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国五台山滹沱群豆村亚群_约24亿年_微古植物新发现_孙淑芬

中国五台山滹沱群豆村亚群_约24亿年_微古植物新发现_孙淑芬

中国五台山滹沱群豆村亚群_约24亿年_微古植物新发现_孙淑芬
中国五台山滹沱群豆村亚群_约24亿年_微古植物新发现_孙淑芬

微体古生物学报 1998年9月;15(3):286-293

Acta M icr opala eonto log ica Sinica, 15(3):286-293;September,1998

中国五台山滹沱群豆村亚群(约24亿年)

微古植物新发现*

孙淑芬 朱士兴

(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天津300170)

提 要

在五台山元古代滹沱群豆村亚群的大石岭组和青石村组发现微古植物19属31种。其中大直

径的球形个体和形态呈三角形、多角形及船形藻类化石很可能属于单细胞的真核浮游生物,如

果事实如此,那么真核生物的演化应始于约2400M a,这无疑使人类深化了对地球上生命演化的

认识。

关键词 微古植物 真核生物 滹沱群 元古代 五台山

一、前 言

生命在地球的演化过程中完成从非细胞到细胞形成的突破之后,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出现是生物演化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为后来的藻类植物和动物的演化奠定了基础。

目前已知地球上最早的原核生物是在澳大利亚西北部Pilbara地区太古宙War ra-w oo na群的燧石中(约3500M a)发现的属细菌和蓝藻的微体生物化石(Aw ramik et al., 1983)。那么真核生物的进化始于什么时间?目前认识不一,有的认为是1400±100Ma (Schopf和Oehler,1976),有的推断是20亿年(Cloud,1976),有的推断是2700Ma以前(Ka zmierzak,1976)。但就目前发表的资料看,在中国燕山区1700-1800Ma的长城系下部的常州沟组、串岭沟组中发现大量单细胞真核浮游藻类(罗其玲等,1985;孙淑芬,1989;阎玉忠等,1993)。

1994年,作者对滹沱群微化石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在豆村亚群的板岩中发现了丰富的微古植物群计19属31种(图版Ⅰ,Ⅱ)。其中大直径的球形个体和形态呈三角形、多角形和船形藻类化石可能属于单细胞的真核浮游生物。它们产出的层位年代约2400Ma,属古元古代的早期。这些真核生物的发现是迄今报道的最古老的真核生物。

*本文为国家计委国土司(No.96-30-26)和地质科学院资助项目成果之一。

图1 五台山滹沱群分布略图

Fig .1 M ap sho wing the distribution o f the H utuo Gr oup

in the W utai M ountains

1.郭家寨亚群;2,3.东冶亚群;4,5.豆村亚群;6.地层界线;7.第四纪覆盖

1.Gu oj iazh ai Su bgroup;2,3.Dongye Subgroup;4,5.Doucu n Subgroup;

6.s tratig raphic b oundary;

7.boundary cov ered by Quaternary sys tem

二、化石产出地层概述

在中国华北地区,古元古代早、中期的沉积地层以滹沱群为代表,该群是一套轻微变质的沉积岩系,由变质砾岩、石英岩、千枚岩、板岩、白云岩、大理岩并夹少量变质玄武岩等组成,厚度逾万米,构成一个大型完整的沉积旋回。滹沱群共分三个亚群(图1),自下而上为豆村亚群、东冶亚群、郭家寨亚群。化石发现于最底部的豆村亚群(图2),由下而上包括四集庄组、南台组、大石岭组和青石村组,四个组构成完整的海侵碎屑岩建造,它与下伏五台群呈角度不整合接触,与上覆东冶亚群为平行或微角度不整合接触。亚群内各组间均有沉积间断。豆村亚群青石村组顶部有一层变质玄武岩,U-P b 法测定锆石的年龄为2366(+103,-94)Ma(伍家善等,1986)。豆村亚群的底部,五台群上部的变质火山岩,其锆石的U-P b 等时线年龄为2520±17Ma (刘敦一等,1985)。因此,豆村亚群的时限约在2360-2500M a 之间。

该亚群四个组中依岩石组合、沉积旋回,由下而上南台组又分为寿阳山段和木山岭段;大石岭组又分为谷泉山段、盘道岭段,神仙脑段和南大贤段,各段皆为整合接触。

(一)四集庄组 该组沉积在经过剥蚀的五台群基底上,以变质砾岩为主体,上部有少量石英岩,顶部有砂质千枚岩。(二)南台组 下部寿阳山段以石英岩为主,上部木山岭段以千枚岩夹含砂大理岩为

287

 3期孙淑芬等:中国五台山滹沱群豆村亚群(约24亿年)微古植物新发现

图2 五台山滹沱群豆村亚群地层柱状及微古植物产地图

Fig .2 Co lumnar section of the Doucun Subg ro up of the Hutuo Gr oup a t the W utai mo untains and th e primar y ho rizo ns co ntaining micro pa laeo phy tes 1.角度不整合;2.变质砾岩;3.千枚岩或板岩;4.石英岩;5.大理岩;6.白云岩;7.变质玄武岩;8.微古植物1.unconformity ; 2.metaconglomerate ;

3.ph yllite o r slate;

4.quartz ite ;

5.marble;

6.dolomite;

7.metabas alt;

8.micropalaeophytes 主。

(三)大石岭组 谷泉山段,底部为变质砾岩,

上部钙质石英岩夹硅质石英岩,中下部为钙质石

英岩夹少量千枚岩。含微古植物Polyporata obsole -

ta Sin et Liu ,1973

。盘道岭段,底部千枚岩含微古植物Trachysphaeridium minor Liu et Sin ,1973,

T .acis Tim.,1966,T .planum Sin,1973,

Leioarachnitum sp.,Leiosphaeridia densa (Tim.)

Sin et Liu ,1978,Margom inuscula verrucosa

Naum.,1960,Turuchania alara Rudav skaja,

1964,Siphonophycus kestron Scho pf,1968。中部

千枚岩夹中层白云岩含微古植物Tra -

chysphaeridium m inor Liu et Sin ,1973,T .acis

Tim.,1966,T .pusillum Tim.,1966,Polypora -

ta obsoleta Sin et Liu,1973,Siphonophycus capi -

taneum Nyberg et Schopf ,1984,Kildinella hy -

perboreica Tim.,1966,Asperatopsophosphaera

bav lensis Schep.,1963,A .umishanensis Sin et

Liu,1973,Taeniatum crassum Sin et Liu,1973,

Triangumorpha crassa sp .nov .。

上部厚层千枚岩含微古植物Eomycetopsis filiformis Scho pf,1968,Taeniatum crassum Sin et Liu,1973,Tu -ruchania ternata Tim .,1966,Siphonophy cus cap -itaneum Nyberg et Scho pf ,1984,Triangumorpha

crassa sp.nov.,Polyporata obsoleta Sin et Liu,

1973,Trachyarac hnitum incrassatum Sun,1989。

神仙脑段,千枚岩夹白云岩。南大贤段,结晶白云

岩为主。

(四)青石村组 下部千枚岩,板岩含微古植

物Leiominuscula incrassata Sin et Liu ,1973,Trachysphaeridium simplex Sin ,1973,T .planum Sin,1973,T .minor Liu et Sin,1973,Taeniatum crassum Sin et Liu,1973,Polysphaeroides formosus sp.nov.,Siphonophycus capitaneum Nyberg et Schopf,1984,S .kestron Schopf ,1968,Favososphaeridium fovosum Tim .,1966,F .densum Sin et Liu ,1980,Pseudofavososphaera obsoleta Sin et Liu,1985,Asperatopsophosphaera umishanensis Sin et Liu,1973,Cornutosphaera sp.,Leiosphaeridia baltica E isenack,1958,L .sp.,L .

aperta Schep .,1963,Margominuscula antiqua Naum .,1960

。中部石英岩与板岩互层,板岩中含微古植物Microconcentrica induplicata 。上部变质玄武岩层,该层位稳定。288微 体 古 生 物 学 报15卷 

三、微古植物组合特征

在大石岭组和青石村组赋存的微古植物计19属31种,其组合特征如下:

(一)单球藻类 本类型特点是膜壳呈圆形或近圆形,坚密、厚、具或不具清晰的褶皱,在统计的279个体直径中,最小5μm,最大为125μm,一般为10-20μm,大于20μm 和小于10μm 者居次。表面纹饰复杂具疣状的如:Asperatopsophosphaera bavlensis (图版Ⅱ,图5),

A .umishanensis (图版Ⅰ,图10)。具清晰镰形褶皱的如:Kildinella hyperboreica (图版Ⅱ,图

4)。具蜂巢状构造的如:Favososphaeridium f avosum (图版Ⅰ,图5),F .densum (图版Ⅰ,图

6),Pseudofavososphaera obsoleta (图版Ⅰ,图8)。

(二)多球藻类 此种类型膜壳轮廓宽椭圆形,膜壳厚而坚密,边缘波状,具许多同心状排列的半圆形脊状突起。如:Microc oncentrica induplicata (图版Ⅰ,图3,4)。

(三)多面藻类 膜壳轮廓为三角形或多角形,厚而坚密,表面粗糙为其特征,代表种为Triangumorpha crassa (图版Ⅱ,图2,3),Cornutosphaera sp .(图版Ⅰ,图1,2)。

(四)船形藻类 主要分子有Trac hyarachnitum incrassatum (图版Ⅱ,图7),Leioarach -nitum sp.(图版Ⅱ,图6),其特点为膜壳坚密而厚,宽30-40μm,长度60-80μm 。

(五)丝状藻类 主要特征丝体直或弯曲,厚而坚实。条带状的如:Taeniatum crassum (图版Ⅰ,图13,14;图版Ⅱ,图9,10),宽5-10μm,可见长约300μm 。管状藻丝体如:Siphono -phycus capitaneum (图版Ⅰ,图11;图版Ⅱ,图13,14),S .kestron (图版Ⅰ,图12;图版Ⅱ,图11,12),单生不分叉,管状藻体宽17-52μm ,可见长约126μm 。多球藻丝体如:Polysphaeroides formosus (图版Ⅰ,图15),藻丝体由相互密集衔接明显的5-8μm 球形细胞组合而成,丝体表面粗糙,丝体呈绳状或杂乱交织在一起。

四、真核生物的讨论

研究真核生物的起源,最困难的是在化石条件下真核生物的判别标志问题。前人曾按细胞内部有无内含物作为重要判别标志(Schopf et al .,1976),但后来的资料表明,简单地根据细胞内部有无核状残余作为真核生物的标志是不可靠的,因为原核生物因降解浓缩作用完全可以在细胞中出现核状的内含物(Knoll and Barghoo rn,1975;Ho fma n,1976),Scho pf (1978)曾指出真核细胞一般多大于原核细胞。因此,刘志礼(1982,1985),阎玉忠等(1993)进而提出了以细胞大小为主,结合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其它标志的综合判别标志。以上判别标志用于晚前寒武纪地层古生物特征明显,易于鉴别,看来是合理可行的。

滹沱群的微古植物中多数为单球形或多球形的单细胞浮游生物。它们的个体直径多数在40μm 以下(71%),部分在40-60μm (11%)和60-80μm (12%)之间,少数则达80-125μm(6%)。从现有资料来看,现代原核生物细胞直径大都在15μm 以下,仅少数则达45-60μm,而真核生物细胞直径可以大于此数,如球形绿藻(真核藻类)的细胞直径可扩大到350μm 。因此,按将今论古的原理,那么在化石状态下,球形细胞的直径若超过80-100μm,则有可能被认为是真核生物类型(Scho pf et al.,1976;刘志礼,1985;阎玉忠等,289

 3期孙淑芬等:中国五台山滹沱群豆村亚群(约24亿年)微古植物新发现

290微 体 古 生 物 学 报15卷 

1993)。如按此标准判断,则滹沱群豆村亚群的微古植物中约82%的化石,因个体直径在60μm以下,它们只能看作是原核生物的化石,但余下约18%的球形个体,因直径大都在80-125μm以上,很可能是真核单细胞浮游藻类化石(图版Ⅰ,图6-10;图版Ⅱ,图1,4,5)。

在化石外部形态方面,豆村亚群的微古植物除大量球形个体和部分丝状、管状类型外,尚有少量呈三角形(图版Ⅱ,图2,3),多角形(图版Ⅰ,图1,2)和船形(图版Ⅱ,图6,7)的类型。一些研究者曾指出,除有些球形(个体细小的)和杆状类型外,原核和真核单细胞生物在外部形态上是有区别的。一般来说,许多细胞形态复杂的类型在原核种类中是不多见的,而在真核种类中则较为常见,如三角形、四角形、哑铃形、星芝形等(刘志礼,1982),如按此为准,那么上述豆村亚群中呈三角形、多角形(星芝形)和船形的化石很可能属于单细胞的真核生物。

综上所述,得出以下初步认识,即在滹沱群豆村亚群的微古植物中绝大部分应属原核单细胞生物。但其中部分大直径球形个体和形态呈三角形,多角形和船形的化石很可能是属于单细胞真核生物。如果这一认识得以成立,那么单细胞真核生物出现还应早于已有资料所证明的1800-1700Ma时间,而应在元古宙早期,约2400M a即已开始繁衍。

五、新种描述

多面藻群Edromorphida Timofeev,1973

 三角藻属Triangumorpha Sin et Liu,1973

厚三角藻(新种)Triangumorpha crassa Sun sp.nov.

(图版Ⅱ,图2,3)

模式标本 图版Ⅱ,图2;化石号:HD43。

描述 膜壳轮廓三角形或圆三角形,直径50-70μm,膜壳厚,坚密,表面粗糙,有少量褶皱,黑褐色。

比较 新种以膜壳厚而坚实,无或少量褶皱为其特征区别于该属各已知种。

产地层位 山西五台山滹沱群大石岭组

线状藻群Nematomorphida Diver et Peat,1979

 多球藻丝属Polysphaeroides Hermann,1976

美丽多球藻丝(新种)Polysphaeroides f ormosus Sun sp.nov.

(图版Ⅰ,图15)

模式标本 图版Ⅰ,图15;化石号:HQ89。

描述 单列丝状体,丝体直或弯曲,藻丝体由相互密集衔接的明显的5-8μm球形细胞组合,丝体表面粗糙,薄,丝体呈绳状或杂乱交织在一起,灰色。

比较 该种丝状体是由5-8μm球形细胞紧密排列而成,以此与其它各种相区别。

产地层位 山西五台山滹沱群青石村组

参考文献

尹磊明、李再平,1978:西南地区前寒武纪微体植物群及其地层意义。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集刊,第10号,41

-102。

白 瑾等,1986:五台山早前寒武纪地质。7-75页。天津科学出版社。

孙淑芬,1989;河北宽城长城系下统微古植物群。地质科学,(1):235-243。

刘志礼,1982:河北蓟县雾迷山组微体藻类化石群及其地质意义。南京大学学报,121-166。

,1985:关于前寒武纪真核藻类化石证据的讨论。第一届全国化石藻类学术会议论文集,187-194。

阎玉忠、刘志礼,1993:论长城系微化石群的真核生物意义。微体古生物学报,10(2):167-180。

邢裕盛、刘桂芝,1973:燕辽地区震旦系微古植物群及其地质意义。地质学报,47(1):1-64。

伍家善、刘敦一、金龙国等,1986:五台山区滹沱群变质基性熔岩中锆石U-Pb 年龄。地质论评,32(2):178-184。罗其玲、张月琳、孙淑芬等,1985:燕山地区长城系底部的真核生物化石。地质学报,59(1):12-16。

Aw ramik,S.M.,Sch opf.J .W.&W alter,M.R .,1983:Filam en tous fossil bacteria from th e Arch ean of w es tern

Aus tralia.Precambrian Research ,20:357-374.

Clooud ,P .,1976:Begin nings of bios ph eric evolution and th eir biog eoch emical cons equences .Paleobiolog y ,2

:351-387.

Eisenack,A.,1958:Tasmanites New ton 1875und Leiosphaer idia n.g.als Gattungen der Hys trichos ph aeridea.Palaeon-

tog raphica,Abteilung A,110:1-19.

Kazmier z ak,J .,1976:Devonian and mod ern relatives of th e Precambrian Eosphaera :

Possible significance for early

euk aryotes.Lethais,9:39-50.

Knoll ,A .&Barghoorn ,E .S .,1975

:Precambrian eukaryotic organisms :a reas ses sm ent of the evidence .Science ,190(4209):52-54.

Liu,D.Y.,Page,R .W.,Comps ton ,W.and W u,J .S.,1985:U-Pb z ircon g eoch ronology of late Arch aean metamo r-

phic rock s in th e Taihangshan-W utaishan area,North China.Precamb rian R es.,27:85-109.

Nyberg ,A.V.and Sch opf,J .W ,1984:M icrofos sils in s trom atolitic ch erts from th e Upper Proterozoic Min 'yar Forma-

tion,sou th ern Ural M oun tains.J ou rnal of Paleontolog y,58:738-772.

Sch opf ,J .W .,1968

:M icroflora of th e Bitter Springs Fo rmation ,late Precamb rian ,central Aus tralia .J .Paleontol .42(3):651-688.

,1978:Th e evolu tion of the earlies t cells.Scien tific American 239:110-138.

&Oeh ler,D.Z.,1976:How old are th e eukaryotes.Science,193(4247):47-49.

T имофеевБ.В.,1966:Микропалеофитологическоеисследованиедревнихсвит.М.-Л.,Наука.,148C.DISC OVERY OF MICROPALAEOPHYTES FROM THE

DOUCUN SUBGROUP (ABOUT 2400Ma ),HUTUO GROUP

OF WUTAI MOUNTAIN

Sun Shu -fen and Zhu Shi -xing

(Tianjin Institute of G eolog y and Mineral Res ources ,Chinese Academy of Geolo gical Sciences ,Tianjin 300170) Key words micropalaeo phytes, euka ryo tic orga nism s, Hutuo Gro up, Proterozoic , W utai M ountains

291 3期孙淑芬等:中国五台山滹沱群豆村亚群(约24亿年)微古植物新发现

292微 体 古 生 物 学 报15卷 

Nineteen genera and31species o f micro palaeo phy tes are discovered in the Dashiling Forma tio n a nd Qing shicun Fo rmation of the Do ucun subg roup,Hutuo Gro up,which is early palaeoproterozoic.Am ong these micropalaeo phytes,spheroidal indiv iduals with la rg e diam eter,triangular,polygo nal a nd boat-sha ped alg al fossils are likely euka ryotic planktons.If this is true,then the ev olutio n of eukaryo tic o rganism s w ould have beg un a t 2400Ma.

Description of new species

Genus Triangumorpha Sin et Liu,1973

Triangumorpha crassa sp.nov.

(Pl.Ⅱ,figs.2,3)

Holotype Pl.Ⅱ,fig.2;No.HD43.

Description Theca triang ular or roundly triang ular,with a diameter of13-15μm; thick and co mpact,surface roug h,slightly w rinkled;theca dark bro w n.

Comparison This species is characterized by thick and co mpact theca without or with slight w rinkles;hence it differs from o ther species of the genus.

Occurrence Dashiling Forma tion o f the Doucun Subg ro up,the Hutuo Group.

Genus Polyshaeroides Hermann,1976

 Polysphaeroides formosus sp.nov.

(Pl.Ⅰ,fig.15)

Holotype Pl.Ⅰ,fig.15;No.HQ89.

Description Filamento us alg a fossils,filament straigh t or curv ed,com pact and thick,made up of spheroidal cells which a re closely connected with each o ther,5μm-8μm in size.The filaments a re ro ugh o n the surface,ropy and interw eav ed tog ether disorderly, g rey.

Comparison The filam entous alg a fossils co nsists o f spheroidal cells with5-8μm in size w hich are a rra nged closely,thereby it is distinct from o ther species of the g enus.

Occurrence Qingshicun Fo rmatio n of the Doucun Subg roup,th e Hutuo Gro up.

图版说明

标本保存于中国地质科学院天津地质矿产研究所,凡未注明放大倍数之图形均放大600倍。图版Ⅰ为山西五台山滹沱群青石村组,图版Ⅱ为山西五台山滹沱群大石岭组。

图版Ⅰ

1,2.Cornutos p haera sp.

标本号:HQ86,92。

3,4.Microconcentr ica ind up licata Liu et Sin,1973标本号:HQ74,90。

5.Favososph aeridium favosum Tim.,1966

标本号:HQ71。

6.F.densum Sin et Liu,1980

标本号:HQ70,×400。

7.Leios p haeridia sp.

标本号:HQ85,×400。

8.Pseudof avos osphaer a obs oleta Sin et Liu,1985

标本号:HQ83,×400。

9.Leiosphaer id ia baltica Eisenack,1958

标本号:HQ77,×400。

10.Asperatopsop hosphaera um is h anensis Sin et Liu,1973

标本号:HQ46。

11.Siphonop hycus capitaneum Nyberg et Sch opf,1984

标本号:HQ72。

12.S.kestr on Schopf,1968

标本号:HQ93。

13,14.Taen iatum crassum Sin et Liu,1973

13,标本号:HQ41,×200;14.标本号:HQ76,×400。

15.Polysph aeroides formosus sp.nov.

holo type,标本号:HQ89。

图版Ⅱ

1.Tur uchania alara R ud avsk aj a,1964

标本号:HD55,×400。

2,3.Tr iangumorph a cr assa s p.n ov.

2.h olotype,标本号:HD43;

3.标本号:HD51,×400。

4.Kild inella h yperboreica Tim.,1966

标本号:HD94,×400。

5.Asperatops ophosphaer a bavlensis Schep.,1963

标本号:HD16,×400。

6.Leioarachnitum s p.

标本号:HD95。7.Trachyarachnitum incrassatum Sun,1989

标本号:HD5。

8.Eomycetop s is filiform is Schopf,1968

标本号:HD17,×400。

9,10.Taeniatum crassum Sin et Liu,1973

9.标本号:HD50,×100;10.标本号:HD65,×400。11,12.Siphonoph ycus kestron Sch opf,1968

标本号:HD10,26。

13,14.S.capitaneum Nyb erg et Sch opf,1984标本号:HD57,42,×400。

293

 3期孙淑芬等:中国五台山滹沱群豆村亚群(约24亿年)微古植物新发现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时间流程中的季相美:在时间流程中显现出春、夏、秋、冬四时周而复始的运动, 而一年四季除了显示气候冷热变化外, 更鲜明地显示了山水花木的具体形象变化, 都可以称为季相美。植物景观的空间审美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形成的空间, 无论是从其层次、意境等许多方面看, 均有突出特点。 运用植物同其它造园要素创造出一个“入狭而得景广”的壶中天地, 才能产生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运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材料, 使产生不同的冠形、色彩、叶形、高低等变化。引起观赏者视觉变化, 从而引起不同的视觉感受, 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如在一条稍有弯曲的园路旁, 分段配置不同的花木; 也可结合山石、池水、房屋、亭廊等, 用花木或衬托、或掩映; 或是芳香袭人的兰桂, 或用晶莹碧透的蕉叶等随势配置。观者稍一变换位置, 便能看到不同的植物景观和植物与相应的山池建筑组合的景观,这便是“步移景异”的效果, 它的形成,就是依赖植物的烘托和掩映。于是, 空间感觉由此而得到扩大。景虽小而天地自宽, 使园林有限空间范围, 引伸到宽广的多维空间中。正因园林植物景观具备了这种空间艺术效果, 从而引发出欣赏者的无限空间意趣和联想。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园林文化里, 许多拟人化的植物象征着人们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情怀、瑰丽的想象、思想的情趣, 抒发出激情和友情的理念, 不但含意深邃, 而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受文化影响极深的古典园林, 适宜的植物配置, 涉及到文化和技术两方面内容。如两者结合, 才能具有传统文化与环境工艺相协调的意象效果。文化内容若是植物景观配置的“意”,那么技术内容便是“匠”。植物景观配置的“意”和“匠”概述植物景观配置的“意”是植物自身的文化内涵、造园主的审美观、宇宙观、人格观的互相融合, 并使之反映到天地自然与园主内心世界的一种景观。城市土地面积有限, 难以广拓园地, 只能在造园技巧上作艺术的安排,力求做到“壶中天地”景象。这是受景观的支配, 也是园林艺术上的需要, 兼顾这两方面的统一, 就必须把传统文化的精华贯穿在植物景观配置的“意”中。具体而言, 就是通过植物配置, 使城市山林既能寄寓心志, 又能使生活环境形成安乐、舒适的理想天地。而植物景观配置的“匠”是“意”的贯彻和保证,“匠”是把配置的意图落实到园 林, 即把植物材料按配置意图种植在园中适宜地点, 经养护使之成活、成景的措施。所以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 中国园林中的花草树木, 贵精不在多。音乐重旋律, 书画重笔意, 花木重姿态重视花木的姿态, 是中华民族在花木审美上的一大特色。线条的艺术是中华民族诸艺术之源: 树木本身就是自然的线条, 或柔和或幼拙, 从动的线条中可以体会到中国传统诗文绘画的含蓄之美。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的轩 名, 实是对园景的写实。轩南远山近水, 轩亭、曲桥, 树坛中园柏、罗汉松姿如画, 自成天趣, 不愧是一幅天然图画, 今树龄都已十分古老, 自然更富气势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大树、古树, 以其高大的躯干遮掩了天空的一角, 使园林的天际深浅莫测, 小空间使乎也是无止境似的, 狮子林的古银杏、留园中银杏、樟等大树, 都起着丰富园中山林空间功能, 加强了立体效果, 这可以说是树姿的景观功能。

描写五台山的句子

描写五台山的句子 五台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位于山西省五台县,太原市北230公里。五台山由东西南北中五峰组成。五台山曾经有360座寺庙,到1956年时还有124处,现存寺庙四十余处。 五台山据传是文殊菩萨的道场,这里众多寺庙的正殿都以供奉文殊菩萨为主。文殊菩萨是释迦牟尼的左胁侍,最流行的说法是他出身于舍卫国的婆罗门家庭,因有慈爱之心,后随释迪牟尼佛出家,成为佛的大弟子,帮助佛化导苔艺众生。他在诸大菩萨中智慧辩才第一,故专司佛的智慧,有"大智文殊"的尊号。文殊的坐骑丸请狮,表示智慧威猛,他手持宝剑,表示智慧锐利。文殊菩萨因智慧第一,所以被推为众菩萨之首。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东部海拔624至3061米,横跨忻州5个县,周围逶迤500余里。与浙江的普陀山、四川的峨眉山和安徽的九华山并称中国四大佛教名山。 五台山由5座山峰组成,分别是东台望海峰、西台桂目峰、南台锦绣峰,北台叶头峰、中台翠岩峰。举目"台山如五瓣莲花。(明王思任《游五台山记》)"山上有台,台上有峰。"峥嵘接势","献态呈奇","幽靓曰绝","高峰对峙,俱如仙掌插天。""寺宇幽丽,高下如图画"。(《徐霞客游记》)清徐天叙《五台山奇胜》诗又记:"屈指奇峰数,清凉绝尘埃。"山上有大小寺庙68座。在众多的菩萨之中,以大普文殊和大行普贤、大悲观普贤最为显赫。登上五台山,只见寺庙星罗棋

布,高低错落有致。"无寺不树,无山不林。(梁衡《清凉世界五台山》)"游览之余,有优哉游哉的清凉感受。 山西的山一般都干燥缺水,黄沙弥漫,但一进五台山,却是满眼碧绿,莽莽苍苍,空气清新湿润,截然另一片天地。导游小姐说,五台山树木繁茂,乾隆皇帝怕藏匿刺客,便张弓四周放箭,箭到之处,树木全砍掉。于是五台山又有了郁郁葱葱的牧场,膘肥精壮的骡马牛羊,成了五台山特有的产物。山上有马道,专供骑马上下山的旅客用。 五台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与峨眉山普陀山九华山齐名,五台山座落于"华北屋脊"上,海拔3058米,面积2837平方公里,导游小姐张开手掌,伸着五个指头说:有东、西、南、北、中五个台顶,为五方文殊的殿堂。又说,登上一处台顶,坐小车需要大半天时间,到顶上得穿棉衣。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庙宇繁多一座挨着一座。台怀镇是寺庙最集中的地方,显通寺、塔院寺、菩萨顶、殊像寺和罗侯寺并称为五台山五大禅林。一般游人都只围着塔院寺的白塔转。 华夏有四大佛教名山,依次是,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普陀山。他们分别是文殊菩萨、普贤菩萨、地藏菩萨、观音菩萨的道场。虽然佛教进入华夏的时间说法不定,但大多数还认为是东汉初年。史载,汉明帝曾派使臣迎奉天竺高僧前来传法,回来后敕建了号称中华第一寺的洛陽白马寺,几乎同时,建造了五台山的古刹显通寺。据传,显通寺的地址,是天竺高僧选定的,因为,这里的山势奇伟气象不凡,与释迦佛祖在印度修行的灵鹫山极为相似。寺院建成后,寺以山名,汉明帝为了表示信佛,敕封"大孚灵鹫寺,"大孚是弘信的意思,这也

五台山的传说故事

五台山的传说故事 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它们分别是五台山、峨嵋山、普陀山、九华山,传说这四座山分别是佛教中四大菩萨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的修行地,因此都有悠久的宗教文化渊源,同时它们也是中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 五台山位于中国中部山西省境内,由五座山峰环抱而成。五座山峰的顶端平坦宽阔,好象土砌的平台,分别称为东台、西台、南台、北台、中台,合称“五台”。五台山是华北的海拔最高点。 相传五台山原名五峰山,气候异常恶劣,冬天滴水成冰,春天飞沙走石,夏天酷热难当,农民们根本无法到田里种庄稼。文殊菩萨碰巧到这里传教,看到人们遭受苦难,决定改变这里的气候。 文殊菩萨了解到东海龙王那里有一块神石叫“歇龙石”,可以把干燥的气候变得湿润,于是变成一个化缘的和尚,到龙王那里借歇龙石。 文殊菩萨来到东海,见龙宫外面果然有一块巨石。还没有走到跟前,已经感觉到一股凉气迎面扑来。文殊菩萨见到龙王,说明来意。龙王很抱歉地说:“大法师借什么都行,唯独这块歇龙石不能借。因为它是花了几百年工夫从海底打捞上来的,清凉异常,龙子们每天工作回来,汗水淋漓,燥热难耐,便在上面歇息养神,你若借去,龙子们就没有歇息的地方了。”文殊菩萨反复说明自己是五峰山的和尚,是为了造福于人间特地来求援的。 龙王心里不愿意把神石借人,又不便直接回绝文殊菩萨的请求。估计这位老和尚一人无法将石头运走,龙王勉强答应说:“神石很重,没有人能帮助你,你如果能拿得动,就拿走吧!” 文殊菩萨谢过龙王,走到神石跟前,口念咒语,立刻使巨石变成了小小的弹丸。文殊菩萨将弹丸塞进袖筒,然后飘然而去。老龙王惊得目瞪口呆,后悔莫及。 文殊菩萨回到五峰山时,正是烈日当空,因为久旱不雨,大地干裂,人们遭受着深深的苦难。文殊菩萨把神石安放在山中间的一条山谷中,奇迹发生了:五峰山立刻变成一个清凉无比的天然牧场。于是,这条山谷被命名为清凉谷,人们又在这里建了一座寺院,起名叫清凉寺,五峰山也改名叫作清凉山了。 至今,五台山又叫清凉山。

造像的解释及造句-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doc

造像的解释及造句|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总结|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造像拼音 【注音】:zao xiang 造像解释 【意思】:用泥塑成或用石头、木头、金属等雕成的形象。 造像造句: 1、造像即是尊敬。 2、在一家当地纪念品商店,我的这个导游向我展示了一尊弥勒佛造像。 3、2006年这个研究小组报道称,23位“植物人”中有一位病人的大脑在脑部造像测试中对指令有了反应。 4、外星人在一块有女性卵细胞孕育图案的石头背面,雕刻一个手捧象形人的造像,是以此向我们昭示人类的生命起源! 5、于是,清凉世界五台山就大兴土木,筑寺造像。 6、在北魏洛阳地区佛教石窟中,虎头寺属于典型的民间义邑造像。 7、魏晋南北朝以来,随着佛教的发展,开窟造像的风气逐渐盛行。 8、因此,背光代表着佛的炽盛,是佛教造像不可缺少的重要的组成部分。 9、佛教寺院导游既不是向游客做佛教教义内容的宗教宣传,也不是单纯向游客进行佛教造像艺术或佛教建筑艺术的解

说。 10、这是乌尤山最早的佛教造像。 11、本文通过对龙门石窟1034窟的客观报告,探讨了洞窟的开凿简史,并对一些造像题材加以确认。 12、造像的形象及体态动作、表情、手语,都表达了极为丰富的佛教精神内涵及佛经典籍内容; 13、本文通过对安岳县境内石窟造像遗存的考察,阐述了安岳石刻艺术的历史变迁与造型风格。 14、云冈石窟背光,与佛教造像同期出现,与云冈的艺术源流有直接关系。 15、展厅面积600平方米,展出精品文物70余件,石窟造像图片86幅。 16、唐代,一个中国佛教造像的鼎盛时期。 17、中国佛教造像的引进和发展获得艺术史上的成功,这是多方面因素整合的结果。 18、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了造像记的概貌、研究历史与现状,本文选题的意义、价值以及材料来源。 19、北朝造像记属于这一时期的石刻语料,时代确定,真实性强,是作语言断代研究的重要语料。 20、特别是唐代造像,造型优雅,丰满健美,仪态万方,令人心驰神往。 21、悬空寺内现存的各种铜铸、铁铸、泥塑,石刻造像中,不少风格,体例具有早时期的特点,是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珍品。 22、造像记的大意是,佛的法力无边,它象一面十分明亮的镜子,照耀、沐浴着世世代代、十方万物。 23、中国陕西省蓝田县水陆庵彩塑为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

5篇介绍河北小五台山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河北小五台山的导游词范文 5篇介绍河北小五台山的导游词范文(一) 我是导游 xxx。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蔚县,面积为21883 公顷,属恒山余脉,有东、西、个突出的山峰,为区别于山西五台山,称小五台山。五台之中以东台最高,海拔 2882 米,是河北省境内高山之最。大家看,小五台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90 度垂直的石梯令人心惊胆战。进小五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石。 在这里,没有哪两块石头的颜色是相同的。大大小小的石块形状各异,颜色对比强烈:白石头颜色像雪,红石头颜色似火,绿石头颜色如翠往里走,会看到珍珠泉三个醒目的大字。大家看,泉水清澈见底,一串又一串的小泡泡从石头缝中挤了出来,好像一颗颗玻璃弹珠在此起彼伏的溪流中蹦蹦跳跳。不一会儿,一串串金光闪闪的项链又窜出来了,原来是太阳公公为它们染上了颜色。真漂亮啊!你会禁不住去捞它们,可你的手刚碰到它们,它们就变魔术般的消失了。往前走,这就是传说中的一线天。抬头望,两边的山崖似乎遮住了天空,只留下天的一条缝,就像一根线。穿过一线天,向

左看,陡峭的飞崖,奔流的瀑布,震耳欲聋的水声,仿佛走进了壮观的画卷,大自然真是鬼斧神工啊! 继续前进,大家还会看到诡异莫见底的油瓮,高耸入云的塔林听了我的介绍,大家对小五台山更加喜欢了吧?接下来是自主游览,两个小时后在这里集合。 请大家注意安全!祝大家游玩愉快! 5篇介绍河北小五台山的导游词范文(二) 大家好!欢迎来到小五台山旅游区, 小五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河北省蔚县,面积为21883公顷,属恒山余脉,有东、西、南、北、中5个突出的山峰,为区别于山西五台山,称小五台山。五台之中以东台最高,海拔2882米,是河北省境内高山之最。大家看,小五台危峰兀立,怪石嶙峋,崖壁陡似削,山石横如断,几乎90度垂直的石梯令人心惊胆战。 走进小五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五彩石”。在这里,没有哪两块石头的颜色是相同的。大大小小的石块形状各异,颜色对比强烈:白石头颜色像雪,红石头颜色似火,绿石头颜色如翠...... 往里走,会看到“珍珠泉”三个醒目的大字, 大家看,泉水清澈见底,一串又一串的小泡泡从石头缝中挤了出来,好像一颗颗玻璃弹珠在此起彼伏的溪流中蹦蹦跳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测试题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测试题 一、判断题(共10分,每小题1分) 1、花语中松、竹、梅为岁寒三友;梅、兰、竹、松喻四君子;玉兰、海棠、牡丹、桂花示 玉棠富贵。 (a ) A 正确 B 错误 2、叶色多样性的原因是只要色素决定的。(b ) A 正确 B 错误 3、形态是植物形状、外形轮廓、体量、质地、结构等特征的综合体现。(a ) A 正确 B 错误 4、园林植物分割空间的特点是具虚实对比变化,方式灵活,分而不隔,隔而不死,自然活 泼。(a ) A 正确 B 错误 5、三基点是最底点,最高点,最进点。(b ) A 正确 B 错误 6、园林树木的观赏期比草本花卉的观赏期长。(a ) A 正确 B 错误 7、植物群落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出现空间更替现象就称为垂直分布。(a ) A 正确

B 错误 8、种群数量取决于出生率、死亡率和起始数量。( b) A 正确 B 错误 9、园林植物对植的形式有两株对植和多株对植。 (a ) A 正确 B 错误 10、落形成期是指自种子或根、茎等繁殖体开始萌发至开花前的时期。 ( a) A 正确 B 错误 二、多选题(共10分,每小题2分) 1、花色三大主色的是(abd )。 A 红色 B 黄色 C 绿色 D 白色 2、花的花相包括 (abc ) A 外生花相 B 内生花相 C 均匀花相 D 线条花相 3、园林植物的色彩观赏效应有( ) A 轻重感 B 动静感 C 空间感 D 立体感

4、花坛的类型有 (abc ) A 独立花坛 B 模纹花坛 C 混合花坛 D 带状花坛 5、根据植物的稳定性将植物群落分为(abcd ) A 稳定性 B 不稳定性 C 半稳定性 D 全稳定性 三、填空(共20分,每空1分) 1、影响园林树木纬度分布与经度分布的主导因子分别为(热量)和(水分)。 2、城市园林绿化树种规划中的重点树种通常是指(骨干树)和(基调树种)。 3、列举3种你熟悉的色彩为红色的秋色叶园林树(枫香、黄栌、火炬树) 4、被称为世界5大公园树种的是(金钱松)(日本金松)(巨杉)南洋衫和雪松。 5、群落所具有的色彩形象称为(色相) 6、园林树木主要通过(防尘)(阻尘)(降尘)等方式来减轻环境中的粉尘污染。 7、举例说出3种外生花相的植植物(紫薇)(栾树)(蓝花楹)。 8、园林树木的生长发育规律通常遵循(慢--快--慢)的节奏,其生长曲线呈(S)型。 9、树木的整体形态构造,依枝、干的生长方式可大致分为单干直立型,多干丛生型(腾蔓) 四、名词解释(共20分,每小题2分) 1、植物造景:城市园林绿地中应用的园林植物,以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以及园林学特性为基础,依据一定的科学规律和艺术法则,组合建造各种类型的人工植物群落或景点,以实现特定的生态、美化效果与实用功能价值的技艺。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摘要:不论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苏州园林中运用的植物的造景,展现的是造园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经霜雪而傲冬,抗寒冬以迎春。“以景寓情,感物吟志”的花木精神是把诗情画意写入了苏州园林。从“生境”到“画境”到“触景生情”,终于将情景相融推向了高潮,把“意境”的细细微微体现到淋漓尽致[1]。文章详尽系统地介绍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特色,配置原则,品种选择及具体配置方式等内容。以便为保护或修复苏式古典园林和营建仿古园林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孤植,丛植 1.植物造景定义及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为山水园,一般着重于山水,植物所占比重不大,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它能单独形成优美的纯植物景观,也可作为配景来衬托建筑山石。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其植物造景形式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局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传统的山水画中得到启示,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具体配植上讲究入画,讲究细玩近赏;注重花木造型、色彩、香味及季相等特征;对个体的选择常选用兼顾神形之美的植株,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追求植物的意境美[2]。 2.种类的选择 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可用于造园的种类很多,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本在此均有种植,当地大型园林的植物都在百种之上,中小型园林植物种类少的有

散文:走近五台山

散文:走近五台山 散文:走近五台山 佛法讲随缘,5月19日晚,我们抵达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时,碰巧第二天是文殊菩萨的生日,天南海北、四面八方涌来的信徒和香客,已将五台山的气氛渲染得热烈而虔诚。我非信徒,但是旅游途中可以看到一场盛大空前的法事活动,着实是一次意外而兴奋的收获。 台怀老镇 五台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一直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嵋、铁九华”之说。夕阳西下之时,我们抵达了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山的中心台怀镇。五台山,顾名思义,就是五个山台,象五根手指一样围城一个圈,而海拨1600米的台怀镇就座落在这个手掌心。 一直以为和许多寺庙一样,五台山大抵不过是一座山一组庙几个老和尚,但是漫步在台怀镇上,寺院密布,僧尼黄庙和青庙鳞次栉比,僧人喇嘛闲庭若步,随处可见,完全改变了印象。原来,台怀镇有个山形地貌和释迦牟尼修行地灵鹫峰几乎相同的菩萨顶,大白塔内又供奉着佛骨舍利,所以历代朝廷和佛教信徒纷纷于台怀镇及其附近修建寺庙,使这里形成了佛寺广布、宝塔如林的五台山佛教中心区,这个地处中原的小镇,成了汉、满、蒙、藏聚居的秀丽山镇。这里被五座山峰围成了似乎与世隔绝,别有洞天的宗教场所,而人们又怀着虔诚和好奇,纷纷挤进这个被五座山峰围城的小小盆地,烧香拜佛,旅游经商。

夕阳里,悠远的钟声在小镇上撞散开来,游客们坐在街头闲散地吃着烧烤,寺院和埋藏着佛骨舍利的大白塔在夕阳的照射下折射出佛性的光辉,愈发庄严而神圣。台怀镇,始建与何时已无从考证,但就是这暮色中的老镇,有如五台山这个名字一样悠远深沉,身在其中,总能让后来者感悟千年。 传说故事 五台山又名“清凉山”,属太行山脉,逶迤500余里,山势挺拔,空气清凉,绿意陡然,这种景色在煤烟肆虐、严重缺水的山西弥显珍贵。尽管已经进入夏季,五台山的气温仍然很低,遗憾的是,没有看到著名的“五月飞雪”的景色。 传说很早以前,此地叫五峰山,气候恶劣,夏天热燥难耐,无法耕种,于是文殊菩萨跑到东海去借可以降温的“歇龙石”。东海龙王出难题说,这万斤巨石你拿得走就借你。文殊菩萨口念咒语,将巨石变成了弹丸塞进袖筒就运回了五峰山。五峰山立即变成了一个清凉世界,改名清凉山,又建起了一座清凉寺。龙王的5个儿子在外布雨回来,找不到“歇龙石”,于是跑到五峰山撒野,每个人横扫了一座山峰,使五座山峰变成了五座台顶,五台山因此而得名。当然,文殊菩萨将五条小龙压在了五台山下,为人们造福,得到福气的人们也热衷地供奉着小龙。在五台山的五座台顶观景的角度是不同的,东台看日出,西台赏明月,南台赏山花,北台望雪景,中台瞭天际。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浅谈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的地域文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物质 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同时,环境问题也更也加突出,因此城市环境治理与改善成 为了各大城市建设发展中的必修课,园林植物造景也迎来了深入发展的黄金时期。园林植物造景既可以传承、延续、发展地域文化,同时地域文化在影响人们审美 水平和心理需求的同时,也间接决定了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的形式和风格。而在新 时代环境下,城市治理与发展应该对园林植物造景和地域文化之间进行不断地探 索实践,增强城市发展的软实力和生命力,彰显不同地域文化风情的同时,也为 我国城市园林植物造景多样化的发展以及城市特色文化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鉴于此,本文主要重点阐述了阐述园林植物造景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联,以期在 满足人们精神追求和艺术修养需求的基础上,紧跟时代的发展步伐。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设计;地域文化;优化措施 近年来,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以及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一定程度 上不仅推动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同时也带动了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产业的发展,从而为城市多元化建设与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从目前来看,园林植物造 景不再单单是一个城市文明的标记之一,同时它还是美化城市的重要举措,在净 化城市空气、降低粉尘污染和噪音污染、维护城市良好环境、保障城市路面交通 等方面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园林植物造景实现了城市建筑景观、自 然景观及各种人工景观完美的结合,在塑造城市良好生态环境和生活环境的同时 也更好地体现了不同区域下城市文化的显著差异,使城市园林植物造景更具有地 域特色和多元化特征,满足了当代社会人们对于文化建设的精神需求和艺术修养 的需求。 一、阐述现阶段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体现地域文化的工作措施 (一)实地踏勘,协调各要素关系,处理实际问题,为园林植物造景奠定设 计基础 地域特色文化作为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的重点体现项目之一,为保障后期实 际施工建设过程中地域文化的集中体现,在进行园林造景施工前,工作人员需做 好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即清楚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明确此区域内的温度带、气 候特征、土质特点、地势地形特点、距离海域以及适合当地生长环境的植被种类。除此之外,在进行园林植物造景设计过程中,设计的工作人员还需了解设计图纸 中园林植物造景等绿化用地以及城市建设发展等生产用地两者之间的矛盾,从而 最大程度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向稳定发展。 (二)充分调查分析地域文化特征,挖掘利用地域文化元素,多渠道展示体 现地域文化 地域文化特色作为园林植物造景的显著特征之一,如何在新时代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建设高度发展下,完成两者之间的完美融合,是现阶段建筑工程企业园林 产业相关工作人员的重点和难点。故此为保障城市地域文化特色在园林植物造景 中的充分体现,设计工作人员需在设计之前,对设计城市的地域特色文化进行有 目的性地选择,然后根据城市的文化特点和民族文化特色,研究如何通过植物造 景的方式将其进行体现。 除此之外,在进行具体的园林植物造景设计中,设计的相关工作人员应首先 根据设计城市的文化特色,选取合适的设计手法与施工操作技术,其次在完成对 城市特色地域文化研究后,相关工作人员应该立足城市场地的土壤状况、地形高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造景类型可归纳为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等。 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颐和园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沧浪苍邻借葑溪水等等。 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借景来得自由。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 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框景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漏景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和隔扇等。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别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蒙虚幻之美。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 障景是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障景使园林增添“藏”的韵味,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历代园林所广泛应用。 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故园林造景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在相对较大的园林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在现代的园林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质感、动势等的配置,组成优美的焦点景观,将会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五台山的旅游资源、经济效益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五台山的旅游资源、游客数量、经济效益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五台山既是得天独厚的藏风聚气之风水宝地,又是佛门向往的圣地,它的创建年代与白马寺同期,其鼎盛时期的建筑规模远超过峨眉山、九华山和普陀山。五台山主峰3058米,是我国北方地区最高峰。从山下到山顶依次分布着农田及阔叶林、混交林、针叶林、亚高山草甸及鲜明的植被带谱。在气候上,当平原处于难熬的夏季“热海”时,这里是一片清凉世界。五台山是我国古代建筑的稀世之宝,文物荟萃,珍品云集,全山现存的50余座寺庙中,有4座为国家重点文保单位,20座为省文保单位。我国现存的5处木结构建筑中,最早的唐代2座都在这里。这里还有各种形式、大小不同、不同质地、不同功能的宝塔,堪称一座宏大的古都博物馆。再加上这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得其品位增高,每逢盛夏,山水生辉,游人络绎。盛夏是五台山旅游的旺季,旅游发展势头也较好 据了解,五台山每年都有京津冀特别是广东、福建沿海地区及港澳台等地的游客到这里过春节,感受清凉世界特有的清净。五台山假日旅游信息统计中心数字表明,景区春节黄金周四天已经累计接待2.12万人次,较去年同期下降一成多点,正月初三最多,一天接待1.47万人次,创历史最高五台山景区在春节和元宵节期间推出一系列佛俗民情特色活动。从除夕开始,住民宅、贴窗花、包饺子、点旺火、燃爆竹、接喜神,与寺庙僧人一起过大年,撞第一声大钟,赏第一缕曙光,初二请财神、放“禄马”,初八会八仙,十五闹元宵等,一系列游客参与性强的佛俗民情活动一个接一个。

五台山于2009年6月26日成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终年香火缭绕、梵音不断,宗教气氛浓厚,是许多游客、香客心中的佛教圣地和信仰所在。 董洪运:13亿花的非常值,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等于买了个大母鸡,生下一窝小母鸡。五台山申遗后带来的后发效应已经明显显现出来。这种效益是无法用金钱计量的,它给人类带来的价值,人类只能用心去衡量。 从基础设施看,五忻高速开通,从太原到五台山只需1小时50分钟;2011年,忻阜高速公路开通,从五台山到北京只需两个半小时;2012年底,五台山机场将开通。佛国圣地与世界的距离,正在越来越近!从经济效益看,2010年五台山风景区旅游收入21.83亿元,同比增长14.3%;忻州市2010年国内旅游收入103亿元,同比增长23.6%,均突破历史最好水平。 申遗成功后,五台山及周边区域更成为炙手可热的投资热土,几家大集团就看中了滹沱河带给五台山的清凉商机,决定投资百亿元以上,在五台山脚下的繁峙县建设五福养生城。目前项目已经开工。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 近几年来五台山接待的海外旅游者人数增加不是很多,究其原因,除了五台山的主要海外市场即东亚、东南亚市场在20世纪90年代后期遭受经济危机外,其本身在开发管理方面也存在着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五台山目前由五台县管理,旅游业经营中不同行业部门之间存在

五台山徒步大朝台攻略

五台山大朝台攻略 一、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顶无林木而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而得名。位居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称为“金五台”。东台望海峰,海拔2795米,有寺名曰望海,主供聪明文殊,拜之可使人聪明。北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华北最高峰,有华北屋脊之称,有寺名曰灵应,主供无垢文殊,拜之可心地纯净、一尘不染。中台翠岩峰,海拔2894米,台顶遍布龙翻石,有寺名曰演教,主供儒童文殊,他是西方宗教中国本土化的典型产物。西台挂月峰,海拔2773米,有寺名曰法雷,主供狮子文殊,拜之可使人勇敢。南台锦绣峰,海拔2485米,有寺名曰普济,主供智慧文殊,拜之可使人获得无穷智慧。在东台顶能看日出,西台顶能赏明月,南台顶能观山花,北台顶能望瑞雪。五台山是中国唯一一个青庙(汉传佛教)黄庙(藏传佛教)交相辉映的佛教道场,因此汉蒙藏等民族在此和谐共处。 大朝台路线全程累计爬升4000米,海拔介于1500-3058米之间,平均高度约2400米。很多几次徒步过大五台的“老驴”们,在自己的旅记里都写过类似的一句话:大五台给我最大的感受,是在高海拔山脊上,不同气候变幻下,完全不一样的身心体验。

Day 2 (7/17)鸿门岩→东台→鸿门岩→北台→澡浴池→中台→西台 5:00包车出发前往鸿门岩,一小时后可以看到入山石牌坊,即是鸿门岩的标志。下车后,公路正南方,立有“东台望海寺”汉白玉石碑,顺着石碑边上的土路开始攀爬东台。鸿门岩距东台约2公里,40分钟即可登顶。望海寺早斋。

原路返回鸿门岩后,公路西北方有一条土路可直通北台。鸿门岩至北台,大约12公里,3至5个小时可到。途中将经过一座小庙法云寺,可以休息并补充饮用水。此后,还将经过“华北屋脊”石牌坊,别激动,至此仅仅完成了三分之二的路程。北台路上的华北屋脊牌坊是台顶的著名地标,但因为天气条件的恶劣,已在2014年冬天部分垮塌。抵达北台后,可在北台吃午斋、休整,北台也可住宿。 天气晴朗的情况下,站在北台顶即可看到中台与西台。中台距北台约6公里,行程约2.5小时。前往中台途中,首先要经过澡浴池,洗澡池全称为万圣澡浴池,古时有泉蓄水为池,传说是文殊菩萨沐浴之处。在中台顶午斋或稍事休整之后应出发,以便尽早赶到西台顶。西台距中台约6公里,行程约2.5小时。晚上食宿均在西台,尽量早睡,以便恢复体力,而且僧人与居士通常凌晨四点就起来准备早课和早餐,难免不被他们吵醒。体力较好的驴友可以继续前行至西台与金阁寺之间的狮子窝住宿,狮子窝规模较大,接待能力较强。 当天视到达行进情况,如果可以的话争取赶到狮子窝住宿。 Day 3 (7/18)吉祥寺→狮子窝→金阁寺→山门→南台→佛母洞→台怀镇 西台至南台约20余公里,行程约7小时,午餐只能靠自身携带的干粮在途中解决。 尽量在7:00以前出发,走一段回头路后,即从右侧岔道下山,有某些盘旋较大的路段,也可以沿山坡直接下山以节约时间。经过吉祥寺、狮子窝后,即可上公路继续南行。经金阁寺,出收费站(山门),由公路左侧的一条岔路上山,开始攀爬南台,大约14:00左右可登顶南台。 登上南台,饱览锦绣峰繁花似锦的秀色后,大朝台即结束,返程有两种选择,一是包车由南台顶到台怀镇,二是继续徒步至佛母洞,由佛母洞包车到台怀镇。 Day 4 (7/19)上午游走台怀镇,五爷庙据说很灵。吃完中饭13:00左右坐大巴从台怀镇到太原东客站,东客站转太原武宿机场19:05--21:05浦东,机场大巴回到大昆山。 注:如果前一天可以到狮子窝住宿,预计12:00左右就可以到达南台。 Day 3 三:活动费用:全程AA,个人费用自行承担。 徒步级别 体力强度★★★★四星技术难度★★二星 惊险刺激★★二星历史文化★★★三星 自然风光★★★★四星

五台山历任主持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五台山历任主持 篇一:五台山全陪导游词 南无文殊大士 首先先赞叹大家,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今天要踏上前往五台山的旅途,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文殊菩萨曾发过大愿,凡向我文殊一步,必得无上利益福德。所以大家此次五台山之行,也必然能够得到文殊菩萨的保佑加持,相信此行一定会圆满吉祥。 大家也许都听说过,中国有四大佛教名山,而五台山居其首位。这四大佛教名山,分别是:观世音菩萨的道场——普陀山,位于浙江舟山县。地藏菩萨道场是安徽的九华山。普贤菩萨的道场是四川峨眉山。观音大悲,地藏大愿,普贤大行。而文殊菩萨呢,是大智,他老人家的道场就是我们将要去参拜的五台山。佛家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叫作摩诃般若波罗蜜多,大家也许都听说过,但不明白是什么意思,它的意思就是用大智慧到达彼岸。可想而知,想要到达生死苦海的极乐彼岸需要什么呢,需要的是大智慧,还不是一般的聪明智慧,这种智慧,能断烦恼的智慧佛家称它为般若。我

们的文殊菩萨,般若智慧堪称第一,号称七佛之师,曾是七尊古佛的老师,学生都成佛了,老师还非常谦虚的作菩萨。虽然是菩萨,但他的大智慧大家可想而知也。 下面我给大家介绍一下五台山,今天我们将要去的五台山古时称作清凉山,为什么称清凉山呢,一是因为五台山山势海拔很高,尤其是它的几个台顶,既使夏季也有可能见到白皑皑的积雪。所以自古以来,五台都是避暑朝圣的胜地。想当年康熙皇帝就曾经五次前往参拜五台山,当然据史料记载,他五次前来其中有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要找寻他的父亲,那就是相传在五台剃发出家的顺治皇帝——爱新觉罗·福临。大家都看过《孝庄秘史》吧,那个片子拍得顺治没有出成家,虽有意愿,但没遂愿。当然顺治出家根本起因不是想要超越轮回,度脱苦海乃至自觉觉他广度众生,他是因为他的爱妃去世,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所谓的心灰意冷。反正顺治是否真的出家,这是一个清史之迷。但是,康熙五次前访五台山多少说明了些什么,并且史书记载其中一回孝庄太后还一同前往,但因年事以高身体不适中途而返。我们在电视上看到顺治题到墙上的一首出家诗,名义上是顺治作的,但据考证,是顺治的儿子,康熙皇帝代作的,写得非常好,境界也很高,他说:“天下丛林饭似山,衣钵到处任君餐,黄金白玉非为贵,惟有袈裟披肩难。朕乃大地山河主,忧国忧民事转烦,百年三万六千日,不及僧家半日闲。兔走鸟飞东复西,为人

佛教第一山,清凉世界五台山

中国这么大,我想去看看。带你去一个你曾经去过或者没去过的地方。 清凉佛世界,文殊道场,山西五台山 佛教第一山,清凉世界五台山 文殊、普贤、观音、地藏王是中国佛教的四大菩萨,文殊居首。他们的道场分别在山西五台山、四川峨眉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华山,五台山居首,有“金五台、银普陀、铜峨眉、铁九华”之说。 2009年8月山西五台山门票168元(台内区间车费另50元)

佛教自东汉永平年间传入我国,在洛阳白马寺建了中国第一座寺庙,那个时期五台山就开始建寺。南北朝时期,五台山佛教出现了第一个高潮,隋唐时期是五台山佛教极盛的黄金时期。

文殊是般若(音bō rě,即智慧)的化身,是主司智慧的大智菩萨,是释祖的上首大菩萨。关于文殊的般若智慧,佛教把他比喻为能斩断一切烦恼,劈开一切蒙昧,断除一切魔障的锋利宝剑。他一手持慧剑,一手握般若经,坐骑是一头青狮。 五台山地处山西五台县东北部,为太行山系的北端。该风景区绝大部分坐落在以台怀镇为中心的五台县境内,由东、南、西、北、中五座山峰环绕而成,五峰耸峙,高出云表,顶无林木,平坦宽阔,“犹如垒土之台”,故名五台山。如果把五根手指看作耸立的“五台”,那么掌心处便是台怀镇。台怀镇是五台山景区的地理中心和食宿大本营,绝大多数寺庙也都集中在这里。

《华严经》中有佛说文殊菩萨在清凉山讲经说法,而五台山以气候清凉、地兼五顶,是著名的避暑胜地。在唐代唐高宗和武则天的授意下,就把五台山正式确定为文殊菩萨的道场,又名“清凉山”。文殊信仰为东方各民族共同崇奉。

同时,作为世界上最早浮出地面的陆地,五台山拥有全球罕见的地层地貌,其历史可追溯到26亿年前,地质构造古老,是国家地质公园。 五台山原为道家神仙方士所居。佛教的传播和流布除自身的努力外,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统治者的好恶。五台山是一处灵山圣地,因而得到历代皇帝的青睐,五台山佛教也出现一浪一浪的繁荣。

五台山概况详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县东北约70公里处的台怀镇。1982年国务院首批公布五台山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09年6月26日,在西班牙塞维利亚第三十三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作为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我国第38处世界遗产。 有一副这样来形容五台山的,上联是:“五百里道场风风雨雨,依旧日出东台,月挂西峰,花发南山,雪霁北巅”,下联是:“两千年香火断断续续,又是晨钟悠扬,晚磬清澈,香烟缭绕,胜幡翩跹”。古来多少文人墨客写了无数诗文来描述五台山,但这幅对联确是最五台山最好的诠释,它展现出了五台山神奇瑰丽的自然风光和源远流长的佛教文化。 五台山它被誉为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其他三处为四川峨眉山,江西九华山,浙江普陀山),素有“金五台山、银峨眉、铜普陀、铁九华”之说,同时也是世界佛教五大圣迹之一。在佛教中对佛教徒而言有着崇高的地位。有人说没有拜过五台山就不算信佛人,那为什么五台山有这么重要的地位呢?因为有以下几点:第一,它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可能说起文殊菩萨在我们心目中没有什么深刻的印象,在我们中国最推崇的一位菩萨是观音菩萨,但是我和大家讲在佛教界中的首席菩萨却并不是观音菩萨而是文殊菩萨。根据佛经的记载他是般若智慧的化身,因此他是主管智慧的菩萨。根据佛经《首楞严三昧经》记载,文殊菩萨过去应经成佛号称“龙种上尊王佛”,但是后来为了拥护佛祖释迦牟尼的出世,从而才显圣,为了尊敬佛祖,自降一级成为

菩萨的,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被誉为佛教中首席菩萨;第二,五台山是最早在山中建寺的佛教名山(白马寺建于当时的都城洛阳)。佛教传入中国是在东汉永平十一年,来中国传法的大德高僧迦叶摩腾和竺法兰遍游全国,当他们来到五台山时,发现五台山就是佛经上说的文殊菩萨的道场,于是奏请汉明帝建了五台山上第一座寺庙——大孚灵鹫寺,也就是显通寺的前身,当时建这座寺庙的人们还不知道什么是佛教,而其他几座佛教名山也不知道佛教为何,从而五台山成为了第一个在山中建寺的佛教名山。大家可能好奇,五台山怎么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呢?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并不是后人附会上去的,而是在佛经中有所记载的,其中以《文殊师利宝藏陀罗尼经》中记载最为详细,原文曰:“世尊密告金刚密迹主菩萨言:我灭度于此赡部洲(印度—佛教发源地)东北方,有国名大振那,其国中间有山号为五顶,文殊师利童子游行居住,为诸众生于中说法”。大振那在那时指的是中国,而神奇的是五台山位于佛教发源地古印度的东北方。再者,“山内岁积坚冰,夏仍飞雪,曾无酷暑”,与《华严经》上所记载的文殊菩萨的道场相吻合。释迦牟尼佛主在多部佛典中绝无仅有的金口玉言,便把文殊菩萨道场的地位非常明确的肯定了下来,并不容质疑的得到了中外佛教徒的一致认可,使五台山理所应当成为文殊信仰的中心。由于以上几个原因,奠定了五台山在佛教界中的重要地位。五台山原先并不叫五台山,而是叫紫府山,也称作五峰山道场。这里曾是道士们修行的地方。到了东汉永平11年(公元68年),天竺(今印度)高僧迦叶摩腾、竺法兰从洛阳白马寺来到五峰山一带,认为这里

五台山旅游攻略精华指南摘要

五台山旅游攻略精华指南摘要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c19904668.html, 五台山概况 五台山,因佛教发展历史最早而列于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首。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其历史文物多以寺庙建筑的形式存在,主要内容有木结构建筑、砖石结构建筑,包括殿堂楼阁、古塔经卷,以及附属于这些建筑的雕塑、绘画、碑记、匾额等。古建筑及其附属文物,唐、宋、元、明、清、民国历代都有,有的甚至可以上书到北魏时期。 五台山古称清凉山,其自然风光也值得一看,五个台顶各具特色,春夏之际,山上一派翠绿,野花烂漫,是躲避酷暑的好地方.五台山9月积雪,翌年4月解冻,四月到十月是其旅游季节。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在-10度以下,最低能达到-30度;七八月份的平均气温在19度左右,最高也不会超过30度.即使在盛夏到这里旅游,也要带上厚一点的长袖衣服;台怀地区夏季常有雨水,最好携带雨伞.春秋两季前来,需要携带抓绒衣或毛衣,带上毛裤也不算过分。冬季到五台山,一切防寒衣物都是有必要带上的。 五台山最佳旅游季节 五台山7-9月份是旅游旺季,在这三个月中,吃住行的花费相对来说会更多一些。新在五台山在开发冬季旅游,看雪景、品民俗。每年7月25日至8月25日为一年一届的五台山国际旅游月,虽然到时佛教活动和游览项目繁多,但是交通混乱紧张,人潮人海,吃住价格飞涨,佛教圣地清净脱俗的本来面目,未必就会看得到。避开这一时间进山时明智之举。 五台山1日游程建议 经典得路线是游览台怀镇中心区(台内)的主要寺庙,大约需要半天的时间。可按如下顺序游览:黛螺顶-罗睺寺-(罗睺寺文殊殿右侧金刚殿边有小门通往菩萨顶和显通寺)菩萨顶-(下菩萨顶右转)显通寺-(过显通寺牌楼右转)塔院寺-(出塔院寺南门左走10米)万佛阁(俗称五爷庙)。下午晚些时候租车到佛母洞一游。(租车方法见后五台山旅游出租汽车公司租车价格表)。 另一个方案以观赏庙中石雕为主。以石雕闻名的南山寺、佑国寺、龙泉寺和普化寺都属于台怀镇外围的寺庙,可以包车游览外围寺庙10个景点,大概需要6个多小时,费用在160元左右;也可以选择镇上来往的中巴车作为交通工具,游览以上四个寺庙,每次乘车1元。时间有富余的话,可以安排再游佛母洞。如果想游五台山五个台顶话也可以,但是一般需要包车。包车游览五个台顶的时间大约是10个小时。一般游客会挑选一、两个台顶游览,外加游览台怀镇外围的景点,时间一天。 五台山2日游程建议 方案1 第一天上午游览台怀镇中心区各寺,游览佛母洞;第二天上午游览台怀镇外围四个以石刻闻名的寺庙,下午离开台怀镇后游佛光寺和南禅寺,最后到太原或忻州。 方案2 第一天凌晨出发到东台顶看日出,游览佛母洞和台怀镇中心区各寺;第二天安排同上. 方案3 取道忻州到五台山台怀镇的人,一般都会沿路游览定襄河边阎锡山故居河边民俗博物馆(看不看两可),然后到东冶游。 五台山交通 游客如坐飞机,可先到太原或大同。如果坐火车,可在京原线上的砂河、繁峙、代县、原平、忻州各站或太原下车,再转乘汽车。由于火车和飞机都不能直抵五台山,所以公路客运显得尤其重要。铁路沿线各地均有汽车开住五台山,太原、忻州尤多,太原东客站和忻州客运站每天每天也有直达五台山的汽车。 一、火车 五台山火车站在繁峙县砂河镇,从火车时刻表来看,坐火车到五台山在时间上不太合适(一般都在半夜)。五台山火车站有发往五台山风景区(台怀镇)的中巴车,票价25元,从早上6:00开始

园林植物造景设计【0672】考试参考答案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 试答题卷 学号: 姓名: 层次: 类别: 网教 专业: 园林 2015 年 12 月 课程名称【编号】:园林植物造景设计 【0672】 A 卷 题号一二三四五总分评卷人 得分 (横线以下为答题区) 一、简答题 1、园林植物造景设计现代定义 答:城市园林绿地中应用的园林植物,以其生物学特性、生态学特性 以及园林学特性为基础,依据一定的科学规律和艺术法则,组合建造各 种类型的人工植物群落或景点,以实现特定的生态、美化效果与实用功 能价值的技艺。功能:观赏、生态、适用;依据:自然科学、工程技 术;效果:综合组景;规模:大与小相结合。 2、园林树木的配置应用的主要形式 答:树木的配置形式大致可以分为:自然式:以模仿自然,强调变化为主,具有活泼、愉快、幽雅的自然情调;有孤植、丛植、群植等。规则式:多以轴线对称或成行排列,以强调整齐、对称为主,给人以强烈、 雄伟、肃穆之感;有对植、列植、环植等。 自然式:1)、孤植园林中的优型树,单独栽植时,称孤植。2)、丛 植组成树丛的树木,通常为2-15株,若配入灌木,总数可以达到20株。3)、群植群植是将20 株以上乔、灌木按一定的生态要求和构图 方式栽植在一起。

规则式:1)、对植对植指两株或两丛树木按一定轴线左右对称的栽植方式;多用于园门、建筑入口、广场或桥头的两旁。对植在园林艺术构图中只作配景,起烘托主景的作用,动势向轴线集中。2)、列植、环植列植:沿直线或曲线以等距的种植方式或以按照一定规律变化的种植形式。列植形成的景观比较整齐、单纯、气势大。列植是规则式园林绿地应用最多的基本栽植形式。列植具有施工、管理方便的优点。环植即围绕某一中心将树木配置成圆、椭圆、方形、长方形、五角形及其它多边形等封闭图形的配置形式。环植可为一环或多环,闭合环或半环等,环中心多为雕塑、纪念碑、水体、草坪、广场或建筑物等,形成四周聚合向心的效果。 3、竞争的概念及其种类 竞争:两个以上的个体,由于要求相同或相似的生存空间、营养、水分、光照等生活必需条件,从而限制其它个体发展的现象和行为。竞争的种类:(1)种内竞争:同种内不同个体间的竞争;不改变种类组成,不导致种的消亡。(2)种间竞争:不同种个体间的竞争。改变种类组成,可能导致种的消亡。相同点:改变群落个体数量与群落结构和外貌; 4、孤植树的选择条件? 答:对孤植树木的要求是:姿态优美,色彩鲜明,体形略大,寿命长而有特色。周围配置其他树木,应保持合适的观赏距离。在珍貴的古树名木周围,不可栽植其他乔木和灌木,以保持它独特风姿。用于庇荫的孤植树木,要求树冠宽大,枝叶浓密,叶片大,病虫害少,以圆球形、伞形树冠为好。要形成孤植景观必须要满足以下两个条件:一是要求树形优美,姿态奇异或者花、叶颜色独特,有较高的观赏价值。二是孤植树的周围要有一定的空旷地段,一般在距离树高的4-10 倍范围内不应有其它景物存在,或不能有高大的物体阻隔视线。 二、论述题 回答按水生植物的造景功能、形态特征以及生态习性的分类及每类配置应用? 答:一、水生植物的造景功能:水生植物不仅可以观叶、赏花,还可以欣赏其在水中的倒影。通过各种水生植物之间的相互配置,可以极大地丰富景观效果,创造园林意境。在以往的园林水景中,应用较多的有荷花、睡莲、黄菖蒲、菖蒲、香蒲、芦苇等,并不乏有以水生植物为主题的专类水景园,如杭州西湖的“曲院风荷”就因其独特的荷花景观而闻名。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向往小桥流水、如诗如画的生活环境,向往碧波荡漾、鱼鸟成群的人水亲和的自然美景。在规则式水体设计中可以无需植物点缀,但越来越多的具自然风格的景观水体只有在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