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孙权劝学》教案

《孙权劝学》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读准字音、节奏。

2、正确翻译文言文,掌握其中重点的实词和虚词,以及特殊的文言现象。如倒装句、省略句、古今异义词等。

3、通过人物的语言握把人物形象。并能读出启示。

目标1、2比较容易达成,而且当堂检测落实。

【重点】:翻译、重点实词、虚词

【难点】:在于通过人物语言读出人物的形象。此处通过教师引导点播,通过结合句式的特点、人物的身份、及重音的读法等方面进行突破,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人物。

一、构建动场,导入新课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今天,就让我们回到那个风起云涌,英雄辈出的时代,关羽就是其中一位骁勇善战的英雄,但他最终败在了东吴的大将手下,这位大将是谁呢?今天我一起学习有关他的一篇文章——《孙权劝学》。PPT首先让我们一起了解作者作品——学生读作者作品简介。

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政治家,史学家。《资治通鉴》是司马光主持编纂的一部编年体通史。记载了从战国到五代共1362年间的史事。

二、教学过程

【活动一】读准字音、停顿

宋代著名学者朱熹说道,读书有三到——即心到、眼到、口到,首先让我们用读的方式走近这篇文章。

老师首先给大家读一遍,同学们注意字音、停顿。蒙/辞以军中多务。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更”的读音。一生读,纠正。齐读。

【设计意图】读准字音、节奏,达成教学目标1.

【活动二】读通文意

对于文言文,我们不仅要读好,更要读通文意。翻译文言文有一定的方法,谁还记得?

留:国号、年号、地名、人名、官名、书名。

替:用现代汉语双音节词替换古代文言单音节词。

调:调整句子次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说法。

补:补充出句中省略的内容。

删:删去没有实在意义的词。

【小组合作交流】

下面,同学们利用工具书,参考注释,小组合作翻译全文。

哪位同学先翻译第一段?第二段?同学们翻译的不错,给大家两分钟时间梳理落实翻译,两分钟后,我抽查几个句子看谁掌握的好?

【设计意图】正确翻译文言文,掌握其中重点的实词和虚词,以及特殊的文言现象。如倒装句、省略句、古今异义词等,达成教学目标2

【活动三】同学们能否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本文的故事呢?

【设计意图】梳理故事情节。

【活动四】读懂人物。

(一)请同学们再读课文,尝试读出人物说话的语气,分析人物形象。

孙权: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3、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引导学生读出以下语气:

1、帝王对部下,语重心长的语气。双重否定。关心部下。

2、不悦。关心。现身说法。循循善诱。

(二)提到孙权,有这样一个故事,孙派大臣出访魏国,曹操问这个大臣,“吴主何等人也”,也就是问,你们吴国的领导怎么样?这个大臣这样说——

聪明仁智,雄略之主也。纳鲁肃于凡品,是其聪也;拔吕蒙于行陈(háng zhèn),是其明也;获于禁而不害,是其仁也;取荆州而兵不血刃,是其智也;据三州虎视于天下,是其雄也。屈身于陛下,是其略也。

是啊!既关心部下,又循循善诱,所以吴国才能群英荟萃,割据一方。《三国志》中有

这样一段话:

孙氏父子、兄弟皆善于招致英雄,据有江东非偶然也。可见孙权真是一位识英雄的大英雄。

(三)那吕蒙和鲁肃在文章又是怎样的形象呢,哪位同学说说?吕蒙:知错就改,善于接受意见。(读出骄傲自豪)鲁肃:敬才。爱才。(读出惊讶敬佩!)

【设计意图】把握人物形象。

【活动五】读出启示

(一)同学们,读得这么好,我相信大家读懂文章,读懂了人物。宋神宗评价《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意思是,从历史中学习借鉴,有有利于治理国家。那同学们学习此文,你获得了什么启示?善于听取别人意见委婉地劝说敬才爱才开卷有益(二)你是否能用一副对联概括本文的内容呢?请大家写一写。

【设计意图】得出启示,对文章内容进一步了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