 18 伦理学与道德建 高研究中心 哲学吴潜涛https://www.doczj.com/doc/bf15405268.html, 19 清史研究所历史学成崇德https://www.doczj.com/doc/bf15405268.html, 20 财政金融政策研 究中心 经济学张杰https://www.doczj.com/doc/bf15405268.html, 21 民商事法律科学 研究中心 法学杨立新https://www.doczj.com/doc/bf15405268.html, 22 欧洲问题研究中 心 国际问题研究张小劲https://www.doczj.com/doc/bf15405268.html,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流派

当代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中的八大流派 ——以1990年代为时间划界 一、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二、生本教育学派 三、生命化教育学派 四、主体性教育学派 五、新教育学派 六、情境教育学派 七、情感教育学派 八、理解教育学派 一、生命·实践教育学派 代表人物:叶澜教授,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华东师范大学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研究所所长、华东师范大学博士生导师,主持的“新基础教育理论及推广性、发展性研究”,是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国家级重点课题。该课题是在1994-1999年“面向21世纪新基础教育”探索性研究阶段取得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所开展的延续性课题;1999年5月启动,2004年5月通过鉴定结题;2004年5月—2009年5月为成型阶段。 目的:形成新的基础教育观和创新型学校。在《教育研究》2004年第2期上,叶澜教授又明确提出了“为‘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建而努力”这一创建学派的明确目标。 三个“层面”:1.新基础教育理论研究;2.学校教育活动整体改革的设计; 3.学校教育改革实践研究。

三个“更新”:1.基础教育观念系统的更新;2.学校教育日常活动方式的更新;3.师生学校生存方式的观念更新。 四个还给:“新基础教育”所追求的改革效应是:1.把课堂还给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2.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气息;3.把创造还给教师,让教育充满智慧挑战;4.把精神发展主动权还给师生,让学校充满勃勃生机。 四项研究任务:“新基础教育”研究定位于学校转型性研究。显性的目标是为了建设二十一世纪所需要的符合时代发展的学校。 1.学校转型变革的背景与总体性研究(包括当代特征、教育变革趋势、学校转型内涵、总体构成等); 2.学校转型性变革中基础教育的理论与实践更新研究(涉及培养目标、课堂教学、班级建设、教师发展、学校管理评价等方面,以及一些相关的教育基本理论等。); 3.中小学基础学科教育改革的系统深入研究; 4.学校转型性变革研究的路径与策略以及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多重关系的方法论研究。 二、生本教育学派 代表人物:郭思乐教授,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实验过程:2002年,“生本教育”实验进入香港,2005年,进入澳门。2007年,在广东省教育厅的直接推动下,“生本教育”实验开始在全省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开展,首批学校有15所。2008年,“生本教育”北上江苏、江西、北京等地,一批实验学校相继涌。生本教育目前在100多所小学和20多所中学进行实验。生本教育的实验已经收到良好的效果,成为当今中国八

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我国基础教育的现状与问题 三十年素质教育的探索与追求,十余年新课程的改革与实践,使我国基础教育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也面临复杂的问题。 这些问题不仅是现实的,而且是长远的。 这些问题不仅应当成为研究生学习阶段思考和研究的主题,而且应当成为教师教育实践中探索与实践的创新点。

一、政府作用充分发挥。中共中央、国务院、教育部通过一系列文件和举措,主体上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1985)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1999)、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1999),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2001)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2001) 《国家教育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 《国务院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若干意见》(2012)等。 1. 确定了基础教育的追求目标和发展方向: 价值追求、优先发展、素质教育、三个面向、 2. 规划和推动了教育中若干具体问题的解决。 普九、课改、道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布局调整,学校安全等。 3、积极承担教育投入和管理的主体责任 教育经费不断增长。2012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2.2万亿,基本实现了占国民总收入4%的目标。 需要研究的问题: 1.在集权体制下,如何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如何使政府的管理、学校的实施和独立评价能够更为有效。 2. 教育均衡发展,教育质量提升的机制如何建立,目标如何实现。

二、教育理念逐步清晰(十大理念)观念、理念、信念 1.目标应是多元的 2.课程应是整合的 3.知识应是建构的 4.学生应是发展的 5.教师应是反思的 6.教学应是互动的 7.学习应是主动的 8.手段应是多媒的 9.评价应是连续的 10.教育应是终身的 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1.如何理解 2.如何实践 3.如何坚守

当前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当前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现状及问题研究 一新课程改革的内容二新课程改革的特点三关于课 程改革的争鸣四新课程改革存在的问题五关于对策与 建议的思考第一节新课程改革的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目录一、课程改革的目标二、课程结构三、课程标准四、教学过程五、教材开发与管理六、课程评价七、课程管理八、教师的培养和培训九、课程改革的组织与实施一、课程改革的目标课程改革的动因我国基础教育总体水平不高,原有的基础教育课程已不能完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突出表现在:严密的分科体系、高度统一封闭的教科书、考试为导向的教学等。新课程的总体目标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学习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健壮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一代新人。目标之一:课程目标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

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课程功能的转变情感态度传价值观授知新课程识知识与过程与技能方法案例能用普通话与人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能领会要点,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对方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交谈(语文标准)通过统计家庭每天丢弃垃圾袋的数量,学生经历数据收集、处理、呈现的过程,体会塑料垃圾对人类生活可能产生的危害(数学标准)知道科学技术给人类与社会发展会带来好处,也可能产生负面影响,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改善生活(科学标准)了解人体各系统生理保健知识,形成健康的生活模式,提高戒除不良嗜好(吸烟、酗酒)和远离毒品的自觉性(科学标准)目标之二:改变课程结构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九年一贯整体设计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设置综合课程、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1、课程类型的多样化和可选择性课程类型的多样化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学科课程、综合课程2、课程综合化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课程综合化的目的是:改变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加强学校教育与社会的联系、

全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果 一得

“一得”系列活动激活高三语文教学 邮政编码719400 陕西省府谷中学康建军 一、遇到的问题 上高三了,课本内容基本上完,语文数学的主要内容便是依据考试说明对考点依次复习。教学的基本形式为:研读考点——高考回眸——演练提升。总之,语文学习的主题词一个字——题。 很快,我便发现一个尴尬的事实——我的课没多少人在意!四十五分钟的课堂学习中,气氛沉闷,学生个个板着面孔,甚至干脆一言不发,显得非常的冷漠,似乎仅仅是身在课内,而我的讲解与提问几乎无人理睬! 我简直忍受不了这种冷漠! 后来我了解到,学生不仅课堂上如此,课后的语文复习也是很少问津,几乎是个个避而远之。 究竟怎么了?曾经不是这样的呀,高二时学生们为某一篇课文争得面红耳赤的激烈场面还历历在目,那种师生共悟共鸣的情景还未远去!再三回想,从前学生对语文并不厌恶,对语文课也一直是兴趣浓厚,而我的教学态度、教学风格、教学方式仍旧如故,上高三时并未做什么调整。我简直是百思不得其解,尝尽受人冷漠之味的我感到无比的苦恼、着急与迷茫。 渐渐地,我开始释然起来,为什么呢?——其他老师都不约而同的遇到了同我一样的问题,——这不是一个个别现象!在释然的同时也引起了我对这一问题的注意与思考。我立刻决定对此问题不能听之任之,而应去积极地想办法干预,直至解决。 二、设想的方案 思想认识明确后,我很快走入学生中,以不同的方式从不同的渠道进行了比较充分的调查与了解,渐渐地我摸清了问题的实质。这一问题的出现原因较多,但最主要的原因可归纳为两方面: 一是上了高三,科科做题,天天做题,学生完全陷入了题海中,而这些题与题之间互相没有多少联系,就是不同考点、不同类型的混合,再也不像高三以前的语文学习那样,每课面对的是一篇完整的且文质兼美的经典之作,那些伟大的心灵及精美的语言曾让同学们感动不已、把玩不已,而现在学生有的只是单调、枯燥、乏味,几乎激不起一点兴趣。 二是尽管《考试说明》所列的语文科考点仅几十个,然而学科特点决定了其实质远非如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

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推广课题 立项申请书 项目组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课题负责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负责人所在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全国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研究所

填表说明 一、请按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全国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课题推广管理规程》中的有关规定,用圆珠笔或签字笔准确如实填写各项内容,书写要清晰、工整,也可以下载后电脑输入填写各项内容。 二、项目组别包括中考专项、高考专项、平时复习教学、日常教学、其它等五个组别。 三、本申请书中的数据必须真实、准确。 四、凡申报此推广项目课题,立项课题组需将本申请书打印填写完毕后快递至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若课题组所在单位或当地教研部门需要备案,可将本申请书一式三份填写,其中1份原件,2份复印件。

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推广 课题介绍 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The English “Four-in-One” Teaching Approach )是由国际英语外语教师协会中国分会会长、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秘书长、英语辅导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包天仁教授经过30多年的潜心研究、实践而创立的。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以“循序渐进、阶段侧重、精讲精练、五技并举”为教学原则,这四项原则不仅是对我国英语教学思想和方法优良传统的科学总结,而且结合了中外新的英语教学发展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英语“四位一体”教学法实验研究被评为全国基础教育外语教学研究资助金项目重点课题(批准文号:JJWYZD2019001),是国家基础教育实验中心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直接管理的重点研究课题之一。这一教学法自1997年开始在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了实验、再实验和扩大实验共18轮实验研究工作。全国共有40,000余名外语教师、400余万学生正式参加了此项实验,实验学校英语教学成绩得到了大幅度提高。18轮实验均通过外语教育专家的鉴定,受到专家学者的高度评价,以及全国师生的热烈欢迎。实验结果证明:她是一个符合中国国情的、实用、科学、高效的英语外语教学法。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反思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反思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反思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走过了十几个年头,课改把我们带入一个全新的视域新的理念、新的课标、新的教材、新的课堂我们惊奇着、体悟着、疑惑着、思考着,尽管行的艰难,却没有退步没有掉头。 十几年间,学校对学生进行生存教育、合作教育、探究教育。整个中国大地教育的观念变了。为师者变教材为学材,用教材去教学生而不是教教材。课程学习已不再是由教师完全预设内容,而是成为每个参与者利用自身知识和体验主动探究、不断生成、改造经验、构建意义的过程;教师不再是知识的霸权者、学习的仲裁者,而是成为学生的引导者、合作者、协调者,课堂真正成为师生共享生命成长的地方。朗读、讨论、质疑、自我展示、观点表述,学生带着自己的兴趣、思考、情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成为课堂上最具内生性、不断释放出创造性智慧激活教学磁场的课程资源。他们走进田野、上网搜集资料,扎进书店图书馆,寻求家长老师同学帮助学习已不再是坐在教室听课、读书、写作业的事。孩子们开始动眼、动耳、动脑、动心、动手去发现、去提问、去探究,在体验、感悟、思辨、畅想中,书本世界与生活世界被打通,学识伴着见识共生长。恐吓、损人、挖苦、打骂这些曾让学生惧怕、讨厌、记恨、远离老师的教育武器早已被新课改边缘化,取而代之地是鼓励、激励、尊重、沟通、赞扬、夸奖教师不再是师道尊严的化身,而是弯下身子做学生的朋友伙伴。分数也不再是决定老师是否喜欢学生的命根,他们在关注知识技能的同时开始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自身能力、学习需求、人格尊严。为了博得学生的喜爱,教师们重视起自己的专业发展,有些更是内修业务外塑形象,师生间营造出一种平等、欣赏、健康、和谐的氛围。文化长廊、阅报栏、明星榜、成果墙、试验田、园艺角随着课程资源的开发、综合实践活动的推进、校本教研的加强,学校的一墙一窗、一树一花都开口说话有了灵性。 然而,人们投身课改迎来的并非都是喜悦。当我们经过破冰的兴奋激流勇进驶进平稳的航道,各种忧虑困惑便伴着沉静反思而来。农村中小学音体美师资缺乏,素质教育怎么落实?农村少年厌学情绪严重,九年义务教育质量如何保证?发现学习、探究学习一定优于接受学习?教材的知识缺失谁来提供?农村教师的专业成长谁来帮助?经典阅读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时间上如何分配?考评制度不变常规教学怎么改变?这些因素还是制约着课改的进展。 尽管有来自旧观念、旧体制、应试教育的杂音,但课程理念的转型基本完成,破除疑惑的不二法门就是撑篙向青草更青处漫溯,目标笃定、立足实践、解决问题、改革创新、确保成功!唯其如此,历经十几年开创的重视学生主动学习、重视学生个体经验、重视学生学力、心力、人格和谐发展的基础教育新局面才不会土崩瓦解;《课程标准》的修改与完善,教材内容体例的丰富与更新,有专家学者在谋划在解决,我们基层教育工作者的舞台在学校在课堂那真正可以发生教育的地方。 首先,教师要坚信自己不是教科书的宣讲者,而是教科书这一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学生学习探究这门课程的支持者、合作者;教科书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教师、学生、家长、网络、报刊都是可资开发的课程资源,其中你自己就是最为重要的课程资源;学生你最了解,你懂得如何唤醒学生的自觉,引发他们主动学习,你善于把自己的精神能量传递给学生,让他们成为内心强大的人,一个能承担后果、应对變故、改善自身和环境的人;你的观察、你的阅读、你的思考、你的调查、你的访谈、你的记录对每个细节的关注,对每个问题的探究,

英语核心素养下爱国精神和国家安全意识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bf15405268.html, 英语核心素养下爱国精神和国家安全意识在中国基础教育领域的研究 作者:王峥 来源:《中国校外教育(下旬)》2018年第11期 【摘要】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竞争的加剧,各国都在本国的基础教育领域展开以核心素养为核心的研究与变革。通过对比国家安全背景下美国的外语教育政策,思考如何以核心素养为指引在英语基础教育中加强学生的爱国精神和国家安全意识的培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国家安全意识美国关键语言 一、英语基础教育的“核心素养” 在教改潮流中,中国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也应运而生。英语核心素养中包含有英语学科的核心素养包括语言能力、思维品质、文化品格和学习能力四个维度。语言能力就是用语言做事的能力。思维品质指人的思维个性特征,反映其在思维的逻辑性、批判性、创新性等方面所表现的水平和特点。文化品格指对中外文化的理解和对优秀文化的认同,是学生在全球化背景下表现出的知识素质、人文修养和行为取向。这四个方面看似不同,但实际上关联紧密,难以割裂。语言能力和学习能力相辅相成,学习能力帮助构建语言能力,语言能力的增强进一步完善了学习策略,强化学习能力的培养。而文化品格和思维品质决定了如何将学习更好的更有效的适用于社会,凸现人作为社会人和世界公民的优秀品质和格局。 二、美国国家安全背景下的关键语言 美国在语言政策的制定方面就非常具有前瞻性。早在二战之后,1985年冷战时期的危机 感极强的美国在于苏联的对峙中颁布了《国防教育法》,该法案将教育提升到国防安全层面,要求K-12年级即幼儿园到中学全面实施外语教育,政府出资设立语言培训机构对学生进行多语种的培训。 三、对我国基础教育外语的启示研究 学习英语可以使我们第一时间第一手的感知世界上最新最尖端的知识,有利于我们经济、文化、科学技术、国家安全等领域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英语曾一度被认为只是交流工具,而这种工具的使用标准曾完全以考试成绩为导向。在这种理念培养下,很多学生成为了典型的哑巴外语。这自然有历史和经济的原因,但我们的英语基础教育并没有将国家利益与个人利益关联在一起。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猛发展,英语的教育环境有了很大的发展,而课改的深入和素质教育理念的提升,是英语教育改革上一次非常重要的突破。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