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探析

  • 格式:doc
  • 大小:68.00 KB
  • 文档页数:10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探析

摘要:随着金融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宏观金融风险的产生和国际传导出现新的特点,我国商业银行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和复杂多变的环境。尤其是近年来屡屡发生的银行内部金融罪案暴露了银行业存在的诸多问题,因此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日益受到各国银行和监管当局的重视。它是商业银行实现自身经营目标和维护金融安全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的内控问题入手,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问题分析;解决措施

一、引言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经济全球化不断加深,国际金融市场迅猛发展,各国银行在国际化和创新化的过程中,风险危机逐渐显现,内部管理问题逐渐突出。而我国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也出现了如广东中行的特大贪污案、黑龙江中行的票据诈骗案、邯郸农行金库被盗案等等金融大案,究其根本原因,在于银行内部控制制度和风险管理存在缺陷或执行不力。因此,如何建立一套完整、有效、合理的内控机制,以维护银行资产完整、保持资金合理流动、规范经营行为、防范金融风险,已成为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当务之急。

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存在的问题

(一)从控制环境这方面来看

控制环境是影响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作用发挥的各种内部因素。主要包括商业银行产权制度、公司治理结构和组织架构、商业银行的价值观、职业道德的培育、风险管理文化、企业文化、激励约束机制等,是整个内部控制系统的基础。

1.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有待进一步完善。虽然通过股份制改革,我国国有银行的公司法人结构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与真正市场化的货币金融企业相去甚远。首先,由于产权问题还没有得到最终解决,公司治理架构不健全。其次,权

利的委托与分配更多的是依靠行政力量,不能保证其独立于政府的经济性、市场性。再次,在激励与约束机制方面,主要实行行政级别的升迁的官本位制,易造成高级管理层重视短期业绩,而忽视长期和滞后风险的现象。

2.组织结构臃肿。我国商业银行的外部组织结构往往具有行政区划特征,体现为总行—省分行—市行—支行—分理处三级管理、两级经营或两级管理、三级经营,经营层次过多,管理跨度过大、链条长,加上分支机构受自身利益驱动等多种影响因素,导致总行对分支机构控制极易失灵。同时,管理部门层次的增加、信息的向下流动或是向上反应,都必须经过总行、分行和支行等,自上而下一条线,从而使信息沟通难度增大,极易失真。风险大而效率低,这都给管理控制带来了很大的难度,容易造成管理的失效。

3.企业文化缺失。巴塞尔委员会认为,浓厚的内部控制文化是内部控制制度有效的、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缺乏这种文化氛围会为难以觉察的失误和不当行为的产生创造条件。但我国银行没有建立起良好的文化环境,它所提出的思想,并没有渗透到每个员工的意识中,更没有真正转化为企业的财富。尤其是基层机构部分工作人员还未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的内涵和重要性,甚至将其与业务发展相对立。与此同时,大多数行将业务发展放在第一位,“以业绩论英雄”。对支行高级管理人员的任用、考核注重业务开拓能力,忽视对管理能力和道德水平的考察。也就是说高级管理层未能通过建立适当的约束激励机制,强调建立一个强有力的内部控制的重要性。周小川曾经说过,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资产有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银行自身的管理问题,突出地表现为银行的领导或者员工利用银行的制度漏洞进行损害银行利益的非法活动。

(二)从内部控制活动来看

内部控制活动是内部控制最重要、最具有现实意义的子系统。而我国国有商业银行开展的内部控制活动总体效果不够理想。

1.现行的内控制度不健全、不系统。商业银行大都建立了各种规章制度,但部分制度未能随着业务发展状况和客观环境的变化进行及时修正,甚至新的金融工具和产品已经推出,而新的制度却尚未建立,只是业务执行和运作存在盲目性,只发文件不落实,遇到具体问题,灵活性讲得多,而原则则较少得到贯彻,还以各种理由加以变通和回避,甚至视内控制度为业务发展的阻碍,对部分规章

制度视而不见,这是银行经营风险增加、发案率增高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第三,部分制度制定不符合实际,过于简单和条理化,操作性不强,没有考虑到现实情况,无法为业务提供实际指导,规定形同虚设。由于规章制度过时或不完善,造成内控的漏洞和操作失误难以防止和避免,增大了经营风险。

2.组织结构设置不合理,人员素质有待提高。有些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设置过多的考虑行政管理上的方便,而没有注意到自身组织结构的合理性问题。商业银行存在机构臃肿、管理层次多、工作效率低下的问题,同级部门的信息沟通不灵敏,协调性差。由于分工不明确,经常会出现责任推委的现象,利益的交叉也是的权力制衡在运行中失灵。而且,各层之间的授权审批制度没有规范化,授权过大、过小或越权现象严重。在加上对员工的录用把关不严,培训考试过程又流于形式,这都容易导致业务上的操作风险。而另一方面,目前商业银行熟悉单项业务的人员较多,具有综合业务素质的人员较少;熟悉传统会计业务的人员较多,了解创新业务的人员较少;精通国内结算业务的人员较多,熟悉国际金融业务的人员较少。我国银行业人员素质相对较低的现状,对于建立健全并有效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必然会有不良的影响。

3.风险控制手段不足,风险控制系统不全。国有商业银行缺乏正常的风险补偿、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散机制。在风险补偿方面,未分配利润远不适应迅速扩大的资产规模,1%的呆账准备金过少;在风险转移方面,能够转移风险的衍生金融市场尚未形成;在风险分散方面,由于我国仍处于分业经营状态,不利于风险分散,从而一定程度上的导致国有商业银行过多的采取风险回避而降低收益。

(三)从风险处理方面来看

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风险,因而风险管理是商业银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渗透到银行业务经营的各个环节,决定商业银行经营中的风险管理观念和行为模式。而我国银行业的风险评估和管理制度在实际操作中存在着很大的缺陷和不足。

1.对风险的认识和理解不够深入。风险控制是整个银行经营管理中的重要一环,需要具备先进的理念和技术。由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起步比较晚,风险管理人员在风险控制理念方面还不能满足业务快速发展、风险管理日益变化的需要。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全面风险管理的理念还不到位,风险评估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