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欠收水费问题的一点思考

  • 格式:doc
  • 大小:17.50 KB
  • 文档页数: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运用法律手段来解决欠收水费问题的一点思考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我国的供水行业普遍呈现出“供水规模扩大,技术档次升级,管理水平提高”的良好势头。然而,日趋严重的用户欠缴水费问题,不仅影响了供水市场管理,而且严重影响了供水企业的经济效益,极大地制约和束缚了供水企业的发展。为避免国有资产流失,有效遏制愈演愈烈的拖欠水费势头,许多供水企业在实践中摸索出一些有益的经验,下面,笔者就此问题从法律的角度作一些探讨。

一、供水法制建设由简单到复杂

纵观自来水事业的发展历史,有关供用水方面的法规建设经历了从简单到复杂,从企业管理行为到政府行政执法行为的发展过程。上世纪50 ~ 70年代,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一些供水企业出台了各种供用水管理规则、规定。80 ~ 90年代初,在建立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的时代呼唤下,许多地方政府终止了企业发布供用水规章的行为,继而以地方政府文件形式出台了一些关于自来水市场的管理办法,从规章制定程序的合理性和规章内容的公平性来看,较前一个时期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这两个时期的执法主体实际上仍然是供水企业,各个地方政府制定的供水法规政策标准不统一,对某些问题的解释也不尽相同。这两个时期在供水法规上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影响水费的回收,那时,全国实行的是计划经济,宏观经济整体上呈“低速均衡”的状态,政府实行的是“低收入,广就业”的政策,社会上很少听说企业破产、职工下岗的事情,加上人们普遍持有诚信的消费观念,供水企业又拥有独立的“停水权”,因此,那时欠缴水费的现象还不是很突出,数额也不是很大。

九十年代初,党中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口号,国有企业改革改制工作开始启动,一大批巧练内功、勇闯市场的企业站稳了脚跟,并迅速发展,与此同时,企业停产、破产、职工下岗及三角债等问题接踵而来,这对水费回收工作来说是始料不及的。在这关键时刻,国务院于1994年7月19日以第158号令签发了《城市供水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这标志着我国城市供水工作进入了法制管理的新阶段。该《条例》明确规定城市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为供水管理的执法主体,对供水和用水双方的行为进行了规范,体现出双方权利和义务的对称性,具有很强的权威性、统一性和行业性。特别是关于用户按时缴纳水费问题,首次以国家级法规形式明确下来,应该说这对供水企业是非常有利的。然而,《条例》的出台使供水企业失去了“停水权”、“执法权”等,给水费回收工作带来了一些困难,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被动。在此之后,各省、市、区分别以《条例》为指导,制定出各自的《城市供水管理实施办法》,各地方政府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也制定出各自的《城市供水管理实施细则》,它们与《水法》、《城市规划法》、《环境保护法》和建设部颁布的《取水许可制度实施办法》、《城市供水企业资质管理办法》等政策法规一起,形成了我国城市有关自来水的比较全面的法律法规体系。

二、推行合同管理是水费回收行之有效的办法

前面已述,《条例》使供水企业的执法管理权丧失了,代之的是建设行政管理部门,供水企业处于相对被动地位。一些用户长期欠费,供水公司想通过停水催缴水费还得事先请示建设主管部门。就这样,一些欠费“钉子户”往往以“特殊情况”、“特困企业”等为借口,以上访或到政府静坐等方式,获得了地方政府“以维护稳定,无条件恢复供水或先恢复供水,后谈判”的结果。于是,老欠费户的欠款是越欠越多,欠费新户也不断涌现,因为老欠费户的负面影响太坏,不少用户跟着效仿,连经济效益好的单位也变着戏法拖欠

水费。事实证明:供水市场单一靠政府职能部门来管理难以奏效,一是自来水生产的连续性和服务面的广泛性,要求执法主体的管理必须具有动态性,而建设主管部门无论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来讲,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他们只能等供水企业反映情况后才去调查和处理,在查处过程中往往受到“稳定”因素的干预,不得不作出牺牲供水企业利益的决定。一句话,执法主体难以长期“泡”在供水市场一线,而长期“泡”在供水市场一线的供水企业又不具备执法资格,这就对信息的搜集、问题的调查在及时性、准确性和全面性等方面都受到了很大的局限。

那么供水企业怎样维护自已的合法权益呢?笔者认为:推行合同管理,不失为搞好水费回收工作行之有效的方法。早在1999年11月1日,国家建设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联合发文在全国推行《城市供用水合同》(示范文本)。该示范文本是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和有关城市供用水法规政策制定出来的,无论是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都明确了当事人双方的责、权、利关系,体现了城市供水行业的特点。合同一方面制约着供水企业的供水行为,促进供水企业炼内功,抓服务,提高管理水平,否则,会被用户告上法庭;另一方面,合同也制约着用户的用水行为,用户应严格履行合同规定的属于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否则,供水企业也可把用户告上法庭,通过司法途径来解决供水纠纷,而不是像以前那样单靠行政手段来解决。如有一家大型综合市场,多年来拖欠供水公司水费达40多万元,经过充分酝酿和准备,该供水公司向法院申请支付令,由于该供水公司提交的证据充足,既有能证明供用水关系存在的《供用水合同》,又有综合市场工作人员亲笔签名的对账单,因此在支付令规定的15日的期限内,市场方未能提出任何异议,支付令即发生法律效力。供水公司马上向法院申请执行,法院通过银行划账收回该市场拖欠多年的水费40多万元。由此可见,依据合同,走司法道路解决水费欠收问题,可大大减少人为干预的因素,并为采取其它法律技术手段来保护供水企业合法利益奠定了基础,同时,对建立和维护正常的供水管理秩序和社会经济秩序起着重要的作用。

综上所述,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市场风险越来越大,水费回收的困难也越来越多,广大供水企业只有努力学习法律,灵活运用法律,通过合同来有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把水费欠收造成的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

为了解决当前存在的水费收缴难题,提高水费回收率,保障公司的经济利益,维护公司的正常运营,客户服务中心召开了水费清欠专题研讨会,将12月份确定为“清欠月”,制定多种措施,全面拉开水费清欠行动。

一、统一认识,整体动员

为了使全体人员明确清欠工作的意义和目标,确保本次清欠活动扎实推进,取得显著效果,客服中心组织召开了水费清欠动员会。通过对水费欠费情况及清欠工作的重要性进行全面细致地讨论,提升了大家对清欠工作的理解和认识,使大家达成共识,群策群力,积极研究解决清欠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为顺利开展清欠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指标分解到人,全员参与

为把清欠工作落到实处,客服中心推行了目标责任制,将清欠指标分解到每个员工,为每一位抄表巡查员、收费员、业务受理员圈定清欠责任区,使得“人人有指标,事事有人管”,中心同时要求清欠人员把握催缴时间和频度,有计划的推进清欠进程。

三、将清欠工作与奖惩挂钩

制定了合理的绩效考核标准,针对本次清欠活动,客服中心将对清欠工作实行绩效考核,将清欠人员的水费回收比率与其收入直接挂钩,充分调动大家的工作积极性。

四、对欠费客户进行分类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