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我国的三大产业

我国的三大产业

我国的三大产业
我国的三大产业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分析改 赵梓希

我国三大产业结构变化及其原因分析 130410131 赵梓希 【摘要】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我国的产业发展实现了由少到多,由弱到较强的转变,三大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明显的改善,我国已经由一个传统的农业经济大国转变为工业经济大国。产业结构的变化对促进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就业困境的改善,国际地位的提高等诸多方面均发挥着无可取代的作用。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其中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而后的一些历史重大事件都值得我们去分析其影响,以便于今后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和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关键字】产业结构三次产业比重变化重大历史事件 一、我国产业结构变化 建国以来,尤其改革开放后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与此相伴随,我国产业结构也经历了重大的变革和调整。 1、总体变化 建国以来,我国产业结构发生很大的调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稳步提高,第三产业较低回落后逐年持续上升,综合分析可以看出,第二产业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一大趋势,对促进我国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发挥功不可没的作用。 图1 1952—2014年我国三大产业在GDP中作占得比重(%)

2、三大产业结构的个体变化 从总体上看,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呈持续下降的趋势,从1952年的50.95%下降到2014年的9.17%,可以看出我国已经不是一个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了。 图2 1952—2014年第一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出现极增到下降再增,改革开放后先降后升的趋势,从1952年的20.88%上升到1960年的44.37%,随后下降到1968年的31.05%,后再次上升。改革开放后,从1978年的47.87%下降到1990年的41.34%,随后呈上升趋势,上升到2009年的47.45%。2010年来有小幅下降,截止14年达42.72%的水平。但总体来讲自没有发生很大的变化。 图3 1952—2014年第二产业在GDP中所占的比重(%) 第三产业在GDP中所占比重呈前期平稳后期逐步上升趋势。从1952年的28.16%下降到1978年的23.94%,随后逐渐上升到2014年的48.11%。(其中在1984年,2013年

第一二三大产业划分

、三次产业的范围 第一产业是指农、林、牧、渔业(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不含幵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不含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第三产业即服务业,是指除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包括:批发和零售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住宿和餐饮业,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教育,卫生和社会工作,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农、林、牧、渔业中的农、林、牧、渔服务业,采矿业中的幵采辅助活动,制造业中的金属制品、机械和设备修理业。 三次产业分类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1) 次产业分类 门类大类名称 A农、林、牧、渔业 01农业 第一产业02林业 03畜牧业 04渔业

第二产业 06煤炭幵采和洗选业 07石油和天然气幵采业 08黑色金属矿采选业 09有色金属矿采诜业 10非金属矿采选业 12其他采矿业 C制造业 13农副食品加工业 14食品制造业 15酒、饮料和精制茶制造业 16烟草制品业 17纺织业 18纺织服装、服饰业 19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和制鞋业 20木材加工和木、竹、藤、棕、草制品业 21 家具制造业 22造纸和纸制品业 23印刷和记录媒介复制业 B米矿业

24文教、工美、体育和娱乐用品制造业 25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 26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 27医药制造业 28化学纤维制造业 29橡胶和塑料制品业 30非金属矿物制品业 31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32有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 33金属制品业 34通用设备制造业 第二产业 35专用设备制造业 36汽车制造业 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 38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 39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 40仪器仪表制造业 41其他制造业 42废弃资源综合利用业

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影响

三大产业结构变动对河北省生产总值的影 响 专业:金融学学号:41016113 姓名:卢红吉 摘要: 经济发展是以经济增长为前提的,而经济增长与产业结构变动又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强调产业结构的转变也是当前经济增长的发展要求。本文采用1978年至2011年河北省地区生产总值和三大产业的统计数据,通过建立多元线性回归模型,运用eviews软件,研究三大产业增长对河北省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调整产业结构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河北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字:经济增长;三大产业;最小二乘法;产业结构;GDP;可是续发展 一、引言 20世纪以来,产业结构调整与经济增长相互之间的关系研究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的重要课题。传统的经济增长理论是在竞争均衡的假设条件下,认为经济的增长是各种生产要素投入的结果,总产出函数是资本积累、劳动力增加以及技术变化的长期作用结果。而结构主义非均衡增长理论则认为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关于竞争均衡的假设在实际中并不成立,结构主义理论认为,实际中这种竞争均衡的假设是不可能存在的,由于各个部门的生产技术、产品需求、要素供给等都是各不相同的,生产要素在不同的部门其报酬率必然也就不相同,这样一来,生产要素在不同部门之间的流动会使得总产出增加,因而产业结构变动会促进经济增长;反过来,经济增长在不同部门间也是不完全均衡的,经济的增长也会影响到产业结构的变化。 世界各国把各种产业划分为三大类: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是指提供生产资料的产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水产养殖业等直接以自然物为对象的生产部门。第二产业是指加工产业,利用基本的生产资料进行加工并出售。第三产业又称服务业,它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第三产业行业广泛。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保险业、行政、家庭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各国划分不完全一致。我国的为三大产业:农业、工业、服务业。 一个国家产业结构的状态及优化升级能力,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一个省亦是如此。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对于促进整个省的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三大产业与税收

税收同三大产业间关系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财政收入是政府履行其职能的基础和保障,为确保政府各项职能的有效执行,必须要有相应的财政收入作为后盾。财政收入问题是现代财政理论与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所以三大产业与税收关系及其重要。 首先我国是农业大国,农业是我国的基础,但是我国农业发展水平落后,属于粗放型经济,所以要发展我国经济必须要加大工业的发展,所以当进入工业化阶段后,第二产业产值开始占据主导地位达到一定高峰后开始缓慢下降,同时第三产业产值比重上升,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其次税收与经济增长关系的析,税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表现在两个方面:经济决定税收和税收对经济的反作用。一方面,经济是税收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经济发展的广度和深度决定了税收分配的范围和程度,进而从根本上决定了税收收入的规模和增长速度。另一方面,税收对经济具有反作用。完善的税制能够平衡纳税人之间的税负,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引导资源配置的最优化,调整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促进社会经济的增长,从而增加税收。 然后通过对比税收同我国三大产业的关系,不难得出以下结论:一是高税负不一定能取得高收入,而高收入不一定非得实行高税率。因为过高的宏观税负会挫伤生产者的积极性,削弱经济行为主体的活动,导致经济的停滞或下降;二是同样多的税收收入,可以采取不同的税率,但税率高低相差

很大。低税率政策可以刺激生产、扩大税基,最终有利于税收增长;三是宏观税负、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之间相互依存、互相制约,从理论上说应当存在一种兼顾税收收入与经济增长的最佳宏观税负水平。英国经济学家基思.马其顿采用实证分析方法,研究了宏观税负与经济增长的基本关系,其结论是“那些在效率税制下,使公民承担较低平均税负的国家要比高税负国家的公民收入增长更快。即低税负可以带动经济增长,高税负会抑制经济增长。 最后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税收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三大产业的发展及变化情况。如果第三产业产值的系数最大,说明它对财政收入的贡献最大,而1970到1989年的模型结果中第一产业产值的系数最大,说明在这段时间里第一产业产值是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并且这一阶段第三产业产值的贡献率最小。这一明显的变化充分地说明了第三产业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大产业的划分

三大产业的划分 1985年,我国国家统计局明确地把我国产业划分为三大产业。把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定为第一产业,把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煤气)和建筑业定为第二产业。把第一、二产业以外的各行业定为第三产业。这是我国政府关于经济结构改革的一项重大决策与举措。 不同行业和产业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功能 第一产业农业,是整个社会大生产的基础。人类吃、穿、住等基本生活资料都离不开农业。农业是人类生活资料的主要来源,是人类生存和进行其他生产的先决条件,是人类社会生存之本,是国民经济中其他产业部门独立的基础,更是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第二产业主要是加工制造业(简称工业),它是社会化大生产的主导。工业是采掘自然物质资源和对各原材料进行再加工、深加工的物质生产领域。它所包含的行业和门类较多。按照劳动对象可分为采掘工业和加工制造业。工业在社会化大生产中的主导功能表现在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先 进的技术装备,它是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实现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先导。例如,传统农业主要靠人畜类肥来发展地力,靠精耕细作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现代化农业是用优良品种、化肥、农药、除草剂、农用机械等和工

业产品提高产量和质量。总之,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发挥着主导作用,即起着领导和决定方向的作用。 第三产业主要是服务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向全社会提供各种各样劳务的服务性行业。第三产业的内涵非常丰富,且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变化的,它所包括的部门不断扩大、增多,因而第三产业是个发展性的概念。第三产业可具体分为两大部门: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再细分又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行业、邮电通讯行业、物资供销和仓储行业。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商业饮食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技术服务业和生活服务修理业务;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党政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公安司法机关等。 第三产业以第一、第二产业所创造的物质产品为基本条件,通过服务的形式生产出非物质形态的产品,满足第一、第二产业及社会生活的多种需要。这种服务性的产业活动就象“润滑剂”和“增效剂”,渗透到第一、第二产业,物化于各物质生产要素之中。

三大产业

三大产业 三次产业分类法是新西兰经济学家费歇尔首先创立的一种产业分类方法。他在1935年所著《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中提出对产业的划分方法。 英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拉克在费歇尔的基础上,采用三次产业分类法对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实证分析,总结出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的作用。 第一产业 第一产业指国民经济中以利用自然力为主,生产不必经过深度加工就可消费的产品或工业原料的部门。 包括农业、林业、渔业、畜牧业和采集业等。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第二产业 第二产业主要指利用自然界和第一产业提供的基本材料进行加工处理。 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和公共工程、水电油气、医药制造等 第三产业 第三产业是指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行业,范围比较广泛,主要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产业、商业、餐饮业、金融业、教育产业、公共服务等非物质生产部门。 第一产业为第二三产业奠定基础;第二产业是三大产业的核心,对第一产业有带动作用;第一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条件,第三产业发展促进第一二产业的进步,第三产业的高度发达是现代国家的标志,2017年中国的第三产业占总产值已超过一半。 刷题巩固 01、下列哪项不属于第三产业() A.教育 B.社会福利 C.邮电通信 D.航天 【解析】D。根据《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报告》中对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意见,我国

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具体分为四个层次:一是流通部门: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二是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三是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四是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但在国内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 故正确答案为D。

产业经济学名词解释(精简)

产业经济学 马歇尔冲突:大规模生产能提高企业的生产效率,但企业追求规模经济的结果必然会导致垄断的发展,而垄断将破坏价格机制,扼杀竞争,使市场经济丧失活力,损害资源配置的效率。 产业经济学:是以“产业”为对象,研究产业之间关系结构、产业内部组织结构及其相互作用规律的应用经济学科。产业:具有某种共同特性的、彼此相互作用的经济活动的集合。 产业结构:产业间的相互联系和联系方式。 产业关联:产业间以各种投入品和产出品为连接纽带的技术经济联系和数量结构关系。 产业组织:同一产业内各企业间相互作用的关系结构。 产业布局:指生产力诸要素在区域空间上的组合而形成的各产业在区域范围内的分布。 主导产业:指对一个产业未来发展具有决定性引导作用的产业。 支柱产业:指在国民经济中占较大比重,对经济增长起着重要作用,在一定时期内能支持社会发展的产业。 幼稚产业:指工业后发国家的产业体系中,相对于工业先行国家成熟产业而言,处于幼小阶段的产业。 衰退产业:指某一产业由于技术进步或需求变化等因素致使市场需求减少,生产能力过剩且无增长潜力的产业。 产业结构优化:指推动产业结构合理化和高级化发展的过程,是实现产业结构与资源结构相适应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指产业之间协调能力和关联水平的提高。 产业结构高级化:指产业不断从低级向高级转变的过程。 产业集群: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在一定区域内相互关联的企业集中成片,形成结构完整的有机体系。 前向关联:一产业通过提供供给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后向关联:一产业通过需求吸收与其他产业部门发生的关联。 投入产出法:通过建立投入产出模型,研究经济系统各个部分间表现为投入与产出的相互依存关系的数量分析方法。

三大产业(二)

三大产业(二) 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历史证明,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产业结构从以第一产业为主逐渐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和升级的过程。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越高,其产业结构所达到的高度也越高。产业结构高度化,就是产业结构从以第一产业为主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转化过程,由技术含量低向技术含量高转化的过程,由低附加值向高附加值转化的过程,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化的过程。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如表格中提到的美国、英国、法国等国家其第三产业所占的比重都远远高于其他产业。中国要想发展经济,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就必须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讲解我国第三产业的现状,要从取得的成绩和不足两个角度实行。讲成绩如下表格: 通过图表能够看出,中国三大产业的产值结构变化是符合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的,即第一产业比重下降,自1978年到1997年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稳中波动,变化幅度不大。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基本上表现上升趋势,改革开放20年间,上升了近9个百分点。三大产业产值结构的变化,意味着三大产业的就业结构也是变化的。我们在小范围做的调查与社会大环境的情况是协调一致的。这使我们能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中国产业结构发展的趋势是好的,中国的经济与发达国家的差别正在拉近。其次,指出我国和发达国家相比,第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制约了第一、二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本框题的最后一个问题是我国加快发展第三产业的重要意义。 第一: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能够有效地推动我国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在讲第一点意义之前,媒体显示:没有人是贫困的,除非他没有知识。拥有知识的人拥有一切。 通过大屏幕上的至理名言,使学生明白:知识对人的重要性,尤其在现代社会知识是人立足社会的重要因素。知识的转播离不开教育,教育对社会的作用如同知识对个人的作用一样重要。 要求学生们以第三产业中的教育产业为例(能够引用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论证第一点意义。(注:之所以选择这个角度,即能够讲清第一点意义,又可使学生理解到知识的魅力与力量,更加努力地学习) 教师总结时,既能够举出瓦特、爱迪生等个人的发明创造对人类的贡献的例子,又能够举出韩国、日本等国家重视教育,通过教育推动国家现代化的例子。 在讲第二点意义之前,先拿出一道讨论题要求同学们发表意见提出自己的见解,然后分析出第二点意义。讨论题是:我国在五十年代的时候,人们的经济生活贫困窘迫,但社会的犯罪率比较低。现在生活富裕了,但社会问题越来越多。以北京为例,犯罪率居高不下,据调查犯罪分子中刑事犯罪分子绝大部分都是无业人员。你认为犯罪与就业相关系吗?是一种什么关系?根据中国当前农业现有1.2亿剩余劳动力,城镇有大量下岗工人的国情,应该把这

产业经济学试题及答案

《产业经济学》试题 专业姓名成绩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产业经济学是一种() A、微观经济理论 B、中观经济理论 C、宏观经济理论 D、古典经济理论 2、产业经济学研究的领域() A、国民经济总量 B、企业 C、家庭 D、产业 3、有效竞争理论是由()提出 A、克拉克 B、马克思 C、贝恩 D、霍夫曼 4、产业结构优化的目标是() A、实现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B、实现经济的飞速发展 C、促进各产业间的协调发展 D、调整不协调的产业结构 5、产业组织是指() A、同一产业内企业间的组织或市场关系 B、产业中同类企业的总和 C、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经济关系 D、市场主体间的市场活动的集合 6、广告的作用() A、有利 B、有弊 C、有利有弊 D、无利 7、掠夺性定价的特征有() A、定价一般长期性的 B、所有企业都可以采用此战略 C、价格一般定在低于平均利润之下 D、对市场结构产生有利的影响 8、以下哪种联系方式不属于按照产业之间的供给与需求联系分类的方式() A、前向联系 B、后向联系 C、环向联系 D、价格联系 9、从产业发展生命周期角度看,“夕阳”产业是指() A、处于成熟期阶段的产业 B、处于衰退期的产业 C、处于调整期的产业 D、市场容量渐趋饱和的产业 10、下列不属于SCP分析框架内容的是()

A、市场行为 B、市场绩效 C、市场结构 D、市场竞争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 1、以下属于三次产业分类法中第一产业的有() A、农业 B、渔业 C、畜牧业 D、林 业 2、产业结构政策通常包括() A、幼小产业保护政策 B、主导产业选择政策 C、战略产业扶植政策 D、贸易保护政策 3、影响市场集中度的主要因素包括() A、企业规模 B、进入壁垒 C、市场容量 D、产品差别化 4、产业结构优化的内容包括() A、供给结构的优化 B、需求结构的优化 C、国际贸易结构的优化 D、国际投资结构的优化 5、市场结构的基本类型() A、完全竞争 B、完全垄断 C、寡头垄断 D、垄断竞争 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 1、产业的经济活动是某些经济活动或者部门经济活动。() 2、高消耗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的传统发展模式符合经济与产业发展的需求。() 3、煤炭产业部门和电力产业部门是一种单向联系方式。() 4、产业组织考察的是组织之间的关系。() 5、产品差别化是一种有效的非价格竞争手段。() 6、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7、对发展中国家来说,国际产业转移只具有促进作用。() 8、寡头垄断的市场结构比完全垄断更有利于技术进步。() 9、产业组织理论主要是为了解决“马歇尔冲突”。()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_税收及三大产业的关系模型

计量经济学大作业——税收与三大产业的关系模型 学号:0112940 姓名:张慧娟 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2班 修课时间:2013-2-24 任课教师:朱永军 成绩: 评语:本次实验室研究税收与三大产业关系的模型,试图通过对1993-2012年税收收入与三大产业年产值的分析,了解税收收入与农业、工业、其他产业之间的关系,综合运用了ols分析方法和eview软件确立模型、估计参数、模型检验与修正。经过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税收收入与第一产业相关关系不明显,与第二、三产业间则存在高度的正相关性。本次试验研究的显示意义很强,通过本次试验对计量经济学

有一定的了解,并能利用Eviews软件进行实证分析。 Email: 1850337523@https://www.doczj.com/doc/c314663965.html, 税收与三大产业的关系的研究 摘要 本文研究的是税收与三大产业的关系模型,通过对1993-2012年税收与三大产业收入的分析,以了解税收与三大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以及各个因素之间的联系。运用Eviews软件和OLS分析法对1993—2012的历史数据进行分析,通过逐步剔除不合适的解释变量和对方程进行一系列的检验,最终找出税收与主要影响要素之间的关系。并通过我国实际经济发展状况和政策导向运用此关系对以后情况进行预测。 关键词:税收三大产业产值 OLS Abstract This study is a model of taxation and the relationship of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1993-2012 annual tax revenue and the three major industry revenue, we can underst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x and the three major industries, as well as the links between the various factors. By using Eviews software and OLS analysis of the 1993-2012 historical data analysis and gradually eliminating inappropriate explanatory variables and the equation of a series of tests, finally we can find 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tax and the main impact factors. Through the reality of our country's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olicy-oriented use of this relationship ,we can predict the subsequent situation. Keywords: tax three major industrial revenue OLS

产业经济学简答题答案

1. S-C-P三者间的关系?答:在短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内的关系是,市场结构从根 本上制约市场行为,市场行为又直接决定了市场绩效。从长期考察,市场结构也发生变化,而这种变化正是企业市场行为长期作用的结果,有时市场绩效的变化也会直接导致市场结构发生变化。所以,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市场绩效之间是双向的因果关系。 2. 可竞争市场理论的内容及政策主张?答:内容:市场内的企业从该市场退出时完全不用负担不可回收的沉没成本,从而企业进入和退出完全自由的市场。衡量可竞争市场的一个方法是看该市场的沉没成本:沉没成本越低,企业退岀就越容易,从而企业进入决策不会太小心谨慎,在位企业面临的进入压力越大,市场就越接近于可竞争。政策主张:潜在的竞争完全可以替代政府的规制。政府的竞争政策与其说重视市场结构,不如说是重视是否存在充分的潜在竞争压力,而确保竞争压力的存在关键是要尽可能降低沉没成本 3. 试述市场结构的度量指标?答:市场的集中度;产品的差异化;进入和退岀壁垒;市场需求的价格弹性;市场需求的增长率;短期成本结构。 4?试述主导产业的作用。?答:1)依靠科学技术进步,获得新的生产函数2)形成持续高速增长的增长 率3)具有较强的扩散效应,对其他产业乃至所有产业的增长有决定性的影响。 5.试述古典企业模型?主要从技术角度岀发,运用边际分析的方法,研究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一个产业最佳产岀水平和市场均衡价格的决定问题,以及与此相应的企业最优生产规模和最佳生产范围的决定问题。 6?试述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短期与长期行业均衡及厂商最优规模分别是如何决定的。 答:所谓短期是指这样长的一段时期,在这个时期内的厂商的厂房设备的规模是固定不变的。他只有通过 调整可变要素的使用量来调整其产销。从整个行业来看,在短期内,不仅该行业现有厂商的厂房规模是固定不变的,而且该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是固定不变的。原因是由于时间较短,现有厂商来不及调整其厂房设备等资产,而其他厂商也无法建造岀新的厂房设备从而进入到该行业中来。 长期:所谓的长期是指在这段时期内,厂商有足够的时间调整其厂房设备的规模,即厂商能够根据他的准 备提供的产量选择一个所需的总成本为最低的厂房设备规模;而且整个行业的厂商的数量也有足够的时间 发生变化,即只要现有厂商可获得超额利润,就会吸引新的厂商进入该行业,从而引起厂商数量的增加, 反之,不能赚得正常利润而蒙受亏损的厂商势必退岀该行业,从而引起该行业厂商数量的减少。 7?试分析企业的价格歧视策略?答:1厂商必须具有一定的市场力量。价格歧视通常发生在垄断市场或寡 头垄断市场2价格歧视要求厂商能根据消费者的支付意愿划分顾客。厂商可以从地域、年龄、收入、消费习惯等多方面来划分顾客3厂商必须能够阻止消费者通过转售套利8如何理解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和合理化? 答:高度化:主要是指产业结构从低水平向高水平状态的发展,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产业结构合理化包括如下三方面内容:(1)三次产业之间以及各次产业内部的比例要相互适应。(2)各次

GDP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关系的经济学分析

GDP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关系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首先通过国家统计局官方网站收集了我国大陆31省市2010-2013年GDP。试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统计数据中,研究其内在联系,并对今年总体经济做预测。 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等;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和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三大产业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第一产业是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基础,第一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条件,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二、三产业的进步对第一产业有带动作用。由此可见三大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根据国内外学者对我国的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可近似认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三大产业增长率的加权和,建立以下模型,其表达式为: Y =β0 +β1X1 + β2X2 + β3X3 +ε 其中:Y表示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年增长率,X 1、X 2 、X 3 分别 表示第一、二、三产业的年增长率, 表示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经济固有增长率。而βn(n=1,2,3)分别表示各产业部门在经济增长中的权数;βn * X n (n=1,2,3)则表示各产业部门对经济增长的贡献;ε表示随机误差项,代表其他影响GDP的因素。 下面将对我国36年来的三大产业对GDP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

一.数据的收集整理 年份国内生产总值Y 第一产业X 1第二产业X 2 第三产业X 3 1978 3,645.2 1,027.5 1,745.2 872.5 1979 4,062.6 1,270.2 1,913.5 878.9 1980 4,545.6 1,371.6 2,192.0 982.0 1981 4,891.6 1,559.5 2,255.5 1,076.6 1982 5,323.4 1,777.4 2,383.0 1,163.0 1983 5,962.7 1,978.4 2,646.2 1,338.1 1984 7,208.1 2,316.1 3,105.7 1,786.3 1985 9,016.0 2,564.4 3,866.6 2,585.0 1986 10,275.2 2,788.7 4,492.7 2,993.8 1987 12,058.6 3,233.0 5,251.6 3,574.0 1988 15,042.8 3,865.4 6,587.2 4,590.3 1989 16,992.3 4,265.9 7,278.0 5,448.4 1990 18,667.8 5,062.0 7,717.4 5,888.4 1991 21,781.5 5,342.2 9,102.2 7,337.1 1992 26,923.5 5,866.6 11,699.5 9,357.4 1993 35,333.9 6,963.8 16,454.4 11,915.7 1994 48,197.9 9,572.7 22,445.4 16,179.8 1995 60,793.7 12,135.8 28,679.5 19,978.5 1996 71,176.6 14,015.4 33,835.0 23,326.2 1997 78,973.0 14,441.9 37,543.0 26,988.1 1998 84,402.3 14,817.6 39,004.2 30,580.5 1999 89,677.1 14,770.0 41,033.6 33,873.4 2000 99,214.6 14,944.7 45,555.9 38,714.0 2001 109,655.2 15,781.3 49,512.3 44,361.6 2002 120,332.7 16,537.0 53,896.8 49,898.9 2003 135,822.8 17,381.7 62,436.3 56,004.7 2004 159,878.3 21,412.7 73,904.3 64,561.3 2005 184,937.4 22,420.0 87,598.1 74,919.3 2006 216,314.4 24,040.0 103,719.5 88,554.9 2007 265,810.3 28,627.0 125,831.4 111,351.9 2008 314,045.4 33,702.0 149,003.4 131,340.0 2009 340,902.8 35,226.0 157,638.8 148,038.0 2010 401,512.8 40,533.6 187,383.2 173,596.0 2011 473,104.0 47,486.2 220,412.8 205,205.0 2012 519,470.1 52,373.6 235,162.0 231,934.5 2013 568,845.2 56,957.0 249,684.4 262,203.8 (表一)

三大产业的发展与居民消费

计量经济学课程论文 三大产业的发展与 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 保险学院2002级一班 王维(40205005) 傅立立(40205027)

三大产业的发展与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 保险学院2002级一班 王维(40205005)傅立立(40205027) 【提要】本文通过对三大产业发展与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增长的关系进行分析,从定量的角度探求三大产业分别对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入的影响程度。 【关键词】经济计量模型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可决系数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的增长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密切相关。然而国内生产总值是由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建筑业)、第三产业(服务性行业)组成的,但是对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影响各不相同。而对三者影响程度进行数量分析,以期用函数关系精确表达三者各自的影响,就是我们研究的主要内容。 具体数据如下: Y X1 X2 X3 1987 884.4 3204.3 5251.6 3506.6 1988 1103.98 3831 6587.2 4510.1 1989 1210.95 4228 7278 5403.2 1990 1278.89 5017 7717.4 5813.5 1991 1453.81 5288.6 9102.2 7227 1992 1671.73 5800 11699.5 9138.6 1993 2110.81 6882.1 16428.5 11323.8 1994 2851.34 9457.2 22372.2 14930 1995 3537.57 11993 28537.9 17947.2 1996 3919.47 13844.2 33612.9 20427.5 1997 4185.64 14211.2 37222.7 23028.7 1998 4331.6 14552.4 38619.3 25173.5 1999 4615.9 14472 40557.8 27037.7 2000 4998 14628.2 44935.3 29904.6 2001 5309 15411.8 48750 33153 2002 6029.88 16117.3 52980.2 36074.8 2003 6510.94 17092.1 61274.1 38885.7 Y: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平均每人全年)(单位:元) X1:第一产业增加值(单位:亿元) X2:第二产业增加值(单位:亿元) X3:第三产业增加值(单位:亿元) 我们可以得到Y与X1 X2 X3的散点图:

GD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关系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题目: GD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关系的计量经济学分析 GDP增长率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关系的计量经济学分析摘要:随着我国的三大产业结构得到不断优化,我国国生产总值在20年间得到迅速增长。文章试从三大产业的增长率与GDP增长率的统计数据中,研究其在联系,并对今年总体经济做预测。 关键字:产业经济结构 一、经济理论 世界经济发展史表明,在工业化发展阶段,第二产业比重超过第一产业比重占统治地位达到一定高峰后,开始缓慢下降,同时第三产业比重上升,逐步占据主导地位,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水平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就我国而言,把各种产业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第一产业包括农林牧副渔,第二产业包括制造业,采掘业,建筑业等;第三产业包括服务业和其他非物质生产部门,三大产业是相互依赖和相互制约的。第一产业是第二和第三产业的基础,第一二产业为第三产业创造条件,第三产业的发展又会反过来促进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发展,第二、三产业的进步

对第一产业有带动作用。由此可见三大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各自发挥着不同程度的作用。 二、问题的提出 从建国以来我国的经济已经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各大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也在发生着相应的变化和调整。对于这种变化是否符合我国经济发展趋势,对我国的经济影响作用是否明显,他们与国生产总值又有着怎样的关系,对整个国生产总值又有多大的影响,对于三大产业,在新的条件下哪一产业对国生产总值的影响更明显,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以及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研究经济发展状况及经济发展的各个因素,成为决策部门的一个重要课题。 总体来说,2O世纪9O年代后期以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历史上累积下来的产业结构性矛盾逐步得到解决。从总体上看,结构调整增强了农业的综合生产能力,明显提高了工业经济的运行质量,使第三产业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推动力量,有力地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下面将对我国20年来的三大产业对GDP的影响进行分析探讨。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991年24.5%下降到2010年的10.1%,第二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991年的41.8%上升到2010年的46.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从1991年33.7%增加到2010年43.1%。由此可见,从1991年到2010年,总的来说,三大产业各自的增加值都有显著变化,第一产业所占比重基本上呈下降趋势,而二、

回归分析案例_国内生产总值与第一、二产业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与第一、二产业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GDP),指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第一产业是指农业、林业、畜牧业、渔业和农林牧渔服务业. 第二产业是指采矿业,制造业,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和产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所起的作用也发生了变化。 数据来自《中国统计年鉴2008》,选取我国1978-2007年国内生产总值与第一、二产业的数据. 根据数据绘制数据变化趋势如下. 从图中可以直观地发现,国内生产总值与第一、二产业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 利用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因变量Y,第一产业、第二产业作为自变量X 1、X 2 ,做多元线

得到的回归方程为21895.1811.0794.516X X Y ++-= 显著性P 值Sig=0.000,说明回归方程高度显著. 对回归系数作显著性检验,可以看出,X 1、X 2单独对因变量Y 有显著性影响,最大的复相关系数R=1,决定系数R 2=0.999,估计的标准差为2113.43764,小于回归平方和(1.36e+11),说明拟合效果较好. 即可以以99.9%以上的概率断言自变量X 1、X 2对因变量Y 产生显著性线性影响.通过检验. 当一个回归问题存在异方差性时,如果仍用普通最小二乘方法估计未知参数,将引起不良后果,特别是最小二乘估计量不再具有最小方差的优良性,即最小二乘估计的有效性被破坏了. 残差图是一种直观、方便的分析方法.它以残差e 为纵坐标,以其他适宜的变量为横坐标画散点图. 如果回归模型适合于样本数据,那么残差e 反映误差项所假定的性质,残差e 应该在e=0附近随机变化,并在变化幅度不大的一个范围内,因此可以根据残插图来判断回归模型是否具有某些性质. 分别画出X 1、X 2的残差图.

三大产业合理比重

中国第一、第二、第三产业比重分别是15%、52%、33%,而世界平均是5%、31%、64%。 *可以这么说,低收入国家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大,而第二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所占的比重很小;第二,中下和中上等收入国家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很小,而经二和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则很大;第三,高收入国家的第一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更小,第二产业相对中等收入国家则更小些,第三产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重则达到更高程度。。(低收入国家指1993年人均GNP在195美元及以下国家。中等收入国家指1993年人均GNP在195美元以上和8626美元以下的国家。中下等收入和中上等收入国家按1993年人均GNP2185美元进行划分。高收入国家指1993年人均收入GN P在8626美元以上的国家。) 我国三大产业的发展情况,目前,它正介于低收于国家和中等国家之间,即仍然存在着农业基础薄弱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的问题。同时,还可以认识并体会到:理解掌握国民生产总值与国人生产总值的要领是非常重要的,因为三大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通常可以通过它们在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来表示,而三大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能够在整体上反映一个国家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水平。 *三大产业之间的相互关系 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是第三产业发展的基础 人类的生存和发展,首先要满足自身的基本需求和对外某此更高层次的消费资料的需求,只有第一、第二产业发展了,农业和工业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剩余产品,才可能有从力、物力、财力去发展第三产业。同时,当第一、第二产业有了相当程度的发展,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工业化、社会经与市场经济的发展,第一、第二产业也会促进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三产业的发展能够促进和劳动者第一、第二产业的进步(板书) 因为,没有商业、金融、保险、信息、咨询、技术服务等第三产业的相应发展,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也会受到极大的限制。第三产业的发展程度即取决于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程度,又在某种意义上制约着第一、第二产业的发展。因此,处理好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逐步形成国民经济三大产业的合理结构,才能加速国民经济的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现代化。

产业结构演变及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分析

摘要: 最近,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印度,对两国经济贸易、政治文化的往来都是一个促进。印度作为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仅次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人口大国,以及中国的邻国,它的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趋势也很值得我们关注。 本文从产业结构方面和经济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分析了印度的经济状况,并由此得出结论,归纳出中国在自身发展过程中应当注意的要点。 关键词:印度产业结构经济数据发展趋势 正文: 1.印度的经济现状 印度是经济增长速度引人瞩目,若以同等购买力来衡量,印度2011年国内生产总值4.457兆美元,与日本并列世界排行第三,仅次于美国、中国;但是若以美元汇率评估,印度的国内生产总值仅有1.676兆美元,世界排行第11位,和人口只有2300万的发达国家澳洲相差无几。同时,它工业基础相对薄弱,时常依赖进口技术转让。 过去数年间印度的经济成长率达7.5%,过去十年的时薪也翻倍。自1985年以来,已有4.31亿印度人脱离贫穷。根据全球竞争力报告,印度竞争力居世界第51位,其中在金融市场(第17位)、银行部门(第24位)、创新(第39位)及经商(第44位)等方面表现较佳。全球最大的15家资讯科技外包公司中,有7家位于印度,而企业对于外包国家的偏好度仅次于美国。印度为第11大消费市场,2030年将成为第5大消费市场。印度通讯为世界成长最快的国家,于2010年至2011年间,增加了2.27亿用户;汽车工业成长速度居世界第2位,2009年-2010年成长了26%,汽车出口成长了36%。印度发电装机容量为250吉瓦(10瓦特),其中8%属再生能源。 2009年来,印度政府大力投资本国教育。大批能说英语的人才投入外包行业(即是外国企业把客户咨询,电话答录等等服务转移到印度)。印度已经成为软

【发展战略】三大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规律与趋势及对文化发展的意义

三大产业结构发展演变的规律与趋势及对文化发展的意义 作者:金元浦发布时间:2003-6-2 13:10:19 点击数:6419 经济的文化化更深一层的意义在于它代表着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社会需要不断提高。在基本的物质层次满足的基础上人们更多地关注文化上的、精神上的、心理上的需要。因此对文化产品的需求极大增加,比如人们对书籍、音像、影视、艺术产品的需求,对娱乐服务、旅游服务、信息与网络服务的需求。即使物质层次的衣、食、住、行需要也大大的文化化了。比如穿衣,不再讲究结实、耐穿、耐用,而更多地关注审美、时髦、品牌与流行等服饰文化的当代特征。 长期以来,我国文化发展一直采用计划经济下由国家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步调的事业型模式。国家财政统包,人员、资金、物资统分统配,一个“统”字将文化包容无遗。在过去的经济核算体制中,也只承认物质生产劳动创造价值,而把非物质生产劳动的价值排除在国民经济收入之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性变革,社会经济的巨大发展和人民群众对文化生活的日益增长的新的需求,使我国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问题鲜明地凸现出来,文化的经济化成为历史性的潮流。从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正式采用了与世界多数国家一致的核算方式。即按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来划分各个行业,以国民生产总值来核算国家经济发展的程度。而文化产业作为第三产业的一个重要部分,才开始了由事业模式向产业模式的重大转变。 从理论上看,三次产业结构理论的建立与发展经历了一个不断完善并创新的过程。 三次产业的分类 产业分类是建立产业结构概念和进行产业结构研究的基础。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是西方学者进行产业结构研究的最重要的分类方法之一。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的提出和应用,使产业结构的理论水平和研究方法得到了进一步的拓展。 三次产业分类的主要原则,是把全部经济活动按照经济活动的客观序列与内在联系,划分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这是欧美、日本和前苏联等工业发达国家普遍采用的一种产业分类法。我国于1985年也首次对1984年的第三产业作出了统计,国务院并转发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①在总结国内外经验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指出建立这种分类法的必要性和我国三次产业的划分方法。 我国三次产业划分的具体标准和范围如下。 第一产业:农业(包括林业、牧业、渔业等)。 第二产业:工业(包括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汽、热水、煤气)和建筑业。 第三产业:除了上述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各业。 由于第三产业包括的行业多、范围广,根据我国的实际情况,第三产业可分为两大部分:一是流通部门,二是服务部门,具体又可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信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 第二层次: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咨询信息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等。 第三层次: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科学研究事业,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等。 第四层次: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包括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以及军队和警察等。 经济学界普遍认为,三次产业分类法的确立,实际上是由英国经济学家、新西兰突塔哥大学教授费希尔(A.G.D.Fisher)完成的。本世纪30年代初,费希尔研究认为,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并没有穷尽全部经济活动,于是,把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之外的所有其他经济活动,统称为第三产业。费希尔在当时的英国和澳大利亚的经济杂志上发表了数篇论文,不仅提出了第三产业的概念,而且指出第三产业的本质在于提供服务。1935年,费希尔在《安全与进步的冲突》一书中,从世界经济史的角度对三次产业分类方法进行了理论分析。他认为:综观世界经济史可以发现,人类生产活动的发展有三个阶段。在初级生产阶段,生产活动主要以农业和畜牧业为主……迄今世界上许多地区还停留在这个阶段上。第二阶段是以工业生产大规模地迅速发展为标志的,纺织、钢铁和其他制造业的商品生产为就业和投资提供了广泛的机会。显然,确定这个阶段开始的确切时间是困难的,但是很明显,英国是在18世纪末进入这个阶段内……第三阶段开始于20世纪初,大量的劳动和资本不是继续流入初级生产和第二级生产中,而是流入旅游、娱乐服务、文化艺术、保健、教育和科学、政府等活动中。处于初级阶段生产的产业是第一产业,处于第二阶段生产的产业是第二产业,处于第三阶段生产的产业是第三产业。 费希尔虽然提出了三次产业的分类方法,但他没有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英国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克拉克则在继承费希尔研究成果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