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半夏的炮制方法及其对药效的影响探析

半夏的炮制方法及其对药效的影响探析

半夏的炮制方法及其对药效的影响探析

[摘要]目的:探究半夏的炮制方法以及其对药效的影响。方法: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药典》,将获取的半夏根据药典中提及的炮制方法进行炮制,分别炮

制出清半夏、生半夏、法半夏以及姜半夏,炮制成功以后,再分别将上述四种炮

制后的半夏置于60℃环境下,进行烘干操作,进一步切碎,保存待用。观察上述

炮制后的4种半夏中生物碱、蛋白质以及还原糖水平。结果:生物碱水平,生半

夏中含量最高,法半夏、姜半夏均次之,清半夏中含量最低;蛋白质水平,生半

夏中含量最高,法半夏次之,再是清半夏,姜半夏中含量最少;还原糖水平,清

半夏、姜半夏中含量均较高,其中清半夏更高,其次生半夏,法半夏中含量最少。结论:半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炮制方法炮制生半夏、清半夏、法半夏

以及姜半夏,其疗效不变,并且毒性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关键词:半夏;炮制;药效;化学成分;不良反应发生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cessing method of Pinellia ternata and its effect on the efficacy.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obtained

Pinellia is processed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ing methods mentioned in the pharmacopoeia. Qing Pinellia, Raw Pinellia, French Pinellia and Jiang Pinellia are respectively processed. The four kinds of processed pinellia are placed in an environment of 60° C., dried, further chopped, and stored for later use. Observe the levels of alkaloids, protein and reducing sugars in the 4 kinds of Pinellia after processing. Results: The alkaloid level was highest in raw Pinellia, followed by French Pinellia and Pinellia ginger, and the lowest

content in Qing Pinellia; protein level was the highest in raw Pinellia, followed by Pinellia Pinellia, followed by Qing Pinellia. , Pinellia ginger has the least content; the level of reducing sugar is

higher in Qing Pinellia and Pinellia ginger, among which Qing Pinellia has a higher content, followed by Pinellia pinellia, and Pinellia pinellia has the least content.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preparation method of "The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Pinellia ternata, raw Pinellia, French Pinellia, and Pinellia ginger were processed with the same curative effect, and the toxicity was significantly reduced, and the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was lower.

Keywords: Pinellia; processed; medicinal effect; chemical composition; incidence of adverse reactions

半夏,主要呈现扁圆形,有毒,直接生服,可以引起患者不良反应如呕吐、水泻等,因此,临床上一般采用外敷的方式涂抹生半夏,主要发挥消肿止痛等功能,如果采用内服方式,则需要先进行炮制[1]。近几年,由于中医药的进展,半夏的炮制方法多种,炮制辅料主要有生姜、白矾、甘草、石灰等,半夏一般被炮制为姜半夏、法半夏、生半夏、清半夏[2]。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半夏的炮制方法以及其对药效的影响,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将获取的半夏根据药典中提及的炮制方法进行炮制,分别炮制出清半夏、生半夏、法半夏以及姜半夏,炮制成功以后,再分别将上述四种炮制后的半夏置于60℃环境下,进行烘干操作,进一步切碎,保存待用。

1.2方法

1.2.1总生物碱水平检测[3]

根据酸性染料比色法进行检测。盐酸麻黄碱为参照,设置200-700nm检测波长,取生药粉,过筛,再加入浓氨水、三氯甲烷,超声提取,回收三氯甲烷,蒸

发,获取样品。采用分液漏斗,再予以适量柠檬酸、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再予以

适量三氯甲烷溶液,振摇,检测吸光度。

1.2.2蛋白质水平检测[4]

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牛血清蛋白为参照,595nm检测波长,获取样品,予以蒸馏水,混匀,定容,离心,10min以后,获取上层溶液,加蒸馏水,再加

入考马斯亮蓝G-250溶液,检测吸光度。

1.2.3糖水平检测[5]

3,5-二硝基水杨酸法。获取半夏样品,离心,加乙醇,获取上层溶液,蒸发,加蒸馏水,溶解,离心,再次获取上层溶液,加入3,5-二硝基水杨酸,加热,再

冷却定容,调波长。取样品,加水稀释,再加蒽酮-H2SO4,煮沸,冷却,检测糖

水平。

1.3观察指标

1.

生物碱水平。(2)蛋白质水平。(3)还原糖水平。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经SPSS19.0分析,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计数资料%表示,

χ2检验。P<0.05认为两组比较存在意义。

2结果

生物碱水平,生半夏中含量最高,法半夏、姜半夏均次之,清半夏中含量最低;蛋白质水平,生半夏中含量最高,法半夏次之,再是清半夏,姜半夏中含量

最少;还原糖水平,清半夏、姜半夏中含量均较高,其中清半夏更高,其次生半夏,法半夏中含量最少。见表1。

表1清半夏、生半夏、法半夏以及姜半夏化学成分水平比较(`x±s)

生物碱蛋白质还原糖

清半夏0.0051±0.0

002

0.5681±0.

0187

1.6323±0.03

67

生半夏0.0078±0.0

001

4.6528±0.

0331

0.7135±0.00

65

法半夏0.0075±0.0

004

1.6693±0.

0264

0.0333±0.00

02

姜半夏0.0056±0.0

002

0.1056±0.

0012

1.4397±0.02

24

3讨论

药物效果属于临床疗效的保证,药物化学成分的变化一定程度上导致临床功效产生差异。相关研究表明[6],肌酐、腺苷、鸟苷以及琥珀酸等均可以发挥祛痰功效,研究结果观察发现,与对照组进行比较,上述样品中均具有祛痰功效,其中半夏生品效果最优,其次为法半夏、清半夏,姜半夏的祛痰作用最弱。上述研究提示药物化学成分存在差异,其药效也会受到影响。

本次研究主要探讨半夏的炮制方法以及其对药效的影响,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中涉及的炮制方法对生半夏进行炮制,并分别检测炮制后半夏的蛋白质、还原糖以及生物碱水平,研究结果观察发现,清半夏、生半夏、法半夏、姜半夏的蛋白质、还原糖以及生物碱水平均存在差异,此研究结果提示,生半夏的

炮制方式存在差异,治疗效果也不同。生半夏毒性较强,捣碎外用,一般主要与

狼毒、天南星等进行配伍使用,用于毒蛇咬伤治疗较多,主要发挥散结、消肿止痛。另外清半夏,炮制过程中,予以白矾溶液清洗,浸泡一段时间,切片,晒干,炮制,半夏的毒性明显下降,大多数用于风痰吐逆等,常与中药茯苓、陈皮等进

行配伍使用,主要发挥脾失健运等导致的咳嗽等。姜半夏,在进行炮制过程中,

加水浸泡,直至无干心,再加入适量生姜片、白矾等,煮沸,晒干,切片,毒性

明显下降,姜半夏常用于胃寒、反胃等,主要发挥温中化痰、消痞散结等功能[7]。法半夏,炮制过程中,予以清水清洗,浸泡,12d以后,直到无干心,再加入甘草,煎煮,再加石灰,混匀,搅拌,切片,清洗,法半夏主要用于脾虚湿困、痰

饮眩晕等疾病,主要发挥温化寒痰等功能[8]。

综上所述,半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炮制方法炮制清半夏、生半夏、法半夏以及姜半夏,其疗效不变,并且毒性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参考文献

[1]王晓波,朱永强.分析半夏的炮制方法及其对药效的影响[J].中华养生保健,2020,038(005):31-32.

[2]黄茜,蔡陈浩,冯贤慧,等.生半夏与制半夏对寒饮蕴肺型大鼠祛痰疗效比

较[J].吉林中医药,2019,39(06):793-796.

[3]刘小可,王丽,贾慧琳,等.探究半夏不同炮制方法对半夏秫米汤治疗失眠

的影响[J].湖南中医杂志,2020,36(03):149-153.

[4]吴清晓.不同炮制方法对中药饮片临床治疗效果的影响[J].微量元素与健

康研究,2019,036(003):43-44.

[5]邹天志,罗玉梅.半夏三种炮制品对比及临床处方应用探讨[J].中国合理

用药探索,2020,17(11):37-39.

[6]徐丰清,梁永革.半夏的炮制方法及其对药效的影响[J].双足与保

健,2018,27(012):164-165.

[7]闫文莉.半夏生品及其炮制品的有效成分和功效的差异性比较[J].临床研究,2019,027(006):147-148.

[8]杨冰月,李敏,敬勇,等.半夏及其炮制品化学成分及功效的差异研究[J].中草药,2018,49(18):4349-4355.

基金项目: 2018级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 T20184828005)

第一作者简介: 黄玉梅( 1980-) ,女,广东广州人,副主任中药师,全国中药特色技术传承人才培训项目2018级培养对象。

通讯作者: 黄小龙

半夏的炮制方法及其对药效的影响探析

半夏的炮制方法及其对药效的影响探析 [摘要]目的:探究半夏的炮制方法以及其对药效的影响。方法:根据《中华 人民共和国药典》,将获取的半夏根据药典中提及的炮制方法进行炮制,分别炮 制出清半夏、生半夏、法半夏以及姜半夏,炮制成功以后,再分别将上述四种炮 制后的半夏置于60℃环境下,进行烘干操作,进一步切碎,保存待用。观察上述 炮制后的4种半夏中生物碱、蛋白质以及还原糖水平。结果:生物碱水平,生半 夏中含量最高,法半夏、姜半夏均次之,清半夏中含量最低;蛋白质水平,生半 夏中含量最高,法半夏次之,再是清半夏,姜半夏中含量最少;还原糖水平,清 半夏、姜半夏中含量均较高,其中清半夏更高,其次生半夏,法半夏中含量最少。结论:半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炮制方法炮制生半夏、清半夏、法半夏 以及姜半夏,其疗效不变,并且毒性明显减少,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 关键词:半夏;炮制;药效;化学成分;不良反应发生率 [Abstract] Objective: To explore the processing method of Pinellia ternata and its effect on the efficacy. Method: According to the 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the obtained Pinellia is processed according to the processing methods mentioned in the pharmacopoeia. Qing Pinellia, Raw Pinellia, French Pinellia and Jiang Pinellia are respectively processed. The four kinds of processed pinellia are placed in an environment of 60° C., dried, further chopped, and stored for later use. Observe the levels of alkaloids, protein and reducing sugars in the 4 kinds of Pinellia after processing. Results: The alkaloid level was highest in raw Pinellia, followed by French Pinellia and Pinellia ginger, and the lowest content in Qing Pinellia; protein level was the highest in raw Pinellia, followed by Pinellia Pinellia, followed by Qing Pinellia. , Pinellia ginger has the least content; the level of reducing sugar is

“半夏泻心汤”原方,药物用量及半夏炮制方法考探

“半夏泻心汤”原方,药物用量及半夏炮制方法考探 简介: 在现今考古发现及文献研究的基础上,对于“半夏泻心汤”原方中,药物用量进行研究,确定原方中衡器计量药物和非衡器计量药物的剂量;“半夏泻心汤”原方当选用以汉代一两,折合现今13.92克为准,干姜、黄芩、人参、炙甘草,均为42克、黄连14克、半夏35克、红枣28克。且原方“用药比例”当符合“半夏2.5∶黄芩3∶干姜3∶人参3∶炙甘草3∶黄连1∶红枣2”;以古今医家,对“半夏”炮制方法的论述和现代研究成果为依据,结合方证研究需要,从药性与毒性的双重角度综合考量,认为“半夏泻心汤”方证研究中,当以“汤洗去滑”后的“生半夏”为准,“汤洗去滑”也应该作为现今“半夏”的常规炮制方法之一。“半夏泻心汤”是中医学经典方剂之一,临床广泛运用于以消化系统为主的各科疾病治疗之中,其原方,出自《伤寒杂病论》。现今对于“半夏泻心汤”的临床应用研究,方兴未艾,然而,在进行“半夏泻心汤”相关研究之前,首先要确定原方药物的“用量、用药材质”等问题。“半夏泻心汤”原方用药,包括了运用衡器计量和非衡器计量,以及计数计量的药物,因此,本文主要分三部分进行探讨。 一、原方用量考探: 1、衡器计量药物的测算: 对于“半夏泻心汤”原方用量的确定,首先要探讨《伤寒杂病论》中,一两等于现今多少克?关于《伤寒杂病论》原方用量的问题,历来医家都有思考,如:金代的名医刘完素,在《素问~玄机原病式》中,说:“张仲景之世四升,乃唐宋之一升,四两为之一两”。李东垣,曰:“古云三两,即今之一两,云二两即今之钱半也”。直至李时珍在其《本草纲目》中,提出:“古今异制……古一两,今用一钱可也”。汪昂,遵其所说:“大约古一两,今用一钱足矣”之后,“古之一两,为今之一钱”的说法,对后世影响巨大,在很长的时间内为大部分医家所沿袭应用。然而,对于该问题的争论并没有因此而停止,

浅析半夏的毒性及炮制应用

浅析半夏的毒性及炮制应用 中药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 Pinellia ternate(Thunb.)Breit.的干燥块茎。具有燥湿化痰、 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效。用于治疗湿痰寒痰、咳喘痰多、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疼、呕吐反胃、胸脘痞闷、梅核气等,外用治疗痈肿痰核。是临床常用的化痰止咳药物。但 半夏辛温有毒,使用不当易发生不良反应或中毒反应,半夏毒性主要表现在对肌体粘膜如眼、咽喉部、胃等的强烈刺激作用。因此,半夏除外用使用生品外,内服无论以何种剂型均使用 其炮制品。 宋代以前,半夏的炮制方法有汤洗、姜制、水煮、微火炮等法以后开始出现矾制法。2010年药典规定半夏的炮制方法有三种,即清半夏、姜半夏和法半夏。清半夏用白矾炮制, 姜半夏用白矾和生姜共制,法半夏则用的是甘草和生石灰炮制。但由于各地的用药习惯不同,炮制方法也不尽相同,少数省区半夏的炮制方法与药典规定的方法略有出入,如姜半夏的炮 制有单用生姜而不用白矾的:河南、南京、苏州等地区有用姜炒的;辽宁、福州等地区有用 姜蒸的;辽宁、南京等地区有用姜煮的。又如法半夏有的地区加入了白矾炮制等等。 半夏炮制的目的是为了解除或降低毒性,而古今众多的炮制方法未必都真正达到了此目的。据现代研究表明,矾制和姜制确能达到解半夏之毒性的目的。姜可减轻半夏刺激性和毒性,尤其是刺激性,以姜汁煮半夏降低效果最明显,而用姜汁冷浸则效果较差,说明加热对 姜解半夏之毒性起到促进作用。以半夏各炮制品粉末混悬液小鼠腹腔注射,其毒性表现以生 半夏最大,姜浸半夏毒性降低了一倍,姜汁煮半夏、姜矾半夏未见明显毒性;生半夏混悬液 对大鼠的胃分泌功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对肠道的运动则显现明显促进作用。姜矾半夏、姜 煮半夏均可减缓胃肠运动,使胃黏膜的损伤减轻,同时又能抑制生半夏加速胃肠运动导致的 吐泻。半夏炮制后对小白鼠急性、亚急性和蓄积性毒性的研究表明,生半夏混悬液毒性明显,而矾制半夏的混悬液未见任何毒性反应。其实,经过资料查证,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经 研究证明了各种规格的半夏以生半夏毒性最大,漂半夏、蒸半夏、姜半夏仍有毒性,而白矾 制半夏无毒性。 以上研究和分析表明,在诸多的炮制方法中,半夏只有用矾制、姜制(必须伴有加热) 才能祛除毒性,而其他炮制方法如汤洗半夏、蒸半夏、煎半夏、姜半夏等与生半夏毒性相去 不远,并没有真正的达到解毒作用。然而,这些炮制品却自古就在临床上长期应用而未见中 毒反应的记载,究其原因主要是和半夏的应用形式、剂型、剂量、配伍有关。药物所含化学 成分是其产生药效和毒副作用的物质基础,半夏的毒性成分虽然至今还不是太明了,但对其 理化性质已有所了解,半夏的毒性成分不容或难容于水,也不能在100℃加热完全破坏,而 临床用药以汤剂多见,因此并不会出现毒性反应。药理实验结果与此相一致,如用生半夏汤 剂灌胃给药总剂量达100g/kg(相当于临床用药剂量的500倍),小白鼠未见任何毒性反应。上海药物研究院的研究也证明了生半夏煎水无毒性,由此可见,生半夏用于汤剂是安全的。 如果半夏以药材粉末入药用于丸剂、散剂、胶囊剂等就不同了,有无毒性反应主要取决于半 夏的剂量和配伍了。这里的剂量是指半夏用量和全处方量的比例大小,比例小到安全范围内 就不会出现明显的毒副反应了。所谓的配伍,是指半夏配用生姜会减小毒副反应的发生率。 半夏炮制工序繁杂,费力费时,而且半夏的有效成分会在炮制过程中流失或破坏。赵学 敏在《本草纲目拾遗》中指出:“……半夏浸泡尽去滋味,全失本性,是无异食半夏渣滓,何 益之有?”实践证明,半夏长时间浸泡,所含水溶性成分、醇溶性成分、生物碱等成分均会不同程度的损失,疗效也有所下降。据报道,经用不同炮制方法制得的五种半夏,其麻黄碱的 含量顺序为:姜矾半夏>生半夏>姜浸半夏>姜煮半夏>矾浸半夏。化痰止咳药理实验证明,半夏各炮制品的镇咳作用与麻黄碱含量高有关,姜矾半夏、生半夏的麻黄碱含量较高,其镇 咳作用也较强。又有报道,半夏的总生物碱含量以生品最高、法半夏、姜半夏、清半夏依次 降低。药理实验和临床实践均已证明,半夏以生品入汤剂使用是安全的,不会产生毒副作用,而且疗效满意。半夏的使用原则是入药形式和剂型,笔者建议,凡是入汤剂的半夏,或是以 半夏浸提物(以水为溶媒)为原料的中成药,均可以生品直接使用;而以半夏粉末为原料制

半夏炮制实验报告

半夏炮制实验报告 1. 引言 半夏,又名天南星、朱砂根等,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半夏在中医药学中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广泛应用于各类病症的治疗中。半夏的药效与其炮制方式密切相关。本实验旨在通过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半夏进行处理,比较各种炮制方法对半夏药效的影响。 2. 实验材料与方法 2.1 实验材料准备 •新鲜半夏:从市场上购买新鲜的半夏,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炉具:用于进行炮制的炉具,可以选用电炉或火炉。 •炮制材料:包括生姜、陈皮、黄酒等,根据不同的炮制方案准备相应的材料。 2.2 实验方法 1.将半夏均匀分成若干组,每组重量大致相同。 2.按照不同的炮制方案对每组半夏进行处理,具体炮制方法如下: –方案A:将半夏放入炉中炙烤3小时,翻动均匀,取出晾凉备用。 –方案B:将半夏与生姜、陈皮一同放入炉中炙烤2小时,翻动均匀,取出晾凉备用。 –方案C:将半夏与黄酒一同放入炉中炒炙1小时,翻动均匀,取出晾凉备用。 –方案D:将半夏放入炉中炒炙30分钟,翻动均匀,取出晾凉备用。 3.将经过炮制的半夏标号,以便后续的药效评估和比较。 4.进行药效评估: –通过临床观察和患者反馈,评估炮制后半夏的功效和副作用。 –采集药效评估数据,比较不同炮制方法的效果。 3. 实验结果与分析 经过实验,观察到不同炮制方法对半夏的药性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以下是对各炮制方案的结果分析:

3.1 方案A:炙烤处理 经过炙烤处理的半夏,在药效评估中表现出良好的效果。患者反馈称炙烤处理 后的半夏使用后能够有效缓解胃痛、呕吐等症状,并且无明显副作用。进一步分析发现,炙烤处理能够有效提高半夏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增强了其药效。 3.2 方案B:与生姜、陈皮共炙烤处理 与生姜、陈皮共炙烤处理的半夏,在药效评估中也表现出较好的效果。患者反 馈称与生姜、陈皮共炙烤处理后的半夏使用后能够更好地缓解胃肠道不适,并且改善消化问题。这可能是由于生姜和陈皮具有良好的辅助药效,在与半夏共同炙烤过程中发挥了协同作用。 3.3 方案C:与黄酒共炒炙处理 与黄酒共炒炙处理的半夏在药效评估中表现出一定的效果。患者反馈称与黄酒 共炒炙处理后的半夏能够缓解胃酸过多导致的症状,但与其他方案相比,效果稍逊。进一步分析发现,黄酒在炒炙过程中可能将部分有效成分损失,导致药效的降低。 3.4 方案D:炒炙处理 炒炙处理是最简单的炮制方法,其效果也相对较弱。患者反馈称炒炙处理后的 半夏使用后能够缓解轻微的胃痛和胃胀感,但与其他方案相比,效果较差。进一步分析发现,炒炙处理可能导致半夏中部分有效成分丧失,从而影响其药效。 4. 结论 本实验通过不同炮制方法对半夏进行处理,并且对处理后的半夏进行药效评估。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的炮制方法对半夏的药效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炙烤处理和与生姜、陈皮共炙烤处理是最佳的炮制方法,能够提高半夏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并且具有良好的药效。炒炙处理和与黄酒共炒炙处理的效果相对较弱,可能导致部分有效成分的丧失。综上所述,炙烤处理是一种优秀的炮制方法,可以有效提高半夏的药效。 5. 参考文献 [1] 陈慧婷, 王瑛, 陈丽娟. 半夏炮制技术的研究进展[J]. 武警医学, 2020, 41(01):130-133. [2] 尚学良, 辛海霞. 《中药材加工质量评价》[M]. 华中农业大学出 版社, 2013.

半夏炮制实验报告

半夏炮制实验报告 半夏炮制实验报告 半夏,又称半夏天麻,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清热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在中医药学中,半夏炮制是一种重要的加工方法,通过炮制可以改变半夏的性 能和功效。本篇文章将从半夏的来源、炮制方法、药理作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半夏的来源。半夏是一种多年生草本植物,主要分布在 中国南方地区,如湖南、湖北、广东等地。半夏的主要药用部分为其块茎,一 般在秋季采收。采收后的半夏需要经过一系列的加工处理,才能成为炮制半夏。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一下半夏的炮制方法。半夏的炮制主要包括炒制和石灰炮 制两种方法。炒制是将新鲜的半夏块茎放入锅中炒制,使其变得干燥,然后研 磨成粉末。石灰炮制是将半夏块茎先用石灰浸泡,再晾晒至半干,最后进行炒制。这两种方法都能使半夏的性能发生变化,但具体的变化程度和功效有所不同。 然后,我们来探讨一下半夏炮制的药理作用。研究表明,炒制后的半夏具有更 好的药理活性。炒制可以增强半夏的温热性质,使其更适合用于寒凉症状的治疗。此外,炒制还可以增加半夏的药效,提高其抗炎、抗菌、镇咳等作用。石 灰炮制则主要改变了半夏的化学成分,使其含有更多的活性成分,如黄酮类化 合物、生物碱等。 最后,我们来总结一下半夏炮制的意义和应用。半夏炮制是中医药学中的一项 重要技术,通过炮制可以改变半夏的性能和功效,使其更适合临床应用。炮制 后的半夏具有更好的药理活性,可以用于治疗寒凉症状、咳嗽、哮喘等疾病。 此外,半夏炮制还可以提高半夏的稳定性和保存性,延长其药用期限。

总之,半夏炮制是一项重要的中药加工技术,通过炮制可以改变半夏的性能和功效。炒制和石灰炮制是两种常见的炮制方法,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炮制后的半夏具有更好的药理活性,适用于治疗寒凉症状、咳嗽等疾病。半夏炮制的研究对于深入理解中药加工技术的作用机制,推动中医药学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希望本篇文章能够为读者提供一些关于半夏炮制的基本知识和启发,促进对中药炮制技术的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半夏的炮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半夏的炮制方法和注意事项 半夏,又名天南星、南天星,是一种常见的中草药,广泛应用于中医药领域。它有着丰富的药用价值,可用于治疗胸闷、呕吐、胁痛等症状。为了充分发挥半夏的药效,炮制是十分重要的步骤。本文将介绍半夏的炮制方法和注意事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应用半夏。 半夏的炮制方法有麸炒法、生姜炒法和酒浸法等多种。下面将逐一介绍这些方法及其操作细节。 首先是麸炒法。所需材料为半夏和麸,比例为1:1。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将半夏洗净,晾干水分。 2. 将麸炒至略带焦黄色,去除杂质。 3. 将半夏和炒好的麸混合均匀。 4. 将混合物覆盖在盘子上,放入锅中蒸煮20-30分钟。 5. 取出后晾凉,放在通风处晾干。 接下来是生姜炒法。所需材料为半夏和生姜片,比例为1:1。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将半夏洗净,晾干水分。 2. 锅中放入适量的生姜片,加热至生姜出香味。 3. 将半夏放入锅中,快速翻炒均匀。 4. 微火炒熟,炒至半夏表面呈现淡黄色。 5. 取出后晾凉,放在通风处晾干。

最后是酒浸法。所需材料为半夏和白酒,比例为1:3。具体操作步骤如下: 1. 将半夏洗净,晾干水分。 2. 将半夏放入密封容器中。 3. 倒入足够的白酒,确保完全浸泡。 4. 密封容器,放置于阴凉、干燥处,浸泡15-20天。 5. 取出后晾凉,放在通风处晾干。 完成以上炮制方法后,半夏就可以使用了。但在使用半夏前,还需注意以下几点。 首先,半夏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得擅自调整剂量。因为半夏属于草药,具有一定的毒性,不宜过量使用,以免出现不良反应。 其次,半夏应避免与冷饮、生冷食物同时食用。因为半夏性质凉寒,容易伤及脾胃,出现消化不良、腹泻等症状。 此外,女性在月经期间应避免使用半夏。因为半夏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容易导致月经过多、颜色紫黑等问题。 最后,长期服用半夏的人应定期进行肝功能和肾功能检查,以避免不良反应对身体健康造成不利影响。 总结起来,半夏的炮制方法有麸炒法、生姜炒法和酒浸法,使用前需经过炮制处理。在使用半夏时需遵循医生指导,避免擅自调整剂量;避免与冷饮、生冷食物同时食用;在月经期间不宜使用;长期使用需注意定期检查肝肾功能。通过正确的炮制和使用方法,半夏的药效能够得到充分发挥,对身体健康产生积极的作用。

《伤寒论》中半夏的功用及炮制

《伤寒论》中半夏的功用及炮制 据现有文献,半夏在《五十二病方》及《灵枢·邪客篇》中就有使用的记载。《神农本草经》具体记述了半夏性味及功用。《伤寒杂病论》中半夏应用广泛,医圣仲景对半夏的药性体悟深入透彻,制法得当,使用精准,应用灵活,广泛用于痞证、呕吐、咽痛等病证的治疗,为后世所推崇。《伤寒杂病论》在流传中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伤寒论》中共有18首方剂使用了半夏。笔者现就《伤寒论》中半夏的功用主治以及炮制方法作一探讨。 1 半夏在《伤寒论》中的功用 1.1 辛行温通散结除痞半夏善治痞证。《本草纲目》[1]谓“半夏主痰饮及腹胀者,为其体滑而味辛性温”。半夏辛温燥烈,辛能散能行,能疏理气机,消胀除痞;温能温通气机,温化寒邪。半夏禀辛温走散之性,而逞散结开痞,消胀除满之能。如《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此处为心下满而不痛的痞证,是因小柴胡汤证误下而致邪气乘虚而入,盘踞中焦,寒热错杂,气机痞塞不通,阴阳升降失和而成。治疗上用半夏泻心汤。方中以半夏为君药,其性辛温,有散结除痞之专长,直接针对痞证中焦阴阳升降失和,气聚而痞满的病机特点。同时半夏与辛热之干姜一起配伍苦寒之芩连而成辛开苦降,寒热平调之剂,苦辛并用调其升降,寒温平等调其阴阳,坐镇中焦而和解上下。同样在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复代赭石汤这一类的方剂当中,张仲景同样使用了半夏,均取其辛行温通,滑利走散,除痞散结,而用于治疗心下痞证。故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卷四》[2]“半夏味辛温,干姜味辛热,《内经》曰:辛走气,辛以散之,散痞者,必以辛为助,故以半夏生姜为佐,以分阴而行阳也”。

《伤寒论》中半夏的功用及炮制《伤寒

【关键词】伤寒论 关键词:《伤寒论》;张仲景;半夏;功用;炮制 据现有文献,半夏在《五十二病方》及《灵枢•邪客篇》中就有使用的记载。《神农本草经》具体记述了半夏性味及功用。《伤寒杂病论》中半夏应用广泛,医圣仲景对半夏的药性体悟深入透彻,制法得当,使用精准,应用灵活, 广泛用于痞证、呕吐、咽痛等病证的治疗,为后世所推崇。《伤寒杂病论》在流传中被分为《伤寒论》和《金匮要略》两部书。《伤寒论》中共有18首方剂使用了半夏。笔者现就《伤寒论》中半夏的功用主治以及炮制方法作一探讨。 1半夏在《伤寒论》中的功用 1.1辛行温通散结除痞半夏善治痞证。《本草纲目》[1]谓“半夏主痰饮及腹胀者,为其体滑而味辛性温”。半夏辛温燥烈,辛能散能行,能疏理气机,消胀除痞;温能温通气机,温化寒邪。半夏禀辛温走散之性,而逞散结开痞,消胀除满之能。如《伤寒论》第149条:“伤寒五六日,呕而发热者,柴胡汤证具,而以他药下之……,但满而不痛者,此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此处为心下满而不痛的痞证,是因小柴胡汤证误下而致邪气乘虚而入,盘踞中焦,寒热错杂,气机痞塞不通,阴阳升降失和而成。治疗上用半夏泻心汤。方中以半夏为君药,其性辛温,有散结除痞之专长,直接针对痞证中焦阴阳升降失和,气聚而痞满的病机特点。同时半夏与辛热之干姜一起配伍苦寒之芩连而成辛开苦降,寒热平调之剂,苦辛并用调其升降,寒温平等调其阴阳,坐镇中焦而和解上下。同样在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旋复代赭石汤这一类的方剂当中,张仲景同样使用了半夏,均取其辛行温通,滑利走散,除痞散结,而用于治疗心下痞证。故成无己《伤寒明理论•卷四》[2] “半夏味辛温,干姜味辛热,《内经》曰:辛走气,辛以散之,散痞者,必以辛为助,故以半夏生姜为佐,以分阴而行阳也”》 1.2 和胃化浊降逆止呕半夏为止呕要药,各种呕吐都可以随证使用。 《医学衷中参西录》[3]载“半夏:味辛,性温,有毒。凡味辛之至者,皆禀秋金收降之性,故力能下达为降胃安冲之主药。为其能降胃安冲,所以能止呕吐,能引肺中、胃中湿痰下行……”》在《伤寒论》中,呕吐一证无论是邪气初起还是疾病后期,无论寒热虚实,大都使用半夏以和胃降逆止呕。 1.2.1 疾病初期的呕吐如《伤寒论》第33条:“太阳与阳明合病,不下利但呕者,葛根加半夏汤主之。”本证太阳阳明合病,表里同时受邪,邪气内迫阳明,胃气上逆而呕吐,治以葛根汤外解表邪,表里和解,同时加用半夏以理气逆、止烦呕。 1.2.2疾病后期的呕吐如《伤寒论》第397条:“伤寒解后,虚羸少气, 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本证为外感后期,形气两伤,余热未尽,客留 在胃,胃气失和,上逆作呕。方用竹叶石膏汤,在竹叶、石膏、参草等清余热,益气阴基础上加用半夏以和胃降逆止呕。 1.2.3寒呕如《伤寒论》第40条“伤寒表不解,心下有水气,干呕发热而咳,或渴……或喘者,小青龙汤主之。”本证为风寒邪气引动内饮,水寒干

浅析半夏的加工炮制与临床应用

浅析半夏的加工炮制与临床应用 半夏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主要来自于百合科半夏属植物中的毛茛半夏。半夏 有降逆止呕、清热化湿、化痰止咳等功效,在中医临床应用广泛。本文主要从半夏的加工炮制及其对临床应用的影响进行浅析。 半夏的加工炮制 半夏的加工炮制是指将新鲜或干燥的毛茛半夏进行一定的加工、煮制、晾干等 处理后,获得更适合中药临床应用的药材。一般来说,半夏的加工炮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清洗:将采摘的半夏用清水反复洗净,去除杂质。 2.炒制:将洗净的半夏在火上进行炒制,目的是去除表皮污垢、增加药 性、减轻毒性、防止虫蛀。 3.清水浸泡:将炒制好的半夏放入清水中浸泡1-2小时,去除表面油污, 使半夏受潮,易于断裂和晾干。 4.晾干:经过浸泡后,将半夏放入通风处晾干,使半夏在保持药性的前 提下,不含水分,不易虫蛀。 半夏加工炮制对临床应用的影响 半夏经过加工炮制后,其上述功效并没有减弱,反而使其更适合中药临床应用。以下是半夏加工炮制对临床应用的影响: 降低毒性 半夏的药性辛温苦、有微毒。经过炒制、清水浸泡和晾干等处理,有利于去除 半夏中的毒性物质,降低了其毒性,更适合中药临床应用。尤其是在使用半夏制成外用贴剂时,炒制处理后的半夏更适合,不会刺激皮肤。 提高功效 经过适当的炮制处理后,半夏能够更好地发挥其降逆止呕、清热化湿、化痰止 咳等功效,提高了其临床应用效果。 提高质量 经过炮制处理后的半夏具有干燥、不含水分、不易虫蛀等特点。这些特点有利 于半夏的质量保证,在使用和储存过程中更加方便。

半夏在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 在半夏的临床应用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半夏虽然经过炮制处理后毒性有所降低,但仍存在一定毒性,则在使 用时需慎重。 2.半夏具有收敛性,不宜用于外伤出血等情况。 3.半夏应用过程中如果出现过敏反应或不良反应,需要及时停止使用, 并咨询医生。 4.半夏应用方法和剂量需根据患者病情、体质、年龄等因素个体化选择, 不能盲目使用。 总结 半夏作为一种常见的中药材,经过适当的加工炮制处理后,毒性降低了,临床 应用效果更好。在使用半夏制成的中药方或外用贴剂时,需要注意一些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才能更好地发挥其功效。

中药炮制论文范文

中药炮制论文范文 中药炮制是中医长期临床用药经验的总结,中药炮制技术直接影响临床疗效,两者相辅相成。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中药炮制论文范文,供大家参考。 中药炮制论文范文篇一 【摘要】本文对中药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传统炮制理论及不同炮制品的临床应用进行了初步整理和探讨,为进一步研究炮制工艺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 【关键词】半夏;炮制;历史沿革 中药半夏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半夏的块茎,药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功能燥湿祛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因其性味辛温有毒,故历代对其炮制极为重视。纵观历代医药著作的论述,对半夏的传统炮制方法很多,炮制应用的辅料也很多,有生姜、白芥子、皂荚、白矾、醋、酒、麻油、甘草、石灰、皮硝等等。本文拟就其炮制的历史沿革,传统炮制理论及不同炮制品临床应用作初步探讨,为科学继承祖国医药遗产,制定合理炮制工艺提供依据。 1 半夏炮制的历史沿革概况 中药半夏的炮制有相当长的历史,战国时代《黄帝内经》记载“治半夏”即是炮制过的半夏,这是半夏炮制的最早记载。汉代张仲景著《金匮玉函经》记载半夏用“汤洗”去毒,并曰“不口父咀,以汤洗十数度,令水清滑尽,洗不熟有毒也。”晋代葛洪著《肘后备急方》提到:“中半夏毒,以生姜、干姜并解之”。为后世姜制半夏提供了理论依据。其后南齐时代龚庆宣整理的《刘涓子鬼遗方》增加了生姜浸制方法:“半夏汤洗七遍,生姜浸一宿,熬过。”这种炮制的理论梁代陶宏景《本草经集经》中作了最好的说明:“半夏有毒,用之必须生姜,此是取其所畏,以相制耳,完以热汤洗去上滑,手搂之皮释随剥去,更复易汤(捶之)令滑尽,不尔戟人咽。” 现代药理实验证明,姜制确能降低半夏的毒性和刺激性,以姜汁煮半夏降低效果最

半夏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

半夏炮制方法与标准中药饮片炮制

半夏炮制方法与标准【药材来源】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 Breit.的干燥块茎。夏、秋二季均可采挖,洗净,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春秋战国时代就有“治半夏”(《内经》)。汉、唐时代有汤洗(《玉函》)、生姜浸(《鬼遗》)、煮制(《集注》)、芥子与醋洗(《雷公》)、微火炮(《千金》)、焙制(《外台》)等法。宋代有汤洗后麸炒、姜汁拌、炒黄(《圣惠方》)、热酒荡后姜汁浸(《博济》)、浆水一雪水各半同煮(《苏沈》)、半夏曲(《药证》)、酒浸后麸炒、矾制、米炒、醋煮(《总录》)、明矾生姜水煮(《卫济》)、生姜与萝卜煮(《传信》)、生姜汁与甘草制(《朱氏》)、姜一矾一牙皂煎水炒(《扁鹊》)、姜汁浸后菜油拌炒(《疮疡》)等方法。元代有姜洗(《脾胃论》)、姜汤泡(《瑞竹》)、皂角水浸、米泔浸(《丹溪》)的方法。明代增加了吴茱萸煮、萝卜煮、盐一猪苓制、面炒(《普济方》)、煨制(《撮要》)。矾一皂角一巴豆制(《医学》)、姜竹沥制(《纲目》)、姜煨(《原始》)、甘草制、制炭(《准绳》)、明矾一皮硝一生姜制(《粹言》)、杏仁炒、矾一牙皂煅制(《保元》)等法。清代又增加了姜一桑叶一盐制(《治裁》)、姜汁青盐制(《便读》)等炮制方法。此时半夏的炮制方法已发展到将近70种之多,其中单姜汁制就有十余种方法;药汁制有30多种方法;此外如半夏曲(《药证》)、法半夏(《幼幼》)、仙

半夏(《拾遗》)的炮制方法已形成。 【现代炮制方法】 1.生半夏:取原药材,除去杂质,用时捣碎。 2.清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白矾水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筛去碎屑。半夏每100千克用白矾20千克。 3.姜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清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另取生姜切片煎汤,加白矾与半夏共煮透,取出,晾至半干,切薄片,干燥。筛去碎屑。或用时捣碎。半夏每100千克,用生姜25千克、白矾12.5千克。 4.法半夏: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清水浸泡至内无干心时,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2次,合并煎液,倒人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用时捣碎。半夏每100千克,用甘草15千克,生石灰10千克。操作时,生半夏加清水浸泡过程中,当水面起泡沫宜加2%白矾泡至合度为止。法半夏用甘草、石灰液浸泡,溶液pH值保持在12以上,如下降时,可补加适量生石灰粉调节。 【饮片性状】生半夏呈扁圆形、类圆形或偏斜形,大小不一,表面类白色或浅黄色,顶端有凹陷的茎痕,周围密布麻点状根痕,下面钝圆,较光滑。质坚实,断面洁白,富粉

中药的炮制及应用

中药的炮制及应用 王圣尉整理编辑 半夏制法不同及应用区别 提要:半夏为天南星科植物半夏(Pinellia ternata(Thunb) Breit.)的块茎。中国大部分地区均有。主产于四川、湖北、江苏、安徽等地。夏、秋二季茎叶茂盛时采挖,除去外皮及须根.晒干。呈类球形或破碎成不规则颗粒状。表面淡黄白色、黄色或棕黄色。质较松脆或硬脆。主治燥湿化痰,由于半夏的炮制方法不同,功效大不相同。 一、半夏制法及临床应用 <一>法半夏:法半夏长于燥湿,且温性低。用于痰多咳喘,痰饮眩悸,风痰眩晕,痰厥头痛。【制法】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水浸泡至内无干心,取出;另取甘草适量,加水煎煮二次,合并煎液,倒入用适量水制成的石灰液中,搅匀,加入上述已浸透的半夏,浸泡,每日搅拌1~2次,并保持浸液pH值12以上,至剖面黄色均匀,口尝微有麻舌感时,取出,洗净,阴干或烘干,即得。每100kg净半夏,用甘草15kg、生石灰10kg。 <二>清半夏:清半夏长于化痰。功用主治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治湿痰冷饮,呕吐,反胃,咳喘痰多,胸膈胀满,痰厥头痛,头晕不眠。外消痈肿。 1.清半夏制作:(1)矾泡取净半夏,大小分开,用8%的矾溶液浸泡,至内无干心,口尝微有麻舌感,取出,洗净,切厚片,干燥。每半夏100kg,用白研20kg(《药典85》)。(2)矾煮取拣净的半夏,用凉水浸漂,避免日晒,根据其产地、质量及大小斟酌调整浸泡日数。泡至10日后,如起白沫时,每半夏100kg加白矾2kg,泡1日后再换水,至口尝无麻辣感后,加白矾与水共煮透,取出,晾至6成干,焖润后切片,晾干即得。每半夏100kg,用白矾12.5kg)(夏季用14.5kg(《药典63》)。(3)矾腌取原半夏,筛去粉末,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