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美国爱伦坡研究新走势
- 格式:doc
- 大小:47.50 KB
- 文档页数:15
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摘要:埃德加·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是世界上最知名同时也是最有争议的作家之一。
在美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作家中,坡是极具特色的一位。
他是天才诗人,杰出的短篇小说作家,独到的文学评论家,象征主义的先驱,同时也是现代派文学的鼻祖。
在其短暂而又多舛的一生中为自己在诗歌、小说创作和文学评论等各方面赢得了盛名。
坡从事创作的年代,正值美国文学浪漫主义的鼎盛时期,由于他的作品中带有所谓的颓废色彩,与当时蒸蒸日上的美国社会格格不入,于是一度被排挤在美国主流文学之外,后人对他的评价也是褒贬不一。
坡又是一个悖论式的人物,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坡坎坷的人生经历造就了他敏感的心灵,他有一种让西方文学界格外青睐的审美情怀;他醉心于美,然而他的作品中美总是与死亡相伴相生。
他一生寥落,却在身后盛名远播,他的诗歌、小说在20世纪上半叶的美国文坛上独树一帜。
本文力图将近几年的研究成果加以整理,从介绍坡的成长背景,时代背景。
阐述坡的独特的宇宙观和审美意象,即人性的孤独,对死亡的赞美,同时介绍坡的创作理念。
向读者展示坡独特的内心世界和创作思路。
消除读者的种种误解,成为坡等待百年的那一个读者。
关键词:孤独死亡恐怖小说唯美主义者一,简介坡的短篇小说可以分为四类:恐怖小说、侦探小说、科幻小说和冒险小说。
影响最大的是他的哥特式风格的作品,包括恐怖小说《鄂榭府崩溃记》(The Fall of the House of Usher)、《丽姬娅》(Ligeia)、《黑猫》(The Black Cat)、《一桶白葡萄酒》(The Cask of Amontillado)等都是哥特式风格的代表。
坡还是西方侦探小说的鼻祖,他善于揣测人的心理活动,运用严密的逻辑推理,他的侦探小说有《莫格街凶杀案》(The Murder in the Rue Morgue)、《玛丽?罗杰疑案》(The Mystery of Marie Roget)、《被盗的信》(The Purloined Letter)等等。
近十年国内埃德加?爱伦?坡研究综述
黄珊;章璇
【期刊名称】《世界文学研究》
【年(卷),期】2017(005)002
【摘要】本文梳理分析了近十年国内爱伦?坡小说和诗歌研究情况,认为多数研究聚焦经典作品、死亡主题及对比研究,同质化现象较为突出。
但与此同时,研究范围和深度也有所拓展,如之前较少受到关注的幽默类科幻类作品开始进入视野,研究主题和视角也呈现出多样化趋势,如对爱伦?坡作品中的空间叙事、空间表征、美国性等问题的关注。
未来国内爱伦?坡研究或向进一步多元化和深度整合的方向发展。
【总页数】7页(P66-72)
【作者】黄珊;章璇
【作者单位】[1]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1]安徽大学外语学院,安徽合肥【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
【相关文献】
1.埃德加·爱伦·坡《海中之城》中性爱与死亡主题的解读 [J], 黄宗贤;贺权宁
2.国内外爱伦·坡研究综述与比较 [J], 曹曼
3.衷情希冀,咏叹被生死阻隔的爱——埃德加·爱伦·坡诗歌《安娜贝尔·李》与苏轼词《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赏析 [J], 刘玉利;余凤红
4.勘界、越界、心理化:埃德加·爱伦·坡小说中的空间营造 [J], 岳俊辉
5.埃德加·爱伦·坡侦探推理小说探析 [J], 梁亚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浅析作家爱伦坡
麻晓敏
【期刊名称】《魅力中国》
【年(卷),期】2011(000)002
【摘要】本文介绍了美国哥特式文学的开拓者与大师,埃德加·爱伦坡,并分析了作者的一生及对其作品的影响;阐述了坡作品的特点及其写作分格及写作特色.【总页数】1页(P297-297)
【作者】麻晓敏
【作者单位】西安医学院英语系,陕西,西安,71002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106.4
【相关文献】
1.爱伦·坡作为短篇小说创作家和评论家的生涯综述 [J], 王玢诗
2.爱伦·坡笔下的诗意自然--一位“自然”作家的生态思考 [J], 徐薇
3.十九世纪美国作家爱伦·坡的异域想象 [J], 朱丽田;刘琚
4.疯子·奇才·伟人-论美国作家爱伦·坡的一生 [J], 张显奎
5.美国十九世纪象征主义作家评述——惠特曼与爱伦·坡 [J], 李宜兰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方艾德加爱伦坡研究综述
李会芳
【期刊名称】《外国语文(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7(023)002
【摘要】西方文学界(主要是美国、法国和英国)对美国作家艾德加·爱伦·坡170多年的研究史大致分三个阶段:在坡生前到19世纪末的第一阶段,除了少数诗歌外,坡本人和他的小说在美国受到普遍指责和排斥,相反,在英国尤其是法国,坡的作品受到了强烈的肯定;第二阶段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60年代,坡的小说逐渐成为研究重点并被经典化,研究方法也逐渐走向科学化;第三阶段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这个阶段对坡的批评明显地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
【总页数】6页(P13-17,27)
【作者】李会芳
【作者单位】河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石家庄,05001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07
【相关文献】
1.爱德加·爱伦·坡恐怖小说中的现代主义元素 [J], 夏君
2.试从爱德加·爱伦·坡的生平及其短篇小说分析其写作风格 [J], 王秀英
3.论爱德加·爱伦·坡诗歌的格律美和典故美 [J], 雷宇;徐建纲
4.近十年国内埃德加?爱伦?坡研究综述 [J], 黄珊;章璇;;
5.西方艾德加·爱伦·坡研究的三个阶段 [J], 李会芳;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超验的爱伦坡:《我发现了》中爱伦坡的超验主义思想分析
(英文)
余静远
【期刊名称】《海外英语》
【年(卷),期】2011(0)15
【摘要】爱伦·坡历来被认为是反超验主义的代表人物,然而事实上,坡是认同爱默生超验主义的基本观点的。
在他生前写的最后的书《我发现了》里,坡谈到了直觉和个体神性的问题,在他看来,与以经验主义为基础的研究方法相比,直觉发现真理更为有效的方法。
而且,坡也爱默生一样,认为人是上帝的一部分,所以人也有了无限的潜能和神性。
【总页数】2页(P207-208)
【关键词】爱伦·坡;《我发现了》;超验主义观点;直觉;个体潜能的无限和神性【作者】余静远
【作者单位】武汉大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712
【相关文献】
1.女性形象中爱伦·坡的自我投射——从自体心理学角度解读爱伦·坡的自恋人格障碍 [J], 彭旭;
2.美女之死—爱伦·坡笔下的超验之美 [J], 黄亚超;张海宁
3.超验的爱伦·坡:《我发现了》中爱伦·坡的超验主义思想分析 [J], 余静远
4.从《我发现了》探析爱伦·坡的哲学思想 [J], 王莉; 何畅
5.女性形象中爱伦·坡的自我投射——从自体心理学角度解读爱伦·坡的自恋人格障碍 [J], 彭旭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02超越时代的美国诗人——爱伦·坡导入:爱伦坡(Edgar Allan Poe,1809-1849),美国著名诗人,短篇小说家,评论家。
父母早逝,由养父约翰.爱伦抚养成人。
坡一生坎坷,怀才不遇,后期嗜酒成性,精神有些失常。
他的诗歌情调低沉,有形式主义的倾向。
但音韵铿锵有力,选词含蓄,色调富丽。
他的诗歌理论和成就对西方诗歌的发展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叶芝说:“坡是为世人共赏的伟大抒情诗人。
”小说分为两类:恐怖小说:以荒诞恐怖的故事为题材,着重刻画人物的变态心理。
《红色死亡假面舞会》,《厄舍古厦的倒塌》推理小说:《莫格街谋杀案》其诗歌类似其小说,富有音乐美,主题为哀悼美的消损。
《乌鸦》文学批评著作:《创造哲学》(1846),《诗歌原理》(1850)1.What do you know about Edgar Allan Poe?2.How do you understand horror film or horror description in novels?3 Do you think language can be used to produce the effect of music?一、文本细读(一)《安娜·贝尔·李》(Annabel lee)创作背景:此诗是纪念坡的已故妻子Virginia Clemn的。
1834年坡与她结婚。
婚后,他们过着贫困的生活。
1847年Virginia去世。
不久后,坡写成此诗。
Virginia的死使她成为坡的一个完美的文学形象。
当Virginia 以ANNABEL LEE 的形象步入文学殿堂的时候已经变成了一位纯洁,美丽,超凡入圣的理想人物。
ANNABEL LEE 成为坡的文学理论的表现者;同时,她那完美无瑕的形象也深深令人倾倒。
由此,一曲回肠荡气的哀歌便久久回旋在诗的王国里。
分节赏析:Stanza 1It was many and many a year agoIn a kingdom by the seaThat a maiden there lived whom you may knowBy the name of ANNABEL LEE;And this maiden she lived with no other thoughtThan to love and be loved by me.那是在许多年、许多年以前,在海边的一个王国里住着位姑娘,你可能也知道她名叫安娜蓓尔·李:这姑娘的心里没别的思念,就除了她同我的情意。
国内外爱伦·坡研究综述与比较爱伦·坡(Edgar Allan Poe)是一位美国作家,被誉为推理小说之父和恐怖小说之王。
他的作品多以黑暗和恐怖为主题,深受读者喜爱,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爱伦·坡在19世纪中叶创作,他的作品风格独特,常常探索人类心理的黑暗面和人性的本质。
爱伦·坡的作品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深受学术界的关注。
国内对爱伦·坡的研究起步较晚,主要集中在20世纪后期至今。
研究者主要从爱伦·坡的创作风格、文学理论、心理学、文化背景等多个角度进行了深入研究。
国内的爱伦·坡研究有以下几个特点:1. 文学批评:国内研究者对爱伦·坡的作品进行了文学批评,分析了他的创作技巧、叙事风格、主题等方面。
其中,对于爱伦·坡短篇小说的分析较为深入,研究者关注他的叙事策略、悬疑推理结构和怪诞幻想元素。
2. 影响与接受:国内研究者关注爱伦·坡对中国文学的影响与接受。
一方面,他的作品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如鲁迅、朱光潜等作家都曾受到过爱伦·坡的影响。
另一方面,研究者也关注了中国读者对爱伦·坡作品的接受情况,通过调查与分析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3. 文化背景:国内研究者对爱伦·坡的作品进行了文化背景的分析。
爱伦·坡创作的时代背景是19世纪美国,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政治和文化环境。
研究者关注他作品中的社会批判意味、对女性形象的描绘等方面。
国外对爱伦·坡的研究起点较早,19世纪末20世纪初就有学者开始对他的作品进行研究,随着时间的推移,国外的研究已经相当丰富。
国外对爱伦·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 心理分析:国外研究者通过心理学的视角对爱伦·坡的作品进行了深入分析。
他们关注爱伦·坡作品中的恐惧心理、心理疾病、自杀倾向等方面,探讨他作品背后的心理动机。
文学评论 4 2 0 0 8 年第10 期安徽文学爱伦坡国内研究现状◎龚玥竹(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四川•成都610064)摘要本文通过对历来爱伦坡的译介情况及对其诗歌和小说研究侧重的介绍,结合近几年来爱伦坡国内研究的趋势,勾画出了国内爱伦坡研究的现状,以期对国内爱伦坡研究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关键词爱伦坡国内研究在梳理研究现状之前,先对国内对爱伦坡的译介作点介绍。
首先,值得注意的是,国内爱伦坡研究并没有经历从肯定坡诗歌价值再到小说价值的转变过程。
国内最早出版的坡的文学作品集是1982 年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陈良廷、徐汝椿和马爱农三人翻译的《爱伦坡短篇小说集》①。
自90 年代中期开始,才陆续由多个译者,不同出版社翻译出版了坡的选集②。
且这些选集多为坡的短篇小说集,这也反映出国内一直对坡的小说的重视要甚于诗歌。
不仅如此,目前也没有出版过坡的全集。
再者,对比国外坡研究的特点,国内在译介上就比较滞后了显得,对坡生平的介绍仅是在各选集前会有简单的介绍,目前为止,没有翻译坡的传记的翻译作品出现。
也没有评论坡的书籍的译本,及坡的评论集的译介。
接下来,再看国内坡的研究情况。
目前研究坡的专著很少。
2003 年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何木英编著的《埃德加•爱伦•坡研究》,200 6 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了任翔的《文化危机时代的文学抉择——爱伦•坡与侦探小说探究》③,2008 年学林出版社出版了朱振武主编的《爱伦•坡小说全解》④。
这同样反映出国内研究重小说轻诗歌,且深入细致的研究不多。
而另一方面,研究坡的学术论文较多,涉及坡的诗歌,小说和文学批评。
诗歌方面,主要是就坡的几首很有名的诗作,如《乌鸦》等作出赏析或从精神分析传统,死亡主题等剖析。
小说方面,研究的文章较多。
有对坡短篇小说主题意义的探询,也有从单一批评方法切入展开批评。
也有将对坡小说的研究放置在一个传统下或一个背景下考察,如研究坡与哥特式小说传统或将坡放置在美国短篇小说的流变与发展下考察。
J u n .2023V o l .43N o .3语文学刊J o u r n a l o fL a n g u a ge a n dL i t e r a t u r eS t u d i e s 2023年6月第43卷第3期[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21世纪美国战争小说与民族身份研究 (16B WW 053)阶段性研究成果㊂[作者简介]张运恺,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讲师,博士,研究方向:19世纪英美文学与文化㊂从‘未来之事“看埃德加㊃爱伦㊃坡对美国现代化进程的反思ʻ张运恺(信息工程大学洛阳校区,河南 洛阳 471003)[摘 要] ‘未来之事“是埃德加㊃爱伦㊃坡的一篇科幻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庞狄塔在2848年乘坐 云雀号 热气球旅行的故事㊂该小说呈现了一种异域空间想象,庞狄塔乘坐热气球在未来旅行时,不仅看到了未来世界的各种景致,而且目睹了古代人类文明的遗迹,新旧事物同处一个空间,形成鲜明对比,打乱了正常的时间秩序,使人仿佛置身于博物馆中㊂这种同一空间中时间交错的并置就是典型的时间异托邦的表征,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异托邦中,庞狄塔一方面谴责了衰落的古代人类文明对金钱与财富盲目追求的拜金主义㊁对低俗时尚趋之若鹜的消费主义,另一方面揭示了现代乃至未来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两大主要症结,即在科技理性主导下人类情感的缺失所导致的人的异化,以及异化的人对彼此的冷漠和对生命的漠视所导致的社会的病态发展㊂[关键词] 埃德加㊃爱伦㊃坡; ‘未来之事“; 时间异托邦; 美国现代化进程[中图分类号]I 10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23)03-0082-08 d o i :10.3969/j.i s s n .1672-8610.2023.03.011一㊁引 言‘未来之事“(M e l l o n t aT a u t a ,1849)是埃德加㊃爱伦㊃坡(以下简称 坡 )的一篇科幻小说,讲述了主人公庞狄塔(P u n d i t a)在2848年乘坐 云雀号 热气球旅行的故事㊂在漫长无聊的旅途中,她决定给朋友写信,借此排解内心的苦闷㊂一路上,她饶有兴致地观察着身边的一切,发现热气球已成为热门的出行方式,因为在她的头顶和四周都漂浮着大量热气球,且乘客众多㊂她看到了大西洋上管理水上电报电缆的磁力船,并得知可以通过它们了解到世界各地的时政热点㊂她还通过望远镜眺望宇宙中的各种星体,对月球仔细观察一番后,叹服于月球人的智慧与力量㊂旅途见闻引起了主人公的思考,她对人们惯常的思维方式进行反思,发现了其中的不足㊂她目睹了考古发掘现场,了解到一段尘封的历史㊂然而不幸的是,她乘坐的热气球突然漏气并急速下坠,在危急时刻,她把匆忙写完的旅行日志装进一个瓶子里密封好,然后扔进了大海,寄希望于捡到它的人能知道她在热气球上的所见所闻㊁所思所想㊂坡的这篇小说是他对科幻题材的一次尝试㊂虽然他最擅长写哥特和侦探小说,但他的科幻小说也不容小觑㊂19世纪末英法两国著名的科幻小说家威尔斯和凡尔纳就对坡有着很高的评价,他们的作品或多或少都受到了坡的影响,且这一影响一直延续㊂在他们眼里,坡无疑可以被称之为现代科幻小说28 Copyright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张运恺/从‘未来之事“看埃德加㊃爱伦㊃坡对美国现代化进程的反思之父㊂虽然坡的这篇科幻小说不像威尔斯的‘时间机器“(T h eT i m eM a c h i n e,1895)或凡尔纳的‘八十天环游地球“(A r o u n d t h e W o r l d i nE i g h t y D a y s,1873)那样有着跌宕起伏㊁扣人心弦的情节,更多的只是对未来世界的平铺直叙,但作为对这一题材的大胆尝试,该小说也算是较成功的一部,里面充满对未来的各种想象,这些想象在坡的时代还相当超前㊂然而,该作品在出版之后,并没有像坡其它类型的小说那样受人关注㊂截至目前,国内尚无对‘未来之事“进行详述的论文,而国外的研究也乏善可陈,仅有的几篇与之相关的论文也主要是探讨小说中影射的 科技 与 民主制 问题㊂在对 科技 的探讨方面,埃尔里齐(H e y w a r dE h r l i c h)指出,坡在小说里所提到的漂浮在大西洋上的电报电缆在1848年小说成稿时还不存在,坡对该科技的想象无疑可以把这篇小说视为 科幻小说 [1]271㊂南科夫(N i k i t aN a n k o v)认为,在该小说里,坡通过庞狄塔之口重构了美国南方作家的身份,打破了美国文学文化圈长期以来对南方作家的歧视 认为他们因循守旧㊁不思进取,因为坡作为南方作家的代表,他 拥有科技新知识 [2]226并能将其运用到写作中,这证明了 美国南方作家并不逊色于美国北方如波士顿和纽约的作家 [2]226㊂如果说南科夫关注的是小说中对美国区域身份的建构,那么马什(C l a y t o n M a r s h)所关注的则是小说对美国国家身份的建构,他认为小说反映了19世纪初美国人 对科技的狂热 [3]260,而 科技作为当时树立文化自信的关键支撑却掩盖了其迅猛发展势头下美国边疆地区正在经历的种族屠杀和奴隶制这一事实 [3]260㊂在对 民主制 的探讨方面,肯尼迪(J.G e r a l dK e n n e d y)指出, 坡其实赞同民主制,但却对19世纪30-40年代美国民主制的具体实践过程感到恐怖 [4]288㊂萨沃耶(J e f f r e y S a v o y e)则认为 坡极度不信任民主制,认为其本身是卑鄙的 [5]102㊂此外,斯莫林斯基(R e i n e r S m o l i n s k i)还从小说中读到了坡的一种末世论观点,认为他是在借用‘圣经㊃启示录“中的景象来 警告辉格党 [6]68㊂林克(A l e xL i n k)也进一步指出该小说呈现了 美国内部的分裂所带来的焦灼感,即一方面它主张民主制度下的人人平等,另一方面却保留了万恶的奴隶制 [7]262㊂坡研究专家马博特(T h o m a sM a b b o t t)也指出,该小说同坡的另一篇小说‘与一具木乃伊的谈话“(S o m e W o r d sw i t ha M u mm y,1845)一样都认为 民主制最终会堕落为专制的暴政 [8]1289㊂除了以上学者对小说中所呈现的 科技 与 民主制 的特点进行解读外,也有部分学者分析了该小说不受欢迎的原因㊂主要有两种观点,一是该小说是坡的一则恶作剧,没有任何意义㊂二是该小说中坡对各种历史人名㊁地名和事件的戏仿以及大量的哲学思辨,使得小说晦涩难懂,不知所云㊂针对第一种观点,塔夫特(K e n d a l lT a f t)认为,该小说如同坡在‘气球骗局“(T h eB a l-l o o n H o a x,1844)一样, 只是一个恶作剧 [9]563,没有什么实质内容㊂马博特对此结论表示认可,并进一步拿出证据来证明,由于小说中 云雀号 热气球旅行的时间设定在2848年的4月1日,与之前坡所写的‘汉斯㊃普法尔历险记“(T h e U n p a r a l l e l e d A d-v e n t u r e o f O n e H a n sP f a a l l,1835)中主人公汉斯㊃普法尔乘热气球出发的时间完全一致,都是愚人节那天 [8]1306,所以坡在‘未来之事“中更多的是调侃,而不是严肃的写作㊂针对第二种观点,奥尔尼(C l a r k e O l-n e y)指出 坡这篇小说与其他的相比不太成功的原因就在于其满篇都充斥着不成熟的戏仿和令人费解的哲学思辨 [10]419㊂马博特也认可这一观点,他也指出 该小说里许多的调侃式笑话可能对于坡时代的读者来说还比较容易理解,但对现代的读者而言则是一头雾水㊂此外,还有一些笑话大家都理解不了,只有坡自己才知道是怎么回事,就像是自己写给自己玩的一样 [8]1289㊂本文认为,上述评论皆有可取之处,但对该文本的解读却不仅限于此㊂坡的这篇小说3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张运恺/从‘未来之事“看埃德加㊃爱伦㊃坡对美国现代化进程的反思并不是毫无深意的恶作剧,而是内容丰富㊁有深度,值得仔细琢磨的文本㊂该小说中有异域空间想象,主人公庞狄塔乘坐热气球在未来旅行时,既看到了未来世界的各种景致,又目睹了已成为废墟的古代人类文明㊂新旧事物共处一个空间,形成鲜明对比,打乱了正常的时间秩序,使人仿佛置身于博物馆中㊂这种同一空间中时间交错的并置就是典型的时间异托邦的表征,也正是在这样一个异托邦中,庞狄塔一方面谴责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衰落的古代人类文明对金钱与财富盲目追求的拜金主义,以及对低俗时尚趋之若鹜的消费主义;另一方面揭示了现代乃至未来人类社会所面临的两大主要症结,即在科技理性主导下人类情感的缺失所导致的人的异化,以及异化的人对彼此的冷漠和对生命的漠视所导致的社会的病态发展㊂如果说坡在‘与一具木乃伊的谈话“中还对人类未来抱有一丝希望的话,那么在‘未来之事“里,他的这种希望则完全破灭,变成了彻底的绝望㊂二、对拜金主义的谴责在‘未来之事“这篇时间异托邦小说里,坡采用了故事套故事的叙事结构㊂他首先交代了一个背景故事,即一名与他同名同姓的叙述者于1848年在大西洋里发现了一个漂流瓶,该漂流瓶被密封得很紧,他将其打开之后发现了瓶中的一份手稿,而他对手稿上所写的文字和内容完全看不懂,所以便找到了自己的朋友来翻译,最终发现这份手稿来自1000年后的2848年,于是他把该手稿寄给了‘淑女杂志“(G o d e y sL a d y sB o o k)的编辑,希望能将此文进行刊登,公布于众,同时叙述者也希望编辑 对此稿能比我理解得更透彻 [11]965㊂在介绍完这一背景故事后,小说随即转向手稿内容本身,即2848年一位名叫庞狄塔的人乘坐 云雀号 热气球的旅行见闻㊂在这一叙事结构中,1848年的人类文明与千年之后的2848年人类世界并置在一起,形成了一种时间上的错位,构成了一个时间异托邦㊂在这一异托邦中,坡对人类未来世界的方方面面展开了丰富的想象,他的这些想象并非天马行空,而是以19世纪的美国为蓝本,是对人类世界未来发展趋势的一种构想㊂‘未来之事“所描绘的未来世界里的诸多问题,其源头都直指坡所处的时代,所以他在这篇时间异托邦小说里借未来之事来反观19世纪,揭露这一时代的症结并对其进行反思㊂19世纪美国人唯财富论的拜金主义便是其中一大症结㊂主人公庞狄塔在2848年乘坐 云雀号 热气球旅行时见到了许多未来景致,同时她也看到了一处因新建公共设施而在施工过程中被挖掘出来的古代人类遗迹㊂荒凉的古代废墟与未来世界各种生机勃勃的景象显得格格不入,但它们又同处一个空间里,打破了正常的时间秩序,形成了一种时间上的异托邦㊂据庞狄塔了解,这是 古代亚美利坚人 [11]977留下的一处遗迹㊂ 亚美利坚人 在文中被表述为 A m e r i c c a n ,从词形来看,这是对 A m e r i c a n 一词,即 美国人 的戏仿,所以这一遗迹实则是美国人留下的,而庞狄塔宣称自己是古代亚美利坚人的后代,即 亚美利坚人(顺便说一下,便是我们的直接祖先) [11]970㊂由此可知,她其实代表的是美国人的后裔,而作为美国人后裔的庞狄塔却亲眼目睹了已成为废墟的美国文明,这相当耐人寻味㊂在这篇时间异托邦小说里, 工人正受雇为乐园的一个新喷泉构筑地基, 而乐园很久以来似乎就一直是一个岛屿 [11]978㊂据马博特考证,这里的乐园其实就是19世纪位于 纽约市政大厅附近的喷泉公园 ,而这里的岛屿指的就是 曼哈顿 [8]1309㊂从小说中可知,在坡对未来世界的想象中,千年后的美国早已成为废墟,而在 八百年前,那整个地区密密麻麻地挤满了房屋,其中有些楼房高达二十层;那地区附近的土地被人们视为特别珍贵 [11]978㊂在这里,19世纪纽约曼哈顿的繁华景象与大约1000年后的面貌形成了鲜明对比,曾经八街九陌㊁高楼林立的大都市,在2050年时被一场 灾难性4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张运恺/从‘未来之事“看埃德加㊃爱伦㊃坡对美国现代化进程的反思的地震 连根拔掉,彻底摧毁 [11]978㊂到了2848年,该地区早已深埋于地下,要不是人们打算在此建一座乐园,它将永远被淹没在历史的尘埃中㊂这一处古代废墟遗迹在未来的景致中显得异常突兀,庞狄塔在这一异质空间的遭遇也影射了坡对美国未来的担忧㊂纽约作为美国的象征,发达的经济中心,在19世纪便已成为美国财富的汇集地,富豪的聚居区,各种时尚品牌的发源地,是美国人趋之若鹜的地方㊂而曼哈顿作为纽约的行政区之一,是其核心地带,美国所有重要的企业机构㊁商贸中心都云集于此,所以一旦该地区或是整个纽约遭到诸如天灾人祸的重创,那对美国的影响将是难以估量的㊂在‘未来之事“这一时间异托邦小说里,纽约的毁灭标志着美国的衰落和灭亡,一切繁华皆成泡影,美国所创造出的辉煌成就和灿烂文明也毁于一旦㊂正如庞狄塔所说,当该遗址被发现后,考古学家本想通过一些出土文物来重构其千百年前的盛世场景,但他们 一直未能从该遗址找到任何充分的资料(诸如钱币㊁徽章或碑铭之类的东西),因而没法对该地区原始居民之风俗习惯㊁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哪怕是最模糊的推测 [11]978㊂然而,纽约的毁灭和美国的衰败都是有原因的㊂庞狄塔发现 他们(古代亚美利坚人)在许多方面都很精明,但却奇怪地患上了一种偏执狂,拼命地建造一种在古代亚美利坚被命名为 教堂 的房屋 用来供奉两个偶像,一个名叫财富,一个名叫时髦 [11]978,而且 到了后来,该岛十之八九都变成了教堂 [11]978㊂显然,美国衰败和灭亡的原因被直接明了地揭示了出来,即美国人的拜金主义思想最终导致了美国的衰亡㊂众所周知,教堂之于基督教徒,是庄严神圣的场所,是人们的信仰所在㊂对美国人来说,基督教信仰是他们的立国之本㊂早在美国建国之前便受到了来自欧洲不同宗教思想的影响,因为早期踏上美洲大陆的大多是宗教人士,他们或因宗教迫害,或因国内局势,不得不告别欧洲故土,来到美洲新大陆这一自由之地,继续他们的宗教活动 传教或布道㊂久而久之,殖民地时期的美国就成为各种宗教的汇集地,而其中源于基督教新教的加尔文教对他们影响至深㊂韦伯(M a x W e b e r,1864-1920)认为,加尔文教是 从基督教禁欲主义中产生出来的 [12]141㊂因此, 寻欢作乐㊁纵情声色这些人生的感官享乐,构成清教徒禁欲主义最大敌人㊂要抵制和扫除世俗快乐,只有日常生活中的艰苦劳动㊂劳动被视作抵制诱惑和享乐的唯一手段 [13]56㊂虽然劳动必然会源源不断地创造财富,但是按照加尔文教的观点,劳动 不是将财富本身作为目的,不是抱有贪婪之心,而仅仅是对天职的忠实履行 [13]56㊂劳动所得的财富是 正当而必须的,这种财富,也是上帝对他的祝福信号㊂财富不能因为贪婪的肉体冲动而被非理性的挥霍殆尽㊂即是说,财富可以被合理地获取和积累,但是它不能被奢侈消费 [13]56㊂在这样的宗教思想指导下,财富可以被大量积累,但是不允许进行随意消费㊂在韦伯看来,大量地获利而又十分地节俭,结果就是资本积累,财富增加㊂如此循环,最后就是 资本的过度积累 [12]135㊂而随着财富的不断增加, 傲慢㊁愤怒和对现世的一切热爱也会随之而增强 肉体的欲望㊁眼睛的欲望和对生活的渴望也成比例地增强㊂因此尽管还保留了宗教的形式,但它的精神正在如飞似地逝去 [12]137㊂当人们的宗教热情完全退却之后,则 寻找上帝的天国的狂热开始逐渐转变为冷静的经济德性,宗教的根慢慢枯死,让位于世俗的功利主义 [12]138㊂由此,在韦伯看来, 资产阶级的经济伦理得以形成:新教中赚钱和获利的正当性被资产阶级商人在世俗生活中所挪用,商人们心安理得地听命于金钱利益的支配,并以此作为责任 [13]58㊂而 人被赚钱的动机所左右,获利则成为了他最终的目的 [13]58㊂由此可知,美国人在发展中日益背离了加尔文教的初衷,把赚钱和追求财富作为人生唯一的目标㊂这些利益则被大量用于挥霍5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张运恺/从‘未来之事“看埃德加㊃爱伦㊃坡对美国现代化进程的反思和毫无节制的享乐,人因此逐渐堕落,把教堂变成了商业机构,供奉的不再是耶稣㊁玛利亚或十字架,而是异端的偶像㊁财神的象征,以祈求神灵的庇佑,从而获取更多的财富㊂三㊁对消费主义的批判在这样一种拜金主义价值观的影响下,美国逐渐变成了一个消费社会,然而美国人对时尚的趋之若鹜并没有培养起他们良好的审美鉴别力,相反,他们的审美情趣越发低俗,对此庞狄塔也进行了说明㊂她认为,其先祖对时尚的定义令人费解,竟然把毫无美感之物当作美的象征,比如 女人也好像被她们后腰下边的一个自然隆起部弄得奇形怪状 尽管这种变形在当时被莫名其妙地当作一种美 事实上她们看上去非常古怪,非常 说不出是像雄吐绶鸡还是像单峰骆驼 [11]978㊂从这一描述中我们大体可以想象出这是一种怎样的审美㊂在庞狄塔看来,当时的时尚不是把人身体的美凸显出来,而是把人矮化成动物一般,非但没有突出人的特质,反而增强了其非人的一面或兽性的一面,这样的时尚确实令人费解㊂这种扭曲的认知就是人们只顾追求财富而缺乏必要的审美观培养所致㊂而坡对19世纪这种缺乏审美情趣㊁一切向钱看,虽然积累了不少财富,但充其量也就是暴发户的美国人嗤之以鼻㊂正如他在‘装饰的哲学“(T h eP h i l o s o p h y o f F u r n i t u r e, 1840)这篇小说中所指出的那样, 审美情趣的败坏是美元工业的一个部分或一种附属品㊂随着我们渐渐富裕,我们的观念也渐渐迟钝 [11]438㊂在他看来,这种审美情趣的败坏只造就了暴发户一般的所谓新贵, 没有血缘上的贵族阶级 一个美元贵族阶层 金钱是唯一的贵族标志,金钱的炫耀大体可以说是显示贵族特征的唯一手段 [11]434-435㊂对于这些美国新贵,坡向来持鄙视态度,虽然他自己不是贵族出身,但却对贵族身份非常向往,因为他 曾在一封自传式的书信中声称,他于1811年出生在巴尔的摩一个最古老㊁最体面的家庭 [14]2㊂然而 这种说法不免有失真实㊂确切地讲 在巴尔的摩,爱伦㊃坡家也算不上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家族 [14]2㊂国内著名的坡研究学者于雷也指出, 爱伦㊃坡实则要反对的并非传统意义上的 贵族 (事实上这正是他所向往的生存取向),而是当下美国社会的 暴发户 阶层 [15]94㊂坡之所以对欧洲老贵族大加赞赏,是因为相对于眼里只有钱而没有学识㊁审美情趣低俗的美国新贵而言,欧洲的老贵族既有钱又有丰富的学识,还有高雅的情趣和气质,这是美国人永远也学不来的㊂所以在‘未来之事“这部异托邦小说里,坡借庞狄塔之口对19世纪金钱至上的美国消费社会以及审美低俗化的美国人进行了嘲讽和谴责㊂四㊁对科技理性的反思除了对美国人的拜金主义㊁消费主义和低俗审美进行谴责之外,这篇时间异托邦小说还探讨了科技理性主导下情感缺失导致的人的异化,而人的异化又让人变得漠视他人,甚至漠视生命,这也加速了社会的解体并最终走向灭亡㊂在‘未来之事“这篇小说里,庞狄塔乘坐 云雀号 热气球行驶在古代遗址和未来景观并置的一个异托邦空间中,她的思绪也不断折返于二者之间㊂她想到了第一位乘热气球的古代旅行家,而那位伟大的旅行家却因为一番话受到了当时其他学者的攻击, 当他坚持认为只有凭借升降去顺应有利气流,气球便可朝各个方向飞行之时,他同时代的所有人几乎都对他不予理睬,只把他当作一个有发明天才的疯子,因为那个时代的哲学家们宣称这种事绝不可能 [11]969㊂庞狄塔认为那位旅行家之所以不被认可,是因为他的观点不符合亚里士多德(A r i s t o t l e,384-322 B C)的 演绎法 和培根(F r a n c i sB a c o n,1561 -1626)的 归纳法 ,而这两位学者的研究方法在很长一段时间都被视为科学研究的金科玉律,任何来自他途的观点都被认为是错误的, 获取真理只有两条可行之路 [11]969,即6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张运恺/从‘未来之事“看埃德加㊃爱伦㊃坡对美国现代化进程的反思只有亚里士多德式和培根式的道路才是可能获取真知的途径 [11]969㊂在此,庞狄塔不仅抨击了人们对科技理性的盲目崇拜,而且还指出了这一纯粹理性思维对整个人类社会的影响,即 同样的主张在人类中循环,不是一次或两次,也不是若干次,而几乎是永无止境地重复 [11]968㊂在她看来,这两种理性思维模式制约了人的分析能力和判断力,从而 把分析研究限制在蜗行牛步的速度 [11]970,因为人类对科技理性 迷恋狂热了几百年,以至于称得上正常的思想实际上完全停止了 [11]970㊂人们所关心的不再是能否揭示真理,也不管他们最后研究出的结果是否正确,而只注重他们认识世界和探寻真理的途径是不是遵循亚里士多德和培根的理性思维方法,否则即便是他们在研究中有所突破,别的学者也会 对他和他发现的真理不予理睬 [11]970㊂在庞狄塔看来,在研究分析问题的过程中,如果一味强调人的理性而忽略了人的想象力等情感因素,那么最后的结论也是错误的,而这一错误的认识也会让人与真理和真相背道而驰㊂ 对想象力的约束是任何存在于古代分析模式中的稳当性都无法补偿的过失㊂ [11]970因为亚里士多德的 演绎法 主张从一个明确无误的大前提出发来推导出一个结论,如果这一大前提错了,那么得出的结论无疑也是错的㊂而庞狄塔认为根本就不存在所谓一直正确的大前提, 压根儿就没有什么不言而喻的自明之理 许多早被确认的自明之理也已经被一一否定 [11]971㊂此外,培根的 归纳法 从观察各种现象出发来推导出各种规律㊁定律和法则的做法,在庞狄塔看来也是漏洞百出,因为眼睛具有欺骗性,肉眼不可能准确无误地把握一切现象,而人们却毫不知情,以为 把东西拿得离眼睛越近肯定会看得越清楚㊂那些人其实是被细节蒙住了眼睛 [11]970㊂庞狄塔认为,正是因为人们贬低感性在认识世界中的重要性,而对科技理性顶礼膜拜,所以 他们自负而愚蠢地排斥了所有其他真理之路,排斥除了那两种荒谬途径之外的所有获取真理的途径 而他们竟敢把酷爱翱翔的灵魂限制在这两条路上 [11]972㊂因此,庞狄塔指出, 这种错误完全就是那种自作聪明的白痴所犯的错误 [11]970㊂为了让人们充分认识到理性至上观的错误性以及人的想象力等感性因素在科学研究中的重要性,庞狄塔有理有据地循循诱导,她说牛顿(I s a a cN e w t o n,1643-1727)认为自己虽然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但这不是他自己的功劳,而是开普勒(J o h a n n e s K e p l e r, 1571-1630)的功劳,正是开普勒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的启发才使得他成功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㊂然而, 开普勒早承认他的行星运动三大定律是猜出来的 也就是说是想象出来的 [11]972㊂无独有偶,埃及学家商博良(J e a n-F r a nço i sC h a m p o l l i o n,1790-1832)也是通过想象 成功破译出了古埃及象形文字,从而把人类引向了那些永恒不朽而且几乎不可计数的真理 [11]972-973㊂由此,庞狄塔指出, 真正的思想家是那些富有热情和想象力的人 [11]973㊂此外,在她看来,那些有想象力的人才会不断地 对自己的理论进行修正㊁归纳㊁分类 一点点地清除自相矛盾的浮渣 直到一种毋庸置疑的一致性脱颖而出 [11]973㊂坡借庞狄塔之口指出,具有想象力才是学者最重要的本质,他们不会因为过于理性而变得偏执,不会拒绝不同的观点和意见,而是乐于接受他人的看法,并不断修正自己的结论,使之成为不可辩驳的真理㊂她宣称 完美无瑕的一致必然是绝对的真理 由于它完全一致,连感觉最迟钝的人也承认它是绝对而当然的真理 [11]973㊂这种偏重人的感性而贬低人的理性的话语在其他浪漫主义作家的作品中也能找到,比如霍桑(N a t h a n i e l H a w t h o r n e,1804-1864)在‘拉帕西尼的女儿“(R a p p a c c i n i sD a u g h t e r,1844)中谴责了被科技理性支配而残忍毒害女儿的拉帕西尼医生㊂玛丽㊃雪莱(M a r y S h e l l e y,1797-1851)在‘弗兰肯斯坦“(F r a n k e n s t e i n,1818)78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审查大纲
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编写内容要求及《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审查大纲一、概述
㈠矿区位置、隶属关系和企业性质。
如为改扩建矿山, 应说明矿山现状、
特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㈡编制依据
(1简述项目前期工作进展情况及与有关方面对项目的意向性协议情况。
(2 列出开发利用方案编制所依据的主要基础性资料的名称。
如经储量管理部门认定的矿区地质勘探报告、选矿试验报告、加工利用试验报告、工程地质初评资料、矿区水文资料和供水资料等。
对改、扩建矿山应有生产实际资料, 如矿山总平面现状图、矿床开拓系统图、采场现状图和主要采选设备清单等。
二、矿产品需求现状和预测
㈠该矿产在国内需求情况和市场供应情况
1、矿产品现状及加工利用趋向。
2、国内近、远期的需求量及主要销向预测。
㈡产品价格分析
1、国内矿产品价格现状。
2、矿产品价格稳定性及变化趋势。
三、矿产资源概况
㈠矿区总体概况
1、矿区总体规划情况。
2、矿区矿产资源概况。
3、该设计与矿区总体开发的关系。
㈡该设计项目的资源概况
1、矿床地质及构造特征。
2、矿床开采技术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