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课设计(两篇)

  • 格式:pdf
  • 大小:172.05 KB
  • 文档页数:13

下载文档原格式

  / 1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复习可以起到唤起记忆,思维定向的作用。
(二)自主探究、发现关系。本环节的教学是本节课的重难点所在。
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
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本环节的教学
我设计了以下五步来完成。
第一步设计了一个准备题“把 6 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 3 段,每段
设计意图:好奇是学生的天性,“猜信封”能很快抓住学生的好奇 心,使他们在心理上产生悬念,并迅速切入正题,让学生回忆旧知, 这样设计也是从学生已有的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找准新知的 最佳切入点,为学生后面的联想和猜想巧设伏笔。
(2)迁移猜想 引导联想:看到分数与除法的关系,除法的商不变性质,你们能 联想到什么?学生可能会想:除法有商不变性质,分数会不会也有什 么性质呢? 大胆猜想:猜一猜分数会有什么样的性质呢?请把“我的猜想” 这张纸拿出来,把你们猜到的写出来。(这时可能有的学生提不出猜 想,怎么办?针对这样的小组教师可以提一个简单的问题启发学生: 你有什么方法改变一个分数的大小吗?打开学生思维的闸门,激发学 生猜想:分子分母怎样变化,分数的大小改变或不变呢交流猜想:汇 报交流后,教师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学生有代表性的猜想。 设计意 图:这种利用新旧知识的类比进行猜想的思维模式为:比较——联想 ——形成猜想。学生的实际猜想可能会观点不一,表达方式不同,或 者不够完整,甚至是错误的,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它是根据自己已 有的知识经验提出的,能够自己提出问题,已经向探索迈出了可喜的
出思考过程,引导学生比较上两题的异同,得出除法计算的结果在不
能用整数表示的情况下,可以用分数来表示,通过画图使学生 1 米的
1 就是1 米即 1÷3= 1 (米)。然后追问:如果把 1 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 7
33
3
段、10 段,每段长多少米?这里使学生认识到 1÷m= 1 ,初步感受分
m
数与除法的关系。
3
3
就是2 米,即 2÷3= 2 (米)
3
3
第四步是教学例 2“把 3 块蛋糕平均切成 4 份,每份是多少块?”,
可以通过学具折剪,移拼展示,力求直观形象,使学生理解 3 块的1 ,
4
有 3 个1 块,就是3 块,即 3÷4= 3 (块)。
4
4
4
第四步是引导发现,得出关系。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板书,相一想
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教学理念。前面两例的教学其实
是为发现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积累表象,准备素材。所以前面两例
的教学不要消耗过多的时间,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对学生的自主探
究过程也要适当的调控。发现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重
点,可以组织学生讨论,体现多向互动学习的学习方式。
(教学的具体安排过程要注意详略得当,根据时限规定,有些可以略
1.迁移旧知,提出猜想 (1)回忆旧知 猜信封:老师手上的信封里有一个数、一道算式,我抽出其中一 张,谁能 猜出另一张是什么?出示: 2÷3 你为什么这样猜呢?引 导学生回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媒体演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
除数÷除数= 谁能说一道与 2÷3 商一样的除法算式?学生一边说, 教师一边板书算式。你为什么认为这些算式的商是一样的?引导学生 回忆什么是商不变的性质?媒体出示:商不变的性质: 被除数和除数 同时乘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商不变。
长多少米?”要求学生自己列式计算,并说出列式的依据——总米数
÷段数=每段米数(总数÷份数=每份数,这个数量关系也是本课中两
个例题的列式依据),搭起解题的框架,以实现解法迁移。
第二步是教学例 1(1),通过改题出示例 1(1)“把 1 米长的铁
丝平均截成 3 段,每段长多少米?”,要求学生尝试列式计算,并说
本课时的教学目标,我从知识与技能、数学思考、情感态度方面 确定了以下三点:
1、通过学生的合作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分数与除法 的关系,理解并掌握这个关系。
2、能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进行基本的除法计算,以及解决 一些简单的实际应用问题。
3、培养学生的发现归纳的探究能力以及认真仔细的学习习惯。
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掌握分数与除法的关
一步。 2.实验操作,验证猜想 同学们有这么多的猜想,很好!可是这些猜想都对吗?要想知道
猜想是否成立,我们应该做什么呢?使学生想到猜想是需要验证的。 下面我们就来先验证大多数同学提出的这个猜想,投影出示:我的猜 想:分数的分子和分母都乘或者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分数的大 小不变。
(1) 讨论——选择。 教师精心安排了两个环节,一是让学生讨论、选择一个喜欢的分 数作为研究对象,二是让学生讨论、选择不同的实验材料,确定不同 的验证方法,然后全班汇报。教师给每组准备了一个材料篮,里面装 着计算器、钟表、数张纸、线段图、彩笔、直尺等。各小组经过热烈 的讨论标新立异地选择了不同的分数作为研究对象、选择不同的材料 作为实验器材,一个个跃跃欲试。学生可能会选择折纸涂色、画线段 图、用计算器计算、看直尺、看钟面等不同的方法去证明两个分数是 否相等?)设计意图:这样设计,既是为后面的实验做好准备,避免 学生出现盲目行动,同时也是为学生探究方法的多元化创造条件。 (2)实验——记录:各组拿出实验报告,开始做实验,并记录 实验结果。 (3)汇报——交流:分组在实物投影仪上,展示实验报告,说 明验证方法。学生可能会出现多种多样的实验报告。(投影) 设计意图:为了验证猜想是否正确,学生通过合作想出了多种办
练习的设计要遵循准对性、层次性、开放性、趣味性、综合性等要求。
本课的巩固练习我设计了以下三个层次的练习。
第一层次是让学生用分数表示一组除法算式的商。
第二层次是让学生填空。如除法中的被除数相当于分数中的
( ), 除 数 相 当 于 分 数 中 的 ( ), 除 号 相 当 于 分 数 中 的
( ),( )不能为零。( ) ÷ ( 是直接巩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要求:比较本题两问的区别,明确第一问是根据“总米数÷段数”
得到每段数,即 3÷7=
3 7
米,所求结果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是带
单位名称的;第二问是把全长看作单位“1”,把单位“1”7 等份中
取 1 份,即 1÷7=
1 7
,所求结果表示部分与总数的分数关系,是根
据分数的意义来思考,结果不带单位名称。通过本题使学生辨析清楚
能,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说教学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我设计了以下三个环节,
(一)复习铺垫、引入新课。可以出示分数,让学生结合生活中的事
例说说这个分数表示的意义。这里复习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主要
目的是为下面的探究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作了知识上铺垫准备。数学学
习要让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自己的探究去学习。本环节的
《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说课设计
各位老师: 一、说教材
我说课的教学内容是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整体优化实验教材 第九册 p65~67《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本课时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第七册分数的初步认识及上一单元 数的整除等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为下面进一步学习分数与小数的 互化、分数的大小比较、分数的基本性质及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 分之几等知识打基础。本课时内容,教材安排了例 1、例 2 两个例题, 以引导学生发现、归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然后安排了 5 道练习题 (可说说各题意图),通过练习使学生能初步地应用这个关系进行相 应的除法计算,以及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并从 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本课时内容是学生进行除法计算中,商从整 数向分数拓展的转折点。(说教材的前后联系、地位作用)
第三步再改题出示例 1⑵“把 2 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 3 段,每段
长多少米?”要求学生尝试列式计算,请学生动手画一画,想一想你
可以怎样来说明这个计算结果是正确的,并能让同学确信、理解。这
里是本课学生理解上的一个难点。可以应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充分借
助线段图,画一画,移一移,比一比,使学生理解 2 米的1 ,有 2 个1 米,
刚才的学习内容,可以组织学生把自己的发现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讨
论。从而得出并完善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被除数÷除数= 被除数
除数
即 a÷b= a b
[除数 b≠0]
新课标强调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
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从以上设
计,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得出,体现了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
分数表示具体数量、表示份数关系的两种意义。) (说练习设计既要让听者明白题型、功能,也要说明设计理念,又要 简洁明快,层次清楚,反馈的要点明确、到位。板书设计如无新意, 一般可以不说。
四、总结 (略)
整个说课过程一般控制在 10 分钟左右,所以说课者就要根据不同的 教材,详略得当,时间分配合理,要把你对这堂课的整体把握、设计 的理念依据、你对教材理解的程度、你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设计新 颖独到之处、你的亮点等主要的内容呈现给听者。)
)= ( (
) 。这里 )
ຫໍສະໝຸດ Baidu
第三层次是让学生列式计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可以出示例
如:
① 一个正方形的周长是 3 分米,它的边长是多少分米?(用分
数表示)
② 小华 15 分钟走 2 千米,他平均每分钟走多少千米?(用分数
表示)
③ 把 3 米长的铁丝平均截成 7 段,每段长多少米?(用分数表
示)
每段占全长的几分之几?
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 分数与除法说课稿 一、教材简析和教材处理
1.教材简析 《分数与除法》是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的内容之一,在 小学数学学习中起着承前启后、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既与整数除法的 商不变性质有着内在的联系,也是后面进一步学习分数的计算、比的 基本性质的基础。分数与除法是一种规律性知识,分数的分子分母变 了,分数的大小会变吗?分数的分子分母如何变化,分数的大小不变 呢?学生在这种“变”与“不变”中发现规律。 2.教材处理 以前,教师通常把《分数与除法》看作一种静态的数学知识,教
学时先用几个例子让学生较快地概括出规律,然后更多地通过精心设 计的练习巩固应用规律,着眼于规律的结论和应用。随着课程改革的 深入,教师们越来越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但我们也看到这样的 现象:问题较碎,步子较小,放手不够,探究的过程体现不够充分。 《分数与除法》可不可以有别的教学思路呢?新的课程标准提出:“教 师应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 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 方法”。根据这一新的理念,我认为教师可以为学生创设一种大问题 背景下的探索活动,使学生在一种动态的探索过程中自己发现分数与 除法,从而体验发现真理的曲折和快乐,感受数学的思想方法,体会 科学的学习方法。所以,教师的着眼点,不能只是规律的结论和应用, 而应有意识地突出思想和方法。基于以上思考,我以让学生探究发现 分数基本性质的过程为教学重点,创设了一种“猜想——验证——反 思”的教学模式,以“猜想”贯穿全课,引导学生迁移旧知、大胆猜 想——实验操作、验证猜想——质疑讨论、完善猜想等,把这一系列 探究过程放大,把“过程性目标”凸显出来。 二、教学程序和设计意图
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根据以上分析,我认为本课时的教学以分数
的意义、分数单位、等分除法的意义为基点,以直观图(数形结合)
为手段,在学生对两个例题的自主探究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发现归
纳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然后通过有层次的练习,以及解决简单的实
际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巩固对这个关系的掌握,发展学生的计算技
说、概说,但对于一些亮点、重点要说得详些,要说明白,要把教学
设计的指导思想、设计理念、设计意图结合进去说,让听者既了解你
的大致的教学框架脉络,你对教材的理解、把握和处理,更明确你的
设计思想。这是“说教学过程”的一个基本要求。)
(三)巩固练习、应用拓展。数学知识的掌握、数学能力素养的培养
形成需要通过练习,通过对所学新知的应用,才能内化和掌握。巩固
系。
教学难点是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中, “a÷b 还可以看作求 a
的1 b
,而求
a
的1 b
,就相当于求
1
的a b
”这个递进过程。(a、b 为非
零自然数)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一套、学生课堂作业题纸。(说教学目标、
重难点、教学具准备)
二、说教学方法
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