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新能源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

新能源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

新能源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
新能源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评价研究

大学硕士学位论文开题报告表

5.重点和难点

(1)对相关文献进行查阅、梳理需要花费论文前期工作的大量时间;

(2)评价指标的选取关系到新能源汽车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结果,它是文章文章最终提出建议和对策的依据。因此,在进行评价指标的选取时必须参考大量文献,并且持有认真谨慎的态度。

参考文献:

[1] C.K.Prahalad and Gray Hamel.The Core Competence of Corpor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J],1990(5):79-91

[2]Prahalad C K. The role of core competence in the corporation.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November-December[J],1993: 40-47

[3]Coombs,Rod. Core Competencies and the Strategic Management of R&D. R&D Management[J],1996(4):345-355

[4]Dorothy Leonard - Barton. Core Capabilities and Core Rigidities: A Paradox in

Managing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J],1992( 13): 111-125

[5]Wernerfelt.A Resource-Based View of The Firm [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1984(5):171-180.

[6]J.Barney.Firm Resource and Sustained Competitive

advantage[J].Journal of Management,1991(1):99-120.

[7] 建民. 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再认识[J].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1): 55-59.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分析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分析 在全球能源短缺,提倡清洁能源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新能源汽车兴起的背景出发,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挑战和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相关措施,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标签:新能源;汽车 1 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背景 1.1 新能源汽车的相关概念 新能源汽车是相对于传统汽车提出来的,传统的汽车是以汽油、柴油为燃料。按照国家发改委的公告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目前在工程上可实现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包括以下种类:新型燃油汽车;燃气汽车;生物燃料;煤制醇醚燃料;电动汽车。 1.2 新能源汽车兴起的背景 1.2.1 全球石油价格上涨的推动 全球石油资源储量的稀缺性毋庸置疑,几个经济大国能源紧缺问题严重,现阶段仍以石油为主要燃料的汽车产业的发展受到极大威胁。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汽车工业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在2008年上半年石油价格从80美元一路飘升到147美元,汽车燃料的使用成本也随之水涨船高。在这一轮石油价格上涨期间,部分新能源汽车显示出相对使用成本优势。部分消费者为免于负担过高的燃油费用而放弃原本欲购买的传统车型,而选择石油燃料消耗相对较低的新能源汽车。汽车制造厂商也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空间,开始加大研发和推广的力度。各国政府也适时推出了一些优惠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购买和销售予以补贴,新能源汽车行业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良机。虽然近期石油价格受全球经济衰退影响出现严重下跌,但新能源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仍可以使部分新能源汽车保持一定的使用成本优势。 1.2.2 各国石油自给率不足 世界上主要汽车消费国的石油自给率水平不高,石油的储备越来越不能满足各国消费的需要。全球汽车第一大消费国美国石油自给率仅为33%,而日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自给率甚至都在10%以下,在当前世界政治和经济格局不确定性增加的情况下,保证石油供给安全己成为各国政府必须解决的难题。降低石油依赖己成必然选择。从政治和经济的角度考虑,鼓励发展新能源汽车、降低石油对外依赖度是各国政府制定汽车产业政策的必然选择。

新能源汽车现状政策及发展深度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现状政策及发展深度研 究报告

目录 1.现状:发展节奏加快电动化趋势明朗 (3) 1.1.全球:新能源汽车加速渗透中国占比持续提升 (3) 1.2.中国:新能源汽车稳健高增结构演变持续进行 (11) 1.3.小结 (16) 2.政策:积分和碳排放趋严助推新能源转型 (19) 2.1.中国:从补贴到双积分从萝卜到大棒 (19) 2.2.国外:美国ZEV 提高积分门槛欧洲碳排放加大考核 (34) 2.3.小结 (48) 3.供给端:专用平台时代质变撬动需求 (49) 3.1. 定义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阶段 (50) 3.2.新能源汽车1.0 时代(2016 年前):新能源概念商业化54 3.3.新能源汽车2.0 时代(2017-2019 年):全球量变撬动质 变 (66) 3.4.新能源汽车3.0 时代(2020 年起):全球质变撬动需求80 3.5.小结 (90) 4.需求端:成本下降品质提升购买意愿持续强化 (93)

4.1.购买意愿:顾虑逐步打消满意度不断提升 (93) 4.2.平价进程:B 端率先实现C 端平价在即 (97) 4.3.电动平台:新能源专用平台普及新车型品质飞跃 (111) 4.4.充电设施:建设进程稳步推进充电便利程度提升 (114) 4.5.智能网联:电动与智能网联融合共同推动技术进步 (119) 4.6.小结 (123) 5.总结及投资建议 (125) 5.1.现状:全球电动化趋势明朗中国目前是核心市场 (125) 5.2.政策:积分和碳排放法规趋严加速车企转型新能源 (127) 5.3.供给端:新能源专用平台普及质变撬动需求 (129) 5.4.需求端:新能源汽车优势显现主动购买意愿增强 (132) 5.5.投资建议 (134) 5.6.风险提示 (136)

新能源汽电机电控最新深度分析

新能源汽电机电控最新深度分析 一、市场空间 新能源汽车电机、电控系统作为传统发动机(变速箱)功能的替代,其性能直接决定了电动汽车的爬坡、加速、最高速度等主要性能指标,电机电控系统其技术、制造水平直接影响整车的性能和成本。电控和电机占比约为20%至30%,整车制造及其他零部件占到30%以上。通常一辆新能源汽车搭载电机与电控各一个,高达96%的纯电动汽车电机与电控为配套供应,电机与电控的配套能够尽可能的实现零部件集成化,未来“三电”配套是行业共识。 市场测算2020年我国电驱动系统310亿元需求规模,预计2020年新能源汽车产量达到200万辆水平,其中新能源乘用车占比达到73%、新能源专用车占比14%、新能源客车占比12%。 图表1:新能源汽车成本拆解

二、电机电控行业发展现状 1.电机行业分析 国内车用驱动电机多用永磁同步电机,原材料成本的占比较高,主要包括铁芯叠片、驱动轴体等钢材,钕铁硼等稀土永磁材料,镁铝合金以及铜材等基本金属。永磁电机核心的原材料就是钕铁硼磁材,钕铁硼磁性材料是钕、氧化铁等的合金,2015年全球钕铁硼永磁材料产量为14.3万吨,中国产量占比达到88.8%。 图表2:永磁电机的成本构成 长期以来国外电机企业在高端电机领域处于主导地位,包括专业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如采埃孚(ZF)、大陆(Continental)、博世(Bosch)国际汽车供应量巨头。台湾富田电机是特斯拉车用电机的独家供应商,并向宝马MiniE车型供应交流电机的定子与转子硅钢片。2013年,富田电机共向特斯拉供应驱动电机2.6万台,2015年产量突破5万台,2016年突破8万台,随着MODEL3的正式启动量产,电机独家供应商富田电机将深度受益。

新能源汽车研究参考资料

新能源动力汽车研究参考 一、新动力汽车发展前景 新能源汽车发展趋势确定,政策力度空前。汽车工业可持续发展共同面临着能源和环境的巨大挑战,而汽车消费作为社会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重要标志,在总量上加以控制并不现实,只有通过技术探索,寻找替代能源,降低排放,才能缓解汽车需求与环境保护的矛盾。纯电动汽车效率可以达到普通汽油汽车的3.9 倍,CO2 排放可以减少2/3 左右;混合动力汽车效率可以达到普通汽油汽车的1.7 倍,CO2 排放可以减少1/2 左右。因此世界重要汽车生产国都将新能源汽车做为重要发展方向,2010年我国也颁布《新能源汽车发展规划》,将新能源汽车提高为国家战略,并在所有的低碳行业中,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性排在前列,同时新能源汽车私人消费补贴政策等相关支持政策也有望陆续出台,国家扶持力度可望超越太阳能、风能等行业,这也被认为是中国汽车产业最重要的赶超途径与未来经济的重要增长动力。各地方政府和相关企业对新能源汽车产业参与热情也日渐高涨,推广新能源汽车普及应用的基础配套设施及产品储备已初步成形。对乘用车领域的大力扶持将是新能源汽车政策力度跃升的重要表征和新的突破口,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真正步入“新能源汽车时代”。 中国新能源汽车政策进程 技术日趋成熟,产业发展突破口指日可待。目前新动力汽车技术并不成熟,动力电池成本较高导致电动汽车使用成本过高,所以其产业化进程非常缓慢,目前

电动汽车用快充动力锂离子电池价格在$1600/kwh 左右,普通动力锂离子电池价格在$500/kwh,按照目前美国汽油和电力的价格趋势,在汽车的整个使用周期内,100km 续航能力的快充动力锂离子电池电动车使用成本比性能相当的汽油内燃发动机汽车高25%,但随着动力电池技术逐步成熟,根据预测,在各国相关政策的鼓励下,快充电池成本2020 年有望下降到$400-500/kwh,普通动力电池价格将下降到$200-300/kwh,电动车使用成本与传统汽车性价比将逐步凸显。 电动汽车市场渗透率预测 资料来源:太平洋研究所 2009 年国内电解液需求为8000 吨,仅汽车需求就增加50%,将来随着锂电池渗透率的提高,未来3年动力电池可保持50%增长。根据有关行业预测,中国新能源电动汽车2020 年约占汽车总销量的5.4%,2020 年电动汽车将达到132.8万辆,其中HEV、PHEV、EV 分别为13.5、109.5、9.8 万辆。按照每台汽车平均使用正极材料50 公斤、负极材料40 公斤、电解液40 公斤,预计2020年我国正极材料、负极材料和电解液需求分别将超过70000 吨、55000 吨和55000 吨。 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将围绕最为核心的电池业务展开,并逐步延伸至电气系统(驱动电机、控制系统)、整车(乘用车、客车)、充电站和充电桩以及上游资源(锂、镍、稀土)等领域,相关上市公司也将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突破中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二、动力电池产业链

新能源汽车电商模式发展历程

关于汽车电商模式的发展要从电商说起,1990-1993年,电子数据交换时代,成为中国电子商务的起步期。由阿里巴巴集团在2003年5月10日投资创立淘宝网成为全民网购的开始,淘宝网现在业务跨越C2C(个人对个人)、B2C(商家对个人)两大部分。截止2010年12月31日,淘宝网注册会员超3.7亿人,覆盖了中国绝大部分网购人群;2011年交易额为6100.8亿元,占中国网购市场80%的份额。比2010年增长66%。2012年11月11日,淘宝单日交易额191亿元。 直到2013年汽车电商元年,无论是投资方还是车企都对新车电商给予极大的热情,在不断的尝试和实验后2013年,易车、汽车之家和搜狐汽车在“双十一”购物狂欢节推出疯狂汽车节,正式从概念上引爆了新车电商市场。三家垂直类汽车网站积极参与“双十一”,使汽车这一品类加入到电商年度大促销活动中来,积聚了大量消费者人气和业界目光。2015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和经销商转战电商平台,一时间各大汽车电商平台成立。 但是汽车的发展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产销体系,现有的格局十分难以撼动和突破,在2016年许多平台开始陆续退出人们的视野。像汽车类高价消费品毕竟脱离不了线下实体店的支撑,在没有客户信任度的情况下汽车电商平台能够提供的仅仅是车型资料,而达成成交却十分困难。易车裁撤易车商城、汽车之家的股权动荡和随后的人事地震、车享的重心调整到后市场项目车享家、汽车街成立之初雄心勃勃的要革汽车电商的命现在也专心搞大,车风网的倒闭,这些各自代表了流量渠道、汽车主机厂、经销商,互联网创业模式的新车电商们集体陷入落寞期。这一切,似乎意味着曾经风光一时的汽车电商们纷纷集体进入了寒冬期。因为汽车是线下体验极重的一种商品,线下体验店和直面客户的是非常必要的销售环节,纯线上的电商模式已经被证明不适合销售。 随着新车电商的热度下降,新车市场又归于平静,燃油车市场这块大蛋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早已被分的所剩无几。而近几年突然异军突起的新能源汽车快速发展使得汽车市场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政策的扶持下新能源汽车不断冲击着销量榜,燃油车面临着最严峻的考验,在此情境下新车电商平台似乎有了新的突破。 今年大热的线上线下结合的「新零售」模式恰恰无比适合新能源新车电商。新能源导购平台快起步看准了线下4S店的局限性,也看到了新车电商所遇到的困境。快起步果断的瞄准了线上+线下的汽车新零售模式开始发力,尝试把媒体、导购和销售整合到一起,把购车的整个流程掌握在自己手里,线上导流、信息收集再到线下的导购和销售。媒体、导购和销售,这是新车电商最核心的三个环节。而快起步同时在线上导购、线上信息分发、线下导购三个新车业务生态链上形成完整布局,构成了一个新车电商最合理的样子。 首先通过线上媒体的大传播力使更多人了解平台,并通过活动积累用户信息筛选真正用车人群,然后对意向用户进行接洽并向其提供平台服务和厂家质保,从而实现交易。在整个环节中,较为关键的是如何让用户体验到车型。快起步显然明白这一点是汽车新零售必走的一步,今年开始快起步着力发展线下店面,提供新能源现车试乘、维修保养、车饰百货以及充电服务。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研究(精)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研究发展战略论文 摘要: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未来汽车产业的发展趋势。在被列入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之后,我国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已经步入了快速发展期。文章经过分析,发现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存在诸如战略方向不清晰、核心技术缺失及消费环境不完善等问题,并建议政府加大扶持力度,企业加快技术研发等相应改进措施,以期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有所帮助。关键词:新能源汽车;核心技术;发展战略 一、前言 本文将基于汽车产业发展的角度,分析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以期找到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有效路径。 二、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现状 新能源汽车代表世界汽车产业的发展方向,加快推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化,不仅有利于节能减排和技术进步,还能促进我国汽车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基本是“政府+市场”型,即政府积极参与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研发及市场推广,带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自主研发,努力达到量产并成功推向市场的模式。 1. 政府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产业。纵观世界各国,国家能源战略的强力引导和政府政策的大力支持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第一推动力”,中国也不例外。近年来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关于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比如2007年l1月1日,国家发改委正式颁布了《新能源汽车生产准入管理规则》,首次明确了新能源汽车的概念和范围。2009年1月1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汽车产业振兴规划》,提出要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2009年2月17日,中央财政对试点城市相关公共服务领域示范推广单位购买和使用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给予一次性定额补助,这是我国第一次直接用财政补贴的形式支持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推广。2010年6月,国家决定中央财政对5个试点城市私人购买、登记注册和使用的插电式混合动力乘用车和纯电动乘用车给予一次性补贴。2010年9月8日,国务院确定加快培育和发展包括新能源汽车在

201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新能源汽车行业分析报告 2013年5月

目录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综述 (3) 1、新能源汽车定义 (3) (1)纯电动汽车 (3) (2)混合电动汽车 (4) (3)燃料电池汽车 (5) 2、新能源汽车发展及政策驱动 (6) 3、新能源汽车发展的路线选择 (8) 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 (11) 1、新能源产业链主要业务及上市公司 (11) (1)传统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分析 (11) (2)TESLA引领的新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模式 (13) (3)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中及相关企业 (14) 2、锂电池产业及分析 (17) (1)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主要为锂电池 (17) (2)在新能源汽车推动下,锂电有望保持25%以上的增长 (18) (3)锂电产业链已日趋成熟:电解液、负极材料具有国际优势 (19) 3、超级电容器情况分析 (22) (1)超级电容器及特征 (22) (2)超级规模应用初现,市场潜力较大 (23) (3)超级电容器在新能源汽车的应用尚任重而道远 (24) (4)国内超级电容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相对落后 (25) (5)超级电容器产业链情况 (26) 三、新能源汽车投资机会分析 (27) 1、新能源汽车板块近期的市场表现及分析 (27) 2、新能源汽车投资的方向选择 (29)

一、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综述 1、新能源汽车定义 根据工信部《新能源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规则》的定义,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获使用常规燃料,采用新型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技术、新结构的汽车。 新能源汽车包括混合动力汽车(HEV)、纯电动汽车(BEV,含太阳能汽车)、燃料电池汽车(FCEV)、氢发动机汽车、其他新能源(高效储能器、二甲醚)汽车等各类产品。而根据我国政府的补贴政策,新能源汽车范围包括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而非插电式的普通混合动力汽车被划为节能汽车,无法享受新能源汽车补贴,因此不包含在新能源汽车的范围内。 (1)纯电动汽车 纯电动汽车是指仅由电力驱动的车型。电动汽车主要由底盘、车身、蓄电池组、电机、控制系统和辅助设施蓄电池六部分组成。蓄电池提供电能驱动汽车;在制动与减速时,电机作为发电机回收能量。由于电动机具有良好的牵引特性,因此纯电动汽车的传动系统不需要离合器和变速器,纯电动汽车车速由控制器通过调速系统改变电机转速实现。整车厂需要完成电机及电池布局,优化底盘结构,利用整车控制系统对车辆进行控制。

新能源汽车的研究论文

新能源汽车的研究论文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新能源汽车的研究 测绘工程学院地理信息科学王荣宝 0 摘要 在全球能源短缺,提倡清洁能源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是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从新能源汽车兴起的背景出发,提出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挑战和促进我国新能源汽车巅峰相关措施,对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重要意义 引言 一、新能源汽车概念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的各种能源形式。新能源汽车是相对于传统汽车提出来的,传统的汽车是以汽油、柴油为燃料,而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动力系统的汽车。目前在工程上可实现的新能源汽车技术包括:混合动力、天然气车、纯电动车和燃料电池。同时新能源汽车被认为是现阶段减少空气污染和减缓能源短缺的有效方式。 二、新能源汽车的研究背景 世界性的石油紧缺,开发新能源是未来时期广为关注的研究课题。新能源的研发和应用会直接影响到汽车行业的未来命运,率先生产出新能源产品将成为利在当代、功在千秋的伟业。

能源紧缺问题严重,全球石油资源储量的稀缺毋庸置疑。因此,发展新能源汽车成为世界汽车发展的必然选择。由于石油价格不断飙升,新能源汽车显示出使用成本低的优势。各大汽车制造厂商也看到了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空间开始加大研发和推广的力度。 全球环境保护的呼声日益高涨,新能源汽车能够满足更为苛刻的环保要求,并且一定程度上抑制温室气体排放。我国在汽车产业飞速发展的今天同时面临着严峻的环境挑战,以雾霭为主的环境污染已成为我国政府面临的一大问题,因为汽车尾气的排放是我国环境污染的一个主要来源。针对汽车尾气污染问题,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针对汽车尾气排放的标准液越来越严格,而为了应对不断严格的汽车尾气排放标准,各大汽车厂商目前主要采用改进发动机,提升效率的方法,也面临技术提升难度越来越大。此时,发展新能源汽车,代替常规汽车,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汽车尾气排放问题,从而改善空气质量,保护环境。 三、新能源汽车的研究意义和目的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并且汽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已成为现代社会必不可少的组成成分。但是,以石油为燃料的传统的汽车工业,在为人们提供快捷、舒适的交通工具的同时,增加了国民经济对化石能源的依赖,加深了能源生产与消费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源与坏境双重压力的持续增大,发展新能源汽车已成为未来汽车工业发展的方向。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发展历程及前景(一)_图文(精)

?October 栏目编辑:高中伟 gzw@https://www.doczj.com/doc/c211397310.html, 新能源汽车的分类、发展历程及前景(一 ◆文/吉林尹力卉左晨旭 一、我国发展新能源汽车的基础 我国有着较好的基础,可以发展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第一,我国是仅次于日本、韩国的全球第三大锂电池生产国,占全球约25%的市场份额。虽然就目前来看,锂电池产品还多应用于手机、电动工具、电动自行车等领域,但其产业规模庞大、产业链基础较好、生产工艺共性点多,具备大规模发 展汽车用动力电池的条件。第二,我国也是锂资源储量大国,锂离子动力电池生产已经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产业链。经过近些年的发展,我国动力电池的主要性能明显进步,初步具备了产业化的能力。第三,在车用驱动电机方面,我国电机产业规模位居全球首位,产品量大、面广。我国又是工业电机的生产大国,在电机

生产方面有较强的技术基础。目前,我国电动汽车整车已经进入规模化应用阶段,包括动力性、经济性、续驶里程、噪声等指标已经达到国际水平,前期是城市公交,现在乘用车产品也越来越多,比如比亚迪、郑州日产、奇瑞、长安等都有混合动力汽车生产上市(图1。 新能源汽车已经列入到我国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具体的支持政策也正在 陆续出台,力度上也越来越大。除了新能源汽车的购买补贴外,以后地方政府还会陆续出台一些优惠政策,例如购置税优惠、停车收费优惠,甚至还将提供一些行驶上的便利,比如传统汽车的限行,对新能源汽车是没有的。所有这些措施,都是为了努力营造一个新能源汽车使用的良好环境和氛围,引导消费者来加深认识,主动购买。从未来的趋势来看,选择新能源汽车的消费者会越来越多,因为不论从技术、成本还是驾驶体验方面,新能源汽车都会慢慢体现出其优势。 二、新能源汽车的定义与分类 1.新能源汽车的定义 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也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图1 目前我国混合动力汽车的主要车型 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达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但是发展新能源汽车还面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报告

新能源汽车行业研究 一、新能源汽车市场规模 1、我国从09年开始推广新能源汽车,但此前推广效果并不理想 我国从2009年开始正式启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在“节能减排”日益紧迫的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已成为全球性的发展趋势,世界各主要工业国家均高度重视。我国在2009年明确提出了“实施新能源汽车战略”,随后即开始了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工程。09年无疑是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从此之后我国新能源汽车也就走上了商业化发展的漫漫征程。 2009年,科技部、财政部、发改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四部委共同发布“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应用工程”,计划通过提供财政补贴,在三年内每年发展10个城市,每个城市推出1000辆新能源汽车开展示范运行,这一计划曾被称为“十城千辆”计划。2010年,示范推广城市扩大到25个。 2009年2月,针对新能源汽车补贴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示范推广财政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公共服务用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混合动力车最高可补贴5万元,纯电动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最高补贴6万元,燃料电池乘用车和轻型商用车的补贴最高为25万元。 我国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寄予厚望,规划目标也颇为宏伟。2012年国务院 印发的《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2012-2020 )》提出:“到2015年,纯电动汽车和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累计产销量力争达到50万辆;到2020 年, 纯电动和插电式混动汽车生产能力达200万辆、累计产销超500万辆”。 2013年之前我国新能源汽车推广较为缓慢:虽然我国从2009年开始正式推广新能源 汽车,国家层面也出台了诸多政策以支持新能源汽车发展,但实际推广效果并不显著,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也大幅低于规划目标。截止到2012年底,

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

新能源汽车产业研究 一、新能源汽车分类 1、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 而根据混合动力驱动的联结方式,一般把混合动力汽车分为三类: ①串联式混合动力汽车(SHEV)主要由发动机、发电机、驱动电机等三大动力总成用串联方式组成了HEV的动力系统。 ②并联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的发动机和发电机都是动力总成,两大动力总成的功率可以互相叠加输出,也可以单独输出。 ③混动式混合动力汽车(PSHEV)综合了串联式和并联式的结构而组成的电动汽车,主要由发动机、电动-发电机和驱动电机三大动力总成组成。 另根据在混合动力系统中混合度的不同,混合动力系统还可以分为以下四类: ①微混合动力系统。代表的车型是PSA的混合动力版C3和丰田的混合动力版Vitz。从严格意义上来讲,这种微混合动力系统的汽车不属于真正的混合动力汽车,因为它的电机并没有为汽车行驶提供持续的动力。 ②轻混合动力系统。代表车型是通用的混合动力皮卡车。轻混合动力系统除了能够实现用发电机控制发动机的启动和停止,还能够实现:(1)在减速和制动工况下,对部分能量进行吸收;(2)在行驶过程中,发动机等速运转,发动机产生的能量可以在车轮的驱动需求和发电机的充电需求之间进行调节。轻混合动力系统的混合度一般在20%以下。 ③中混合动力系统。本田旗下混合动力的Insight, Accord 和Civic都属于这种系统。中混合动力系统采用的是高压电机。另外,中混合动力系统还增加了一个功能:在汽车处于加速或者大负荷工况时,电动机能够辅助驱动车轮,从而补充发动机本身动力输出的不足,从而更好的提高整车的性能。这种系统的混合程度较高,可以达到30%左右。现在技术已经成熟,且应用广泛。 ④完全混合动力系统。丰田的Prius 和未来的Estima属于完全混合动力系统。该系统采用了272-650v的高压启动电机,混合程度更高。与中混合动力系统相比,完全混合动力系统的混合度可以达到甚至超过50%。技术的发展将使得完全混合动力系统逐渐成为混合动力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 2、纯电动汽车

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四川工业科技学院 Sichuan Institute of Industrial Technology 汽车生产新工艺新材料应用的相关论文 题目: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与前景分析 学院:交通学院 专业:车辆工程 班级: 16级3班 姓名:余魏敏 学号: 201621080158

目录 引言 (1) 一、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2) 1.1 国家的政策与新能源汽车的销售 (2) 1.2 我国近几年新能源汽车产销量 (3) 1.3 新能源汽车产量以及渗透率预测 (4) 1.4 环境的影响 (4) 二、新能源汽车发展与钢材之间的关系 (4) 2.1 新能源汽车对钢材的新要求 (5) 2.1.1 新能源汽车构造对钢材的需求 (5) 2.1.2 电动汽车充电站建设对钢材的需求 (5) 2.1.3 由钢材带来的发展优势与不足 (6) 三、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的选择 (6) 3.1 对2016 年新能源乘用车销量排名分析 (6) 3.2 消费者是如何选购新能源汽车的 (7) 3.2.1新能源汽车的品牌 (7) 3.2.2 价格合适 (7) 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 (7) 4.1 2017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进口分析 (8) 4.1.1 上半年汽车进口结构分析 (8) 4.1.2 上半年的进口车型特征 (8) 4.2 2017年上半年新能源汽车出口分析 (8) 4.2.1 新能源车的出口结构 (8) 4.2.2 新能源汽车出口增速特征 (9)

五、结束语 (9) 参考文献 (10)

新能源汽车发展状况与前景分析 摘要:在能源危机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压力下,寻找替代石油的新能源车成了必然的选择。针对混合动力汽车、纯电动汽车、燃料电池汽车的特点进行总结,阐述各类新能源汽车最新技术进展及其性能,通过分析新能源汽车应用现状,指出纯电动汽车和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需解决的问题,对各类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面临资源、能源与环境等诸多问题,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毋庸置疑,新能源汽车是汽车业未来的发展方向。[1] 关键词:技术,现状,应用前景,钢材,出口 引言 近年来,我国汽车产销量和保有量在持续的增加,汽车保有量的不断攀升,导致我国石油消耗量日益升高,石油对外依存度也不断升高。在另一方面,汽车保有量的持续攀升,不仅给能源带来危机,同时传统汽车发动机排放的尾气给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危害。在此背景下,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已迫在眉睫。 同时,在政府财政补贴等一系列优惠政策的刺激下和在一线城市限购限行政策推高传统牌照汽车持有成本的双重利好下,新能源汽车迎来了快速增长,渗透率在不断的提高。2015 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为达到了 34 万辆和 33万辆,同比增长3.3 和 3.4 倍。2016 年全年,我国新能源汽车累计销量达到了 50.7 万辆,同比增长 53%,预计 2017和 2020 年新能源汽车销量可以达到 75 万辆和 200 万辆,渗透率在 2020 年有望达到 6%,新能源汽车正在全国大范围的推广,行业景气度不断提升。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及趋势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我国更是将其列入到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中。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我国减少石油消耗和降低二氧化碳排放的重要举措之一,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对其发展高度关注,陆续出台了各种扶持培育政策,为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营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近年来,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在行业标准、产业联盟、企业布局、技术研发等方面也取得了明显进展,有望肩负起中国汽车工业“弯道超车”的历史重任。针对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国研网专访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王晓明。 一、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国研网:目前世界各主要国家的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和趋势是怎样的? 王晓明:目前,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面临巨大的挑战,汽车作为石油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的大户,需要进行革命性的变革。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已经形成了共识,从长期来看,包括纯电动、燃料电池技术在内的纯电驱动将是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技术方向,在短期内,油电混合、插电式混合动力将是重要的过渡路线。目前来看,全球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还面

临着一些共同的难题,例如关键技术的突破、汽车工业的转型、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消费者的接受度等。 具体到各国,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主要还是美国、日本以及欧洲的一些国家,这些国家起步比我国要早很多,它们的发展也各有侧重。 美国长期侧重降低石油依赖、确保新能源安全的战略,将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交通领域实现根本上摆脱石油依赖的重 要措施,并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了新能源汽车的战略地位。早在克林顿时期,美国就提出了以提高燃油经济性为目标的计划,混合动力是当时主要的技术解决方案。到了布什时期,变为追求零排放和零石油依赖,技术解决方案主要是氢燃料电池汽车,后来还有一个计划,想用十年的时间实现20%的石油替代和节约,主要措施是生物质燃料。国际金融危机以后,奥巴马政府将大力发展电动汽车作为实施新能源战略的重要内容,提出了总额40亿美元的动力电池以及电动汽车研发和产业化的计划,产品上,选择了以插电式混合动力电动车为重点。 日本长期坚持确保能源安全和提高产业竞争力的双重战略,通过制订国家目标引导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同时高度重视技术创新。2006年,日本提出了新的国家能源战略,目标是到2030年交通领域对石油的依赖从100%降到80%,为了

2019年海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深度研究之德国篇

2019年海外新能源汽车发展深度研究之德国篇 报告发布日期:2019年11月

3 图、全球燃油车各地区销量占比 图、全球新能源汽车各地区销量占比 ◆地区划分:将全球汽车销售地区划分卫中国、欧洲、北美、日韩和其他,合计五个地区◆燃油车:销量占比:中国>北美>欧洲>其他>日韩;其中,欧洲燃油车2018年市占率20% ◆新能源车:销量占比:中国>欧洲>北美>日韩>其他;其中,欧洲新能源车2018年市占率23%,销量36万,渗透率2%,而中国2018年销量125万辆,渗透率5% ◆中国新能源发展速度远超欧洲,在电动化大势确定背景下,欧洲纷纷加码新能源,战略布局,避免被“弯道超车” 资料来源: marklines 23170366/43348/20191106 10:16

4 图、德国新能源汽车补贴政策 图、德国充电桩补贴政策 ◆根据路透报道:德国拟逆势增加新能源汽车单车补贴,增加幅度高达50%; ◆对于纯电动,单车补贴拟由现阶段4000欧提升至6000欧,插电混动由3000欧提升至4500欧; ◆德国于2016年执行补贴政策,补贴额度总额约6亿欧元,截至到2019年4月,已有11.4万辆车辆申请补贴,预计已用额度4亿欧元,剩余额度预计2020年用完。但政府拟延长补贴政策至2025年,利好新能源汽车推广。 ◆德国对充电桩持续施行补贴政策,充电功率不高于22kw 的充电桩享受3000欧补贴,此类型充电桩占比超过85%。 资料来源: 路透,德国国家氢和燃料电池基数组织 分类补贴资金占比最大补贴额度充电功率≤22kw 最大60%最高3000欧充电功率≤100kw 最大60%最高1.2万欧充电功率>100kw 最大60% 最高3万欧 项目现阶段政策拟更改政策 纯电动 4000欧/车(私人)3500欧/车(商用) 6000欧/车(总价低于4万欧)5000欧/车(总价高于4万欧)插电混动3000欧/车4500欧/车(总价低于4万欧)4000欧/车(总价高于4万欧) 补贴截至年限预计2020年结束 延长至2025年 补贴限制 备注:现阶段补贴政策于2016年开始执行,补贴总额合计6亿欧元;截至到2019年4月,已有11.4万辆申请补贴,预计额度为4亿欧元,预计补贴政策持续到2020年结束。补贴由政府和车企共同承担。 总价高于6万欧车辆不给予补贴 23170366/43348/20191106 10:16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专业班级: 学生: 学号: 指导教师: 教学单位:汽车工程学院 毕业届:2010 届 2010年6月1日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机械电子信息工程学院

目录 目录 (2) 摘要................................................... 错误!未定义书签。关键词................................................. 错误!未定义书签。 1.课题研究背景和意义 (4) 2.新能源汽车概述 (5) 2.1 新能源汽车定义 (5) 2.2 新能源汽车研究概况 (5) 3.影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因素 (8) 4.新能源汽车分类及分析 (9) 4.1 新能源汽车分类 (9) 4.2新型电池技术 (10) 4.3新能源汽车的优劣比较 (11) 5.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SWOT及战略分析 (11) 5.1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SWOT分析 (11) 5.2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 (13) 5.2.1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战略 (13) 5.2.2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路线 (14) 5.3我国的技术优势 (16) 5.4新能源汽车技术的多维度评价体系 (16) 5.5技术研发体系 (17) 6.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点 (18) 7.结束语 (20) 参考文献 (21)

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战略研究 摘要 通过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的战略和产业政策体系的研究,提出合乎中国实际的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体系,能够优化我国在新能源汽车产业技术和产业化方面的资源配置,促进我国技术水平和产业化发展水平提高,降低对石油的依赖以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并促进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同时,新能源汽车技术和产业化发展是我国汽车产业发展的又一个重大机遇,在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战略和产业政策指导下,我国汽车产业若能积极把握机遇,大力提高新能源汽车技术水平和产业化发展水平,就有望摆脱汽车技术相对落、过度依赖跨国公司的局面,实现我国汽车产业一次飞跃。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资源配置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doc

我国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历程 余磊 摘要:目前,全球的能源消费严重依赖石油,而有限的石油资源也同时向高速发展的经济提出了严峻的挑战。目前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已不同于昨日。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经济的腾飞,能源消耗日渐成为了影响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问题。汽车能源消耗不仅是造成全球石油短缺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我国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因此,实现交通能源动力系统转型、发展新能源汽车将是未来汽车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 关键词:汽车新能源技术政策扶持企业创新 新能源汽车是指采用非常规的车用燃料(汽油、柴油之外的动力)作为动力来源(或使用常规的车用燃料,但采用新型车载动力装置)综合车辆的动力控制和驱动方面的先进技术、形成的技术原理先进、具有新术、新结构的汽车。按动力源的不同,主要有三种:混合动力汽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 HEV)、纯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 EV)和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uel Cell Electric Vehicle FCEV)。按照电池种类的不同,又可以分为镍氢电池动力汽车、锂电池动力汽车和燃料电池动力汽车。目前由于全球汽车新能源技术比较繁多,每个国家在这个技术上侧重点不尽相同。欧、美、日各国把发展新能源汽车作为解决目前能源短缺的重要途径,但在不同时期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路径是不同的。 一、汽车新能源技术的种类 (一)、混合动力汽车 混合动力是指那些采用传统燃料的同时配以电动机/发动机来改善低速动力输出和燃油消耗的车型。按照燃料种类的不同,主要又可以分为汽油混合动力和柴油混合动力两种。目前国内市场上混合动力车辆的主流都是汽油混合动力,而国际市场上柴油混合动力车型发展也很快。 混合动力汽车的优点是:1、采用混合动力后可按平均需用的功率来确定内燃机的最大功率,此时处于油耗低、污染少的最优工况下工作。需要大功率内燃机功率不足时,由电池来补充;负荷少时,富余的功率可发电给电池充电。由于内燃机可持续工作,电池又可以不断得到充电,故其行程和普通汽车一样。2、因为有了电池可以十分方便地回收制动时、下坡时、怠速时的能量。3、在繁华市区,可关停内燃机由电池单独驱动。实现“零”排放。4、有了内燃机可以十分方便地解决耗能大的空调、取暖、除霜等纯电动汽车遇到的难题。5、可以利用现有的加油站加油,不必再投资。6、可让电池保持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不发生过充、过放延长其使用寿命降低成本。缺点:长距离高速行驶基本不能省油。(二)、纯电动汽车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分析

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分析 发表时间:2012-12-24T09:22:55.433Z 来源:《赤子》2012年第21期供稿作者:王哲田娟 [导读] 新能源汽车又称清洁能源汽车,含混合动力、纯电动(BEV,包括太阳能)、燃料电池电动(FCEV)、氢发动机、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等类能源为动力的汽车。 王哲田娟(重庆交通大学管理学院,重庆 400074) 摘要:在现行产业政策以及现有的汽车能源技术下,根据数据折线图的特征,选取了回归预测方法进行研究,预测我国未来石油耗尽所需要的时间以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首先根据所收集的历年石油销量的数据建立回归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优化和修正,具体分析出了现有石油的耗尽年数以及新能源汽车的未来的销售量和发展前景。 关键词:新能源汽车;石油;发展前景 引言 随着国民经济和机动化水平的发展,世界资源越来越呈现出紧张状态,鉴于能源短缺,环境污染越来越严重,而且交通愈来愈拥堵,并且汽车业与许多行业紧密相关,如钢铁业等,随着新能源汽车的上市,石油资源及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是政府部门以及许多行业所关心的问题。 1 新能源汽车简介 新能源汽车又称清洁能源汽车,含混合动力、纯电动(BEV,包括太阳能)、燃料电池电动(FCEV)、氢发动机、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储能器、二甲醚)等类能源为动力的汽车。与使用汽油、柴油作为燃料的常规汽车不同,节能环保的新能源汽车一般分为4种:使用天然气、生物质燃料、煤基燃料等替代燃料作为燃料的代用燃料汽车;使用汽油、柴油或代用燃料但增加混合电动系统从而具有显著节油效果的混合动力汽车;单纯从电网取电使用蓄电池和电动系统驱动的纯电动汽车;利用车载氢燃料电池发电和电动系统的燃料电池汽车。新能源汽车有诸多的好处,但新能源汽车正处于叫好不叫座的局面。比如成本,现在的电动车成本要比同级别车高出1/3,而且需要政府大力发展充电站,否则电动车的方便性也会大打折扣。并且根据预测,到2030年中国75%的石油需要进口,能源问题是我国现在所面临的最大问题,与此相对应的是,中国的新能源技术发展缓慢,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欠缺,目前汽油内燃机仍占99%的市场份额。在多方面的共同压力下,中国将成为发展新能源汽车较快的国家,而且中国将成为最早将新能源汽车商业化的市场之一,但速度相对缓慢。 2 模型建立 由于要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进行综合的预测,而石油是影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关键因素,所以对下表的石油消耗数据进行回归预测,根据其折线图趋势选择线性预测,如下图: 表1 单位(百万吨)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2011 石油消耗量 3433.3 3449.3 3518.1 3558.7 3576.2 3611.3 3681.8 3823.7 3871 3910.9 3952.8 图1 由y=55.802*t+3336.7(1997年t=1)可以粗略的计算出在经过三十五年世界石油资源耗尽。而根据问题二汽车保有量在2065年达到峰值,说明这之间的十多年里汽车还是在大量销售,但那时的石油资源已经耗尽,为了满足人们对汽车的需求,同时适应能源缺乏的现状,新能源汽车技术的进步速度变得更快。而且我国政府大力支持购买新能源汽车,政策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越来越有力。可以说明,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市场越来越大,在汽车保有量达到峰值以后,近乎全部的汽车市场都将被新能源汽车所占领。 据预测,到2020年替代能源动力(含各种非纯汽油燃料和混合动力,电动及燃料电池等技术)轿车在基本场景的假设下将占整个市场新车销售量的39%,其中最有优势的替代能源动力形式为汽油混合动力,约占26%,但是在这时中国75%的石油需要进口。由于要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前景进行综合的预测,借鉴研究可得,2050到2059年汽车的销售见表2。 年度汽车预测销售量 2050 1139.63 2051 1319.36 2052 1518.41 2053 1737.74 2054 1978.27 2055 2240.96 2056 2526.75 2057 2836.58 可见,新能源汽车在以后的汽车销量中的比例逐渐增大,至最后完全占领市场。下面对新能源汽车销售进行定性预测,新能源汽车的

当前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

当前世界新能源汽车发展现状、趋势及我国的路线选择 作者:时间:2011-05-04 浏览次数:357次 时间:2010 年12 月15 日(周三)11:00—12:30 地点: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机关食堂小餐厅 主持人:陆文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 主讲人: 王晓明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产业部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员 评论人: 刘世锦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研究员 张永伟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王青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所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员 陆文强:今天请晓明讲热门话题新能源汽车。全世界都在研究这个问题,我们接触少,了 解的不是特别多。晓明讲完后请永伟和王青做评论。 王晓明:新能源汽车的一个主题或叫标准,文件上的说法是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列入国家七大新兴产业战略中。现在汽车已是社会化的产品,和每个人的关系紧密,发展速度也快,也是国内外竞争的一个制高点。我挑重点讲五个方面内容: (一)全球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必然性和行业领域的基本共识 从必然性上看,新能源汽车回应全球能源和环境系统的挑战。2010年全球汽车保有量8.5亿辆, 消耗全球石油产量的55%,排放15%的二氧化碳。2050年预计全球汽车保有量达30亿辆,那

时按100 亿人算,每千人300 辆车,如果保持目前石油消耗总量不变,同时二氧化碳降低50%以满足温控两度的目标,单车的石油消耗必须降低4 倍,二氧化碳排放要降低6 倍,也就是说,现有的内燃机动力汽车渐进式的技术改进没法满足这一目标,需要汽车产业进行革命性的变革,来应对环境、能源系统的挑战。 现在看汽车产业有两个方向实现变革:一是驱动方式,主要由传统的汽柴油的内燃机驱动改用替代燃料、纯电驱动以及氢燃料;另一个是控制方式,以人为主的汽车控制更加智能化,甚至可以远程信息控制。结合这两个方面,以四个电驱动的轮子加上计算机控制的模式,和现在的汽车有非常大的变化,而且能实现四个方面的目标,即零排放,零化石燃料,零交通事故,零交通堵塞。前两个通过驱动方式的变化实现,后两个通过智能控制和远程信息控制来实现。这种新能源汽车的技术路线有两个方面:一是替代燃料的系统。采用生物燃料、煤基燃料及天燃气来替代传统的汽柴油的技术路线,部分技术已实现;另外一个就是比较根本性或革命性的燃料系统变革:纯电驱动、插电式混合动力、油电混合动力以及燃料电池。从技术来看电动汽车并没有碳减排的效果,但是为未来碳减排技术应用提供一个前提,就说我们从每辆单车的碳排放的治理集中到上一个环节,就是发电环节碳排放的治理和控制。另外未来新能源,风电、太阳能发电等这些清洁能源比重上升,会进一步降低电动汽车碳排放的程度,实际也是给出电动汽车回应前面两个挑战的发展前景,是应对能源和环境问题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在电动汽车发展历程中,混合动力汽车就是传统汽车向电动汽车的过渡,这中间有不同技术组合方案,如低混合动力、中混合动力、强混合动力,低混节油7%,中混节油20%,强混节油30%。不同技术的组合趋向于纯电动汽车的方向发展,并且越靠近纯电动汽车节油效果越好,所以现在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是长期远景目标和近期具体技术方案的结合。 现在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形成一个共识,就是长期来看纯电驱动汽车是一个根本方向,包括电动车和燃料电池。 二)国际上各国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状况应该说,引领新能源汽车的主要是欧美日这些国家,他们起步比我们要早很多,而且它们各有 侧重。比如美国侧重解决石油依赖,保证石油安全;欧洲是侧重于温室气体的减排;日本是既保证能源安全,又重视提高他们产业的竞争力。在技术路线的选择方面,欧洲、美国、日本有些类似的经历,在早期这些国家主要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