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演示稿-2007年度中国25省民众健康饮酒状况调查报告

演示稿-2007年度中国25省民众健康饮酒状况调查报告

2007年度中国25省民众健康饮酒状况调查报告

二0000八年一月

八年一月健康饮酒中国行活动组委会

健康饮酒中国行活动组委会主办单位:中国保健协会

协办单位:劲牌有限公司

问卷编制:中华医学会

数据采集:

1. 网络调查:新浪网

2. DM问卷调查:楚天都市报等9家媒体

3. 终端面访:劲牌有限公司

数据分析:世纪蓝图市场调查有限公司

报告撰写:世纪蓝图市场调查有限公司

目录

?健康饮酒状况调查背景?调查实施方法及样本构成?研究结论及解读

?调查局限性的相关说明

健康饮酒状况调查背景

?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酒文化承载了很多中华文化的精髓和民风民俗,特别是在大小喜事和节日期间,饮酒更为普遍,但随着社会发展与演变,一些不好的饮酒习惯和习俗已被广为诟病,甚至成为社会舆论争论的焦点。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使健康意识日益深入人心,饮酒人群越来越关注饮酒与健康的关系,“适量饮酒,有益健康;过量饮酒,危害健康”的观点已经被人们接受。但是,如何适量饮酒,如何让每一个饮酒者都了解其饮酒状况是否健康并掌握科学饮酒的方法,是健康专家和酒类企业的责任。

?通过科学的调查方法来研究饮酒人群的饮酒状况,对国内饮酒现状进行调查,得出合理的结论与世卫组织的结论相对比。

这不仅有利于了解真实现状,也必然引发全社会的极大关注,从而更好地倡导民众文明饮酒、适量饮酒。

健康饮酒状况调查背景

?中国保健协会、劲牌有限公司、中华医学会、世纪蓝图市场调查有限公司等社团机构、企业群体、主流媒体,在有关政府部门的支持下,共同发起“健康饮酒中国行”主题公益活动。

?本活动采用科学方法全面调查饮酒人群饮酒真实现状,并为饮酒人群提供文明饮酒科普支持,并进而引导全社会关注并树立“文明饮酒、适量饮酒、科学饮酒”观念,共同推动中国酒文化的健康发展,共建“和谐社会”。

目录

?健康饮酒状况调查背景?调查实施方法及样本构成?研究结论及解读

?调查局限性的相关说明

调查实施方法及样本构成

?调查方法

此次调查属于描述性研究,分别通过新浪网网络调

查、终端面访、协办媒体DM问卷调查的形式展开调查。

?抽样方式

“新浪网网络调查”及“协办媒体DM问卷调查”采用偶遇抽样的方式进行。“终端面访”通过随机抽样方式在121个城市执行,每个城市随机选择1个行政区,每个行政区随机选择3个抽样点,每个抽样点采取隔3抽1的方式选取被访者进行访问。

调查实施方法及样本构成

?调查研究对象

适龄饮酒人群

?调查时间

2007年3月21日—2007年7月16日

?调查执行

终端面访调查:2007年3月21日-7月16日,在武汉等121个城市,通过随机抽样方式针对饮酒人群进行了拦截面访,共计完成调查问卷163291份,其中有效样本144282份,有效样本比例为88.36%,终端面访调查样本占总体有效样本的84.49%。

调查实施方法及样本构成

新浪网网络调查:2007年3月25日-5月15日,通过在新浪网专题网页上发布网上调查问卷,采用在线调查的方式共完成问卷28547份,其中有效样本16816份,有效样本比例为58.91%,新浪网网络调查样本占总体有效样本的9.85%。

协办媒体DM问卷调查:2007年3月30日-5月10日,在楚天都市报等9家报纸平面媒体向全社会发布了《健康饮酒状况测试问卷》,通过邮寄方式共计回收调查问卷12655份,其中有效样本9570份,有效样本比例为75.62%,协办媒体DM问卷调查样本占总体有效样本的5.61%。

调查实施方法及样本构成

?调查样本构成

样本总量构成

100%

8383.

.46%170668

204493

合计

5.61%75.62%957012655协办媒体DM 问卷调查

9.85%58.91%1681628547新浪网网络调查84.54%88.36%144282163291终端面访占总体样本比例

有效样本比例有效样本回收样本样本量(个)

调查方式问卷合格标准:问卷复核真实,所有选项填写完整,没有信息与资料空缺,问卷逻辑

没有错误,即为合格问卷。

调查实施方法及样本构成

样本地区分布

100%

170668

——

合计

1.75

2994

吉林

13

1.652819重庆253.275582湖南12 3.515998浙江247.3712573湖北11 3.515998云南233.155377黑龙江1023410天津224.988497河南911.8220166四川2110.4217789河北8

2.634491上海201.542623海南7 2.33924陕西190.961643贵州6 2.193736山西184.657940广西5 2.263863山东1710.0817195广东4 2.814789辽宁164.988498福建3 2.74603江西151.492543北京2 1.282178江苏146.711439安徽1比例(%)样本量调查区域序号比例(%)

样本量调查区域序号

调查实施方法及样本构成

样本年龄分布

35岁~45岁, 25.07%

26~35岁, 37.24%

18~25岁, 24.81%

17岁及以下, 0.39%

56~65岁, 2.91%66岁以上, 0.95%

46~55岁, 8.62%

17岁及以下18~25岁26~35岁

35岁~45岁46~55岁56~65岁

66岁以上

调查实施方法及样本构成 样本性别分布

女, 31.18%

男, 68.82%

目录

?健康饮酒状况调查背景?调查实施方法及样本构成?研究结论及解读

?调查局限性的相关说明

研究结论及解读一

?饮酒人群总体健康饮酒状况堪忧

饮酒人群健康饮酒总体得分状况

75-89分8.52%90-100分0.51%

59分及以下65.39%

60-74分25.58%

大多数饮酒者的健康饮酒状况不及格

以100分为满分,65.39%的饮酒者健康饮酒状况得分在59分以下,属于亟待加强科学饮酒观念教育的人群;

60-74分之间的有25.58%,属于科学饮酒观念有待提高的人群;

75-89分之间的人群只有8.52%,属于需要养成良好饮酒习惯的人群;

90-100分的人群仅有0.51%,属于具有正确饮酒观念的人群。

研究结论及解读一

越是年轻,文明饮酒观念越差

56岁及以上饮酒人群的健康饮酒状况要好于56岁以前的各年龄段,这一方面可能是由于56岁及以上人群对自己的身体健康状况比较关注,能更好的控制自己的饮酒行为,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这部分人群更多的饮用保健酒,更加有益身体健康。

3636——45岁,4646——55岁,1818—

—25岁三个年龄段是健康饮酒的关键年龄阶段。3636—

—45岁年龄段正是个人事业如日中天之时,业务应酬、交际都很多,此时往往存有非常明显的不良饮酒行为,严重影响甚至恶化自己

的身体健康。到4646—

—55岁这个年龄阶段,才意识到身体健康的重要性,开始注重自己的身体、健康方面的保健,反映在健康饮酒状况上,就表

现为健康饮酒状况逐步提高。1818—

—25岁的年龄段也是人们健康饮酒的关键年龄段,处于这个年龄段的人群由于刚步入社会不久,需要建立自己的人际网络,交际应酬也较多,更重要的是这个年龄段的人群对自己饮酒的控制程度较低,容易情绪冲动,缺乏饮酒的文化、社会经验,也往往出现过量饮酒、不当饮酒行为。

各年龄段群体饮酒健康的平均得分状况

49.58

45.76

41.53

40.44

40.91

40.82

41.96

10203040506018岁以下18—25岁26—35岁36岁—45岁46—55岁56—65岁65岁以上

年 龄 段

平均得分

研究结论及解读二

?饮酒人群对不宜饮酒情况的认识不足

虽然大部分饮酒人群都认为虽然大部分饮酒人群都认为未成年人、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以及从事驾驶、精密设备操作,或进行危险作业等情境中都不宜饮酒,但仍然有20.1%的人并不认为未成年人是不宜饮酒的,且不认为“正在服用药物期间不宜饮酒、患病期间不宜饮酒”的饮酒人群也超过了三成。饮酒人群对不宜饮酒情况的认识尚不充分。 研究人员认为产生此问题的核心原因在于:1、由于受访者学历程度、知识结构、综合素质等其他原因,确实存在部分受访者根本不知晓“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不宜饮酒”、“未成年不宜饮酒”等观点;2、部分受访者虽然知晓不宜饮酒的具体情况,但从内心深处并不认同此种说法,故导致在调查时未勾选对应项目。此与虽然知晓“吸烟有害于健康”,但由于内心不认同,导致仍然吸烟;虽然知晓“酒后不宜驾车”,但仍然在酒后驾车情况类似。

饮酒人群对不宜饮酒情况的认识67.1

患病期间不宜饮酒

74.4酒精过敏不宜饮酒69.1正在服用药物期间不宜饮酒

79.1从事驾驶、精密设备操作,或进

行危险作业等不宜饮酒

79.9未成年

73.9处于妊娠期和哺乳期不宜饮酒

比例(%)不宜饮酒的情况

研究结论及解读三

?饮酒人群处理酒后不良反应的能力不足

饮酒人群处理酒后不良反应的能力

13.1

不了解如何处理饮酒后的不良反应

46.0如何处理饮酒后的不良反应了解不多24.7比较了解如何处理饮酒后的不良反应9.4处理饮酒后的不良反应有一定的经验 6.8很了解如何处理饮酒后的不良反应,

且能指导他人正确处理比例(%)

处理酒后不良反应的能力 调查显示,只有小部分人能够很清楚的了解如何处理饮酒后的不良反应,且能指导他人正确处理;而半数以上的人对如何处理饮酒后的不良反应了解不多或根本就不了解。

研究结论及解读四

?饮酒人群的饮酒观念亟待改善

饮酒人群的饮酒观念

21.49

赞同:只要不喝醉,在饭桌上斗斗酒也未尝不可,会有更好的氛

25.62 赞同:招待朋友和客户时要把酒喝好,才有利于增进感情29.99赞同:饮酒会成瘾,应尽量少饮或不饮,特别是不能每日饮63.45赞同:少量饮酒有益健康,应每

日少量饮酒67.59赞同:过量饮酒有害健康,需控

制饮酒的度和量比例(%)饮酒的观念

在各种不同饮酒观念中,仅六成多的人群赞成过量饮酒有害健康,应控制饮酒的度和量,坚持少量饮酒。

对于“饮酒会成瘾,应尽量少饮或不饮,特别是不能每日饮”这种正确的观点,仅有29.99%的人赞同。这表明,我国饮酒人群的健康饮酒观念还很淡薄,科学饮酒知识欠缺,两方面都亟需加强。

研究结论及解读五

?饮酒人群开始饮酒的年龄偏早

大部分饮酒人群是在18岁以后开始饮酒的,但仍有15.2%的个体在18岁以前就开始饮酒,值得社会关注。此外受调查的饮酒人群开始饮酒年龄主要集中在1818——25岁之间,占总体的62.3%。

分析认为这一时期是个体走向成熟、走向社会的初始阶段,也是个体建立、维系社会人际关系的阶段,因而饮酒行为也多发生在这个阶段。

饮酒人群开始饮酒的时间

18—25岁62.3%

56—65岁1.1%

26—35岁18.2%

18岁以下

15.2%

65岁以上

0.7%36—45岁2.6%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行为指导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行为指导 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究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对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 合理膳食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原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合理膳食提供了权威指导。 适宜运动指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适合个人的身体状况,动则有益,贵在坚持。运动应适度量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健康人可以根据运动时的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最大心率=220-年龄,每周至少运动3次。 吸烟的人,不论吸烟多久,都应该戒烟。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戒烟对身体都有好处,都能够改善生活质量。 过量饮酒会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风险,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心理平衡,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即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良好状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个体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 一、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正常体重有助于保持健康,预防疾病。体重过高和过低都是不健康的表现,易患多种疾病。超重和肥胖者易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某些肿瘤等。体重正常者应保持体重,超重和肥胖者应控制体重到正常范围。 体重是否正常主要取决于进食量与活动量的平衡。食物提供能量,运动消耗能量。进食量大而运动量不足,多余的能量就会在体内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下来,造成超重或肥胖;相反,若进食量不足,可引起体重过低或消瘦。

关于旅游调查报告3篇-最新范文

关于旅游调查报告3篇 报告名称: xx游客满意度调查 调查方法:街头访问 被访者:省内、省外及港澳台旅游者 调查机构:兰邦市场调查公司 报告来源:兰邦市场调查公司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及其在旅游地经济中作用的日益增强,如何以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来开拓客源市场、保证稳定的客源成为各旅游地关注的焦点。而由于旅游产品和其它服务产品一样,具有无形性和不可移动性的特点,它的生产和消费过程是同时发生的,因此,旅游业更多地是在营销“经历”。大量的研究结果也表明,对服务产品而言,除消费者亲身经历外,他人的口头宣传比任何其它信息来源更加重要。若旅游地希望消费者为自己作良好的口头宣传,就必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旅游经历。如果具有无限资源,旅游地也应该象工业生产部门一样在质量上追求“零缺陷”,使旅游者在各方面都得到满足,但由于资源的限制,实际运行中应追求资源的优化配置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来分配资源和安排工作。对旅游者满意度的现实衡量、寻找旅游地绩效的薄弱环节以明确工作急需改进的领域就成为当前旅游地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以xx市作为旅游地的研究例证,xx兰邦市场调查公司于1999年11月在xx主要景点和火车站、罗湖商业城等处对来xx的旅游者(包括省内、省外及港澳台旅游者,未包括外国旅游者)进行了调查。调

查采用问卷式的面访方式,问卷共包括三部分。第一部分甄别问题是将不在本次研究范围之内的当天往返游客、本地游客以及来深以长期工作为目的的对象排除在外。第二部分是主体,将影响旅游者满意度的29项评价指标分别表述为相应的句子,以likert5级态度量表测量旅游者在深旅游的满意度和各项评价指标在其外出旅游时对他个人而言的重要程度。第三部分则是背景资料部分。调查共发放问卷340份,有效回收问卷334份,有效回收率为98.2%。 在对所获数据变量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以重要程度为横坐标:共有9项指标(占31%)落在了重要程度高而满意水平也较高的右上区域,属于xx目前的优势领域。这些因素包括社会治安、有许多自然景色和风景点、游玩地多、交通、通讯、主题公园、绿化、清洁卫生、气候。在这些方面xx市需要继续保持现有的绩效,并努力提升以成为与其它旅游城市相比的竞争优势。尤其是在两项重要程度较高的因素——“绿化好”和“是个清洁、卫生的城市”上旅游者对xx 的满意度评价都颇高,可以形成为xx旅游形象宣传的突出优势。 值得注意的是,“有许多自然景色和风景点”几乎接近横坐标,即目前旅游者的满意程度处于“一般稍偏上”的水平。如果在这一方面不采取措施进行改进,有可能未来几年随着周边旅游风景区的开发和旅游者崇尚自然回归趋势的加强,旅游者的评价就会降低,从目前的优势降低为劣势。日前xx旅游发展规划中已将东部黄金海岸和西部田园风光的建设作为开发重点,当前的任务则是切实将自然风光的开发落实到实处,以未雨绸缪,顺应时势之需。

中国历史上的禁酒令

中国历史上的禁酒令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酒的国家。伴随着酒的产生,禁酒令也作为最古老的法令之一进入了历史。据《战国策》记载,最早的禁酒令始于夏朝的禹。据说有人将酒进献给禹,他品尝后觉得很好喝,并说“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于是下了一道手谕,诏令不准再酿酒。如果说大禹的禁酒令只是传说的话,那么,真正的禁酒令在商朝的时候,以法律的形式出现了,这就是《酒诰》。《酒诰》规定,只有祭祀时才可以饮酒,饮酒之时需要首先约束自己不要喝醉,同时要减少酿酒,爱护粮食。并且对于饮酒惩罚措施也很严厉,对于随便聚众饮酒者,一旦抓到就要杀头。这禁酒令可真够严厉的。酒爱人,酒误人,因为饮酒容易闹事,汉丞相萧何曾颁布法令“禁群饮”,三人以上无故群饮酒,罚金四两。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防止民间争斗,以免醉酒者闹事。元代的禁酒令也很有意思,因为成吉思汗最讨厌饮酒误事,所以,元代前期宣布严禁私人酿酒、卖酒,“有私造者,财产子女入官,犯人配役”,后来又将处罚改为“犯者死”。有趣的是,明代开国皇帝朱元璋因为觉得酿酒浪费粮食,颁布诏书令国民“无得种糯,以塞造酒之源”。看来,古人早已经知道用糯米造出来的酒味美了。朱元璋执行禁酒令也是非常严厉的,大将胡大海之子因触犯了禁酒令,朱元璋不顾胡大海正领大军

出征在外,亲自手刃犯人。自此以后,无人敢再犯。不过,朱元璋去世后,他的禁酒令很快被人们遗忘,酿酒、卖酒、喝酒之风日盛,看来酒的魅力真的很大。因为有人爱酒,所以才会有禁酒令。自古以来,因为饮酒而留下美名的莫过于唐代大诗人李白了。他得意时饮酒,高唱“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仰天大笑出门去,吾辈岂是蓬蒿人”,失意时饮酒,就说“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一点都不避讳。酒醉之后奉旨作诗,便向玄宗皇帝要求让杨贵妃捧砚,高力士来脱靴,他则“取笔抒思,略不停辍;十篇立就,更无加点。笔迹遒利,凤峙龙拿;律度对偶,无不精绝”,被传为佳话。这是何等痛快,何等潇洒,令千载文人所向往。就连大诗人杜甫也嫉妒说:“李白斗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这等风范,试问几人能及?也有因为禁酒令而丧命的。三国时期,吕布偷袭刘备夺取了下邳城,却被曹操军队团团包围。为防止诸将饮酒误事,岂有此理,吕布为此特别颁布了禁酒令,军中任何人不得饮酒。他手下大将侯成等人因找到了走失的马匹,一高兴,私自酿酒并进献吕布,以示庆贺。不料吕布翻脸不认人,将酿酒的诸将好一顿棒打。侯成等人因此怀恨在心,趁吕布熟睡之际将其捆绑,然后献城投降。吕布做梦也不会想到,自己竟然会因为禁酒令得罪了诸将,从而丢了性命。酒,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看来,此话不假。(文/曾祥伍,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完整版)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完整版)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1-25)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 心理健康指能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能正常工作,对个人或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6.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7.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8.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9.献血助人利己,提倡无偿献血。

适量献血是安全、无害的。健康的成年人,每次采集的血液量一般为200~400毫升,两次采集间隔期不少于6个月。 10. 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 11. 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12. 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13. 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14. 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 15.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6.坚持正规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 17.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8.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9.异常肿块、腔肠出血、体重减轻是癌症重要的早期报警信号。 20.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21.应该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 22.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旅游景区管理》调查报告

《旅游景区管理》调查报告 2010-01-16 11:11:20| 分类:《旅游景区管理》|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 2009年12月6号 目录 前言 (3) 一、武夷山游客旅游六要素满意度调查的意义... .. (3) 二、武夷山游客旅游六要素满意度调查的方法... .. (4) 三、武夷山旅游六要素中存在的问题... . (6) (一)食:1. 饭菜贵.... (6) 2、各地风味小吃店少,大多游客吃不惯饭菜 (7) (二)住:旅客对住宿的要求普遍较高 (7) (三)行:交通不方便,缺乏安全感 (8) (四)游:1、门票太贵... .. (9) 2、导游人员不够热情 (10) (五)购:商品价格偏高... (11) (六)娱:缺乏娱乐节目... (12)

四、解决武夷山旅游六要素中存在的问题的对策 (12) (一)食:1、对于饭菜问题的改善 (12) 2、增开风味小吃店 (13) (二)住:改善住宿条件与服务 (13) (三)行:加强安全设施 (13) (四)游:1、改善门票问题 (14) 2、提高导游的素质 (15) (五)购:加强有关购物的管理 (15) (六)娱:完善娱乐活动... (16) 小结... .. (16) 小组成员分工简介 (17) 游客旅游六要素满意度调查报告 [摘要] 年龄在30~40之间的游客占大多数,普遍反映武夷山食品、商品贵,交通不方便,缺乏安全保障,饮食,门票的关注度与重视度最高,大多数游客希望多建一些娱乐场所,晚间安排一些娱乐活动。游客很关注住房和饮食的卫生。 [关键词]:问题对策旅游六要素 引言 我们发问卷的第一个站是在火车站,可能由于是淡季,候车室里的游客并不多,有的游客直接进音乐茶座,我们无从访问,但我们在火车站的收获还是颇多,遇到了来自祖国各地的游客,可能是由于我们的热情与诚恳让他们放开心扉与我们交谈,针对武夷山的不同地方涉及到的旅游六要素的问题,都作出了提议和赞美。例如:建议景区里的石凳改为木凳,建议天游峰下建一个可供娱乐的场所,方便那些不想爬天游峰的人休息娱乐等。发到六点半以后,游客逐渐减少,我们几个一致决定返回世纪桃园酒店大堂内发,游客们刚吃完饭,大堂内游客还是蛮多的,大家都很乐意填写我们的问卷,口头提出了不少的建议,有个游客还即兴地赞美起武夷山:天下遗产武夷山,到此一游感慨多,山美水美人更美,天蓝水清天地宽,天下美人谁能比…… 一、武夷山游客旅游六要素满意度调查的意义 随着现代旅游的普及,旅游活动已经发展成为人们现代生活的基本需要。在旅游活动的构成要素中,旅游者是旅游的主体,是旅游业得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作为第三产业的服务性行业——旅游业,其服务的主要对象是旅游者,所提供的旅游产品是以旅游目的地为满足旅游者的需要而服务的。旅游服务是旅游产品的核心。旅游产品整体上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 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且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载于世界卫生组织(WHO)宪章的这个定义,提示人们健康不仅仅是无疾病、不虚弱,它还涉及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身体健康表现为体格健壮,人体各器官功能良好。 心理健康指能正确评价自己,应对处理生活中的压力,能正常工作,对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是指通过自我调节保持个人与环境、社会及在人际交往中的均衡与协调。 2. 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每个人都有获取自身健康的权利,也有不损害和(或)维护自身及他人健康的责任。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采取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获取健康,提高生活质量。预防为主越早越好,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是最好的人生投资。 提高每个公民健康水平,需要国家和社会全体成员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有利于健康的支持性环境。 3. 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健康生活方式,是指有益于健康的习惯化的行为方式。主要表现为生活有规律,没有不良嗜好,讲求个人卫生、环境卫生、饮食卫生,讲科学、不迷信,平时注意保健、生病及时就医,积极参加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社会活动等等。 合理膳食指能提供全面、均衡营养的膳食。食物多样,才能满足人体各种营养需求,达到合理营养,促进健康的目的。卫生部发布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为合理膳食提供了权威的指导。 适宜运动指运动方式和运动量适合个人的身体状况,动则有益,贵在坚持。运动应适度量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健康人可以根据运动时的心率来控制运动强度,一般应达到每分钟150,170(次)减去年龄为宜,每周至少运动3次。 戒烟的人,不论吸烟多久,都应该戒烟。戒烟越早越好,任何时候戒烟对身体都有好处,都能够改善生活质量。 过量饮酒,会增加患某些疾病的风险,并可导致交通事故及暴力事件的增加。建议成年男性一天饮用的酒精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 心理平衡,是指一种良好的心理状态,即能够恰当地评价自己,应对日常生活中的压力,有效率地工作和学习,对家庭和社会有所贡献的良好状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将目标定在自己能力所及的范围内,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社会活动等均有助于个体保持自身的心理平衡状态。 4. 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任何生命活动都有其内在节律性。生活有规律,对健康十分重要。要注意劳逸结合、起居有则。工作、学习、娱乐、休息、睡眠都要按作息规律进行。一般成人每天要保证7,8小时睡眠,睡眠时间不足不利于健康。 5. 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成年居民日均饮水量现状调查分析

成年居民日均饮水量现状调查分析 调查北京丰台农村地区成年居民日均饮水量及其影响因素,为水质健康风险评价奠定基础。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对选定的调查对象近1周饮水状况面对面进行问卷调查,并用带刻度定量容具对调查对象每日每次饮水量进行比对估计。结果丰台农村地区成人日均饮水量为2 219±49 ml,男性日均饮水量为2 367±73 ml,女性日均饮水量为2 065±64 ml,男性日均饮水量高于女性(P<0.05);30~39岁和60岁以上人群高于其他年龄段(P<0.05);本市居民高于流动人口(P<0.05);不吸烟者高于吸烟者(P<0.05)。结论成人日均饮水量受多因素影响,水质健康风险评价应综合考虑各因素条件下的日均饮水量。 水与人群健康密切相关。它不仅是人体内细胞维持动态平衡所必需的物质,也是人体内生化反应的重要媒介。英国科学家最新研究表明,如果人的饮水量不够,会引起大脑灰质的缩小,从而增加大脑进行思考的难度。肾脏是维持人体水平衡的重要器官,当水分摄入量不足,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分泌增加,引起肾脏水分潴留,排尿量减少[1]。增加饮水量可预防泌尿系结石及其复发,并能延长泌尿系结石的复发间隔[2]。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人日均饮水量为2 L、儿童日均饮水为1 L。我国近1/3的调查对象每日饮水量低于《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推荐的1.2 L[3]。性别和年龄是影响饮水量的主要因素,欧美国家男性饮水量高于女性[4]。体质指数和饮水量呈正相关[5]。此外,吸烟和饮酒也是影响每日饮水量的重要生活行为影响因素。饮水量地域性差异明显,加拿大、瑞典日均饮水量分别为1 617 ml、1 860 ml[6]。此外,饮水量和季节变化也有一定的关系,国外研究发现,除13~18岁女性外,其他年龄、性别的人群夏季饮水量均高于冬季[7];法国夏季、冬季饮水量分别为2230 ml、1870 ml[6],北京夏季、冬季饮水量分别为2.2 L、1.7 L[8]。 各国有关饮水量的调查方法各异,美国通常采用1日24小时饮水量及膳食回顾法,法国、英国采用7日膳食记录法,但这些方法回忆和记录的内容较多,较饮水量专项调查结果存在一定的误差[4]。不同的调查方法对结果会产生一定的偏差,饮水量调查方法有待于进一步研究。饮水量调查数据不仅是制定人群适宜推荐量的基础,也是客观评价水质中各种污染物(致癌、非致癌物)经饮水途径所致人群健康危害的关键指标之一。目前,有关“城中村”居民饮水饮水量及其影响因素尚无开展研究。该研究旨在分析丰台农村地区居民日均饮水量和各种类饮水量及其影响因素,为评价水质健康风险奠定基础。 1 材料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采取了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按照容量比例抽样方法确定10个调查农村,每个村采用单纯随机抽样方法确定30户被调查家庭,采用Kish表选取1名被调查家庭成员,同时在其租住流动人口随机调查1人做为对照。 1.2 调查方法 1.2.1 问卷调查采用自行设计的饮水调查问卷,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面对面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性别、年龄、血型、身高、体重、籍贯、职业以及文化程度)、生活行为(吸烟、饮酒等)以及饮水习惯(饮水品种、类型、饮用地点、饮用量)等。调查员用带刻度的量具,对调查对象的常用水杯、碗等盛具进行定量,调查其最近1周的饮水情况,每日分为起床到早餐之间、早餐、早餐后到午餐之间、午餐、午餐后到晚餐、晚餐、晚餐后到睡觉7个时间段,每个时间段饮用情况,包括生水、粥、白开水、茶、咖啡、汤、粥、奶、豆浆、酒、果汁。 1.2.2 日均饮水量依据《中国食物成分表》对生水、粥、白开水、茶、咖啡、汤、粥、奶、豆浆、酒、果汁含水量进行折算,不包括水果、蔬菜等食物中水分,求得净饮水量,并根据调查对象直接饮用或食物原料水的种类归为3类:自备井水、桶装水和饮料类。

-英语(旅游)专业调查报告

专业认知报告 题目:_英语(旅游)专业调查报告 报告作者:_YH 作者所在学院: 作者所在专业:_英语(旅游) 作者学号:_ 成绩:_

序言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全球经济中发展势头最强劲和规模最大的产业之一。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经济作用逐步增强,旅游业对城市经济的拉动性、社会就业的带动力、以及对文化与环境的促进作用日益显现。旅游业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支柱性产业之一。以此同时,为满足旅游市场对导游人员的需求以及提高导游队伍的整体素质,我国许多高校开设了旅游英语专业。对旅游英语专业学生的就业形势进行探究,有助于各高校更好的完善自身办学水平,提高该专业学生的核心竞争力。 一、英语旅游专业简介 (一)英语旅游专业简介 英语旅游专业培养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具有良好的职业素质和文化修养,英语熟练,掌握较强理论基础,具备丰富熟练操作经验(即掌握旅游及酒店行业基本管理技能及业务),从事旅游及酒店行业中层以上管理业务等工作的高等应用型人才。本专业培养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政治立场坚定、思想品德良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热爱涉外旅游工作,掌握涉外旅游及酒店工作必需的基本知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懂得涉外旅游

业务的基本规律,具备从事涉外旅游工作的综合素质和能力的高等应用型导游及酒店管理人才。 (二)各高校开设英语旅游专业的目的 旅游业的发展是旅游英语专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近年来,我国各地旅游业飞速发展,人们旅游消费水平逐年提高;旅游业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中国入世加速了中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给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大的空间。旅游市场人才需求空前高涨。随着入境游、出境游的不断增加,旅游英语人才更为紧缺。人才的短缺将成为制约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因此,我国各高校纷纷开设旅游英语专业,旨在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需要的,服务于现代化涉外旅游第一线的旅游英语人才。 (一)英语旅游专业发展现状 目前,我国许多高校都开设了旅游英语专业,已向旅游行业输送大批专业素质良好,服务意识一流的导游人员以及管理人员等,为旅游业的发展贡献了巨大力量,对促进旅游业不断完善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二、英语旅游专业的特点 (一)英语旅游专业培养目标 英语旅游培养目标具体要求:

中国白酒、白酒市场、白酒企业现状分析

中国白酒、白酒市场、白酒企业现状分析 一.本质认识 通过固态发酵蒸馏取酒,是中国白酒独一无二的工艺,这既是中华大地自然生存环境的选择,又决定了中国白酒独特的产品风味和消费习惯,当然也对白酒经营行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精神产品 白酒是一种酒精饮料,人类饮用白酒,主要是因为白酒的主要成分——乙醇能够刺激人的神经,产生兴奋作用。长期和大量饮用白酒,人体神经系统会对乙醇产生依赖,饮用白酒就会产生“快感”,不能饮用就会烦躁和不安。 通常的白酒,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具有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形态,但是白酒却是一种标准的精神产品,因为白酒消费从来都是与人的情感、人的喜怒哀乐联系在一起:高兴了喝酒、不高兴也要喝酒;愤怒了喝酒、悲丧了更要喝酒;有朋自远方来要聚集在一起喝酒,独在异乡为异客苦闷了一个人也要喝酒;…… 在中国人的生活和工作中,无论红喜事还是白喜事,也无论是个人的喜事还是组织的喜事,都必须有酒,都必须有白酒!很难想象,没有喜怒哀乐的情感原因,中国人会无缘无故地饮酒。 正因为如此,白酒具有精神产品的所有特性,正所谓“水的外形,火的性格”。 2.民族特性 中国白酒由于采用“固态发酵”的方式,生产周期较长,各地自然地理环境不同、采用菌种不同、酿酒原料不同和生产工艺的不同,造成了产品风味的明显差别,不仅有浓香型、清香型、酱香型、凤香型、米香型等香型类别的明显差异,而且即使同一香型也会因为其他因

素有明显的差别,比如,同为浓香型的典型代表,五粮液就具备“五粮型”典型风味,泸州老窖就是“单粮型”的典型代表。 中国白酒“固态发酵”生产方式决定的产品特性,决定了中国白酒不同于主要通过“液态法”生产的西方烈性白酒的消费方式。伏特加等西方烈性酒是纯酒精饮料,不含发酵中产生的芳香物质,而纯酒精是无色无味的,因此,西方烈性白酒既可加冰、又可加水、还能够加入各种果汁和饮料一起饮用。 中国白酒除了乙醇主体之外,不同的芳香物质构成了中国白酒的主要特点,也成为消费者长期饮用形成消费偏好的主要内容之一。对于传统白酒的消费者而言,如果加水、加冰就会立即改变口味,酒将不酒,更不用说加上果汁和其他饮料了。 这种中华民族特有的生产工艺,决定了中国白酒深深的民族烙印,也决定了中国白酒的生命力,只要中华民族繁衍生息,就会有中国白酒源远流长,只要有炎黄子孙的地方,就一定会有中国白酒的市场。 从这个意义上,白酒企业不是一些人断言的“夕阳工业”,而是一项永远不会落幕的“永久事业”。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白酒消费的方式可能升级,但中国白酒永远不会退出历史舞台,中国白酒事业大有希望。 3.中国方式 与西方烈性白酒另一个显著区别,是中国白酒是佐餐饮料。 饮食文化是中华文化及其重要的内容之一,餐厅、餐桌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社交场所,白酒是中国人最为重要的社交工具。 当今社会,个人的事情要到餐厅吃饭、要喝酒,公司的事情要到餐厅吃饭、要喝酒,政府的事情也要到餐厅、要喝酒;请别人帮忙,要到餐厅、要喝酒,事情办完了,要表达谢意,更要到餐厅、要喝酒;不吃顿饭、不喝场酒,即便是别的方式都到位了,还是觉得没有办完,

旅游管理专业调查研究报告

旅游管理专业调研报告 一专业建设与区域经济发展 随着社会的发展,旅游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产业地位迅速提升、经济作用逐步增强,2010年,我国国旅游人数达21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6%;国旅游收入1.26万亿元,增长23.5%;入境旅游人数1.34亿人次,增长5.8%;入境过夜旅游人数5566万人次,增长9.4%;旅游外汇收入458亿美元,增长15.5%;出境旅游人数5739万人次,增长20.4%;全国旅游业总收入1.57万亿元,增长21.7%。并成为中国经济的支柱产业。根据世界旅游组织的研究结果,预计到2020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年接待1.37亿人次的入境旅游者,同时出境人数将达1亿,位列世界第四。 是中国旅游资源大省,拥有两处世界级自然和文化遗产,12个优秀旅游城市,1A-4A级旅游景区(点)114家,级和省级旅游度假区16家,星级饭店500余家,旅行社137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64家。2010 年,省旅游业再创历史新高,实现旅游总收入有望达到3000亿元,旅游业已发展成为全省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正向建设旅游强省和旅游主导产业的宏伟目标迈进。 市作为省重要的对外开放城市、工业中心城市和四大区域中心城市之一,是东方儒家文化和华夏文化的发祥地,历史悠久,文物古迹众多,旅游资源独具特色。《市旅游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了新的发展目标与总体战略,以保护和弘扬民族文化为主题,推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

源的有机融合,以培育国际知名品牌为核心,提升旅游产业发展的国际化水平,以区域合作为重点,积极发挥旅游集散地功能,发挥旅游业“保增长、调结构、惠民生、促和谐、优环境、塑形象”等综合功能,以优化结构、提质增效为主线,有效整合旅游资源和要素,把建设成文化旅游名城。到2015年末,旅游总收入达到535亿元,年均增长18%;国旅游接待6032万人次,年均增速15%;国旅游收入达到508亿元,年增速18%;入境旅游人数达到59万人,年均增速15%,旅游外汇收入达4亿美元,年均增速18%。 随着市旅游市场及产品开发的发展,旅游业从业人员需求不断增长,市现有旅游业从业人员6万余人。2010年市人才市场信息和市旅游局行业管理科统计显示,旅游业人才供需比为0.63:1,高层次旅游业人才供需比更是达到0.32:1,明显旅游业人才供不应求。为完成市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和远景规划,需要我们加大旅游人才培养和的力度,培养一批具有丰富知识门类和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为解决我市旅游领域技能人才严重匮乏的实际问题,我院设置旅游管理专业,为本市培养综合素质高、专业能力强的旅游业应用型人才就变得十分迫切和必要。另外,旅游专业毕业生就业前景广阔,可就职于旅行社、涉外酒店、旅游景区、旅游交通部门等行业部门,为地方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二、相关行业、企业或事业单位调研 为加强我院的示专业建设,推进旅游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办出专业特色,扩大办学规模,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根据学院对重点专业建设的总体思路,按照学院对示专业建设的安排和要求,2010年8月至

2021年中日饮酒市场比较分析报告

2021年中日饮酒市场比较分析报告 2021年2月

目录 一、饮酒类别:日本丰富多彩,中国较为单一 (6) 1、中国高度酒消费占比高,日本低度酒为主 (6) 2、日本酒类产品丰富多样,中国尚停留在基础的酿造、蒸馏酒 (8) 3、丰富酒品提供美好饮酒体验,日本居家饮酒普及度高 (10) 二、饮酒场景:愉悦的社交饮酒场景亟待培育 (13) 1、社交饮酒习惯:日本极为盛行,中国普及程度较低 (13) (1)日本NOMIKAI(饮酒会):日本职场及私人社交的重要手段 (13) (2)中国式酒局:功利目的、劝酒文化下愉悦度较差 (15) (3)专门的饮酒场所:日本由来已久,中国暂未形成规模 (16) (4)中国人社交饮酒普及程度较低 (18) 2、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社交需求是未来发展方向 (19) 三、佐餐酒文化:美酒配佳肴尚待成为国民新常识 (20) 1、日本:佐餐酒文化深入人心 (20) (1)日本国民普遍具备美酒与佳肴的搭配常识 (20) (2)日本侍酒师资格持有人连年增加 (21) (3)日本酒企重视佐餐酒文化的消费者教育,餐饮店是高效的推广场所 (22) 2、中国:佐餐酒文化尚待培育 (24) (1)中国酒企宣传更多突出品牌价值、历史与工艺 (24) (2)中国人鲜少根据餐食选择饮酒品类 (24) 3、佐餐酒习惯有助于提升饮酒频次,增加酒类消费量 (25) 四、酒类监管:严格监管有助于提升饮酒行为认可度 (26) 1、日本社会对饮酒行为的道德认可度全球第一 (26) 2、日本严格监管非法饮酒行为,但倡导合法饮酒行为 (27)

(1)严厉监管未成年人饮酒行为,但对成年后饮酒态度开明 (27) (2)日本对饮酒驾车的监管及处罚极为严厉 (28) 3、中国饮酒监管法制完善度、执法力度有待提高 (28) (1)中国未成年人饮酒情况不容乐观 (28) (2)中国酒驾监管近年趋严,效果显著但力度仍不及日本 (29)

2016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包括三个方面

2016版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包括三个方面: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25条);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29条); 三、基本技能(12条)。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25条)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4.无偿献血,助人利己。 5.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6.定期进行健康体检。 7.成年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90mmHg且<140 mmHg,舒张压≥60mmHg且<90 mmHg;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心率60~100次/分。 8.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儿童出生后应当按照免疫程序接种疫苗。 9.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患流感后的症状。 10.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血液、性接触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传播。 11.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当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2.坚持规范治疗,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并能有效预防耐药结核的产生。 13.在血吸虫病流行区,应当尽量避免接触疫水;接触疫水后,应当及时进行检查或接受预防性治疗。 14.家养犬、猫应当接种兽用狂犬病疫苗;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当立即冲洗伤口,并尽快注射抗狂犬病免疫球蛋白(或血清)和人用狂犬病疫苗。 15.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6.发现病死禽畜要报告,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不食用野生动物。 17.关注血压变化,控制高血压危险因素,高血压患者要学会自我健康管理。 18.关注血糖变化,控制糖尿病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应当加强自我健康管理。 19.积极参加癌症筛查,及早发现癌症和癌前病变。 20.每个人都可能出现抑郁和焦虑情绪,正确认识抑郁症和焦虑症。 21.关爱老年人,预防老年人跌倒,识别老年期痴呆。 22.选择安全、高效的避孕措施,减少人工流产,关爱妇女生殖健康。 23.保健食品不是药品,正确选用保健食品。 24.劳动者要了解工作岗位和工作环境中存在的危害因素,遵守操作规程,注意个人防护,避免职业伤害。 25.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29条) 26.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四个方面。 27.保持正常体重,避免超重与肥胖。 28.膳食应当以谷类为主,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注意荤素、粗细搭配。 29.提倡每天食用奶类、豆类及其制品。

2021年关于旅游调查报告3篇

关于旅游调查报告3篇After reading or practice, get the feeling, and after reflection and summary,to guid the work or life. 姓名: 班级(单位): 日期:

关于旅游调查报告3篇 温馨提示:本文是通过读书或实践后,对某个事件、某个现象、某个问题调查研究所获得的成果性文章。文档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请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后套用。 报告名称:xx游客满意度调查 调查方法:街头访问 被访者:省内、省外及港澳台旅游者 调查机构:兰邦市场调查公司 报告来源:兰邦市场调查公司 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及其在旅游地经济中作用的日益增强, 如何以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来开拓客源市场、保证稳定的客源成为各旅游地关注的焦点。而由于旅游产品和其它服务产品一样, 具有无形性和不可移动性的特点, 它的生产和消费过程是同时发生的, 因此, 旅游业更多地是在营销经历。大量的研究结果也表明, 对服务产品而言, 除消费者亲身经历外, 他人的口头宣传比任何其它信息来源更加重要。若旅游地希望消费者为自己作良好的口头宣传, 就必须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旅游经历。如果具有无限资源, 旅游地也应该象工业生产部门一样在质量上追求零缺陷, 使旅游者在各方面都得到满足, 但由于资源的限制, 实际运行中应追求资源的优化配置按照问题的轻重缓急来分配资源和安排工作。对旅游者满意度的现实衡量、寻找旅游地绩效的薄弱环节以明确工作急需改进的领域就成为当前旅游地建设中的重要课题之一。 以xx市作为旅游地的研究例证, xx兰邦市场调查公司于1999年11月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和原因分析及对策

中国居民收入差距现状和原因分析及对策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分配差距越来越大。既有经济结构变化?经济 政策变化?市场机制等方面的原因,也有接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就业机会的不均等方面的原因。为了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应该采用坚持和扩大就业优先及兼顾公平的分配原则,强化收入制度改革,发展经济和教育体系,完善工资保障制度等。 关键词:中国,居民,收入分配。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国民经济总体水平的提高,居民收入状况和生活质量也有了明显的改善和提高?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度平均主义的收入分配格局被打破?但是,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社会结构的转型,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趋势? 一中国居民收入分配现状 1.居民收入差距呈扩大趋势?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78年我国的基尼系数是0.16,1988年为0.386,2001年为0.395,现在已达0.45左右,居民收入差距呈现出不断扩大的趋势?据测算,在我国现有80 000亿元左右的居民储蓄存款中,20%的高收入者拥有了80%,即64 000亿元,人均近25 000元;而80%的人口只有20%,即16 000亿元,人均约1 500元?另据资料显示,中国目前最富裕的20%家庭的收入占有社会全部家庭收入的50.24%;而最贫穷的20%家庭的收入仅占有社会全部家庭收入的4.27%? 2.城乡?地区?行业及部门之间的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具体表现为:(1)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拉大?据统计,按可支配收入计算,城乡差距为3∶1;若按货币收入计算,差距为4∶1;若加入各种有利补贴,差距为6∶1?朱光磊认为,1979年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为1.75∶1,1995年为2.47∶1,1998年为2.54∶1,1999年为2.65∶1?如考虑住房?医疗?物价等补贴,城市居民收入要比农村居民收入至少要高出4倍?陈益龙认为,农村居民人均在1 000元以下的有12%左右,与城市居民10%最高收入户的收入相比,比例为1∶12[1]?(2)地区之间收入呈东高西低的特征,收入差距不断扩大?据国家统计局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划分来看,东?中?西地区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系数在1978年分别为1.20∶1.09∶1,1998年则提高到1.94∶1.35∶1?另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调查,北京?广东?江苏1988—1995年期间人均收入实际增长率分别是81.9%?78.9%和64.7%,而同期甘肃仅为0.6%?(3)不同阶层?行业?职业之间的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据国家统计局城调总队2000年初对全国15万户城镇居民进行的抽样调查,全国城镇居民不同阶层?不同行业差距明显拉大?如果按户人均收入由低到高分线,计算各组户人均收入及其在全部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其中,20%的高收入户占总收入户的42.2%,户人均收入达992元,20%的低收入户仅占总收入的6.5%,户人均收入124元,高收入组与低收入组的户人均收入比为8∶1,差距相当大?行业之间的差距亦呈扩大趋势?1978年,我国最高行业与最低行业的工资之比是1.38∶1,1998年则升为2.35∶1?一些垄断行业?新兴行业部门,金融?烟草?电信?电力部门收入增长很快,各类奖金?福利很多?而一些传统部门如冶金?煤炭?纺织等行业的职工收入增长就相对缓慢[2]?而私营企业主?外企中的中方雇员?项目经理?明星的收入与下岗工人?失业人员和落后地区的农民收入对比鲜明?

饮酒多少为适量

养生堂:饮酒小心伤胃酒加饮料伤害倍增呕吐后先喝水 来源:李云孖的日志 小酌怡情,过量伤身,喝酒要节制的道理,大家都懂,可节日聚餐兴致一来,许多人就忘乎所以了。“无酒不成席”,饮酒在中国是一种礼仪。酒喝多了会伤身,如何才能最大限度地减少酒精对健康的损害,是很多人关心的问题。 因饮酒过量容易引起的急性胃肠道反应。特别是节日期间饮酒一定要适量,以免严重伤害肝、胃及神经系统。 很多人过量喝酒时感觉不到胃肠道的反应,第二天清醒后却会明显感到头痛、烧心、胃痛、胃酸、胃胀、呕吐、食欲差等急性胃肠炎症状。这是因为大量饮酒后,肝细胞无法将有害物质乙醛全部处理,而造成急性中毒。 这种酒后的宿醉,会让肝脏囤集脂肪,现在很多30岁左右的年轻男子患有脂肪肝、酒精肝,或肝上有脂肪颗粒沉淀,都与此密切相关。另外,宿醉还易引起酒精性急性胃炎,导致自律神经平衡失调,引起心跳加速,使血液中水分与电解质平衡失调等,恶劣影响遍及全身。 酒后如果呕吐,最好什么都先别吃,但要适量喝白开水。因为此时神经反射很大,越吃越吐。人们酒后醒来最好吃馒头、面条等易消化食物,但不宜过饱。暂时别吃肉和油大的蔬菜以及刺激性食物,如冰箱食物、火锅、麻辣烫都要暂停。如果有胃部不适状况,可先吃中药缓解,服药无效应当及时就医。 酒加饮料混搭伤害倍增 很多人喝白酒时,喜欢再喝点低度酒或饮料,以为这样可“稀释”酒精,降低“酒劲”。但是,这种做法适得其反,不仅会导致酒精摄入过量,啤酒、可乐等饮料中的二氧化碳还会“助纣为虐”,增强酒精对胃的伤害,迫使酒精很快进入小肠,加快吸收速度。北京协和医院营养科副主任于康表示,饮料含有大量的糖和能量,喝酒时掺饮料无形中会增加糖分和能量的摄入,长期饮用,容易导致肥胖和其他慢性病。白酒还怕浓茶,有些人认为浓茶能解酒,但浓茶中的茶碱可使血管收缩、血压上升,不但起不到解酒作用,反而会加重心脏和肾脏负担,使人更加难受。 伏特加+红牛、芝华士+脉动等洋酒的“混搭”,是时下不少时尚人士的喝法。其实,这些功能饮料不宜兑酒喝,因为它一般含有咖啡因、电解质等,掺兑在酒中饮用,电解质中的钠离子和咖啡因会增加心脏负担,使人感到心慌、胸闷等。此外,虽然红酒、啤酒的酒精浓度较低,不是非常容易醉人,但加入饮料,难免让人感觉不像在喝酒,不知不觉就喝醉了。其实,这时的酒精摄入量,早已远远超出身体的承受力。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

中国公民健康素养——基本知识与技能(试行) 一、基本知识和理念 1.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或虚弱,而是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的完好状态。 2.每个人都有维护自身和他人健康的责任,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够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 3.健康生活方式主要包括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4个方面。 4.劳逸结合,每天保证7-8小时睡眠。 5.吸烟和被动吸烟会导致癌症、心血管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多种疾病。 6.戒烟越早越好,什么时候戒烟都为时不晚。 7.保健食品不能代替药品。 8.环境与健康息息相关,保护环境促进健康。 9.献血助人利己,提倡无偿献血。 10.成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低于140毫米汞柱,舒张压低于90毫米汞柱;腋下体温36℃-37℃;平静呼吸16-20次/分;脉搏60-100次/分。 11.避免不必要的注射和输液,注射时必须做到一人一针一管。 12.从事有毒有害工种的劳动者享有职业保护的权利。 13.接种疫苗是预防一些传染病最有效、最经济的措施。 14.肺结核主要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等产生的飞沫传播。 15.出现咳嗽、咳痰2周以上,或痰中带血,应及时检查是否得了肺结核。 16.坚持正规治疗,绝大部分肺结核病人能够治愈。 17.艾滋病、乙肝和丙肝通过性接触、血液和母婴三种途径传播,日常生活和工作接触不会

传播。 18.蚊子、苍蝇、老鼠、蟑螂等会传播疾病。 19.异常肿块、腔肠出血、体重减轻是癌症重要的早期报警信号。 20.遇到呼吸、心跳骤停的伤病员,可通过人工呼吸和胸外心脏按压急救。 21.应该重视和维护心理健康,遇到心理问题时应主动寻求帮助。 22.每个人都应当关爱、帮助、不歧视病残人员。 23.在流感流行季节前接种流感疫苗可减少患流感的机会或减轻流感的症状。 24. 妥善存放农药和药品等有毒物品,谨防儿童接触。 25.发生创伤性出血,尤其是大出血时,应立即包扎止血;对骨折的伤员不应轻易搬动。 二、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 26.勤洗手、常洗澡,不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 27.每天刷牙,饭后漱口。 28.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 29.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尊重不吸烟者免于被动吸烟的权利。 30.少饮酒,不酗酒。 31.不滥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剂等成瘾性药物。 32.拒绝毒品。 33.使用卫生厕所,管理好人畜粪便。 34.讲究饮水卫生,注意饮水安全。 35.经常开窗通风。

分析我国青少年饮酒行为禁而不止的原因

分析我国青少年饮酒行为禁而不止的原因 一、问题的提出 《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2012年修正本)》第四章三第十七条明确规定禁止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经营者应当在显著位置设置不向未成年人出售烟酒的标志;对难以判明是否己成年的,应当要求其出示身份证件。但是无论是法律上的明文规定,还是各学校的三令五申,即便常有酒精致死的报道,似乎都阻止不了己经普遍化的青少年饮酒行为。本文将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探讨在饮酒行为是明令禁止、不良健康行为的前提下,青少年饮酒行为依然无法得到控制的社会原因。 二、核心概念 本文核心概念是青少年饮酒行为。行为是人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的能动性活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饮料酒分类》( GB /T 17204-2008),饮料酒( al-coholic beverages)指酒精度在0. 5% vol 以上的酒精饮料,包括各种发酵酒、蒸馏酒及配制酒。综上,本文的青少年饮酒行为指我国未成年人在内外因素共同作用下所产生的饮用饮料酒的行为。饮酒行为,属不良健康行为(unhealthy behavior),饮料酒中的酒精对人体的危害己经被大量科学研究证实,对青少年的不良影响尤为严重,轻则影响学习生活,重则威肋、自身和他人的生命健康。 三、现状

青少年饮酒行为一直是社会关注焦点,不少机构组织进行过相关定量调查。2014年5月,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营养与食品安全所公布了《我国三大城市青少年和孕妇饮酒状况调查报告》,该项报告基于2013年对北京、上海和广州三个城市的136所学校随机抽选的1.4万余名学生及其家长开展的饮酒现状调查,报告显示青少年饮酒行为存在普遍化、低龄化、女生饮酒比例上升和饮酒地点日常化等的特点。除了对我国中心城市青少年饮酒行为的调查外,还有对中小城市青少年饮酒行为的调查。2008年,重庆大学对山东省菏泽市6所学校的初中、高中、中职和大专四类学校的1699名学生进行分层整群抽样问卷调查,该调查比们戈国三大城市《青少年和孕妇饮酒状况调查报告》早6年,调查地点也不同,但两者所反映的青少年饮酒行为状况具有一致性。 四、原因分析 人一出生没有饮酒的概念、能力和行为,饮酒行为是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养成的。许多经典的行为养成理论以不健康行为为起点,通过理论模型设计矫正程序的矫正方式,为不健康行为的矫正实践打下理论基础[}z}本文将利用行为养成理论,以亚健康行为(从健康行为转变为不健康行为过程中的带有不健康倾向的行为)为起点,分析不健康行为养成的程式化,以阻碍不健康行为养成,这或许是消减不健康行为和恢复健康行为的途径之一。 (一)社会认知理论 班杜拉是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是世界公认的当代社会认知理论奠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