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模仿中创新

  • 格式:docx
  • 大小:22.60 KB
  • 文档页数:14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模仿”中创新,在“创新”中模仿

——谈作文教学“模仿与创新”的关系

文章作者:刘发建来源:语文教学通讯·小学刊2010·9C2010-12-3

近日认真学习了王栋生老师的《作文教学到底出了什么问题》和《走出写作教学的困境》一组文稿,结合前不久参与的“小学作文教学的出路在哪里”的讨论,就作文教学谈几点个人思考。

一、作文很重要,但到底有多重要?——摆正作文教学心态

作文很重要,这是常识。作文到底有多重要?有的专家说:“写作能力是学生语文能力的核心,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主张语文教学应以作文教学为中心。这是站在语文学科本位来思考的作文教学观,表面看很有道理,一个写作能力强的学生,他的语文能力是毋庸置疑的。但是,这里的“学生”是一个模糊概念,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还可以是作家培训班的学生,他们的语文教学都要以“写作为核心”吗?这显然忽视了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学习语文的序列问题,忽视了中小学语文是打基础的课程。那些呼吁中小学语文考试要不断加大作文考试分数比重,以及鼓吹“一篇作文定高下”的呼声,都是急功近利的心态使然。说穿了,就是“王婆种瓜,自卖自夸”,研究作文教学的,说作文很重要,就好比教数学的说数学很重要,教科学的说科学很重要一样,仅仅站在自己的学科圈内来看问题,不能站在学生的生命发展来整体思考,只能看山说山,看水说水。对于写作能力在小学生的生命发展阶段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和中学生应该有

哪些差异,和大学生有哪些差异等这些具体问题没有细细思考,作文的重要也就只能重在口头上。

王栋生老师在分析现今中小学教学没有把写作当作基本能力来认识时,说:“我们没有把它(写作)作为现代社会中人的基本生存能力来定位。”显然王老师不经意间把写作是“语文基本能力”放大成了“生存基本能力”。从“每一位学生有可能成为诗人”的论述来看,我冒昧地猜测,也许王老师的本意就是“写作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能力”。“写作是基本生存能力”不是个别人的观点,近年来很多的作家和写作研究专家都表示了类似的观点。潘新和教授在《语文:表现与存在》一书中,提出了“言语生命动力学”的概念,认为“语文教学应该从重阅读转向重表现、重写作”,语文教学就是要学生通过写作来获得“生命的表现与存在”。这显然比王栋生老师的“基本生存能力”更前卫。“生存说”和“存在说”已经跳出了“核心说”的语文圈子,站在学生生命发展的高度来审视“作文教学”,这无疑是一大进步。写作与学生的生命发展的关系,这是我们应有的思考角度。但是,写作,真的是现代人的基本生存能力吗?不会写作的人,或者写作能力比较弱的人,在当今社会就真的无法生存下去吗?他的生命就真的无法存在与表现吗?对于作家而言,如果说写作是他们基本的生存能力或者表现生命存在的基本方式,我们尚可理解;对于每一个普通的人来说,把写作的功用夸大到如此的程度,这显然是有违基本事实的夸大之辞。譬如王老师在分析“教师自身的写作”时,也说到“语文教师不写作、怕动笔”的现状,至少说明“写作还没有成为我

们语文教师的基本生存能力”。生命存在和表现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写作仅仅是人表现生命存在的一种方式而已。王老师在文章的结尾总结性地说到“每一位学生都有可能成为诗人”,显然是把每一位学生都当作诗人或者作家来培养的,把中小学的作文课定位在“未来作家和诗人的摇篮”。这种美好的愿望听起来很美丽很动人,其实这就是一厢情愿的单相思。我相信自己的课堂里可能坐着诗人,但绝不相信课堂里的每一个孩子都有可能成为诗人。我清楚,我们的课堂里坐着诗人,还坐着大量的农民、工人、医生、模特、探险家等未来的各色公民,如果我们的语文课堂把所有的孩子都当成诗人作家来培养,那才是对绝大多数孩子丰富生命个性的最大抹杀。即使课堂里坐着一两个未来的作家、诗人,我们作文课堂的影响也是非常有限的,决定他们成为诗人、作家的最根本因素是他们独特的生命个性和丰富的生活实践。不要说我们中小学的作文课堂就是那些专门培养作家、诗人的培训班,真正造就出来的诗人、作家也是非常有限的。高尔基、泰戈尔、鲁迅、雨果、安徒生……古今中外哪一位作家、诗人不是在丰富的社会实践中练就的呢?

如果说“作文核心说”是颠倒了语文教学“先读后写、多读少写”的基本规律,仅仅是造成了“写”过早地“侵略”了“读”的根基,(事实上,我们的中小学生写作能力每况愈下的根本原因就在于——“读”的薄弱,即使是一个写作天才,他没有了必备的阅读量,也只能像搁浅的鲸,在浅水区摇头摆尾而已。可我们却期待它能表演花样游泳——写作的衰竭其实质就是阅读的干涸所致)那么,把写作拔高

到“生存说”和“存在说”的高度,“写”就在不经意间构成了对学生生命的“侵略与伤害”。我曾经在“新概念作文”的疯狂时期,参加的一次新概念作文研讨会上说过:“如果说传统的作文教学忽视个性而抹杀了韩寒这样的写作天才,如果今天的作文课堂把所有的孩子都当成韩寒来培养,我们的作文教学恐怕抹杀的就不仅仅是几个写作天才,而可能是伤害了整个民族的一代人。”

作文课,不是培养作家的课。我们的作文课,没有那么大的能耐。写作,也没那么重要,它绝对不可能成为搭救所有孩子生命的诺亚方舟,如果我们把作文看得那么重要,它倒是有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作文,作文,就是孩子用文字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思想。作文教学,就是让所有的孩子逐步地学会清楚、明白、真诚地表达自己的生活、情感和思想,仅此而已。这是我们语文教师和作文教学专家们应有的本分心态,我们把自己的作文教学功能无限拔高,真的无异于作茧自缚。

研究作文教学的出路,我们首先就要端正自己的心态,心态正了,作文教学才能从“虚幻的高空”回归到“厚实的大地”,才有可能寻找到“行走在大地上”的幸福感觉。

二、写作是生命的表达,表达生命的技能从哪里来?——明确作文教学的本质

写作的本质是什么?王栋生老师说:“写作是生命的活动,是思想者的活动,是创造。”

作家余秋雨说:“写作是生命的表达。”作家的写作是作家生命的

表达,学生的写作是学生生命的表达。这句话既阐释了作家写作和学生写作的共性,也揭示了二者的差异:作家正是因为具备了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生命的能力才成为作家的,学生正是因为不具备用文字来表达自己生命的能力才成为我们作文课堂里的学生。因此,从作文教学的角度讲,认识学生写作和作家写作的差异,远比认识二者的共性要重要得多,要艰难得多。找不到二者的差异,我们就找不到作文教学的着力点——不知往哪使劲。但目前把学生向作家群里推的人多,把学生从作家堆里分离出来的人少。在谈到“人究竟为什么写作”时,王栋生老师说:“因为感受到生活的多彩,因为感受到真善美,因为思想而有了灵魂痛苦和幸福……”我相信这是王栋生老师写作心灵的真实告白,也正是因为有了真实灵魂的参与,王栋生老师写出的《不跪着教书》才如此震撼人心。这显然是作家酣畅淋漓地“生命表达”。但我要追问一句:学生究竟为什么写作?无外乎两种动因:一种就是上作文课,为了学习某种写作技巧和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一次写作作业,这是属于课内训练写作;还有一种就是王老师所说的,“因为感受到生活的多彩,因为感受到真善美,因为思想而有了灵魂痛苦和幸福……”,这属于课外自由写作。完整地说,作文教学包含课内训练写作和课外自由写作这两大板块,但从教学的本质来看,我们主要侧重的应该是课内训练写作,因为课内才是我们教师应有所作为的地方,课外我们的手臂没那么长。

虽然王老师表明了“我们不可能以自由写作取代写作教学”,纵观两篇长文,王老师一直强调写作教学“要让学生在自由的状态下写

相关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