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脑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脑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脑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脑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脑出血

[定义]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以深部穿通支小动脉出血为最多见。

发病原因:①高血压病伴发的脑小动脉病变在血压骤升时破裂所致;②先天性脑血管畸形或动脉瘤、血液瘤、脑动脉炎;

[诊断]

一、症状

(一)50-70岁男﹥女冬春季多,白昼发病多于晚间;体型:颈部粗短,两肩宽阔、颜面鲜红、五短体材者;

(二)使血压升高的因素:情绪激动,用力排便、饱餐、剧烈运动;(三)前驱症状:(1)剧烈的后侧头痛或颈部痛;(2)运动或感觉障碍;(3)眩晕或晕厥;(4)鼻出血;(5)无视乳头水肿的视网膜出血。

(四)颅内压增高症状:(1)意识障碍(2)呕吐(3)头痛(五)惊厥:全身性强直阵挛发作,少数为杰克逊发作。

二、体征

(一)血压增高:收缩压﹥26.6Kpa(200mmHg)

(二)颅内压增高体征

1、呼吸变深而慢,或快而不规则,或呈潮式呼吸,脉搏充实而缓慢,每分钟常在50-60次/分。血压增高。

2、眼底改变

(三)脑膜刺激征

(四)局灶性神经系体征

1、壳核—内囊出血:三偏征:偏瘫、偏深感觉障碍、偏盲;失语(主侧半球病变)

2、丘脑出血:病灶对侧偏身浅感觉、深感觉缺失;波及中脑者发生系列眼球症状,如“日落眼”等。

3、脑桥出血:突然起病的深昏迷和无预感的头痛,可在数小时内死亡。

4、小脑出血:突然起病的眩晕、频繁呕吐、枕部头痛,一侧上下肢共济失调而无明显瘫痪,可有眼球震颤,一侧周围性面瘫等。

三、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一)脑脊液检查:多为血性

(二)颅脑超声波检查:脑中线移位

(三)颅脑CT:高密度出血影,可显示出血部位、大小、邻近的脑水肿带、脑移位及是否破入脑室等。

四、诊断要点

50岁以上,有高血压病史,体力活动、情绪激动时突然发病,进

展迅速,早期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颅内压增高症状,并有脑膜刺激征及偏瘫、失语等脑局灶体征。头颅CT高密出血影即可确诊。

[鉴别诊断]

1、脑梗塞:头颅CT即可区分,低密度影及高密度影;

2颅内肿瘤:脑血管造影

3、高血压脑病:无偏瘫及血性脑脊液,头颅CT无出血改变。[治疗]

(一)治疗原则:降低颅内压和控制脑水肿以防脑疝形成,调控血压防止再出血。

(二)常规治疗

1、一般处理:①保持安静,绝对卧床,就地抢救,避免过多搬动;

②保持呼吸道通畅,适当给氧,间歇吸氧为宜;③保持营养和水电解质平衡,24—48小时后仍不能进食者,给予鼻饲。

2、控制脑水肿,降低颅内压。①20%甘露醇125ml快速静脉滴注,30分钟内滴完,每6—8小时一次;滴完后4小时内如尿量少于250ml时,需慎用或停用,并检查肾脏情况;②甘油果糖250ml 静滴,每日1—2次,持续时间长,无反跳。

3、控制高血压:血压维持在150—160/90—100mmHg为宜。

4、合并消化道出血或凝血障碍时可加用止血药物:止血芳酸等。

5、预防及治疗并发症:加强基础护理,预防褥疮和肺部感染。留臵导尿者,4小时放尿一次,每日冲洗膀胱,瘫痪肢体的功能位,按摩及被动运动,以防关节挛缩。

(三)手术治疗

1、小脑出血﹥15ml或直径超过3cm,有脑干或第四脑室受压,第三脑室及侧脑室扩大,或出血破入第四脑室者,尽早手术治疗。

2、壳核-内囊出血,经内科治疗后病情继恶化,颅压继增高或有脑疝形成者开颅手术。

(四)中医中药:

中经络

(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症状]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疼痛等症,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祛风、养血、通络。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症状]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骞,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或苔腻,脉

细数或弦滑。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中脏腑

(1)闭证

①阳闭

[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肝熄风,辛凉开窍。

方药:先灌服局方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辛凉透窍,并用羚角汤加减以清肝熄风、育阴潜阳。

②阴闭

[症状]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

治法:豁痰熄风,辛温开窍。

方药:急用苏合香丸温开水化开灌服(或用鼻饲法),以温开透窍,并用涤痰汤煎服。

③脱证

[症状]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漏、脉细弦或脉微欲绝。

治法:益气回阳,救阴固脱。

方药:独参汤和生脉散

蛛网膜下腔出血

[定义]颅内血管破裂后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者,分外伤性和自发性出血两种;自发性又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脑底或脑表面血管破裂,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

继发性:脑室后出血穿破脑组织流入脑室及蛛网膜下腔

[诊断]

一、症状

1、头痛突然剧烈的头痛,始为劈裂样剧痛,以后变为钝痛或

搏动性痛;部位从局限变为弥漫,伴颈、背部疼痛。起病1—2周后症状渐减轻或消失。

2、意识障碍与出血量及部位、脑损害程度有关

3、呕吐喷射性呕吐

4、惊厥

5、精神症状定局障碍,近事记忆障碍;少数出现谵妄、虚构、

幻觉、妄想、躁狂等精神症状,或有痴呆样表现。持续N周后可渐恢复。

二、体征

1、脑膜刺激征:颈项强直,克尼格征。

2、偏瘫

3、眼底:视神经乳头水肿、淤血、静脉充血、眼底出血。

4、颅神经麻痹:提示出血部位的不同。

三、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脑脊液:血性

2、颅脑CT:可显示局限的血液,加强后可显示血管畸形。

3、脑血管造影:明确动脉瘤的部位大小,单发或多发,脑血管畸形及其供血动脉,引流静脉及侧枝循环情况。

四、诊断要点

突然起病的剧烈头痛、呕吐、脑膜刺激征、头颅CT、眼底检查示玻璃体下出血,脑脊液血性,颅压增高。

[鉴别诊断]

1、高血压性脑出血:有明显局灶性病变定位体征。

2、脑膜炎:起病初有发热等全身感染征象,脑脊液检查可以鉴别。[治疗]

一、治疗原则:制止继出血,防止继发性血管痉挛,除去引发出血的病因和预防复发。

二、常规治疗:

(一)内科药物疗法:

1、绝对卧床休息4-6周,避免用力排便,解除紧张情绪,应用足

量的止痛和镇静剂,保持患者安静休息。

2、脱水剂的应用:20%甘露醇滴注,6-8小时一次。

3、防止再出血:6-氨基已酸,安络血,仙鹤草素等,氨甲苯酸。

4、防止继发性动脉痉挛尼莫地平40-60mg,每日3次。

(二)外科手术治疗:

颅内动脉瘤或脑血管畸形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病人均应手术治疗,年龄<60岁,全身情况较差,病情重者除外。

中医中药:

1、肝阳头痛:头昏胀痛,两侧为重,心烦易怒,夜寐不宁,口苦面红,或兼胁痛,舌红苔黄,脉弦数。

治法:平肝潜阳熄风。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2、肾虚头痛:头痛且空,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神疲乏力,滑精带下,舌红少苔,脉细无力。

治法:养阴补肾,填精主髓。

方药:大补元煎加减。

3、血虚头痛:头痛隐隐,时时昏晕,心悸失眠,面色少华,神疲乏力,遇劳加重,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弱。

治法:养血滋阴,和络止痛。

方药:加味四扬汤。

4、痰浊头痛:头痛昏蒙,胸脘满闷,纳呆呕恶,舌苔白腻,脉滑或弦滑。

治法:健脾燥湿,化痰降法。

方药:半夏白术天麻汤。

5、淤血头痛:头痛经久不愈,痛处固定不移,痛如锥刺,或有头部外伤史,舌紫暗,或有瘀斑、瘀点,苔薄白,脉细或细涩。

治法:活血化淤,通窍止痛。

方药:通窍活血汤加减。

短暂脑缺血发作

[定义]

颈内动脉系统或椎动脉系统由于各种原因发生暂时性的供血不足,导致受累脑组织出现一过性功能缺损而表现相应的临床症状和体征。持续时间数秒、数分钟、数小时,最多不超过24小时,症状体征全部恢复,但可反复发作。

[诊断]

一、症状与体征:取决于脑供血不足的部位

1、颈内动脉系统供血不足:一过性单眼黑曚、一过性视野缺损,单肢力弱或感觉障碍;主半大脑皮质受累,一过性失语、失用、失读、失写。

2、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一过性眩晕、呕吐为最常见,或一过性复视、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构音障碍、单肢力弱等,眼震阳性、小脑共济失调;“跌倒”现象。

3、腔隙性卒中:脑深部小动脉发生闭塞而形成微小梗塞灶,一过性不完全单瘫或偏瘫,或单纯感觉障碍。

4、短暂性全面遗忘:边缘系统暂时缺血(海马穹窿部位)有自知力。

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1、脑血管造影:发作当时可能发现阻塞影像

2、颅脑CT:某些患者可发现腔隙性病灶

3、多普勒超声检查:可显示颅内外动脉管腔是否狭窄及血流速度

4、超声心动电流图:可显示心脏附壁血栓的影像

5、颈椎X线平片:可显示骨质增生、颈间盘病变、椎间比较狭窄等变化。

三、诊断要点:主要依据病史,具备短暂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特征,中老年、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的病史、心房纤颤者,青年女性应除外口服避孕药引起发病的可能。

[鉴别诊断]

1、局灶性癫痫:脑电图有特征性改变,常继发于颅内病灶或肿瘤、血管畸形,颅脑CT可鉴别。

2、美尼尔氏综合症:发作性耳鸣、眩晕、呕吐、听力减退为特征,眼球震颤为末梢前庭性,多数发作伴听力减退。

[治疗]

1、治疗原则:抗血小板聚集和扩张血管,并针对病因治疗,如调控血压、调脂、调节血糖,纠正心律紊乱等。

2、常规治疗:

(1)抗血小板聚集药物: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 口服,1次/日,长期服用,有溃疡病或出血倾向者禁用;低分子右旋糖酐:心、肾疾患者慎用。

(2)钙离子拮抗剂:阻断钙离子通道,防止细胞内钙超载,保护脑细胞,扩张血管。例如:盐酸氟桂利嗪5mg口服,1次/日;尼莫地平20mg口服,3次/日。

3、特殊治疗:反复发作者应用抗凝剂,并严密监测凝血酶原时间,以防出血。

4、手术治疗:反复发作系由于颅外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血栓碎片脱落者可采取外科手术行内膜切除术或颅内外动脉吻合术。

中医中药:

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症状] 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兼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酸痛等症。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祛风、养血、通络。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2、肝肾阴虚,风阻上扰

[症状] 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寒,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或苔腻,脉弦细数或弦滑。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脑梗塞

[定义]脑供血障碍引起脑组织缺血、缺氧而发生坏死、软化,形成梗塞灶的脑血管疾病。分两类:

脑血栓形成:动脉硬化造成管腔狭窄,甚至闭塞。

脑栓塞:身体其他部位栓子脱落进入脑循环造成某一脑血管阻塞。[诊断]

一、症状与体征:取决于梗塞部位。

(一)颈内动脉系统:

a.颈内动脉系统: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病灶对侧偏瘫感觉缺失、瞳孔散大,光反射消失,甚发生海马钩回疝。

b.大脑中动脉:对侧偏瘫,中枢性面舌瘫,上肢重于下肢感觉缺失,主半则失语。

c.大脑前动脉:对侧偏瘫,下肢重于上肢,伴感觉缺失;左侧失用(右利手)有时有精神症状。

(2)椎-基底动脉系统:

a.基底动脉狭窄的严重程度,侧支循环的完善程度:眩晕、呕吐、眼震、复视、饮水呛咳、吞咽困难、构音障碍,重者死亡。

b.小脑后下动脉:wallenberg综合症。

二、实验室其他检查

(一)脑脊液检查

(二)脑血管造影

(三)核素扫描

(四)颅脑CT扫描:低密度阴影(48—72小时后明显)

(五)MRI T1 低信号、T2高信号

(六)多普勒超声检查:显示动脉管腔狭窄,血流速度增快。(七)超声心动电流图:显示心脏瓣膜及心内膜病变。

三、诊断要点:

脑血栓形成:中老年人安静状态下发生偏瘫、失语、眩晕、眼震等局灶症状和体征。

脑栓塞:青壮年有风心病史,老年人冠心并房颤病史者。

[鉴别诊断]

a.脑出血:颅脑CT

b.慢性硬膜下血肿:头部外伤史或自发性,头颅CT.

[治疗]

(一)治疗原则:大面积及时应用脱水剂;一般应用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钙拮抗剂、血管扩张剂等;

(二)常规治疗:

急性期:a.脱水剂20%甘露醇、甘油果糖。

b.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阿司匹林、低右

c.钙拮抗剂:西比灵5mg口服1次/日

d.血管扩张剂:罂粟碱、菸酸

风心引起栓塞着,急性期绝对卧床4-6周;栓赛后出血治疗原则同脑出血;

恢复期:继口服抗血小板聚集药物、钙拮抗剂等;并加强功能锻炼,康复治疗。

(三)手术治疗:大面积脑梗者开颅手术减压以缓解症状。(四)护理:风心引起栓塞者急性期严格卧床,切忌饱餐;

协助患者翻身、保持大便通畅;

预防发生褥疮及肺部感染;

积极康复治疗,患肢功能位。

中医中药治疗:

中经络

(1)络脉空虚,风邪入中

[症状]肌肤不仁,手足麻木,突然口眼歪斜,语言不利,口角流涎,甚则半身不遂,或见恶寒、发热、肢体拘急、关节疼痛等症,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祛风、养血、通络。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2)肝肾阴虚,风阳上扰

[症状]平素头晕头痛、耳鸣目眩、少寐多梦。突然发生口眼歪斜、舌强语骞,或手足重滞,甚则半身不遂等症。舌质红或苔腻,脉细数或弦滑。

治法:滋阴潜阳,熄风通络。

方药:镇肝熄风汤加减

中脏腑

(2)闭证

①阳闭

[症状]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牙关紧闭、口噤不开、两手握固、大小便闭、肢体强痉、面赤身热、气粗口臭、躁扰不宁、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肝熄风,辛凉开窍。

方药:先灌服局方至宝丹或安宫牛黄丸以辛凉透窍,并用羚角汤加减以清肝熄风、育阴潜阳。

②阴闭

[症状]除上述闭证的症状外,还有面白唇暗,静卧不烦,四肢不温,痰涎壅盛,苔白腻,脉沉滑缓。

治法:豁痰熄风,辛温开窍。

方药:急用苏合香丸温开水化开灌服(或用鼻饲法),以温开透窍,

并用涤痰汤煎服。

③脱证

[症状] 突然昏仆、不省人事、目合口张,鼻鼾息微,手撒肢冷,汗多,大小便自遗,肢体软瘫、舌漏、脉细弦或脉微欲绝。

治法:益气回阳,救阴固脱。

方药:独参汤和生脉散

癫痫

[定义]多种病因所致的综合症。特点为反复发作的皮层及皮层下神经无异常电位发放,导致大脑功能障碍。具发作性、重复性、最常见的症状为惊厥和意识障碍。

[诊断]

一、症状

(一)部分性发作:发作涉及身体一部分。

简单部分性发作:发作中意识始终清楚。

复杂部分性发作:伴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部分性发作继全身发作。

(二)全身性发作:发作涉及全身或全脑功能障碍。

a.失神发作:<10秒,每日发作数十次至百余次。

b.不典型失神发作:短暂意识障碍同时伴较明显的轻微阵挛、强直、失张力或流涎、面色苍白等;发作者有短时间意识模糊。

c.肌阵挛发作:突发短暂电击样肌肉收缩;一块肌肉一组,一个肢体或全身。

d.强直阵挛发作:大发作。

神清→神志丧失→强直→呼吸停止、喉肌痉挛、尿失禁→阵挛→呼吸深、呼噜声、口吐血沫→痉挛间歇延长→停止→昏睡

e.强制发作

f.阵挛发作

g.失张力发作:突然肌张力丧失、头下垂、张口、上肢下垂倒地。(三)不能分类的发作

(四)癫痫持续状态

强直阵挛持续状态

部分发作持续状态

失神发作持续状态

二、体征

症状性体征可发现原发病的临床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

a.脑电图:发现癫痫样波,棘波、尖波、棘慢复合波。

b.脑脊液

c.颅脑CT MRI MRA

d.SPECT:发作时局部脑血流增高,发作间期降低。

e.PET:发作期增高,间期局部代谢降低。

f.血或脑脊液氨基酸分析:用于诊断氨基酸代谢异常所致的癫痫发作。

四、诊断要点:

发作性、重复性、发作类型、注意病因。

[鉴别诊断]

a.一过性脑供血不全

b.晕厥

c.偏头痛

d.儿童高热惊厥、抽搐、秽语综合症、夜惊等。

e.精神性幻觉

f.癔病

g.发作性腹痛及其他内脏症状。

[治疗]

a.治疗原则

长期、规律、针对、单一、不可强求完全控制、检测药物浓度b.常规治疗

成人儿童

苯妥英钠强直阵挛200-500mg/日3-8 mg/kg.d

苯巴比妥简单部分发作90-300mg/日2-5

扑痫酮复杂部分发作750-1500mg/日10-20

酰胺咪嗪(卡马西平、痛可宁)--复杂部分发作、失神、强直阵挛、简单不分发作、肌阵挛200-1200 mg/日5-20

丙戊酸纳强直—阵孪400-1200 5-10

丙缬草酰胺失神、复杂、简单400-1200 5-10 丙戊酸镁肌阵孪400-1800 5-10

乙琥胺失神、肌阵孪750-1500 20-30

硝基安定肌阵孪、复杂3-10 0.1-0.2

氯硝安定失神、强直-阵挛4-6

0.01-0.05

c.特殊情况

①癫痫持续状态:

安定静脉注射10--20 mg缓慢静脉注射,复发者20分钟后可再重复,同时肌注苯巴比妥钠0.2-0.4g。

或安定静滴40mg,成人24小时小于100mg,儿童小于0.25-1mg。

或苯妥英钠1000-800 mg静脉缓慢注射,同时心电监测。

或利多卡因1000mg(2mg/kg)缓慢静注。

同时降颅压,保护心脑肾。

②外科治疗

深部及头部电极脑电监测局灶性癫痫病灶切除后对患者运动、智能影响不大者。

经长期正规抗癫痫治疗效果差发作频繁者可做病灶切除,三体定向手术破坏FoveH区或胼胝体切断术。

合并严重精神异常者,作胼胝体切断术。

中医中药

1、风痰闭阻证:发病前常有眩晕、头晕、胸闷、乏力,发作呈多样性,或突然跌倒、抽搐吐涎,或尖叫、二便失禁,或双目发呆、茫然所失,或精神恍惚而无抽搐,舌质红,苔白腻,脉多弦滑有力。

治法:涤痰熄风,开窍定痫。

方药:定痫丸加减。

2、痰火扰神证:发作时昏扑抽搐、吐涎、或有吼叫,平时急躁易怒,心烦失眠,咳痰不尽、口苦咽干、便秘、溲黄,病发后,病情加重,彻夜难眠,目赤,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治法:清热泻火,化痰开窍。

方药:龙胆泻肝汤合涤痰汤加减。

3、瘀阻脑络证:平素头晕头痛,痛有定处,常伴单侧肢体抽搐或一侧面部抽动,舌质暗红或有瘀斑,舌苔薄白,脉涩或弦。

治法:活血化瘀,熄风通络。

方药:通窍活血汤。

4、心脾两虚证:反复发痫神疲乏力,心悸气短,失眠多梦,面色苍白,体瘦纳呆,大便溏薄,舌质淡,苔白腻,脉沉细而弱。

治则治法:补益气血,健脾宁心。

方药:六君子汤合归脾汤加减。

5、心肾亏虚证:癫痫频发,神思恍惚,心悸失眠,两目涩,面色晦暗,耳轮焦枯不泽,大便干燥,舌质暗红,脉沉细而数。

治法治则:补益心肾,潜阳安神。

方药:左归丸合天王补心丹加减。

偏头痛

[定义]周期性发作性血管性头痛,多在青春期发病,以搏动性头痛,恶心和畏光为特点。

[诊断]

一、症状

(一)前驱证:疲劳感、激动、抑郁。

(二)先兆:视力障碍最常见占50%,或短暂遗忘、呐吃、眩晕、耳鸣、感觉异常、偏瘫。

(三)头痛:一侧额颞部、眶周、眼球后钝痛,渐发展为与脉搏一致的搏动性剧痛,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畏光等,持续约2-3小时渐缓解,或于睡眠后缓解。每年发作1-2次。

(四)分型:

眼型、普通型、眼肌型、偏瘫型、基底动脉型。

二、体征

三、实验室检查

(一)脑电图:发作中头痛侧,限局性慢波或棘波。

(二)SPECT: 发作中头痛侧,限局性脑血流量下降。

(三)TCD:头痛时颅内血管动脉扩张。

四、鉴别诊断

丛集性头痛、蝶腭神经节痛、颅内动脉瘤、血管畸形、枕大神经痛、青光眼及副鼻窦炎引起的头痛。

[治疗]

一、预防发作:避免可诱发头痛的含酪胺食物及直接日晒,生活规律。

(一)抗5羟色胺制剂

1、甲基麦角胺2-6mg/日6个月后停用

苯噻啶0.5mg 3次/日

2、心得安5mg 3次/日

3、可乐宁50mg 3次/日

4、苯乙肼15mg 3次/日

5、酰胺咪嗪100-200mg 3次/日

二、发作时治疗:

安静平卧、昏暗、少声音的室内。

(一)麦角胺制剂

(二)前列腺素拮抗剂

(三)镇痛剂

中医中药:

1、风寒头痛:头痛连及项背,常有拘急收紧感,或伴恶风畏

寒,遇风尤剧,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疏散风寒止痛。

方剂:川芎茶调散加减。

2、风热头痛:头痛而涨,甚则头胀如裂,发热或恶风,面红目赤,口渴喜饮,大便不畅,或便秘、溲赤、舌尖红、苔薄白、脉浮数。

治法:疏风清热和络。

方药:芎芷石膏汤。

3、风湿头痛:头痛如裹、肢体困重、胸闷纳呆、大便或溏、苔白腻、脉濡。

治法:祛风胜湿通窍。

方剂:羌活胜湿汤加减。

三叉神经痛

[定义]三叉神经一支或数支分布区短暂的发作性剧烈疼痛。

[诊断]

一、症状与体征50岁以上,女>男

(一)短暂的极为剧烈的发作性疼痛,局限于三叉神经的某一分布区;

(二)疼痛在受累支所支配区域部分最严重,多在面颊、上颌、下颌、舌较著,疼痛长反射性引起罹患面肌痉挛,伴皮肤潮红,流泪及流涎。

(三)板机点及其诱发:三叉神经分布范围内某个敏感区域,如鼻翼上下唇、口角门齿、犬齿、齿龈、颊部、高处等,面部的机械刺激如说话、进食、洗脸、刷牙、剃须、打哈欠、冷风吹过、移动身体带动头部。

(四)疼痛发作时病人有特殊表情:如张口不动、低头不语、蹙额皱眉、眼睑闭合、以手掩面、咀嚼动作或揉搓颊部。

(五)缓解期一如常人。

(六)病程长。

(七)神经系统检查。

二、诊断要点

据疼痛的发作性,疼痛的部位和伴有舌痛的缓解期,诱发疼痛的因素及无三叉神经器质性病变的体征。

[鉴别诊断]

一、牙痛:持续钝痛,齿龈部可发生龋齿或尖周脓肿。

二、副鼻窦炎::持续钝痛,局部压痛,伴鼻分泌物增多及副鼻窦X光片的特征性所见。

三、Costen综合症:轻或中度疼痛,无板机点,下颌骨运动时颞下颌关节有响声。

四、舌咽神经痛:起自一侧咽喉沿耳前、颈部侧面向下放射,也放射到下颌的后面。有时可始于耳的深部,发作由吞咽或伸舌引起,扳机点常位于扁桃体窝。

五、小脑脑桥角肿瘤:疼痛持久伴面部感觉减退或伴其他颅神经功能障碍。

[治疗]一、治疗原则:去除病因,止痛。

二、药物治疗:苯妥英钠0.1mg 3次/日

卡马西平0.1mg 2次/日

三、手术治疗:三叉神经分支酒精阻滞疗法或三叉神经分支切断术。

中医中药:同偏头痛的中医治疗。

特发性面神经麻痹

[定义]茎乳突孔内面神经非化脓性炎症所致的急性发病的面神经麻痹,亦称Bell麻痹。

[诊断]

一、症状:20-40岁多见,男>女。

1、起病急,清晨醒来发现一侧口角发笨,一侧面部发笨或家人发现其一侧“脸歪”。部分病人起病前有同侧耳后、耳内、乳突区、面部、颈部的轻度疼痛,

2、一侧面肌瘫痪,两侧罕见,构音障碍、挟食、流涎、闭目难、多泪。

二、体征:眉下垂、额纹消失、皱眉、蹙额、眉上举均不能、闭目不能、Bell现象,患侧鼻唇沟变浅、口角牵向健侧、不能鼓腮吹口哨,舌前2/3味觉消失。

三、诊断要点:据急性起病的周围性面瘫即可诊断。

[鉴别诊断]

1、脑桥病变所致的面神经麻痹。

2、继发于中耳炎的耳源性面神经麻痹。

3、格林巴利综合症的周围面神经麻痹伴四肢对移性迟缓性瘫痪、脑脊液中蛋白的细胞分离现象。

4、颅后窝病变:脑桥小脑角肿瘤或脑底脑膜炎。

[治疗]

一、急性期的治疗:控制炎症水肿,改善局部血循,减少神经受压,促进机能恢复,缩短面肌力弱的持续时间。

(一)药物疗法

1、强的松30-60mg 1次/日,连续5日后渐减量,10-14天,同时服用钾制剂。

2、维生素B1 100mg 肌注1次/日10-14次

3、维生素B12 1000mg肌注1次/日10-14次

(二)局部理疗:湿温服,面部按摩,超短波透热疗法。

(三)眼部护理:眼药水滴眼,眼罩。

二、慢性期的治疗

(一)面肌的自主运动有恢复迹象应多进行锻炼,如对镜作闭眼及收缩口角运动。

(二)晚期面神经纤维化时,可采用自体神经移植术或神经吻合术。

(三)面肌功能恢复无望病例,考虑成形外科手术。

a.阔筋膜悬吊术

b.肌肉悬吊术

中医中药:

1、正气不足,风邪入中。

2、突然发病,一侧面部肌肉瘫痪,不能皱眉、露齿、鼓颊、额纹对称、闭眼露睛、流泪、口角向健侧歪斜。

治法:祛风、养血、通络

方药:大秦艽汤加减。

周期性瘫痪

[定义]反复发作的骨骼肌对称性,迟缓性瘫痪为特征的一组疾病,为常染色体遗传性疾病;发作时伴血清钾水平的变化。分低钾、高钾及正常钾型。

[诊断]

一、症状与体征

(一)低钾型

前驱症状:疲劳、汗出、口干、尿少、便秘、恶心。

瘫痪发作:多在夜间发生,晨醒时发现肌无力,自髋部周围肌肉及下肢近端肌无力开始,渐向下肢远端及上肢、颈部蔓延,可有典型的四肢瘫,瘫痪呈迟缓性、对称性,近端重,病肌完全无自主运动,可呈轻瘫或不全瘫,肌张力减低,腱反射减低或消失。肌容无改变。无颅神经支配肌肉及呼吸机瘫痪、呼吸、吞咽、咀嚼、发音、眼球运动功能常不受侵犯,无大小便障碍。

发作诱因:饱餐、过多食用碳水化合物或含糖的食物、饮酒、剧烈运动、寒冷均可诱发,注射葡萄糖及胰岛素亦可诱发发作。

(二)高钾型:少见

肌无力、肌痛、肌强直,常侵犯面、颊、舌、手肌1-3小时,剧烈运动、寒冷、饮酒、妊娠、口服钾或摄入盐皮质激素可诱发。

(三)正常钾型:10岁以前,夜间,时间常24小时—3周,饮酒、寒冷,口服钾。

(四)周期性瘫痪心律失常的特征:

偶发、频发早搏、双向性室性心动过速。

(五)甲状腺功能亢进合并周期性瘫痪发作。

20-40岁,男>女,低钾型,伴甲亢症状。

二、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一)血钾:低钾2-3mmol/L,高钾7-8mmol/L,尿钾正常。

(二)心电图:

低钾型:U波,Q-T延长,T波倒臵或消失,ST压低伴心动过缓,传导阻滞。

高钾型:高尖T,T avR 倒臵或消失,QRS增宽,S波变深,ST 压低或呈直线。

(三)肌电图:正常或有肌源性损害。

(四)动脉内肾上腺素试验:低钾型呈阳性。

(五)诱发试验:

低钾型:口服葡萄糖2g/kg,RI 10-20U皮下注射,2-3小时内可诱发瘫痪发作。产生瘫痪后,测定血钾浓度,口服钾盐 2.5-7.5g 后好转,即可诊断。

高钾型:KCL2-10G加入不甜的溶液中,运动后空腹顿服有瘫

痪发作为诱发试验阳性。

三、诊断要点

反复发作的四肢迟缓性瘫痪,亦可有躯干的肌无力,发作时伴有血清钾的改变和心电图的异常,应用特殊的药物可诱发瘫痪发作或使发作缓解者即可诊断本病。

[鉴别诊断]

醛固酮增多症、甲亢合并周期性瘫痪、肾小管酸中毒、多发性感染性神经根炎。

[治疗]针对原发病因治疗

一、常规治疗

(一)低钾型:急性发作:10%KCL30-40ml口服,而后20ml 每1-2小时一次直至开始好转。24小时可予钾盐10-15g,呼吸循环障碍或瘫痪严重的病例可用20%甘露醇500ml加入15%氯化钾20ml静脉滴注,避免用葡萄糖及盐水,补铁过程中监测血钾水平及心电图。

预防发作:高钾、低碳水化合物、低盐饮食;安体舒通100mg每日一次或每日2次;维生素B150-100mg每日一次;

有甲亢者同时治疗甲亢,醋氮酰胺250-500mg4-6h一次。

(二)高钾型:发作时间短,无特殊治疗;10%葡萄糖酸钙10-20ml静脉注射可终止发作。醋氮酰胺250mg每日4次饭后口服或氯噻嗪50mg每日2次可预防发作。5%葡萄糖酸+胰岛素12U有助于恢复。

(三)正常钾型:

二、特殊情况的处理

呼吸肌瘫痪:首先面罩吸氧,同时矫正血钾水平,仍不能维持足够的气体交换可先行气管插管,应用人工呼吸器,不急于气管切开。

心律紊乱:先矫正血钾水平后再针对心律失常进行治疗。

中医中药:

1、肺热津伤:发病急,病起发热,或热后突然出现肢体软弱无力、小便黄赤或热痛、大便干燥、舌质红、苔黄、脉细数。

治则:清热润燥,养阴生津。

方药:清燥救肺汤加减。

2、湿热浸淫证:起病缓,逐渐出现,肢体困重,痿软无力,尤以下肢或两足痿软为甚,兼足微肿,舌质红,舌苔黄腻,脉薄数或滑数。

治则:清热利湿,通利经脉。

方药:加味二妙散加减。

老年病科中医诊疗常规

第十二章老年病科 第一节老年汗病(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 (1)时时汗出,动辄益甚者; (2)睡眠中汗出,醒后汗止者。 2.西医诊断:(1)汗出,可诉不稳、易消长的全身乏力感,头晕、头痛、头重、心悸、胸闷、腹泻等自主神经性躯体症状。 (2)可见自主神经功能检查的异常:眼心反射,Schelloug起立试验,皮肤划痕试验,心电图,(体表)微小震动图,指尖容积脉波等。 (二)证候诊断 1.肺卫不固证:自汗,头面、颈胸部时时出汗,活动后尤甚,怕风,平素易感冒,倦怠乏力,面色黄白光白少华,舌质淡,苔薄白,脉弱。 2.营卫不和证:自汗,汗出恶风寒,肢体酸楚,或有微热,或半身或局部出汗,苔薄白,脉缓。 3.湿热熏蒸证:自汗为主,头部蒸蒸汗出,口腻作渴,身热不扬,身体困重,舌红,苔黄腻,脉濡数或滑数。 4.阴虚火旺证:盗汗,夜寐盗汗,五心烦热,或兼见午后潮热,两颧红赤,口渴,尿黄便结,舌红,少苔,脉细数。 5.阴阳两虚证:自汗、盗汗、腰背酸软疼痛,头晕眼花,发脱齿摇,耳聋耳鸣,小便清长或夜尿频,舌质淡红,苔白,脉沉细无力。 二、治疗方案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或中成药 1.肺卫不固证 治法:益气固表。 推荐方药:玉屏风散加味。黄芪、防风、白术、浮小麦、糯稻根、大枣、甘草等。

中成药:玉屏风散、玉屏风颗粒等。 2.营卫不和证 治法:调和营卫。 推荐方药:桂枝汤加减。桂枝、白芍、生姜、大枣、甘草、龙骨、牡蛎等。 3.湿热熏蒸 治法:清热化湿。 推荐方药:①十味温胆汤加减。太子参、麦冬、五味子、法半夏、陈皮、茯苓、枳实、竹茹、生龙骨、生牡蛎、浮小麦、甘草等。②三仁汤加减。杏仁、薏苡仁、豆蔻、厚朴、法半夏、通草、滑石、竹叶、苍术、防己等。 4.阴虚火旺证 治法:滋阴降火。 推荐方药:①关腠散加减。生地、山药、山萸肉、丹皮、茯苓、泽泻、黄连、莲子、肉桂、浮小麦、五味子等。②当归六黄汤加减。生地、熟地、当归、黄芩、黄连、黄柏、黄芪、肉桂、五味子、乌梅等。 中成药:当归六黄丸等。 5.阴阳两虚证 治法:滋阴温阳 推荐方药:二仙汤加减。仙茅、仙灵脾、知母、焦黄柏、当归、巴戟天、女贞子、旱莲草、浮小麦、生龙骨、生牡蛎、甘草等。 中成药:金匮肾气丸等。 (二)针灸治疗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用下面一种或几种方法。 1.针刺疗法 ①取穴:主穴,阴郄、后溪、合谷;配穴,复溜、肺俞等。 针刺操作:穴位皮肤常规消毒,针具取无菌30号1.5寸毫针,主穴穴位直刺进针1~ 1.5寸,如果实证用泻法,虚证用补法。 ②“华佗夹脊刺”治疗:取华佗夹脊穴,采用自上而下依次左右交替针刺,直刺0.5~1寸,用捻转平补平泻手法后留针30分钟,每日针刺1次。 2.温针灸 取大椎穴,以毫针得气后在针柄上放上艾炷,每次3~5壮,每日1次;另取神阙、气海、关元、大椎、合谷、复溜中的2~3穴/次,治疗自汗。用艾条灸左阴郄,约40分钟,每日1次,治疗盗汗。

感染性疾病科工作职责

感染性疾病科工作职责 1.参与制订、修改医院有关医疗质量的各项规章制度;制订本科室 的管理办法;具体负责组织实施、监督、检查本科室的各种医疗管理制度贯彻执行情况,并参与医院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工作。 2.制订本科室出入标准、常见疾病的诊疗常规、操作规程,并具体 组织培训、实施、监督、检查和总结。 3.优化科室医疗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4.定期检查本科室的医疗质量、工作运转和指标完成情况。分析存 在的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对不能解决的问题及建议及时反映给医务科、院领导。 5.定期组织全科人员进行业务学习,运用国内外医学先进经验,结 合本科室特点,开展科室新技术、新业务。 6.把好质量关,运用现代管理理论进行全程质量控制,减少差错, 杜绝事故,确保医疗安全。 7.做好出院患者随访工作并做好记录,指导患者功能锻炼,达到较 好的治疗效果,避免医疗纠纷。 8.不断总结临床实践经验,积极开展科研工作。 9.负责科室进修实习医师的安排、教学及考核工作。 10.负责教育科室人员树立良好的医德医风,改善服务态度,改进医 疗作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1.门诊及专家门诊:负责本科室门诊疾病的诊治,开展知识宣教。

12.积极参与公共突发卫生事件的抢救治疗工作。 13.按医院有关规定及时上报本科有关医疗质量资料。 14.积极参加医院组织的医疗活动和监督检查。 15.完成医院交代给的政府指令性任务及其他工作。 16.定期对科室工作人员进行有关传染病防治知识培训,并按照医院 安排对全院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传染病防治的法律、法规及专业知识,如流行动态、诊断、治疗、预防、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等。 17.对科室工作人员定期考核,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 18.对患者进行传染病甄别,并采取及时、正确的救治措施。 19.认真执行消毒隔离制度。科室布局、分区合理,人流、物流合理, 所有物品、区域的标识与标志明确、清除。保持室内清洁卫生,洁、污物品分开放置。 20.严格按照?医院感染管理规范?和?消毒技术规范?对感染性疾病科 的设施、设备、医用物品等进行消毒。工作人员在感染性疾病科工作区采取标准预防措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患者和接触污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和(或)消毒;必要时戴手套。感染性疾病科工作人员应为就诊的呼吸道发热患者提供口罩。 21.认真贯彻执行?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 指定专人负责传染病报告工作。感染性疾病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掌握传染病病种及分类、不同传染病报告时限和内容要求,及时、

眼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眼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一、白内障 (一)术前检查和准备 1. 眼科入院常规检查 2. 验光(双眼) 3. 测双眼角膜曲率(电脑测量、手动测量相互参照,必要时可参考角膜地形图测量结果) 4. 眼科A/B 超检查 5. 根据验光(包括对侧眼)和A 超测量结果确定拟植入的人工晶体度数(注意A 常数) (二)入院医嘱 长期医嘱: 眼科护理常规 三级护理 普食 盐酸左氧氟沙星眼液0.1ml 点术眼4/ 日 裂隙灯检查1/日 临时医嘱:裂隙灯检查、视功能检查、散瞳查眼底、间接检眼镜检查、角膜曲率、医学影像工作站、血常规、凝血四项、尿常规、血糖、胸正位片、心电图、 (三)术前交待要点 1. 手术的目的是摘除混浊的晶体,植入人工晶体,提高视力。 2. 如同时伴有眼底病和其它眼病,术后视力提高不理想或不能提高。 3. 有可能不合适放人工晶体,最多见的原因是后囊破裂、悬韧带断裂,术中医生根据情况植入不 同类型的人工晶体或不植入人工晶体。 4. 可能继发青光眼、视网膜脱离、角膜水肿失代偿和交感性眼炎,瞳孔可能变形。 5. 手术中若晶体核沉入玻璃体中,需尽快行玻璃体切除手术。 6. 术后如有晶体后囊混浊,影响视力者需激光治疗或再次手术。 7. 有继发眼内感染的可能,虽然大部分经治疗能够好转,但仍极少数病人由于严重的感染,不仅 视力丧失,重者还可能丧失眼球。 8. 极少数有眼内驱逐性出血的可能,导致术中眼压突然增高,不能缝合切口,严重者甚至需要当 场摘除眼球。 9. 术后人工晶体发生排斥反应或偏位,甚至脱落。 10. 术后可能仍有屈光不正,需要配带眼镜才能达到最好视力。 11. 若人工晶体脱落或偏位严重,继发青光眼、视网膜脱离、眼内炎等,需二次手术。 12. 术中和术后发生麻醉和心脑血管意外或全身其它意外危及生命。 (四)术前医嘱: 拟于明日X时X分在局麻下行X眼白内障囊外摘除术及人工晶体植入术 冲洗结膜囊 剪睫毛 冲洗泪道 托吡卡胺眼液0.1ml点X眼1次/10分钟X 6次术前1小时 (五)术后处理: 1. 术后3天每天换药,检查术眼视力,观察前房的炎症反应情况,有无前房出血和晶体皮质 残留,虹膜有无后粘连,人工晶体位置有无偏斜,玻璃体是否混浊,眼底有无病变,眼压是否正常。 2?术后全身使用抗菌素3?5天,局部抗菌素和糖皮质激素点眼3?4周。

执业医师考核个人述职(多篇)

执业医师考核个人述职 目录 第一篇:执业医师定期考核个人述职报告 第二篇:执业医师考核注册个人述职报告 第三篇:执业医师考核注册个人述职报告 第四篇:医师(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定期考核述职报告 第五篇:执业医师定期考核医师述职报告 正文 第一篇:执业医师定期考核个人述职报告 执业医师定期考核个人述职报告 在本次执业医师定期考核期满时,作为一名科医师,在考核期内认真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踏实工作、恪守敬业,并且在管理岗位上也认真负责,做好科室管理工作。现述职如下:从医年来,本人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领导安排和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履行了一名医师的工作职责要求。-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恪守行医准则,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临床工作中热忱服务患者。忠于社会主义医疗事业,以一名合格党员的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 遵守医院规章制度,遵守卫生局下发的各项行医规范,坚决抵制医疗行业中的不正之风,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做损害患者利益的事情,不做损害医院的行为。对待患者一视同仁,为患者多考虑,节约医疗费用,不开大处方、不开多余检查单,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合理用药,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服务,为患者 第1 页共16 页

谋福利。 本人一贯能够认真并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阅读大量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有关医疗卫生知识,经常参加卫生局举办的学术会议,极大地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从而使自己能够熟练掌握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理技术和方法。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认真负责地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 年来,本人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事,从未发生一起差错事故。尽最大能力完成作为一个医生的各项工作和任务。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严格要求自己,不骄傲自满,团结同事,尊重领导,对年轻同道真诚地对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遵守医院各项纪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树立了自身良好形象。 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帮助和同道们的支持下,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要求相比还有差距,自己尚须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为实际服务的原则。我决定,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努力学习,继续努力工作,努力克服理论上的不足和实际能力的不足,以期能够创造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第二篇:执业医师考核注册个人述职报告 执业医师考核注册个人述职报告 本次执业医师注册考核周期是我取得执业医师证后第一个考核周期,在此期间,我踏实工作,兢兢业业,逐步成长成为一名肛肠科专业人员。现述职如下: 1、(请您支持)职业道德

中医科规章制度诊疗规范

阜宁县罗桥镇卫生院中医工作制度 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中医药政策及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业、文明行医。 2. 设立中医管理科,建立中医科,开设中医特色专科(专病),有专(兼)职人员负责中医药管理工作。 3. 建立中医工作台帐,健全中医药工作制度。中医工作年初有计划,工作有记录,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 4. 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诊疗方法,以及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热熨等中医适宜技术处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 5. 制定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定期组织中医药业务学习,做好中医药人员岗位培训、学历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 6. 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定期开展中医药医疗质量与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的检查与评审,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 8. 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做好中医药相关信息的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 9. 承担村卫生站的中医药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指导乡村中医药人员自采、自种、自用中草药。

10. 继承并整理名老中医药师学术经验,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及独特疗法加以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中医管理科工作制度 1.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中医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及国家、省、市制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和法规。 2.拟定本单位中医、中药及中西医结合发展计划,制定和完善中医药工作制度、职责和医疗服务规范。 3.指导、监督医院及村(社)卫生站中医药工作,定期开展医疗、护理、药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督查。 4. 制定本单位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组织中医药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临床岗位培训和师承工作; 5. 倡议中医“治未病”理念,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6. 组织指导医院中医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作,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7. 积极参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实施中医药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

心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常见疾病诊疗常规(心脏外科) 【室间隔缺损诊疗常规】 一、入院评估 (一)病史采集要点:对于疑诊室间隔缺损的病例在病史采集中应明确以下几项: 1、首次就诊原因、时间、当时的诊断、随后的治疗和检查经过; 2、和正常儿童比较是否经常出现上呼吸道感染的情况,感染是否容易治疗, 是否并发过心衰; 3、平时或哭闹时是否出现过口唇紫绀; 4、母亲怀孕3个月内是否有病毒性感冒和/或使用药物的情况; 5、尽量了解并搜集院外检查资料作为辅助诊断参考资料 (二)体格检查要点:在体格检查中要求重点记录以下几点体征的情况: 1、杂音的位置范围、性质、强度、震颤情况、传导情况; 2、肺动脉第二音的高低情况,是否分裂; 3、心界的大小; 4、有无胸廓畸形; 5、口唇及甲床的颜色; 6、肝脏是否增大; 7、四肢血压情况; 8、双肺是否存在啰音; 9、能够反映儿童发育情况的指标,如身高、体重、囟门的闭合情况,智力发 育情况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要点 先天性心脏病是室隔缺损主要与一下疾病进行鉴别诊断,诊断及鉴别诊断依 据主要是病史中的重点问题和体格检查中的阳性体征,超声心动图的诊断可 以是最终诊断依据。 1、房间隔缺损 2、心内膜垫缺损 3、动脉导管未闭或主—肺动脉间隔缺损 4、轻度肺动脉瓣狭窄 对于室间隔缺损的最终诊断要求具体到以下内容: 1、明确室间隔缺损的诊断,而且是否合并其他畸形; 2、明确室间隔缺损的部位、大小 3、室间隔缺损处的分流方向 4、肺动脉高压是否存在以及程度 二、术前准备 (一)目的 1、控制可能存在的肺部感染,心力衰竭; 2、继发肺动脉高压的患者给与吸氧治疗,必要时应用扩血管药物;

中风病中医诊疗指南(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风病)

中风病 中风病是在气血内虚的基础上,因劳倦内伤、忧思恼怒、饮食不节等诱因,引起脏腑阴阳失调,气血逆乱,直冲犯脑,导致脑脉痹阻或血溢脑脉之外;临床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謇涩或不语,偏身麻木为主症;具有起病急,变化快的特点;多发于中老年人的一种常见病。相当于西医的急性脑血管病,又称脑卒中,是一组以急性起病,局灶性或弥漫性脑功能缺失为共同特征的血管疾病。从病理上分为缺血性中风和出血性中风两种。 此外,临床以突发眩晕,或视一为二,或言语不清,或不识事物及亲人,或步履不稳,或偏身痛,或肢体抖动不止等为主要表现;而不以突然昏仆,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不语,麻木等五大症状为主要表现;或兼见其中一两个症状但较轻者,可称为类中风,仍属中风病范畴。 中风病位在脑,病性属本虚标实。起病即见神昏者多为邪实窍闭,病位深,病情重;如昏聩不知,瞳神异常,甚至出现呕血、抽搐、高热、呃逆等,则病情危重,若正气渐衰,多难救治;以肢体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偏身麻木为主症而无神昏者,病位浅,经及时治疗多预后较好,但3/4中风患者留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 诊断要点 1.1.1 疾病诊断临床表现为神志昏蒙,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謇涩或语不达意,甚或不语,偏身麻木;出现头痛,眩晕,瞳神变化,饮水发呛,目偏不瞬,步履不稳等。急性起病,渐进加重,或骤然起病。一般出血性中风多动态起病,迅速达到症状的高峰,而慢性中风往往安静状态起病,渐进加重,或有

反复出现类似症状的病史。少部分缺血性中风患者可起病突然,病情发展迅速,伴有神志昏蒙。 i 发病前多有诱因,常有先兆症状。可见眩晕,头痛,耳鸣,突然出现一过性言语不利或肢体麻木,视物昏花,1日内发作数次,或几日内多次复发。 发病年龄多在40岁以上。 具备以上临床表现,结合起病形式、诱因、先兆症状、年龄即可诊断中风病。结合影像学检查(头颅CT或MRI)可明确诊断。 中经络:中风病而无神志昏蒙者。 中脏腑:中风病而有神志昏蒙者。 起病即出现眩晕、视一为二、瞳神异常、饮水发呛等临床表现者,病情多迅速加重,直中脏腑而出现神志昏蒙。 急性期:发病2周以内,神昏者可延长至发病4周。 恢复期:发病2周至6个月。 后遗症期:发病6个月以后。 ,在中风病主症的基础上备证候要素的主要临床特征如下: 风证:起病急骤,病情数变,肢体抽动,颈项强急,目偏不瞬,头晕目眩等。 火热证:心烦易怒,躁扰不宁,面红身热,气促口臭,口苦咽干,渴喜冷饮,大便秘结,舌红或

感染性疾病科诊疗常规

●病毒性肝炎 ●肝炎后肝硬化 ●肾综合征出血热 ●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感冒 ●麻疹 ●水痘、带状疱疹 ●猩红热 ●细菌性痢疾(简称菌痢) ●霍乱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 ●败血症 ●感染性休克 ●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3年版) ●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 传染病常用防治及抢救技术 医院内感染的防治 ●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 ●肾腺皮质激素在传染病中的应用 ●人工肝支持系统在重症肝炎中的应用 ●隔离与消毒 ●传染病预防接种

传染病常用诊疗技术 ●肝脏穿刺活体组织检查术 ●肝脏穿刺抽脓术 ●胸腔穿刺术 ●腹腔穿刺术 ●腰椎穿刺术 ●深静脉穿刺置管操作规范 病毒性肝炎 [诊断] (一)基本要点: 1.近期内出现的持续数天以上的乏力、纳差、厌油、腹胀、恶心,或伴有茶色尿等,而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者。 2.肝肿大,肝区叩痛,可伴有巩膜、皮肤黄染。 3.肝功能异常,血清ALT升高,且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者。 (二)甲、乙、丙、丁、戊型肝炎诊断要点: 1,甲型肝炎: (1)发病前1个月左右(2~6周)曾接触甲肝病人,或到过甲肝流行区工作、旅行或直接来自流行区。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抗- HAVlgM阳性,或急性期、恢复期双份血清抗- HAVlgG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或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 nm甲肝病毒颗粒。

2,乙型肝炎: (l)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不洁注射、针灸、穿刺、手术等,或与乙肝病人或乙肝病毒携带者有密切接触史。婴幼儿患者其母常为HBsAg阳性者。 (2)具备基本要点l、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HBsAg、HI3eAg、抗HBc – IgM.1-IBV DNA任何一项阳性者。 3.丙型肝炎: (1)半年内接受过血及血制品治疗,或有任何医疗性损伤。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抗- HCV或HCV RNA阳性。‘ 4.丁型肝炎: (1)必须是乙肝患者或乙肝病毒携带者。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HDVAg、抗- HDVlgM或HDV RNA阳性。 5.戊型肝炎: (1) 2个月前曾接触戊肝病人或到过戊肝流行区工作、旅行或直接来自流行区。 (2)具备基本要点1、3两条或2、3两条。 (3)血清抗- HEV或HEV RNA阳性,或 免疫电镜在粪便中见到27—34 nm颗粒。 注:①乙、丙、丁型肝炎病程超过半年或原有HI3sAg携带史本次出现肝炎症状,或虽无肝炎病史但根据症状、体征(肝脾肿大、肝掌、蜘蛛痣等)、化验及B超检查综合分析的慢性肝病改变者可诊断为慢性肝炎。 ②起病类似急性黄疸型肝炎,但有持续3周以上的梗阻性黄疸,且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肝内外梗阻性黄疸,可诊断为急性淤胆型肝炎。在慢性肝炎基础上发生上述临床表现者,可诊断为慢性淤胆型肝炎。 (三)重型肝炎诊断要点: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2012年版).

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一、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规范化建设和科学管理,突出中医特色,提高临床疗效,在系统总结中医医院外科建设与管理经验的基础上,按照传染病、感染性疾病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本指南旨在指导中医医院及感染性疾病科管理者加强感染性疾病科中医特色优势的建设与管理,同时可作为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开展评价工作的参考和依据。 第三条二级以上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按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四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在感染性疾病基本诊疗技术基础上,以中医理论为指导,应用药物和技术开展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注重突出中医特色,充分发挥中医优势,继承、创新和发展中医特色诊疗技术,不断提高中医临床诊疗水平。 第五条各级中医药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指导和监督,中医医院应加强对感染性疾病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持发挥中医特色优势,不断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安全。 第六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筑设计和服务流程,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2004]第17号)、《卫生部关于二级以上综合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建设的通知》(卫医发〔2004〕292号)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令第48号)和卫生部《消毒技术规范》(卫法监发〔2002〕282号)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技术规范的要求,提高医院感染性疾病诊疗和感染控制水平。 二、基本条件 第七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应具备与其医院级别、科室功能相适应的独立场所、设备设施和技术力量,保障感染性疾病诊疗工作有效开展。 第八条中医医院感染性疾病科的设置应相对独立,各区域布局合理,

执业医师考核个人述职(精选多篇)

执业医师考核个人述职(精选多篇) 执业医师定期考核个人述职报告 在本次执业医师定期考核期满时,作为一名科医师,在考核期内认真履行了自己的工作职责,踏实工作、恪守敬业,并且在管理岗位上也认真负责,做好科室管理工作。现述职如下:从医年来,本人坚持以十七大精神以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执行领导安排和布置的各项工作和任务,履行了一名医师的工作职责要求。- 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急患者之所急,想患者之所想。作为一名医务人员,恪守行医准则,牢记为人民服务的信念,在临床工作中热忱服务患者。忠于社会主义医疗事业,以一名合格党员的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 遵守医院规章制度,遵守卫生局下发的各项行医规范,坚决抵制医疗行业中的不正之风,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不做损害患者利益的事情,不做损害医院的行为。对待患者一视同仁,为患者多考虑,节约医疗费用,不开大处方、不开多余检查单,合理控制医疗费用,合理用药,让患者得到最好的服务,为患者谋福利。 本人一贯能够认真并负责地做好医疗工作,在工作中,本人深切的认识到一个合格的医生应具备的素质和条件。努力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不断加强业务理论学习,通过阅读大量业务杂志及书刊,学习

有关医疗卫生知识,经常参加卫生局举办的学术会议,极大地开阔了视野,扩大了知识面。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始终坚持用新的理论技术指导业务工作,从而使自己能够熟练掌握多种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和处理技术和方法。工作中严格执行各种工作制度、诊疗常规和操作规程,认真负责地处理每一位病人,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误诊误治 年来,本人认认真真工作,踏踏实实做事,从未发生一起差错事故。尽最大能力完成作为一个医生的各项工作和任务。热情接待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严格要求自己,不骄傲自满,团结同事,尊重领导,对年轻同道真诚地对待,相互学习,共同提高,遵守医院各项纪律,兢兢业业,任劳任怨,树立了自身良好形象。 年来,在各级领导的帮助和同道们的支持下,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与要求相比还有差距,自己尚须进一步加强理论学习,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并为实际服务的原则。我决定,在今后工作中,要继续努力学习,继续努力工作,努力克服理论上的不足和实际能力的不足,以期能够创造更加优异的工作成绩 执业医师考核注册个人述职报告 本次执业医师注册考核周期是我取得执业医师证后第一个考核周期,在此期间,我踏实工作,兢兢业业,逐步成长成为一名肛肠科专业人员。现述职如下: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眩晕

ZYYXH/T18一2008 眩晕 眩晕是以头晕、眼花为主症的一类病证。眩即眼花,晕即头晕,二者常同时并见。其轻者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旋转不定、不能站立,或伴有恶心、呕吐、汗出,甚则昏仆等症状。眩晕多风,属本虚标实之证,肝肾阴亏、气血不足为病之本.痰、瘀、风、火为病之标。病位在脑,但与肝、脾、肾密切相关,其中又以肝为主。常见于西医的高血压、低血压、低血糖、贫血、梅尼埃综合征、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等病。 1 诊断与鉴别诊断 1.1诊断要点 头晕目眩,视物旋转,轻则闭目可止,重者如坐舟车,甚则昏仆;可伴恶心呕吐.眼球震颤,耳鸣耳聋,汗出,面色苍白等。虚证者可见沉细弱脉,实证者以弦滑脉多见。 1.2鉴别诊断 1.2. 1 中风:中风是以卒然昏仆、不省人事.伴有口舌歪斜、语言窘涩、半身不遂为主症的一种病;或不经昏仆而仅以僻不遂为特征。眩晕发作严重者,有突 然昏仆的现象,但神志清醒,且无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等症状;中年以上患者,肝阳上亢之眩晕极易化风而演变为中风。 1.2.2厥证:厥证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伴有四肢逆冷为主,患者短时间内逐渐苏醒,醒后无后遗症,但特别严重者也可一厥不复而死亡。眩晕发作严重者.有欲仆或仆倒现象,与厥证相似,但一般无昏迷及不省人事的表现。 1.2.3 痫证:痫证是一种发作性神智异常的疾病,其特征为发作性精神恍惚,甚则突然仆倒,昏不知人、门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如作猪羊叫声、移时苏醒。眩晕发作严重者,有突然仆倒现象。与痫证相似,但无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四肢抽摘等症状。 2 辨证论治 眩晕之治法,一般须标本兼顾,或在标证缓解之时即考虑治本。如平肝潜阳合滋养肝肾,化痰降逆合键脾益气,活血化瘀合益气养阴等,都是常用的标本兼顾之法。治疗眩晕,还要注意治疗原发病,如因跌仆外伤、妇女崩中、漏下等致眩晕,应重点治疗失血。 2.1肝阳上亢证 证候:眩晕,头部跳痛,耳鸣如潮,心烦易怒,失眠多梦,舌质红,苔薄黄,脉弦滑。 病机:肝阳上亢,上扰清窍。 治法:平肝潜阳。 方药:天麻钩藤饮加减。 天麻12g,钩藤后下12g,石决明先煎15g,扼子9g,黄芩9g,川牛膝9g,杜仲9g,益母草9g,桑寄生12g,夜交藤15g,茯苓9g。 加减:兼便秘者可加大黄后下6g,芒硝冲服6g,以通腑泄热;若阳亢化风者,宜加羚羊角粉冲服0.6g。牡砺先煎10g,.代赭石15g以镇肝息风;若兼阴虚者,加龟甲先煎10g,鳌甲先煎10g,制何首乌10g,生地黄10g以滋阴潜阳。 2.2 气血亏虚证 证候:头目眩晕,劳则加剧,神疲健忘,声低气短,面白少华或萎黄,或心

内分泌科诊疗常规

内分泌科常见病诊疗常规 甲状腺机能亢进 【诊断要点】 ①病史:起病一般缓慢,少数可在明显精神创伤或感染后突然发病;存在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所致的高神经精神应激症群(如神经过敏、精神紧张、情绪激动、急躁易怒、多言失眠等)、高代谢症群(食欲亢进、喜凉怕热、低烧乏力、多汗、腹泻)以及月经失调、阳萎、周期性麻痹等其他功能紊乱。 ②体格检查:消瘦,皮肤潮湿,手细颤,腱反射亢进;收缩压高、脉压大,心动过速、心音亢进、收缩期杂音、早搏等;单侧或双侧突眼;甲状腺肿大。 ③辅助检查:血清总T3、T4和FT3、FT4增高;血清促甲状腺激素释放(TSH)兴奋试验阴性;TSAb、TRAb测定阳性。 【入院指征】诊断明确、病情较重,或伴有感染,或疑有危象者。 【入院检查】 血常规、尿常规、血电解质、血脂------ 2日内完成 心电图、X线检查、B超------3日内完成 TSH、T3、T4、FT3、FT4 ------ 10日内完成 根据病情选择检查项目: TSAb、TRAb测定 甲状腺同位素扫描 【治疗原则】 1.一般治疗 调节全身功能状态,进行心理治疗。口服安定片2.5mg,3次/日。脉率>100次/分时,口服安定片10~20mg,3次/日。 2.抗甲状腺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有他巴唑、甲亢平,治疗量30~40mg/日;甲基(丙基)硫氧嘧啶300~400mg /日。维持量各为5~10mg/日及50~100mg/日。应用过程中应注意药物过敏、肝功能损害及血白细胞减少情况。 【疗效标准】 ①治愈:症状、体征消失,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 ②好转: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甲状腺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③未愈:经充分治疗,未能到到好转指标者。

疼痛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疼痛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偏头痛】 1. 诊断依据: (1)常于青春期起病,女性居多。 (2)发作性搏动性头痛为主,也可呈胀痛; 以一侧头痛为主,也可全头痛; 间歇性反复发作,起止较突然,间歇期如常人,病程较长。 (3)多伴有恶心、呕吐等明显的植物神经症状。 (4)脑电图检查偶有轻度或中度异常,脑成像及其它辅助检查均无异常。 2. 治疗常规: (1)药物治疗:阿司匹林、麦角胺、尼莫地平、卡马西平等药物。 (2)物理治疗:超激光星状神经节照射,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 3. 三叉神经阻滞、枕神经阻滞等。 【带状疱疹】 1. 诊断依据: (1)发病初期常伴有全身不适、微热、倦怠、食欲减退等,3~5日后在神经痛 的部位出现疱疹。 (2)沿神经走行分布的单侧性疼痛,呈束带状,多为烧灼样、割裂样剧痛。 (3)疼痛区域皮肤先有潮红,继而出现成簇的粟粒至黄豆大小疱疹,逐渐增多, 沿受累神经支配皮肤区域排列成带状,该处皮肤痛觉过敏。 (4)带状疱疹消失后仍留有剧烈疼痛,持续6月以上者,为慢性疱疹后神经痛。2. 治疗常规: (1)药物治疗: 1)止痛:可用芬必得、曲马多、加巴喷丁,吗啡等。 2)抗病毒:可用阿昔洛韦、板兰根、阿糖胞苷等。 3)抗感染:可用抗生素。 4)其它药物:如干扰素、强的松(短期小剂量)、维生素等。 (2)疱疹出现后,注意避免抓破、感染,局部可外搽龙胆紫药水,或口服抗生素。 (3)物理治疗:激光等。 (4)神经阻滞:视病变部位行相应的椎间孔神经阻滞、椎旁交感神经阻滞、 星状神经节阻滞、肋间神经阻滞、硬膜外阻滞(单次或留管连续用药)、皮下置 管接PCA(病人自控镇痛)。 【肩关节周围炎】 1. 诊断依据: (1)多发于50~60岁,40岁以下者少见,女性多于男性(3:1),左侧多 于右侧或双侧同时罹患。 (2)肩关节疼痛、僵硬,以钝痛为主,偶可呈剧烈锐痛,疼痛部位深邃, 按压时反而减轻,夜间疼痛加重。 (3)肩关节周围压痛,压痛点多集中在肩峰下、喙突下方胸大肌止点、大

医生下乡个人自我鉴定文档4篇

医生下乡个人自我鉴定文档4篇Personal self appraisal documents of doctors going to th e countryside 编订:JinTai College

医生下乡个人自我鉴定文档4篇 小泰温馨提示:自我鉴定是个人在一个时期、一个年度、一个阶段对 自己的学习和工作生活等表现的一个自我总结。篇幅短小,语言概括、简洁、扼要,具有评语和结论性质。本文档根据自我鉴定内容要求展 开说明,具有实践指导意义,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 意修改调整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 1、篇章1:医生下乡个人自我鉴定范文 2、篇章2:医生下乡个人自我鉴定范文 3、篇章3:医生下乡个人自我鉴定范文 4、篇章4:医生下乡个人自我鉴定范文 乡村医生支撑着中国农村三级医疗保健网的网底,又是 合作医疗的主要实施者,那么关于医生下乡如何自我鉴定呢?下面是有医生下乡个人自我鉴定,欢迎参阅。 篇章1:医生下乡个人自我鉴定范文 从xx年xx月xx号到xx年xx月xx号,共xx天,我圆 满地完成了在县医院的医疗支农工作,现总结鉴定如下。

在响应党和卫生部的医疗下乡支农号召部署下,在我院 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医疗下乡支农小组来到县人民医院,和当地医院的同事们,共同学习,共同努力,共同工作,共同进步,在艰苦的条件下,克服困难,多想办法,努力工作,仔细耐心,热情周到地为当地的各族群众提供就医服务。 我在这个月的时间里,遵纪守法,团结互助,努力工作,共完成133台手术麻醉病例,其中椎管内麻醉92例;静脉全身麻醉23例;气管插管全身麻醉14例;臂丛神经阻滞麻醉4例。开展的手术类型有;胆囊切除手术22例,腹部疝修补术29例,阑尾切除手术50例,骨科手术5例。在诊疗的病例中,最小 年龄1岁,最大年龄71岁。在手术过程中,都保障病人安全,平稳地渡过手术期,最大限度地完成了手术的治疗工作,所有的麻醉病例没有出现任何的医疗事故和差错,使麻醉工作创历史新高,手术量创历史新高,受到当地各族群众的好评。在临床工作的同时,组织相关科室的医务人员,共同学习理论基础知识,并且为同事们讲解专业技术知识理论课一堂(麻醉基础知识及相关问题)。 我走过那天的日子,多少紧张而有序的工作场景还在眼前;多少质朴而诚恳的话语还在耳边。有付出,就有收获。我 的医疗下乡支农工作虽然已结束了,但是在工作完成的同时也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

常见病中医诊疗规范 一、感冒的诊疗常规 感冒病系外感风邪,客于肺卫,以鼻塞、流涕、咳嗽、恶寒、发热、头身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1、诊断依据 a)鼻塞流涕、喷嚏、咽痒或痛,咳嗽。 b)恶寒发热,无汗或少汗,头痛,肢体酸楚。 c)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d)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2、证候分类 a)风寒束表: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身疼,鼻塞流涕,喷嚏。舌苔薄白,脉浮紧或 浮缓。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方药:荆防败毒散。 b)风热犯表:发热、恶风、头胀痛,鼻塞流黄涕,烟痛咽红,咳嗽,舌边尖红,苔白 或微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方药:银翘散 c)暑湿袭表: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热势不扬,无汗或少汗, 胸闷泛恶。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方药:新加香薷饮 临床尚有体虚感冒,以及挟湿、挟滞等兼证。 其他疗法: (1)常用中成药风寒感冒:风寒感冒颗粒或桑姜感冒片 风热感冒:银翘解毒片或感冒清 (2)艾灸法用艾条温和灸足三里穴 调护: 本类方剂多为辛散轻宣之品,不宜久煎,以免药性挥发,降低疗效。对于风寒感冒,应温热服,服后避风覆被取汗,并服热汤或热粥以助药力。服药期间,饮食以清淡为宜,不可过饥过饱,宜多饮水。 预防: (1)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注意防寒避暑,及时增减衣物。感冒流行期间,避免或少去公共场所。 (2)感冒的药物预防很重要也很有效。冬春季多用紫苏、荆芥、贯众;夏季多用藿香、佩兰、荷叶;时邪疫毒流行期间,多用板蓝根、大青叶等。另外,常用的食品如葱、 姜、大蒜、食醋等也有预防作用。 转诊指标

耳鼻喉科鼻渊中医诊疗方案

鼻渊(慢性鼻-鼻窦炎)中医诊疗方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照《中华中医药学会标准—中医耳鼻咽喉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 (1)以大量粘性或脓性鼻涕,鼻塞,头痛或头昏为主要症状。 (2)鼻腔检查粘膜充血、肿胀,鼻腔或后鼻孔有较多的粘性或脓性分泌物。 (3)X线鼻窦摄片有阳性表现。 2.西医诊断标准 参照2008年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分会制订的《慢性鼻-鼻窦炎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1)病程持续超过12周。 (2)症状:①主要症状:鼻塞,黏性、脓性鼻涕。②次要症状:头面部胀痛,嗅觉减退或丧失。诊断时以上述两种或两种以上相关症状为依据,其主要症状中的鼻塞,黏性脓性鼻涕必具其一。 (3)检查 ①鼻腔检查:来源于中鼻道、嗅裂的黏脓性分泌物,中鼻道黏膜充血、水肿或有鼻息肉。②影像学检查:CT扫描显示窦口鼻道复合体或鼻窦黏膜病变。 (二)证候诊断 1.肺经风热证:间歇性或持续性鼻塞,鼻涕量多而白粘或黄稠,嗅觉减退。可伴头痛,兼有发热恶风,汗出,或咳嗽。舌质红,舌苔薄白,脉浮数。 2.胆腑郁热证:鼻涕脓浊,量多,色黄或黄绿,或有腥臭味,鼻塞,嗅觉减退。可兼有头痛剧烈,烦躁易怒,口苦,咽干。舌质红,舌苔黄或腻,脉弦数。

3.脾胃湿热证:鼻塞重而持续,鼻涕黄浊而量多,嗅觉减退。兼头昏闷,或头重胀,倦怠乏力,胸脘痞闷,纳呆食少。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4.肺脾气虚证:鼻塞,头昏,记忆力减退,鼻涕混浊,时多时少。面色萎黄或白,少气乏力,大便溏薄。鼻腔粘膜不充血,但肿胀,并有粘性或脓性分泌物。舌淡,苔白,脉细弱。 二、治疗方法 (一)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 1.肺经风热证 治法:疏风清热,宣肺通窍。 推荐方药:银翘散合苍耳子散加减。金银花、连翘、薄荷、淡豆豉、荆芥穗、牛蒡子、桔梗、甘草、淡竹叶、芦根、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 中成药:鼻渊通窍颗粒、香菊胶囊等。 2.胆腑郁热证 治法:清泄胆热,利湿通窍。 推荐方药:龙胆泻肝汤合苍耳子散加减。龙胆草、栀子、黄芩、泽泻、车前子、当归、柴胡、生地黄、甘草、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 中成药:鼻渊舒口服液、鼻窦炎口服液等。 3.脾胃湿热证 治法:清热利湿,化浊通窍。 推荐方药:甘露消毒丹合苍耳子散加减。白豆蔻、藿香、茵陈、滑石、川木通、石菖蒲、黄芩、川贝母、射干、薄荷、连翘、苍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等。 中成药:藿香正气口服液等。 4.肺脾气虚证 治法:健脾补肺,祛寒开窍。 推荐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人参、白术、炙甘草、当归、陈皮、升

中医科诊疗常规

第二十四篇中医科疾病 第一章外感病证 第一节感冒 【概述】 感冒是由于外感风邪或时行邪毒,引起肺卫功能失调,出现鼻塞、流涕、喷嚏、头痛、恶寒、发热、咳嗽、全身不适、脉浮等临床表现的一种病证。其临床表现与西医学所称的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相似。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咽炎、扁桃体炎、喉炎等均可参考本病辨证论治。 【诊断要点】 (一)临证以卫表及鼻咽症状为主,脉浮。 (二)时行感冒多呈流行性,且病症相似,多突然起病,恶寒、发热(多为高热)、周身酸楚、疲乏无力,病情一般较普通感冒为重。 (三)病程一般3-7日,普通感冒一般不传变,时行感冒少数可传变入里,变生它病。 (四)四时皆有,以冬春季节为多见。 (五)血白细胞总数正常或偏低,中性粒细胞减少,淋巴细胞相对增多。 (六)本病应注意与风温早期相鉴别。 【辨证论治】 (一)风寒证 症状:鼻塞声重,喷嚏,流清涕,恶寒发热或发热不甚,无汗,周身酸痛,咳嗽痰白质稀,舌苔薄白,脉浮紧。 治法:辛温解表,宣肺散寒。 例方:荆防败毒散加减。 (二)风热证 症状:发热或高热,微恶风,鼻塞喷嚏,流稠涕,汗出口干,咽喉痛,咳嗽痰稠,舌苔薄黄,脉浮数。 治法:辛凉解表,宣肺清热。 例方:银翘散加减。 (三)暑湿证 症状:发热,汗出热不解,鼻塞流浊涕,头昏重胀痛,身重倦怠,心烦口渴,胸闷欲呕,尿短赤,舌苔黄腻,脉濡数。 治法:清暑祛湿解表。 例方:新加香薷饮加减。 (四)表寒里热证 症状:发热,恶寒,无汗口渴,鼻塞声重,咽喉痛,咳嗽气急,痰黄粘稠,尿赤便秘,舌苔黄白相兼,脉浮数。 治法:解表清里,宣肺疏风。 例方:双解汤加减。 外治疗法

大蒜液滴鼻:10%大蒜液每次1滴,每日滴3~5次,适用于各证型感冒; 拔火罐:可取大椎、身柱、大杼、肺俞、风门等穴,每日1次。 第二节急性发热 【概述】 急性发热是指感受六淫之邪、温热疫毒之气,导致体温升高,伴有面赤、烦渴、或有恶寒、脉数等为主要症状的一种病证。西医学中各种急性感染性或原因不明的发热,可参考本证辨证论治。 【诊断要点】 (一)体温在37.5℃以上,可高达39.5℃~40℃,并持续数小时以上不退者,或体温下降后,又逐渐升高,或伴有恶寒、寒战、口渴喜饮,舌红苔黄,脉数等症。 (二)临床表现有与原发疾病相关病症及外感发热常伴有的其他症状,分析两者之间的联系,有利于疾病的诊断。 (三)具有不洁饮食史,输血传染史,职业病史等。 (四)结合病史及临床表现,进行必要的实验室检查,如血、尿、大便常规,血沉、血、尿和骨髓培养,X线检查以及其他针对病因的特殊检查,常可有异常发现。 (五)注意与内伤发热、真寒假热相鉴别。 【辨证论治】 (一)卫表证 症状: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头身疼痛,咳嗽,或恶寒甚而无汗,或口干咽喉痛,或身重脘闷,舌苔薄白或薄黄,脉浮。 治法:解表退热。 例方:风寒证选荆防败毒散,风热证选银翘散。 (二)肺热证 症状:壮热,咳嗽或喘促,痰黄稠或痰中带血,胸痛,口渴,舌红苔黄,脉滑数。 治法:清热肃肺,止咳平喘。 例方:麻杏石甘汤加减。 (三)胃热证 症状:壮热,口渴引饮,口臭,面赤心烦,舌红苔黄,脉洪大有力。 治法:清胃泻火。 例方:白虎汤加减。 (四)腑实证 症状:壮热,日晡热甚,腹胀、腹痛、痞满,大便秘结或热结旁流,烦躁谵语,舌苔焦燥,或有芒剌,脉沉实有力。 治法:通腑泻热。 例方:大承气汤加减。 (五)胆热证 症状:寒热往来,胸胁苦满,口苦咽干,或恶心呕吐,或目身发黄,舌红苔黄腻、脉弦数。 治法:清热利胆。 例方:大柴胡汤加减。 (六)脾胃湿热证

普外科常见疾病诊疗常规

临床疾病诊疗规范及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普二科 2015-4

目录 第一篇临床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章胃、十二指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 第二篇临床诊疗技术操作规程 第一节腹腔穿刺术 ….. 第一篇临床疾病诊疗规范 第一章胃、十二指肠疾病 第一节胃、十二指肠溃疡 【概述】 胃十二指肠溃疡是极为常见的疾病,是位于胃十二指肠壁的局限性圆形或椭圆形的缺损。患者有周期性上腹部疼痛、返酸、嗳气等症状。本病易反复发作,呈慢性进程。对“内科治疗无效”、出血、穿孔和幽门梗阻患者多施行胃大部切除术。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治疗使抑酸治疗后溃疡痊愈,一年后溃疡复发从未治疗HP感染的40%降至5%。 【临床表现】 1.反复上腹部疼痛,疼痛性质多为钝痛或烧灼痛,伴饱胀、嗳气、食欲减退; 2.胃溃疡疼痛节律性不明显,多在进餐后1/2~1小时开始疼痛,持续约1~2小时或更长时间,进食疼痛不缓解; 3.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具有明显节律性,表现为餐后延迟痛(餐后3~4小时发作),饥饿痛和夜间痛,常伴有反酸,进食疼痛缓解; 4.并发出血、穿孔、梗阻及癌变时可有相应的症状。 【主要检查】 (一) 体格检查:

1.全身营养状况,左锁骨上淋巴结是否肿大; 2.注意有无胃蠕动波和胃震水音; 3.胃溃疡压痛点在剑突下略偏左,范围较广;十二指肠溃疡压痛点在剑突下略偏右,范围局限; 4.上腹部是否可触及肿块。 (二) 实验室检查: 1.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型、尿常规,大便常规及潜血; 2.肝肾功能、电解质、血糖; 3.必要时作胃液分析或血清胃泌素测定。 (三)器械检查: 1.胃镜加取活组织病理检查,幽门螺杆菌检查; 2.X线钡餐检查; 3.手术前常规作肝胆B超、胸部平片和心电图检查。 【诊断要点】 (一)根据病史和体征; (二)胃镜检查发现粘膜溃疡; 【鉴别诊断】 1.慢性胃炎、慢性十二指肠炎; 2.胃肿瘤; 3.胃或十二指肠憩室; 4.胃下垂; 5.胃泌素瘤; 6.慢性胆囊炎胆石症。 【治疗要点】 (一)非手术治疗: (1)抑酸药物; (2)胃粘膜保护剂; (3)抗幽门螺杆菌。 (二)手术治疗: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