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学案:9 《家》——祖孙之间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1.32 MB
  • 文档页数:21

下载文档原格式

  / 21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家》——祖孙之间

◎课文导读

家,在人们的眼中,往往是爱的代名词,是避风的港湾,是永恒的栖息地。然而,在巴金先生的小说中,“家”却是一个明争暗斗不见硝烟的战场。“幸福的家庭都是一样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整部小说以“五四运动”为背景,描述了一个封建大家庭由昌盛至破亡的过程。这个家庭有着华美的外衣,貌似豪门大家、书香门第,其实在光鲜外表下,以高老太爷为首的“卫道”“护法”者受封建思想荼毒至深,他们不顺应时代发展趋势,固守旧制,压制一切反抗力量。

《祖孙之间》一文详细地描述了祖孙之间的冲突,通过祖孙二人新旧思想的冲突,表现了高老太爷的守旧思想和觉慧的叛逆精神,同时也表现了爷爷对孙子的关爱。高老太爷是封建制度的维护者,觉慧是封建制度的叛逆者,但二人的关系不是简单的守旧与革命、压迫与抗争。觉慧反对的并不是祖父,而是造就祖父这样一代人的背后的东西。

◎思路梳理

[国学知识诵读区]

◎背名句

1.在《琵琶行》中,诗人听完琵琶女诉说生活的不幸后,想到自己宦途受到打击,以“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两句表现他与琵琶女感情的共鸣,体现了全诗的主旨。

2.苏轼的《赤壁赋》中,通过“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的描写,侧面烘托了箫声的哀婉缠绵、凄恻动人。

3.李白的《行路难》中,通过“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两句的动作细节刻画,形象地揭示了他内心的苦闷抑郁。

◎读经典

经典:为人臣者怀仁义以事其君,为人子者怀仁义以事其父,为人弟者怀仁义以事其兄,是君臣、父子、兄弟去利,怀仁义以相接也,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孟子》

翻译:做臣子的心怀仁义侍奉国君,做儿子的心怀仁义侍奉父亲,做弟弟的心怀仁义侍奉哥哥,这样就会使君臣、父子、兄弟去掉求利的念头,而怀着仁义之心相互对待了。这样做而国家还不能称王天下的,是从来没有的。

赏析:孟子历来倡导人与人之间、任何群体之间都应该把“施仁义”作为最重要的价值取向,而极力反对谈及利害关系。只有这样,人与人之间、群体之间才能关系融洽,友好相处,社会各项事业才能和谐发展,国家才能强大。

[课文助读预习区]

◎作者简介

巴金(1904~2005),原名李尧棠,字芾甘,笔名为巴金。现代作家、翻译家。四川成都人。5岁进私塾,16岁进入成都外国语专门学校,后来离开四川赴上海,1927年至1929年赴法国留学,1929年回到中国后,从事文学创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全国政协副主席。2005年10月17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1岁。

【作品】小说有《灭亡》,“激流三部曲”(《家》《春》《秋》),“爱情三部曲”(《雾》《雨》《电》)。散文集有《随想录》(包括《随想录》《探索集》《真话集》《病中集》《无题集》)。其中《家》是代表作。

◎背景回放

“五四运动”前后,中国社会正处于一个风起云涌、激烈动荡的历史转折时期。巴金创作《家》的特定历史时空就是“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巴金使用讲故事的方式,“不仅展现了封建家庭内部的罪恶、腐败、倾轧和迫害,还着力表现了青年一代在五四新思潮影响下的觉醒和对封建势力的不妥协斗争,满怀激情地歌颂了他们叛逆封建家庭、封建制度的革命行动”。

◎作者逸事

巴金逸闻趣事

(一)不让儿子说出身份

巴金的儿子李小棠在复旦大学读书四年,学校许多领导都不知道他是巴金的儿子。毕业分配时,很多人为子女能分到一个好单位,到处托人走后门,然而巴金却没有跟任何人打过招呼。李小棠毕业后就到上海市政协文史室工作,一干就是20多年,没有一点儿怨言。巴金90岁生日时,上海市政协主席陈铁迪来寓所拜访巴金。当看到自己属下的工作人员李小棠时,陈铁迪还奇怪地问:“你怎么也来了?”

(二)把自己的病写进小说

幼年多病的巴金,其实从来没有读过大学。14岁时,他好不容易得到祖父同意进入英语补习学校念书,刚刚一个月,就因病辍学。1925年,他到北京准备考北京大学,但是体检时发现患有肺病,无奈与北大失之交臂。在巴金的作品中,常常有主人公患肺病或其他疾病的描写,并且因患病而发生情绪、思想的变化,《灭亡》中的杜大心等都是如此。写《灭亡》时正是巴金治疗肺病与休养的关键时期,主人公杜大心也就因患有肺病而萌生暗杀军阀以解脱痛苦的念头。

(三)《家》给巴金带来家

巴金一直以“愿天下人都有饭吃”为己任,全身心地投入事业而无暇顾及儿女私情。1936年,巴金因《家》而成为青年人心中的偶像,追求他的人很多。有一个女高中生给他写的信最多,他们通信达半年之久,却从未见面。最后,还是女孩在信中提出:“笔谈如此和谐,为什么就不能面谈呢?”女孩主动寄了张照片给巴金,然后他们约在一家咖啡馆见面。经过8年的恋爱长跑,年届不惑的巴金与这个名叫萧珊的女孩结为连理。比巴金小13岁的

萧珊是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让巴金动情的女人。

(四)没饭吃也要买书

巴金爱书,在文化圈内是出了名的。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一家生活已很拮据了,但是即便省吃俭用,他还是要买书。一天,一向依着他的萧珊实在忍不住对他说:“家里已经没有什么钱了。”不知道家里到底有没有钱,日子能不能过下去的巴金说道:“钱,就是用来买书的。都不买书,写书人怎么活法?”第二天,他又带着孩子们去逛书店了。

◎人物速览

大胆而幼稚的叛逆者——高觉慧

身份地位:高家的第三代“觉”字辈的三少爷。

性格特征:他满怀热情,大胆,有正义感,蔑视封建等级制度和旧礼教,同情下层人物,敢于冲破封建等级观念,勇于反对封建束缚。单纯幼稚不够成熟。

主要情节:①反抗祖父。觉慧背着祖父参加学生联合会的活动。高老太爷对他严厉训斥,声称不许他再出去参加学生运动。觉慧没有屈服,据理力争,高老太爷勃然大怒。②向鸣凤示爱。他冲破了封建礼教的枷锁,真挚而热烈地爱着鸣凤。在觉慧的眼中,鸣凤美丽、聪明、贤惠,觉慧在心里默默地如痴如醉地爱着她,已经完全超越了主仆的等级界限。③揭穿捉鬼行孝的丑剧。高老太爷病重,在陈姨太的提议下,为高老太爷捉鬼治病。觉慧则第一个无畏地戳穿了这个鬼把戏。

形象特点:寄托着巴金理想主义激情的、觉醒了的、具有初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思想的充满朝气的叛逆青年形象。

痛苦的灵魂——高觉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