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侄儿死期的悲哀。
分析: 文章这一部分的思路是什么样的?
少强先殁, 抱憾终生 惊闻噩耗, 疑似非真 死别之情 子孙幼弱, 睹之生悲 病因死期, 萦绕于心 若死有知, 愿从汝死
研读第三部分(10--12)
• 1、朗读第三部分(10--12) • 2、疏通文意,落实重要的字词句、自译成
通顺的现代汉语。 • 3、研习文本,分析回答问题:
问题:
1.概括段意:分哪几个层次写的?
答:第10段写对十二郎子女家属的安排及改葬之事; 第11段写自己对不能与十二郎同生死的悲痛之情, 以及替他教子养女的愿望;最后一段再次表现其内 心的哀痛。
2.这几段从哪些方面体现出了作者对十二郎的深厚 情谊?
答:替他处理家务后事;替他教子养女;反复表现愧 疚之意。
自我安慰——表达自己希望“从汝而死”,死
后与侄儿相见的愿望,倾诉视死为幸的至悲至痛
之情.这种悲痛你怎么看出来的?
联想到自己的和侄儿的孩子,说他们难以健
康成长,悲痛至极连忌讳和不吉利都不顾及 了。
发后嗣难成之悲
研读第8、9段:
推断侄儿猝然而死的病由,倾诉自己 “未始以为忧”的痛悔之情。
推测侄儿的死期,倾诉自己不能确知
的同时 ,还抒发了哪些悲情?
(1)悲叹家族人丁不兴。
封建社会门第家族观念极强。韩愈出身于小官 史家庭,家庭浓厚的儒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他, 而人丁不兴,使他尤其看重家庭成员。然而父 母早亡,兄殁南方、两世一身等久已令他体会 到家境凄凉之悲了,而如今侄儿又撒手西去, 儿子、侄孙尚年幼,
幼时为伴, 未曾相离 三别三会, 聚少离多 少强先殁, 抱憾终生
研读第二部分(4--9)
• 1、朗读第二部分(4--9) • 2、疏通文意,落实重要的字词句、自译成
通顺的现代汉语。 • 3、研习文本,分析回答问题:
研读第 4 段:
1.第4 段:感叹命运不公,痛惜诸兄之死; 哀叹自己未老先衰本该早死而未死,十二
1.第一部分侧重写什么情感?分哪几个层次?
叔侄深情
身世家世 三别三会 抱憾终生
2.作者写作此文的目的是为纪念十二郎, 为什么要写自己的身世?
答:是为了表现自己和十二郎的之间的深厚亲 情,从而表达自己的深深思念。
3.这几段总体是为了突出什么含义?
答:突出与十二郎的深厚情谊,即虽为叔侄, 实为兄弟。
4.在这两段中, 你以为最动人的
细节是何处?
第二段“嫂尝抚汝指吾再言曰:“韩氏 两世,惟此而已!”一语,“抚汝指吾” 的细小动作,体现出为母为嫂的深切关 爱与怜惜;“韩氏两世,惟此而已”仅 寥寥八字,却字字透出嫂嫂的焦虑、期 待和悲伤。十二郎遽然辞世之时,韩愈 又重提旧事,也流露出韩愈无尽的沉痛 与凄凉。
生离之情 叔侄深情 (1-3)
本文既不同于传统祭文,
又不同于韩愈本人撰写的其 他大量的哀辞、祭文、铭状、 碑志。那些都是应约而写, 是念给生者听的。而本文不 为发表,是作者面对死者叙 往事诉衷肠的肺腑之言。 《红楼梦》中“宝玉祭晴雯” 的《芙蓉女儿诔(lei)》 就属于这种真情自然宣泄的 文字。
韩愈的父亲韩云卿,生子三人,长子韩会,次
用。
三个“邪”表明作者难以接受十二郎夭亡的事实,所 以用反诘的语气,强化作者极度震惊的心情。
第五句“也”“乎”合用,表明作者仍不相信事实, 所以用推断来排除现实的可能性,整个一句用的是假 设语气。
第六七句末尾用“乎”,来表示作者的质疑,
不愿接受残酷的现实。
第八句末尾用“也”,表明作者始终难以接受事 实,陷入了极度的痛苦之中。
郎年少康强,不该早死而竟死,两相对照 极度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痛惜诸兄之死,与本文主旨有何关系?
烘托自己内心悲痛之甚。诸兄死悲,十
二郎死更悲。
研读第 5 段:
痛惜十二郎之死;表现对十二郎的深沉的思念。
倾诉自己遭受巨大打击精神恍惚,对十二郎 的死不愿相信又不得不相信的惨烈心情。
揣摩文章第5段中的“邪”、“也”、“乎”、 “矣”的用法,体会它们在表达感情上的作
第一部分(1-3),写两人之间的深厚情谊。
第二部分(4-9),写十二郎之死。
第三部分(10-12),写对十二郎及其遗孤的吊慰, 交代迁葬及教养遗孤等事。
研读第一部分(1--3)
• 1、朗读第一部分(1--3) • 2、疏通文意,落实重要的字词句、自译成
通顺的现代汉语。 • 3、研习文本,分析回答问题:
子韩介,季子韩愈。十二郎,即韩老成,本是韩 介的次子,出嗣韩会为子。韩愈幼年丧父,由韩 会夫妇抚养成长。他和十二郎虽为叔侄,实际如 同兄弟,从小生活在一 起,感情特别深厚。十二 郎的死,使他悲痛欲绝,也勾起他的辛酸回忆。 作者情不能已,写成此文 。作者把抒情与叙事结 合在一起,联系家庭、身世和生活琐事,反复抒 写他对亡侄的无限哀痛之情。同时,也饱含着自 己凄楚的宦海沉浮的人生感慨。
必不忠;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
其人必不孝;读韩退之《祭十二郎文》而
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友。
———赵与时
何为“祭文”?
祭文(悼词)一般写法: 先简介死者逝世情况(职务、时间、 地点、死因、享年等),表示哀悼之情; 然后介绍死者生平事迹,评价其功德 贡献; 最后向死者亲属表示吊唁慰问,号召 生者学习死者的品质精神。
全
1、远具时羞,告汝之灵
文
2、两世一身,形单影只 3、三会三别,抱憾终身
内
4、书言遗憾,孰料相反
容
5、恍然若梦,神明难测
梳
6、未老先衰,从汝而死 7、后嗣未立,悲哉哀哉
理
8、病因探究,仍不愿信
9、死期难明,恍惚难解
10、无奈接受,料理后事
11、无限哀痛,吊慰遗孤
12、言尽意续,呜呼尚飨
本文写得至悲至痛,试思考作者在悲侄儿之死
《祭十二郎文》优秀教案
祭十二郎文
韩愈
• 人生之不幸,往往会 成就文学之大幸,这是文 学史上最残酷的事实。
“祭文中的千古绝调。”——茅坤
“情之至者,自然流为至文。读此等文,须想其 一面哭,一面写,字字是血,字字是泪。未尝有 意为文,而文无不工。”
———《古文观止》
读诸葛孔明《出师表》而不堕泪者,其人
第九句前两个“也”连用,表假设,后一个“也” 表反问,作者清醒地明白,眼前这一切是事实。
第十一、十二、十三句连用“矣”来表明自己的
不解与迷惑,作者实在无法接受残酷的事实。
最后两句末尾用“矣”,相当于“了”,表明天 道难测,神机难明,天理不可推究,人的寿命难
以预知。 抒人生无常之慨
研读第6 、7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