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理解媒介

理解媒介

理解媒介
理解媒介

《理解媒介:人的延伸》读书笔记

《理解媒介:人的延伸》读书笔记 九月初的某天上午,老师把传播学这门课程本学期的学习任务大概的布置了,其中一项就是读一本她推荐的一系列传播学著作之一并写一篇读书笔记。恰巧当天中午我去了图书馆,便顺带找了找推荐书目,记得当时一共找到了五本,在思量了一番老师介绍书目时所说到一些作者生平、研究方向、学术圈声誉以及她个人的看法后,我挑出了这本《理解媒介》。所谓不自知无畏,正是如此,我选了一本老师称之最难的,想看看有多难。也就这样,我进入到了麦氏天马行空的思绪天地,开启了此次盲人摸象之旅。 翻开封页,我没有先看目录,直接跳到几位中译者的版序,有何道宽的,有特伦斯-戈登的,但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不是里面提到的地球村、媒介即讯息等一系列媒介理论如何如何超前,如何如何对传播学、对社会有深远影响,而是何道宽说的这么一句话:“奇人怪杰,为人憎恨、为人不解,古今中外皆然。”我当时不禁十分好奇,他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一个奇才,究竟捣鼓出了什么样的想法让世人显示如此姿态。于是,我就深吸一口气,仔细的从序目开始研读起来。何为仔细研读,即为一字一词一句的搞清楚。但事实哪里搞清楚了,单看一字一次一句,就这本而言,感觉就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个道理直到传播学课上老师讲到麦克卢汉是提及正确的阅读方法时我才顿悟。难怪,难怪一直有一种读天书的感觉。在顿悟之前读这本书就是煎熬,讲真是这样的,那一段时间每天都在读它,但结果却是昨天看的今天忘,今天看的明天忘,现在看来,当时是完全没有找到麦氏的行文思路以及他的逻辑路线,他不像一般的作者,一部著作提出一个观点,就这一个观点进行前后的推理论证。麦不是的,他在这本书中提出了多个观点,麦克卢汉还不能正儿八经地给人解释他的理论,这是可气的,但是最可气的是,他的观点来源完全是由他个人作为一名文学家写作时那种天马行空的想象和多层面跳跃式的思维推理出并用高度抽象的哲学式语言阐述,所以,坦白说,虽然前期读这本书每天都有不少问题,但是现在返回去看就觉得那些问题都没有什么价值,问得非常无厘头,比如对某个词的理解,比如,莎士比亚的某句话在这里表达什么意思。当时的自己看这本书的境界如同雾里看花。这也是我为什么不就前期笔记做手写笔记的原因之一。在慢慢看,加上老师课上的一些指导后,现在我觉得,对于《理解媒介》这本书,九牛,我也应该是拔下了一毛的。 以上是就本人读此书的经历做的一个总结,顺带提及读这本书的正确方法,接下来,我谈谈这本书以及对其一些观点的理解。 《理解媒介》书如其名,关注的是媒介,描述的是媒介自古至今的变化以及这种新旧更替的变化引起的媒介环境的更迭从而对人类产生的全面性 的影响。我想,就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不仅仅是新闻传播意义上的,更是包含了一切能够和人发生关系的元素。所以就此可以得知:1、这本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陈诉观点,称之为理论篇,第二部分联系真实世界阐释其观点的应用,称之为实践篇。2、《理解媒介》为何要加上一个“人的延伸”。

理解媒介读书笔记

读书笔记之—<<理解媒介>>麦克卢汉著 p64 ‘一种感觉的加温往往会产生催眠的效果,所有感官的降温往往会产生幻觉。’ 刺激加强则麻木,刺激减少则神秘主义凸现。 p68 ‘与其说他们节省劳力,不如说它们容许每个人单干。“省力”的电器’ 电力时代是个人主义社会性实践的真正开始。 p74 ‘人们对自己在任何材料中的延伸会立即产生迷恋。’ p93 ‘人曾经以高度的忠诚伺候他的柳条船、独木舟、印刷术和一切人体器官的延伸。他现在要以同样准确的伺服机制去为自己的电力技术服务。但是这里有这样一种差别:过去的技术是不完整的、支离破碎的,而电力技术却是完整的、无所不包的。’ 电力时代第一次将人们的生活完整变化。 p109 ‘麻烦时代或巨变时代产生黩武主义,黩武主义又产生帝国和扩张。’ p142 ‘军国主义本身是落后地区技术教育和技术加速发展的主要道路。’ 黩武和扩张都是内部矛盾的结果以及解决方法。 p165 ‘帐篷、印第安人的圆顶棚屋、爱斯基摩人的雪屋、洞穴,在视觉意义上并非是圈定的空间,因为它们遵循的是动态的力线(dynamic lines of force),如像三角形一样。’ p199 ‘一种东西流行时,它就具有通货的性质。时装能创造财富,它创造财富的方式是使纺织品流动,因而使纺织品日益流行。这一过程我们在“货币”那一章已经看到了。钟表是转换工作任务,创造新的工作和财富的机械手段,它通过加快人际组合来完成这一职能。通过协调和加速人的会晤和行动,钟表增加了人际交往的数量。’ 一种东西的流行能带动其周边,包括其构成物和功用。而钟表则使得其功用——时间,以及人们的交际效率得到一种流行性的提高。 p199 ‘个人从自然控制和部落掌握中解放出来这种双重转换,并非是不受惩罚大。然而在电力时代条件下向自然和部落的回归,又单纯地带有致命的色彩。’ 电力时代能使人从印刷时代的分裂和工具理性中解放,然而这种解放显然不应该是天真地回到前印刷时代。 p200 ‘原始人生活在一架暴虐的宇宙机器之中,其暴虐性远远超过了重文字的西方人所发明的一切机器。耳朵世界的拥抱性和包容性远远超过眼睛世界的拥抱性和包容性。耳朵是极为机敏的。眼睛却是冷峻的和超然的。耳朵把人推向普遍惊恐的心态。相反,由于眼睛借助文字和机械时间而实现了延伸,所以它留下了一些沟壑和安全岛,使人免受无孔不入的声音压力和回响。’ p214 ‘今天的教师时常发现,不会读一页历史书的学生却在成为代码和语言分析的专家。因此,问题不是现在的孩子不会读书,而是在深度介入的时代里,人们看不见长远的目标。’深度介入的冷媒介使得人们脱离广泛涉猎以及长远视野?还是过热的媒介使得人们得以局限于其兴趣范围的广泛涉猎,然后内爆的信息使得人们不需要长远的视野,因为生活只在当下? p244 ‘也许照片引起的伟大革命是发生在传统的艺术领域。照片已经充分表现的世界,画家再也不能去描绘了。于是,他回头用表现主义和抽象派艺术去揭示创造力的内心活动。同样,小说家再也不能为读者描写物体和事象,因为读者通过照片、出版物、电影和电台知道正在发生的事情。所以,诗人和小说家转向内在的心理姿态。’ 媒介的热度也使得人们的艺术创作转向面对人们自身。 p251 ‘在车水马龙的公路上,正在倒车的车辆,就它与顺向流动的交通而言,似乎在加速

理解媒介读书笔记

理解媒介读书笔记 导语:信息的传播方式会潜移默化的影响改变我们的感知方式 理解媒介读书笔记一 一、媒介即讯息 首先要明确“媒介”这个概念的范围,世上一切事物都可以是媒介,或有成为媒介的潜质。我们在观察媒介时,关注点往往局限于媒介的“内容”,然而媒介的“内容”并不能概括媒介,“内容”本身也是另一种媒介。媒介的本质——“讯息”要高于“内容”,“讯息”应该对社会结构有着强烈的刺激作用,甚至能够肢解和重构现实。 老麦举了“电”这个例子来阐述媒介,因为“电”是没有“内容”的媒介,它的直接影响就在于对社会的改造作用,而这种作用就是媒介的本质属性,即“讯息”。而像“电视”这种媒介,它给人的直观印象即是由其传递出的“内容”,然而“电视”的本质却并非如此,它传达给我们的“讯息”,是社会进步和科技发展对人类生活产生的深刻影响。 二、热媒介和冷媒介 在这一章,老麦将媒介的形态分为“热媒介”和“冷媒介”。老麦说,收音机是热媒介,电话是冷媒介,照片是热媒介,卡通画是冷媒介。“热媒介”应该具有高清晰度,留给受众的参与空间小,而“冷媒介”应该具有低清晰度,留给受众的参与空间大。“热媒介”收音机传达给受众的信息量足够丰富,所以受众参与的空间也就相对较小,电话传达给受众的信息量较为单一(因为仅仅局限在两人之间的讨论),因此它就是冷媒介。热媒介和冷媒介的划分,确实对我们观察媒介的本质及其影响具有很大的助益。 三、过热媒介的逆转 要理解“过热媒介的逆转”,首先就要了解“断裂界限的概念。“断裂界限”可以简单地理解为“热媒介”清晰度的上限。首先当一种热媒介的清晰度过高,以至于突破了“断裂界限”之后,人们对它的关注和期望就会转嫁到与其相对的其他媒介形态上去。比如,电影这种动态的艺术表现手法,随着电影叙事方法和技术手段的不断丰富,使其留给受众的参与空间越来越小,因此,人们在探讨艺术时,就会更多地倾向于去关注绘画一类的静态艺术作品,也就是“冷媒介”。又如,当城市这一热媒介无止尽地扩展其边界,使得城市人的生存空间越发狭小,从而城市人对农村田园这一冷媒介的向往不断滋生,并成群结队地向农村迁移。 四、小玩意爱好者:麻木性自恋(难懂)

智慧树知到《认识媒介》章节测试【完整答案】

智慧树知到《认识媒介》章节测试【完整答 案】 智慧树知到《认识媒介》章节测试答案 第一章 1、我们所处的媒介环境是完全真实的。 A:正确 B:错误 正确答案:错误 2、一个人越依赖于通过使用媒介来满足需求,媒介对这个人的影响力也就越()。 A:大 B:小 C:无关 正确答案:大 3、被公认为是“传播学之父”的美国学者是() A:拉斯韦尔 B:拉扎斯菲尔德 C:施拉姆 D:罗杰斯 正确答案:施拉姆

4、下面哪位不属于传播学界的五大先驱() A:拉斯韦尔 B:李普曼 C:拉扎斯菲尔德 D:卢因 正确答案:李普曼 5、“把关人”理论的创立者是() A:霍夫兰 B:卢因 C:麦克卢汉 D:梅罗维茨 正确答案:卢因 第二章 1、下面哪本书不是哈罗德?英尼斯的著作: A:《帝国的传播》 B:《理解媒介》 C:《变化中的时间概念》 D:《传播的偏倚》 正确答案:《理解媒介》 2、下面哪个主张不是由麦克卢汉提出的 A:媒介即讯息 B:媒介是人的延伸

C:媒介具有偏倚性 D:地球村 正确答案:媒介具有偏倚性 3、不属于媒介组织的地位的有() A:媒介组织是一种公共事业单位 B:媒介组织是一种信息产业机构 C:媒介组织是一种保密机构 D:媒介组织是一种社会机构 正确答案:媒介组织是一种保密机构 4、关于人类传播的演进规律不正确的是 A:传播媒介的发展贯穿人类历史的始终 B:传播媒介的发展呈现加速度趋势 C:传播媒介的发展是叠加式的,新老媒介互相竞争又互相促进 D:传播媒介的发展是替代式的,新媒介使一切传统媒介必然消亡正确答案:传播媒介的发展是替代式的,新媒介使一切传统媒介必然消亡 5、下面不属于大众媒介的功能的是 A:政党功能 B:监督功能 C:娱乐功能 D:经济功能 正确答案:政党功能

探究理解《理解媒介》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014780593.html, 探究理解《理解媒介》 作者:张威 来源:《世界家苑·学术》2018年第06期 《理解媒介》书如其名,关注的是媒介,是媒介自古至今的变化,以及这种新旧更替的变化引起的环境的更迭对人类产生的全面性的影响。所以说,可以将《理解媒介》称之为媒介专门史,如果再宽泛一点说,它还是一部人类文明史。因为在麦克卢汉的理解里,媒介不仅仅是新闻传播意义上的,而是包容了一切能让人与其他元素发生关系的物质。 1964年,加拿大传播学者麦克卢汉出版了《理解媒介》一书,他提出的“媒介即讯息”引发了学术界的轰动与批判,他被誉为20世纪的“先知”、“圣人”,以“地球村”、“媒介及讯息”等论断名震全球。在“互联网”一词尚未出现时,他已预言了互联网的诞生,他的理论是极其主观的,天马行空的立论方式实在让我难以企及,这样也不难想象在当时那个时代这些观点的提出是如何引起社会争议的。但从现在来看,麦克卢汉确实站到了一个相当的高度来思考媒介并提出了十分有预见性的设想,并在现代还在不断的被验证,堪称经典。 《理解媒介》是麦克卢汉的成名作。该书首次提出了一些我们至今听起来都不过时的金句,如“地球村”、“信息时代”等。本书研究的是人的一些主要延伸及心理影响和社会后果,他告诉我们“人的任何一种延伸,无论是皮肤的手的还是脚的延伸,对整个心理的和社会的复合体都产生影响”。 该书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理论篇,展开论述了四种观点。第一,媒介的迅猛发展,使地球成为一个小小的“地球村”。第二,“媒介即是讯息”他认为媒介对信息、知识、内容有强烈反作用,它是积极的、能动的对讯息有重大影响,决定了讯息的清晰度和结构方式。第三,“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与人是相对独立的。不同媒介对不同感官起作用,书面媒介影响视觉,使人的感知成线状结构;视听媒介影响触觉,使人的感知成三维结构。第四,“冷媒介和热媒介”。低清晰度的媒介(如电话、电视、口语)叫“冷”媒介。因为它们的清晰度低,要求人参与度高,要求接受者完成的信息多。反之,高清晰度的媒介叫“热”媒介。拼音文字、印刷品、广播、电影等等都是热媒介。 第一部分给我留下印象最深的是“媒介即讯息”。麦克卢汉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者说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在一般人观念中大众媒介的内容是至关重要的,即“传播什么、怎么传播”,很少有人关注媒介自身对社会生活和人类心理产生的影响问题。但麦克卢汉的这句话非常明确地说明媒介的发展和诞生必然会使人类的生活标准改变,或是引进新的标准。 “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的第二个含义可以使人们对大众媒介之间的关系,主要是竞争和合作的关系如何处理给予启示,媒介之间是相互作用的,电视、报纸、广播和网络之间的平衡是

理解媒介读书笔记

理解媒介读书笔记 理解媒介读书笔记传播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传媒形态的变化发展是如何影响社会和人的。 英尼斯是第一个研究专题的研究者,在1950年,1951年分别出版了两本著作《帝国与传播》和《传播的偏向》,他采用了经济史和文明史的角度,反复证明了一个基本观点:一种新的媒介(包括广义语言、文字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的文明的产生。 而在英尼斯之后,麦克卢汉因对媒体在思想和社会上的效应的研究而闻名世界。麦克卢汉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推翻了传播内容高于内容载体的传统认识,他要把人们“从对媒介影响的麻木状态中唤醒”。他提出“媒介是人体的眼伸”、“媒介即讯息”等观点,以及“地球村”的概念。他认为媒介的形态比其传递的内容更重要,一种新媒介问世,不管传递了什么内容,媒介本身就会引发社会的某些变化。媒介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象征,不仅传递信息,而且告诉人们存在着什么样的世界,通过改变我们使用传感系统的比例来改变我们的性格。鉴于电子媒体的普及,他认为整个地球的时空已经缩小成一个村庄,“产生一个人人参与的、新型的、整合的地球村”,尽管那时的传播科技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 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重要的是媒介本身而不是传递的内容。他认为新店子媒介延伸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与

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居然缩短,打破了就得时空概念,整个世界似乎浓缩成了“地球村”。麦克卢汉认为,通过电视这样的电子媒介人们重新“部落化”,可以使得人们彼此间的亲情重新燃烧起来。麦克卢汉指出:演讲是人们互相交流最有力的表现方式。因为他是多种感觉的融合,如视觉、听觉、触觉等。电视演讲和人们面对面地交谈几乎具有完全相同的功能,因此当电视经常播放谈话节目时,主持人用不同寻常的眼光盯着摄像机,用充满感情的言语与观众交流因此颇受观众欢迎,拉近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在媒介和文明的进程中,麦克卢汉以敏锐的眼光和督导的分析能力,将人类传播历史中的环境特征、正要媒体、文化特征等结合起来得到一个历史演变的三大阶段,即由于使用的主要媒体不同,人类社会经历了“部落化——脱部落化——再度部落化”这样三个阶段。而文字的普及特别是文字印刷物——书刊的出现,则是导致个人超越他所处的部落或群体、环境,发展起独特个性人格的主要原因。而电子则会“使人们重新体验部落化社会中村庄式的接触交流”。 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理论启发我们将媒介置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的大背景中去思考,探索其在传递的内容意义之外的意义——媒体形式的出现带给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影响他打破了人们对媒介(自然也包含数字媒体)的认识。此外,它从新认识了媒介的性质,强调了媒介自身的作用,对媒介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加拿大]马歇尔?麦克卢汉著,初版于1964年。该书的中译本入选“改革开放30年最具影响力的300本书”。 一、作者简介 马歇尔?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加拿大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批评家、传播学家,传播学媒介环境学派一代宗师。他被誉为20世纪的“先知”、“圣人”,以“地球村”、“媒介即讯息”等论断名震全球。在“互联网”一词尚未出现时,他已经预言了互联网的诞生。代表作有《机器新娘》(1951)、《谷登堡星汉》(1962)、《理解媒介》(1964)、《媒介定律》(1969)等,其中,麦克卢汉的大部分观点集中在其《理解媒介》一书中,也正因为本书,使其声名鹊起。 1、家庭背景 他的父亲是一名商人;他的母亲接受过大学教育,热爱英国文学,是一名小有名气的演员。他的父母从三个方面深刻影响了他后来的发展: ①首先是虔诚坚定的宗教信仰。造成麦克卢汉比较保守; ②其次是对英国文学的热爱。这是他后来会选择从事文学批评的一个重要原因; ③最后是喜欢辩论。在成名之后,他不再直接写作,而是雇了一堆秘书帮他记录整理谈话。 2、学习经历 1911年,麦克卢汉出生于加拿大。 17岁他考入曼尼托巴大学学习工程专业,后来改学文学,毕业时获得英文和哲学的双学位。26岁至31岁,在英国剑桥大学重新从本科读到博士,研究方向是英国文学。 此后,他曾在威斯康星大学、圣路易斯大学、圣麦克尔学院任教。 1946年,麦克卢汉成为多伦多大学的文学教授 二、传播学三大学派 世界范围内,传播学学界大体分为三派: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和媒介环境学派 ①经验学派。由拉扎斯菲尔德、勒温、拉斯韦尔与霍夫兰等四位先驱开拓,战后由“传播学之父”威尔伯?施拉姆集大成。

理解媒介与人的延伸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媒介作为现代社会中最常见的关系,基本定义广义的媒介为:能使人与人、人与事物或事物与事物之间产生联系或发生关系的物质。后来这一术语常常用来指渠道和信源两者,有时甚至包括讯息。 本书就媒介的概念,强调媒介是人的生物性延伸。 人的感觉——一切媒介均是其延伸——同样是我们身体能量上“固持的电荷”,人的感觉也形成了每个人的直觉和经验。 基于此上说法,我们的延伸会使我们麻木,集中表现在常常利用受控条件下的运动和游戏去创造人为的情景,以抗衡实际生活中的刺激和压力。即压力强制下的自我截除,这是解除中枢神经系统压力的直接手段,在一定意义上说,是技术使创造者和使用者麻木的原因。因为中枢神经系统要调节全身的麻木反应,去对付专门化刺激的挑战。 提出观点:媒介即是讯息 所谓媒介即是信息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曰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任何媒介或技术的“讯息”,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

举例,自动化这一媒介的诞生,促使人的组合新型模式的改变从而淘汰一些就业机会,积极方面,它为人们创造了新的角色,改变了人际关系和人与自身的关系,以及人的工作结构。 电光属于单纯的信息,但是又可以打上媒介的符号用来打文字符号或拼写姓名,这一事实说明,任何一种媒介的内容都是另外一种媒介:即言语是文字的内容,文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电报的内容 抽象画表现的是创造性思维的直接显示,它的设计或模式则会产生心理影响和社会影响,因为设计或模式加速了现有的运作过程 铁路的出现,不单单是把运动、运输、轮子或道路引入人类社会,而是加速并扩大人们过去的功能,创造新型的城市、新型的工作、新型的闲暇。同样的飞机的出现加快了运输的速度,使铁路塑造的城市、政治和社团的形态趋于瓦解,这个功能与之承载的东西无关。 综上可知,技术的影响不是发生在意见和观念的层面上,而是要坚定不移、不可抗拒的改变人的感觉比率和感知模式。 着重描述立体派用物体的各个侧面同时取代所谓的“视点”,或者说取代投射幻象的一个侧面,不表现画布上的第三维这一专门的幻象,而是表现各种平面的相互作用,表现各种模式、光线、质感的矛盾或剧烈冲突,使观画者身临其境,

(完整word版)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 “正如尼采所言,既然理解能阻止行动,那么借助弄懂媒介——媒介使我们延伸,挑起我们里里外外的战争——我们就可以节制这场冲突的激烈程度。” ——继弗洛伊德和爱因斯坦之后最伟大的思想家马歇尔(赫伯特)麦克卢汉一、主要摘要:“艺术家的头脑在大家都认可的文化中对现实扭曲的暴露总是最敏感和机智。”“媒介的魔力在人们接触媒介的瞬间就会产生,正如旋律的魔力在旋律的头几节就会拖放出来一样。” “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外一种媒介。”“任何一种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于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物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严肃的艺术家是仅有的能够在遭遇新技术时不受到伤害的人,因为这样的人是认识感觉变化方面的专家。”“印刷术以来的绝大多数技术和娱乐都是热的、分割的、排斥的。但是到了电视时代,我们看见向冷价值的回归,向广泛、深度卷入和参与的回归。”“媒介是人体的延伸,任何一种新技术或新媒介的出现,都是人的一种新的器官的延伸。报纸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是视觉和听觉的延伸,互联网是人的中枢神经和其他感官的延伸,手机作为一种新媒体我认为可以说是人的综合

器官的延伸,因为手机综合了几乎所有大众媒介的功能,集视听读写于一体。”“印刷术的同一性、连续性和线条原则,压倒了封建的、口耳相传文化的社会的纷繁复杂性。” “因为每一种媒介同时又是一件强大的武器,它可以用来打垮别的媒介,也可以用来打垮别的群体。”“古往今来的玩世不恭者,男人最痴情的,是反应他们自己形象的女人。”“媒介即讯息’的意思是,一种全新的环境创造出来了。这一新环境的‘内容’,是工业时代陈旧的机械化环境。这一新环境对旧环境进行彻底的加工。”“有一个例子是贝都因人骑着骆驼听半导体收音机的现象。灌水般滚滚而来的观念使土著人面临灭顶之灾,没有任何的东西侵犯他们做好准备去对付汹涌而来的各种观念。这就是我们的技术通常所发挥的作用。我们在读书识字的环境中遭遇收音机和电视机时所做的准备,并不比加纳土著人对付文字时的本领高强。文字环境把加纳土著拽出集体的部落社会,使他搁浅在个体孤立的沙滩上我们在新鲜的电子世界中的麻木状态,与土著人卷入我们的文字和机械文化时所再现出来的麻木状态,实际上是一样的。”“事情越真实,诽谤越厉害。”“每一种塑造社会生活的产品,都使社会付出沉重的代价。”“一种感觉的加温往往会产生催眠的效果,所有的感官的降温往往会产生幻觉。” “任何一种感官,尤其是视觉,加热到支配地位是时,都会排斥舒服的感觉。” “只有站在与任

解读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

解读麦克卢汉的《理解媒介》 时间:2012-02-18 11:10:00 作者:; 来源: ● 马文博 加拿大著名学者麦克卢汉的代表作《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以下简称《理解媒介》),对我们思想的启迪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本书写于1964年,集中而翔实地记录了麦克卢汉的大部分经典学术观点。全书共分两大板块,第一板块是理论篇,第二板块是应用篇,在第二板块中麦克卢汉不惜笔墨仔细介绍了从古至今的26种媒介。综观全书,麦克卢汉集中阐述了自己的两大观点:一是媒介即是信息,二是热媒介和冷媒介,并具体从各种媒介入手,介绍媒介为何能成为人的延伸。 20世纪60年代的国际背景是美苏争霸,这两个世界大国在世界范围内的霸权存在着意识形态的激烈对峙。在传播学界,美国传播学经验学派的一大批学者致力于做态度层面的说服与改变等研究,而来自欧洲的传播学批判学派的学者专家们则在矢志不渝地以“马克思主义”为武器批判大众传播事业。正是在这样一个大的国际背景下,这本著作诞生了。 在学术渊源上,麦克卢汉深受加拿大学者哈罗德·伊尼斯思想的感染。所以,麦克卢汉曾谦逊地承认:“伊尼斯第一个在理论上处理了与技术形态本身有关的变化过程。和他的工作相比较, 我的工作只不过是在他的著作中的位于页面下方的注释。”①在伊尼斯的思想基础上,麦克卢汉有了新的见解,他的“媒介技术决定论”即独特地把大众媒介发展的历史看做是整个文明史的发源点,在现在看来虽有些偏颇,但是其精神意义依旧存在,媒介技术的革新与发展造成了人的感受、思考、信仰、行动等方面的相互作用与变化, 最终造就了社会现存的形态及文明的发展。如果说伊尼斯更多地倾注于研究传播与社会组织的关系,那么麦克卢汉则更强调媒介对人类感觉中枢的影响。 麦克卢汉命名这本书的副标题为“论人的延伸”有他的道理,在他看来,现实社会中的一切大众传播媒介都可以被认为是人类感官的延伸,例如文字和印刷媒介是人视觉能力的延伸,收音机和广播是人听觉能力的延伸,电视则是视觉、听觉和触觉能力的综合延伸,电子媒介的诞生与应用对社会的冲击力与影响力前所未有——“人类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麦克卢汉的“媒介即人的延伸”理论并不是严密的科学考察的结论,却是建立在“洞察”基础上的一种思辨性的推论。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麦克卢汉是一个对技术一窍不通的学者——他不会使用电器,不会使用打字机,从不开车,甚至极少看电视。《理解媒介》问世不久,他因脑瘤接受开颅术;1976年,他又患上轻度中风,这对他的记忆和口头表达能力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损害;1979年,再次中风,致使他的语言能力彻底丧失,1980年底这位天才学者陨落。尽管其本人名声一生沉浮不定,但麦克卢汉早已成许多学科中绕不过去的人物之一。 在《理解媒介》第一版的序言中,麦克卢汉写道:“凭借分解切割的、机械的技术,

《理解媒介 论人的延伸》读后感2000字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读后感2000字 导读:读书笔记《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读后感2000字,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读后感2000字: 1964年,马歇尔·麦克卢汉出版了《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那个时候传播学的领域虽说不是一片空白,但也算得上是一片荒芜,麦克卢汉本身也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 但在这本书里,他首创了“媒介”一词,在书中信手拈来一个又一个精妙的预言和结论。这本书以艰涩难懂闻名,书中处处充满了类比和比喻,却对自己超前的观点不多加解释。就连麦克卢汉本身也说:“我只探索,不作解释。” 但就是这样一本书,让全世界都掀起了“麦克卢汉热”。书中提到的“地球村”、“全球化”早已成为了现实,“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也被广为接受,就连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反复论证强调的“媒介决定信息的传递”也只不过是麦克卢汉书中一个小小的观点罢了。 在这里我想主要谈谈这本书的第一部分,即理论部分。麦克卢汉在这个领域的贡献是广阔而深远的。在这本书中,他强调得最多的就是“媒介即是讯息”。他对媒介的理解显然要比一般人深远得多。刨去一般人能想得到的电影、电视、广播、报刊等,麦克卢汉指出:服装、住宅等也都是媒介。万事万物都是媒介,万事万物无一不传递信

息。但同时,媒介的内容又是另一种媒介:电视的内容是电影,报纸的内容是文字,文字的内容是语言...... 他在书中这么提到:“没有一种媒介具有孤立的意义和存在,任何一种媒介只有在与其他媒介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意义和存在。” 针对媒介对大众社会的影响,一般人很容易会想到,媒介会影响社会,社会也会反过来影响媒介。学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我们很容易采取一种辩证的观点看问题——无论什么,大抵都是互相影响的。然而不论是尼尔波兹曼还是麦克卢汉,似乎都是“技术决定论”的忠实拥护者。他们提到,媒介会改变整个社会思考的方式,新媒介的产生,将决定内容。换言之,“我们塑造了工具,此后工具又塑造了我们。” 萨诺夫将军在诺特丹大学的演说中说道:“现代科学的产品本身无所谓好坏,决定它们价值的是它们的使用方式。” 这是一个被我们广泛接受的观点,然而麦克卢汉嗤之以鼻:“萨诺夫的话里根本没有什么东西,因为他忽视了媒介的性质,包括任何媒介和一切媒介的性质......任何技术都不能给我们自身的价值增加什么是和非的东西。”尼尔波兹曼也在自己的书中提到,当电视走进寻常百姓家时,人们的思维模式变了。读后感以往的总统辩论总包含着繁复的修辞和语法——因为人们在广播中只能听到声音——而这样的辩论总要持续七八个小时,这在今天是不可想象的。当电视出现以后,一切都变了。尼克松开始考虑自己的荧幕形象,总统辩论也变得

理解媒介读书笔记范文

理解媒介读书笔记范文 理解媒介读书笔记 传播学的一个很重要的研究领域就是传媒形态的变化发展是如何影响社会和人的。 英尼斯是第一个研究专题的研究者,在1950年,1951年分别出版了两本著作《帝国与传播》和《传播的偏向》,他采用了经济史和文明史的角度,反复证明了一个基本观点,一种新的媒介(包括广义语言、文字媒介)的长处,将导致一种新的文明的产生。 而在英尼斯之后,麦克卢汉因对媒体在思想和社会上的效应的研究而闻名世界。麦克卢汉最重要的贡献在于推翻了传播内容高于内容载体的传统认识,他要把人们“从对媒介影响的麻木状态中唤醒”。他提出“媒介是人体的眼伸”、“媒介即讯息”等观点,以及“地球村”的概念。他认为媒介的形态比其传递的内容更重要,一种新媒介问世,不管传递了什么内容,媒介本身就会引发社会的某些变化。媒介是一种巨大的社会象征,不仅传递信息,而且告诉人们存在着什么样的世界,通过改变我们使用传感系统的比例来改变我们的性格。鉴于电子媒体的普及,他认为整个地球的时空已经缩小成一个村庄,“产生一个人人参与的、新型的、整合的地球村”,尽管那时的传播科技还没有像现在这样发达。 根据麦克卢汉的观点,重要的是媒介本身而不是传递的内容。他认为新店子媒介延伸了人的中枢神经系统,使人与人之间的时空距离居然缩短,打破了就得时空概念,整个世界似乎浓缩成了“地球村”。 麦克卢汉认为,通过电视这样的电子媒介人们重新“部落化”,可以使得人们彼此间的亲情重新燃烧起来。麦克卢汉指出,演讲是人们互相交流最有力的表现方式。因为他是多种感觉的融合,如视觉、听觉、触觉等。电视演讲和人们面对面地

交谈几乎具有完全相同的功能,因此当电视经常播放谈话节目时,主持人用不同寻常的眼光盯着摄像机,用充满感情的言语与观众交流因此颇受观众欢迎,拉近了人们的心理距离。 在媒介和文明的进程中,麦克卢汉以敏锐的眼光和督导的分析能力,将人类传播历史中的环境特征、正要媒体、文化特征等结合起来得到一个历史演变的三大阶段,即由于使用的主要媒体不同,人类社会经历了“部落化——脱部落化——再度部落化”这样三个阶段。而文字的普及特别是文字印刷物——书刊的出现,则是导致个人超越他所处的部落或群体、环境,发展起独特个性人格的主要原因。而电子则会“使人们重新体验部落化社会中村庄式的接触交流”。 麦克卢汉和英尼斯的理论启发我们将媒介置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的大背景中去思考,探索其在传递的内容意义之外的意义——媒体形式的出现带给人类文化和文明的影响他打破了人们对媒介(自然也包含数字媒体)的认识。此外,它从新认识了媒介的性质,强调了媒介自身的作用,对媒介的内容和媒介的存在形式进行了综合的考察。这个理论的贡献主要是使人们能够充分认识到媒介的性质的特点,媒介对社会的作用和功能,认识到媒介是以怎样的一种方式来影响人类的生活和促进社会的进步的。 理解媒介读书笔记 一、媒介即讯息 首先要明确“媒介”这个概念的范围,世上一切事物都可以是媒介,或有成为媒介的潜质。我们在观察媒介时,关注点往往局限于媒介的“内容”,然而媒介的“内容”并不能概括媒介,“内容”本身也是另一种媒介。媒介的本质——“讯息”要高于“内容”,“讯息”应该对社会结构有着强烈的刺激作用,甚至能够肢解和重构现实。

《理解媒介》—读麦克卢汉《理解媒介》有感

读麦克卢汉《理解媒介》有感 1964年,麦克卢汉所著传播学巨作《理解媒介》横空出世,一经出版,即获得如潮好评,其中许多名句至今仍广为流传:“媒介是人的延伸”,“媒介既是讯息”“电子媒介是中枢神经系统的延伸”…… 麦克卢汉的学术生涯并非一帆风顺,《机器新娘》和《理解媒介》的出版使其声名大作,也带来了无数的争议。他声誉沉载,一生颇富戏剧性--在世时毁誉之声别若天壤,直至上世纪末思想才被认同,而网络时代的今天,麦克卢汉的预言已然成为现实,他的思想振聋发聩,他的洞见为当代所推崇,同时代人均不能望其项背。 联系实际,我对《理解媒介》《机器新娘》中,麦克卢汉的思想有如下的理解: 1.环球村。在信息化时代,全球性的交流日趋紧密,经济趋于统一,不断整合,时间空间的差别逐渐削弱,地球由过去以地区为界以国为界转向结为一体。 在信息化时代,讯息传播的迅速和无国界使各国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突飞猛进,实现贸易、文化、科技的高度自由化,通讯领域的进步使全世界的人们空前的接近,全球化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在全球3.0时代,跨国公司取代国家成为交流主体,国家发展由早期的武力扩张变为以智慧和人才为核心的竞争与合作。21世纪初期的全球化过程正是“环球村”概念的真实写照。 2.“媒介即是讯息,因为对人的组合与行动的尺度和形态,媒介正是发挥着塑造和控制的作用。”这一观点是随着电视称为主流媒体之后提出来的观点,对麦克卢汉来说,媒介对信息,知识,内容具有强烈的反作用,媒介因为人的需求而产生而改变,而人也因为媒介的形态而产生新的尺度,因此改变着整个社会形态。用“讯息”一词将其中的联系结合到一起。它重塑着社会形态,因此,控制媒介的人即可控制社会,是尺度和标准的把关人,即控制媒介就体现着权力,给每个时代创造出了新的环境,使人们在新的信息传递模式下形成新的习惯,新的社会结构,对应着新的信息识别系统,新的符号,即也代表着新的讯息。 3.热媒介和冷媒介。在书中,麦克卢汉的定义是热媒介是指传递的信息比较清晰明确,接受者不需要动员更多的感官和联想活动就能够理解的。而冷媒介则是相对“热媒介”而言,指传达的信息量少而模糊,在理解时需要受众需动员多

理解媒介(名著)

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①(节选) 麦克卢汉 1.媒介即是讯息 我们这样的文化,长期习惯于将一切事物分裂和切割,以此作为控制事物的手段。如果有人提醒我们说,在事物运转的实际过程中,媒介即是讯息,我们难免会感到有点吃惊。所谓媒介即是讯息只不过是说:任何媒介(即人的任何延伸)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或日任何一种新的技术),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比如说,由于自动化这一媒介的诞生,人的组合的新型模式往往要淘汰一些就业机会,这是事实,是其消极后果。从其积极因素来说,自动化为人们创造了新的角色;换言之,它使人深深卷入自己的工作和人际组合之中——以前的机械技术却把这样的角色摧毁殆尽。许多人会说,机器的意义不是机器本身,而是人们用机器所做的事情。但是,如果从机器如何改变人际关系和人与自身的关系来看,无论机器生产的是玉米片还是卡迪拉克高级轿车,那都是无关紧要的。人的工作的结构改革,是由切割肢解的技术塑造的,这种技术正是机械技术的实质。自动化技术的实质则与之截然相反。正如机器在塑造人际关系中的作用是分割肢解的、集中制的、肤浅的一样,自动化的实质是整体化的、非集中制的、有深度的。 电光源的例子在这方面可以给人启示。电光是单纯的信息。它是一种不带讯息(message)的媒介。除非它是用来打文字广告或拼写姓名。这是一切媒介的特征。这一事实说明,任何媒介的“内容”都是另一种媒介。文字的内容是言语,正如文字是印刷的内容,印刷又是电报的内容一样。如果要问“言语的内容是什么”,那就需要这样回答:“是实际的思维过程,而这一过程本身却又是非言语的(nonverbal)东西”。抽象画表现的是创造性思维的直接显示,就像它们在电脑制图中出现的情况一样。然而,我们在此考虑的,是设计或模式所产生的心理影响和社会影响,因为设计或模式扩大并加速了现有的运作过程。任何媒介或技术的“讯息”,是由它引入的人间事物的尺度变化、速度变化和模式变化。铁路的作用,并不是把运动、运输、轮子或道路引入人类社会,而是加速并扩大人们过去的功能,创造新型的城市、新型的工作、新型的闲暇。无论铁路是在热带还是①节选自麦克卢汉:《理解媒介:人体的延伸》,何道宽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第33—50页。

《理解媒介》读书报告

麦克卢汉《理解媒介》读书报告 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雷濛101180056 加拿大著名的传播学家麦克卢汉在20世纪60年代出版了《理解媒介》这一部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广泛影响的书籍。该书中,麦克卢汉重新审视并阐述了媒介的概念,提出了打破常规、独具特色的观点和理论。《理解媒介》的主要观点有:媒介即是讯息;任何媒介都使人体的延伸;人类世界将会成为?地球村?。这些观点影响着人们对科技、媒介和生活方式的理解,在众多领域具有启发性。其中,媒介即是讯息的理论是最初并不理解的。随着文中懂的阐述和自己的思考,逐渐理解了作者的真正的含义和作者提出这个观点的角度,理解?媒介即是讯息?这一观点可以有助于我们对大众传媒的实践活动的开展。 不完全相同于通常的媒介的概念,麦克卢汉所提出的媒介是人类器官延伸的一切工具和技术,广义上可以理解为人类所利用的一切工具。书中,麦克卢汉提出:媒介是人类器官的延伸。这句话即可认为人类器官的延伸就是媒介。同时,麦克卢汉在书中提到了26种媒介,其中包括货币、时钟、游戏、武器等等。麦克卢汉的媒介和传统的媒介概念差异就在于此。麦克卢汉认为,人类的使用的工具和从事的一些活动,是人类器官的一种延伸,或者说是一种外化。比如,麦克卢汉认为游戏是?人的延伸?,他认为?和制度一样,游戏是社会人和政体的延伸,正如技术是动物有机体的延伸一样。游戏和技术都是抗刺激的媒介,或者是适应专门化行动压力的方式;任何社会群体中都必然出现专门化行动压力的方式;任何社会群体中都必然出现专门化的行动。游戏是对日常压力的大众反应的延伸,因而成为一种文化准确可靠的模式。??游戏是人为设计和控制的情景,是

群体知觉的延伸,它们容许人从惯常的模式中得到休整。??游戏是延伸,但不是我们个体的延伸,而是我们社会肢体的延伸。游戏是传播媒介。?在这里,麦克卢汉把游戏也看作一种媒介,是一种间接的媒介,它是?社会人和政体的延伸,是我们社会肢体的延伸?,并认为?游戏是传播媒介?。在他看来,人和人类的延伸都是传播媒介。虽然把游戏作为传播媒介在我们的传统观念中是不可接受的,但正是把人类的延伸作为一个标准,许多工具和活动方式称为了传播媒介,这正是麦克卢汉的基本思想的独特之处。 媒介既然是指人类的延伸,那么很多东西就可以被看作是传播媒介,在《理解媒介》一书中作者也正是列举了26种他认为是典型的传播媒介。这其中包括住宅、数字、漫画、数字等等。麦克卢汉正是提出了人的延伸使媒介这一定义,大大扩充了媒介的概念,开拓了媒介的传播范围。在他看来,媒介的主要作用和功能是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 关于?媒介即是讯息?这一观点,麦克卢汉所要表达的第一层含义是:?任何媒介对个人和社会的任何影响,都是由于新的尺度产生的;我们的任何一种延伸,都要在我们的事务中引进一种新的尺度。?在这里?尺度?指的是在人们的实践活动中会产生于媒介相关的标准和方式,这种标准和方式不是媒介的具体内容给带来的而是媒介本身的性质决定着,麦克卢汉在这里列举了?自动化?等媒介。一般的观点认为,媒介的内容是讯息,媒介只不过是一个工具或者说是载体,具有影响的是媒介的内容而不是媒介本身,而媒介即是讯息的观点表明媒介本身就是一种内容,内容和载体是不可分离的。而具有影响的是媒介的本身,媒介产生直接的后果是在实践中会产生新的标准和行为方式。

理解媒介 胡光华作业

媒介即人的延伸:这是麦克卢汉在《理解媒介:人的延伸》中提出的概念。他认为,媒介是人的感觉能力的延伸或扩展。印刷媒介是视觉的延伸,广播是听觉的延伸,电视则是视听觉的综合延伸。每种媒介的使用都会改变人的感觉平衡状态,产生不同的心理作用和对外部世界的认识和反应方式。 同时,媒介即人的延伸,这是一个比喻,他所谈的“媒介”,并不是通常意义上的“媒体”,或者“大众媒体”,他的“媒介”的范围更宽广:一切延伸人类器官的工具、技术和活动都可能被当作媒介来研究。这在书本的第二部分很好地体现了:麦克卢汉列举了26种媒介,服装、印刷品、汽车、游戏、武器等等,细细阐释,这些媒介在出现后,的确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改变了人们价值观念和信仰,改变了传统的媒介形态或者说对媒介的认知。 一、小玩意爱好者——麻木性自恋 1、那耳客索斯的神话故事 那耳客索斯——河神客菲索司与利俄佩之子,美少年。回声女郎厄科爱上他,但是他只爱自己在水中的倒影,不爱任何女人,致使回声女郎憔悴而死。他自己亦憔悴而死,死后成为水仙花。少年那耳客索斯误将自己水中的倒影当成了另外一个人。他在水中的延伸使他麻木,直到他成为自己延伸(复写)的伺服机制。。回声女郎试图用他的片言只语的回声来赢得他的爱情,竟然不可得。他全然麻木了。他适应了自己延伸的形象,变成了一个封闭的系统。 这一神话的要旨是:人们对自己在任何材料中的延伸会立即产生迷恋。 但其实那耳客索斯的真正意义——自我截除或自我延伸,同时自我截除不允许自我认识。 2、自我截除 麦克卢汉用生理学的理论来说明,我们的延伸会使我们麻木。医学专家汉斯·塞尔耶、阿道夫·乔纳斯认为,我们的一切延伸,无论是病态的还是健康的,都是保持平衡的努力。”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把人的任何延伸都看成是“自我截除”。

读《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有感

读《理解媒介:论人的延伸》有感 在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远在人们还没有学会发推特,不会facebook直播,也不会向维基解密发送机密文件之前,有一个人,就变化中的媒体局面提出了一个严肃声明,他叫做马歇尔·麦克卢汉。 你也许听说过他被引用最多的名言:“媒介即是讯息”(Media is message)。麦克卢汉关于媒介的理论在60年代是一个突破性的理论,如果你现在在当今这时读到这些文字,你会觉得它们宛如预言。 麦克卢汉写的是大众传媒在我们生活中的影响,但是他所说的并不是内容——信息本身,他说的是形式——将内容呈现出来的技术。麦克卢汉并不是在说内容不重要,他说的是当我们过于关注内容时,我们就会忽略形式塑造经验的力量,所以,如果你不理解媒介,那么你就无法完全了解信息。不妨思考一下,很久以前书是手写的,但是有人发明了印刷术,使得大众传媒变成了现实,形式改变了我们集体经验,它使我们了解了身份——我们是如何想象自己的。电子媒介也是一样,电视、电话、电报,它们重新定义了时间和空间,并使我们的经验突破界限,然后出现了万维网——互联网,它改变了我们在这个世界的生活方式,媒介并不是某种中立的东西,它会对人们有所影响,当人们过于关注内容时,往往会忽略媒介本身的属性和带有一定的倾向性。技术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是不可辩驳的,至关重要的是我们没理解甚

至忽视了当新技术产生时其本身的倾向性。麦克卢汉告诉我们,我们不仅要去看杯子里装了什么,也要看这个杯子本身包含了什么。就像同样的内容,可以用电影表达,可以用小说表达,可以用口口相传的方式表达,但我们获得的信息会一样吗,我们从中感知到的认知到的东西会一样吗? 当你通过不同的媒介来阅读同一个“内容”的时候,诸如你用微博和新闻联播来阅读新闻的时候,当你要去理解“内容”是就不得不通过另一种媒介,新闻的下级媒介是纸媒,它播报的方式和其行文的形式继承于纸媒的特性——严肃性;微博的下级媒介是话语言论,这使得其更接近于人际传播,使得提升其社会公信力,这就是为什么大家那么喜欢微博上的谣言。综上,你就能明白为什么同样是一条新闻,在新闻联播和微博上的传播效果却截然不同,为什么会形成两个舆论,也就明白媒介对于内容的重要性,理解媒介即讯息。 那么怎样理解媒介是人的延伸呢? 对此,麦克卢汉说:“在机械时代,我们完成了身体在空间范围内的延伸。”在麦克卢汉看来,每个时代的技术进步,都为人类在不同的空间或者程度上拓宽了延伸,电力时代,我们的中枢系统得到了延伸,以至于可以拥抱全球,“我们正在迅速逼近人类延伸的最后一个阶段——从技术上模拟意识的阶段。”人的延伸我们可以举个简单的例子,生活中我们不少人会时常追剧,在看剧的时候会用到播放器,各类的视频播放器作为一款播放器不仅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