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麦草全量还田稻作栽培模式研究

麦草全量还田稻作栽培模式研究

麦草全量还田稻作栽培模式研究
麦草全量还田稻作栽培模式研究

贝母关键栽培技术的种植模式研究【论文】

贝母关键栽培技术的种植模式研究 摘要: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总结浙贝母川贝母平贝母及其他贝母的关键栽培技术阐述了当前贝母的主要种植模式分析了贝母栽培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主要问题以期为贝母种植户及进一步开展贝母种植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贝母;栽培技术;种植模式;研究进展 栽培技术是提高药用植物产量和质量最为直接有效的措施但药用植物人工栽培方面的研究远远落后于农业和其他领域近几年中药产业迎来发展机遇这对中药材的标准化栽培技术示范栽培基地的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贝母为多年生草本植物其鳞茎供药用能止咳化痰清热散结在传统中医药中已应用上千年近年对贝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贝母的化学分类分子系统发育和药理研究等方面对于贝母栽培技术缺乏较系统的深入研究本文通过总结我国贝母栽培技术研究进展为进一步开展贝母种植技术研究提供一定的参考 1贝母关键栽培技术

因种子繁殖周期长一般需要5~6年生产上贝母繁殖一般采用鳞茎繁殖浙贝母采用鳞茎繁殖可1年收获平贝母可1~2年收获贝母的种植要选择土壤肥沃排灌方便的砂壤土田块如土壤过酸应适当施石灰进行改良后种植贝母若浸泡太久1d易造成死苗应注意畦间排水减轻病害发生但如遇干旱应适当灌水抗旱灌水浸湿畦土即可 1.1浙贝母 浙贝母种植要选择鳞茎抱合紧密芽头饱满无损无病虫害鳞茎作种播种前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浸种0.5h晾干后播种[1]朱秀玲等[2]在丽水对浙贝母进行的引种栽培试验表明在大贝约46个/kg中贝86个/kg小贝200个/kg3个类型中以中贝250g/m2的密度种植产量倍数最高2.77倍选择中贝以250g/m2的密度种植最适宜地道产区宁波鄞江樟水药农认为一般以30~60个/kg为宜[3]根据浙贝母的生长习性浙贝母的施肥可以分为基肥冬肥苗肥和花肥等在下种时施用基肥有较为明显的增产效果冬肥是最重要而且用肥量最大的一次施肥一般在12月下旬施用苗肥在2月上中旬齐苗后施入以速效氮肥为主花肥在施用时要视浙贝母长势而定种植密度大生长茂盛的田块氮肥不宜过多否则会加

全量麦草还田工作总结分析

麦秸全量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研究与应用 工作总结报告 麦草全量还田技术是应沃土工程,农业可持续发展,生态农业建设的要求,是建设新农村的主要内容,同时更是一项创新的农业生产技术。我市从2005年开始实施,2006年我站承担了扬中市科技局下达的“麦秸全量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的研究与推广”项目,经过三年的努力,已基本完成项目计划要求,得到了较大面积的推广应用,并取得明显的增产增效的技术效果,现将研究工作报告如下: 一、立项依据 我市是稻麦两熟地区,常年种植水稻11.5万亩,小麦9.5万亩,收割基本实现机械化。由于麦草坚硬,不易腐烂的特点,对麦草全量还田利用问题一直没有寻找到切实的解决方法,麦子收割后秸秆的处理是困扰多年的棘手问题。之前,麦收后大面积秸秆的处理主要方法是放火焚烧或推入河塘腐烂,既浪费宝贵资源,又严重污染环境,通过项目实施后,即稻田全量麦草旋耕还田轻简稻作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后,麦草全量还田利用,培肥地力,又杜绝焚烧麦草,保护环境,又利于适龄壮秧的生长,增产效果显著,操作简便,农民易于接受,技术易推广,效果易展现,是一项农业生产的实用推广新技术。我们在省市有关部门的指导下,大力开展麦秸全量还田技术试验示范,今年在五镇一区推广面积达7.8万亩,占水稻面积的70%,建立百亩丰产方示范区10多个,面积1750亩以上,起到了较好的辐射示范作用增产效果显著,取得了良好的成效。 二、主要研究结果 通过三年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获得了以下主要研究结果。 1、明确了麦草全量还田技术 页脚内容6

即在机械收割时,开动切碎机械,切断麦草,并做到均匀分散于田面,操作和旋耕作业时水层控制在“薄水层”,并做到麦草与泥土充分混合而不影响轻简稻作作业的技术要求。明确和形成麦田秸秆全量还田轻简稻作技术操作规程,为大面积的推广应用提供技术依据。即品种选择----塑盘育秧----机械收割----切碎----旋耕作业----施足基肥----大田平整----抛、植----合理基本苗----科学肥水管理----综合病虫草防治----成熟。 2、形成了轻简稻作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体系 结合项目特点,重点研究和形成了抛秧稻、机插稻、水直播稻优质高产栽培和配方施肥技术,同时研究了不同方式的合理基本苗数,最佳群体结构,科学的水浆管理,综合的病虫草防治技术,形成了完善的高产栽培配套技术体系。 ⑴、机械切短麦秸,浅水旋耕,实现高质量埋草。麦子成熟时用机械收割,切碎麦秸,留茬5-10㎝,前茬小麦单产300㎏,亩还麦秸250-300㎏;麦秸切碎长度以5-8㎝为宜,且要保证还田的麦秸必须有90%以上埋入土中,水田旋耕时必须保证浅水旋耕,水层过大,草与泥分离,浮在表层,埋草效果不好。要尽量做到早腾茬、早上水,促使稻苗早长根、早分蘖,但提前上水水位不宜过高,以防麦秸随风漂移、堆积。因此,麦秸还田水田耕作时对水层有特殊要求,必须做到浅水层旋耕,以作业时间不起浪为标准,确保90%以上的秸秆埋入泥中。 ⑵、控水调气防止僵苗。麦秸在腐烂发酵过程中产生有毒物质抑制稻苗根系的发生和吸收功能,是造成分蘖期僵苗的根本原因,具体表现为前期叶色淡、苗体小、根系少、叶龄进程和总苗数不及常规稻作稻。因此在移栽后,必须保持田间湿润、浅水,促进秧苗扎根,活棵后落干收汤,促进土壤通气,防止僵苗的发生。进入分蘖期后浅水、交交清、露田增氮,去除有毒气体,促进秸秆分解。 ⑶、合理利用秸秆还田利用效应,科学施肥。麦秸全量还田的稻田,在 页脚内容6

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江西农业学报2011,23(4):105~110Acta Agr i culturae Jiangxi 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陈家友,李可凡,王尚堃 * 收稿日期基金项目河南省周口市科技攻关项目(636)。作者简介陈家友(5),男,河南淮阳人,副教授,从事农业经济方面的教学管理和科研工作。*通讯作者王尚堃。 (周口职业技术学院生物工程系,河南周口466001) 摘要:双孢蘑菇是一种世界性的食用菌,具有较高的栽培推广价值。从品种选择、覆土研究、培养料配方、设施内环境 调控、栽培模式5个方面综述了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指出了模式化栽培技术的关键与创新栽培模式的必要性,并提出了今后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进一步的研究方向和发展趋势。 关键词: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覆土;培养料配方 中图分类号:S64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581(2011)04-0105-06 R esearch A dvance i n M odeli ng Cu lti va ti on T echnol ogy ofAgaricus bis porus C HEN Jia-y ou ,LI Ke-fan ,WA NG Shang-kun * (Depart m ent of B i ol ogica l Engi nee ri ng ,Z houkou Vocati onal Technol ogi ca lColl ege ,Zho ukou 466001,China)Abstra ct :A gar icus bis porus (Lange)Si ng is a worl dwi de edi b l e mushroo m,and it has hi gh value of cultivati on and po pu lariza ti on .Th i s arti c le s ummar ized the resea rch advance i n the m ode li ng culti va tio n technol ogy of A gar icus bis po rus fro m the foll o wing fi ve aspects :se l ecti on of var i ety ,soil-coveri ng research ,for m ula of cu ltivati on m aterials ,enviro n m en tal control i n the faciliti es ,cu lti va ti on pattern ,poi nted out the key of the m ode li ng cultivati on techn i ques and the necessity of i nnovating the cu lti vatio n pattern ,and pro posed the fut ure research d irectio n and deve l op m enta l trend of the m o deli ng cu ltivati on technol ogy ofAga ricus bis porus . K ey wor ds :Aga ricus bis porus ;Modeli ng cultivati on techn i que ;Soil-co ve ri ng ;F or mu l a of cu lti vati on m ater i a l 双孢蘑菇(A ga ric u s bis por u s)简称双孢蘑、双孢菇,又名洋蘑菇、自蘑菇、世界蘑,俗称蘑菇,属伞菌目伞菌科蘑菇属 [1] ,具有一定的营养和医疗保健价值 [2~3] ,是目前世 界上栽培规模和产量最大的一种食用菌 [4] ,其产量约占 世界食用菌产量的40%左右,也是我国最大的出口创汇食用菌。随着市场需求量的增加,双孢蘑菇已进入设施化和规模化栽培阶段 [5] 。为了加快双孢蘑菇栽培的规 模化、标准化和产业化生产,促进其健康、有序地发展,本文从品种选择、覆土、培养料配方、设施内环境条件调控和栽培模式5个方面对双孢蘑菇模式化栽培技术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1品种选择 品种是影响双孢蘑菇栽培模式产量和品质的一个关键性因素。一般设施栽培的优良菌株应具备抗逆性强、产量高、品质优等要求 [5] 。周国英等 [6] 通过引进加 拿大品种Ta 、Tb 、L 与国内主栽品种As2796[7] 进行对比,结果表明:Tb 菌株表现最好,其抗病虫害能力强,具有出菇早、整齐、菇型适中、菇肉细嫩、口感好、产量高的特点,是适合设施栽培模式的优良品种。这与侯兴华等[5] 的研究结果一致。而黄海洋等 [8] 的研究则表明:从双孢蘑菇As2796中分离出的商Ag-2在菌丝长势、产量方面均明显优于其他菌株,适合在河南省商丘市推广栽培。 王洪芸等 [] 研究表明双孢蘑菇栽培品种的选择与用途有关,在北方用于鲜食的可以栽培176、163品种;制罐出口的则可栽培U3、152品种。品种的颜色对双孢蘑菇的抗逆性、品质存在一定影响,主要表现为棕色品种比白色品种耐低温,且在口感和品质方面也优于白色品种 [10] 。因此,各地可因地制宜,按照各种栽培模式对品 种的要求,选择适合当地栽培条件的优良品种。 2覆土研究 双孢蘑菇是一种草腐菌,具有不覆土不出菇的特性。因此,有关双孢蘑菇覆土研究主要集中在覆土出菇机理,覆土对双孢蘑菇菌丝产量的影响,覆土材料、药剂处理对双孢蘑菇品质的影响和覆土模式等方面。2.1覆土出菇机理Tho mas 等 [11] 认为:覆土层能够积 累蘑菇菌丝产生的气体激素,使之适宜蘑菇子实体原基 的发生。Stoller [12] 提出覆土能够提供一个媒介以破坏抑 制物。Eger [13] 和Tho mas [11] 等发现覆土中的微生物对蘑 菇原基的形成是必要的。Par k 等[14~15] 证实覆土中起作 用的微生物是细菌,而不是放线菌、霉菌或酵母菌,这些细菌的代谢物可刺激双孢蘑菇子实体原基的形成,且代谢物是不耐热的。Hayes [16] 和R ai ney [17] 等的研究表明: 刺激蘑菇子实体形成的细菌主要是恶臭假单孢菌(P se ud o monas pu ti da )等,这些细菌能够以蘑菇产生的气体代谢物作为唯一碳源而生长。覆土中假单孢菌的数量越多,蘑菇的产量也越高 [] 。子实体原基形成时,覆土 :2011-02-24 :0240001:198 :9:18

4大现代农业种植模式13种栽培方式

4大现代农业种植模式13种栽培方式 随着农业现代化的不断发展,农业生产经营体制也在不断创新,农业科技进步改变了传统农业种植 模式,也出现大批量的新型农业经济体,即农业示范园区、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社等,这些新 型农业经济体采用的是何种农业种植模式呢? 新型农业包括设施农业、观光农业、无土栽培、精准农业等现代农业生产、经营的四大模式。选对 模式和方法,无疑可以让农业经营事半功倍。接下来,带大家一起来了解现代化新型农业种植的4 大模式和13种栽培方式。 设施农业 设施农业是在环境相对可控条件下,采用工程技术手段,改变自然光温条件,创造优化动植物生长的环境因子,进行动植物高效生产的一种现代农业方式。据了解,设施栽培是露天种植产量的3.5倍。一般而言,从事设施农业种植需配备由计算机控制的可自动开启天窗、遮阳系统、保温系统、升温系统、湿窗帘、喷滴灌系统或滴灌系统、移动苗床等自动化设施,从而提供农业“智能”温室。智能温室不仅能够实现农业生产种植,还可以在实现农业观光、科学研究、医疗保健、以及广大群众最为熟悉的生态餐厅功能。设施农业运用涵盖设施种植、设施养殖和设施食用菌等。随着蔬菜农药残留带来的食品安全问题的日益突出,环境安全型温室建设成为

无毒农业、设施农业、蔬菜标准园建设的核心设施。使用这种设施可以生产出没有农药污染的蔬菜瓜果,是今后设施农业重点发展的对象。从事农业相关种植的人士或许可以尝试下。 1 生产型温室 生产型温室主要以生产种植为主,可以在温室内种植蔬菜、花卉、水果以及育苗组培等功能。 2

生态餐厅 生态餐厅是综合运用建筑学、园林学、设施园艺学、生态学等相关学科知识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以设施调控技术、农艺栽培及管理技术来维护餐厅的优美环境,形成以绿色景观植物为主,蔬、果、花、草、药为辅的植物配置格局,结合假山、瀑布、小桥流水、竹木亭阁等园林景观,全方位立体展现绿色、优美、宜人的就餐环境。一般生态餐厅需要具备的条件为:智能控制温室、天然环境、生态食品、节能、节水、废弃物的循环利用等环保措施。生态温室餐厅是将现代设施农业和绿色餐饮完美结合的产物,我们认为做休闲农业旅游的农 场或农庄可以参考,用特色吸引游客。 农业观光

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

---------------------------------------------------------------最新资料推荐------------------------------------------------------ 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 作物高产栽培理论与技术作物高产理论与技术结课论文学院: 年级: 作物姓名: 农学院 2010 级孔繁明新疆棉花高产栽培技术理论摘要: 棉花属喜温性作物, 具有无限生长习性。 新疆棉花多为早中熟、早熟及特早熟品种,对光照长度反应不敏感。 是喜光作物,适宜在较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 棉花的产量一般以皮棉数量来表示。 皮棉产量通常由单位面积总铃数、平均铃重和衣分三部分组成。 当三个因素都大时,产量最高。 [3]三因素中除衣分主要受遗传特性支配外,其它二者受外界环境影响,变化较大。 目前,新疆根据独有的自然条件大田上采用最多的是早、密、矮、膜技术,近年来, 节水滴灌技术、平衡施肥技术等新技术在生产上的先后应用, 为新疆垦区棉花产量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再结合合理的防治病虫害以达到高产的目的。 本文就这些新栽培技术从其理论上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新疆棉花高产栽培理论正文: 1 / 13

1. 棉花的生理特性 1. 1 棉花生长的光照条件新疆棉花多为早中熟、早熟及特早熟品种,对光照长度反应不敏感。 是喜光作物,适宜在较充足的光照条件下生长。 棉花光补偿点和光饱和点均高。 据测定,棉花单叶的光补偿点为 750 ~1000 lx,光饱和点为7~8 万 lx。 一般情况下,棉花叶片对光强的适宜范围为8000~70000 lx ,此范围下,光合强度随光强增加而提高。 [2] 1. 2 棉花生育的水分条件水分是棉花体内的重要组成成分,棉花生长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分。 棉花各生育阶段生理需水要求为: 播种至出苗, 0 ~20 厘米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 70 ~ 80%为宜;苗期, 0 ~40 厘米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 60 ~ 70%为宜;初蕾期, 0 ~60 厘米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 65 ~ 75%为宜;盛蕾期后, 0 ~80 厘米土层含水量占田间持水量的70~80%为宜,不能低于 60~65%;吐絮期,土壤相对含水量保持在 55 ~ 70%为宜。 根据有关研究,棉田在整个生育期约有 2/3 的水分消耗于蒸腾, 1/3 消耗于土地蒸发。 1. 3 土壤条件对棉花生长发育的影响棉花生长发育需要水分和养料,主要通过根系从土壤中获得,所需的温度和空气部分取自土壤,同时需要土壤的机械支撑才能生长。

立体种植模式的应用及栽培技术要领

立体种植模式的应用及栽 培技术要领

1蔬菜、瓜果、粮食立体种植模式 1.1立体种植模式 平均每200cm划分为一个种植带,实行高低垄种植,垄高15cm、宽100cm。每年10月上旬在低垄内种植小麦,保持行距在20cm,高垄的地方种植越冬菜。 在来年3月中旬,培育西瓜苗;4月下旬收获越冬菜后种植1行西瓜,每株间隔40cm;6月上旬小麦收割后,种植2行玉米,株距控制在35~40cm;8月上旬西瓜拔秧后,种植2行大白菜。 1.2栽培技术要领 秋种时要对土地进行耕翻,注意每平方米施肥的种类、数量以及肥料的综合性;小麦要采用常规高产栽培技术,同时做好相应的管理;菠菜要注意在浇返青水时追施少量尿素;西瓜每次施肥的类型、数量都不同,注意区别;玉米要做好喇叭口期的管理,以及白菜幼苗期、莲座期和结球期的肥水管理。 2洋葱、菠菜、生菜、玉米立体种植模式 2.1立体种植模式 平均每160cm划分为一个种植带,低垄宽100cm,高垄宽60cm,垄高15~18cm。洋葱每年9月下旬育苗,50~60d后将真叶种植到低垄内,行距25cm,株距15cm;9月下旬,高垄上播种菠菜,春节后即可收获;2月中上旬培育生菜苗,3月移植到高垄上,株距30cm,5月下旬收获;玉米此时按行距40cm、株距30cm的模式在高垄上播种2行。

2.2栽培技术要领 作物种植前,土地需进行耕翻和施肥,做好高低畦;洋葱种植时需覆地膜,注意浇水和喷药的时间与剂量;生菜结球大小达到常规时,给予肥水管理,促使叶球增长;玉米要注意防治病虫害以及喇叭口期的肥水管理。 3西瓜、山药、西芹立体种植模式 3.1立体种植模式 早春时分挖好山药沟,宽80cm、深100cm,沟距120cm。3月中下旬在沟间种植1行西瓜,株距为30cm;4月上中旬在沟面上种植2行山药,行距40cm,株距30cm,注意保持平衡,允许误差的存在;6月上中旬西瓜收获后,种植5行西芹,行距25cm,株距20cm。 3.2栽培技术要领 需要注意的是,将挖山药的土与肥料混合后,需进行回填,同时注意不同肥料的施肥量与时期。西瓜2月上中旬采用保护地营养液育苗,整个西瓜枝选用3蔓法,且当幼果长到一定程度时,要加强肥水管理,待西瓜个头成型后停止浇水与施肥;当山药幼苗长到30cm高时要及时地支架引蔓;西芹当心叶开始直立生长时,对其进行肥水的相关管理,并适时地对叶面喷洒赤霉素和尿素的混合液。 4洋葱、生菜、番茄立体种植模式 4.1立体种植模式 平均每150cm划分为一个种植带,低畦宽80cm,高畦宽70cm,畦高15cm。每年9月上旬培育洋葱苗,在11月上中旬时在低畦处种

介绍一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介绍一种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为了探索高效种植模式,切实增加农民收入,近年来江苏省泰兴市摸索出了一套“食荚甜豌豆―夏大豆―荞麦”高效栽培模式,其效益远远高于稻―麦两熟模式。现将该模式的主要栽培技术介绍如下: 一、食荚甜豌豆的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选用适应性广、抗病能力强的优良品种,如“奇珍76”。 2.适期播种。泰兴地区露地最佳播种期为11月5日。种植规格宜采用宽窄行栽培,宽行85~90厘米、窄行65~70厘米,穴距25~30厘米,每穴3~4粒,播深4~6厘米,每667平方米基本苗1万株左右。 3.搭架引蔓。当株高25~30厘米时,用芦竹或青竹及时在窄行上搭架,棚架高180~200厘米,株高达到45厘米以上时人工引蔓绑缚上架。 4.肥水管理。插前结合耕翻,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的农家肥3000~4000公斤、高效三元复合肥15公斤作基肥。冬前视田间长势,667平方米用腐熟人畜粪1000~1500公斤加

尿素2~3公斤离根浇施,以促黄补瘦。立春返青期667平方米用高效复合肥10公斤、尿素6~8公斤在离植株8厘米左右处深施,促进花荚生长。采摘开始后,每隔1周用叶面肥如“惠满丰”喷施1次,可有效促进花蕾发育,增加花荚数,防止早衰。 5.病虫草害的防治。常见病害有白粉病、褐斑病和霜霉病。白粉病在发病初期用20%粉锈宁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喷施防治。褐斑病和霜霉病在发病初期用75%百菌清600倍液,或1∶2∶200波尔多液喷雾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潜叶蝇等,用敌杀死2000~3000倍液防治即可。田间杂草一般人工拔除。 6.适时采摘。根据采摘标准和田间长相,当嫩荚充分长大、籽粒还未饱满时开始采收,一般在5月20日前采摘结束。 二、夏大豆栽培技术 1.品种选择。选用“6月白”、“华豆一号”等早熟品种。 2.适时播种。在前茬离田前10~15天进行套作,采用穴播,行距35~40厘米、株距15~20厘米,每穴2~3粒,密度为每667平方米1万~1.5万株。 3.肥水运筹。前茬离田后,667平方米及时施用腐熟灰

研究推广脱毒马铃薯模式化栽培技术

研究推广脱毒马铃薯模式化栽培技术 摘要马铃薯具有产量高、增产潜力大、营养丰富、粮菜兼用、综合加工、用途广泛等特点,是产业链条最长的大宗农作物,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解决“三农”问题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关键词脱毒马铃薯模式化增产管理 一、选择优质品种 根据各地区生态特点和不同用途及市场需求,选用高产、抗病、质佳的2代以内的标准脱毒种薯。 菜用薯品种可选用克新13、克新14、克新18、克新19、尤金885、早大白、黄麻子等;加 工淀粉、粉条等品种选用克新12号、克新15、克新17、克新20号等;加工薯片可选用抗 疫白、克新14号、克新16、克新20、大西洋等;加工薯条可选用克新1号、克新17号等 品种。适宜速冻品种为克新18、东农307、 早熟品种选用东农303、早大白、克新21号等品种。 二、种子处理 1、用种量 人工播种100~120公斤/亩;机械播种120~150公斤/亩。 2、困种催芽 种薯于播前15~20天出窖,置于温度13~15℃,黑暗处平铺2~3层,将种薯逐渐暴露在 散射光下,每隔2~3天翻动一次,使种薯充分见光,催紫芽,当芽长至0.5~1厘米左右时,即可切块,准备播种。催芽时要避免阳光直射、雨淋和霜冻等,同时淘汰病、烂薯。 3、种薯切块 切刀用70%酒精或5%来苏儿水消毒,选用健康种薯竖切,每块栽子确保1—2个健壮芽眼。 机械播种,每块重40~50克为宜。人工播种,每块重35~40克为宜,为防止病毒传播,提 倡整薯播种。 4、拌种、闷种及种子包衣 100kg种薯用百菌清0.1kg和1kg滑石粉及微量元素(如钼、硼、铜、锌、镁)拌种后,放 在通风处1~2天,待创伤愈合即可播种。最好实行种薯包衣处理,可有效防止播种后烂种,杀菌、降低田间发病率,提高出苗率。 三、选择地块,实行大垄栽培 1、选地 选择土层深厚,土质肥沃,团粒结构及排水、保水性能好,有深松基础的偏酸性地块,盐碱 地不适宜种植。 2、选茬 以小麦、玉米、谷子、杂粮茬为好,其次是大豆、高粱、麻类、地瓜茬,忌用甜菜、向日葵、茄子、辣椒、番茄、白菜、甘蓝等与马铃薯有共同病害的地块。

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与技术要点

苹果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与技术要点 我国是世界苹果的主要生产国之一,2007年全国苹果面积2943万亩,产量2786万吨,均居世界首位。苹果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与世界苹果先进生产国家相比,我国的苹果生产还存在很大的差距,主要表现为单位面积产量低、果品质量差、经济效益不高、在国际鲜果市场上的占有份额少,与我国苹果生产大国的地位极不相称。而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本原因是我国苹果栽培制度陈旧和技术研究滞后。上个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初苹果大发展时期,我国主要推广的是乔砧密植栽培模式,90%的果园是按照此栽培模式建立的。此种栽培模式虽然对推动我国苹果产业快速发展作出了贡献,但由于乔砧密植栽培控冠和促进结果技术难度大,果农难以掌握,管理费时费工,加之该模式自身的缺陷,致使大多数果园密闭、光照不良、产量低、果品质量差,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需要。 矮砧集约高效栽培模式,是世界苹果生产先进国家普遍采用的栽培技术,也是我国现代苹果产业发展的方向。大力推广这一先进栽培模式,对于推动我国苹果栽培制度与国际接轨,实现我国苹果生产由数量型向质量型、由苹果生产大国向生产强国的战略性转变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矮砧密植栽培模式在我国的适宜推广区域 我国苹果生产主要集中于渤海湾、西北黄土高原、黄河

古道和西南冷凉高地四大产区,其中渤海湾产区和西北黄土高原产区生态环境符合苹果生产最适宜区或适宜区指标要求,苹果栽培面积和产量占全国的80%以上,是我国苹果两大优势产区。黄河古道产区属鲜苹果生产次适宜区,西南冷凉高地目前苹果生产规模小,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根据苹果矮化自根砧抗旱、抗寒能力相对较弱,且密植栽培需要土地肥水条件相对较好的特点,建议谨慎推广和使用矮化自根砧。苹果矮化中间砧,既融合了矮化砧的矮化特点,又利用了不同实生砧根系良好的抗逆性和固地性,在我国一些地区进行试验,结果表现较好。利用矮化中间砧进行矮砧密植的适宜推广区应包括:西北黄土高原产区内的陕西省宝鸡、咸阳、渭南、铜川和延安南部等地市的县、区,甘肃省天水市及平凉、西峰的东南部县、区,山西省运城市以及河南灵宝市三门峡区域;渤海湾产区内的山东省、河北燕山山脉及太行山中北部浅山丘陵地区、北京苹果栽培区;黄河古道产区内的河南、安徽、江苏等苹果栽培区。约占全国苹果产区总面的70%左右。 二、矮砧密植栽培模式与技术要点 1、矮化砧木选择。矮化自根砧苹果一般根系较浅,对肥水要求比较严格,再加之不同矮化砧木的适应区域不同,就显得矮化砧木选择更加重要,务必选择肥水条件较好和无明显环境胁迫的最适区推广。在黄河古道、山西运城南部、

一种最为高效的气雾柱栽培模式

一种最为高效的气雾柱栽培模式 一种最为高效的气雾柱栽培模式 浏览人数:795 一种最为高效的气雾柱栽培模式 1.立体栽培的3种模式 1.1 基质培基质培是目前运用最多的一种模式,它使用工艺化塑料盆钵垒叠成一定高度,或者使用大的排水管在其上面打定植孔并直立放置,在盆钵或栽培管中填充好栽培基质,基质一般选用珍珠岩、蛭石等无机基质,盆钵的也可以选择陶粒之类的栽培基质,在这些盆钵和定植孔上栽培植物,营养液利用水泵从蓄液池抽上来喷到顶部的盆钵或柱顶,经过多层盆钵的重复利用慢慢回流到蓄液池,运用计算机来检测其基质的湿度以及营养液的浓度,湿度不够自动开启水泵进行循环,营养液浓度不够自动补充母液。 1.2 水培运用水培的立体栽培以管道化栽培为主,就是以管道为载体,在管道上打孔,把打好孔的管道放到立体栽培架上,植物栽培到管道的定植孔中,营养液在管道中循环,植物根系浸泡在营养液中的一种栽培模式,其通过计算机来检测营养液中溶氧以及其营养液的浓度,溶氧不够自动开启水泵进行循环,营养液浓度不够自动补充母液。 1.3 汽雾培汽雾培是利用喷雾装置将营养液雾化,直接喷施于植物根系表面,其主要以人字型的栽培模式,人字形是用轻质角钢组成等腰三角形截面的支承架,两侧安厚2-3毫米的塑料嵌台板,板下装喷雾装置,在塑料嵌台板上打定植孔,植物定植到这些孔上,植物根系悬在栽培架内部,周围空间封闭,使根系生长在充满营养液的气雾环境里,通过计算机检测其根系环境的湿度、温度来控制迷雾,根系环境的湿度不够就进行营养液迷雾,

保证根系的湿度,以及通过检测营养液浓度来控制母液的补充。要熟悉气雾栽培的各种栽培模式或者进行栽培模式的灵活创新与运用,首先要懂得模式演变的基本原理与构建特征。以下就把当前较为常用的模式与类型作些介绍,为生产者提供借鉴与启发。模式的分类: 1、按照雾化技术的不同分类:气雾栽培技术体系中,最为重要的技术就是雾化技术,雾化技术是实现气雾栽培与产生良好栽培效果的关键,括雾化强度及雾滴的大小是衡量雾化质量的主要指标,雾化强度包括时间与液量,雾滴大小主要影响到雾化的均匀程度与摄氧量。目前用于雾化设备不同分为,以加压水泵为动力的喷雾栽培,以超声波设备作为雾化器的超声波栽培,还有以压缩空气为动力的气动雾化栽培,还有低水压的喷淋栽培。这些因不同设备与雾化方法所构成的不同栽培体系,各有其优缺点,可以在生产上灵活选择;大面积的大田栽培通常选用水泵加压喷雾法,它具有成本低雾量大抵抗气候骤变能力强的特点;而超声波栽培大多用于植物工厂较为稳定的环境与室内蒸发量较小的场所,因为超声波具有雾量小对环境缓冲适应性不强的缺点,但同时它对气根的培育来说是最好的方法,可以在小面积的室内栽培及植物工厂上运用,也可用于高度集约化的气雾增殖育苗;气动雾化栽培是最先进的技术,它的雾化量适中,而且雾滴细摄氧量充足,对生长促进来说是效果最佳的模式,可以用于设施大棚及农田的大面积栽培,但成本稍高;喷淋式的雾化系统,一采用微喷带,雾量大,但雾滴较粗,适合于大面积建立农田气雾系统,具有布设快速,设施简单投入省的优点。 2、按照栽植载体不同分类:栽培载体是承载植物固定植株的部份,根据当前生产运用,主要有以下几种,以黑白膜为载体的薄膜栽培,以泡沫板为载体的板式栽培;前者具有建设成本较低构造方便简单的优点,也有密封

春小麦克丰12号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春小麦克丰12号栽培技术模式研究 摘要:为了进一步明确优质强筋春小麦品种克丰12号关键栽培技术措施对产量的影响,试验分别从肥力?密度和播种期3个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克丰12号获得高产的主要栽培技术模式为每公顷纯N?P2O5用量分别为82.5和75.0 kg,最佳配比为N∶P2O5=1.1∶1.0;合理密度为600万株/hm2; 黑龙江省克山县及相似生态条件下播种期以4月20日至5月10日为宜? 关键词:春小麦;克丰12号;肥力;密度;播种期 Study on Cultural Technique Model of Spring Wheat Kefeng 12 Abstract: In order to study the effect of key cultural techniques on yield of spring wheat Kefeng 12, experiments focusing on fertility, density and sowing time were conduc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high-yielding cultural model for Kefeng 12 consisted of pure nitrogen application of 82.5 kg/hm2, P2O5 application of 75.0 kg/hm2, reasonable density of 6×106 individuals/hm2, and suitable sowing time from April 20 to May 10 in Keshan agricultural ecological region. Key words: spring wheat; Kefeng No.12; fertility; density; sowing time 克丰12号是东北春麦区优质强筋春小麦苗头品种之一,该品种适宜在黑龙江省的北部地区?内蒙古的东部地区及其相似生态条件下栽培种植[1-4]?研究优质小麦克丰12号高产栽培技术,以便进一步为大面积应用提供可靠的技术指导?试验采用农业部跨越计划最佳氮肥分施方式,从氮?磷肥施用水平?种植密度?播种期方面分别进行试验研究?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为黑龙江省农业科学院克山分院试验地,位于东经125°53′,北纬48°30′,海拔234.9 m?土壤pH值6.4;碱解氮212.0 mg/kg;速效磷22.6 mg/kg;速效钾204.0 mg/kg;有机质47.9 g/kg;前茬为大豆? 1.2试验设计 1.2.1肥料试验氮肥设3个处理,分别为A1:纯N 60.0 kg/hm2基肥+三叶期追施纯N 7.5 kg/hm2;A2:纯N 67.5 kg/hm2基肥+三叶期追施纯N 7.5 kg/hm2;A3:纯N 75.0 kg/hm2基肥+三叶期追施7.5 kg/hm2?磷肥作为基肥一次性施入,设3个梯度,P2O5处理分别为B1:45.0 kg/hm2;B2:60.0 kg/hm2;B3:75.0 kg/hm2?钾肥作为基肥37.5 kg/hm2一次性施入?密度为600万株/hm2?

农作物高产栽培教案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洛阳市新安县“雨露计划”农作物高产栽培 培训课程 教 案 培训时间:2014年 7月9 日—2014年 7月 15 日 培训地点:新安县磁涧镇李子沟村 培训单位:洛阳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第一天课程 第一章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一、小麦播种期间管理二、小麦出苗越冬期管理三、小麦返青孕穗期管理 四、小麦抽穗成熟期管理五、科学确定小麦收割期 第二天课程 第二章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良种和种子处理二、早播技术 第三天课程 第三章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一、轮作倒茬二、精选良种三、合理密植四、适时早播五、田间管理 第五天课程 第四章麦套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二、种子处理三、适时下种四、合理密植五、田问管理六、花生植物生长调节剂 的应用技术 第六天课程 七、花生几种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第五章夏芝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地及整地二、科学选种三、播前准备四、适期播种 第七天课程 五、苗期管理六、芝麻花期管理技术七、芝麻常见病虫害防治技术八、适时收获 附: 一、小麦品种利用知识 二、科学使用农药 三、科学施肥

第一章小麦高产栽培技术 一、小麦播种期间管理 选地,施肥,整地,播种 二、小麦出苗越冬期管理 查苗补种,疏苗移栽,中耕松土,除杂草。浇越冬水 三、小麦返青孕穗期管理、 科学浇水施肥,中耕,预防“倒春寒”和晚霜冻,防治病虫害 四、小麦抽穗成熟期管理 生育特点,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 五、科学确定小麦收割期 第二章夏玉米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用良种和种子处理 选用良种,精选种子,种子处理 二、早播技术 套种,缺茬播种,合理密植,穗期管理,花粒期管理 第三章夏大豆高产栽培技术 一、轮作倒茬 二、精选良种 三、合理密植 四、适时早播 五、田间管理 查苗补苗,适时定苗,科学追肥,中耕除草,排灌浇水,病虫害防治第四章麦套花生高产栽培技术 一、品种选择 二、种子处理 晒种,种子分级,剥壳,发芽试验,拌种 三、适时下种 四、合理密植 五、田问管理 中耕,施肥,除草,防旱排涝,追肥防早衰,防病虫害,适时收获 六、花生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技术 常用生长调节剂,及配制方法 七、花生几种主要病害的识别与防治技术 第五章夏芝麻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一、选地及整地 二、科学选种 三、播前准备 晒种,选种,发芽测试,药剂消毒处理,拌种 四、适期播种 五、苗期管理 定苗,中耕除草 六、芝麻花期管理技术

种新型的果树栽培模式

种新型的果树栽培模式——草地果园果树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植物,它的栽培在我国已有上千年的历史,在古书的记载中就有许多关于果树栽培的技术阐述,但在我国真正把果树作为重要的经济作物进行科学的人工栽培还是近20-30年历史,从60-70年代的大冠稀植,到80-90年代推广的计划密植,再到现在设施栽培的高度密植,在栽培模式与技术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与发展,但是这些栽培模式都沿袭着“桃三李四梨五年”的传统观念,投产期与丰产期还是不能突破当年栽当年丰产或次年丰产的格局, 而这里要介绍的一种新型栽培模式就可以使果树的投产丰产期还可大幅度提前到来的新式栽培法——草地果园,它的推出与发展可以使许多果树,特别是落叶果树中的核果类及仁果类水果产期还可以大大地往前推移,如桃葡萄可以做到当年栽培当年丰产,苹果梨可以达到当年栽培次年丰产的栽培效果,这种新模式的实施,可以大大加快品种更新的速度,也可大大归避市场风险,使果农们能抓做市场商机,迅速生产出迎合市场需求的优质果品,常规栽培模式常有许多困惑,种植时是价位极高效益极佳的品种,可是等到3-5年之后,又被市场所淘汰,出现年年栽苗年年挖苗,信息总赶不上市场变化的遗憾,而采用新型草地果园模式后,可以在1-2年内迅速把新品种的果品推向市场,赚取丰厚的回报,同时也可大大加快新品种的更新换代进程,对于当前水果市场渐趋多样化消费个性化的时代,作为生产者能围绕市场能作出迅速应变以调整品种结构占领前期市场还是极为重要的。

而面对这些问题最好的解决方案就是改变传统栽培模式采用草地果园新方式,建立起早产早丰早上市新果园,具有很大的生产意义与很广阔的发展空间。草地果园这种栽培模式最早起源于美国80年代,叫做high density peach plantings(也叫高密度果园之意),当时是为了探索一种适合于机械化采收种植制度而展开研究的,就是把果树像种草一样实现高度密植,又像割草一样进行采收,以提高机械作业的效率,解决人工采摘的劳动力成本问题。当时在美国出现亩栽上万株的草地苹果园,及亩栽数千株的草地桃园,还有葡萄园等,而后来这种技术又被引用到设施栽培中,进行高效益高回报的反季栽培,目前国际上运用这种方式进行反季栽培的居多,以其特有的早产早丰与矮冠性而成为设施环境下的最佳模式,可以大大提高设施的利用率与管理技术的集约化经营,可以使效益数倍地提高,如以色列及日本的可移动式草地果园,就是利用盆钵进行限根栽培,再与人工集中致冷或移至高海拔的高山致冷打破休眠技术相结合,实现亩栽300 0-4000株,当年产量达到上万斤的极佳效果,还有我国近年设施反季桃树栽培也已开始接近草地果园模式,特别是在密度上也有许多果园达到亩栽上千株的高密效果,可是在配套技术上还有待进一步的改进与提高,又如山东果农近年推出的一边倒种桃技术及草地枣园技术,都有向草地果园方向发展的趋势。 那么草地果园具有哪一些明显的优势呢?

黑龙江省大豆主要栽培模式及关键技术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c111208900.html, 黑龙江省大豆主要栽培模式及关键技术 作者:韩逸华 来源:《农民致富之友》2018年第01期 大豆是我国主要的粮食作物,同时也是黑龙江地区经济增长的主要促进力量。在近年来农业不断发展的前提下,大豆栽培技术得到了不断提升,从而给黑龙江地区整个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大的利益。在新时期下,需要加强对大豆栽培技术的大力研究,以此方式实现黑龙江农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大豆生产作为研究主题,主要对黑龙江地区的大豆主要栽培模式以及关键技术做出科学探讨。 一、黑龙江大豆主要栽培模式以及关键技术分析 1.适合生态区的栽培模式 根据黑龙江区域特征,由于地区气候严寒,因此农作物生长周期较短,在大豆栽培过程中主要采用的是行间覆膜的方式,对于低洼,容易发生洪涝灾害的地区经常采用的是三垄断式栽培模式进行,在大豆栽培过程中需要选择合适的生态区。 2.黑龙江大豆栽培技术的的要点 2.1三垄栽培模式要点 这种模式适合平原地区,采用三垄栽培技术来种植大豆可以有效解决施肥浅,耕层薄,植株分布不均匀等问题,其技术主要关键点是:耕地翻,旋和松的有效结合,采用垄作栽培模式,采取分层施肥模式来进行精密点播。 在选择大豆品种环节需要选择优质,高产,成熟期适宜并且抗逆性较强的品种,采用分层施工方式,同时要合理控制好氮肥,磷肥,钾肥等比例,从而实现田间管理的合理化和科学性。 2.2覆膜栽培的特点 由于黑龙江地区气温较低,因此大豆产量不高,采用覆膜覆盖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提高大豆产量。栽培技术的要点是:在秋季垄耕过程中,垄距和垄台宽要控制在125厘米和95厘米左右,并使用机械厂覆膜耕种机进行覆膜栽培,在播种环节要先在垄中央部分覆盖宽度约为65厘米左右的膜,然后再进行单行精量点播。选用栽培模式进行大豆栽培的过程中必须要注意,适逢苗期降水量较大,因此在覆膜后土壤透水性能较差,需要及时采取科学措施从而避免涝害现象出现,在品种选择时要优先先用适合行间覆膜栽培的大豆品种。 2.3密植栽培特点

“蔬菜温室工厂化育苗及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 “蔬菜温室工厂化育苗及高产高效栽培模式 研究示范”可行性研究报告 一、立项的背景和意义 蔬菜是我省的主导产业,产值在种植业居第一位。蔬菜也是我市 的主导产业, 2010 年全市蔬菜播种面积 108.69 万多亩,年总产量达 104 万吨,总产值 31 亿元,蔬菜产业从产量和产值来讲,已成为我市 农业第一主导产业。 近年来,随着中央财政资金中蔬菜产业提升项目和市菜篮子工程 项目的实施,我市的设施蔬菜迅速发展,带动了一大批新旧蔬菜基地 的建设和提升。如斗门镇蔬菜基地设施蔬菜面积达 4000 多亩,绍兴 县孙端镇设施蔬菜面积也有 1500 多亩,位于陶堰镇绍兴绿味蔬菜有 限公司新建设施蔬菜基地 1000 多亩。至 2010 年,全市设施蔬菜面积 达 7.17 万亩,且以年 10%以上的速度增长,这些基地设施的发展和改 善,一方面提高了土地利用率,改变了传统露地栽培一年 1-2 茬,实 现一年栽培 3-4 茬,甚至是周年生产;另一方面,配合设施栽培的蔬菜 新品种及技术的应用,蔬菜产品的上市时间提早、产量增加、品质优 良,提高了农户的前期经济效益和总收益。 目前,国内蔬菜设施栽培较为普遍,也是蔬菜种植发展的必然趋 势,育苗技术和生产模式已成为影响菜农经济效益高低的重要因素。 育苗是蔬菜设施栽培的第一关,壮苗一半收”,它科学地阐明了壮苗 内在潜力可以贯穿到作物的一生,影响单季生产效益;蔬菜品种选择 和搭配是设施蔬菜栽培的第二关,品种的优良和茬口搭配次数贯穿于

全年蔬菜生产,影响菜农一年的收入及次年的育苗工作。据调查,我 市的蔬菜设施生产中,上述两方面尚存在问题:(1)育苗技术不成熟。 早春育苗采用“传统土床”或“营养钵+营养土”方式,多在大棚内采用 小拱棚育苗,容易受不良天气和病虫害的危害,壮苗率不高,容易出 现高脚苗、老化苗、病虫苗。秋季育苗正值高温,容易死苗,成苗率低。(2)育苗条件设施差。我市蔬菜设施栽培中大多仍是以农户分散育苗、 分散种植,设施较为简陋,高价格高要求的优质新品种育苗工作无法 开展。如进口种子一粒成本0.3-0.5元,甚至1.0元,生产成本相对较 高,这就要求有配套的育苗条件,保证成苗率。(3)蔬菜品种选择的盲 目性。国内外众多优良品种的育成推广,使农户选择范围扩大,往往 有农户因技术等问题,出现引种失败。(4)在栽培模式的传统性。许多 菜农由于缺乏温室育苗等技术和设施,愿意沿用自己的老传统和老经 验进行生产,茬口搭配比较松散,忽略了潜在的生产力,设施利用率 低,单位面积蔬菜生产总量减少。 本项目的实施,一方面,通过温室育苗技术研究,引进新型育苗 盘、轻型基质以及成套配套设备,实现从“基质-种子-落籽-覆盖-苗床” 实现流水线化操作、管理,提高成苗率和壮苗率,改善传统育苗周期 长或短、费时费工等现象,从而使原有分散育苗、分散种植形式变为 统一育苗、分散种植的形式,降低农户的育苗成本,最终实现自动化 和工厂化育苗,周年为农户提供优质种苗。同时,为开展新型高产高 效的生产模式提供可能,推动我市蔬菜生产向更高层次发展。另一方 面,结合新优品种及技术的引选,利用设施条件和温室育苗技术,增 加茬口数量,使设施蔬菜年生产4茬,甚到更多,年产值1.5-2万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