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国民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关联_谢来位

国民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关联_谢来位

重庆社会科学CHONGQINGSOCIALSCIENCES2016年第6期总第259期

全球视野中国个性部署能力这一短板,进而掌握提升重庆新型智库服务决策能力的方法和思路。如通过因应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宣传文化系统中长线工作重点,推动研究内容创新。六、最大限度策动和整合资源,是重庆新型智库的鲜明特色策动和整合资源能力,是衡量一个智库活力和影响力的风向标。通过“旋转门”制度可吸纳多方社会精英聚集到智库行业,也为政府储备更多的优秀人才。这种运作思路值得当下重庆新型智库借鉴。策动和整合资源能力,同时是全球化趋势下软实力的特别依托。因为,开放性、国际化和全球化理念贯穿于智库发展进程。

重庆新型智库要走向中西部进而影响全国,必须实施“走出去”战略,积极参与国家重大战略

研究,进一步增强话语权和影响力。

(作者系全国“十三五”规划重大研究项目首席专家、重庆市“十三五”规划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指出:“人类社会每一次重大跃进,人类文明每一次重大发展,都离不开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五大新的目标要求。其中,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两个目标比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的实现难度更大、意义更深远。而哲学社会科学的知识变革和思想先导是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高的前提和保障。因此,大力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着力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促进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一、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本质是社会关系的不断优化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提升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的本质是不断改善国民关于政治体系、经济体系、社会体系和政治问题、经济问题、社会问题的态度、信念、情绪、价值的总体倾向、认知水平和对于自我在这些体系中的角色的认知和态度,并通过对潜在地影响国民的政治行为、经济行为、社会行为的心理因素的影响而提升国民遵循自然规律、社会规律、社会规则而行动的意志力,从而不断优化各种社会关系,使社会力量日趋平衡、社会关系日趋合理、社会秩序日趋稳定。可以认为,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显著提高是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的社会基础和力量保障。制度能否有效运行、是否成熟定型取决于制度所涉相关各种政治力量、社会力量共同行动的合力,宏观水平上的政治结局取决于微观

水平上的个体行动者互动行为的合力。人的行为是受人的认知、信念、价值观、思维方式、态度

和情绪等心理因素深刻影响的。正如英格尔斯

所强调:“如果一个国家的人民缺乏一种能赋予这些制度以真实生命力的广泛的现代心理基

国民素质与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关联

谢来位

笔谈之三

本刊特稿

SPECIALPAPER9

重庆社会科学CHONGQINGSOCIALSCIENCES2016年第6期总第259期全球视野中国个性

础,如果执行和运用着这些现代制度的人,自身还没有从心理、思想、态度和行为方式上都经历一个向现代化的转变,失败和畸形发展的悲剧结局是不可避免的。再完美的现代制度和管理方式,再先进的技术工艺,也会在一群传统人的手中变成废纸一堆。”而改变这些心理因素正是哲学社会科学的责任。

二、哲学社会科学的终极使命是不断提升社会成员对社会关系的认识水平和优化能力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哲学社会科学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重要工具,是推动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其发展水平反映了一个民族的思维能力、精神品格、文明素质”,“新形势下,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地位更加重要、任务更加繁重”,并要求“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积极为党和人民述学立论、建言献策,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

哲学社会科学的任务使命归根结底是为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服务。哲学社会科学所揭示的自然界、人类社会、人类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是人们观察世界、分析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对这种普遍规律的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最终要推动整个社会、所有国民对普遍规律的认识水平的不断提升并转变为不断优化社会关系的行动能力,才会形成改造世界的强大力量。面对社会思想观念和价值取向日趋活跃、主流和非主流同时并存、社会思潮纷纭激荡的新形势,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自己如何正确认识世界、解释世界是繁荣哲学社会科学的核心命题,如何引导广大国民正确认识世界、解释世界并不断提升广大国民改造世界、优化社会关系的能力是横亘在广大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面前的艰难课题。

三、不断创新并普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当然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要有所作为,就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研究导向。”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既要以维护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又要以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的检验为落脚点。这就要求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等理论创造转化为人民实践创造的行动指南。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都是在不断探索创新中揭示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成果。

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而是充分利用马克思主义的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国外哲学社会科学的资源,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所取得的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重大成果的理论精华,更加科学地认识、阐释和掌握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为更加精准地认识和调整各种社会关系提供了坚强的理论保障。全面准确地宣传好、普及好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其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将其转化为全党全社会干部群众不断优化社会关系的认识能力和行动能力,是当前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当然使命。

(作者系重庆市委党校教授)

本刊特稿SPECIALPAPER10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