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传媒对当代社会的影响
- 格式:doc
- 大小:25.36 KB
- 文档页数:8
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消极影响大众传媒是通过自己对世界的“理解”来影响受众对世界的感知和认识的,新闻媒介对事实的选择和解释就是这种理解的体现媒介“传播”的世界不是世界本身,而是已经被选择和解释过的世界这个“世界”可能是扭曲的、变形的,但他总是被当作真实存在的世界传播给受众的。
大众传媒对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消极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 一) 信息量的无度飞涨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干扰大众传媒尤其是信息网络的发展,使人们处在信息的海洋之中,而人们每天还向社会增加大量的信息。
信息网络的积极作用是无可置疑的,但是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信息网络也是一把“双刃剑”,集祸福利害于一“网”。
它在使人们受益无穷的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对思想政治教育构成严重的干扰。
大众传媒提供的这些庞杂多样的信息,既有大量信息是进步、健康、有益的,也有不少反动、迷信、黄色的内容。
所有这些信息交织在一起,泥沙俱下,鱼龙混杂,人们特别是青少年无法做出正确的价值判断,无法有效控制,人们感到无法适从,尤其是对与思想政治教育相反的信息,无法判断这些信息将在哪些人身上起作用以及产生什么样的效果。
另一方面,腐朽没落不健康的信息以及与正统的思想教育相反的信息的大量涌现,无时无刻不在作用于人们的感官,侵蚀着人们的心理环境。
这些有害信息既有露骨的教唆和反动的宣传,也有潜移默化的渗透。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社会信息的自主选择意大大增强,但对网上信息的正确辨别、判断和选择能力明显不足。
正因为如此,新时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任重道远,荆棘丛生。
( 二) 大众传媒外来文化中有害信息的传播严重干扰着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使得各种传媒不得不走向市场,需要在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
在这场市场化的进程中,一些不良趋向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
一方面,为了争夺更多的受众,许多大众传媒采取迎合受众的方式来推销自己的观念、产品(主要是精神产品) ,从而流露出媚俗、猎奇。
大众传播的出现及繁荣无疑让人类的现实生活更加丰富、便捷。
尤其是现代科技的迅猛发展、网络的勃兴、各种媒体的融合,给受传者以前所未有的交流空间。
当人们为大众传播的强大功能给生活带来的巨大改变而兴奋不已时,也有必要对其负面功能进行理性与清醒的认识。
第一,信息的多量化和多元化,给人们带来麻烦。
人们接触到的东西越多,反而使自己的心却越难找到安置的地方。
沉溺于这种交流的人们,交往的视野是更加开阔了,但是也越来越不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另外,大量的信息充斥在社会中,信息泛滥同时也会造成信息污染。
每天面对海量的信息,它增加了人们迅速寻找出自己想要东西的难度。
第二,传播的内容质量不高,使人的思维能力下降。
大众传媒的作品为了提高受众的阅读和观看兴趣,十分注重形式,画面非常鲜艳、活泼,这种做法尽管降低了受众阅读收看的障碍,但在客观上削弱了其中思想的意义,它使得许多传播内容都变得娱乐化、通俗化、游戏化。
这就让一些内容中原本具有的庄严、崇高的精神意义逐渐减少了。
越来越多追求感官刺激的传播出现,而其中所包含的精神意义却再慢慢的减少,从而影响了人们的思考能力。
第三,它以低廉的代价,剥夺人们自由的时间。
施拉姆曾经称之为“时间的窃贼”。
因为越来越多的人把时间投入到海量的信息搜寻和对娱乐游戏的追捧上,于是越来越多的时间在不经意间被占用窃取了。
第四,不良的信息,会影响人身心健康,如暴力和黄色信息。
特别是对于网络来说,由于它是完全开放的平台,而且目前的监管力度不够,所以在网上容易隐藏不健康的东西,这些对于容易受影响的,特别是正在形成自己世界观的青少年来说,影响和危害尤为明显。
第五,人际交往减少,造成了人际的冷漠,疏离感。
随着交流和通信工具的增多,人们进行沟通的方式越来越多了,例如QQ 和MSN等。
可是,这些方式都不是面对面的交流,真正的情感难以表达。
另外,与交往相比,人们更多的被娱乐化的信息吸引了。
即使比邻,人们也懒得去走近去沟通了。
浅谈大众媒体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毋庸置疑,当下是个信息大爆炸的社会.日新月异的科技催生了各种各样的传媒形式,目前已经形成了网络、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并驾齐驱的传播格局.大众传媒从它诞生之日起就以社会化的社会主体之一的身份对青少年产生深刻的影响,演变至今日,其影响更加凸显。
那么大众传播媒介在青少年社会化过程中究竟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呢?在这里为了通俗起见,我们姑且将大众媒体对青少年在社会化过程中的作用理解为大众媒体对青少年产生的使得青少年更好地认识和适应社会的影响。
很显然,大众媒体产生的影响有好有坏,社会化的作用也有积极和消极两种。
不管是人们熟烂于心的社会主流价值观,被人们在实际生活中灵活运用的各种知识,还是为人们提供茶余饭后谈资的休闲娱乐方式,它们都是通过大众媒介的传播变成为广大社会成员所理解和接受的价值理念、奋斗目标、社会规范和行为方式。
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大众传媒以其不可比拟的多样性、丰富性、广泛性来扮演人们价值观念的向导,指引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行为活动。
这个作用是显而易见的,如今的传媒突破了传统媒介的展现形式,以海量的信息做铺垫,迎合了人们追求形式多样化和内容丰富性的心理需求。
大众传媒在传播信息的同时也传递着社会所提倡的价值理念和媒体所代表的观点,这些附加于新闻报道之上的舆论往往是媒体或权威人士对特定社会成员角色扮演的要求,这些要求经过受众的内化形成每一位受众的个人意识,进而对受众的行为产生影响。
大众传媒通过大力宣传先进感人事迹,树立各行各业普通人学习的楷模,通过揭露贪污腐败等社会阴暗面,对越轨行为进行积极性控制,潜移默化地确立正确的社会价值观,以此来对受众进行教育,完成社会化过程。
从这点来说,大众媒体处于全民教育重要的一环,其报道的客观公正与否和其隐藏在报道之下的倾向直接关系到受众对问题的看法和态度。
而青少年正处于价值观的形成阶段,很容易受到大众媒体的影响,所以大众媒体担负着引导青少年形成正确价值观的重大责任。
大众媒体对社会的影响英语作文The Impact of Mass Media on SocietyMass media plays an essential role in our modern society. It has the power to shape our perceptions, influence our beliefs, and impact our behavior. The influence of mass media on society is profound and multifaceted, affecting various aspects of our lives.Firstly, mass media serves as a primary source of information. Through newspapers, television, radio, and the internet, media outlets provide us with news and updates about local and global events. This constant flow of information helps us stay informed and aware of the world around us. However, it also means that the media has the power to control the narrative and influence public opinion.Secondly, mass media has a significant impact on shaping cultural norms and values. T elevision shows, movies, and music videos often portrayal certain lifestyles, behaviors, and beliefs, which can influence societal standards. For instance, the portrayal of unrealistic body images in the media can lead to body dissatisfaction and low self-esteem among individuals.Furthermore, mass media plays a crucial role in shaping political discourse. It provides a platform for political candidates to express their views, and it also influences public opinion through biased reporting and commentary. The media's influence on political elections and policy-making cannot be underestimated.Moreover, mass media has transformed the way we communicate and interact with one another. Social media platforms have created virtual communities, allowing people to connect globally and share their thoughts and experiences. While this has many positive aspects, such as promoting social awareness and activism, it also has negative consequences, such as online bullying and the spread of misinformation.In addition, mass media has a profound impact on consumer behavior. Advertising and marketing strategies influence our purchasing decisions, often manipulating our desires and creating false needs. This can lead to materialism and excessive consumption, which have negative environmental and social implications.Lastly, mass media can both reflect and perpetuate societal inequalities. It has the power to reinforce stereotypes and biases, thereby contributing to discrimination and social divisions. Representation matters, and the media should strive for diversity and inclusivity to promote a more equitable society.In conclusion, the influence of mass media on society is undeniable. It shapes our perceptions, beliefs, and behavior, and has both positive and negative consequences. As consumers of media, it is crucial to be critical and discerning, while also advocating for responsible and ethical media practices. Only through awareness and action can we harness thepotential of mass media to create a better and more inclusive society.。
大众传媒与文化传播在如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大众传媒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成为了文化传播的重要媒介。
大众传媒是指那些可以广泛传播信息的媒体平台,如电视、广播、报纸和互联网等。
通过这些媒体,人们可以获得各种各样的信息,包括新闻、娱乐、教育和文化等内容。
然而,大众传媒对于文化传播的影响并不是单纯的传递信息,它还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我们的思想、价值观和审美观。
首先,在大众传媒的引导下,我们接触到不同类型的文化产品并形成了自己的喜好。
文化产品是人类创造的具有特定文化意义的作品,在传播过程中承载着传递价值观和思想观念的重要任务。
例如,电视剧、电影、音乐等都是大众传媒通过各种媒介手段向公众推广的文化产品。
当我们沉浸在电视剧的情节中,跟随着角色的成长,我们对于人性和社会现象也会有更深刻的理解。
当我们欣赏音乐和艺术作品时,我们也会被其中的情感和美感所打动。
大众传媒的推广和宣传,无疑在塑造着我们的审美观和文化品味。
此外,大众传媒也对于社会的文化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通过新闻报道和综艺节目等,大众传媒可以引导和塑造公众的舆论,影响人们对于社会问题的看法。
以新闻报道为例,大众传媒的话语权往往能左右公众的眼光和态度。
当大众传媒选择报道某一事件或议题时,它的声音和观点会进一步塑造公众的认知和态度。
这种影响力不仅仅体现在新闻报道上,还延伸到其他节目和娱乐领域。
例如,在电视综艺节目中,嘉宾们的言谈举止、价值观和生活方式都可以影响到年轻观众的价值取向和思考方式。
因此,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起着承上启下的关键作用,对于公众的文化认知和社会观念具有深远影响。
然而,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并非完全正面。
在商业化和市场竞争的环境下,大众传媒往往追求高收视率、高点击量和高点击率,为了满足观众的需求,很多时候不得不采用低俗娱乐、煽情揭秘和恶搞等手段,从而扭曲了文化传播的本质和价值。
这种情况下,大众传媒可能成为一种庸俗化的娱乐工具,导致文化传播的质量下降和对传统文化的冲击。
大众传媒对当代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及对策彭鹏[摘要]20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心已经逐步由生产转向消费,走向以消费为中心的时代,大众传媒成为一股不可忽视的力量,成为影响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因素。
本文试图从大众传媒制造消费需求、诱导消费行为、引导消费心理等角度,分析大众传媒对大学生消费观的影响,提出通过批判性识读教育和建设性使用教育提高大学生的媒介素养,抵御大众传媒的影响。
[关键词]大众传媒;消费主义;大学生0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经济结构中心已经逐步由生产2转向消费,走向以消费为中心的时代,消费在社会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让·波德里亚这样表述:“今天,在我们的周围,存在着一种由不断增长的物、服务和物质财富所构成的惊人的消费和丰盛现象。
它构成了人类自然环境中的一种根本变化。
恰当地说,富裕的人们不再像过去那样受到人的包围,而是受到物的包围。
”①在“物的包围”下,消费文化,即与消费相关的观念、习俗、伦理等等也发生了许多深刻的变化。
大学生是消费群落的一个特殊构成部分,年轻的他们站在时代前沿,追新求异,敏锐地把握时尚,惟恐落后于潮流。
据《大学生蓝皮书:中国大学生生活形态研究报告(2013)》显示,当前中国大学生人均月消费支出945.6 元,人均全年消费总额达到11347 元,超过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水平的50%。
信用卡消费和网购逐渐成为大学生的重要消费形式,在大一新生中的普及率最高,达到46.1%。
从拥有数量来看,大一、大二学生人均拥有两张信用卡。
在消费主义的蔓延中,大众传媒已经广泛而深入地介入到大众消费生活之中,以广告、声像为代表的大众传媒,作为消费主义的载体和符号正充斥着人们的生活空间,操纵着人们衣、食、住、行、乐各个领域的消费方式,它已经不仅是人们生活的策源地,而且通过不同的方式将自身置于社会生产与再生产的框架之中,成为当代消费基础过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可以说,大众传媒正是影响大学生消费观的重要因素。
大众传媒与文化传播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
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传播带来了便利和活力,同时也带来了挑战和问题。
本文将探讨大众传媒与文化传播之间的关系,并分析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和影响。
二、大众传媒的发展与作用大众传媒是指以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媒介形式传播的信息。
在现代社会中,大众传媒已经成为重要的信息传播途径,其作用不仅仅是传递信息,更重要的是影响和塑造社会思潮和文化观念。
首先,大众传媒能够为人们提供丰富的信息和资讯,从而满足人们的知识需求。
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大众传媒能够传播各类新闻、文化、娱乐、科技等方面的信息,并让人们了解到发生在世界各地的重要事件和新技术的应用。
其次,大众传媒能够影响和塑造社会文化。
通过大众传媒的宣传和报道,人们能够接触到各种文化产品和文化现象,从而形成对于不同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同时,大众传媒也能够对文化产业进行推广和宣传,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和壮大。
三、大众传媒对文化传播的影响和挑战尽管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是其发展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大众传媒的媒介形式单一化。
尽管大众传媒包括了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多种形式,但是其传播的效果和模式却十分相似,这容易导致信息的同质化和传播思维的单一化。
其次,大众传媒对信息的过度包装和渲染也可能对文化传播产生负面影响。
在有些情况下,大众传媒可能会通过夸大事实、片面报道和煽动情绪的方式进行报道和宣传,这种现象往往会影响公众对于文化现象和事件的普遍认识和理解。
最后,大众传媒的快速发展和碎片化也对文化传播带来了困难。
在互联网时代,信息呈现的速度和方式都得到了巨大的改变,这使得文化传播难以产生持久和深入的影响。
四、未来的发展趋势与策略为了更好地发挥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的作用,我们需要制定出更加切合当下的发展策略。
首先,需要通过不断创新和改变,使得大众传媒更好地适应互联网时代的发展。
大众传媒的功能大众传媒是指可以广泛传播和传递信息的媒体,包括电视、广播、报纸、杂志、网络等多种形式。
作为社会发展进步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众传媒具有以下几个重要功能。
1. 信息传递和传播:大众传媒通过各种渠道传递和传播各类信息,包括新闻、活动、产品推广等。
通过传媒的广泛覆盖和传递速度,大众可以迅速获取到最新的信息,并且可以随时随地了解到全球各地发生的重大事件。
2. 民主监督和舆论表达:大众传媒在社会中发挥着监督和表达的作用。
通过对政府、企业和社会事件的报道,大众传媒能够揭示一些问题的真相,监督权力的行使,确保社会运行的公正和透明。
同时,大众传媒也提供了舆论表达的平台,让社会个体能够发表自己的声音和观点。
3. 文化传承和推广: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承和推广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通过电视、电影、音乐、文学等媒体形式,大众传媒帮助人们了解和传承各个国家、地区的文化传统和习俗。
同时,大众传媒也能够推广先进的文化理念和价值观,提高公众文化素质和审美观念。
4. 教育和知识传递:大众传媒还承担着教育和知识传递的功能。
通过电视、广播等媒体形式,大众传媒能够向公众提供各种各样的教育内容和知识信息,包括科学、历史、文化、艺术等领域。
这些内容不仅有助于人们的学习和提升,也促进了社会的全面发展。
5. 娱乐和休闲:大众传媒在娱乐和休闲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电视、电影、音乐、游戏等媒体形式为人们提供了各种娱乐选择,丰富了人们的生活,满足了他们的精神需求。
同时,大众传媒也成为了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减轻了压力,调节了情绪,提高了生活质量。
总之,大众传媒在信息传递、民主监督、文化传承、教育传递和娱乐休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功能。
它不仅连接了人们的思想和文化,也促进了社会的繁荣和发展。
(接上文)6. 平衡报道和争议解决:大众传媒在报道事件和问题时,应该追求平衡和客观,尽可能呈现多元的声音和观点。
通过全面报道和深入分析,大众传媒可以帮助公众了解问题的多个方面和不同观点,促进争议的解决和社会的和谐。
WORD版本.
浅
谈
大
众
传
播
对
当
代
社
会
的
影
响
WORD版本.
摘 要 :
人们处于信息爆炸的年代,大众传播充斥着社会的每一个角落,影响
人们的衣食住行。它和政治、经济、文化一样是社会的重要成分,并
且影响着社会各个方面的发展。大众在当今已深入到社会及家庭的每
个角落,它通过大众文化和各种传播媒介给社会中的个体带来了深刻
影响。在科技日益发展的今天,大众以前所未有的强度改变着人类社
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对不同年龄阶层的受众产生了不同程度的
控制和影响。
关键词:
大众传播,当代社会,影响,
正文:
一,大众传播的的定义
关于什么是大众传播?学者们有不同定义。大众传播是“人类社
会信息交流的方式之一,职业工作者(记者,编辑)通过机械媒介向
社会公开地,定期传播各种信息的一种社会性信息交流活动【1】”“指
WORD版本.
特定社会集团通过文字,电报。电影等大众传播媒介,以图像,符号
等形式,向不特定的多数人表达和传递信息懂的过程【2】”而我们的
课本上对大众传播的定义是:“专业化的媒介组织运用先进的传播技
术和产业化手段,以社会上一般大众为对象而进行的大规模的信息生
产和传播活动”
二、大众传播对经济、政治、科学文化的社会影响
西方早期对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持有两种观点。一是“基于乐
观主义的期待”,二是“怀疑主义”的态度【3】,每一样事物的发展
都有它的优点和局限性,大众传播也同样,所以要用辩证的眼光看待
大众传播对社会的影响。
(一)、大众传播对经济的影响
大众传播对经济的影响是最明显的,大众传播对经济的影响主要
表现在两个方面上。一是影响社会需求,二是建全、监督市场机制。
从传统上来说影响社会需要指的是传递经济信息,
另一方面监督市场秩序,因为即使在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下,每
个人欺诈性地迫求自己的利益扰乱市场秩序的现象也无法根绝。每一
种制度都有它的边界, 有灰色地带, 在制度体系部也会存在难以避
免的漏洞。【4】例如2013年12月13日,曾经是冰岛最大银行克伊
普辛银行的四名前高管因涉嫌金融犯罪被判刑3到5年半的监禁。他
们因为涉嫌金融犯罪使冰岛陷入经济危机。大众传播通过在社会经济
系统外部和部收集信息使人们了解具体的经济运行模式,使不法行为
被曝光。
WORD版本.
(二)、大众传播对政治的影响
现代社会里政治日益生活化,生活也日益政治化。这一趋势符合
化的进程。人类传播活动就不能不反映政治、表达政治、服务政治和
参与政治。【5】在美国举行总统选举的时候,可以频繁地在电视、报
纸、网络中看到候选人的身影,通过高度集中的大众传播提高自己的
知名度从而获得选民的支持。
大众传播对政治也会带来负面影响,也以美国为例,美国越战政
策失败就是美国大众传播对政府政策持抵制态度,从而使政治沟通不
良,导致战争失败,人们对政府失去信心。
(三)、大众传播对科学文化的影响
大众传播手段的发展是当今科学得以迅速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打破空间和时间领域的限制,使科学研究更为深入地了解,例如月球
凹凸不平的表面,也是通过太空船到达月球拍摄的画面,我们才能知
道现在这个常识性的答案,可是月球是否住着嫦娥这个问题曾经让古
代中国人民疑惑了数千年。
大众传播的发展也出现了科学成果被剽窃的问题,不时可以看到
书籍被侵权而进行法律诉讼的新闻,现在比较热门是琼瑶对于正作品
剽窃的起诉案。
三、大众传播对个人的影响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不断加快以及信息产生、更新的速度不断加
快,人们越来越多的依赖大众传播了解新知、安排生活、缓解压力。
通过网络,人们可以更自主方便的检阅到自己所需资料,可以说大众
WORD版本.
传播正由以往方向性较强的输入传播方式逐渐转变成更注重交互,甚
至还向由受众自主定制的趋势进行发展。大众传播将整个世界呈现在
人们眼前,丰富了人们的知识,加强了交流,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但是与此同时,更多的信息污染也随之而来,受众对于媒介的依
赖使他们很难分辨信息的真伪。通过了解大众传播的信息,一个人可
能无所不知,但由于大众传播信息的非系统性,个人从中所知便显得
较为片面和浅薄;更有些大众传播媒体为了迎合某些受众的口味,将
庸俗、低级的信息大肆宣扬,极大的污染了社会空气,造成了不良的
社会影响。
大众传播作为庞大的媒介系统,还在从根本上改变着人们对于世
界的认知和行为。由于大众传播受到其系统部组织结构和活动规律的
制约,它向人们提示的环境并不能简单的等同于客观环境本身,而是
环境的再现,即信息环境。作为受众,直接看到的、接触到的是大众
传播经过信息加工后所提供的信息环境资源,这种信息环境资源本身
是不客观的,但受众通常不会意识到这一点,而将其作为客观环境本
身看待,并据此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也就是说,受众的行为实际上是
对于信息环境的反应,但作用的结果却是实际发生的现实环境。由此
便造成这样一种状况:大众传播形成的信息环境,不仅制约人的认知
和行为,而且通过制约人的认知和行为来对客观的现实环境产生影响。
这样一种机制,使得现代环境不仅越来越信息化,而且信息环境也越
来越环境化。也就是说,大众传播提示的信息环境,越来越有了演化
为现实环境的趋势。
WORD版本.
四、大众传播对传统社会和当代代社会影响的差异
对不同的时代、不同社会发展阶段的人类来说,环境的规模不同,
环境的认知也不同。【6】那么对于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划分界线,
该如何界定,不同的国家对进入现代化的概念不一,但是总的来说,
近代的工业革命以及19世纪的“交往革命”的发生,是大众传播对
传统社会和现代社会的分界线。
在传统社会中,人对知识环境的把握主要是建立在“第一手信息”
的基础之上,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另外大众传播的手段有限和缓慢,
所以在传统社会,大众传播的影响具有主观性和滞后性。例如古代书
籍是大众传播的一个重要的手段,史书对后世的影响更甚,但是记录
史书的史官因维护当权皇帝的统治,篡改史实的事情时有发生,在传
统社会受条件所限无法得知大众传播的事物真实与否,具有主观性。
此外从著名的烽火戏诸侯反映信息的滞后性,用狼烟作为勤王的符号
标志是人民智慧的体现,纵使迅速知道了要勤王,但是也需要赶到都
城才知道被周幽王戏,无法准确即使地获得信息。
总得来说,因为科技发展的落后,缺乏大众传播的手段,大众传
播对传统社会的影响远不及现代社会来得重要,如果说传统社会中的
大众传播是一条顺序的线,那些大众传播对现代社会的影响就是无数
条线在同时涌入。大众传播时代人与环境的互动环境中,比传统社会
多了一个“信息环境”,指的是即在与自然环境相区别的社会环境中
直接或间接地控制社会成员之行为的符号部分;并且,它主要是通过
非人际关系向社会提示的环境。【7】信息技术的急速发展,它具有一
WORD版本.
个完整的属于自己虚拟空间,称为“拟态环境”,就像是食品加工,
它又自己运行的一套程序,在“拟态环境”中,我们一般人通常只看
到加工的最后一个环节,信息的发布。得益于大众传播的迅速发展,
在今天我们通过网络、电视、报纸获得比传统社会呈几何式增长的信
息。人们每天生活接收的信息涵括了政治、经济、文化科学各个社会
意识方面,通过现代大众传播,这些信息更容易得到普及从而达到各
个社会意识方面的最终目的。
六、总结
众所周知,社会是由相互联系的无数个体组成的。个体与社会和
谐统一,相互依存,在当代社会中,大众传播以其巨大的威力将分散
的居民联合起来,使他们形成一个个集体。大众传播使世界各国、各
民族增多了相互了解的机会,促进了“地球村”的形成。另外,大众
传播是伴随着传播科技的发展而出现的一种强有力的大型社信息系
统,我们研究大众传播积极功能的同时,必须对它的负面影响有足够
的认识,及早防,尽可能地把负面影响减少到最低程度,使传播媒介
在推动社会进步中发挥更大的积极作用。
WORD版本.
参考文献:
【1】建明主编:《宣传舆论学大辞典》,1版,290页,,经济日报,
1993
【2】沙莲香:《传播学:以人为主体的图像世界之谜》,1页,145页,,
中国人民大学,1990
【3】{美]威尔伯.施拉姆等:《传播学概论》,248-249页
【4】林青. 《大众传播的经济功能与社会需求》. 现代传播,中国
大学学报,2008,04:114-117.
【5】宇. 《论大众传播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新闻知
识,2003,05:21-22.
【6】郭庆光.《传播学教程第二版》,:中国人民,2011
【7】川芳美.《信息与社会》.东京:东京大学,1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