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工大《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期末复习重点问题

  • 格式:docx
  • 大小:286.97 KB
  • 文档页数:6

下载文档原格式

  / 6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问题

一厘清“太平天国运动是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之命题

1 旧式农民战争:由不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农民阶级领导的传统农民起义。

新式农民战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战争。

2 最高峰(1)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波澜壮阔的一次反封建和反侵略的农民运动。(2)呈现出以往旧式农民战争所不能企及的全新特点

A 背景条件: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

近代中国的两大主要矛盾: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太平天国农民战争: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同时激化的产物。

B 目的诉求上:找寻和探索国家的出路,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完成“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

C 内容水平上:不仅反对封建专制统治,而且强烈反对外来侵略,例如:反对鸦片贸易

反对放弃主权、反对清政府与列强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

中外反动势力勾结起落向太平军举起屠刀时,不怕牺牲,英勇抗击。

与腐败无能、卑躬屈膝的满清政府的做法大相径庭,形成鲜明、强烈的反差

D 思想与理念,均达到中国历史上历次农民起义所未曾达到的高度。

《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经济基础,即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完整地表达了农民拥有土地的强烈愿望和千年理想。

《资政新篇》: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系统方案,

反映了太平天国某些领导人在后期试图通过向西方学习来寻求出路的一种努力,其眼界和认识都是以往传统旧式农民战争所不能企及。

E规模影响上:历时14年,影响波及18省,建立了与清王朝相对峙的农民革命政权,使中国社会出现了二元政治格局,沉重打击了封建统治阶级;削弱了封建统治的精神支柱;动摇了满清王朝专制统治的根基;有力地打击了英法的殖民势力;推动和支持了亚洲的民族解放运动;为远东的日本所进行的明治维新创造了有力的国际环境

二、太平天国农民战争的失败(必然性)

客观原因:中外反动势力的内外夹击,是导致功败垂成的客观原因。

主观原因(根本原因):不代表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没有科学理论的指导;不能理性对待传统文化;混淆西方国家人民与其侵略者的区别;农民政权日趋蜕化、封建化与腐朽化:历史循环的怪圈——从反封建开始,到走向封建结束《天朝田亩制度》有历史的进步性,但也有显而易见的时代局限性。

❝没有跳出传统农民小生产者狭隘眼界;关于理想天国的构想依旧囿于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农业和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产方式;由于太平天国所具有的理想化和虚幻色彩,加之斗争的残酷性现实,决定了《天朝田亩制度》只能是不能实现的一纸空文。

《资政新篇》,超越农民视野的救国方案

❝而并非太平天国农民运动的题中应有之义。这就决定了太平天国不可能转化为物质力量,充其量“只不过为19世纪中国的社会思想留下了一份珍贵的资料”。(陈旭麓)

三、洋务派的传统本能和认识局限

•作为作为历史文化的积淀,传统一旦形成就具有延宕性、顽固性和稳定性。更何况,以伦理为本位的中国传统文化模式,又具有高度的同一性,不是说决裂就决裂得了的。在他们身上始终交织着开新与保守的矛盾心态

•他们都是深受儒家思想熏陶的旧时代产儿,传统的东西内化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尽管在东西文化两级相逢的矛盾中,他们已经不同程度地接受了新学,但其骨子里始终服膺传统的文化情结。

四、洋务派的思想情感和人格特质的共同之处:都呈现出建立在对西方制度文明和西方军事威胁双重恐惧之上的矛

盾心态

•一方面,他们确信选择性地引进西方物质文明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积极意义,因而欢迎技术的引进与发展,在技术及器物领域是现代化的热心支持者。

•另一方面,他们又坚信“中体”优越于“西体”,“中体”能够肩负起维护、传承中华文化独特性的使命,因而他们又是中国传统文化价值的热心捍卫者,在制度和精神层面是现代化的反对者。

五、洋务运动的历史作用及其评价

应该客观分析,实事求是的评价,不能全盘肯定,也不定全盘否定

·引进了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为中国现代化开启了道路,有进步意义

·但其本质上还是封建统治者的自救运动,不可能真正担负起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使命,也没有使中国真正富强起来。(洋务运动不能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的地位,没有达到求强求富的目的)

第一,抵制外国侵略扩张与外国侵略者妥协和勾结;第二,促进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阻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第一批近代企业建立(创了很多个“第一”),给民间资本提供了机会和刺激,也提供了管理的经验、人才和技术。搞企业垄断,侵吞入股的商人的股份,大小官吏贪污腐败,企业如同封建衙门,其中有大大小小的封建官僚,但基本不懂管理,管理不善,很多企业都垮掉了;第三,冲击了封建思想文化观念没有突破封建文化的束缚:打破了重农抑商、重义轻利的传统观念,打开了学习西方的缺口和渠道;在改革封建教育制度上打开了缺口开创了近代的教育——留学翻译学堂,风气新。但没有突破封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拒绝改革封建的政治制度和科举制度。也就是决绝触及制度和文化,仅仅局限于器物层面;第四,为早期出路探索的路径转型奠定了思想基础:器物路径;制度路径:制度变革理念开始萌芽

六、洋务运动失败原因

第一,外国侵略者的压制和破坏;第二,封建顽固派的反对和阻挠;第三,中体西用思想的局限中体的主导、支配地位,表明这一思想的主要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维护封建伦理纲常和封建统治秩序;第四,洋务运动本身的局限:1.工矿企业和军事工业数量少2.封建性、依附性和腐朽性3.没有实现“官办”向“民办”的转变;第五,洋务运动领导不力

七、戊戌变法运动的背景

❝进一步加深的民族危机,促进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和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为戊戌变法运动准备了必要的经济基础和阶级条件。

❝中华民族进一步觉醒,是维新派继续探索国家出路不可或缺的思想条件。

八、改革、革命、改良、改良主义

(1)改良与改革有非常接近之处。它们都以渐进的自上而下的斗争形式,促进旧观念和旧事物向新观念和新事物转化,含义十分宽泛。正因如此,有学者认为,“改革”和改良是并无二致的同义词,在具体的学术研究中完全可以把改革和改良等同或混用。

(2)改良和改革,是与革命相对应的表述。改良和改革多是温和的、自上而下的,革命则是自下而上的暴力变迁方式。都是社会新陈代谢的基本手段,都是政治力量的重新组合和社会利益的再分配过程,其目的都是扫除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障碍,使中国摆脱贫穷落后的状态。

(3)改良与改良主义是最具本质不同的表述,决不能将二者混为一谈。改良主义则将改革或改良所具有的功能至上化和绝对化,在任何时空条件下都坚决反对进行社会革命,即使是在反动统治岌岌可危,以及上层不能和下层不愿的革命形势已经完全成熟的情况下,依旧固执己见,不思改变,这便是“改良主义”的外在形态。

九、戊戌变法失败原因

·主观:1 存在维新的抗制力量2 制度变革理念未形成共识

·客观:1蔑视惧怕人民群众;2 不敢彻底否定封建主义; 3 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4 没有掌握武装;5没有掌握政府实权;6维新派对中国国情与变革的复杂性缺乏审慎考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